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艾米麗艾拉

    學校優先,學校優先。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學校優先。

    這是因為,高考的時候,與其考個好專業,遠遠不如考個好學校。

    高考面臨的問題,實際上是選擇第一學歷在哪完成的問題。這個時候,學校的選擇,往往比專業的選擇更重要。因為你將來離開學校後,人們一般都不會關注你是學什麼的,而是更在意你在哪個學校畢業的。

    不要抱怨這個社會太勢力了,只看學校不看你的真實能力。這個社會已經現代化了,現代化意味著任何一件與人相關的事情都是規模化、程式化的。

    現代社會的節奏太快了,快的讓人目不暇給。在這種快節奏下做事,人們不得不選擇成本最低而效率最高的方式進行。

    因此,全世界的HR在人才招聘時不約而同地都選擇了第一學歷篩選法。在選人用人時,面對形形色色眼花繚亂的求職大軍,沒有辦法用傳統的方式去選擇,只能用最快的方法進行篩選。

    用第一學歷篩選人才,實際上是一個方便快捷的方法。

    比如,一個年輕人,如果能從高考的千軍萬馬中殺出一條血路,考上中國的一流大學(比如985大學),並且能從那裡畢業,拿到學位證書和畢業證,這本身就很能證明一些需要其它方法苦苦印證的問題。

    它至少能說明,這個年輕人的競爭能力比較強,他的價值觀、世界觀比較主流。而且,他的學術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也是一流的。這些都無須再考察了,他畢業的學校已經說明了一切。用人單位只需要再進一步觀察一下他的風險偏好、忠誠度、性格和能力差異就行了。

    前些時候,國內一些大公司校園招聘時,不小心把招聘政策解讀成非985大學不錄取,從而引起了軒然大波。其實,這些公司的HR沒說錯什麼,他們只是把私下裡的潛規則不小心說露了,導致了政治不正確而已。真實的情況是,它嘴上雖然向公眾道歉了,實際上仍然會我行我素。

    實際上,而相對於你本科學的什麼專業,只要不是對學術規劃有特別要求的崗位,就不太重要了。一般而言,我接觸到的對本科專業有特別要求的考察,多發生在考研、考博或相近的科研崗位的錄取上。

    實際上,本科的專業的確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國內一些二三流大學,因為在行業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才特別重視專業背景,但那也是到研究生的階段。大學本科專業的學習,主要是方法和工具的熟悉和掌握,具體到專業定位,可以到研究生階段在考慮。

    正確的操作模式應該是:寧可選擇好學校裡比較差的專業,也不要選擇差學校裡的好專業。

    考生最應該遵循的原則是:本科選學校,研究生選專業,博士選導師。

    所以,當專業和學校之間存在某種衝突時,應該果斷地選學校,不要太把專業當回事。當然,如果你的成績不理想,只能在二本三本里選擇,那就另當別論。

  • 2 # 窗外有沒有風景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這個問題一般情況下,肯定有三種選擇:一是考慮學校,二是考慮專業,三是既考慮學校又考慮專業,那麼,在三選一的情況下,我們怎麼取捨呢?我個人認為在填報志願時首先考慮專業,為什麼呢?

    1、名牌大學競爭激烈,想脫穎而出難度大。不可否認名牌大學自帶光環,師資力量強,就業前景好,但是,好的大學人人嚮往,勢必造成競爭的激烈性和殘酷性,想順利上岸困難重重。

    2、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大家越來越重視自己員工的真才實學,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名校效應在慢慢減弱。如,作為一個企業老總,他更願意錄用專業紮實的非名牌大學的學生,而不願意錄用名牌大學中專業不對口的學生。所以,只要你選好了專業,並學好了專業,無論所上的大學是否是211、985,都不會影響你的就業前景。

    可見,選專業也好,選大學也好,這都是一個開始,只有你真正學好了專業,才能在將來立於不敗之地。

  • 3 #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民間有句話“七分成績拼,三分志願定”,可見高考志願填報的重要性,每年不少考生和家長為填志願面臨學校和專業孰輕孰重而糾結,其實學校和專業同行重要,若兩者不可兼得,我認為不能一概而論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分析下。

    優先選學校的好處:更好的職業選擇和成功的機會。名校光環讓你贏得信任和尊重。名校培養可以培育自信責任感。深厚文化薰陶豐富的人脈資源。豐富的高校資源助你成長成才。出國留學更便捷開拓國際視野。優先選專業的優勢:興趣和特長為學習添動力。稱心工作提高生活的質量。專業是標籤便於職業發展。學校OR專業選擇的建議

    情況一:學習成績優秀,考生分數遠超本省一本分數線,也就說該生肯定能上一本重點院校(排名靠前的211院校或者985院校)。

    建議:選擇綜合性排名靠前的名牌大學,先定學校,再選擇專業,切忌以專業定學校。

    情況二:學習成績中等,考生分數超本省一本線不多,能上一所排名靠後的211大學,或者上一所不錯的普通二本院校,這部分考生的志願,處於高不成低不就。

    建議:先學校後專業,以上重點大學為首要目標,選擇地理位置相對較偏遠的名牌學校,這樣競爭小點,以便以後就業。

    情況三:成績較差,考生分數處於二本線以下水平,可以上一個不錯的二本院校一般專業或者上一所自己喜歡的優勢專業的一般二本普通院校。

    建議:應該優先考慮專業,選擇一個畢業後更容易就業的專業,比選擇學校要重要。

  • 4 # 王為願

    專業不適合往往是學不了,學不會,學不會的核心原因。名校畢業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所以對未來學習內容的充分了解尤為重要。

    高考填報院校志願,院校志願越來越多,每個考生試錯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報一個和自己高考成績和位次匹配的院校,越來越容易實現,院校錄取的扁平化導致入校學生選擇專業的難度越來越大,降低衝擊名校的標準,選到適合自己學科能力的,選擇與自己性格優勢匹配,選擇更具發展潛力的,選擇自己發自內心熱愛的,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理性的填報比好高騖遠強,腳踏實地著眼於就業比貪圖學校名聲名次強。

    另外對於未來升學有更高更大更遠訴求的要充分考慮專業群組的設計,儘可能讓學業與專業的發展與自己未來的學術與發展規劃高度契合。避免盲目和輕率。

  • 5 # 晨霧

    志願填報學校和專業哪個更重要?

    高考填志願應該選擇好學校還是一般學校的好專業?最理想的答案應當是選擇最好的學校的理想專業。提這樣問題的人一定是分數不足的情況下,在學校和專業的不能兼顧的情況下,如何做出一些犧牲。或者說是一個首選學校次選專業,還是首選專業次選學校的問題。其實這是一個爭論了很多年的問題,可以說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是談談自己的觀點。

    那麼如何擺正學校和專業之間的關係呢?或者說應當是一個什麼樣的選擇順序呢?讓我們分析一下:

    我認為上大學主要有兩個目的:

    1. 學好專業知識,直接為畢業後的職業生涯做準備。簡單說是解決學什麼的問題。

    2. 接受一種系統的學術薰陶和訓練,掌握思考、學習、研究的能力。簡單說就是學習能力的提高。

    隨著現代資訊社會的發展,第二個目的變得越來越重要。而較高層次的大學能讓學生受到較高層次的薰陶和訓練。大學是你至少4年學習的文化學術氛圍,大學的層次不僅決定了你受教育的層次,還決定了你所結識的同學人脈的層次,優秀的同學人脈可能會伴你一生受益。

    那麼專業是不是就不重要呢?也不是。專業學習是直接決定了你未來的職業方向。專業雖然也重要,但在當今資訊時代專業知識更新很快,還能有機會以後結合工作情況再學習。我們只要仔細觀察一下我們的周圍,我們的朋友親戚,有多少人學了什麼專業,一生還幹這個專業?那些沒有幹原來專業的是不是在職場混的就一定不好?

    綜合上述分析,我的觀點是首選學校,次選專業。次選專業也不是沒有底線,底線專業是雖不喜歡但絕不因為討厭而學不下去。隨著高考改革大類專業招生的推進,考生志願填報選擇的專業越來越寬泛,大一之後還有再一次細選專業的機會。這就更加支援了首選學校,次選專業的觀點。我們在逐步接受一個看似非常無理觀點,叫做“專業變得越來越不重要”。

    但是以職業崗位為目的的高等職業學校,上學的目的主要就是學習職業技能。這種情況應當首選專業,次選學校。

  • 6 # 一介書生945

    這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到底是學校重要還是專業重要呢?

    應該說,都很重要,可是有的時候,我們必須二選一,或者說只能二選一。

    我的觀點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專業重要。

    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講,上學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大學畢業後找到一份工作,而且多數人追求的是相對穩定的工作。

    如此,就應該重視選擇專業,好專業好就業,差專業難就業,不同的專業決定了你找工作的難易,也決定了你工作的場所,也決定了你工作的時間。

    比如,學了會計,工作的場所就一般在室內,而且是白天上班;而學了醫,雖然也是工作在室內,卻需要你上夜班。而學了勘探,就需要經常去野外,等等。

    不論你是什麼學校畢業的,專業決定了多數人的去向。

    而什麼人應該選擇名校,或者說先選擇學校呢?

    如果你的想法是要從事研究,想要讀碩士、博士,那最好先選擇學校,

    因為好的學校可以見識到多更的人,學習到更多的理論知識,同時只要你優秀的話,估計你不用參加考試,就直接上碩士博士去了。

    總結一下我的看法:

    如果你上大學注重的是素質教育,那就選擇名校,或者先選擇學校;

    如果你上大學更注重畢業後的就業,那就先選擇專業,再選擇學校吧。

  • 7 # 奧卡姆剃刀

    優選學校還是優選專業?這取決於考生的未來職業規劃,如果考生立志在大學裡教書,或到科研院所裡做研究,那就要優選學校。

    以我本人為例,上世紀80年代上的大學,我選擇了非重點高校的通訊專業,客觀上做了一個專業優先的選擇。

    但後來我又到高校當了老師,深刻體會到了本科歧視,如果你上的是不知名本科院校,那麼在調級晉升和職稱評比等方面,都會受到隱形的歧視,會有一個玻璃天花板阻擋著你的進步。

    所以說,如果你立志在高校裡教書,或在科研院所裡當研究員,那就一定要選擇一個名牌大學,專業並不重要。因為你肯定還要繼續讀碩士和博士,中間有很多轉換專業的機會。

    如果你的就業志向是在電信企業和網際網路企業當個工程師,那就應該優選專業,因為用人單位看重的是你的專業技能,而不是學校的名氣。

  • 8 # 辛哥物理

    ❶如果的分數足夠高,你就可以任性了,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在自己喜歡的城市,上喜歡的學校,讀著喜歡的專業,享受著嚮往已久的大學生活。

    ❷如果分數不十分優秀,那就不能任性,要以選擇學校為主。名牌高校、985、211、一本,總之,能夠上什麼就夠什麼了,學校的標籤在將來的求職中還是佔很重要的比重的。專業選擇一個自己不討厭的就行, 不要讓自己在牴觸中度過四年就可以了。

    ❸如果成績很一般,那就只能選擇一個比較好的專業了。怎麼才算是還得專業呢?不一定是熱門的,也不一定是分高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選好了專業可以減少將來的就業壓力和工作壓力。選好專業的同時,院校儘量的網上夠一下。

  • 9 # 靜靜助學

    高考填志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學校、專業、城市三者都能兼顧,就是最理想的選擇了。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通常情況下,學校、專業兩者不可兼得,更別說城市了。對於不同分數段的考生,應該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各有側重。

    首先:高分學生。高分首選院校,這是不爭的事實。像雙一流、985、211此類院校,與一般院校相比,擁有更悠久的歷史、更豐富的人文、更強大的師資、更優美的校園建設和環境,更好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自有一種自豪感和優越感。而且接觸到的都是一流的人才,後期繼續深造的機會多。這類學生不要捨本逐末,以專業定學校,實不可取。因為在名牌綜合大學裡,即使同學對專業不滿意,在入學後仍有很多轉系、轉專業、修第二學位、第二專業等二次選擇的機會。

    2、 成績中上等的學生。這類學生在學校與專業發生衝突時,可以考慮,選擇地理位置相對較偏遠的,又比較有名氣的院校,錄取的可能性就會大些。如果可供選擇的學校,實力相當,就要考慮專業的優勢。選對專業,不但大學四年學得開心快樂,而且對以後的就業和工作大有裨益。

    3、成績不太理想的考生。這類學生在學校和專業不能兼顧時,應該先考慮專業的選擇。升學最終是為了就業,選擇一個畢業後能用得上、更容易就業的專業,會更好些。當然,對於這類考生選學校也很重要。特別是那些考試成績在當地一般本科或專科錄取批次控制線上下浮動的考生,選擇一所位置較偏、所設專業又不太“熱”的學校,就很有可能被錄取,甚至還有可能提高一個批次錄取。 比如,每年都有部分農業、林業、石油、地質、礦業、師範院校由於生源不足,導致降分錄取,一些分數處於專科段,第一志願報考這類學校的本科專業的考生,則有可能被這些院校錄取。

    當然,能到大城市讀書更好,如果三者不能兼顧,退而求其次,城市只能放在最後考慮了。

  • 10 # 編外教育參謀

    高考志願,城市、專業和大學,到底哪一個排第一 邏輯,因人而異。首先就看考生的分數段有沒有競爭力了。對於分數處於低位段的考生,同樣也會遇到城市、專業和大學的問題。

    目前國內有近3000所大學,本科型別的院校1000多所,各地高等教育的結構是不同的,但高校基本都處於城市地區,而且排名靠前的大學都在相對發達的城市。一旦決定選擇某個大學,就意味會在某個城市有四年甚至更多的學習和生活。 但是考大學畢竟不是找招導遊,需要有大致的未來規劃。

    在大學與專業之間,我個人更傾向於大學。也就是說,高考填志願,優先選擇一所大學。大學的專業是相同的,但不同文化的大學培養的人是不同的。重點是,一旦被錄取,發現專業不合適,還有轉專業的機會,但發現大學不合適,就沒有機會了,只有退學重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不愛學習、很貪玩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