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夜聽雨落
-
2 # 靈感來啦
每個孩子之間的差別真的很大,我指的不是好壞的差別,而是孩子先天的型別,千萬別要求孩子都一樣,有的孩子是體覺型,有的是視覺型,有的是聽覺型,針對與不同的孩子教育方法也是不同的,試著去了解孩子。只有懂了他,才能教育好他
-
3 # 小學攝影與寫作啟蒙
孩子懶,與家長培養孩子的方式和教育理念有很大關係!有的家長認為懶人有懶福,所以就不認為懶是毛病,有的家長做事嚴謹強勢,可能看到孩子稍不主動就認為是懶,是壞毛病,就大批特批。
其實,人哪有不喜歡享受的?孩子也一樣,有時貪玩也正常。孩子懶不懶,有沒有毛病,是家長和老師對孩子認知的一種主觀感受,不要隨意給孩子扣上“懶人”的大帽子!
對孩子要多包容,多讚揚,凡事多讓孩子自己做,不管孩子做得好不好,完不完美,讓他充滿自信。有了做事主動性的孩子,哪有被認為懶的。
不管孩子做什麼事,別總嫌棄、抱怨孩子,特別是強勢的家長,那樣的結果會使孩子失去自信,失去做事的主動性,說不定哪天一個並不懶的孩子在你的教育和管理下就真變成一個懶孩子!
-
4 # 一個老男人7o
小孩上初中了,你感覺有問題了,有點遲了,大人有問題。一般來說,1~3年級養習慣是時間段,家長要做好監督和陪讀的工作;4~6年級初步養成學習習慣的時候,家長可以逐步放手;初一~初三是學習習慣基本成形的時候,家長要學會放手;如果孩子進入初中階段,還出現懶散,那是家長以前溺愛的後果,要想孩子好,就逼他先從養習慣開始,還來得及,如下不了決心,只好自食其果,涼拌!
-
5 # 浪催的貓
我感覺您兒子不是“懶”而是失去了學習的樂趣。您兒子沒有從學習中獲得足夠的樂趣。
我也一樣,我初中時候比您兒子還淘那。逃課去網咖,出去打架最嚴重的一次把人家肝臟打裂了。那功夫10年賠了人家將近10000,把我媽氣的直哭。
學習不是逼出來的,我感覺學習是一種樂趣,進而成為習慣。您得讓您兒子從學習中找到一種成就感。讓您兒子從學習中找到樂子。不是苦口婆心的勸,下猛藥的逼。初中正青春期時候逼急眼了反倒滿擰。
當時我也不愛學習,但是我有個好數學老師。當時我的老師把一套試題分發給每個同學,讓學生上臺講。老師則是補充。當我講完這道題時候下面掌聲響起。那種感覺比磕了藥都舒服。都說我學習不好,今個爺們也好一個給你們看看。這種微妙的感覺能成“癮”。只要嚐到一次甜頭就希望第二次。到最後我能自己把整張數學試卷講完。
這種認同感,成就感很重要,是家長乃至是老師沒法兒直接給予的。本身成績就不好,學校老師劈頭蓋臉的訓,回家後家長再磨叨。時間長了自然就失去了對學習的樂趣。一旦您兒子行成了一種自我放棄,那時說什麼都晚了。
總而言之,您得讓您兒子自己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學習是在玩。用什麼方法無所謂,目的達到就OK。
高二時候有重操舊業,各種浪,各種作。爸媽工作忙也沒時間管我。從學年前幾齣溜到中間,最後走的專科學校。
我18年大學畢業,現在在鐵路工作。忙的時候在家待不到24小時。那時候我才真正的體會到家長的艱辛。可惜自己懂事太晚。現在我也學習不過是逼著自己學,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月考實在沒時間背了就抄,抄不到就往上寫規章甚至往卷子上寫歌詞。事後再去教育補考。
-
6 # 小黑豆
首先直截了當的說,這並不是一天兩天能改變的事情。因為這也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事情。
學習習慣在小學階段的養成主要是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如果一年級和二年級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話,三年級這樣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有力。
而上了初中之後,學習習慣是需要重新養成的,這個奇蹟呢,就在初中一年級的上半學期。如果能保持,在小學階段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且,在初中第1個學期的時候,合理的運用和引導,那麼他的學習習慣,是會非常好的。
反之,學習習慣就並不好。包括不願意做作業,包括“粗心大意”,這個粗心大意是叫加引號的,因為往往他並不是粗心大意,他只是認為,有些事情別人可以替他去。這就是一個並沒有對學習習慣,進行一個良好養成的,發生的一個問題。
改變只能是從現在開始。從現在開始,放學之後,規定多長時間做作業,家長陪著。我知道10來歲的少年,再需要家長陪做作業,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在最初依然需要陪著,需要敦促他按時完成了。
這是第1步,不光是孩子需要堅持,家長同樣小堅持。在這個過程裡,家長不能玩手機,不能幹家務,不能看電視,不能玩平板電腦,不能看電影,需要一心一意的看著,就像他小學一年級那樣。
家長要明確一件事情,作業一定要完成,正確與否,不為他檢查,如果第2天老師的批作業結果是錯的,抄10遍,題目一起抄10遍。
就像對小學一年級二年級的孩子一樣,重新走一次。
沒有辦法,如果不把學習習慣糾正。就這麼等到了初三,以及上高中以後,再想糾正非常難。
-
7 # 掙扎的船長
我有一記下下策,讀完這個學期就向學校調休一年,並告訴他你現在以及以後都不用上課了,讓他自己去工作掙錢。然後他會對你們充滿怨恨,慢慢的知道學習的美好,再到最後一月時給他報名就讀。
-
8 # 北風003
學習好就行了,為什麼還要主動學?多引導孩子參加校外活動,尤其愛好幾項體育運動有一個健壯的身體快樂幸福一輩子比什麼都好
-
9 # 浙訪
孩子到了初中基本心理已經定型,在這裡拋開父母教育不得法、成長環境不好等一些廢話,對於你孩子來說最為重要的是需要重新塑造一些好的習慣和自我的認知,有一些方法,比如讓他多參加一些體育的活動,團隊的活動和公益的活動,讓他在與社會的互動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從而認識到自我需要改變;第二苦口婆心沒有用,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陪伴和榜樣,你的言語和行為從一開始就影響著他,那麼要突破這層是很難的,家裡的環境需要改變,從明天開始家裡的大小事要給他發言和傾聽的權力,同時由他來安排你們家的一些家務勞作,慢慢積累、慢慢改變吧。
-
10 # 初中語文張老師
首先,在我帶孩子的過程中感覺,初中生基本已經開始懂事了,大部分對學習都有認同感,就算是所謂的差生,也很願意學習,(極度厭學的除外,我在教娃的過程中只碰到過幾個,有一個是無論怎麼心理疏導都不起效果,這樣的娃除了父母徹底地改變教育觀和認知結構,靠老師基本無解。還有一個是從小看太多漫畫,系統思維沒建立起來,反應在學習上就是天然笨,學什麼都是反覆十次都記不住,錯別字多的嚇死人,這種需要孩子能承受足夠的壓力,老師有足夠的耐心,父母絕對的配合,否則也無解。還有就是重度網癮,你敢說他,他就敢跳樓,這樣的絕不沾邊,敬而遠之。)
除了這三種,只要有耐心,基本都是有希望的,曾經帶過一個自閉的,從不跟人說話,上課就是睡覺,作業考試從來不參加,花了半年時間心血,也慢慢帶了出來,無論從性情還是學習都改變很多(吐槽一下,娃媽的關注點忽然提高很多,覺得她家娃完全應該可以考一個好高中了,我說很難,因為時間不夠,然後聽別人一忽悠,把娃帶回去了,還到處說我騙錢。淚奔。後來再想回頭,堅決不要了,信任被打破,神仙也沒辦法,只是可惜了娃。)
除了這幾種,娃都可以教,至於題主說的娃懶,我是不太認同的,孩子懶,拋開學習習慣沒養成這個不談。一個是因為學校的知識和他們從外部接受到的知識相比太過於枯燥,加上老師的講課很多也無味,就不樂意學。更重要的原因是來自於家長的壓力。
家長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不停給孩子加任務,加壓力,看不得孩子一點點閒下來,只要放鬆三分鐘就是不努力,不愛學習,貪玩,就好像這三分鐘就是整個人生。(這是在帶孩子的過程裡聽到的最多的吐槽,不是我不想努力,只是我完成一個,他們會給我再加三個……)所以,我喜歡讓娃們儘量放鬆,快樂學習。
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溝通理解,有理有度,平等客觀,這是我想對家長說的,真的,很多好孩子都是這樣背逼瘋的,逼懶的,與其吐槽,不如多反思自己的心態。
只是,這很難。就像推翻整個人生觀一樣難。
所以,孩子都是好孩子……
-
11 # 資質怪咖
每天給他幾十塊 讓他早午晚飯自己解決
寒暑假可以讓他自己去打工,初中生初三再學都來的及,處於叛逆期,適當開放一點有好處的
可以的話讓他住校
回覆列表
1.人懶不想學習其實是有很多原因的,有時候可能是你們關心得不夠,缺乏溝通,所以孩子叛逆期就會覺得你們都不關心他,學習得再好有什麼用呢。
2.如果不是關心溝通方面,建議可以讓他多運動,每天作息規律等要準時,養成一個自律的好喜歡,問題自然就會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