回覆列表
  • 1 # 鍾靈毓秀饒

    幼兒圓和小學,孩子的教育都是單向輸出,孩子還沒有識別能力,以摸仿為主的學習,可見身教之重要,老師的榜樣作用之重要,父母的榜樣作用之重要。要想孩子成功,自已就應是成功者。愛學習,愛科學,言行一致,誠實守信,不怕苦,不怕累,當好榜樣。

  • 2 # 育鄰人

    幼兒和小學教育就是為人生成長打基礎、定基調的教育。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人生成長起源於幼小,如果把人生成長比作大樹的成長,那麼幼小學習就是拔節、成型最關鍵的時期,樹木生長的曲直、高低全憑在幼小階段打下的基礎。“諾貝爾獎”是全世界上地位最高的獎項,“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一直被人們所崇敬。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記者問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裡,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裡學到的呢?"這位白髮蒼蒼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地回答:"是在幼兒園。" 記者感到非常驚奇,又問道:"為什麼是在幼兒園呢?您認為您在幼兒園裡學到了什麼呢?"諾貝爾獎獲得者微笑著回答:"在幼兒園裡,我學會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認為,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幼年品行最可塑

    幼小階段學習與人協作的技能

    人是社會性群居的,沒有一個人能夠脫離同伴獨自存活,幼小階段的學習就是習得如何與同伴進行協作、分享。很久以前,達爾文就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弱小的動物【包括人類】絕對不能單獨存活。就人類單個個體而言,不具備單獨生活的強大能力,人類的軀體相對於其他大型食肉動物是弱小的。在不與同伴協作互助、不借助工具的情況下,人類只能對大自然的捕食者做出躲避或無力的反抗。因此,人類社會的主體就是盡最大可能與同伴分工、合作,將各自的優勢能力都盡皆施展出來,讓個人能力勞動效能最大化,比如原始社會以部落或氏族的方式群居,今天的人們以家庭為最基本的單元參與社會生產分工合作,其本質就是為實現個人能力貢獻社會建設效能最大化。

    幼小階段教學的根本是引導孩子們適應集體生活,幼小階段的教學多以遊戲娛樂為主,對於知識的教學也多與生活密切相關,比如識字、基本算數、認識動植物、瞭解與生活有關的行為準則等等。核心就是養成適應社會生活的基本技能,練習如何與同伴進行分工、協作,以獲取自身成長所需的養料。同時,在學習中壯大自身能量,為將來服務社會建設、幫助同伴成長做準備。

    成長從適應集體規律性生活開始

    幼小教育就是為成長啟蒙

    啟蒙,即“蒙童”透過接受外界知識教導逐步掌握人類文明智慧,泛指在外界刺激、引導下,透過模仿、借鑑開啟個人自身的成長智慧。什麼是啟蒙教育?家庭教育是世界上最早存在的教育形式,是幾乎所有人都必定會經歷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就是啟蒙教育。家庭教育貫穿每個人成長的一生,自孩子受孕的那一刻就開始了【胎教】,孩子出生之後家長對孩子的一切引導行為和行為示範都屬於啟蒙教育的範疇。幼小教育就是在家庭教育基礎上進行專業化的延續,讓教育教學活動職業化、教授的內容標準化、教學方式集中化......

    1、幼小教育就是外界有意識對孩子進行的成長引導活動

    人們將剛出生、知識未開的孩子稱為“蒙童”,啟蒙就是外界對孩子進行有意識的認知刺激、引導其逐步掌握知識技能的活動。古代,由於缺乏文化生活,人們能夠接觸到的文化資訊極少,甚至有很多人因一輩子都未曾識字、學習而被稱為“文盲”。因此,古人將孩子開始接受文化教育【主要是識字、寫字】活動的開始之日稱為啟蒙。當今,社會文化生活已經深入生產、生活的每個角落,“文盲”已被徹底消除,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與文化活動息息相關,從日常購物、社交、出行、通訊等時刻都在進行著文化活動。對孩子的成長教育活動更是被提到了歷史高度,從孕前夫妻雙方的生活習慣調理、孕期對胎兒進行有目的的胎教,到孩子出生之後各種成長教導活動都是有計劃、有目的啟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孩子是天生的學習“專家”,從胎兒時期在母親子宮內的運動體驗開始,孩子就開啟了學習成長體驗之旅。啟蒙教育就是成人有意識的對無意識狀態下的孩子進行興趣引導,引導他們開始逐步認知社會生活的知識、逐步獲得自我成長能力的活動;就是幼兒期的孩子透過遊戲、模仿等方式,開始學習語言文字、運動協調、分享協作等適應社會生活的知識與技能。啟蒙教育起始於家長開始有意識的引導孩子講話、陪伴孩子一起閱讀繪本、與孩子一起玩一些益智型遊戲活動,啟蒙教育就是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去探索、去發現、去嘗試、去體驗。

    聯絡生活自理能力

    2、幼小教育就是有意識的授予孩子生活的知識、與技能

    古人言:“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觀察三歲孩子的生活行為就能大致預測到其長大後的心理、性格......孩子七歲所具有的行為習慣,就基本決定著這個孩子一生的發展狀況。現實生活中,孩子在七歲左右時大腦就已基本發育完整,也就是說個人腦細胞的活躍基數在七歲左右就已基本確定,該有的思維架構已搭建完成,對待生活的態度也已基本確立。所以,孩子在家庭中學到的東西是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是骨架性的內容,後續的學習成長就是在此基礎上新增血肉。

    嬰幼兒是大腦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大腦從出生時的350-400克【大約是成人腦重的25%】快速成長,到孩子7歲時接近成人水平【約1400克】,大腦迅速成長髮育階段的孩子最容易學習、模仿各種語言發音和運動動作。童年孩子會出現諸如語言、運動等多個“敏感期”,嬰幼兒天生充滿對外界新鮮事物的好奇、探索之心。因此,啟蒙教育及早有意識的引導孩子探索語言發音技巧、運動技能等,對孩子成長髮育都具有極其重要方向指引作用,比如說7歲以下的孩子學習任何語言都不存在障礙,三歲以下的孩子練習各項柔韌性運動動作都不存在問題......

    3、幼小就是從生活中引導孩子成長生活的習慣

    常言道:“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童年是人一生之中最易被教導的時期,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學習“專家”,他們天生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對任何事物都沒有抗拒之心,遊戲就是孩子們最樂於接受的啟蒙教育方式。古羅馬詩人奧維德說:“沒有什麼比習慣的力量更強大。”習慣是一個人思想與行為的真正領導者。習慣讓我們減少思考的時間,簡化了行動的步驟,讓生產、生活更有效率。如果希望孩子能夠出類拔萃,成長方式與眾不同,那麼就必須明白一點:童年所養成的成長習慣決定著人生的未來。孩子成長的習慣包括飲食習慣、作息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語言習慣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之中透過父母的言行示範所承繼的成長習慣,這些習慣將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孩子學壞容易學好難,個人的成長習性一旦養成,想要扭轉、改變會比做任何其他事情都更為困難。父母是孩子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啟蒙老師,啟蒙教育就是從培養孩子成長學習的行為習慣開始,只有從小養成了樂觀積極、勤奮好學的學習成長習慣,才能使孩子受益終身。促進孩子學習成長就是在孩子行為習慣上“逼”他們一把,引導他們養成好閱讀、勤思考、愛探索、善合作的積極學習成長習慣。

    俗話說,“育林先育苗,育人當育小。”家庭教育對個人人性的影響具有早期性、全面性和深遠性。家庭生活的每一個元素、每一個環節,都是教學的素材和行為實踐案例,家庭生活是人性形成的基礎。簡言之,幼小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透過養育人性達成幸福人生,就是培養孩子學習成長的習慣、就是為人生成長啟蒙。

    知識是成長進步的“墊腳石”

    幼小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是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地基部分,只有根基牢固之後的建築才能立得穩。因此,幼小教育應該重視品德、習慣教育,健全孩子成長前行的人格;就是老師【包括家長和學校老師】用自身言行給予孩子們真、善、美、醜的言行示範,並給予孩子們言行習慣及時準確的成長反饋,引導孩子們養成積極向上的成長習慣、讓他們能夠在智慧的藍天下自由翱翔。

  • 3 # 啟蒙的智慧

    幼兒教育主要是抓關鍵期的教育,總的說來是為大腦成型服務的教育。比如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這些能力的關鍵期的開發,也就是讓孩子感覺方面得到良好的刺激,比如我們識字、閱讀,就是對視覺能力的刺激當然,具體的方法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清楚的,總的說來就是抓緊時間在各項能力的發展的關鍵期,做好相關的刺激。

    小學教育就是為整個人生的教育打下基礎。聽、說、讀、寫、算、思維訓練都是小學教育的基礎內容。日後的學習,做基礎的訓練,是小學教育的主要內容。

  • 4 # 滿分小學生

    個人認為幼兒教育重點在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的培養,小學教育重點在基礎知識,學習興趣,樂趣,思想品格的培養。

  • 5 # 哎呀和蘿蔔

    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從學校形式上,可以分為兩個不盡相同的階段。即幼兒園階段和小學階段。也因此有了本質的區別。幼兒園的寬鬆遊戲,小學的井然勤學,都是眾所周知的差異。

    從傳統的教育方面,這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教育階段。幼兒教育,在於孩子對於周圍事物道理的認識,幼兒教育的核心應該是品德操行的人格塑造,而非急於學習八百個漢字三百首古詩。

    教育,不僅僅是知識層面的知識傳授,其中更為重要的,也是當下被很多家長忽略的組成部分,是品德教育。而品德教育,通常會貫穿整個人生的幼兒和少年階段。

    話說古時的私塾先生,在給幼兒學童啟蒙之時,大多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開始。再早時,還有秦漢的《倉頡》《愛歷》《博學》,而《弟子規》則是清時的小字輩。總之,昔日的華夏教育,強調的就是德行教育。其實早在商周春秋時期,德育就被十分重視。孔子其所倡:立志,力行,改過,內省,均為德行修養,而非技藝層面的概念, 同時“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也是因材而成的思想典範。

    簡單理解品德,應該是從幼兒懵懂之時起,透過生活當中的人事物的接觸與互動,逐漸認識自己瞭解別人,進而學會如何律己待人循規守紀,形成的一切態度、觀念與行為。

    德育培養分而為二,一則為外塑其形,讓孩子們區分外界的是非善惡。二則為內化其心,讓孩子們自省明理,自律己所為所不為。

    所以,幼兒教育時期,品德教育尤為重要,孩子成長後的人品操行往往都是在此階段形成的根基,小學階段的品德教育,更多是對幼兒階段品德教育的鞏固,細化和修正。因為從小學開始,知識層面的教育正式開啟,此階段的教育重心也逐漸由之前的品德教育轉由學識教育,當然,只是兩者比重上的線性切換,而非絕對的中止。

    成長的路上,學習非止於學藝,更重要的還要學為人。學習識字,是為了可以讀更多書,讀書可以鑑史明理,後而為人。所以讀書不僅僅是為了將來的前程和一份高收入的好工作。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父母們一定要以身作責,給孩子們樹立和塑造良好的品行人格,至於知識,當然也是多多益善奮力求索。

    個人對於兩個階段品德和學識教育比重,將幼兒階段劃分七三,小學階段劃分四六。總之,只要孩子們心地良善,知恩圖報,明辨是非,即便沒有機會讀一流的大學,沒有機會出國深造,沒有機會出落成狀元之材。成人之後安分守己,為家和社會獻一己之力,即是為人父母的教育之勝。

    願所有的孩子和少年,良善勤學,成長可期。

  • 6 # 學習中成長

    因學生髮育的心智不全,幼兒教育,主要以玩為主,不能長時間的久坐,讓學生多做遊戲,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在快樂中學習,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學習的習慣,為以後學習打基礎,做鋪墊。相比較而言,小學教育比幼兒教育要嚴肅一點,學習為主,要求學生嚴守課堂紀律,克服好動的習慣,做事有規劃,按學生守則加以規範和引導。加強思想性和紀律性教育,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要加強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為以後進入高等學府深造,如何做一個身心健全、健康的人打好基礎。

  • 7 # 縷縷情絲

    都屬基礎教育。好的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學習習慣和智力開發,有益於增進孩子的身心健康,並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成為自尊自愛,自強不息,勤儉節約,文明禮貌的好少年。

  • 8 # 幼虎少年營狼牙教官

    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有很多相關性,但是其各自針對方向和關注的重點卻是有所不同。

    1.首先幼兒教育關注的更多是孩子基本素質方面的提升,比如專注力、觀察力、判斷力以及性格塑造。對於學科類知識多以培養愛好為主。4歲之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高峰期,在這一時間段對孩子進行科學、有計劃的能力訓練是是否必要。訓練的方式有:舒爾特方格、邏輯安靜書、閃卡、各種積木玩具等。

    2.幼兒期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需要注意,就是良好習慣的養成。孩子小時候大腦快速發育,學習能力極強。所以很多孩子一刻也不閒著,會不停的問接下來幹什麼?有些家長為了省事,就讓孩子自己看電視玩手機,並且沒有設定合理的時間。話分兩頭,大多數家長因為工作的原因確實沒辦法100%精力放在孩子身上,這時候我們就要選擇一些真正對孩子有利的讀物、學習軟體。並且給孩子設定合理的使用時間。

    4.從小學開始,孩子要接受正式的學科知識。問題在於這些知識跟孩子在幼兒期接觸的遊戲類知識相比枯燥、乏味的多,並且有一定的難度。這時候很多孩子都會有一個逆反期,怎麼正確引導孩子,讓他們對各種知識產生興趣就是各種家長要特別關注的。其實有很多遊戲化的教學方式,可以讓枯燥的知識融入到有成就感、有樂趣的遊戲當中。

    5.上小學之後,孩子脫落家庭的環境。進入一個相對陌生的、集體化的生活學習環境中,這時候孩子的心態也會有一些變化。尤其是對於那些性格偏內向的孩子。所以家長首先必須瞭解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性格特點的,只有瞭解孩子本身的性格特點家長才能有的放矢去跟孩子進行溝通,觀察孩子情緒的波動。一般紅色性格的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新的環境,會主動的認識新朋友。而藍色性格的孩子相對被動,在受到一些挫折的時候容易產生悲觀情緒。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進行正面干預。

  • 9 # 小木柳柳

    在這段時間教會孩子什麼是時間概念,知道作息規律的好處,養成守時的好習慣。

    教會孩子識別各種表情和情緒,告訴他這是一個人表達感情的方式,學會表達和關心別人。

    有意識地加強孩子對數字的理解,比如吃餅乾,多和少的區別。

    教孩子背背古詩,讀讀故事,告訴他古代有很多人,特別熱愛學習,還特別愛旅遊,愛交朋友……讓他知道,原來愛學習的人這麼有趣。

    這一切都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不必刻意教,也不要對孩子要求太嚴格,一天說一點,孩子慢慢就有了概念。

    等到上一年級後,就不會對學習內容感到陌生和抗拒。

    在小學階段,就是要多鼓勵孩子,千萬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就算他算術不及格,你也要說:“比媽媽小時候強多了。”

    陪他寫作業時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不認真就咳嗽一聲,提醒一下。不要瞪著眼坐在旁邊,給他施加壓力。

    約定好時間,答應他早點寫完作業可以和他一起玩遊戲,講故事。養成不拖拉的好習慣。

    另外多給孩子玩耍的時間,讓他愛上運動,愛上交朋友,愛上游山玩水。

    運動能鍛鍊身體,增強意志;交朋友能讓他學會與人相處,和人交流;遊山玩水能涵養他的性情,開闊他的胸襟。

    當他心中裝著這些的時候,他會希望自己早點把作業寫完,希望自己是個優秀的少年。

  • 10 # 雪野獨歌

    雖然同為基礎教育,我認為兩者還是有差別的。

    德國研究發現,過早的開發孩子的智力,對孩子今後的成長有弊無利。

    我認為,幼兒教育階段,應當重點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習慣。儘量減少學習知識的灌注,那樣會把孩子當木偶,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幼兒教育階段,也是中國古代常說的啟蒙階段。這個時候孩子的認知能力剛剛起步,生活習慣尚未養成。需要給積極的引導,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孩子對生活的熱愛,強化孩子對事物的初步認知。

    小學教育階段,孩子有了基本的認知基礎,這個時候可以適當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教孩子學習一些簡單的、與其自身相適應的基礎知識。例如畫畫唱歌算術等。

    任何拔苗助長的教育都不是好的教育,都不值得提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了收入,房子,當代人談戀愛是否還有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