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城—布衣

    從17世紀中葉起,沙俄侵略軍越過外興安嶺,侵入中國黑龍江流域,並沿江修築了尼布楚城和雅克薩城。1685年、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軍發動了兩次雅克薩之戰,攻擊沙俄侵略軍。

    第二次雅克薩之戰,經過幾個月的戰鬥,俄軍首領托爾布津被擊斃,俄軍傷亡慘重。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沙俄政府請求停戰和談,並派遣特使戈洛文為大使,來到中國邊界。清政府為表示談判誠意,宣佈停止攻擊雅克薩城。

    康熙帝派朝廷重臣索額圖代表中國與沙俄談判。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清政府全權使臣索額圖和俄羅斯帝國全權使臣戈洛文在尼布楚(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

    在《尼布楚條約》中,中國放棄了貝加爾湖、尼布楚等大片中俄“爭議之地”,但也收了雅克薩等地,從法律上確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於中國領土。

    國與國之間的談判是一個相互妥協的過程。在《尼布楚條約》談判過程中,中俄都有讓步,相對而言中方讓步略大。這是因為,此時正值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起兵叛亂,康熙帝想盡快結束與沙俄的邊境爭端,儘快騰出手來平定噶爾丹。

    從總體上講,《尼布楚條約》還是中俄之間的一個平等條約。由於所持立場不同,近些年,有一些華人研究這段歷史認為在這個條約中,中國喪失了大片國土,是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但在沙俄和蘇聯時期,也有一些俄國史學家認為,在這個條約中,俄方讓步很大,遏止了俄國東擴的步伐,不利於俄國的發展。

  • 2 # 靜夜史

    中國,毫無疑問。

    關於《尼布楚條約》,歷史早有定論,這是中國歷史上和外國簽訂的第一個近代意義上的邊界條約,也是名副其實的平等條約,他在歷史上第一次從法律上確定了外興安嶺以南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對《尼布楚條約》的平等性產生了深深的懷疑,而他們懷疑的依據,在於《尼布楚條約》雖然確定了我們對東北的主權,卻也肯定了俄羅斯對外興安嶺以北廣大西伯利亞地區的主權,而這些自古以來就屬於我們的土地,卻被“崽賣爺田不心疼”的清朝拱手相讓,我們徹底失去了200萬、500萬、800萬甚至1200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

    我們都知道“自古以來”,那麼自古以來的標準是什麼?如果我們把歷史上曾經提及的土地都作為自古以來的依據,那麼我不僅整個亞歐大陸自古以來都是我們的土地,連嫦娥所在的月球也是我們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是名副其實的扯淡。

    中國歷史上統治西伯利亞的時期是在元朝,但其最北界也未曾超過北緯63度,這是郭守敬進行天文觀測的“北極”,這意味著再向北的廣大西伯利亞地區,自古以來就不是我們的土地。

    而且在1648年《威斯特瑪利亞和約》誕生之前,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所謂的主權概念,如果說元朝統治過西伯利亞南部就可以認定為這裡是我們的故土,那麼土耳其對幾乎所有東歐地區都應該進行領土聲索。

    所以說意淫解決不了問題,如果先入為主地將西伯利亞作為我們的土地,那清朝不僅喪權辱國簡直是罄竹難書。

    但事實上,《尼布楚條約》卻是清朝在東北地區瘋狂開疆的結果。

    雖然明朝初期在東北地區設定過奴兒干都司,對包括西伯利亞南部在內的東北地區進行過羈糜統治,但統治力相對薄弱且僅維持了25年,奴兒干都司被撤銷後,明朝雖然在東北保留了大量衛所,但基本都是少數民族的佔山為王,明朝的世紀統治力形同虛設。

    在這樣的情況下,沙俄在1582年越過烏拉爾山時,可以說行走在一大片無主之地上;沙俄瘋狂東進時,陸續消滅了西伯利亞汗國和喀山汗國,並於1600年到達貝加爾湖周邊,而此時的中國還處於明朝萬曆年間。

    等到1643年沙俄侵入黑龍江流域,此時正值明清交替,清軍傾巢入關,沙俄更是肆無忌憚,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1685年第一次雅克薩之戰。

    可以說,清朝的千里北上,是奪取外東北的根本條件,所謂當地的布里亞特蒙古傾向於清朝以及清朝確定半個西伯利亞的談判底線,在清朝到達雅克薩之前,本質上都是扯淡。在第二次雅克薩之戰取得勝利後,清朝談判大臣索額圖曾經要求以勒拿河為界,回敬戈洛文企圖以黑龍江為界的無恥行徑,但真正的底線則是格爾必齊河和尼布楚。

    當時的清朝有意與沙俄劃定包括貝加爾湖在內的中段邊界,但遭到沙俄的拒絕。而且因為西北地區準噶爾汗國的咄咄逼人,以及徐日升和張誠兩個外籍翻譯的吃裡扒外,清朝再一次作出了巨大讓步,同意放棄尼布楚並以額爾古納河為界。

    但即便如此,清朝在東北地區開疆拓土的功績也不容抹殺,在東北地區實行民族隔離幾乎一片白地的情況下,《尼布楚條約》不僅確定了清朝對東北的主權,更至少帶來了150年的和平。

    而且,清朝透過一系列讓步,換取了沙俄在準噶爾問題上的暫時中立,為清朝在1691年收伏喀爾喀蒙古以及最後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鋪平了道路。

    相比於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清朝無疑對蒙古廣大地區有更多的興趣。

    所以,《尼布楚條約》本質上不平等,但我們是受益者,所謂贏了戰爭輸了談判的混賬話,聽聽就好,當真你就輸了。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3 # 庭州行者

    不會真有人以為西伯利亞是中國固有領土吧?不會真有人以為貝加爾湖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吧?不會真有人以為貝加爾湖是被“割讓”出去的吧?

    《尼布楚條約》的實質是中俄兩國瓜分蒙古高原—東西伯利亞無主荒地的一份條約。因為作為簽訂一方的俄國已經加入當時成立不久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即後來國際體系的雛形,所以這份條約是按照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中對國際條約規定的基本原則所簽訂的,因此,《尼布楚條約》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份具有國際法意義的國際條約。

    在條約簽訂之前的十七世紀二十年代,俄羅斯的擴張腳步已經抵達貝加爾湖地區,這片區域原本應當是喀爾喀蒙古的牧場,但俄羅斯的力量過於強大,所以其易主是意料之中的。但此時的喀爾喀蒙古並不屬於中央王朝的管轄,而是獨立的政治實體。接著,三十年代中後期,沙俄入侵的腳步擴充套件到外興安嶺,黑龍江一帶。當時的明朝政府一方面自身難保,另一方面因為訊息閉塞,對於蒙古高原和黑龍江一帶的情況一無所知,所以沒有能夠阻止沙俄的侵略行為。

    雖然清朝發家於東北,但“東北”是個範圍廣大的地域概念,建州女真的活動區域主要在吉林西南部與遼寧,對黑龍江地區的控制實在是有限,更不必說外興安嶺。當時黑龍江的防務主要交給當地的土著民族如鄂溫克族民兵,而這些非專業的獵人,根本不是俄羅斯人的對手,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沙俄在黑龍江流域擴張的腳步極快。而清政府則力不從心。

    直到兩次雅克薩之戰後,清政府才派兵將俄羅斯人逐出外興安嶺地區,並在之後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其具體內容大概如下(來自百度百科):

    將由北流入黑龍江之綽爾納即烏魯木河附近之格爾畢齊河為界,沿此河源之石大興安嶺至海,凡嶺陽流入黑龍江之河溪,盡屬中國;其嶺陰河溪,悉屬俄羅斯。惟烏第河以南,興安嶺以北,中間所有地方河溪,暫行存放,俟各自回國察明後,或遣使,或行文,再行定議。

    一、將流入黑龍江之額爾古訥河為界,南岸屬中國,北岸屬俄。其南岸墨勒克河口現有俄羅斯廬舍,著徙於北岸。

    一、雅克薩地方俄羅斯所築城垣,盡行拆毀,居民諸物,悉行撤回察罕汗處。

    一、已定疆界,兩國獵戶不得越過。如有一二霄小,私行越境打牲偷竊者,拿送該管官,分別輕重治罪。此外十人或十五人合夥持械打牲殺人劫物者,務必奏聞,即行正法。其一二人誤犯者,兩國照常和好,不得擅動兵戈。

    一、除從前一切舊事不議外,中國現有之俄羅斯人,及俄羅斯國現有中國之人,免其互相索還,著即存留。

    一、兩國既永遠和好,嗣後往來行旅,如有路票,聽其交易。

    一、自會盟日起,逋逃者不得收納,拿獲送還。

    一、兩國大臣相會,議定永息兵戈、永遠和好之處,奉行不得違誤。

    清朝透過條約,趁機取得了本來不在控制範圍內的外興安嶺與黑龍江之間地區的主權,並且拿下了雅克薩城,同時藉此機會將當時還未正式承認清朝領導權的蒙古部落悉數納入管轄。可以說,清王朝利用條約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控制。而對俄羅斯而言,其本身處於擴張狀態,條約中歸屬清朝的地區在元朝之後,再沒有被中原王朝直接控制過,兩百多年沒有控制,俄羅斯本可以順利拿下,但條約簽訂之後,俄華人不得不將吃到嘴裡的肥肉吐出來。

    所以,從實際獲利的角度而言,俄羅斯毫無疑問是吃虧了。

    當然,現在有部分歷史業餘愛好者認為,西伯利亞和貝加爾湖地區在歷史上曾經被中原王朝控制過,所以其本身就屬於中國的領土,清朝在條約中放棄這些地區,是妥妥的“割地行為”。這裡需要做一個辨析。

    國際法意義上的“自古以來”,必須要以長期穩定地佔領為標準,即對某一地區建立由王朝控制的司法,行政,軍事,稅收系統。很顯然,貝加爾湖和西伯利亞地區並不符合這個條件。因為這兩個地區只在短時間內屬於過元帝國,而其餘時期均沒有被有效控制。況且,自古以來不能隨便追溯,否則義大利按照這個原則,可以聲稱對整個西歐,地中海南岸地區以及小亞細亞地區的主權。所以,用“割讓”一詞顯然是不恰當的。直到雅克薩之戰後的1691年,清朝才透過多倫會盟,實際上控制了喀爾喀蒙古,這也得益於《尼布楚條約》簽訂對沙俄勢力在蒙古高原的排斥。

  • 4 # 夏目歷史君

    中國和俄羅斯都是世界上的領土大國,一個排行第一,一個排行第三,而俄羅斯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第一領土大國,和當年透過各種不平等條約從中國侵佔150多萬平方公里肥沃土地有著很直接的關聯,而這些不平等條約也導致中國失去了日本海的出海口,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中國在東北經濟的發展。

    在中國與俄羅斯簽訂的諸多有關領土的條約中,最早的應該是《尼布楚條約》。在很多人認知裡,《尼布楚條約》是清王朝所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那麼這個條約真的是不平等的嗎?

    《尼布楚條約》簽訂的背景

    在17世紀初,俄羅斯已經不滿足在東歐地區的領土,開始向遠東地區殖民。當時西伯利亞地區還有外東北地區屬於遊牧民族生活地區,生活方式極其落後,人口相對稀疏。

    所以俄羅斯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就佔據了西伯利亞地區還有遠東地區,包括現在的白令海峽。在明朝鼎盛之時,中國雖對外東北地區也建立過一定統治,但實際上從頭到尾的統治並不穩固。

    明末清初之時,東北的滿清勢力已經逐漸的向內地轉移,而明朝政府也開始不斷的向南逃亡,所以外東北地區便成為了軍事管控最為薄弱的區域。

    1658年,正值滿清和南明殘餘勢力鬥爭最為激烈的時候,俄羅斯殖民軍隊便偷偷摸摸從外西伯利亞地區開始向黑龍江靠近,畢竟外西伯利亞地區天氣極度寒冷,生活條件遠不如黑龍江地區。當時滿清忙著驅逐南明殘餘勢力,所以對於沙俄的小動作一直沒有放在心上。

    而1658年起到1669年期間,沙俄又在外東北建立了尼普楚和雅克薩兩個軍事駐紮基地。當時滿清政府雖知道來者不善,但由於當時的臺灣地區尚未收復,三藩之亂尚未平定也就沒有空管。

    《尼布楚條約》的簽訂過程

    但東北一直作為清朝的“龍興之地”,自然不能夠一昧忍讓,於是在消滅吳三桂後的第4年,也就是1685年,康熙派兵北上攻擊沙俄所建立的雅克薩軍事基地,其僅用了短短三日時間便打敗了沙俄軍隊,並斬殺俄軍首目,隨後清軍便撤退了。

    但沒想到的是,在清軍撤軍後不到一年,沙俄軍隊卻再次捲土重來,甚至擴大了在雅克薩軍事基地的駐軍,加強了防控,擺明了要與清朝政府死扛到底。

    於是康熙只好再次派兵北上攻擊雅克薩,在經歷數月戰爭之後,沙俄損失慘重,雅克薩也被清軍圍得水洩不通。最後沙俄政府不得不和清朝來到談判桌前,就東北地區的問題進行談判。

    不過滿清政府與沙俄政府剛來到談判桌前的時候一度是互不相讓,當時的沙俄就希望以現在的黑龍江為界,雙方隔水而治;中國政府則希望將貝加爾湖等地區均劃為到中國的領土範圍內,俄羅斯退出遠東地區。

    不過後來清王朝還是從表面上做出了一定的讓步,簽訂了以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為中俄邊界的一個基本條約,即《尼布楚條約》。這其實也是由於當時的極北地區人口稀疏,對於清王朝來說並沒有任何實際的軍事經濟價值。

    《尼布楚條約》是一個不平等條約嗎?

    條約規定:“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為中俄東段邊界,烏第河地區為特定地區;兩國嚴禁越界入侵和收納逃人;兩華人民持有護照者可以過界往來,通商貿易。”

    從標準意義上來說,《尼布楚條約》是一個非常公平的條約。因為該條約並沒有導致當時的清王朝有任何的零頭損失,反而確保了其利益。

    因為它將統治一直都不穩固的黑龍江以北地區,正式確立為了中國領土——畢竟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一些地區,在歷史上其實並不是全都屬於中國的固有領土,只有在元朝的鼎盛時期,還有在清朝的鼎盛時期,對於外東北的部分地區實行過短暫的統治。

    尤其在明朝年間,從頭到尾對於外東北地區的實際統治時間也不過數十年。而當時的明朝也只是在外東北地區駐紮了部分的軍隊,實際上當地的少數民族仍然是佔山為王。

    所以這些地方對清朝來講雖然名義上佔有,但對這個界限卻是相當模糊的。而這個條約簽訂後就不一樣了,它完全固定了中國後來的疆域界限,充分維護了主權。

    所以這個條約並不能說成是不平等條約。

    那為什麼有人非要說這是不平等條約呢?可能在有些網友或學者的印象中,《尼布楚條約》相當於否定了中國對於黑龍江以北地區歸屬,承認這些土地為俄國領土,對於一些爭議地區還實行了兩國共管。

    從這一些表現上來看,打了勝仗按道理該獅子大開口,但清朝居然還退縮,因此才有人認為這是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但仔細一看卻並非這樣,那些領土相比前頭提及的清朝要維護的領土來講,更加的不穩固,甚至相比起來還過於雞肋,早晚會丟,給他們也算是個順水人情,並不算是屬於“割土求和”。

    總之,這個條約也算是清朝的一個內部疆域最佳化整合——把能拿,並且能守護好的領土給固化了;將不能拿,沒能力長久保護、沒意義的領土給割讓了。

    當然如果有充分實力的話,清王朝肯定會對沙俄“得寸進尺”的,之所以打了勝仗只簽訂一個平等條約也不是因為大公無私,這一點就和當時清王朝的國情有關。

    中國和沙俄發生戰爭的時候,清王朝剛平定三藩之亂,清王朝本身已經國庫空虛。儘管滅定吳三桂,但民間反清復明的勢力仍然非常猖狂,所以持續的消耗下去對於清朝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除此之外,當時沙俄和新疆地區的準格爾勢力接觸特別親密,如果沙俄扶持準噶爾,想要一次性消滅掉其實力並不太現實,所以清朝需要儘快的處理好與沙俄的關係,有助於後續滅掉準噶爾勢力。

    正是處於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之下,清王朝和沙俄才在打了勝仗的情況下籤訂了《尼布楚條約》,做出了很大的讓步。

    當然這個讓步,並不是代表不平等,起碼在清朝當時來看是這樣的。

  • 5 # 剛日讀史

    我們讀史,都知道滿清入關,竊居中原,帶給中國的是屈辱的近代史,一部血淚史,一部賣國史,滿清統治階級之所以有這個秉性,皆因他們沒有中國儒家薰陶出的保家衛國觀念。

    這也是有原因的,努爾哈赤出身建州女真,屬於原始部落,他們文明還在漁獵階段,雖然當了明朝的羈縻州官職,但只是個掛名。

    因此,從努爾哈赤師承李成梁後起兵,到皇太極按照《三國演義》打仗,在到多爾袞入關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時,依然還沒脫離野蠻人的角色。

    當定鼎天下後出身的康熙,自然繼承了滿清前期的滿漢相防的政策:要保持滿人高高在上,不要被漢人及文明同化掉。

    在此背景下長大的康熙,自然繼承了他的祖宗觀念。

    16世紀後期,沙皇伊凡四世繼位後,即認為他們“第三羅馬帝國”的領土太小了,遂開始瘋狂擴張,尤其是遠東的西伯利亞廣大無人地帶。

    1666年(康熙五年),一名流亡的波蘭人啟爾哥布斯基修築了阿爾巴津(雅克薩)軍事要塞,被沙皇任命為當地總管,像一顆釘子釘進了滿清帝國的後花園。

    這是俄國一向慣用的手段,它鼓勵一些破落戶,冒險家,強盜,土匪等武裝成哥薩克騎兵,到處去佔領土地。

    這雅克薩要塞,就是由826名冒險家共同構築的,他們只有654支毛瑟槍,18支短槍。

    康熙知道老毛子開始出現在東北地區後,他挾平三藩之亂的勢頭,一鼓作氣派出大軍要蕩平這顆釘子,這支大軍共有作戰部隊18000人,野戰炮150門,攻城炮40門,不計後援與運輸隊。

    然後,過程不出所料,沙皇俄國發生內亂,彼得一世推翻了索菲亞的統治,他們無暇顧及遠東的那場小戰爭,因為他們同時在和土耳其人打仗。因此康熙贏得了戰爭,俄國派出使團與滿清商議談判。

    詭異的是,雙方經過友好妥商,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割讓國土的《尼布楚條約》,先讓我們看一下條約具體內容。如下:

    “專條列如左。 一將由北流入黑龍江之綽爾納即烏倫穆河相近格爾必齊河為界。循此河上流。有石大興安嶺。以至於海凡嶺南一帶。流入烏龍江之溪河。盡屬我界。其以嶺北一帶之溪河。盡屬鄂羅斯國界。 一將流入黑龍江之額爾古納河為界。河之南岸為我屬。河之北岸令為鄂羅斯屬。其南岸之眉勒爾客河口。所有俄羅斯房舍。遷移北岸。 一雅克薩之地。俄羅斯所治之城。盡行除毀。所居鄂羅斯人民。及諸物用。聽撤往察汗汗之地。 一兩國獵戶人等。毋許越界。如有一二小人。擅自越界。捕獵偷盜者。即行擒拏。送所在官司。準所犯輕重懲處。若十數相聚。持械捕獵。殺人搶掠者。必奏聞即行正法。雖有一二人犯禁。彼此仍相和好。毋起釁端。 一從前我 大清國所有鄂羅斯之人。及鄂羅斯國所有我 大清國之人。仍如舊。不必遣回。嗣後有逃亡者。不許收。即行送還。 一和好既定。以後一切行旅。有準令往來文票者。許其貿易不禁。”——《皇朝經世文編》之《與鄂羅斯國議定疆界之碑》(徐元文)

    按照歷代滿清皇帝的說法,這條約的簽訂,是中國第一個劃定界邊的平等條約,併為清皇朝贏得170年的和平,同時避免清皇朝兩線作戰,能讓他們全力對付西北準噶爾的叛亂。

    詭異的地方就在,滿清是以勝利者的姿勢去簽訂的,但是卻主動放棄了額爾古納河到貝加爾湖的中國領土,並且幫俄國確認了對西伯利亞的佔領,那裡本來是無主之地,誰拳頭大就可以佔領,但是康熙大方的賞給了老毛子,開了滿清割讓國土的先河。

    打臉一:

    滿清所謂和平170年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因為老毛子侵略成性,根本不為一個條約所約束,當時之所以簽訂是它國內出了問題,等其騰出手來,又搞出一堆么蛾子。如康熙死後第五年,雍正與沙俄簽訂了《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徹底放棄貝加爾湖以南廣大地區。

    打臉二:

    首先,領土是應該分寸必爭的,而康熙在打贏的情況下,還割讓國土,甚至承認西伯利亞待爭議地區都合法的屬於沙俄,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康熙的膝蓋骨是軟的嗎?

    打臉三:

    本來沙俄佔領西伯利亞是名不正言不順的,那是無主之地,誰的拳頭大都可以去佔,在法律上沒有歸屬,但是傻康熙竟然承認了這是老毛子的國土,把待爭議地區在法律上直接劃給了沙俄。

    這條約,沙俄才是最大受益者。就這,康熙竟然還被滿清遺老遺少鼓吹是千古一帝?這是基於什麼心理?

    文:梁生

  • 6 # 靈石蘊

    自然是俄國獲利了,他拿到了本不屬於他的土地

    1969年 7月21日,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說了一句經典的話:

    這只是我一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整個人類的一大步

    傳說,這句話屬於阿姆斯特朗臨場發揮,用的並不是美國政府給他的臺詞,而美國給他的臺詞大約是:月球插上了美國的旗幟,這是美國的財富

    這個例子粗看起來和題主問題並不相干,但仔細分析,確有相似之處——(中國)無人區插上俄國旗幟,是俄國的了

    俄羅斯最大的領土是西伯利亞,而這西伯利亞在尼布楚條約簽訂以前,並不屬於俄羅斯

    這塊土地自古屬於遊牧民族,是遊牧民族棲息地,而遊牧民族和中原相愛相殺數千年,早已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啊,這塊土地算是中國的

    大唐時,著名詩人李白,就出生在西伯利亞,貝加爾湖畔

    大清建立後,入主中原,享受中原繁華,民族大量內遷,西伯利亞,這塊棲息地,也就放棄了,成了無人之地

    當年的沙俄,其實是歐洲國家,早年叫莫斯科公國。歷代統治者努力,他的疆域越來越大,終於越過烏拉爾山脈進入了亞洲屬地西伯利亞,和大清見了面,起了衝突

    其實,當沙俄越過烏拉爾山時,就已經和大清有了衝突,但是,西伯利亞沒人,沒碰到大清人,所以,這衝突才延緩到了互相見面時

    見面了,必然要把衝突解決,也就有了《尼布楚條約》。這條約,在大清看來,相當於用廢棄之地解決矛盾,甚好。可用現代眼光來看,不就相當於自家荒地送給別人了麼?誰開發誰佔有,唉,崽賣爺田啊

    從簽訂條約起,西伯利亞法理上,成沙俄的了

  • 7 # 北洋水兵

    準確點說,清朝認為自己是開疆拓土,用魏源在《聖武記》中的話說就是東北數千裡化外不毛之地盡入版圖。在俄國看來,這是俄國在向中國割地,《尼布楚條約》是不平等條約。

    其實箇中原因很簡單,俄國已經在黑龍江流域盤踞了六十多年,被清朝打了出去。因為俄國在16世紀之後就基本控制了西伯利亞並且建立城堡、派遣官員和軍隊並向原住民徵收實物稅。同時俄國也利用黑龍江流域水網密佈的特點向黑龍江流域滲透,至於俄國豬在黑龍江流域幹了哪些好事,可以看一下看電影《傲蕾一蘭》。

    第二次雅克薩之戰

    但是俄華人對黑龍江流域的滲透也引起了清帝國的警惕,因為如果放任俄華人控制黑龍江流域,那麼帝國的東北邊防將陷入被動。當時清帝國在東北方向的邊境也就在牡丹江一帶,比較靠南,所以清帝國對俄國的南下非常敏感,因此清帝國必須要北上和俄國爭奪黑龍江流域,為東北爭取緩衝區。因此最後兩個帝國之間發生了兩次雅克薩之戰,過程就不多說了,清帝國最終取得了優勢。

    在第二次雅克薩之戰之間,雙方使節在尼布楚談判,根據俄華人的描述,清帝國派去了一支龐大的武裝使團。

    俄華人說清帝國的武裝使團擁有一萬人的軍隊,不過根據俄國豬誇大雅克薩之戰清軍數量的尿性,這個一萬人的數字肯定是誇大事實,但是可以確定一點比俄華人多。

    而且清帝國再談判過程中也很強勢,在底線問題上不惜以武力相威脅,因為俄華人要求以雅克薩為界,東屬清帝國,西屬俄國。所以清帝國談判大使索額圖下令清軍展開戰鬥隊形,強迫俄華人就範。

    最後結果就是俄華人在清軍的武力威脅之下就範,雙方簽署了邊界協議,也就是《尼布楚條約》,外興安嶺以南、額爾古納河以東為清帝國疆域。俄華人要拆除黑龍江流域全部的城堡,撤走全部的俄華人。

    怎麼看怎麼都是俄國向中國割地,所以俄華人一直叫囂《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強迫俄國簽署的不平等條約。

    但是對於清帝國來說,這是開疆拓土,要不然魏源也不會如此評價。而且條約的簽訂使得俄國南下中止,清帝國在東北方向獲得了戰略屏障。

    所以《尼布楚條約》怎麼看怎麼都是中國獲利,俄國吃虧。

    全文完

  • 8 # 小院之觀

    《尼布楚條約》基本上是個平等的條約,而且從外交方面來說,中國是勝利者。

    之所以這麼說,有以下原因。

    先說一下《尼布楚條約》——雅克薩戰爭本身。

    這場戰爭清朝並沒有那麼不堪,從戰果上就可以看出來,兩次清朝都打贏了。

    俄國兵力不多,第一次450人,第二次826人。不要說俄國沒有大舉出動正規軍之類,事實是當時的俄國根本無力向西伯利亞用兵,光是漫長的補給線就能要了它的命,更何況沙俄皇族正在內鬥,彼得還沒從異母兄弟伊凡的姐姐索菲亞手中奪得皇位。

    在條件惡劣的西伯利亞,清軍同樣艱苦,也只是抽調了當地的兵力參戰,第一次是3000人,第二次是2100人。

    戰爭結果是清軍完勝,俄軍傷亡遠大於清軍。

    對戰爭來說,打贏就是硬道理,打贏了才是簽訂條約的本錢,沙俄不是不想打,是打不動,只能認慫。

    然後再看條約。

    這片地區當時實控的是沙俄,崇禎年間沙俄就開始了滲透,康熙自己都承認,在在條約之前,當地已被俄羅斯控制了五六十年。

    條約簽訂以後,以外興安嶺劃界,東西伯利亞劃歸俄國,表面上看是清朝失去了東西伯利亞,但還不如說清朝掙回了外興安嶺以內的國土。因為當時並沒有國界的概念,這麼一大片地方本來就是無主之地,主要看的是誰在實際控制。

    或許有人問,既然清朝這麼強,為什麼不打過去,把東西伯利亞也納入統治?這就牽涉到另一個問題——準噶爾汗國。

    《尼布楚條約》在康熙二十八年簽訂,就在同一年,強勢崛起的準噶爾汗國已經打到了漠北蒙古,第二年,已經挺進到克什克騰旗(在現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同一年,與清軍在烏蘭布通交戰,這裡離北京只有800裡。

    康熙要是放著準噶爾不管,去和沙俄爭奪當時冰天雪地,荒無人煙的東西伯利亞,那才是腦子被門夾了。

    條約的意義不止於此,它事實是清朝和沙俄對遠東利益的一次分配。

    沙俄其實有選擇,它不用親自挺進東西伯利亞,只要向準噶爾提供支援,出錢出武器再派點教官,比自己到東西伯利亞啃冰雪方便得多。

    準噶爾本來已經不可一世,得到沙俄支援更將如虎添翼,到時候就不是東西伯利亞的問題,而是蒙古能不能保住,蒙古保不住,下一步清朝就要面對明朝的老問題,蒙古騎兵時不時會到北京來溜達溜達,放放馬順便搶點東西之類。

    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放棄東西伯利亞不是沒有交換的,相當於清朝以東西伯利亞交換了沙俄對清準之戰保持中立,以東北方向換取了西北方向的利益。

    後果如何,今日大家都看得到。

    放棄的土地固然不小,但滅了準噶爾之後,清朝的國土擴大了多少,下面兩幅地圖一目瞭然。

    就算不承認賺了,至少也不能說虧吧。

    事實上確實是賺了,至少在外交上來說。

    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按國際法行事,與外國訂立條約。

    俄國方面,始終對《尼布楚條約》是耿耿於懷的。

    18世紀40年代,沙俄科學院院士米勒認為:

    (條約)是“戈洛文由於畏懼,迫不得已幾乎完全按照中國方面提出的條件來進行談判”,“這個條約使俄華人不僅喪失了一片較大的領土,而且也喪失了阿穆爾河的航行權...第一次遏制了俄華人在那些地區的武力擴張。”

    著名歷史學家和中俄關系專家何漢文說:

    《尼布楚條約》是20世紀之前,“中國外交史上唯一勝利的條約”,“使五十年來,俄華人在阿穆爾河一帶的侵略陰謀,都成了泡影。”

    至於之後東北方向的失地,那和《尼布楚條約》沒有關係好嗎,就算《尼布楚條約》吞下了東西伯利亞,等到沙俄東進之後,也還是保不住。

    就《尼布楚條約》本身而言,算得上是個難得的勝利了。

  • 9 # 曉東筆談

    顯然是俄羅斯獲利更多。

    根據《十七世紀俄蒙通史關係》一書,記載了沙俄代表戈洛文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是

    “一個對俄國有利的條約”,“是俄國在同滿洲人的相互關係中第一次外交上的勝利”。

    沙俄政府對《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極為滿意。沙皇彼得一世親自下令褒揚使團,參與談判的人員都升了官。

    透過《尼布楚條約》,沙皇俄國不僅在法律上確認了之前強佔的中國領土的有效性,還從中獲取了對華貿易的權利;更為關鍵的是,《尼布楚條約》極大地刺激了沙皇俄國的貪慾,為在清末鯨吞中國150平方公里領土埋下了伏筆。

    一、《尼布楚條約》的背景

    沙俄本來只是歐洲內陸公國,與清朝沒有土地紛爭;但從16世紀開始,沙俄大肆進行領土擴張,越過烏拉爾山,穿過茫茫的西伯利亞,侵入中國東北境內,給當地居民帶來無窮無盡的殺戮。

    據記載:僅在1851年,沙俄軍隊侵略黑龍江下游桂古達爾村後,搶走牲畜不計其數,殺死達斡爾近700人,俘虜婦女和兒童400餘人;此外,沙俄侵略者更有吃華人的殘暴惡行,1643年冬天,就有60多名華人被沙俄軍隊吃掉。

    面對侵略,清朝政府組織了反抗,也多次取得勝利,影響最大的就屬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1685年5月,康熙皇帝命令清軍進軍雅克薩,擊斃沙俄軍隊百餘人,迫使俄軍出城投降;1686年,清軍與俄軍在雅克薩再次大戰,沙俄軍隊傷亡近900人,再次向清軍投降。

    一方面在雅克薩大戰沙俄戰敗,另一方面沙俄也在與土耳其爭奪克里米亞的戰爭中處於不利局面,在這兩個因素的共同推動下,沙皇俄國不得不坐在談判桌前,與清朝政府進行《尼布楚條約》的會談。

    由此可見,沙皇俄國在談判前是處於下風的。二、《尼布楚條約》的內容

    然而,就是在沙俄處於不利條件下,條約的內容仍然是對他們有利的。

    1、對邊界的確定

    《尼布楚條約》首先對中俄邊界做了約定:

    “以……綽爾納河……為兩國國界。外興安嶺與流入黑龍江的額爾古納河亦為兩國之界,興安嶺至海一線以北屬俄國,以南屬中國……至於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的土地則留待以後解決……”

    沙皇俄國在事實和法律上都取得了對貝加爾湖以東尼布楚等地的控制;同時《條約》對“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的土地”的約定,也為以後沙俄佔領這片土地留下了口實。

    2、約定互市貿易

    開放雙邊貿易,准許持有護照的兩華人員,合法過界進行互市貿易。

    之所以沙皇俄國能在不利條件下取得對自己有利的結果,部分原因在於清朝談判代表中出現了“內鬼”。

    清朝談判代表中有兩個外國傳教士,葡萄牙人Thomas pereira(中文名徐日升)、法華人 Joan Franciscus gerbillon(中文名張誠);這兩個人公開的身份是談判顧問和翻譯,但這二人吃裡扒外,收受了沙俄談判代表的賄賂,利用翻譯的機會從中作梗,出賣了中方的不少秘密資訊和底線。

    三、沙皇俄國從中獲益巨大

    首先是土地。這都不用說,把貝加爾湖以東原屬於中國的土地據為己有,而所謂沙俄做出的讓步,實際上都是原本中國的領土,沙俄在領土上根本就沒有半點損失。

    其次是從貿易中獲得難以計數的利益。據統計,《尼布楚條約》簽訂後,短短7年時間,雙方的貿易額就從零飆升至10萬盧布,已經達到沙俄一個最重要商業港口與歐洲的貿易交易金額。

    此外,也緩解了沙皇俄國的外交、軍事壓力。沙俄擺脫了東西兩面疲於戰鬥的局面,騰出手來在歐洲擴張,等在歐洲站穩腳跟後,再回過頭來侵略中國,佔領1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這是清末時期的後話了。

  • 10 # 常棣tandy

    這個問題要看當時簽訂條約的過程和背景:

    在清軍第一次雅克薩之戰期間,康熙帝先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三月致信沙皇政府,表示希望和平解決邊境問題。

    一、雙方的談判接觸

    同年十一月,莫斯科收到康熙的信件,並得知雅克薩之戰的敗訊。此時沙皇俄國處於內外交困,無力多方面作戰,同時又因西伯利亞的物資、糧食供應困難,所以沙皇政府經研究、磋商後,決定派外交使團同中國進行談判。

    這個談判使團,由當時在沙皇宮中具有顯赫地位的貴族戈洛文擔任團長。在派出使團之前,先由莫斯科派出信使維紐科夫和法沃羅夫到北京,通報俄方接受清朝方面和平建議的決定。

    關於這一情況,在沙俄政府為戈洛文使團制定的致清政府的信件範本中記載:“貴國國君派遣軍隊長官彭春等領兵討伐沙皇陛下的臣民,其原因似乎是沙皇陛下的臣民曾對汗殿下的眾多臣民加以凌辱和迫害;貴國國君汗殿下希望我大君主沙皇陛下查明糾紛,和平解決……沙皇陛下願意按照歷來的習俗同貴國國君和好相處。為平息兩國臣民的紛爭,已諭令派遣我們全權大使前來參加會議,委以處理上述事務的全權,以求得公正合理的解決。”

    戈洛文使團臨行前,沙皇政府向戈洛文釋出訓令,訓令中確定了同清政府談判的方針:即俄方“一定要以阿穆爾河(黑龍江)劃界”,“如華人不同意,以阿穆爾河的貝斯特亞河(牛滿河)和結雅河(精奇里江)為界”;“若中國對此仍不同意,則應以阿爾巴津為界,可在阿穆爾河、貝斯特亞河和結雅河進行漁獵”。

    這是最後的方案,“若華人不願以此議和,則大使應按全權處理事宜的指令行事,即訴諸武力解決”。這一訓令充分體現沙皇俄國軍事侵略和外交訛詐的手段。隨即,戈洛文率領近2000人的軍隊,從莫斯科出發。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十一月,沙俄先遣使維紐科夫等到達北京,向清廷遞交國書,說明已派和談使團前來談判。二十六年(1687年)秋,清廷接到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的報告:“鄂羅斯遣使請和,已抵臣境。”康熙帝命薩布素等統率官兵,回璦琿、墨爾根“修整器械,體息馬匹”,於“要地嚴設斥堠”,並以俄羅斯遣使請和“曉諭雅克薩內羅剎知之”。

    二十七年(1688年)三月,戈洛文派的使臣科羅文到達北京,向清廷遞交了戈洛文的文書,談判地點定在“沙皇陛下方面的邊城色楞格斯克附近。至於時間,則由雙方全權大使相互派人商定”。清廷表示同意,決定派出談判使團。

    清朝方面談判使團的組成,由康熙帝欽定,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都統公佟國綱及尚書阿嗽尼、左都御史馬齊、護軍統領馬喇“往主其議”,並率八旗前鋒兵200,護軍400,火器營兵200作為衛隊隨行。使團翻譯由兩位在清宮服務的耶穌會士徐日升和張誠擔任。

    這個陣容整齊的使團,出發前,康熙帝親自接見,就會談的原則作出指示:“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屬之地,不可少棄之於鄂羅斯。我之逃人根特木爾等三佐領及續逃人,悉應向彼索還。如鄂羅斯遵諭而行,即歸彼逃人及我大兵所俘獲招撫者,與之畫定疆界,準其通使貿易。否則,爾等即還,不便更與彼議和矣。”這充分表達了清廷維護主權的嚴正立場。

    五月初二,清朝談判使團從北京出發,據隨出使的官員張鵬翮記載:使團初二寅時啟行,出得勝門、士氣物勃,軍容甚盛"。使團經喀爾喀蒙古前往談判地色楞格斯克。由於噶爾丹叛軍攻入喀爾喀蒙古,道路受阻。康熙帝接到索額圖等報告後,命令使團停止前進,“退駐汛界地方,將遲滯緣由遣人曉諭鄂羅斯使臣。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春,中俄雙方商定,談判於當年八月在尼布楚舉行。在同等距 離上,雙方各保持500名兵。

    厄魯特蒙古頭領噶爾丹叛軍在沙俄的支援下,迅速佔領喀爾喀蒙古,且有南下之勢。而戈洛文親率大批俄軍侵襲喀爾喀蒙古各部,殘害蒙民。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康熙帝果斷地調整談判方針。

    在使團出發前康熙帝指示索額圖等雲:“今以尼布潮為界,則鄂羅斯遣使貿易,無棲託之所,勢難相通。爾等初議時,仍當以尼布潮為界,彼使者若懇求尼布潮,可即以額爾古納河為界。”隨即對談判使團進行了調整,增加了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和理藩院侍郎溫達,“並調黑龍江兵一千五百人往會之”。清廷上述外交政策的調整,目的是想早日促成和談,以便集中力量平定噶爾丹的叛亂,維護清朝的統一。

    二、《尼布楚條約》的締結和內容

    清朝使團分兩路赴尼布楚,索額圖一行由陸路前往,而薩布素、郎談等率船隊從璦琿出發水路前往,於七月二十六日到達,索額圖一行則於七月三十一日到達尼布楚。

    此時,俄國戈洛文使團尚未到達。在清朝使團再三催促下,戈洛文一行於八月十八日到達尼布楚。第二天中俄雙方磋商會議定於二十二日舉行。八月二十二日中俄代表在尼布楚舉行談判,爭論焦點是尼布楚與雅克薩的歸屬。

    談判一開始,雙方代表就進行了激烈的爭論。 經過艱苦複雜的談判和中方的一再讓步,雙方終於在康熙二十 八年七月十四日(1689年9月7日)達成了協議。

    中國方面同意讓出尼布楚,俄國最後也同意撒出雅克薩,其他問題又經過了一系列艱難曲折的談判,終於達成了協議。康熙二十七年(1689年)九月七日,中俄雙方正式簽訂尼布楚條約。

    《中俄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和俄國簽訂的第一個邊界條約,條約共有六款:

    1.以流入黑龍江之綽爾納河,即韃靼語所稱烏倫穆河附近之格爾必齊河為兩國之界。

    格爾必齊河發源處為大興安嶺,此嶺直達於海,亦為兩國之界:凡嶺南一帶土地及流入黑龍江大小諸川,應歸中國管轄;其嶺北一帶土地及川流應歸俄國管轄。惟界於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諸川流及土地應如何分劃,今尚未決。此事須待兩國使臣各歸本國,詳細查明之後,或遣專使,或用文牘,始能定之。

    又流入黑龍江之額爾古納河亦為兩國之界:河以南諸地,盡屬中國,河以北諸地,盡屬俄國。凡在額爾古納河南岸之墨裡勒克河口諸房舍,應悉遷於北岸。

    2.俄人在雅克薩所建城障,應即盡行除毀。俄民之居此者,應悉帶其物用,盡數遷入俄境。

    3.此約訂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罷論。自兩國定好已定之日起,嗣後有逃亡者,各不收納,並應械繫遣還。

    4.現在俄民之在中國或華民之在俄國者,悉聽如歸。

    5.自和約已定之日起,凡兩華人民持有護照者,俱得過界來往,並許其貿易互市。

    6.和好已定,兩國永敦睦誼,自來邊境一切爭執永予廢除,倘各嚴守約章,爭端無自而起。

    最後載有:此約將以華、俄、拉丁諸文刊之於石,而置於兩國邊界,以作永遠界碑。

    三、《尼布楚條約》對中俄雙方的意義

    《尼布楚條約》是中俄之間簽訂的第一個條約。它從法律上明確了中俄兩國的東段邊界,收復了被俄國侵佔的一部分領土,制止了俄國對黑龍江地區的進一步侵略擴張,為中俄兩國之間發展正常關係奠定了基礎,使中國的東北邊境獲得一個半世紀的和平安寧。

    應該說,這個條約對中俄雙方都有利。

    就清朝而言、雖然在貝加爾湖以東至尼布楚地區的領土問題上作出很大讓步,但是促使俄軍撤出雅克薩,收復了黑龍江流域被俄侵佔的領土,並從法律上明確肯定了黑龍江流域、烏蘇里江流域是中國的領土。

    另外由於中俄雙方簽訂了條約,停止戰爭,就使清朝及早騰出手來解決噶爾丹叛亂問題,有利於進一步完成國家的統一。

    就沙俄而言,他們雖然撤出了雅克薩及黑龍江流域,但是他們卻取得了清朝承認他們對尼布楚及其以西領土的佔領,鞏固了沙俄在該地區的統治。同時由於中俄簽約停戰,也使沙俄可集中力量解決在西方所面臨的問題。

    同時,清朝在中俄商業貿易方面作出讓步,使沙俄打開了同中國通商的門戶,因而沙俄獲得的利益是明顯的。

    所以雙方簽約之後,沙俄代表喜形於色。“中國欽差大臣與全權大臣互道珍重,互相擁抱,互相祝賀,然後分手。”

    (正文完)

  • 11 # 夏蟲欲飲冰

    怎麼看,都是俄國獲利了!

    清政府因為短視放棄了西伯利亞

    清朝曾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可能征服西伯利亞的朝代,但最終卻因為統治者的短視而將西伯利亞讓給了俄國。

    早在俄華人到達遠東之前,還處於努爾哈赤、皇太極等領袖領導,並未建立清政府的滿族人為了與北韓和明朝作戰,就多次越過黑龍江和外興安嶺,憑藉與西伯利亞諸民族的特殊關係,徵召被泛稱為“野人女真”的西伯利亞東北部原住民補充自己匱乏的人口和兵員,這種不斷地“抽血”行為使得東北亞地區的原住民人口大為減少。

    東北亞地區的原住民

    等到清政府建立後,清朝統治者將自己統治中心定在了中原地區,對西伯利亞並不瞭解,也不重視,在他們眼裡,山海關以北的地方都算是苦寒之地,過了黑龍江往北就是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根本沒有太多值得一提的東西,所以短視的統治者收縮了防線,並且出於保護“龍興之地”和維護自己統治的目的,大規模的將許多生活在西伯利亞地區的原住民遷移到境內或是關內,將大片西伯利亞領土擱置或是放棄,給俄華人征服當地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東北亞地區的女真騎射手

    要知道在努爾哈赤剛崛起的時候,與後金政權敵對的海西女真諸部落,就能聚集起一支三四萬人的軍隊作戰,若無清政府對當地的持續“抽血”,在遠東地區部署不過千人的俄華人很難從這麼多戰士手中奪下土地。

    但當俄華人來到東北亞後,雖然發現當地半遊牧、半漁獵的原住民非常勇猛,武器也比較先進,不是西部那些實力弱小的西伯利亞民族們所能比擬的,可最終俄華人還是輕易地征服了人口稀少的當地人。一些拒絕臣服的原住民則向清朝請求內附,遷移到了黑龍江流域,將祖地丟給了一直覬覦遠東廣袤、富饒領土的俄華人。

    東北亞地區的原住民

    此時清政府才猛然驚醒,連忙派兵征討,但最終清政府只拿回了少量土地,而因為對西伯利亞地理環境的不瞭解,清政府不但將外興安嶺以北的土地讓給了俄國,連一些可與俄國商議的領土也丟給了俄華人。

    清帝國與俄國征服者的戰爭

    原本清政府計劃以發源貝加爾湖地區的勒拿河為國界線與俄國商定領土,勒拿河以西歸俄國,以東歸清朝。若是這樣,那麼清政府就能佔下東西伯利亞地區,但事與願,歷史沒有如果,清政府因為考慮到與準噶爾汗國的戰爭和俄國對準噶爾人的軍事幫助,最終在俄華人的反對下放棄了這條國界線,雙方轉而以外興安嶺山脈為國界線。

    圖中的黑色實線就是勒拿河

    西伯利亞的主要河流

    而雙方在以外興安嶺為國界線簽訂條約時,俄華人趁清政府對西伯利亞地理環境的不瞭解和疏忽又佔了清朝一個大便宜,俄國特意選用了外興安嶺中東西走向的斯塔諾夫山脈為界,而不是鄂霍次克海沿岸南北走向的朱格朱爾山脈,清政府的這一疏忽和短視,就丟掉了鄂霍次克海沿岸的土地和堪察加半島,在東西伯利亞地區只部署了幾百士兵的俄華人出乎意料地“戰勝”了強大的清帝國,為清政府在西伯利亞的領土擴張畫上了句號。

    俄國往西伯利亞移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坐了一個“廢月子”是什麼表現?“中國式”坐月子存在陋習嗎?月子裡如何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