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點意思的事兒

    農村的很多俗語,放到現在還是很切合實際的,就拿題主所說的"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這句俗語來說,講的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的意思

    類似"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這句俗語還是有很多的,比如"老大寵,老三慣,老二受氣倒黴蛋",又如"大里疼,小裡嬌,可伶不過半中腰"等,基本上都是一個意思,即在家裡面,父母對老大是寄予厚望,對老三是最疼愛的,而對於老二卻是愛不如老三,也不對老二有多大希望。說白了,就是老二夾在老大和老三之間,很尷尬。

    那麼,實際上是這樣嗎?

    "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有一定的道理

    對父母來說,老大一出來,由於經驗不足,各方面都是小心翼翼,給予的愛也是很多的。更為重要的是,老大先長大,父母當然要將所有的希望寄託在老大身上,希望他將來有朝一日,功成名就。所有,"靠"子足夠說明父母對老大的態度。

    而老三是家裡最小的,不論是男是女都會成為父母最疼愛的人,可以說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有些父母對於老三的寵愛過頭,進入了溺愛的階段。

    老二的地位最尷尬,由於父母從老大的身上獲得了豐富的育兒經驗,對於老二的很多要求都不會痛快滿足,甚至不滿足,而且還將很多的活兒分攤在老二身上,讓老二幹活。

    在現實生活之中,想必大家都應該見過,甚至是自身有過體會。然而,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如此,比如家庭裡面只有兩個男孩,父母就會對老二疼愛有愛,超過老大。

  • 2 # 三農一姐

    在農村家裡孩子比較多的,一般疼愛孩子是有區別的,對老大寄託著期望大,對最小的孩子疼愛有加,只是對當中的孩子是不疼不癢的養活著。尤其是在過去農村家裡孩子比較多,一般都是三四個孩子,多的有10個孩子。於是在農村有句俗語就是“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這一句俗語的確反應了農村家裡孩子多養孩子的真實寫照。對於農村家庭養了的第一個孩子,一般被稱作家裡的老大,對於養的第1個孩子,家裡的爺爺奶奶、父母等親人特別的喜愛,特別的關心,把一切的希望都寄託在在一個老大的身上。對老大的付出的耐心也特別的多,可以說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對老大的培養可以說是化足了心思。在過去對於老大是非常重視的,比如說“有父從父,無父從兄”,這一點就看出來靠老大的意思了,所以家家戶戶都對老大特別的關心、重視而且培養,寄託的希望也是最大。在過去沒有實行計劃生育,所以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是特別的多,緊接著就生出了老二,老三老四等等。有養老大的經驗了,而且希望也寄託了,所以對後來的幾個孩子愛管不管,畢竟孩子多了有時也管不過來。但對於最後一個孩子,由於比較小關愛有加。俗話說“天下爺孃小兒”就是這個道理。其實今天現在有的家庭也有三四個孩子,對疼孩子的教育和付出也是這樣的。對於這樣的農村俗語還有很多,比如“老大寵,老三慣,老二受氣倒黴蛋”,“大的疼,小的嬌,可憐不過半中腰”。即便是現在農村家庭也有三個或者四個孩子的家庭,家庭的孩子比較多的培養方式一般也是疼老大,慣老三,最不待見的是老二。或許有人質疑,由於現在生活條件好,對家裡的孩子都是平等對待,可這種可能性是沒有的。當然也有另外情況,那就是家裡特別的窮,孩子也特別的多,一般都是老大長大了帶老二,老二長大了帶老三,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老大直接撐起了家庭的重擔,早早的輟學回家掙錢。這也就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一個人口多的家庭靠老大的真正含義。當然對於最小的孩子還是疼愛有加了,畢竟老小有靠頭,出力幹活都非常的少。總之,對於一些農村俗語是祖祖輩輩總結出來的生活實踐,就目前的社會還是比較實用的。特別對於家庭的撫養孩子的問題,經濟條件好了,從理念上來說是平等的,但是從現實的角度分析還是有差距的,也符合了一些農村的俗語。“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的是老二”,就目前還是這種情況,即便是現在兩個孩子,父母疼老二就比疼老大多一些,這一點不可否認的事實。大家對這個問題否認嗎?關注請留言!

  • 3 # 義文玉

    在我們這裡,有句俗語說是:頭一節(老大),尾一節(最小的兒子),中間一節硬如鐵。很多家庭確實是這樣的情況,像我老公家裡,結婚之前我不知道,婚後我就明白為什麼家婆不帶孫了。大哥結婚三年後才生的大胖小子(據說頭胎有十斤,二胎也有九斤多),全家高興,當時家公家婆四十多歲,每次趕集都帶大孫子到集市上買吃的喝的不亦樂乎,加上三個姑三個叔帶兩孫子,可想而知當時是多麼的寶貝。到我有小孩的時候,幾位姐姐們都成家了,還有弟弟未成家,父母說他們的壓力很大,小孩就不幫帶了,你們自己多操勞些。到後來弟弟結婚了,父母就說,兒女們都成家了,沒有什麼壓力了,就幫忙帶幼孫。生不逢時那就不要怪父母,只有自己勤勞勤奮,所以叫做:中間的硬如鐵。家婆不帶孩子,註定自己就是要硬著頭皮闖!皇帝愛長孫,爺爺奶奶愛長孫,平民百姓愛幼兒。一點都不假!

  • 4 # 藍精靈202802126

    我是家裡老二,沒覺得父母不待見我,父母也沒靠上老大,倒是靠老三了我家裡是疼老大,靠老三,中間老二事多幹!沒結婚的時候,家裡的農活我乾的最多,老大饞懶油滑,老三還小不大會幹,老媽體格不好,老爸外地工作,家裡的農活自然落在我身上,那時候的手根本不像十幾歲女孩的手,厚厚的老繭,硬硬的指頭,力氣也相當大結婚後才算告別農活,父母老了就跟二兒子一起生活了直到去世,所以我家是倒過來的

  • 5 # 三農廣訊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是大家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現象,但是對於這句話,還是有一些不同理解的,感覺應是“靠老大、依老二、疼老三”,為什麼這麼說,在農村現實生活中,還是有一定跡象可循的。一、一般來講,如果一個家庭三個兒子,由於老大年齡長,有很多事情會由老大出頭去辦,作為家長有很多事情是要依靠老大去完成的。因此,一般每個家庭的老大都會養成一個比較出頭、比較獨立、比較能處理一些複雜事情的人,甚至會成為一個家庭除了男主人以外的第二個重要支撐,也深得父母的依重。二、那麼所說的“依老二”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農村有句俗話,叫“樹大沒有不分枝的”,也就是兒女們大了,都得成家立業,雖然老大在有家裡非常重要,有很多事情需要老大去承擔,但是由於在7、8十年代的時候,農村家裡都比較貧窮,一般來講都會在老大結婚的時候結在外邊,單過,父母雖然有些捨不得,但也沒辦法,因為如果將老大的媳婦結在家裡,與公婆一起過,那麼老二找物件就會難上加難了,因為老大結婚已經耗費了全部資財,下邊還有個老三,負擔太大了,誰家姑娘也不會願意嫁給老二的,在這種情況下,家長的選擇就是讓老大結婚結在外邊,然後再研究給老二找物件,之後,這個家庭的老二就會承擔起原來老大的職責,凡事出頭去辦,承擔一部分家庭責任。三、最後說說老三,這個老三由於年齡最小,處處位於劣勢,所以在家庭當中,也是最受父母呵護的物件。因為我就是老三,從小就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記得小時候,東北的茅草房山牆上都是白霜,最怕早晨起床,因為沒有襯褲的情況下,棉褲裡太涼了,至今還清醒的記得母親弄了一盆灶裡的炭火,父親把棉褲翻過來用火烤,烤熱了再給我穿上,現在回想起來,心裡還是暖暖的。每當家裡有點好吃的,父親就多給我這個老三吃,哥幾個分好吃的,也要多分給我一些。在一個家庭中,如果三個兒子,一般的都是老大結婚出去過,然後再給老二找媳婦兒,最後研究老三的物件,父母年齡大了,哪個兒子都要依靠,希望我們做兒女的,能多盡孝道。兒女都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肉,靠也好、依也好,但是哪個孩子父母都會疼的,只是疼的方式、疼的階段、疼的過程有些不同而已。

  • 6 # 提神0357

    在我們上一輩的父母,因社會等原因,生育五六個孩子都是很平常的事。雖然當時生產力低下,人們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還有落後的醫療條件。可他們的孩子還是一個個健康成長,我們真的很敬佩他們毅力和“能力”。儘管這樣,民間還是有種說法“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意思就是說,看似同胞兄弟姐妹,其性格還是有很大差異的。農村也有這樣的俗語“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這個和“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的俗語,可謂“異工同曲”。

    想想“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的俗語,還真是這個理:

    靠老大

    “老大”即父母相親相愛的第一個孩子。這個孩子的誕生,人們常說“親孫子值金子”,樂壞了他們的爺爺奶奶;也是新婚父母修成的正果。也就意味著是一個家庭新一代延續的開始。甭說會受到來自於爺爺奶奶、父母親的百般呵護和疼愛。甚至將家庭的未來都寄託於老大一身。這也並非子虛烏有,不是嘛,連古代皇帝立個太子都“立長不立幼”。即使有些家庭都生老二了,老大受寵程度仍不亞於老二,因為他的身上揹負著太多的第一。老大一般很有話語權,在父母年邁了,很多父母還是以老大的意見為決定,依賴老大略見一斑。

    疼老三

    老三的出生,會徹底動搖孩子們在家庭成員心中的位置。“八十老都愛小”也是父母袒護最小孩子的託詞。老三出生後,老大、老二連吃飯都不用別人餵了,自己也能走路了,父母及爺爺奶奶會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這個小的孩上,即便有一丁點模仿的動作,都能惹得全家人大聲笑起來。尤其是一些重男輕女的家庭,假如前兩個都是女孩或有一個是女孩,他們會更加看重的是這個獨生子或“二寶”來。不用說老二會瞬間“失寵”,老大受氣,也少不了有照顧老三的義務。老三呢,集千愛於一身,也養成了任性,驕橫、甚至霸道的性格。

    最不待見是老二

    老二一出生,就面臨著一個“競爭者”,那就是老大。而且就為一個老大,父母已經花費了不少心血和精力。對於老二,父母也漸漸失去了那種耐心,如果再有三胎,這老二算是生活在“夾縫”中了。老二不得不變得乖戾,不然會招來父母的打罵。其他不說,衣服多是老大穿過的,玩具也是老大用了的,就是吃飯碗還是老大的。漸漸的被父母忽視,也覺得自己和這個家庭格格不入。

    現在農村絕大多數家庭都是兩胎,城市只有一個孩子。孩子都是父母的希望,也都是心肝寶貝,也都全身心地一路呵護,更不會出現“不待見”的現象。畢竟時代不同了,不然二胎政策一放開,好多家庭怎麼都想生二胎呢!

  • 7 # 小魚遊三農

    大家好我是小魚。

    農村俗語“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真的是這樣嗎?

    這種情況在農村還是很常見的,在我們這的農村都說是老二冤,冤老二,老爸老媽不待見。小魚說一個我們自己親戚家發生的一件事。小魚的姨家有姊妹三個,前面兩個是女兒,後面一個是兒子。小魚從小和他們幾個一起長大,我姨家人真的是把這句話當做行事準則了。小的時候買什麼東西都先讓大女兒吃,有了兒子之後就讓大女兒和兒子一起吃,後面乾脆把老二送到他姑家去上學生活,常年不怎麼搭理的那種。直到後來年紀大了要上中學了才接到自己家生活。但是在家的生活好嗎?一句話總結,吃最差的東西,挨最慘的罵..

    也不是說我姨人特別差,只不過是太偏心了。可能在很多農村家庭心目中老二就是多餘的,所以生活中很多資源都不能偏向他們。 現在他們家大女兒大學畢業市裡買房,小兒子在考研也買了房,只有小女兒嫁到了農村。但是卻偏偏是小女兒陪伴他們的日子最長久。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其實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2女1兒的家庭中,很多家庭對於自己家的第一個孩子都是很重視的,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但是在後來想要個兒子的時候卻偏偏來了個女兒,那麼這個老二沒有趁了父母的心意,自然是不受待見的。小兒子的出世讓父母如願以償,肯定會百般嬌寵。並且由於老大的年齡最大, 以後成家立業的時間肯定也最早,可以早早的替父母一起照顧弟弟妹妹,所以也就有了靠老大的說法。

    而且在以前很多家庭的孩子比較多,不像是現在的獨生子女或者是一兒一女、而且以前的生活條件不比現在這麼好,生活條件跟不上在加上父母的偏心,那麼最不招人待見的自然是老二了。。。

    不過在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幾乎絕跡了,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只要是自己的子女父母肯定會一視同仁,資源平分。也不會出現那麼多例的“冤老二”了。

  • 8 # 豫南小平愛寫詩

    在以前的農村,家裡至少有三個孩子,那麼這三個孩子在家裡受重視的程度也不一樣。農村俗語“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就形象的說明了三個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

    靠老大

    老大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身為老大,自然而然的就會幫助父母照顧弟弟妹妹;在贍養父母的事情上,老大也會承擔的更多一些,老大比弟弟妹妹的閱歷更豐富,父母有什麼事也會首先想到老大,和他商量,父母年紀大了,有些事情就需要老大來拿主意。

    疼老三

    農村人都說父母向最小的孩子,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雖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沒有那個做父母的能一碗水端平。在父母眼裡最小的孩子年紀輕,在各個方面都不如老大,老二,他做什麼事情父母都不放心,所以都會盡自己最大努力去照顧他,幫助他。

    最不待見是老二

    為什麼老二不受人待見呢?其實仔細分析一下,也是很有道理的。老大的出生已經讓父母有了初為人父人母的喜悅,老二出生的時候,父母已經麻木了,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照顧老二。就拿我們家來說吧,因為我是家裡的老大,一家人對我的照顧要好於我妹妹,每天奶奶都會抱著我哄我。妹妹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她出生的時候奶奶身體已經很不好了,父母又忙著幹活,妹妹從出生一直都躺在床上,直到一歲多才讓她下床,下床幾天就會走路了。

    現在的農村家庭也沒有那麼多孩子了 ,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也不存在向誰不向誰的問題了。

  • 9 # 南岸姑娘

    這話俗語前半句確實如此,但是最後一句有點偏頗,哪有父母不喜歡自己孩子的呢?無論排行老幾,都是父母的孩子,咋會有父母因為排行問題不待見孩子的呢?前段時間和我堂哥一起在村裡街道往回走,村裡的大媽大嬸們可能都比較關心年輕人的私生活,堂哥結婚2年還沒還完結婚欠下的帳,所以還沒要孩子,他被大嬸們問何時生孩子。

    我家孩子快三歲了,被問到何時生二胎,當時感覺氣氛莫名的尷尬,我回了一句:我只打算生一個,人家都說第一胎照書養,第二個當豬養,我怕自己一碗水端不平,到時候孩子和我心裡都不好受。村裡以前上一輩人,十個八個的生孩子,那會條件都艱苦,爹媽都忙著幹活討生活,對每個孩子的照顧和喜愛都不均衡,所以我們這有一句:“偏大的,向小的,中間夾的都是受罪的”,其實這話也不是空穴來風,也有幾分道理。即使放到現在也適用,只不過現在家家都一兩個,孩子沒有那麼多,體現不出來罷了。

    第一個孩子無論是放到以前還是現在大家都會比較重視,人們普遍對第一次做的事情都特別上心,第一次上學,第一次高考,第一次工作,第一次結婚生子等等。只要和第一有關係的,幾乎沒有不精心準備的,因為人們對第一次都有一定的美好的期盼。

    我家孩子沒出生前我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做好一切準備等待他的降臨,偶爾有個頭疼腦熱我也是整宿陪在床邊,突然有個小情緒我都能細微的察覺出來。這主要是一個孩子經濟壓力相對小點,所以有這麼多閒時間關注孩子。

    而到了後面幾個孩子的時候,越生精力和生活越緊張,記得以前路邊牆上的標語就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種樹,所以後來的孩子真就是當豬養了吧,只要吃的飽,穿的暖就算養活了。我家小時候斜對面鄰居家九個孩子,五個兒子四個女兒,後來生的孩子們幾乎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平時幾個小一點的孩子都由那些大孩子照顧著,往往家裡的餵豬做飯都需要老大協助,幫助父母分擔家裡的責任。

    那為啥最小的孩子往往又能得到疼愛呢?東北地區有句這樣的話:“媽媽的老兒子,奶奶的大孫子”,這兩個可是心頭寶。以前的人結婚早,當最小的孩子出生時,父母的年紀都將近五十了,最大的一些孩子都成了青壯年,一些結婚後被分出去單過了,一些是家裡的勞動力,可以緩解經濟壓力,而這個時候人到中年,老來得子又會是另一種心境,往往孩子之間有點小摩擦,都會用一句:“你是大的,就不能讓一下小的?”來處理一切矛盾。

    所以,這句話也是很有道理的,即便是放在現在一個普通家庭如果有七八個孩子,可能也是會出現孩子資源分配不均的局面吧。當然為人父母的也不可能是故意這樣做,而是年紀和生活共同形成了:“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這樣的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農村有些喪偶的老頭想找個老伴?為什麼有些喪偶的老太太不想找個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