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辰熙四姐

    大明湖,“湖出城中,擅奇宇內:異在恆雨不漲,久旱不涸,蛇不見,蛙不鳴。”

    傳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每次路過濟南,而且都住在大明湖畔的縣衙裡。一到晚上,大明湖蛙聲一片,咕呱噪耳,鬧得他徹夜難眠了。於是傳來隨駕的劉庸,傳旨:“禁止大明湖蛙鳴叫”,皇帝出金口玉言,於是湖中蛙鳴戛然而止。

    也有說乾隆皇帝遊大明湖在歷下亭休息,看到大明湖內蛇穿行,蛙亂鳴,甚是驚棘,就說:“蛇回洞,蛙不鳴”,從此大明湖就看不到蛇也聽不到蛙鳴了。

    據說每到夏天雨季,北園一帶荷池水漲,哇聲震天,但大明湖內卻是靜悄悄一片。就是把正在鳴叫的蛙放到明湖水裡,它也不再叫了。

  • 2 # 愛說話的虎皮鸚鵡

    我家鄉是四川綿陽市鹽亭縣金雞鎮,金雞鎮的得名是傳說以前那裡飛來了金雞!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嫘祖故里!嫘祖故里的發現是這樣的:有個教書先生他路過一些墳墓,看見其中一個墳墓有塊墓碑上的字非常古老,於是就回去翻古書做了翻譯,翻譯內容寫的是:嫘祖,原名王鳳……後面寫的是她是西陵國國王,黃帝的元妃,小時候六發明瞭養蠶螺絲織布……所以我們這裡就是嫘祖故里了,國家還給她建了一座宏偉的碑!說來中國五千年的文明主要成就都是她發明的絲綢了。火藥,造紙術,印刷術都沒有像絲綢一樣遠銷國外。所以國家才這麼重視。我在想為什麼這位老先生在八十年代才說要祭奠嫘祖的呢?原來文化大革命時是要打倒這樣的事情的,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了政策變了才允許祭祖的。文化大革命打倒牛鬼蛇神,發生了抄墳運動,那個墓被抄了,墓碑也沒有找到。只留下老教書先生抄寫下的碑文!我又想為什麼其它人都不知道嫘祖墓,在老先生之前?

    後來我又想通了!就是由於戰亂,四川曾經有過兩次著名歷史,湖廣填四川,就是戰亂讓四川本來的人幾乎都死光跑光了,現代四川人基本上是湖廣填過來的,而且古代讀書人少,能認古代最古老文字的人很難有,所以多年前人們都還不知道嫘祖墓了。不過留下的習俗有,比如愛養蠶栽桑,愛祭蠶神。

  • 3 # 青檸在揚州

    我的家鄉在徐州豐縣,著名的傳奇人物應該就是豐生沛養的漢高祖劉邦,關於劉邦,家鄉一直有很多有趣的傳說:

    1、傳說有一天,劉邦的父親在地裡幹活,劉邦的母親去送飯,不料天氣突變,天上一條白龍飛過,劉邦的母親昏死過去,等醒來,劉邦的母親說自己夢見一條白龍要強行與自己睡覺,然後什麼也不知道了。神奇的是,不幾天後,劉邦的母親竟然真的懷孕了。

    歷來史料或者傳說,帝王的出生大多伴有奇異的天象,以彰顯帝王是上天派來的,從而使人臣服。

    2、劉邦喜歡吃狗肉,而樊噲在跟隨劉邦起義前,在沛縣是屠狗的,他的狗肉十里飄香,很多人喜歡,特別是劉邦更喜歡,然而劉邦吃了從來不給錢,樊噲那個氣啊,本來就本小利微,後來就跑到泗水河對岸去賣,反正劉邦也沒有錢渡河。劉邦聞到狗肉味,站在泗水河邊,無法渡河,這是河面上出現一個老黿(巨鱉),這老黿似乎通人性,竟然把劉邦馱過河去,劉邦見到樊噲,照樣吃狗肉不給錢,樊噲很惱火,就把老黿宰了和狗肉一起吃,不料狗肉的味道更加鮮美了。這也就是徐州的黿汁狗肉的來歷。

    關於劉邦的傳說還有很多,毛主席曾在歷代帝王評價裡給了劉邦最高的評價。他說:劉邦是封建皇帝裡最厲害的一個。

  • 4 # 平靜不爭

    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

    傳說

    舊時青州府八陡鄉有個孝婦村,這個村在1948年時,由鄉紳李元明建議改名為岱莊。孝婦村有許多關於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傳說。

    傳說碧霞從天界下凡,來到孝婦村旁的岳陽山。她滿腔熱忱地服務和護佑民眾,很快就受到了孝婦村及附近村莊民眾的熱情擁戴。儘管岳陽山有一百個山頭,雄偉毓秀,峰嶺連綿,但碧霞似乎對這裡的風景並不滿意,整天唉聲嘆氣,其實她是擔心站在山上看不到天下蒼生的生活狀況,不能更好地護佑萬民百姓。孝婦村人知道她的想法後,就用馬馱,人工背,帶她遍尋天下高山名山,最終在泰安找到了泰山。

    碧霞臨去泰山之時,孝婦村人都帶著禮物來送行。碧霞一概拒收,她說,既然鄉親們如此盛情,那我就帶走岳陽山一個山頭吧。在人們的簇擁護送下,碧霞帶著這岳陽山的一個山頭來到泰山,尋來尋去無處安放。在孝婦村老鄉的建議下,碧霞將山頭放在了泰山主峰對面,這樣,碧霞在泰山上,隨時就可看到這個山頭,並勾起對在岳陽山時的美好回憶。

    從此以後,碧霞站在泰山主峰,“一覽眾山小”。天天關注著人間疾苦,護佑著萬民安康幸福。這讓我想起了古人的話,“鳥擇良木而棲”,鳥擇良木而棲,是為了自已住得舒服並更好地繁延後代。一般人找一個好單位工作,是為了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並養家餬口。賢者或者單位領導人會不斷登攀,站在領導位置,“不畏浮雲遮望眼”,是為了啟迪民智,或者管理好一個單位,享受成功。而碧霞元君佔據高峰,辛苦工作,則是全心全意為民眾,完全徹底護蒼生。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王錫爵《東嶽碧霞宮碑》記載:“元君能為眾生造福如其願,貧者願富,疾者願安,耕者願歲,賈者願息,祈生者願年,未子者願嗣,子為親願,弟為兄願,親戚交厚,靡不相交願,而神亦靡誠弗應。”由此可知,碧霞元君在民眾的心理層面上簡直是有求必應,無所不能。其次,碧霞元君作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樂善好施的女神,更是讓勞苦大眾倍覺親切,從而愈加信賴她,一躍成為民眾心目中的慈母、聖母。這大概就是我們崇敬她,膜拜她,學習她,讓泰山奶奶香火不斷的原因和理由吧。

    泰安人把碧霞帶來的小山叫做蒿里山。歷代皇帝封禪泰山,都是從蒿里山出發,經岱廟,一天門,中天門,南天門,到達天街。據說這是一條從地獄到人間再到天堂的路,儘管曲折陡峭艱難,但只要肯登攀,就會到達天堂,享受成功,領略到無限風光。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從那以後,岳陽山就只剩九十九個山頭了。孝婦村人為了紀念泰山奶奶碧霞元君,專門在岳陽山主峰修建了泰山奶奶行宮,每年農曆三月,六月,九月都會在山上舉辦廟會,以祈求泰山奶奶護佑,祈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和平幸福。

    現在有些驢友爬岳陽山,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最多隻能翻越99個山頭。我想,這大概也是碧霞元君留給我們的啟示吧。人生沒有百分之百的圓滿,付出和回報永遠不能等同。蘇東坡有一首詞《行香子·述懷》,告訴我們“浮名浮利,虛苦勞神”,不如“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現在,我們都是離退休老人,安心做個閒人,唱唱歌,跳跳舞,散散步,養點花鳥蟲魚,彈彈樂器,練練書畫,豈不“且陶陶,樂盡天真”?

  • 5 # 火火蟻

    河南省濮陽市因位於濮水之陽而得名。倉頡,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世稱倉頡、蒼頡。生卒年不詳。濮陽市南樂縣人。黃帝史官,漢字創始人,以造字傳聞後世,被尊為“造字聖人”。今南樂縣境內西北部梁村鄉西北的吳村(原為吳樓村,古稱史官村,因系蒼頡故里而得名)有倉頡陵、倉頡廟、造書檯。史學家認為,倉頡生於斯,葬於斯。

    相傳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在此以前,人們結繩記事,即大事打一大結,小事打一小結,相連的事兒,打一連環結。後又發展到用刀子在木、竹片上刻以符號作為記事。隨著歷史的發展,文明漸進,事情繁雜,名物繁多,用結繩和刻木的方法遠不能適應需要,這就有創造文字的迫切要求。倉頡決心創造出一種文字來,以取代結繩之舊制,改變計時不清,記事不明,不便交流記憶之狀況。

    倉頡二目重瞳,非常聰明,善於作畫,尤其觀察鳥獸形跡和山川體勢,摹仿比畫。他仰觀日月星辰圓曲轉換之勢,俯瞰山川脈絡之象,旁觀鳥獸魚蟲之跡、草木器具之形,經過細心描摹繪畫,造出各種不同的契刻文字(象形圖畫),並將其他部族各氏族的文字元號集中起來,整齊劃一,歷經十幾年的觀察與整理,終於創造出最早的象形獨體字合體字,並刻於龜甲獸骨或竹木片上,這就是漢字的雛形,流傳後世,開創了中華文明的新時代。

    倉頡為觀察造字,到許多地方遊歷,長途跋涉,艱辛倍嘗,留下很多造字遺蹟,曾在今陝西白水一帶大病一場,被當地人救護並傳教文字,後人在白水建倉頡陵以紀念,曾順黃河至東海,途經今山東壽光築臺造字,經過十幾年的奔波,終於造字成功。

  • 6 # 丶天地人和丶

    在我們家鄉流傳著一個令人敬仰的傳奇人物,他就是忠孝大義的穎考叔。如今,穎考叔廟,穎考叔冢,依然屹立,似乎在訴說著那段感人至深的孝母故事:春秋時期,鄭國國君鄭莊公因為母親幫助弟弟試圖篡權奪位,一怒之下斬殺弟弟並流放囚禁母親於穎地(今許昌襄城潁陽一帶),並誓言:“不及黃泉不相見”。

    事後,鄭莊公悔恨不已,思母心切,無奈已發過誓言,故整日鬱悶不樂借酒消愁。一日,鄭莊公宴請眾大臣,穎考叔在宴席上把美味佳餚偷偷放入袖帶中。鄭莊公不解,質問穎考叔,何故如此?穎考叔跪地大哭,說我在這裡美味佳餚,而老母親在家粗茶淡飯,我於心不忍,故帶些回去!鄭莊公頓時明白了,禁不住潸然淚下!穎考叔伺機獻計,讓鄭莊公在囚禁母親的城牆腳下掘地見泉,然後闢出一間密室就可以母子相見了,因為囚禁鄭莊公母親的城池叫黃城,在黃城下掘地見泉,這就符合了鄭莊公說的“不及黃泉不相見”,不算違背了自己的誓言。鄭莊公大喜,命人掘泉,母子二人終於相見,抱頭痛哭,訴說思念之情。華人知道後,無不稱讚鄭莊公的孝道,穎考叔的忠孝大義!

  • 7 # 林智春

    潮汕蝨母仙風水師,,名何野雲從江西徒步到潮汕,隱居海陽縣、揭陽縣、潮陽縣一帶。流傳為民做了許多好事,還替人看風水,治病,懲治"地方惡霸、神棍",戲弄俗僧……何野雲雖然技術高超,在民間做了許多好事,但因其性格乖僻,師傅不隨主人意,所以有時主顧不多,衣食難保,窮困潦倒地在潮汕各處流浪。因外人見其衣上蝨母跳, 且屢有靈異事件出現,便稱他為"蝨母仙"。羽化後世人尊稱其為何野雲仙師、龍尾聖王、龍尾爺、龍爺。

  • 8 # 落日晨歌

    張天師,張道凌,在四川青城山與鬼帥立盟,過後,傳於民間的神話傳說。

    從前,有一個法術高深的山精把青城山霸佔了。他動不動就興妖作怪,放出瘟疫,自稱是“青城魔君”。當地百姓被他害苦了,就去鶴鳴山求專替人們除害治病的張道陵,百姓稱為張天師。張天師帶著徒弟王長、趙升來到青城山,找了個向陽的山洞住下。張天師替人治病有他的方法。哪個來求醫,都要先拿五斗米來。他把這些米用兌好的藥水泡過,再還給病人吃。他怕徒弟娃兒毛手毛腳,兌藥都親自動手。那個青城魔君聽說來了三個道士,就暗中來相鬥。

    這天,王長下山給病人送藥米。青城魔君變了個姑娘走來跟王長找話搭白,挨挨擦擦,趁王長不注意,把藥米口袋給他換了。不兩天,那家人就上山來說這回吃了藥米,病人更難受了。張天師間了徒弟,曉得是山精在作怪。

    端陽節那天,張天師打定主意要收拾山精。他去取寶劍,誰知寶劍不見了。再看拴在洞口的坐騎錦毛虎,也不知啥時候死在地上了。張天師曉得山精來過了,急忙扯了一抱陳艾,堆成獸形,對它舞了幾舞袍袖,那陳艾堆堆當即變成一隻艾虎。他又摘了一片營蒲葉子,迎風晃了幾晃,就變成一把雪亮的長劍。這時,黑煙幾冒,青城魔君變成個醜精惡怪的黑大漢,騎了一頭從莊稼戶那裡偷來的水枯牛,手上拿著從張天師那裡偷來的寶劍,二話不說,就朝張天師砍來。張天師騎起艾虎,舞起蒲劍殺過去。沒得幾下,那青城魔君就抵擋不住了,想逃跑。山門口有棵筆溜端的棕樹,那山精繞著棕樹跑。張天師一劍砍去,把樹幹砍成兩半邊。他急忙把它捏攏來,從此成“兩權棕”。山精嚇得跑到一個大石包背後藏著,天師揮劍一劈,大石頭劈成泛瓣。山精又駕起黑風往後山跑。張天師也不去追,取出殊筆黃箋,畫了一道符,喊王長、趙升兩個徒兒拿符去捉山精。

    哪曉得駕黑風走的是山精的假身,它的真身躲在對面山上。它對張天師說:“姓張的,你畫幾個歪字,頂啥子事!”這一下把張天師氣慌了,把手中的殊筆朝山精丟去,“轟隆隆”一聲巨響,山岩裂了一條大口口。山精被擊倒在地上,痛得連聲向天師告饒。張天師命艾虎用爪子抓住山精,要它從此改邪歸正。山精放幾股臭氣,艾虎怕臭,爪子一鬆,山精就梭進石縫縫裡不見了。

    王長、趙升怕山精以後又出來作怪,他們收拾不住它,請天師想個辦法。天師叫徒弟放心。他摘了幾苗營蒲掛在洞門右首,又摘了兒棵陳艾掛在洞門左首。安排好了,他就雲遊天下去了。從此,青城山也清靜了。

    後世人為了紀念張天師,把他修道的山洞叫“天師洞”。在洞外修了一座幾重殿的廟子,叫“常道觀”。把他揮劍砍成三塊的大石頭叫“降魔石”。把他擲筆開啟裂口的山。谷叫“擲筆槽”。把他用手捏攏的分權棕樹叫“歧棕”。由於山裡常有毒蟲出來害人,每逢端陽節張天師降魔這天,家家戶戶都學張天師的樣,摘些營蒲、陳艾掛在門口,辟邪降魔,消災免害。這種習俗,現在還興。

  • 9 # 楂楂紅

    很久以前。我家鄉有一張姓地主橫行鄉里,為富不仁。他有個兒子叫張大,有特殊本領——看風水。聽老年人說有“異眼”,

    就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那時,村西頭田間路旁有口老井,井內有水不知深淺,井水惡臭無人敢飲。一日夜間,井口突發奇光,井內響聲異常。

    有人去喊張大,張大隨眾人來到井邊,捂鼻一瞧,心中明瞭。原來井內有一泥鰍精,吸日月精華,即將羽化成仙。並且泥鰍精成仙,所留肉身,人食之福壽無量。但必須一“王姓頑童”去捉方可,其他人去兇險無比。

    回家一說,老地主賊眼放光,拈鬚思量說:“讓王長工的兒子王小去!”。王長工知道了,死活不同意。王小雖頑皮,聽說讓他下臭水井中抓泥鰍,哭鬧不從。老地主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強拽到井邊,繩拴孩子腰間,威脅:“你爹媽姐妹都在屋裡關著呢!你若抓不上來泥鰍,我將把你全家填在廢井內……”。王小害怕,哭泣著被放到臭水井內。

    王小到了黑咕隆咚的井中,忽然眼前一亮,一個金光閃閃的井龍王坐在他面前,嚇得撲通跪倒,瑟瑟發抖不敢言語。只聽龍王說:“孩子莫怕,我早知你要來。如今我修成正果,將離此而去。身有兩件寶物要送你,一是伴我修煉的丹珠一粒,一是我隨身的皮甲一副。等你爹媽百年後,可將丹珠隨葬於他二老身邊,你家後世可大富大貴。皮甲你可供俸,佑你全家平安康泰,切不可隨葬,否則後患無窮……”說完,光幻明滅,突然不見。王小一隻手中多了一條大泥鰍,一隻手心裡有顆散著微光的丹珠,手臂上搭了一件軟軟的皮甲。

    井邊傳來老地主惡狠狠的話語:“小孩!抓住沒有?磨嘰啥呢!”,王小不傻,靈機一動,把丹珠含在腮邊,衝上邊喊:“抓著了,拉吧!”老地主手舞足蹈,“快拉!快拉!”上來後,張大問:“你肯定遇到了神仙,快說都給了啥?”王小吱吱唔唔:“神仙只給了件皮甲,說等你爹死了,穿皮甲隨葬,你家後世會富貴榮華……”張大抿嘴一樂:“不錯,不錯,好像有這麼回事……”高高興興回家燉泥鰍……

    老地主死後,張大興高采烈的給他爹穿上泥鰍皮甲入葬,之後,每一代都出一個瘋癲之人,直至家業敗盡。王長工夫婦歸天后,王小的後代,一個比一個聰明,狀元、探花頻出,王姓人家也搬至京城,家大業大。

    這就是:害人害己天知道,善惡到頭終有報。良善之人天必佑,作孽餘殃後世遭。

  • 10 # 一隅一曦

    請講述一個家鄉著名的傳奇人物或者神話故事。

    故事永遠流傳,人心永遠向善,這個世界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我家房子後面,有一塊出奇的高地,在我小的時候,和幾個小朋友常常在這塊高地附近玩耍,發現高地上有很多破碎的瓷磚瓷瓦。高地的周圍都有房屋人家,只有高地空著。聽人說這塊高地原來是王母娘娘下界尋找女兒落腳時建起的一處駐地遺址,後來成了王母娘娘廟,曾經香火旺盛,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王母娘娘的廟宇,建造相當精緻,全廟的房屋都是魯班設計,木頭都是從井口裡一塊一塊冒出來。這種傳說是我近10年之內回鄉偶然聽說,無從考證。

    王母娘娘廟上有一口大鐘,據說七八人合抱才能移動,這口大鐘在日本侵略中華時,被日本人拉走。

    在我村子以南是雞叫城的遺址,還有一個關於雞叫城豐富多彩的毀滅的故事。

    王母娘娘扮成一位乞丐老婆婆視察民心,她走到一戶人家,看到有一位農婦正在烙餅,就走上前去乞討,說:“麻煩你施捨一塊餅給我吃吧。”農婦說:“走一邊去,沒看我忙著嗎?”

    這時農婦的孩子正好在拉粑粑,說:“娘,我拉完粑粑了。”農婦順手拿起一塊餅就給孩子擦屁股。王母娘娘一看大怒,這個雞叫城的人無法無天,心地壞透了。

    王母娘娘回到天庭,決心要降怒於這個雞叫城。太白金星再下界一探究竟。

    太白金星說:“我再去一試,如果真的如此,便將雞叫城毀滅。”

    太白金星裝扮成一個賣香油的老漢,在九月九日廟會這一天,他走街串巷吆喝著:“賣香油嘍,賣香油嘍,一葫蘆半斤,兩葫蘆四兩。”瞬間都湊上來買他的香油,都買了兩葫蘆,只有一個住著三口人家的農婦,領著兩個孩子走過來,買了一葫蘆油,說:“老伯,您算的賬不對,兩葫蘆是一斤,不要再這樣賣了,您會虧本的。”

    太白金星一聽,從懷裡拿出一條小船遞給了這位善良的農婦,說:“扁擔開了花,獅子紅了眼,你和你的孩子就馬上走上這條小船。”說完太白金星就不見了。

    農婦驚愕,拿著小船審視著,這條小船這麼小,怎麼上啊?而且還成三個人?她又自言自語:“扁擔怎麼會開花呢?獅子眼怎麼會紅呢?”

    好人會有好報,雞叫城只剩下農婦和兩個孩子活著。

    農婦領著兩個孩子正往前走,她看到一個挑著扁擔賣花的老人,扁擔兩頭兒插著一朵朵花。農婦痴呆的看著,這不就是扁擔開了花嗎?再向前走,突然看到衙門前有一個年輕人,吃著柿子,順手把吃剩下的果核果皮一扔,正好扔在石獅子的眼睛上。

    農婦突然明白賣油老伯的話,馬上掏出小船,小船突然變大,她和兩個孩子跳上小船。這時狂風大作,天變黑暗,狂濤傾瀉,農婦乘著小船回頭一看,雞叫城沒有了,身後成了一片汪洋,從此雞叫城成了雞叫窪。

    故事傳說總是傳說,或許有一些故事發生,也或許有一些潤色,但總之故事裡也會有一些做人可取的真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者榮耀:如何打野快速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