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鼎武春秋

    沒有,自古多謀者,無遠憂,必有近慮,人的本性,貪婪,多疑,天性使然,身涉王朝江山,天下之地,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縱觀幾千年的封建統治王朝,誰敢說自己能獨善其身,小隱隱於野,尚且都不能完全做到,更何況更高一級的大隱隱於市?獨善其身都不能,何談超脫!!

  • 2 # 中國通史影片A

    這樣的人太多了吧?

    從伊尹到周公、姜子牙,從管仲到蕭何到張安世,從諸葛亮到王猛到王導,從李靖李績到李泌,

    歷朝歷代真正“工於謀國,而拙於謀身”的人,反而很少,

    大多都工於謀身,謀國只是謀身的過程,謀身才是終極目標,

  • 3 # 少先隊隊長

    先看他是怎麼符合功於謀國的:

    第一,平定寧王朱宸濠叛亂。明王朝宗室寧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謀反,叛軍十萬,勢如破竹,大有揮戈北上直取京城之勢,明朝廷上下震動,驚慌失措。王陽明與叛軍大戰鄱陽湖,僅用了35天時間,王陽明就大敗叛軍,在南昌附近的生米街生擒朱宸濠。

    第二,剿滅江西、福建、山東三省百姓叛亂。正德十三年,王守仁在江西、福建、山東三省征戰多年,剿滅多年的百姓叛亂,至今當地依舊安寧。

    第三,平定廣西田州、思恩土司叛亂。嘉靖四年以來,廣西田州、思恩土司再次叛亂,朝廷派兵征剿多年無功,王守仁前往安撫,土司徒手來降。

    第四,剿滅廣西八寨造反土匪。廣西八寨多年有土匪聚集,王守仁利用投降田州、思恩土司計程車兵剿滅之,解決了兩廣心腹大患。

    就這四點功勞對於大明朝來說都是可以青史留名的!

    在看他是怎麼巧於謀身的:

    第一:國內的偉大毛主席,蔣中正等人都陽明心學的忠實粉絲,並且學以致用開創一片新天地。

    第二:陽明心學對日本的影響更是深遠,最初的熊澤蕃山、山田方谷,此二人是日本不可多得的治世之才,兩人將陽明心學學以致用,開創日本盛世。於是日本民眾便形成了一種共識:“陽明心學若不經世致用,不具體實踐,那麼就不能稱之為陽明學”。

    第三:王陽明被稱為“立德、立功、立言”第一人,雖然他已經不在了,但是他的心學卻發揚光大,流傳至今。

    王陽明最出名的就是龍場悟道,龍場悟道的時候也是他人生最低迷的時候,王陽明的一生其實什麼事情都沒做,他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追求他認為普天之下都適用的真理,那就是“心即理也,不假外物”,知行合一的陽明心學!

    這樣的人應該算是功於謀國,巧於謀身的第一人!

  • 4 # 夏雨風

    吳越春秋,范蠡功於謀國,位極人臣;巧於謀身,富可敵國。

    當年吳國屢屢攻越,並同楚國爭霸。楚王派了范蠡丶文仲到越國,幫助越國抗吳。

    吳國兵強馬壯,打敗了越國,一直打到越都,勾踐也成了俘虜。

    吳王夫差欲把勾踐帶回國,要從精神上丶肉體上徹底摧毀越國的鬥志和信心。

    范蠡對文仲說:留在大王身邊應對吳王公不如我,堅守越國堅忍努力我不如公。

    范蠡隨勾踐入吳,歷經磨難,生死與共。

    一次吳王生病,範對勾踐耳語一番。勾踐探視,竟提出嘗屎能知病,親口當場嚼了三口,然而微笑祝賀:吳王神明,偶爾龍體受寒,

    不日便愈。

    吳王聽罷,心頭一熱,竟汗流浹背,當晚便愈。

    如此幾番,吳王看見勾踐夫婦日掃廁所、夜臥牛棚,心裡倒是過意不去,欲解除勞役。伍胥激烈反對:大王莫忘先王之死!(先王死於勾踐之父手裡)。

    文仲年年按時朝貢。吳王己數次力壓楚國,天下會盟坐上了老大寶座。一日想到霸業已成,越王俯首稱臣,百般奴顏,心不忍,要放勾踐回去。伍胥堅決反對。拿了巨大好處的伯僖想越王回去,越國就是大金庫,取之不竭。向吳王告密:伍子胥有野心,欲大王行之不仁,天下有罵名,可丟失霸主之位於楚國,其是楚之間細啊!

    從此夫差不聽伍胥勸言。後來乾脆放勾踐回越了。范蠡要勾踐挑選天下美女送吳王,一個是美麗動人的豔諜西施丶一個劍法上乘的殺手鄭旦,定下了三年"挑吳行動"。

    而文種早在越國實行軍事性教育。學生文武並教,三年後,學生青年軍直接可上戰場。

    文種在"挑吳行動”前一年,送了大量"轉基因“種子獻吳國,吳國一年後糧食顆粒無收鬧饑荒了。

    吳王夫差在日擁鄭旦丶夜抱西施下,已疏於朝政,放任於伯僖胡作非為,國內一片怨聲載道。

    越王勾踐自始至終臥薪嚐膽,不忘奇恥大辱。

    伯僖拿了大量越貢,鼓勵吳王儘早會盟天下,讓百國朝貢建千秋大業。

    吳王在享受美女的歡樂中,看不見虎視眈眈的趆國在磨刀擦槍丶枕戈待旦。吳王帶著大軍遠赴他國做著春秋大夢,臨行還不聽伍子胥的忠告:大王不要忘了勾踐是陰陽小人,一旦國都空虛以防不測啊!

    吳王哪裡聽得進去,你竟敢破壞會盟大業,再多言,殺無赦!

    伍胥眼望著大軍遠去,不禁嘆了口氣:先王,我辜負託孤之義。夫差此去怕吳國難保了。我今割下一珠,放在城門,看勾踐踏破城門。然後關照手下,自盡後眼珠放在城門上。一刎而去。

    果然不出伍胥所料,越國乘虛而入,拿下國都。待夫差遠師勞頓歸來,又被越精銳之師一路圍殲。軍心渙散,潰不成軍。

    夫差已悔而不及,深感伍胥一片忠勇,勾踐言而無信,恩將仇報。夫差要勾踐似當年網開一面。勾踐回道:當年上天給你機會你不要。今日老天給我機會,我豈能辜負?

    夫差對著故國,自溢身亡。

    越王后來也借勢,數度會盟。

    一曰范蠡救下西施,勸文仲一起離開。文仲說今日已是大功臣,哪有離開之理?

    范蠡說:勾踐乃虎狼之君,可以共患難,不可冋安樂。

    文仲不信,留下,後果被斬首,死前感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弓箭藏。敵國已破,我自當烹。

    而范蠡攜西子喬裝打扮,潛入無錫,化名陶朱公,做生意做大了可以賽馬雲。

    後來,人不知夫差丶勾踐,卻個個知道陶朱公,還有一位美如天仙的大富婆。

    後來

  • 5 # 在水一方88367096321

    一段歷史一段淚,中國古代功於謀國,又巧於謀身的文武將士屈指可數,比較有名的是:春秋末年的范蠡;漢朝的蕭何、張良、樊噲;唐朝的尉遲敬德、始州刺史劉師立、公孫武達、東萊郡公、杜君綽、鄭仁秦;北宋文彥博;明朝徐達、湯和、郭英等。知識有限其他的不能一一盡舉。

  • 6 # 時間麾下

    歷史上工於謀國的人很多,猶如過江之鯽。但是最後能功成身退,善存其身的人,每個朝代也就那麼幾個。挑幾個給大家說說。

    春秋時期:范蠡

    范蠡,楚華人。這個人的頭銜比較多,政治家,軍事家,商學家,還愛煉丹修道。勸服了勾踐保全性命,保留了越國的火苗。然後又跟吳王夫差賣慘,表現出一副一僕不侍二主的高風亮節。讓吳王夫差在政治思想裡摻雜了個人情緒。導致最後放了勾踐一命。回到越國後,上行下效,修生養息。抓生產,促穩定,維護國家內部團結,恢復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時機成熟後,讓臥薪嚐膽許久的勾踐,一舉滅了吳國。

    范蠡的商業才能也是有目共睹。懂得市場規律,能抓住時機,在最對的時間做最正確的事。知道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和需要國家調控的重要性。他早期就提出過“三八價格,農末俱利”很像現如今的7822法則。而且是最早的產品批發商。范蠡主張逐十一之利,薄利多銷,賺四退六,讓利於民。你好我好大家好。

    就這麼個人,政治場勾踐撐腰;商場自己天賦異稟,賺的盤滿泊滿;情場上也是得意的拐走了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愛情事業雙豐收的他依然知道急流勇退的道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局名言就是出自范蠡之口。最後他算是明哲保身,和西施泛舟西湖上,煙火灶臺邊。

    三國時期:賈詡

    賈詡賈文和,東漢末年,曹操陣營一大奇謀異士。跟過董卓,李傕,郭汜,張繡。期間奇謀百出,獻計李傕攻長安,奇謀張繡敗曹操。

    後又分析利弊勸張繡在袁紹和曹操之間選擇了後者。果然讓張繡有了個安度的下半生。然後馬不停蹄的在官渡之戰中,一語點醒曹操,讓其奇襲烏巢,一舉戰勝。

    曹操決定拓展西部地盤,馬超聞訊趕緊聯合韓遂一起抗曹。但還是步步後退,明知打不過了,打算求和。賈詡就讓曹操約韓遂出來敘舊。一晚上倆人沒說什麼正經話,東拉西扯的就結束了。然後韓遂如實向馬超說了。但是馬超不信。後來曹操給韓遂的書信中又故意塗塗改改的,讓馬超誤會是韓遂改的,馬超的猜忌心就更重了。就在這倆人互相猜忌的時候,曹操約戰二人,一舉敗之平定關中。

    後來在立儲君的問題上,賈詡就說了一句“袁紹跟劉表最近咋樣?”曹操又不傻,這倆人都是沒有沒有立長子為儲君,最後國家四分五裂,被曹操一鍋端了。後來曹操還是立了長子曹丕。

    後來曹丕繼位,為報賈詡相助之恩封他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更重要地是,賈詡是三國裡少有的能夠得以善終的人。

    明朝時期:姚廣孝

    姚廣孝,造反之前的職業是和尚,法名道衍,外號黑衣宰相。明朝的猛人都跟和尚有關,佛法無邊啊。這人比較逗,按說一個和尚吃齋唸佛,普度眾生,慈悲為懷。可他偏偏攛掇燕王朱棣造反。不造反都不行!

    朱棣圍困濟南三個月,鐵玄堅守城門不破。姚廣孝讓人傳信給朱棣,道:“將士已經疲憊了,還是班師吧。”朱棣於是退回北平。後來,燕軍又在東昌(今山東聊城)戰敗,大將張玉戰死,朱棣再次退軍。

    當時,朱棣本打算稍作休整,但在姚廣孝的極力勸諫下,繼續進軍,擊敗盛庸,攻破西水寨。後來,姚廣孝對朱棣道:“不要去攻打城池,應迅速直取京師。京師兵力單薄,一定能攻克。”朱棣採納他的建議,在淝水、靈璧連敗南軍,並渡江進入京師。然後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靖難成功,建文帝大火中不知生死。

    按理說你這麼鼓動朱棣“靖難”要讓旁人看無非就是想升官發財,封王封爵,女人和錢。但是朱棣讓他還俗,他不幹;給他官,他也不幹;賜他美女,他當面決絕;給他黃金,他全在賑災是發給了鄉里鄉親。這朱棣就蒙了,心想你什麼都不想要,難道是想要我的皇位?!

    道衍和尚深知自己的處境非常的危險,因為他知道了太多朱棣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也知道朱棣非常忌憚自己的才華。聰明的道衍和尚才拒絕了朱棣的封賞,要求朱棣放他回去繼續當和尚。這才打消了朱棣的猜忌。

    1418年,姚廣孝病逝,終年八十四歲。成祖廢朝二日,以僧人的禮制安葬姚廣孝,追贈他為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賜諡恭靖,賜葬於房山縣東北,還親自為他撰寫神道碑銘,並授給其養子姚繼尚寶少卿的官職。

  • 7 # 125878215蜂獾

    感謝悟空邀請。歷史上善謀國不善身的大臣很多,功成身退,巧於謀身者極少,不但要做事,還要會做人,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難上加難,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己定,我固當烹。歷朝歷代謀功業容易謀身難,漢朝陳平,打江山時能平天下,坐江山時能保全身,亂江山時還能拔亂反正,陳平和劉邦打天下,在中國歷史上陳平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和劉邦打天下的功臣都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韓信被誅殺,蕭何,張良,樊噲都沒有好下場,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可是千古定律,功成而身不退,歷史上數也數不過來,大名王朝276年,古代多少帝王,多數可以共患難,不可共富貴,不可共享樂,張居正要做狼不作狗,狼行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張居正不善謀身,但善於謀國。

  • 8 # 月明如昔

    歷史如明鏡,照見世間百態與每個人心底角落!

    什麼叫功於謀國,巧於謀身?

    即對國家有突出貢獻,達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但是卻能功成身退的人,違背事物常理,幾乎是兩個截然相反的對立面,功高震主的除非自己篡位,或者少有好下場,比如漢代霍光和明代張居正。但是歷史上有那麼幾人卻做到了,就是唐代的郭子儀。史稱其“權傾向下而朝不忌,功高一代而主不疑”。這是對他一生最中肯的評價,事實上,縱觀中國古代史,也只有他和幾個少數幾個人做到了,尤以他最為出名。

    他率軍平定“安史之亂”,收復失地,有再造唐室江山之功,他一生赤誠報國,卻從不擁兵自重,令皇帝深深倚重,他為人寬厚,令朝野感佩,連敵人都對其心服口服。郭子儀的為臣之道成為古今稱頌的一個傳奇。

    武則天神功元年(697),郭子儀生於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其父郭敬之歷任綏、渭、桂、壽、灑五州剌史,贈太保,逝後被追封為祁國公。其自幼習武,熟讀兵書,早年間以武舉登第,補為左衛長史(皇帝禁軍中的幕僚)。此後,他因屢立戰功,多次被提升。

    唐玄宗天寶八載(749),郭子儀出任安塞軍使,拜左衛大將軍,五年後又改封為天德軍使,兼任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

    天寶十四載(755),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慌忙任命郭子儀為衛尉卿,令他率軍平叛。年近60的郭子儀迅速披掛上陣,率軍出單于府(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收復雲中(今山西大同)、馬邑(今山西朔縣東北)等地,為官軍進軍河北掃清了道路。

    後來,他又與名將李光弼率10萬大軍,在九門城(今河北藁城)、嘉山(今河北定縣)等地大戰史思明,殺敵數萬人,獲得全勝。同年,潼關失守後,唐玄宗倉惶入蜀。太子李亨在靈武(今寧夏靈武南)即位,是為肅宗。從此跟著肅宗開啟了他人生中的高光時刻,肅宗任命他為兵部尚書,重新部署兵力平叛。幾乎提前掃平叛軍,甚至到至德二載(757)九月,唐肅宗向回紇借兵15萬,以自己的兒子李俶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出兵收復兩京(長安和洛陽)。

    臨行前,肅宗對郭子儀說,事情成敗,在此一舉。郭子儀則說:“此行不捷,臣必死之!”

    在郭子儀的指揮下,唐軍接連收復潼關(今陝西潼關)、陝州(今河南陝縣),然後一舉攻下長安。接著,郭子儀又揮軍東進,與15萬叛軍交戰於新店(今河南郟縣西)。

    郭子儀派2000名精銳騎兵打頭陣,命1000名弓箭手設伏,令回紇軍隊從敵軍背後偷襲,自己則率主力大軍迎戰。後來叛軍中伏,腹背受敵,一潰千里。郭子儀乘勝收復洛陽。訊息傳到朝中,唐肅宗欣喜萬分,立即封郭子儀為代國公。唐肅宗對郭子儀說:“大唐江山雖是朕的,卻是由愛卿再造的啊!”

    到了唐代宗時,郭子儀再次被任命為副元帥,繼續剿滅“安史之亂”的殘餘部隊。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持續了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亂”終於平息。正因為他平定了安史之亂,拯救了大唐王朝,此後廣受讚譽,最後更是直接受封為汾陽王,成為唐朝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異姓王之一。其子郭曖更是因為郭子儀的功勳,得娶代宗之女昇平公主,這也是“醉打金枝”得由來。

    此後先後平定吐蕃回鶻,協助代宗治理國家,且從不以功臣自居,最終得以頤養天年,比如其子郭曖“醉打金枝”時說出 唐朝是郭子儀打回來的,嚇得郭子儀馬上帶領郭曖入宮請罪,代宗更加看到了郭子儀的赤膽忠心,對他毫無猜忌,並說了一句安慰他的話“不聾不啞,不做家翁”,就是說小輩的爭吵,隨他們去了,咱們這做長輩的人不用操心那麼多,可見其聖眷之隆。

    郭子儀最後能功成身退,這與他一直保持赤子之心至關重要,對上對下從不以自己的地位導致態度發生改變,與“暴發戶”相距甚遠,而且一直謹慎事君,成為中國歷史上為臣的奇蹟。

  • 9 # 夏有涼風61

    古代功於謀國,巧於謀身的人也不少,如春秋“范蠡”,西漢“張良”,東晉“王導”,北魏“崔宏”唐“狄仁傑”,宋“趙普”,明“姚廣孝”、洪承疇等。

    古代歷史人物,但凡功於國,巧謀身的人,都是能夠看透人性的人,能夠審時度勢的人,善於謀略的人,清廉而不搬弄是非,不結朋黨的人,愛護百姓的人。

  • 10 # 邏輯讀史

    《道德經》:生而弗有,長而不宰,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中國歷史上,知進者多,知退者少。

    有人只知謀國,不屑謀身。有人只知謀國,不懂謀身。更多的是蠅營狗苟之輩只為謀身,不知謀國。先謀國,功成謀身者為智者。

    1-只謀國,不屑謀身者如蜀漢丞相諸葛亮,操勞國務,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大明朝張居正,一心改革,無懼得罪權貴(包括萬曆皇帝的外公武清侯,駙馬都衛許從成),死後被抄家,人亡政息。

    大明青田海瑞海筆架,為了江山社稷,上了千古一蔬《治安疏》,痛罵嘉靖皇帝,直指社稷之弊不在別人只在君王。

    林則徐不懼壓力,一心虎門銷煙。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趨避之。

    2-只知謀國,不懂謀身者。

    春秋時期越國文種,為越王勾踐出謀劃策,最終三千越甲可吞吳,然而免不了兔死狗烹。

    戰國時期的商鞅,為大秦帝國變法圖強,奠定了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基礎。然而,得罪公子虔,最終被車裂。

    西漢的韓信,帶漢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滅章邯定關中。滅魏國,趙國,齊國,十面埋伏擊敗項羽。功高蓋世,無人能比。被蕭何,呂后殺於長樂宮。

    這種人歷朝都有,吳起、岳飛、于謙、袁崇煥。

    3-只謀身不謀國者多。

    漢末的賈詡,避禍於段煨,位高於曹魏是謀身的典範,但是給西涼軍殘兵謀劃進攻長安,誅殺司徒王允,天下大亂,釀成慘禍東漢朝廷徹底完蛋。雖然智謀超群,但也只是被稱為第一毒士,為人所不齒。

    大明的薊遼總兵李成梁,為保榮位,養寇自重,致使女真滿清的崛起,真乃千古罪人。吳三桂,洪承疇皆是如此。

    4-既謀身又謀國者為智者。

    春秋時的范蠡,和文種一起輔佐勾踐,卻結局大不相同。

    西漢時的張良,蕭何,唐朝的李靖都是有大功於國的人,又智謀超群,然而最終功成身退,成為世人楷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村阿婆說最大的過山峰蛇可以長到十米長,真的假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