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鷹011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萬家燈火,都是烈士鮮血點亮。

    哪有什麼天佑中華,和平歲月,都是英雄生命守候。

  • 2 # 會意而忘食

    推薦看一本書,上甘嶺-攻不破的東方壁壘。你就知道上甘嶺是怎麼打贏的了。除了坑道之外,我軍的炮兵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按書中所說,如果沒有如此出色的炮兵,上甘嶺不可能贏的。多看書,不要想象,也不要總是上網找答案。

  • 3 # 千年蘭亭

    對於上甘嶺的失敗,美軍曾找出了3個令人無法信服的敗因;而對於勝利,我方主將秦基偉也給出了7大勝因。到底如何,下面給大家一一分析。

    一、上甘嶺戰役的起因

    1952年10月初,在北韓戰場,我軍已經越來越明顯地掌握了主動權,美華人也早已被打得坐在了板門店的談判桌前,但傲慢的美軍總想以勝利者的姿態漫天要價。為了增加談判籌碼,於是美軍於10月14日向我15軍控制的上甘嶺發動進攻,妄圖在5日內拿下陣地,誰知遭到我軍的有力反擊,戰鬥越打越大,終於發展成一場戰役。

    43天后,聯合國軍在付出15000人的傷亡後(其中美軍5000人,韓軍10000人),不得不承認失敗,乖乖地又坐回到談判桌前。

    二、美軍總結的3個敗因

    1、美華人認為我們是使用人海戰術,以多打少,以眾欺寡。

    在他們公佈的資料中,說我軍兵力4倍於他們,認為這是導致美軍失敗的重要原因。哈哈,我們下面來看看雙方投入的兵力對比:

    我軍:

    步兵:十五軍四十五師之一三三團、一三四團、一三五團,二十九師之八十六團、八十七團;十二軍三十一師之九十一團、九十二團、九十三團,三十四師之一零六團,合計十五軍5個團,十二軍4個團,共9個步兵團,加上戰役中陸續補充的2000餘新兵,共4.3萬餘人。

    聯合國軍:

    步兵:美第七師3個團、韓第二師4個團、衣索比亞營、哥倫比亞營。合計7個團又2個營。支援部隊炮兵十六個營又3個連,8個坦克連,以及各直屬隊及第105新兵編練師9000餘人,參戰總兵力約4萬人。以上還不包括美軍強大的空軍力量。

    此外,韓第九師3個團、美軍第一八七空降團也參加了戰鬥,但美軍並未將其統計進去。

    不知道美華人是如何得出我軍4倍於他們的結論的。也許,他們只計算了美國軍隊的數量,哈哈,南韓軍隊,還有其他參戰國家的軍隊,都不是人了嗎?

    話又說回來,戰爭就是戰爭,非得一人對一人地打嗎?你投入的部隊少,只能說明你實力不夠或者對形勢誤判,怪誰?

    2、美華人認為我軍的炮火力量十分猛烈。

    確實,我軍在戰役的後期,調集了大量炮火支援上甘嶺,這為我軍的反攻創造了條件,也打了美軍一個措手不及,摧毀了大量美軍建造的防禦措施,造成聯合國軍眾多的戰鬥人員傷亡。

    但是,美華人難道忘記了,在上甘嶺戰役最初的幾天時間裡,在3.7平方公里的上甘嶺上,美軍就調集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向上甘嶺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炮火過後過後,上甘嶺山頭被削低兩米!土石被炸松1—2米!

    而美華人所認為的“我軍十分猛烈的炮火”,不過是榴炮133門、火箭炮24門、迫擊炮292門,共發射炮彈40餘萬發,還不到聯合國軍的1/4。我實在不知道這個“十分猛烈的炮火”從何說起,找理由也得認真一點吧!

    3、美華人認為最後一個原因是南韓軍隊太過無能,拖了美軍後腿。

    我們且來看看到底是南韓人拖了後腿,還是美軍因為怕死而讓南韓人當了“炮灰”吧:

    戰爭開始後不久的25日,範佛里特就讓受到我軍重創的美第七師撤出戰場,而讓南韓第二師接替進攻。同時,韓第六師在韓第二師右翼佈防,韓第九師作為戰役預備隊。

    也就是說,美軍已被我軍打怕,拖了韓軍來替自己擋子彈。這一部署當即就在南韓部隊中引起軒然大波,韓第2師內很多人大罵美軍讓他們當“替死鬼”。

    自己只在前面打了上十天,而讓南韓人在前面衝了三十多天,美軍人還好意思說南韓拖了他們的後腿。

    三、秦基偉總結的7大勝因

    1、上甘嶺戰役的勝利是毛澤東主席英明的戰略指導思想的勝利,是志司、兵團貫徹“持久作戰,積極防禦”方針的勝利;

    2、一切參戰部隊發揚了高度的團結戰鬥精神,表現了特殊的英勇頑強與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造成了為國爭光慷慨赴死的壯烈氣氛;

    3、大量的炮兵參戰,炮火準確猛烈,為上甘嶺戰役取得勝利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4、堅固和完善的坑道體系,是保證上甘嶺戰役持久防禦從而致勝的重要條件;

    5、上甘嶺戰役的勝利,是以十五軍第四十五、二十九師為主體,各兄弟部隊配合參戰的結果;

    6、上甘嶺戰役的勝利,還仰仗於後勤保障有力;

    7、在上甘嶺戰役中,祖華人民和北韓人民給了我們巨大的支援和鼓舞。

    作為上甘嶺戰役的直接指揮員,秦將軍的總結十分全面而客觀,既包括了戰略上的正確指導,又包括了精神層面的巨大支撐,更有細緻的戰術分析,體現出我軍勝在了意志、膽略與智慧!

    四、不容忽視的幾個方面

    秦將軍的總結無疑是非常到位的,我想要補充幾個細節:

    1、地形不利於美軍。

    上甘嶺由兩個高地組成:

    597.9高地由東北和西北兩條山樑組成,既象個英文字母Y,又像個三角形,美軍稱之為三角形山;

    537.7高地由南北兩個形同駝峰的山嶺組成,美軍稱之為狙擊兵嶺。其中南山被美軍佔領,北山在志願軍手中,上面有9個陣地,組成一個不規則的十字形。

    兩個高地方圓3.7平方公里,戰前我軍的兵力不過兩個連。但這樣一個地方不利於大兵團作戰,雙方都只能採用“添油戰術”,一個連、一個排、一個班甚至一個人地補充兵力。同時,這裡也不利於坦克等重武器行進,所以戰鬥中,美軍的坦克都是在山下向我攻擊。

    2、蘇制武器的支援

    在抗美援朝的中後期,大量艻制武器運抵前線,雖然這些武器大多是蘇軍二戰中使用過的淘汰的武器,但遠比我們的“小米加步槍”強。尤其是上甘嶺戰役後期,大量蘇聯支援的喀秋莎火箭炮運抵前線,部署在上甘嶺周圍十多公里範圍內,為我軍的反攻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3、投擲性武器的使用

    前面介紹了上甘嶺的地形特點,而同時,由於美軍在進攻時大多采取集團衝鋒的方式,攻擊隊形密集,士兵聚集在一起向前衝鋒,我軍在實戰中找到了一種高效的防禦武器——投擲性武器。

    什麼是投擲性武器?就是手榴彈、手雷、爆破筒等這類武器,戰士們不用站起來舉著武器瞄準,只需躲在坑道內,等敵人快要衝上來時,將手榴彈等扔出去,一炸一大片。上甘嶺的很多戰鬥,幾乎都是靠這種投擲性武器取勝的。

    據戰後統計,僅15軍45師,在23天的戰鬥中,就消耗了手榴彈10.65萬顆,手雷4.6萬顆,爆破筒1500餘根,這其中還不包括蒐集敵方遺棄的手榴彈和手雷。

    我們不希望發生戰爭,但我們絕不害怕戰爭!

  • 4 # 百聞一默

    一個字:拼!拼命的拼。這一戰,打出了新中國的國魂!

    1952年10月,北韓戰爭進入第三個年頭。在中朝軍民的一致努力下,戰爭態勢呈現出對“聯合國軍”不利的局面。北韓停戰談判已經開始,卻因為美方層出不窮的無理要求而進展緩慢。

    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形勢認識不足,明著維持談判,暗地調兵遣將,策劃代號為“攤牌行動”的作戰計劃。

    他們選定的目標是北韓東部五聖山的597.9和537.7高地。高地旁邊,有一個當時很不起眼的小村莊,但戰後,它的名字卻世人皆知--上甘嶺。

    駐韓聯合國軍司令,美國陸軍上將範弗裡特是上甘嶺戰役的策劃者。他在戰前致信美國遠東軍司令克拉克,表明新一輪進攻的決心。試圖用強大的軍事實力碾壓我方意志,從而在談判桌上爭取更多話語權。

    他信誓旦旦地向長官克拉克表示,中方軍隊的實力與美軍不可同日而語。戰鬥過程將會是速戰速決的,己方的傷亡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作為一名在二戰期間戰功彪炳的高階指揮官,範弗裡特有足夠的理由給自己預設這樣狂妄的目標。可惜,遇見華人民志願軍這樣的對手,算是他的生不逢時吧。

    同年10月14日,聯合國軍集結地面部隊超過6萬人,輔以坦克、重炮470多部,以及數千架戰機的空中支援,向上甘嶺陣地發動突然襲擊。

    志願軍在這塊面積約為3.7平方公里的山頭上,部署有15軍135團的1連、8連和9連,作為基本防禦力量。在人員數量和武器裝備上,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凌晨四點,以猛烈的炮火為起點,戰鬥打響了。

    空襲和炮轟持續一個多小時後,陣地周圍已經基本找不到一塊超過籃球大小的石頭了,全副武裝的美軍步兵率先突襲上了597.9高地。位於前哨地帶的2號和11號陣地很快失守了,志願軍不得不死守9號高地。

    幾乎與此同時,韓軍的一個營也攻上了相鄰的537.7高地。經過美轟炸機的汽油彈投擲,陷入一片火海的8號陣地中,只剩下輕傷員孫子明(上甘嶺三十八勇士之一)自己。

    身邊戰友的屍體讓他怒髮衝冠,孫子明拉掉手榴彈拉環,閃電般地衝向蜂擁而至的敵群,在一聲巨響中,壯烈犧牲。

    按說範弗裡特的算盤打得沒毛病,不由分說地狂轟濫炸,然後再派步兵上前消滅殘餘抵抗。他原本就以“範弗裡特彈藥量”而著稱,這次事先誇下海口的作戰計劃自然也不會例外。

    出乎他意料的是,30餘萬炮彈和500多枚重磅投彈過後,成噸的山石都化為齏粉,山體高度整體降低了2米以上,但志願軍的殊死抵抗,卻完全沒有減弱的跡象。

    參與爭奪537.7高地的韓軍偵察兵帶回來的情報解開了他的疑惑,志願軍依賴坑道為主要防禦措施,在躲避過美方空地打擊之後,再還擊以近身肉搏戰。

    到這個時候,範弗裡特才稍微有點清醒過來了,他發現自己低估了志願軍的意志力。

    597.9高地的一個叫歐陽代炎的代理排長,在被炸斷雙腿的情況下,毅然滾進敵軍隊伍,拉響了懷揣的手榴彈。

    6連的通訊兵黃繼光帶領三人小組奉命拔掉美方的子母堡,兩個戰友先後犧牲。此時,他已經身受7處槍傷。黃繼光沒有猶豫,撲向最後一個火力最強悍的射擊點,用血肉之軀堵住了噴湧而出的子彈。

    就是這些戰鬥英雄的捨生取義,保證了後續部隊的順利挺進。10月20日天剛亮,兩個高地重新被我志願軍控制。

    陣地易手還不到一個小時,美軍的密集轟炸又開始了。三個步兵營在軍機和坦克的掩護下,呈波浪式進攻態勢向我軍陣地衝鋒。

    無間斷地轟炸燃起的硝煙把雙方的指揮通訊都阻斷了,參戰各部不得不以訊號彈來發布作戰指令。經過一天一夜的鏖戰,我方傷亡慘重。戰鬥力最強悍的8連生存率不足一成,被迫退入坑道內防禦。

    上甘嶺兩個高地能不能被放棄?這個問題連想都不用想!高地所在的五聖山,是北韓中部地區最重要的屏障之一,一旦失守,不但後面的方圓200公里範圍區域全部暴露於美軍攻擊半徑之內,就連平壤都會被置於危難之中。

    上甘嶺之戰絕不能輸!負責前線指揮的秦基偉將軍迅速反應,向第3兵團請求了4000人的兵力補充遭受重創的45師,同時調集29師作為預備力量。

    為了突破志願軍的坑道戰術,美軍採用近程精準爆破的方式各個擊破。退守坑道的8連避開美軍的優勢,採取夜間聲東擊西的移動作戰方式,擾亂美軍進攻計劃。

    23日天黑後,志願軍為了奪回1、2、3號陣地發動了火箭炮攻勢。炮擊後,8連在連長李保成的帶領下向陣地積極推進。由於協同作戰的五連傷亡慘重,孤軍奮戰的8連歷經9次反覆才勉強拿下1號陣地。

    雖然3號陣地近在眼前,可是美軍援兵大增,8連受損嚴重,不得不放棄原定目標。再次退入坑道的8連最後只剩下了5個戰士,其餘全部犧牲。

    開戰以來,志願軍幾乎每天至少會犧牲一個班的戰士。到了後期,45師幾乎所有指戰員都投入了戰鬥,勤雜兵和警衛部隊也不例外。其中跟隨秦基偉南征北戰多年的警衛連指導員王虜,也犧牲在了1號坑道。

    戰鬥進行到第12天,美方指揮官範弗裡特調整了策略。他安排韓軍的第2師和第6師代替美軍第7師繼續在上甘嶺地區戰鬥。

    狡猾的韓軍知道自己戰鬥力不行,採取了和美軍前期不同的作戰方案,他們對志願軍坑道內施放毒氣彈和硫磺彈助攻,還採取封堵出口和通氣孔道的方式來陷志願軍於絕境。

    減輕了壓力的美軍騰出手來,開始在志願軍後方攻擊部隊的補給供應力量。雖然負責運送物資的後勤人員捨生忘死,但是在美軍強大的火力面前依然難以突破。

    想要送進坑道內一袋餅乾,甚至需要幾個運輸兵付出生命的代價。至於說送水上前線,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忍飢挨餓的前線戰士牽掛著後方部隊的心,送蘿蔔吃著上火,就緊急採購了六萬多斤蘋果,希望可以緩解前線缺水的窘況。最後送進1號坑道的,卻只有一個蘋果。其餘的,都在美軍炮火下,混合著火線運輸員的鮮血拋灑在戰地上。

    小學課文:《一個蘋果的故事》

    從10月30日晚間開始,志願軍的作戰進入了反擊階段。45師和29師補充的11個連隊對597.9高地的陣地發起了11輪強攻。45師發射了21000多發炮彈和30多萬發子彈,以過半的人員傷亡收復了絕大多數陣地。

    12軍31師接替了無力留守陣地的45師。在3號陣地上,一個班的戰士擊退了韓軍7次進攻,全班只剩下負傷的戰士胡修道一人。他寧死不退,在一整天的時間裡,創造了打死打傷敵軍280多人的奇蹟。

    11月8日以後,31師、34師的後續增援部隊陸續開赴上甘嶺高地附近。此時,遭圍困537.7高地7號坑道的24人已經在沒有任何補給的情況下堅持了11天,付出了17人凍死餓死的沉重代價。

    34師106團剛從93團手中接過537.7高地,韓第2師就在20000多發空襲投彈的掩護中,氣勢洶洶地衝了上來。來不及躲避,8連20多人全部犧牲在6號陣地的坑道里,陣地失守了。

    第二天,9連就打響了奪回6號陣地的戰鬥。擔負主攻任務的1班重新奪回陣地的時候,只有高守餘自己還活著。這位後來被授予“孤膽英雄”稱號的山東漢子,靠衣兜裡的三塊糖果堅守了整整一天。

    上甘嶺戰役持續了43天,志願軍直接參戰人數約為4.3萬人,因戰鬥減員超過1.5萬(傷員超過6000人)。傷亡比率超過三分之一。聯合國軍和韓軍統計的傷亡人數約為1.5萬人。僅美方自己的傷亡率就高達40%,超過了原來的最高紀錄硫磺島戰役。

    根據上甘嶺戰役結束後的統計,除了個人戰鬥英雄外,志願軍中被評為英雄團體的作戰單位多達200餘個。在這些團體中,倖存下來的官兵不足十分之一。

    上甘嶺戰役後,聯合國軍再也沒有勇氣發動類似規模的主動進攻。我志願軍以超乎想象的犧牲,實現了美國軍方視為不可思議的戰局扭轉。

    這一戰後,美國乖乖被拉回了談判桌上,一改之前強硬蠻橫的態度,開始誠心與中朝兩國進行和談。雖然這一戰我軍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同樣讓中國在國際上宣告了強大的實力,也表明了中國軍民不怕犧牲的精神,因此被譽為“國魂之戰”。

  • 5 # 我是一坨狗屎來踩我呀

    說上甘嶺就會想起黃繼光,也應該想起上甘嶺特功八連,那面佈滿381個彈孔的戰旗,和小木嶺大營救,93人救出756人。前有上甘嶺,後有小木嶺。

    上甘嶺炮火密集到什麼程度?

    出現炮彈在空中相撞、美軍飛機撞炮彈的奇觀,人類有史以來從沒有過。

    美軍在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嶺,喪心病狂傾瀉了約200萬發炮彈,最高每秒6發。

    平均每平方公里16000餘噸,算成每平方,就是16公斤。

    如果你的房子是100平方,等於禁受了1600公斤彈藥的暴擊,渣都沒有。

    山頭被削低兩三米,隨手抓一把土,裡面三樣東西,骨頭、彈片和土,林彪說上甘嶺是肉磨子。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陳列著一鏟上甘嶺戰場的土:

    一寸河山一寸血。

    1952年10月14日到11月25日,持續43天的慘烈拉鋸戰,人間煉獄。

    “聯合國軍”共投入60000餘人,傷亡約25000人,傷亡比40%多。

    此前美軍認為傷亡率最高的太平洋戰爭中的硫磺島戰役,也只有32.6%。

    志願軍共投入43000餘人,傷亡11500人,傷亡比超過25%。

    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志願軍共擊退“聯合國軍”900多次衝鋒,最終取得勝利。

    今天,在上甘嶺特功八連榮譽室,有一張照片,佈滿381個彈孔的戰旗在上甘嶺主峰迎風飄揚,戰士們帶著勝利的笑容。

    看到的是笑,背後都是血和淚。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上甘嶺到底是怎樣打贏的,能頂住200萬發炮彈和6萬人43天?

    黃繼光大家都很熟悉,今天重點講講上甘嶺特功八連,看完就會知道是怎樣打贏的。

    上甘嶺戰役是八連戰史中最為輝煌的一次戰役,榮記集體特等功。

    八連是志願軍3兵團15軍45師134團的尖刀連。

    15軍是上甘嶺戰役的主力部隊,劉鄧大軍的頭等主力。

    後來,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挑來挑去,最終選中15軍,改建為我軍第一支空降兵。

    15軍軍長秦基偉是上甘嶺戰役的總指揮,後來任國防部長。

    八連原來是黃麻起義時的一支赤衛隊,參加了土地革命戰爭到抗美援朝所有戰爭。

    有史以來都是百分之百地完成任務,他們的口號是:“只吹衝鋒號,不打退堂鼓!”

    淮海戰役,僅10分鐘就突破黃維兵團一個主力師的陣地,強渡40多米寬的澮河,佔領小白莊。

    接著又連續攻下2個村莊,直到全連僅剩9人時,還攻克了第4個村莊。

    戰鬥結束後,全連補充到140餘人。

    4天后擔任全軍尖刀連,又是10多分鐘就突破雙堆集的大門楊圍子。

    一舉拿下50餘個地堡,撕開一條寬400米的突破口。

    但在上甘嶺受到嚴峻考驗。

    先簡單看一下過程。

    上甘嶺戰役10月14日開始,美韓聯軍3個營發起突然襲擊,志願軍只有45師2個連駐守兩個高地,到18日,表面陣地全部失守。

    45師師長崔功決定19日發起反擊收復陣地,決定打出手中的王牌——八連。

    八連受命於危難之際,最終不負重託。

    18日夜,連長李保成率領八連向上甘嶺597.9高地運動。

    首先要透過1500米長的炮火封鎖區,探照燈、照明彈把封鎖區照得如同白晝。

    八連採用三三制,三人為一小組,交替掩護前進,在封鎖區內爬行八小時,僅以傷亡5人的代價,全部進入了1號坑道,為19日大反擊奠定勝利基礎(第15軍軍史評價)。

    19日,八連相繼攻取了第1、9號陣地,最後攻克主峰(3號陣地)。

    同日,黃繼光在攻克597.9高地6號陣地的戰鬥中犧牲,戰後被追記為特等功臣、特級英雄,是志願軍歷史上獲得這項榮譽僅有的兩人之一,另一人為長津湖戰役中的楊根思。

    戰至21日夜,八連僅剩16人,但依然像釘子一樣釘在在597.9高地。

    23日夜,得到人員補充的八連,對597.9高地東北山樑上的第2、8號陣地發起反擊。

    與敵反覆爭奪9次,拿下8號陣地後,八連僅剩5人。

    副連長侯有昌右胸被敵機槍打得稀爛,被揹回坑道後,4天水米未進,也沒哼過一聲,第5天早上,這位鐵打的漢子悄悄地死了。

    5天內,八連第二次全連打光,退守1號主坑道。

    白天防守,晚上出擊,平均每天有一個班的傷亡。

    45師每天抽調機關人員向坑道增援,幾乎連勤雜人員都用光了。

    事後統計,一共去了800餘人,但最後到達連隊的只有3、400人,一大半犧牲在路上。

    一位理髮員給師長崔建功理了一半,就匆匆和後勤人員一起奔赴上甘嶺,再也沒回來。

    開國少將崔建功在坑道(後中)

    10月24日晚,秦基偉將軍的警衛連96人,被派往1號坑道支援。

    15軍自成立以來,還從沒用上過軍警衛連。

    這是八連第三次重建。

    25日,美軍將被打殘的美第7師撤下戰場,由韓2師接替。

    韓軍將東方人的“狡黠”和“陰毒”發揮到了極致。

    他們在坑道頂上打洞,用硫磺彈、毒氣彈、辣椒煙燻,用鐵絲網將棉花纏繞成團、甚至用糯米飯堵塞通氣洞口……

    然後,在坑道頂上的洞眼裡裝烈性炸藥爆破,同時用迫擊炮吊射坑道口……

    美軍忙了5天,一籌莫展,而韓2師第1天就對坑道造成巨大破壞。

    2號坑道炸塌了近30米,坑道里的4連被倒塌的土石壓死2人,壓傷6人。

    1號坑道的兩個洞口也被炸塌,只剩下碗口大小的透氣孔,八連傷亡了37人才將洞口重新掏開。

    這還不算什麼,美軍對交通線的炮火封鎖,斷藥斷糧斷水才是最致命的。

    通往上甘嶺兩個高地的山路上,實際只有1.5公里,是一條名副其實的血路。

    在整個戰役期間,火線運輸員的傷亡率一度高達90%。

    坑道里連一滴酒精,一卷繃帶都沒有,只好任憑傷口發炎糜爛,全靠堅強的意志支撐著。

    而且為了不影響戰友的情緒,傷員都自覺強忍疼痛,一聲不吭,很多傷員都用嘴緊咬著床單,有的至死嘴裡的床單都沒法拿下來。

    坑道里最缺的是水,裝水的容器一中彈,水就沒了。

    餅乾根本咽不下,甚至把舌頭都割破,人丹放在嘴裡竟化不了,口水都沒有。

    所以,後來就主要送蘿蔔,既能解渴又能充飢。

    送蘿蔔也難於登天,上甘嶺特功八連斷糧斷水9天后,才聞到蘿蔔味。

    那天晚上,運輸連指導員宋德興帶著兩名運輸員,終於衝破敵人炮火封鎖,送來了3袋蘿蔔。

    整個八連就像過大年,坑道里一片歡聲笑語。

    一般來說,人不吃飯不喝水,3天左右就會死亡,不吃飯只喝水可以挺半個月左右。

    可是,蘿蔔吃多了又上火,本來嗓子就冒火。

    於是,改送蘋果。

    15軍連夜從後方緊急採購了30000多公斤蘋果,但要把大筐蘋果送上去,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誰能送進坑道一個蘋果,就給誰立二等功!”

    一個蘋果幾條命。

    我們在課本里讀到的《一個蘋果》的動人故事,就誕生在上甘嶺特功八連堅守的1號坑道。

    一個蘋果,開始都不吃,經過動員,轉了一圈,蘋果還剩下大半個。

    當我們刷手機,看到類似的logo,有什麼感想呢?

    蘋果機好,也不反對大家用,但也不必過於嘲笑雷軍說小米對標蘋果,甚至羅永浩說收購蘋果。

    上甘嶺坑道的慘烈,看看親歷者高亞雄的回憶:

    “坑道里被炸得一直在掉土,沒有任何亮光,空氣混濁。毒氣、凝固汽油彈、火焰噴射器、炸藥包……敵人什麼武器都用上了。

    坑道里大小便不能及時處理,烈士的遺體不能及時掩埋,硝煙味、硫磺味、血腥味、屎尿味瀰漫在坑道里,讓人窒息。

    坑道里最缺的是水,壓縮餅乾根本就咽不下去。有的時候甚至要喝尿,但是沒水喝,尿也很少啊……”

    堅持就是勝利!

    八連堅持下來了,堅持到了10月30日中午12時,我軍開始對上甘嶺發起全面大反攻。

    整個抗美援朝志願軍首次大規模炮擊開始了,加上敵人的炮火,密集程度創人類戰爭史最高紀錄。

    同時,志願軍創下了上甘嶺戰役中日均最高彈藥消耗量:

    手榴彈和手雷30000餘枚,子彈300000多發,炮彈21000多發,爆破筒260根。

    八連如猛虎出洞,殺出坑道,最終將將那面佈滿381個彈孔的戰旗,插上主峰陣地

    從21日至29日,坑道部隊夜間主動出擊達158次,其中僅9次失利,累計殲敵2000餘人。

    這面不倒的紅旗,不到2平方,佈滿381個彈孔,現珍藏在華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2019年,國慶70週年大慶,這面戰旗隨空降兵方陣,走過天安門廣場。

    70年過去,戰旗還是那麼鮮豔,那麼美。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上甘嶺是怎樣打贏的?

    就是黃繼光、邱少雲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就是上甘嶺特功八連的精神:“只吹衝鋒號,不打退堂鼓!”

    “只吹衝鋒號,不打退堂鼓”激勵著上甘嶺特功八連一代又一代傳人。

    前有上甘嶺,後有小木嶺!

    最後,讓我們再回顧一下黃繼光、上甘嶺特功八連所在部隊,在汶川地震中的小木嶺大營救。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 地震,地震波繞地球6圈 。

    地震共造成超過46萬人傷亡、失蹤,近2000萬人失去住所,受災總人口達4625.6萬人 ,直接經濟損失8451.4億元,為中國有史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災害損失最重、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

    災情就是命令,震區就是戰場。

    空降兵出動上甘嶺特功八連所在團,第一時間飛上藍天,在不適合空降的的惡劣氣候條件下,強行空降汶川。

    5月15日,700多名官兵,經過連續3天3夜的急行軍,到達清平鄉。

    清平鄉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徹底成為“孤島”,公路被毀,橋樑阻斷,斷水斷電,資訊不暢,手機完全沒有訊號。

    到18日,得知大量群眾被困小木嶺,那是一座絕嶺,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部隊距小木嶺約有10公里,6點就出發,8點才到達山腳下。

    群眾被困在小木嶺發電站的引水涵洞內。

    官兵抬頭一看,暈,看不到山頂。

    事後才知道,從山腳到引水洞的絕壁下,高差約500米。

    山路已經被塌方的大小石塊所覆蓋,坡度約65度。

    唯一能供攀爬的是一個凸出的平臺,10米來寬,地震過後錯位,原本水平的平面已經傾斜。

    下方支撐它的是另一個斜面,他們組合在一起就像是突兀出來的一個金字塔尖,沒有任何多餘的附體。

    洞口處於一面高達70米,角度約80度的水泥絕壁上。

    絕壁右側是陡峭的懸崖,怪石嶙峋,左側不遠處,滾石飛落,轟轟之聲不絕於耳。

    “組建突擊隊!”

    孫團長一聲令下,勇士們紛紛請戰,架“天梯”。

    最後,6名體力好、經驗足的戰士被挑選出來,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吳雪冰,劉彬,李華南,楊萬忠、殷金良,秦錢。

    唯一能借力的,是絕壁上固定山體的水泥牆一根根裸露在外的鋼筋,最短的只有3釐米,而且極不規則,踩踏稍不留神,就會摔下懸崖,粉身碎骨。

    劉彬自告奮勇:“我來,我是四川人,爬慣了山路,我能行!”

    他就像壁虎那樣,緊緊地貼在水泥牆壁上,四肢扒住鋼筋鐵條,一寸寸往上挪。

    他當時大氣都不敢出,有一腳踩下去的時候,鋼筋條剛好衝上,受力面積不超過一平方釐米,透過鞋底,腳板被扎得生疼。

    水泥平面後面很光滑,沒有什麼摩擦,每走一步都很費勁,10米長水泥牆,爬了近半個小時。

    最惱火的就是上面碎石不斷地滾下來,手腕很快被砸腫。

    有一塊巨石滾下來,正好他抬頭看到了,趕緊一歪,貼在絕壁上,石頭擦肩而過,差點把他砸下去。

    死神擦肩而過。

    吳雪冰、殷金良、秦錢、李華南四名勇士,也在電纜的幫助下,陸續爬上了絕壁,站在只有一米來寬的平臺上,緊張地開始了雲梯的架設工作。

    這還不是最危險的,最危險的是楊萬忠,在絕壁下方,一根揹帶系在半空負責調整雲梯。

    腳底完全是空的,沒辦法躲掉下來的石頭,就靠一頂鋼盔保命,完全聽天由命。

    事後看頭盔,全是石塊砸出的白點,幾百個!

    他全身佈滿烏色的淤青,也是幾百個!

    事後接受採訪,他說:“當時說不害怕是假的,我都不敢往下看。但是還有很多老鄉在等著救,我必須上!”

    此時的孫團長帶病指揮,跟著往上爬。

    到達絕壁前的一小塊平地後,在衛生隊趙隊長的催促下,團長這才躲在一塊巨石後面,一邊打吊瓶,眼睛一邊還緊緊鎖住了洞口。

    到了晚上,孫團長從部隊調來發電機、電線和燈泡,挑燈夜戰,充分發揮出上甘嶺的戰鬥精神,通宵達旦。

    戰至20日中午,突然烏雲密佈,轉眼間下起了傾盆大雨。

    一方面絕壁變得溼滑,另一方面,佈滿裂縫的山體,可能出現塌方或泥石流。

    還有,勇士們已經連續作戰了30多個小時,極度疲勞。

    怎麼辦?

    繼續幹!

    架好了“天梯”,再一個個把被困群眾背下來。

    一位被砸斷雙腿的中年男子,被妻子一路背到小木嶺涵洞避難。

    男子對妻子說,你已經背了我這麼多天了,你已經仁至義盡了,假如有一線生還的希望,你就逃生吧,再也不要管我了,再揹著我,你也活不成。

    妻子說,要死一起死,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不能把你撇下。

    後來他們被陷入求生瘋狂的人群衝散了。

    妻子先獲救,一直沒看見丈夫,眼淚都哭幹了,她躺在地上已經不抱希望了。

    聽說下來最後一批人,她慢慢地坐起來,遠遠地無神地看著,突然戰士背上揹著一個蓬頭垢面的男人,她眼睛一亮,風一樣地跑了過去。

    一個也不能少!

    兩夫妻抱頭痛哭,然後對著戰士雞啄米似地磕頭,鮮血染紅了大地,致敬最可愛的人。

    現場所有的人,眼前都一片模糊。

    戰士李華南至少背了200人,當最後一名群眾的繩索被楊萬忠解開之後,李華南撲通一下跪在地上,然後一倒,半天沒起來。

    到20日傍晚,小木嶺大營救工基本結束,耗時三天兩夜,共救出受災群眾756人,戰士們卻個個差點累死。

    由於大部隊無法展開,部隊投入的兵力僅僅93人。

    93人,連續戰鬥,僅憑人力從絕嶺之上救出近千人,連外媒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發生的奇蹟。

    正如今天,美國西點軍校依然擺放著上甘嶺的模型,他們依然在研究,依然無法破解那個不可能發生的奇蹟。

    上甘嶺到底是怎樣打贏的,能頂住200萬發炮彈和6萬人43天?

    再看一組圖,應該會徹底明白:

    因為那是保家衛國。

    因為中國軍人愛祖國、愛人民。

    我們為什麼能打贏上甘嶺戰役?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我們為什麼今天能幸福地生活?

    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在絕對實力面前,一切都是徒勞。

    但我們學過一篇課文,麻雀媽媽為了孩子,可以將獵狗打得瑟瑟發抖。

    上甘嶺到底是怎樣打贏的,能頂住200萬發炮彈和6萬人43天?

    真愛無敵!

  • 6 # 知足常樂2122982259546

    看待一場戰爭的勝負,將士多寡,武器優劣,並不是關鍵因素。如果是,就沒有抗美援朝戰爭。可能沒有三年解放戰爭。也沒有十四年的抗日戰爭。它們也不可能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的失敗而告終。戰爭,離不開人心向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也就是正義一定戰勝邪惡。如果不是這樣,人間早已蕩然無存。

  • 7 # 書慰我心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上甘嶺戰旗

    範弗裡特

    這裡,美華人範弗裡特所稱的“金化攻勢”,就是我們中國戰史裡的“上甘嶺戰役”!(上甘嶺其實是個小山村。它在北韓中部的戰略要地——五聖山的南坡上,它的一邊是個標高為537.7的高地,另一邊是597.9高地。這兩個高地背靠五聖山,且互為犄角,是五聖山防禦前沿的重要支撐點。在上甘嶺戰役打響之前,因為志願軍和“聯合國軍”在三八線附近進行的幾次大戰,上甘嶺這個小山村其實早已經被炮火夷為平地,只是軍用地圖上的地名標註而已。)

    伴隨著範弗裡特的叫囂,一聲尖銳的長嘯劃破了五聖山寧靜的夜空。緊接著,無數排明亮刺眼的火舌映亮了黑色的夜幕,一陣陣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在五聖山志願軍陣地上響起。震驚中外的上甘嶺大戰,拉開了序幕。

    在寬度不到4公里的進攻正面上,負責指揮這次作戰的美軍令詹金斯少將集中了強大的空地火力,16個炮兵營的300多門大炮,上百架各種效能的飛機和 120輛坦克。這樣大密度的火力支援,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柏林戰役也不能與之相比。

    300 門大炮的齊射,幾乎把五聖山打得地動山搖;近百架飛機輪番臨空,像雜耍般地懸停在我軍陣地的上空,肆無忌憚地把炸彈向下傾瀉;120 輛坦克像惡狼般地一字排開。用坦克炮對我軍陣地進行打靶般的直瞄射擊。

    炮彈與炸彈像狂風暴雨一般地傾瀉,火力密度高達每秒落彈六發。整個上甘嶺地區硝煙瀰漫,碎石橫飛……巨大的爆炸聲好像要把山頭劈開似的,堅硬的岩石變成了黑色的粉末,一人多深的交通壕和掩蔽部被夷為了平地,整個上甘嶺剎那間變成了人間地獄。

    在坑道中堅守的志願軍戰士,覺得就像是乘坐著小船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上顛簸,強烈的衝擊波激盪著坑道,不少人嘴唇被磕破了,牙齒被磕掉了,甚至還有一個十七歲的小戰士被活活震死!

    戰後,倖存者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都不約而同以地獄來形容,其恐怖由此可見。

    要知道,承受這樣火力打擊的,只是我志願軍的兩個連隊而已,15軍45師135團的1連和9連。

    經過長時間的火力急襲,詹金斯確信我軍陣地上已不可能還有生命存在。隨著三顆訊號彈升起,早已進入攻擊出發陣地的“聯合國軍”步兵投入了進攻。

    可是,美7師的兩個營,攻打597.9高地(美華人稱為“三角形山”),發起衝擊才半小時,兩個突擊連的連長和全部排長就都陣亡了,底下計程車兵不消說也是死傷累累。在美軍指揮官的嚴厲督戰下,這兩個營不停地向我志願軍陣地發起波浪式衝擊。從早上打到太陽下山,美軍才好不容易佔領了表面陣地。

    和美軍並肩作戰的是韓2師,他們負責攻打537.7高地(狙擊兵嶺),韓2師派出4個連的步兵進攻,同時用一個坦克連和對空射擊隊來對我志願軍陣地壓制射擊,又有兩個營在兩邊對進攻的步兵火力支援。

    在付出重大的傷亡代價後,也是從早上打到下午,韓2師的部隊才得以佔領我志願軍的表面陣地。

    可是,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打了一個白天,佔領了我表面陣地的美軍和韓軍,在陣地上卻是滿懷恐懼。太陽已經下山了啊,戰場上,黑夜是屬於華人的。

    夜裡19:50,志願軍展開了猛烈反擊,經過浴血奮戰,志願軍成功奪回了敵人佔去的陣地。

    這樣,經過一天的慘烈廝殺,“聯合國軍”付出了近2000人傷亡的大代價,換來的僅僅是對兩個高地曇花一現的短暫佔領。陣地還是在我英雄的志願軍手裡。

    事實上,這樣的對於表面陣地的爭奪戰,持續了接近一週時間。白天,敵人依靠猛烈的炮火轟炸,加上“人海戰術”衝鋒,從我們手裡奪去表面陣地。

    但是,到了夜裡,我們志願軍透過夜戰、近戰,又成功奪回陣地。這可以說是上甘嶺戰役的第一階段,從10月14日到20日。

    此後,進入了上甘嶺最艱苦的第二階段,堅持坑道鬥爭。

    韓2師師長覺得很奇怪,在上甘嶺,他們白天奪取了陣地,怎麼到了夜裡,志願軍又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給韓軍一頓胖揍。韓2師的參謀長,帶人親自去偵察,結果發現了志願軍坑道的秘密。

    此後,敵人用了各種方法破壞我志願軍坑道:迫擊炮吊射坑道口;用毒氣彈、硫磺彈燻;用巨石塊堵洞口;堵塞通氣口等等。

    志願軍對敵人的破壞進行了堅決的鬥爭,於是,敵人又想到了對坑道的封鎖。派出去搶水的志願軍戰士,幾乎無一生還,後來,就改為由後勤指揮所派人送水。

    但是,敵人對坑道部隊與後方的交通線實行嚴密炮火封鎖,真正能送到戰士們手頭的水是微乎其微。。人幾天不吃飯還勉強可以支撐,但是,幾天不喝水,可就要了命了。沒有水,連吃的乾糧都堵在乾燥的喉嚨裡,咽不下去。

    斷水的志願軍戰士,只有舔石壁上難得的水珠,或者到坑道口呼吸一下寒冷的空氣,想吸那微微的溼氣。

    最後,戰士們只有喝自己的尿來維持生命,但是,沒有水分攝入,即使是尿也越來越少。

    直到第九天,也就是10月28日夜,運輸連指導員宋德興和兩個火線運輸員才衝過了炮火封鎖,將三袋蘿蔔和一些慰問品送進了一號坑道,那個夜晚簡直就是陣地上最盛大的節日。但是,蘿蔔吃多了燒心,所以坑道部隊建議送蘋果。

    十五軍連夜從後方緊急採購了三萬多公斤蘋果,派人送往坑道。但是,美軍炮火封鎖實在太猛,大筐蘋果難以送上去,沒有一筐蘋果送進坑道,最後送進一號坑道的只有一隻蘋果!

    三萬多公斤蘋果只能送到一個蘋果,我們小學語文課上《一個蘋果》的動人故事就在坑道里產生了。

    面對敵人日復一日的持續圍攻,我前線指揮員敏感地意識到,消極地等待和防守,很有可能會招致滅頂之災。

    要堅守下去,必須主動出擊,用小、近、快、狠的戰術手段,讓敵人付出難以承受的重大傷亡,這樣才能為下一階段的大反擊創造有利條件。

    “小”,每次出擊使用少量的兵力,一般是2至3人的戰鬥小組,在深夜悄悄潛出坑道,出其不意地對敵地堡和塹壕實施爆破。

    “近”,在敵人進攻時,我防守部隊屏息等機,等到敵人進至20~30米的距離時,再進行突然射擊,以保證較高的殺傷率。這種戰法,有效地減少了敵人炮火對我軍的殺傷力。因為敵我雙方近身相搏,混戰一團,敵人如果火力支援,難免傷及自己人,這樣使得敵人火力難以發揮效力。這是在北韓戰場上最令美軍頭疼和恐懼的一種戰法。

    “狠”,不打則已,打則務必全殲進攻之敵。也就是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有時候,我軍即使自身付出重大代價,也力求對成建制的進攻之敵實施包圍殲滅。這樣不僅可以有力地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還可以震懾和瓦解敵人計程車氣,使敵人產生恐懼感。

    “快”,行動迅速、果敢,從坑道中躍出快、擊敵快、回撤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敵人,使之防不勝防,聞風喪膽。

    從10月21日至29日,我志願軍坑道堅守部隊組建班、組為單位的突然出擊158次,除了9次未能奏效,149次都獲得成功,以微小代價,取得了殲敵近千人的重大勝利。

    以10月30日夜開始的決定性大反擊為標誌,上甘嶺戰役進入了反擊與恢復鞏固陣地的第三階段。

    在戰事陷入膠著狀態時,我軍為反擊積蓄著力量。到10月底,我志願軍火炮由原來的65門增調至133門,每門炮儲備炮彈300--500發,“喀秋莎”火箭炮也增至一個團。步兵集結了25個齊裝滿員的戰鬥連隊。對於反擊,我英雄的志願軍是準備充分,志在必得!

    30日晚上21時,我軍百門榴彈炮第一次齊射,上甘嶺戰役中我軍最大規模的反擊開始了。透過強烈的炮火轟擊,敵人的防禦工事被夷為平地,防守兵力也遭到了重大殺傷。接著,我軍步兵分隊發起衝鋒,經過一日苦戰,終於把敵人打下去。

    讓人感慨的是,後來美軍總結上甘嶺戰役中失敗的原因時,其中一點是志願軍強大的火力。而事實上,就以30日大反擊的最大火力而言,志願軍火力也只有美軍強度的1/4而已。

    此後的5天裡,敵人每天都會發動營以上戰鬥單位的進攻,但都被志願軍戰士擊退。其中第91團新戰士胡修道在戰友全部犧牲的情況下,孤軍奮戰,創造了斃傷敵人280人的奇蹟!

    到11月6日上午,美軍終於垂頭喪氣地宣佈:“聯合國軍在三角形山的進攻被徹底打敗了。”

    11月7日,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親擬的軍委給志司、三兵團的覆電中,對於李德生指揮的597.9高地保衛戰評價非常高:

    “此次五聖山附近的作戰,已發展成為戰役的規模,並已取得巨大勝利,望你們鼓勵該軍,堅決作戰,為爭取勝利而奮鬥。”

    美華人坦誠地承認了自己的失敗,而南韓人還不甘心,可是,從11月10日到25日,韓2師、韓9師對我上甘嶺陣地發起的幾次攻擊,除了徒遭死傷外,一無所獲。

    到11月25日,敵人已經無能力做營以上規模進攻,上甘嶺前線漸漸平靜下來。至此,舉世矚目的上甘嶺戰役落下帷幕!

    從範弗利特一開始以為的營級規模戰鬥,花幾天時間,200傷亡攻佔上甘嶺,到最終“聯合國軍”打下接近200萬發炮彈,投入6萬人,用了43天,戰鬥打成戰役,造成自己死傷2萬多人,而徒勞無功,可以說,美國在上甘嶺遭受到了慘敗!

    而我英雄的志願軍在上甘嶺戰役中獲得了偉大的勝利,勝利的根源在於志願軍的堅強意志,以及依靠坑道的科學作戰。

    堅強意志!

    上甘嶺一戰,志願軍打出了國威軍威,讓全世界都知道了志願軍的英勇頑強,光是各級戰鬥英雄就誕生了12383人,除了最為家喻戶曉的黃繼光、邱少雲,還有一級英雄排長孫佔元等許多戰鬥英雄,一個個都是錚錚鐵骨,每人都有著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

    黃繼光和邱少雲

    還有,用身體抵住爆破筒的苗族英雄--龍世昌。

    龍世昌

    用身體接通電話線的英雄--牛保才。

    牛保才

    上甘嶺戰役中,拉響手榴彈、手雷、爆破筒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共有38人。孫子明,就是第一位做出如此壯舉的英雄。就是這樣一位英雄,暫時還找不到他的照片!

    坑道工事!

    “從西海岸到東海岸好像出現了一個長220公里,寬20~30公里的巨大蜂巢,中朝軍隊陣地的堅固程度足以讓任何具有進攻慾望的人望而生畏。”

    據說,這是美國空軍透過空中觀察得出的結論。

    1952年春夏兩季,在北韓半島三八線蜿蜒500裡的戰線上,數十萬中國軍隊構築了以坑道為骨幹的支撐點式的防禦體系,整個我軍防線形成了大小坑道縱橫交錯,坑道與表面陣地相結合,既利於屯兵又利於用兵的堅固防禦體系。

    志願軍構築坑道工事,這是因為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根據戰爭態勢的變化,上書毛主席,對我軍下一步應採取的對策進行了分析:

    “"聯合國軍’已經在三八線以南建立起了三道堅固的戰略性防線。我們的兵力優於敵人,但技術裝備處於劣勢,一切供應都要從國內運來。加之北韓地形狹長,敵人兵力集中,因此,要想在大踏步的機動戰中消滅敵人是困難的。

    同樣,敵人由於遭受了多次的慘敗,也不敢大膽冒進。志願軍已完全奪取了戰爭的主動權,迫使敵人不得不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

    這樣,今後的作戰要以陣地戰,即陣地攻擊和陣地防禦為主了。”

    毛主席根據戰局的變化和志願軍總部的報告,作出了敵我雙方將“長期相持於三八線”的估計,並用自己家鄉“牛皮糖”這種小吃,做了形象比喻:

    我們的作戰方針是持久戰,我們的戰術原則是“零敲牛皮糖”,即採用襲擊、伏擊、反擊相結合的戰法,大量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積小勝為大勝。

    要在“聯合國軍”強大的火力面前,做好陣地攻防作戰,志願軍就採取了坑道這個好方法!

    正是依靠著志願軍的堅強意志,以及毛主席、彭德懷對戰爭的準確判斷而採用的坑道工事,在上甘嶺戰役,我英雄的志願軍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獲得了偉大的勝利!

  • 8 # 一絲不苟星球pQ

    坑道戰!中國軍隊有以弱勝強地道戰的老傳統。在北韓戰場,組織有礦工經驗的戰士和工兵挖掘坑道。防止重炮連續轟炸!保護了陣地。掩護了戰士生命。當敵人衝鋒來到山頭再衝鋒做戰。取得了上甘嶺戰役的勝利!

  • 9 # 詩情畫意N

    簡要的說有兩個原因:一是坑道戰術運用得當。在陳庚的佈署下,上甘嶺陣地構築了四通八達的地下坑道網,火力交叉,相互支援,儲存自已,消耗敵人。二是志願軍視死如歸的戰鬥精神。第十五軍抗美援朝戰爭史寫到:“上甘嶺戰役中,危急時刻拉響手雷、手榴彈、爆破筒、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捨身炸敵地堡、堵敵槍眼等,成為普遍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攜號轉網即將全面落地,中國移動真會損失慘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