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磚家
-
2 # 博聞經略
鄭顥:我是唐朝人,公元817年出生,我的家庭是官宦世家,當然了,到了我這裡,我不能丟了老鄭家的臉面,我要發憤圖強,光耀門楣。
我們這個朝代的人流行定娃娃親,於是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給我定了盧氏女,我小時候也經常和盧氏女一起玩耍,所以說我們可以算是青梅竹馬。
我成年之後,父母並沒有著急操辦我的婚事,因為他們覺得作為一個男人先立業再成家,畢竟要孝順,這件事我自己也不是很著急,於是就聽了父母的。當時我自己跟盧氏女也約定好了,等我考取功名娶她回家。
但沒有想到,我剛考取狀元,唐宣宗李忱的女兒萬壽公主要選老公,這個萬壽公主是皇后的女兒,可以說身份貴重了,但我並不稀罕。這件事原本我只是一個打醬油、看熱鬧的人。沒想到我的恩師居然推薦我去做駙馬。我內心那個拒絕呀。當然了,在我們這個年代想要結婚父母要同意,我覺得皇上不一定看上我,但沒想到皇上看我長的尚可(我是謙虛),又是狀元,對我很滿意,於是就讓我做他女婿,可我不願意。當時我一聽要給我賜婚,我就感到頭暈,我有自己的青梅竹馬呀,我只喜歡她。
再說了,退婚對我們兩家的名聲都不好,從那以後她成了被拋棄的人,而我就要揹負不義、貪圖富貴的罵名。反正我是死都不會退婚的,但我沒想的是,盧家害怕皇家,就馬上找了其他人家把自己的閨女改嫁了。我從此背上了不義的罵名。對於推薦我當駙馬的老師我十分討厭,從那以後也沒怎麼來往了。
-
3 # 2許雲輝
鄭顥,唐代大臣,公元842年考中狀元,授右拾遺。6年後,唐宣宗即位,想為女兒萬壽公主嫁個好人家,遂“命擇良婿。”宰臣白敏中認為“鄭顥,宰相子,狀元及第,有聲名”,是最佳人選,於是上奏唐宣宗,唐宣宗大喜,令成婚事。
而此時,早已與盧氏有婚約的鄭顥對此一無所知,正美滋滋到楚州準備迎娶盧氏。剛至鄭州,就收到白敏中籤發的緊急公文,命其速回京迎娶萬壽公主。
鄭顥不忍拋棄盧氏,更不敢違詔,只得違心返京迎聚萬壽公主。他由此遷怒白敏中,經常給唐宣宗上疏抵毀白敏中,唐宣宗心知肚明,置若罔聞。
鄭顥不願攀高枝,一是因有婚約在先不忍背棄盧氏,二是皇家女恃寵而驕難侍候。果然,鄭顥之弟病重時,萬壽公主自得其樂外出看戲。唐宣宗聞知怒斥女兒:“豈有小叔生病,嫂子不去探視,反而去看戲的道理!”萬壽公主從此才老實起來。她一規矩,“貴戚皆兢兢守禮法”。
-
4 # 賞心樂史
縱觀唐朝的歷史,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士族不願娶公主為妻。根據相關的唐代正史、筆記都有這方面的記載,那麼也就可以理解狀元鄭顥為何不願娶公主為妻了。
舉例一:《舊唐書》卷一四七《杜佑傳》附《杜悰傳》:“(憲宗為長女岐陽公主選駙馬)宰臣於卿士家選尚文雅之士可居清列者。初於文學後進中選擇,皆辭疾不應。“舉例二:《東觀奏記》捲上:“萬壽公主,上(按:指宣宗)女,鍾愛獨異。將下嫁,命擇郎婿。鄭顥,相門子,首科及第、聲名籍甚,時婚盧氏。宰臣白敏中奏選尚主,顥銜之,上未嘗言。大中五年,敏中免相,為邠寧都統。行有日,奏上日:‘頃者,陛下愛女下嫁貴臣,郎婿鄭顥赴婚楚州,會有日。行次鄭州,臣堂帖追回,上副聖念。顥不樂國婚,銜臣入骨髓。臣在中書,顥無如臣何;一去玉階,必媒孽臣短,死無種矣!’上曰:朕知此事久,卿何言之晚耶?“因命左右便殿中取一檉木小函子來,扃鎖甚固。謂敏中曰:“此盡鄭郎說卿文字,便以賜卿。若顥聽言,不任卿如此矣!憲宗選尚公主,士族子弟“皆辭疾不應”,白敏中奏選相門之子鄭題尚主,“不樂國婚”的鄭顥對白敏中恨之入骨,由此可看出唐代士族之家對於娶公主的態度。
舉例三:初,上令白敏中為萬壽公主選佳壻,敏中薦鄭顥;時顥已婚盧氏,行至鄭州,堂帖追還,顥甚銜之,由是數毀敏中於上。敏中將赴鎮,言於上曰:「鄭顥不樂尚主,怨臣入骨髓。臣在政府,無如臣何;今臣出外,顥必中傷,臣死無日矣!」上曰:「朕知之久矣,卿何言之晚邪!」命左右於禁中取小檉函以授敏中曰:「此皆鄭郎譖卿之書也。朕若信之,豈任卿以至今日!」敏中歸,置檉函於佛前,焚香事之。——《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四十九 唐紀六十五》鄭顥已有婚約在身,打算中狀元后,迎娶盧家千金。鄭顥已經親赴婚楚州(今江蘇淮安市),將娶盧氏。車架行至鄭州,為白敏中所發的堂帖追回。宣宗為其完婚,拜駙馬都尉,成為歷史上獨有的“狀元駙馬”。
唐朝的服喪禮儀規定,公主去世,要服喪三年《新唐書》卷二十《禮樂十》規定:妻死,夫服“齊衰杖周”之禮(指居喪持杖週年)。但是如果妻子是公主,丈夫就必須為之服斬衰三年。唐文宗時,杜悰就曾遇到這一問題。《新唐書·杜佑傳》所附《杜悰傳》記載:“開成初,(杜悰)入為工部:近日駙馬為公主服新衰三年。所以士族之家不願意娶公主,多半也有這個原因。
唐朝歷代公主不修婦禮,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而且這種現象並不少見查閱《新唐書·諸帝公主傳》就不難發現有很多關於唐朝公主的負面記載,使得公主的名聲一直不好,不受到士族之家的待見。
長廣公主“豪侈自肆”,合浦公主,始封高陽“主負所,愛而驕”“會御史劾盜,得浮屠辯機金寶神枕,自言主所賜。”“見而悅 之,具帳其廬,與之亂”;太平公主,則天皇后所生,後愛之傾諸女。榮國夫人死,後丐主為道士,以幸 冥福。儀鳳中,吐蕃請主下嫁,後不欲棄之夷,乃真築宮,如方士薰戒,以拒和親事。安樂公主,與太平等七公主皆開府, 而主府官屬尤濫,皆出屠販,納訾售官,降墨敕斜封授之,故號“斜封官”。其中,以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二人最為突出,二人豪侈浪費,生活奢華,貪淫放縱,干預朝政,排除異己,聲名狼藉。
綜上所述,一方面是因為唐朝服喪禮儀規定,另一方面是因為唐朝公主大多不修婦禮,所以導致士族不願與皇室結親,也就可以解釋狀元鄭顥為何不願娶公主為妻了。 -
5 # 鄧壇拜將
做為史上唯一的狀元駙馬,鄭顥之所不願意娶公主,是因為當時他已經有了未婚妻,還有就是唐朝的駙馬真的不太好當。
不願娶公主的原因一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鄭顥在殿試中斬獲魁首,被賜狀元及第。時光飛逝,轉眼唐宣宗繼位,一日,唐宣宗正在為給自己最疼愛的女兒萬壽公主挑選駙馬煩惱時,時任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的白敏中,向唐宣宗推薦了鄭顥。
唐宣宗經過了解後,知道鄭顥這個小夥長相頗為清秀,還是狀元之才,就命白敏中招鄭顥來見。當時的鄭顥正已經有了婚約,正南下楚州,迎娶自己的未婚妻,當行至鄭州的時候,接到了白敏中的堂貼,無奈之下,只得回京。
回京後,唐宣宗見其才貌雙全,心中甚喜。雖然鄭顥表明自己已有未婚妻,不願娶公主,但是唐宣宗還是一道旨意,讓此事已成定局,正所謂天家無戲言,鄭顥再不願意也沒有辦法,只能無奈的接受了現實。
不願娶公主的原因二作為皇帝的女兒,公主是一個十分高貴的身份,能夠去她的男人,無不是背景深厚或是才貌雙全,也是個人或家族的榮譽,一般的人只能是可望而不及。但是唐朝的公主卻很少有人願意娶,原因有二
一,私生活糜爛。唐朝時民風開放,作為統治階層的公主多數品行不佳。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兒永嘉公主,嫁給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後,跟辯機和尚私通。唐中宗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嫁給了武崇訓後,因為忘不了武延秀,居然在上官婉兒面前跟武延秀風流快活,簡直荒唐至極。
二,夫妻的家中地位。唐朝時娶公主,叫做尚公主,就跟我們現在所說的入贅是一個意思。如果駙馬想見公主,或者晚上想跟公主親熱一下,都要打報告,徵得同意後才行。比如:唐代宗李豫的女兒昇平公主,駙馬是汾陽王郭子儀的兒子郭曖,每次見公主前要預約,當公主府口挑起一盞紅燈時,駙馬才能覲見,並且見面後要先施君臣大禮,磕頭,下跪。
總結:在這樣的背景下,鄭顥不願意娶公主也是人之常情。辜負了未婚妻,無故成了唐朝的陳世美。作為一個狀元公,今後的仕途不說今後能否飛黃騰達,就算熬資歷今後也不會差,實在沒有必要因為一個公主而放棄外面的彩旗,而且公主還有給他戴綠的風險。
-
6 # 尋根拜祖
一般認為,公主肯定是“白富美”,還要加上一個“貴”字,有這道符護身符,再加上自己的狀元郎身份,還不得橫著走!鄭顥這個歷史上唯一的狀元郎,為什麼面對金光大道,卻被逼著走進洞房呢?
史書沒有交代,不過從唐宣宗(李忱)的一句話中,大致可以窺見:“我怪士大夫不欲與我為親,良有以也!”怪不得士大夫們都不願跟我結親,這件事讓我終於明白了。
唐宣宗就是萬壽公主的父親,鄭顥的老泰山。發生了什麼事,讓唐宣宗恍然大悟了呢?
原來鄭顥的弟弟鄭顗病了,病得很重,生命垂危。唐宣宗派使者去鄭府探視,使者回來後,唐宣宗問使者:公主在幹嘛?使者說,公主去慈恩寺看戲了。唐宣宗一聽勃然大怒,說出了上面那句話,接著他立刻讓人傳喚萬壽公主入宮。
萬壽公主知道闖了大禍,回到宮中,被晾在殿門臺階下很長時間不得召見,驚恐之下,她伏地大哭謝罪。唐宣宗狠狠批評公主說:“哪有親人病了,自己沒心沒肺去搞娛樂活動的!”受了這一次教訓,萬壽公主老實了,從此修婦德。
從這則故事,我們大致明白了一個道理:皇帝的女兒未必不愁嫁!她們身上雖然貼上了“白富美貴”四大標籤,可也有讓人望而生畏的驕橫不法,不守婦德的惡習!誰家娶了她們,就得把她們像祖宗一樣供起來。
供祖宗一年也就幾個時節,“活祖宗”難伺候,尤其當兒媳凌駕到公婆頭上時,這種對禮法赤裸裸的挑戰,無論哪個家庭都是無法承受的!
唐朝的公主尤其跋扈,大唐陰盛陽衰,公主們一個比一個牛。唐太宗有個弄得夫家差點被滅門的高陽公主;唐高宗有個政治牛人太平公主;唐中宗有個直接把老爸打發見閻王的安樂公主;唐代宗有個被“醉打金枝”的昇平公主......
總歸一句話,李家的姑娘脾氣不是一般的暴!想娶她們就得先打量一下,自家祖墳夠不夠結實,會不會哪天被剷平了!
唐宣宗顯然對李家的這個傳統很熟知,這位被稱為“小太宗”的明君,對自己的兒女們管教非常嚴。有一次,他陪將要出嫁的永福公主用餐,不知道為啥,永福公主“李家病”復發,一生氣,咔吧撅折了筷子。唐宣宗火了,就你這個脾性到了婆家不得給我丟臉,別嫁了,擱家裡再修煉修煉吧,換廣德公主代嫁!
即便唐宣宗如此苛嚴,也不能根治“李家病”。滿朝士大夫,恐怕對李家的“遺傳病”也是心知肚明,不走金光大道,慢慢爬沒關係,總比惹禍上身好吧,皇上,您家金枝玉葉,自個留著好好養吧,俺們攀不起!
鄭顥何嘗不是如此,再說了人家鄭顥也是“稀缺資源”,幾年才出一個。再扒拉扒拉狀元郎們,像鄭顥這種未婚的小夥,跟皇家還能門當戶對,恐怕幾百年未必出一個!哪個皇帝不得造出一堆公主,誰更金貴一目瞭然!
鄭顥不想當駙馬爺,還有一個原因,人家早就已經娉下了一門親事。“被駙馬”前,他正在去迎親的路上,若不是路途遙遠,人家早就洞房花燭了。結果半路上被一道聖旨攔截,硬被塞進萬壽公主的洞房。
鄭顥因為這件事,對始作俑者,他的大媒人白敏中(白居易的堂弟)恨得要死,隔三差五就在唐宣宗面前詆譭白敏中。
像鄭顥這樣的讀書人,對靠姻親走捷徑的方法,大多采取鄙視的態度。鄭家本來就是官宦世家,他爺爺官至宰相,他自己又是狀元郎,何必給自己戴上一頂“吃軟飯”的帽子?
所以,鄭顥之所以不願意娶萬壽公主,實在是李唐公主的名聲太臭,根本配不上他這樣的狀元郎身份。再加上他心有所屬,半途被“劫婚”,又被世俗的眼光戴上了“吃軟飯”的帽子。不用放天平上稱,放誰也不願意娶那個活祖宗!
-
7 # 按史索驥
能迎娶公主應是天下青年才俊夢寐以求的事。不僅抱得美人歸,還能與皇帝攀為親家,可謂一朝富貴。然而,唐朝的公主卻嫁不出去。被指為駙馬的青年才俊竟然痛哭流涕、如臨大敵。
唐大中四年(850),唐宣宗要為萬壽公主選駙馬。宰相白敏中推薦了青年才子、宦官世家出身的鄭顥。唐宣宗對鄭顥很滿意,然而,鄭顥心裡卻是一萬個不願意,雖然最後還是迎娶了萬壽公主,卻因此對白敏中懷恨在心。
就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兒也愁嫁。唐太宗曾欲將公主嫁給開國元勳尉遲敬德,然而尉遲敬德卻“不識抬舉”,當場就拒絕了唐太宗。
都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而唐朝的公主卻很難嫁。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接著往下看
主要的原因:唐朝公主不守婦德,在當時臭名遠揚唐朝堪稱中國古代女權最盛的朝代,女人的地位奇高,再加上唐朝社會風氣比較開放,那些養尊處優的唐朝公主私生活非常混亂。公主們往往不止一個情人,還養了很多男寵,甚至到了成婚後,還是如此。
《資治通鑑》記載:
武則天的小女兒太平公主至少與三位當朝臣子私通。
唐中宗的女兒安樂公主嫁給了梁王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卻又同時與武崇訓的堂弟武廷秀私通。
唐太宗的女兒高陽公主婚後竟與一位和尚私通。
在重視家法門風和社會聲望的封建社會,一個不守婦德的女性很難讓人接受的,即使這位女性貴為公主。
其次,唐朝駙馬地位較低,取了公主沒有飛黃騰達,反而成了“倒插門”駙馬在皇親當中最受人輕視,這是歷朝歷代共有的現象。由於唐朝公主格外受寵,駙馬就越發淪為公主的附庸,婚後常常處於壓抑、愁苦的生活狀態。據統計,唐朝160餘位駙馬中,能做到朝廷要員的只有10人左右,多數駙馬沒有正式官職。
公主嫁到駙馬家中以後,因為身份尊貴,往往不願履行媳婦的禮儀。更有甚者,公婆還要向公主行禮。
如此看來,在唐朝娶公主你的心理素質要好,臉皮要厚,最關鍵是能帶帽子,難怪鄭顥這麼的不願意娶公主。
-
8 # 史密檔案
人生有三大喜事: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他鄉遇故知。有人就是這麼幸運,在狀元及第不久,馬上又可以洞房花燭了,而且娶的不是一般的大家閨秀,而是皇帝的掌上明珠。狀元可以透過努力去爭取,但是當駙馬的話就要靠運氣了。歷史上就有這麼一位幸運的人,中了狀元又當了駙馬,簡直就是人生的贏家。但是他卻極不情願去當這個駙馬。
他就是鄭顥,唐朝人,年僅25歲就高中狀元,年輕有為,而且外表俊朗。當時,皇帝的長女萬壽公主,也到了婚配的年齡。皇帝命人為公主物色駙馬。萬壽公主是唐宣宗和皇后的長女,唐宣宗對她十分寵愛。白居易的弟弟白敏中,看到新科狀元朗鄭顥長得一表人才,就想到他是駙馬的絕佳人選。白敏中向皇帝舉薦了鄭顥,對他的條件十分滿意,配得上他的寶貝公主,就把公主許配給他。
但鄭顥已經早有婚配,而且高中狀元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親。當皇帝決定要鄭顥當這個駙馬的時候,鄭顥正在趕往向未婚妻求親的路上,走到一半,被白敏中截住,收到了配婚公主的聖旨。鄭顥鍾情於他的未婚妻,並不想取什麼公主,但是抗旨拒婚可是要滿門抄斬的。雖然極不情願,但是他還是娶了公主。他非常痛恨舉薦他的人白敏中,婚後一直鬱鬱寡歡,年僅四十四歲就撒手人寰了。
鄭顥之所以不願當駙馬,除了早已有婚配的原因,還因為公主一般都驕縱慣,很難伺候。在朝堂上已經要伺候皇上了,回到家還要伺候公主。有一個著名的典故“打金枝”,講的是唐朝著名的丞相郭子儀的兒子娶了公主,因為公主沒有給公公賀壽而打了公主的故事。古代是男權社會,打罵妻妾是很平常的事。但是打了公主娘子卻要載入史冊,世世代代流傳,可見公主是不能隨隨便便打罵的。
駙馬其實是表面風光,實則窩囊的職業。
回覆列表
在大多數人看來,古代讀書人最幸福的兩件事情,莫過於考取狀元和迎娶公主,如果能將兩者兼得,那麼他無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但現實往往要比想象殘酷,狀元駙馬的人生並一定完美,甚至結局還相當悲催。比如,中晚唐狀元鄭顥在迎娶公主後,便開始過上苦悶的生活,最終鬱鬱而終。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鄭顥出身數百年名門望族-滎陽鄭氏,祖父鄭絪在憲宗朝官至宰相,父親鄭祗德官至國子祭酒,母親則是杭州刺史李幼公之女。鄭顥天資聰穎、博聞強識,年僅26歲便考取狀元,時在武宗會昌二年(842年)。武宗在位時期,鄭顥從弘文館校書郎做起,短短4年時間裡,便升遷至右拾遺,成為皇帝甚為器重的清要之臣。
會昌六年(846年),唐武宗駕崩,叔父李忱即位,是為唐宣宗,鄭顥繼續得到重用。不久,唐宣宗為愛女萬壽公主擇婿一事發愁,宰相白敏中(大詩人白居易的堂弟)為替皇帝解憂,便將家世顯赫、才貌俱佳的狀元郎鄭顥推薦上去,令唐宣宗龍心大悅。但讓白敏中沒想到的是,當他把訊息告知鄭顥時,後者卻連連推辭,堅持不肯做駙馬。
鄭顥之所以拒絕白敏中的好意,除了自己跟一名范陽盧氏的女子定有婚約外(在在唐朝,滎陽鄭氏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太原王氏並稱“五姓七望”,在世家大族中最尊貴),還跟時人對公主們的印象不好有關係。原來,唐朝的公主們大都驕悍跋扈,因此民間有“娶婦得公主,平地買官府”之說。正因如此,鄭顥並不想娶公主為妻。
為防止皇帝家逼婚,鄭顥決定提前迎娶未婚妻。可就在鄭顥趕往楚州的迎親路上時,白敏中還是用“堂帖”(宰相簽押下達的文書)將他追回,並威脅他若不同意做駙馬,將會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鄭顥看後嚇得要命,最終只能跟未婚妻解除婚約,並迎娶萬壽公主為妻。婚後,唐宣宗拜鄭顥為駙馬都尉,不久又提升為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對他甚是器重。
鄭顥先前的擔憂並沒有錯,萬壽公主自恃父皇的溺愛,不僅任性驕縱,而且極度自私冷漠,其過門後的種種表現,令鄭家人很不滿。某日,鄭顥的弟弟鄭顗病重,家人全都心急如焚,唯有公主毫不放在心上,照舊去慈恩寺看戲。唐宣宗得到訊息後大怒,將女兒召進宮中一頓臭罵,並讓她在宮門外罰站(詳情見《資治通鑑·卷二百四十八》)。
經此一事,萬壽公主雖然有所收斂,但有些壞脾氣還是難以改正,令鄭顥很是頭疼。正因為婚後生活不幸,所以鄭顥每天生活在鬱悶當中,並且對毀掉他一生幸福的白敏中恨之入骨(“初,上令白敏中為萬壽公主選佳壻,敏中薦鄭顥;時顥已婚盧氏,行至鄭州,堂帖追還,顥甚銜之,由是數毀敏中於上。”見《資治通鑑·卷二百四十九》)。
鄭顥為了報復白敏中,便四處蒐羅他的“罪狀”,並在皇帝面前不斷地彈劾他,務必要將他置於死地而後快。對此,唐宣宗每每都是一笑置之,並未採取任何動作。但白敏中不瞭解皇帝的真實意圖,面對鄭顥持續不斷的譖毀,每天過得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一天會遭遇滅門之災。
大中五年(851年),白敏中被罷相,外放為邠寧行營都統。詔旨下達後,白敏中因為擔憂鄭顥會趁機加大誣陷的力度,便在皇帝面前陳述冤情,期望唐宣宗能約束他。皇帝聽後哈哈大笑,命內監交給白敏中一個檉木小盒子,並稱裡面全是鄭顥彈劾他的奏疏,自己看後全部留中,根本不予採納。白敏中聽後,連連謝恩。
7年後,白敏中改任荊南節度使,在同幕僚們閒談時提及此事,依然感動得淚水漣漣。此後數年,白敏中依舊獲得唐宣宗的信任,沒人能夠扳倒他。唐宣宗駕崩、懿宗登基後,白敏中一度被召回朝廷重任宰相(859-861年),最終因腰傷嚴重、無法上朝,才向皇帝提出辭呈。就在退休的同年,白敏中因病去世,終年70歲。
由於始終無法扳倒白敏中,鄭顥變得更加鬱悶、憤怒,每天生活在煎熬、惆悵之中,幾乎沒有片刻的歡愉可言。在卸任禮部侍郎後,鄭顥又相繼出任戶部侍郎、判度支、秘書監、檢校禮部尚書等職務。大中十三年(859年)十月,鄭顥調任河南尹,在任沒多久便鬱鬱而終,終年44歲,時在唐懿宗鹹通元年(860年)。隨著鄭顥的離去,他與白敏中之間的恩怨才算是畫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