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像歲月
-
2 # 弘道
1、理性地面對和接受現實。
2、與孩子進行有效地溝通,並耐心地講道理。
3、依靠學校(老師和同學)的幫助。
4、耐心地等待孩子自然地成長。
-
3 # 英萃思聽
小學生不聽話,不寫作業不怕老師,該怎麼教育?從這一句話中我看出了,這個小學生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學習習慣不好,二是行為習慣不好。
那麼到底該如何解決呢?
01從頭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耐心和規則是最好的工具小學生還處於懵懂期,他對自己的很多行為並沒有對和錯的概念,而且因為自己是小孩子,就算有時候犯了錯大人也會一笑而過,不會真的對他怎麼樣,時間長了他就得到了這樣一種訊號,我做這些事情不會受到懲罰的。
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這種行為越來越無法忍受,這時家長才發現了孩子的問題,可是想要解決卻已經有些難了。
越是這個時候,家長越不能放棄,更不能喪失教育好孩子的信心,因為沒有什麼東西是時間無法改變的。只要家長開始從頭教育孩子,規範孩子的行為習慣,透過自身示範和對孩子的言語約束,以及用一些以彼之道還彼之身教孩子學會尊重人,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會有很大的改變,當然,在這期間,家長要有極大的耐心。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孩子,家長叫他名字的時候,他不答應,跟他說話他也不理會。後來這個家長就想了一個辦法,當孩子有事叫他的時候,家長也不理這個孩子,透過這種方式,來讓孩子明白,尊重人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對待這個不聽老師話的孩子也可以如此,當這個孩子有事尋求老師幫助的時候,老師就可以趁機教育這個孩子,讓他明白尊重人的重要性。
02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需要鼓勵和肯定以及信任我曾見過這樣一位班主任,剛開學的時候,他用一個月的時間來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他不是空談社會主義者,沒有,一直跟孩子強調要找到學習方法,卻什麼忙也幫不上。而是嚴謹的制定了班級的規則,在制定規則的時候,還和孩子們進行了一番討論,保證絕對公平公正。
幾點進班讀書,讀書的內容,課代表要提前寫到黑板上,幾點進班自習,幾點收作業,過時不候,自習時間就是自習的,不能幹其他的等等。
他用一套時間規則幫孩子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學習規劃,長時間下來,也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而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則是在此基礎上,又加了一條,那就是對自己要有要求。一個人寫題的正答率,顯示出了你對自己的要求如何,正答率的變化可以明顯看出學生是否進步,亦或是退步。而且如果作業寫全對的話,會給每個小組加分獎勵,寫全對的同學還會在上課之前點名表揚。
除此之外還要記得再說一句,其他同學寫的也不錯,只不過因為細心,或者是某方面知識點的遺漏而錯了一兩個,真是非常的可惜,下一次只要再努力一下,就一定能全對。
教師的評價對孩子的進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孩子的表揚。其實生活中家長輔導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果予以一定的鼓勵和肯定,並能信任孩子自己能處理好學習上的事情,這是有利於孩子進步的。
當然有些孩子自制力非常差,無法處理好自己學習上的事情,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一起努力,慢慢培養了。
在這個時候,不要一開始就對孩子抱著很大的期待,一點一點來循序漸進,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只要有進步,就是有效果。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
-
4 # 閱讀的天空
不知道題主的孩子有多大?如果是低年級小學生,那還好,趕快重視起來,加以引導,還不晚。但如果是小學高年級學生,長期以往養成的習慣不好改正,老師和家長,尤其是家長,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我來說一個我帶過的學生,這個學生是個小男孩,當時我接這個班時,他上三年級,雖然有點小脾氣,但在我看來,是個耿直的好孩子。上課愛發言,下課愛和同學打成一片,愛打抱不平。
這孩子在老師眼裡就是什麼都敢說敢做,也不怕老師,但當時我說他,他還能聽進去話。作業有時不做,但只要提醒過,或者聯絡他媽媽,第二天能交上作業。
記得有一次,我上課有點頭暈,這孩子發現我不對勁後,立馬搬起自己的凳子讓我坐下。自己就坐在自己的拉桿書包上,並大聲告訴同學們不要說話。當時,我覺得就是一個小暖男。
還有一次,這孩子發燒了,我要給他媽媽打電話。他卻說:“老師,我沒事,別耽誤媽媽上班。”後來,媽媽來了,要揹他時,他心疼媽媽,堅決自己走。
這個時候的他,充其量只能說他有點個性,但還算是個可愛的小男生。但在上六年級後,他的問題就越來越多了。
我只帶了他三年級和四年級,到六年級後,老師們接連說他的問題,因為他一個人,影響整個課堂不能上課。
老師們每節課後都訴苦,說在上課時,這個孩子直接就站在座位上,也不坐下,還時不時帶班裡同學起鬨,和老師頂嘴,讓老師出去教室。一節課,就在這樣的環境中上完,老師能不訴苦嗎?
學校門衛也頭疼,這孩子,還沒到開門時間,自己爬欄杆爬進來,讓其他同學效仿。帶著自己的同學在門口拉幫結派,找別人打架。和門口文具店老闆大聲喊罵,看誰不順眼,就找誰麻煩,儼然成了一個小混混。
我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孩子變成這樣?五年級時他到底經歷了什麼?通過了解,我大概知道了原因:主要在於家庭。
他上三四年級時,也就是我帶他那兩年,每次聯絡家長都是和媽媽聯絡。媽媽對他也很嚴厲,對他各方面要求嚴格。所以,即使有苗頭,媽媽也把他壓制下去了。
後來他上四年級下學期時,媽媽因為工作的變動,不得不去外地上班,於是就把照顧他的任務交給了爸爸。
爸爸是屬於比較寵慣孩子的那種,覺得小男孩,調皮點沒關係。再說爸爸沒有媽媽細心,好多問題考慮不到。
爸爸因為也要工作,就每天給他零用錢,讓他在學校外面吃飯。由於自己有了錢,這孩子開始給班裡同學亂買禮物,看誰對他好,就送禮物給誰。同學們拿了他的禮物,當然聽他的話,於是,他就覺得自己很有能耐。這也是他為什麼能拉幫結派的原因。
在學校惹的事多了,老師當然叫家長,一叫家長,就是爸爸來。老師說孩子的不好的表現,在爸爸眼裡,那都是兒子的優點。老師就沒辦法和他爸爸溝通。讓他帶回家反省吧,爸爸又找校長說事,由於是小學生,校長也只能讓老師批評教育。慢慢地,老師也就不再管他了。
後來上初中了,據說也是天天惹是生非,小小初中生,天天騎著大音響的電摩到處跑,學校都要讓他退學了。
這個時候,父母再管,還能管的住嗎?
所以,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小樹不休不成才”,趁孩子還小,引導孩子改變不良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價值觀。如果不加管教,等大了,再管就晚了。
-
5 # 玩美教育
不知道這是幾年級的小學生,如果是一年級的孩子,這種情況也比較正常,可能還處於幼小銜接的過度階段,家長不要著急,慢慢引導,他會慢慢懂得做作業的重要性,而如果是二年級向上的孩子,不聽話不寫作業不怕老師,家長就要更用心的進行指導,說明在這個孩子心目中沒有樹立規則意識,不知道該做什麼,什麼不該做。
如果是一年級的孩子,我們可以採取家長陪伴的方法,每天孩子一放學,建議家長什麼事都不做,陪孩子一起寫作業,讓孩子明白寫作業是最重要的事,如果作業寫不好就不讓他玩,不讓他做其他的事。
對於二年級向上的孩子,如果不做作業,不聽話,家長切莫打罵孩子,用強制的手段會讓孩子厭學的,我們可以採用下面的辦法,每天孩子放學後,規定時間就是讓孩子寫作業,家長也一起學習陪伴,如果不做作業就不讓做其他事,所有他感興趣的事情都不讓他做,告訴她,只有把作業做完了才可以玩或者做他感興趣的事。如果這樣規定他都不願意做作業的話,佈置家務勞動讓他做,做家務也是作業,直到他感覺很累,主動要做作業為止。
多數不願做作業的孩子,是因為還有其他更有趣的事等著他去做,他不做作業,又沒有收到必要的懲罰,所以,他肯定不願意做作業。
-
6 # 也庸哉閒
孩子完不成作業,原因是多方面的。文中提到不聽話、不怕老師,是原因之一。家長的配合教育尤為關鍵。首先分析孩子完不成作業的原因,比如習慣,時間分配等方面,分析原因,先從最基礎最簡單的任務開始,多鼓勵表揚,讓孩子體會到完成作業成功感、成就感,認識到完成作業並不是很困難的,再逐步加大任務量和難度。家長和老師要互相配合,共同幫助孩子養成及時完成作業好習慣,專家研究,養成好習慣至少需要二十一天,所以持之以恆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
7 # 90後創業人
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看,然後還要再細分分析。
首先,孩子不聽話不做作業不怕老師一定程度上是件難以管控的事,另一方面可以看出這是個非常有主見有個性的孩子。每個家長都希望培養出一個聽話受管教的孩子,也就是一個乖乖孩,但是一個乖乖孩真的好嗎?事事聽家長的事事問家長的意見同時也事事聽老師的未必是一件好事,例如:很多時候我們要求孩子要先吃飯做完作業再看電視,但是孩子就是要邊吃飯邊看電視,家長的做法肯定就是強硬要求必須先吃完飯才能看電視否則以後都別想還能看,可是孩子這時候肯定就會又哭又鬧不妥協,沒辦法最後家長只能動用強硬手段:打孩子。孩子迫於家長的權威和打罵不得不接受家長的意見。再有些情況,孩子喜歡把家裡能玩的東西全部倒出來,搞得家像個狗窩一樣亂,家長見不得乾乾淨淨的一個家被孩子弄得亂七八糟,馬上就會命令孩子收拾好這些玩具,孩子再不聽就大聲呵斥,最後還是孩子不得不妥協了;還有平常最常聽到的就是:孩子,你要聽爸爸媽媽的話,要乖!別總是頂嘴。更甚很多家長總會拿孩子互相比較:你看人家那孩子多聽話,乖乖坐在那裡,你老是跑來跑去,就不能聽話點乖乖坐在這裡?這些種種做法都是強加要求孩子要“聽話”,不聽話就是壞孩子,孩子為了迎合家長的感受,為了得到家長的表揚就總會選擇乖乖聽話,最後他就是一個人人都讚美的“乖乖孩”。
然後,我們可以看出這樣培養下的孩子是缺乏主見的,從我們自己身邊去觀察發現,你會發現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媽媽,我想吃桌子上的蘋果!媽媽說:好孩子,可以吃,去拿吧!媽媽我想出去和姐姐弟弟他們一起玩!孩子乖,可以,但是不要走太遠玩太久!媽媽,我想上廁所!好孩子,可以,媽媽在外邊等你。媽媽,我想……我們會發現孩子幾乎大小事都會問父母的意見,哪怕是上個廁所他都沒有自己的主見,要看父母的臉色、意見。
最後,當然孩子是要管教,不管教他就會走偏,這種管教不是說讓他必須怎樣怎樣而是商量溝通,例如:孩子,你可以不怕老師但是你得尊重老師,老師教的知識你能掌握了所有的題都會做了那才是個有本事的學生!作為家長的一定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他倔強不服輸老是不聽話,就要用適當的方法去引導,例如他要邊吃飯邊看電視,家長可以接受他的意見,但是有個條件30分鐘後必須吃完飯然後專心去做作業,如果耍賴給孩子兩個選擇:一個月內再也不準看電視;第二個就是馬上接受批評捱打!先商量,先講後不亂!還有家長也要與老師互相配合。
教育孩子不是一天兩天能教好的,需要父母的不斷觀察和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是一件長久性的事,需要耐心。
-
8 # SpiralConnect
在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中經常出現:我家那孩子我多說兩句他就不願聽,成天就知道抱著手機玩,叫他學習就像要了他的命一樣。我媽只要看到我玩手機就說我一直在玩手機,其實我已經學習了好幾個小時了,才玩了一小會兒。反正我不管怎麼跟你講你就是聽不進去,學習又不是好的我,成績考的好那好的也是你。你看你作業做完了沒?就在那裡打遊戲。你煩不煩啊,總是一天說我。......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何以如此?為何造成溝通障礙?父母和孩子之間到底隔著什麼?到底是誰不講理?我平常聽許多家長的抱怨,現在的小孩子一點都不聽話,我們那時候,他爺爺只要說一我們就不敢說二,完全管不了!首先,“管”是什麼?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就是“禁錮”。其次,管教的方式是什麼?基於什麼去“管”,不是因為你是父母,他是你所生,你在道德倫理、權威的制高點。以這種出發點去“管”,就是在開始製造“二元對立”,這種對立就會產生溝通障礙,加之尺度的把握有誤,誤以為“對他好”,他就該“無條件服從”,就會產生矛盾。管教需要適宜的方法,其重點是“教”而非“管”。
我常說:“老師不師,家長不長”。家長不是年紀長、經歷長、輩分長......而應該是孩子們的“師長”,亦師亦長。只有充分了解孩子,才能選擇適合的管教方法。這種瞭解是觀察、溝通的結果,而不是按照自己心中應該有的樣子去為孩子塑形。父母家長要正確認識學習和生活的意義。
目前我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跟孩子的學習相關產生的管教問題。不是你講道理、擺事實、威逼利誘地說“玩手機不好”,孩子們就能聽得進去。因為你跟他講這些的時候,他完全跟你不在一個頻道,你跟他之間從一開始就產生了二元對立,那麼只有先消除二元對立,建立起真正的“亦師亦長亦友”的關係。在平等關係中找到平衡的關係狀態,這樣才會使得“管教”產生效果。然而這並不是技巧,“如果你建立這種關係只是為了讓他按照自己的方式或者意願去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那麼將會徹底反彈,失去信任,極大地傷害孩子,不僅僅是心靈上的傷害,他將會在他的人格中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因為你騙了他,騙了他的信任。意思是講,“建立關係”不是“馴服”孩子的技巧。它一定是家長髮自內心的認同,這種認同直到“不存在關係”。
舉個例子來說,我與孩子建立關係的出發點是為了改掉他玩手機的毛病,然後聽我的話,不反駁我,好好學習。那麼這就會出現問題。在我的教學中,我與孩子間的關係是學習的前提。我也發現他們並不是不講理,他們知道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但是每次父母都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威嚴、權威、壓制力在那裡,每次我沒考好,決定一定要溫習書本,查詢問題,他們卻總在我耳邊說:“你看那誰誰誰......”,本來滿滿的熱情,一次又一次地被打磨掉,有一天我會這麼想:“反正我也不如那誰誰誰,我努力你們也看不到,那我還學什麼”。我們發現:我們許多的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根本不在一個頻道,甚至那些對話幾乎都是單方面的“言語炮彈”轟炸。溝通一定是有來有回,單方面的壓制並不是溝通,就像領導訓話。許多家長在公司裡也聽過領導的訓話,你當時的感受和孩子的感受一樣。加之孩子本來就心智未成熟,他們所接受到的負面影響會更多。
我告訴我的學生:“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娛樂是消遣的一種方式,我們有情緒需要宣洩,我們有壓力需要排遣。然而我們的大部分家長都沒有關注到這一點,“衣食無憂”的孩子有什麼壓力,把學習搞好就行,其他的都交給爸媽。每個人都有情緒宣洩的需求,否定一個人的情緒就否定了一個人的基本屬性。剛好,我們許多家長錯誤的管教方式,使得孩子無處宣洩。直到他們接觸到了網路、遊戲,他們在網路世界用文字、圖片、殺戮去滿足自己的宣洩。他無法從家長那裡得到安慰,於是他跟自己的同學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剛好又遇上青春期,在不知道什麼是愛的情況下早戀了。他的早戀不是真的愛,但是哪個人是願意聆聽他的牢騷、包容他的任性、鼓勵他的堅持。還有一些孩子在二次元、鬼畜、殺馬特、淫穢上發洩自己。所以,大部分時候我認為二次元其實是一種病態的集合。我們成年人,遇到挫折和情緒,有許多的可以宣洩的渠道,知道擦乾了眼淚繼續拼搏,然而孩子卻沒有這麼多的渠道和認知。他很想跟父母去交流溝通,說自己的喜怒哀樂,可我們許多家長因為不正確的管教使得這個絕佳的渠道被關閉。直到後來我們的家長再也走不進他們的世界,因為他們這群孩子開始自己抱團取暖。他不會讓你知道他和同學的那些事,他不會告訴你他們玩手機溝通的是什麼,最親的人,最後變成了外人,那個團體在一起吐槽自己的父母、想辦法對付自己的父母。由小見大,那些眾多的青少年犯罪,校園欺凌等等,究其根本,都是教育者的錯,學校只是個背鍋俠。到底是誰不講理?一眼便知。家長要記住,你要對他的成長負責,而不是對他的人生負責。他要在這個二元世界擁有足夠多的探索和歷練才能面對以後的風浪。
-
9 # 築夢驛站
小學生不聽話不寫作業不怕老師,該怎麼教育?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小學生的年齡階段,如果是低年級(1-2年級)的學生應該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如果是高年級就要重視起來了,因為這時就不只是學習習慣問題了,更多的是學習態度問題了。
老師應該跟學生建立好關係,多鼓勵、尊重,而不是讓學生“怕”自己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從幼兒園階段過來,許多事情都需要老師細心照顧,如果這段時間孩子跟老師建立好互相信任的關係,教學工作就可以非常順利的展開了。取得成績及時表揚、鼓勵,不擅自跟其他同學比較學習成績。父母也要告訴孩子無論學習成績怎樣,都在一日既往的愛他們。
家校一起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多傾聽並和善的對待學生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的事,特別是小學生更是需要培養學習的興趣,家長不要急於求成,需要的更多的是鼓勵甚至是獎勵,培養好學習興趣後再規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就像園丁培育花草樹木一樣,一粒種子播下去,有的長成了鮮花,有的長成了蔬菜,有的長成了大樹。
從種子到果實也是個漫長的過程,其中既需要Sunny的撫摸,也需要歷經風雨的洗禮!孩子的成長亦如此。有的孩子已經發芽,有的孩子還靜悄悄;有的孩子已經恣意盛開,有的孩子只是含苞待放。不必著急,孩子只是處在不同的花期,漫長的孕育只是為了展現極致的美!家長和老師有時候需要因材施教並適度引導,最好成為孩子的朋友,那樣的話陪孩子一起成長並教育孩子就是非常容易的事了。
-
10 # 詩文天地A
小學生不寫作業,不聽話,不怕老師應該怎麼辦?
筆者觀點:對待任何事情,孩子都有自己的思維和見解,你想說服他改變立場,與其苦口婆心的勸說,不如把事實擺在他面前,讓他自己說服自己!很多父母感嘆,現在的孩子太有個性了,想說服他們實在太難了,的確,現在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有時候想要說服他們改變主意,的確沒那麼容易。
比如很多父母會告訴孩子天氣冷時要多穿衣服,否則會把腿凍壞的,可孩子根本聽不進去,一定要穿著單薄的衣服出去。
再比如很多父母都會勸孩子少玩電腦,因為傷眼睛,可是孩子卻能說出無數個一定要玩電腦的理由,讓父母根根本無法辯駁。
1.用事實說話。
當你將事實擺在他面前時,他自然會心服口服,自己說服自己。
有個學生特別不愛學英語,雖然他其他科成績都不錯,但總成績總是會被英語拉後腿。他總是振振有詞地說:我是華人,學好中文就行了,學外語沒有什麼用。
有一次這位學生的爸爸出國回來給他帶了一個智慧機器人,可是他擺弄半天都不得其法,只好找說明書來看。但是說明書上全是英文,他根本看不懂,他只好去找爸爸。
爸爸媽媽看在眼裡,就趁機對孩子說:你看你說學外語沒有用,現在就用到了吧?如果你自己好好學,何必還要爸爸幫忙。
爸爸也鼓勵孩子說:我們孩子這麼聰明,從現在開始學也不晚吶,你不是最愛看外國名著嗎?等你學好了英語,直接讀英文原版,那才帶勁呢!
經過這件事,這位同學果然努力學起了英語。
都說事實勝於雄辯,從這位同學的故事可以看出,用事實說話,孩子想不服氣都難。
2.用故事說服孩子
孩子都愛聽故事,當你把故事當做消遣,講給孩子聽時,想過其他方面的妙用嗎?對,它有一個神奇的作用,就是可以用來說服孩子。
孩子都喜歡聽故事,當你直接勸說無效時,無妨給孩子講個相關的故事,這樣更能打動孩子。
3.用“選擇題”說服孩子
你常常給孩子選擇權嗎?你是否會耍一點點“小心機”,拿出兩個你能接受的方案,讓孩子做一個“選擇題”?
舉個例子,媽媽週末想帶孩子去公園玩,普通的說法是:寶貝兒,我們去公園玩好不好?如果孩子不願意,那這位媽媽想要說服孩子,可能就要費一番功夫了但如果換個說法:寶貝兒,你是想上午去公園玩,還是下午去公園玩呢?這樣很容易就能讓孩子按照你的意願來做。
所以當你抱怨自己的孩子太固執,用什麼方法都說服不了,踏實,不妨試試這種不著痕跡的說服方式。
4.把話說到孩子心裡
要徹底解決孩子不聽話這個難題,家長要保證自己說話的效果,把話說到孩子心裡去。這是一門藝術,它不僅要求父母說話要有一定的技巧,還要求父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1)要有一顆赤子之心
所謂赤子之心,就是要父母跟孩子相處時,把自己也變成孩子,有一顆童心,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和孩子打成一片,這樣的父母在說話時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
2)要多和孩子相處
想要孩子聽話,就要多跟孩子接觸,多關心孩子,這樣才能從他們的言行舉止中瞭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和內在需求。
3)要學會傾聽
如果孩子說話時,父母用心傾聽,孩子就會覺得父母很重視自己的話,那麼父母說話時,他也同樣願意傾聽。
4)要注意孩子的反應
很多父母在跟孩子說話時,往往會急著表達自己的看法,期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卻忽略了孩子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想法和立場與父母不同的孩子,就會覺得與父母溝通不舒服,進而覺得什麼事都不願意向父母透露。
5)要注意說話的語氣
生硬命令的語言會給父母和孩子的交流造成障礙,聰明的父母對孩子說話一定會用溫柔恰當的語氣,讓孩子聽著溫暖悅耳,而不是產生負面消極的情緒,或對父母有所警惕。
6)要學會和孩子“漫不經心”的交流。
與其與孩子鄭重其事的交談,讓孩子產生警覺或牴觸感,不如和孩子做一些“漫不經心”的交流,比如晚飯時間,運動時間,甚至是看電視的時候,父母都可以找一些話題和孩子溝通。在這種“漫不經心”中,孩子會放下心理防線,輕鬆開啟話匣子,父母輕而易舉的就能瞭解到孩子的想法,和她在學校的一些情況,效果要比“質問”好的多。
7)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性
聰明的父母會尊重自己的孩子,把他們看做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自己的私有品。所以當他們期望孩子朝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時,會潛移默化的向那方面引導,最終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而不會命令或強制。
回覆列表
小學生不聽話這個問題,要看哪方面不聽話,是學習方面還是生活方面。學習方面不聽話,老師和家長配合教育,老師嚴格,家長嚴厲。
不寫作業家長所做的工作要多一些,對於老師來說,一兩個學生不寫作業對老師沒有太大影響,學習是給孩子自己學的,寫作業又不是給老師寫的,說幾次孩子仍然不寫,老師肯定會叫家長,所以關鍵還是在家長。
不怕老師更多是老師的問題,但家長也有責任。家長護短老師不敢管,管嚴了家長會找老師的麻煩,會到教育局告狀,孩子就越發大膽,越發不怕老師,主要問題又回到家庭教育上來了。
這三“不”,怨不得任何人,說穿了就是家長從小的教育問題導致的後果,這樣的孩子恐怕只有家長自己來買單,以後有的是家長頭疼的事情。家長不重視不嚴格管教,現在在學校是這樣,將來踏入社會就是社會毒瘤。
該怎麼教育?不要聽之任之,該打就要打。說服教育行不通的話,打也是一種不錯的輔助教育方法,有時還會起到很好的效果。給老師放權,讓老師嚴厲一點,不要認為老師管了孩子就是欺負孩子,老師的嚴厲教育比家長有效果。再不行,就只有等社會來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