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囅然而至
-
2 # 高中數理化鍾老師
我在湖北荊州沙市做高中數理化培訓七年,說說我所見到的情況,我們本地有個高中次重點宏志班,中考分數線比省重點少個20-30分,有一屆一個班有學生三年都在我這補習,所以總體情況比較瞭解,回到正題:
1高中進去的中考成績參照意義不大,因為整體分數相差不大,還有是理科班,去掉了好多男生不擅長的歷史政治一類的
2高一上期中期末成績參照性很強,因為初升高暑假補習的不多,就算補習了,時間有限,講的知識點不太多也不太深,而高中學習強度大,這種情況下,取得的成績基本就是學生綜合能力的提現,如智商,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等。根據觀察,前五名好像沒有掉隊的,名次稍有點變化,後面10名沒注意過。
3中間層變化很大,高一高二變化很劇烈,高三變化慢慢趨向穩定。因為高一高二主要是上新課,有些人接受能力強,或者某些章節比較擅長,高三經過幾輪複習,成績自然而然的就穩定下來
4這個班我輔導的學生其中一個是高一下過來的,總分420-450左右,不算蠻好也不算蠻差,每個星期兩個小時,補基礎,補同步,成績逐步提升,高三還帶了兩個同學過來,一起補。最後都過了一本線,最先來的560幾,數學120多。輔導的時候我經常跟他們說,不要看暫時的分數,暫時的名次,只要多做對兩三個大題,分數就大不一樣,學霸考考130,140他進步不了了,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最後學霸是620還是630,主要差距在英語和物理上,其他差距不明顯。
綜上,高一不完全決定高考成績,路在腳下,未來在自己手中
-
3 # 充滿元氣的踏雪無痕
原因之一,高一開設的課程有九大學科。語數外、政史地、理化生學生通通都要學習,考試都要考,評比成績都是九科的總分,文理分科一般都要在高一下期後半期進行。所以這個九科總分成績,對應文理分科以後高考學科的六大學科,沒有可比性。擅長政史地的,比不上擅長理化生的單科成績,反之亦然。所以總分優生,比不代表在文理分科後,在文科生或者理科生中他(她)依然是優生,反之亦然。
原因之二,在文理分科以前的高一,各科所學知識比較淺比較簡單,而且在高考中知識考查比重只佔百分之二十多,文理分科後的高二這一年,學科知識難而且深,且在高考中要佔百分之七十左右(高三基本沒有新知識了) 。因此部分學生高一成績還可以,到了高二以後直線下降 。除了知識的難度係數增大,更重要的是分科以後是文科生和文科生比,理科生和理科生比,如果自己在文理科上不具備優勢,就會被高手遠遠甩在後面。也因為文理分科,原來在高一分科前還沒有找到方向的同學,高二分科找到方向後更加積極努力,成績就會遠遠超到高一哪些九科總分優生的前面。
這就是有些高一的優生,有的到了高三完全失去了優生的優勢,高一有些成績普通的學生,到了高三反而進入了優等生行列的原因。
所以,從高一開始,儘快找得自己的學科方向,抓緊努力吧!不要為高一的好成績沾沾自喜,也不要為高一成績不優秀沮喪。三年一直努力,才是高考考好的唯一途徑。
-
4 # 北大博士邱崇
高一的基礎掌握度決定了未來兩年備戰高考的壓力程度,但對高考成績沒有絕對性的影響。
你好,我是一名北大在讀博士,當過8年高中生家教。在我接觸學生過程中,很多高一成績一般的學生都透過高二、高三的努力進入理想的大學,所以我不認為一時的成績就可以決定未來。
高一高二高三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關係,理論上講,高一學的好,高二才能掌握牢,高三考取大學把握度才會更大。但人作為主體,自身存在太多的可能性,與時間的客觀性並不成正比。
可能高一基礎不是很好,經過暑假、高二的加倍努力,就會把高一沒有掌握的知識點補過來,所以高一成績基礎的好壞與你未來是否進入理想大學並不是必然的關係。
不過考生要意識到一點,三年的課程壓縮到兩年或者一年學完,勢必會影響學習的質量,也會給自身帶來巨大的壓力,這種痛的領悟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承受的。
所以一定要及早學習,雖然什麼時候開始學習都不晚,但是努力的越早,改變的機率就越大。
不要相信任何天才論,也不要妄自菲薄,希望每位意識覺醒的考生,都能進入理想的大學。
-
5 # 陪讀大叔
高一到高三成績變化很大,有的人將從此開始後退,有些人會穩住陣腳不後退,而有些人則步步高昇後來居上。
高中階段的成績變化是有其規律性的,有些人註定要被取代的,特別是中考成績前三名的同學,由於中考成績公佈後,很多地方媒體都樂於報道狀元、榜眼、探花,這些學霸們和家長也往往被為之歡天喜地地慶祝一下。這些成為名人的中考學霸進入高中,一開始就成為同學們關注的焦點,但只要高一第一學期半期考後,這幾個名人學霸就開始感覺到巨大的壓力襲來。因為高中的課程和初中的完全不同,初中憑死記硬背和刷題就能取得好成績,而高中則需要靠自己思考和自學,所以高一開始就會完全改變中考成績的排名,幾乎沒有一箇中考狀元能到高考時還是年段前三十名,這是因為初高中課程的差異,還有壓力山大導致學習能力下降,所以中考狀元越低調進入高中越有好處。
有一類同學高分進入高中,能夠穩住陣腳不被淘汰,這類同學就是初中不靠刷題模式取勝的,這類同學具備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很強的自學能力,到了高中就特別適應新的課程學習,所以到了高考時都能保持年段前二十名的地位不變。
有一類同學是在高中一定會逆襲成功的,這類同學往往是年段前三十到六十名之間的。這類同學往往初中來自普通學校,在初中時就很優秀,因為沒有高手過招,初中時有些潛力沒有得到發揮,這類同學也是獨立思考能力強和自學能力強的,中考進入高中時在年段中等位置,但高一開始就步步高昇,但高考時,就不再是高一時候的年段兩三百名,而是進入年段的前三十名到六十名之間。
在高中階段會退步的除了壓力山大的中考狀元、榜眼、探花等名人之外,就是初中時是靠題海戰術獲得高分的,進入高中靠題海戰術不靈了,而他們還沒有學會獨立思考和自學。
想在高考獲勝,初中就要做好學習方法的優選準備了。
-
6 # 孫工的文話旅行筆記
孫慶國試答:
從如問中的關鍵詞“高一”“成績”來看,此問可以理解為“高一的課程”重要性和“高一的學生”的成績兩個方面。
高一的課程是高中課程的基礎。例如,高中《數學》第一冊的第一章“集合”的概念,是整個高中課程的基礎,等等。
可見,高一課程的重要性。
如果一個學生高一的成績不理想,在進入高二的時候,要想實現逆襲是可能的,但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的。
我升入高一的時候,高中學校是新成立的,學校從基礎設施到師資配置再到教學管理,很多地方還沒有準備好。
例如,宿舍不足,開學就住在教室裡2個多月。吃不飽,高中的“餓”,對我一生來說,是刻骨銘心的。
又例如,物理老師知識庫裡有個“束薄電荷”概念。語文老師有個“針炎學”……
我不適應,第一學期結束,我成績平平,我是從第二學期發力的,沒黑天也沒有白天,總算搶回來了。
……。
孫慶國:讀了不到2年的高中,教了不到3年的學(民辦教師),參加了4次高考(自學的高中教材)的機械工程師。
孫慶國:業餘時間專注中高考30年,對高考至今“不忘初心”、“痴心不改”、“死不改悔”、“頑固不化”、“一如既往”。
-
7 # 松子說教育
對這個問題,我認為有能力回答好這個問題,因為我就是高中學校的老師。
我的觀點是:
高一的成績不會決定高考的成績,還會出現很大的變數。
以我所教的2017級學生為例進行分析。
當時我帶這一級的高一(16)班的課,當時我對這個班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有深刻的印象。其中有幾個非常文靜的女生不僅在班裡數一數二,還在全級是名列前茅的。
後來,我沒有繼續擔任這個班的教學。
直到進入高三以後,在分析成績的時候我發現當時在高一成績優異的兩名女生,已經遠遠落在了後面。
說實在的,這件事對我觸動較大。這兩女生看起來非常懂事,非常文靜,從不惹事,是非常讓老師省心的學生。
為什麼進入高三以後,成績就落後了呢?
我想了想,原因無非有兩點:
一是高二要分科或者選科
高一的時候如果各科都很均衡,都處於中上游的話,總分就會比較高;因為有些學生是偏科的,有屬於自己的拳頭學科,當他們選科的時候會選擇自己所擅長的學科,成績自然提速飛快。而分科以後她們就不再具有優勢了,因為她們沒有優勢學科。
二是高一課程相對簡單些
隨著課程難度的加大,有些學生的理解力、掌握力開始感到力不從心,成績出現下滑也很正常。
鑑於上述兩點原因,我認為高一成績不會決定高考成績的。
因此,高一成績的好壞對高考的影響並不大。成績好不要沾沾自喜,要認識到接下來的路會更加難走,競爭對手力量更強;成績差也不要灰心喪氣,在選科的時候選擇自己所擅長的學科或者收斂一片玩心用於攻讀的話,成績照樣提高的讓人眼熱。
-
8 # 師範生活
當然不能!高一時的成績只是一個基礎的指示作用,與高三成績還有很大的差別,與高考的成績相比那相差就更大了。
一,高一年級有些學校還沒分文科或理科,很可能是8科或9科的成績。有些省份是新高考模式,選科是語數英+物理或歷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學的模式(3+1+2),但無論怎麼樣,選科前與選科後會有很大的差別,因為有人的思維偏理科,有人的思維偏文科,分科後對有些學生來說排名會明顯靠前。當然,有些人排名會落後一些。以我兒子為例,中考成績在學校排名大概是650名,選擇理科班學習後成績排名在300名內,幾次都考入200名內,而且排名整體上還在上升。顯然他是有偏理科的思維,然後學習得法,所以進步比較大。
二、高一年級入校再到高考,還有2年多,這個時間長度對於一個高中生來說,有足夠的時間來變化,“一切皆有可能”!有些人成績變得更好,但是多數人可能沒有適應高中的學習特點、沒適應新老師的風格而在心理上有落差,成績從而滑落,甚至一落千丈!
我舉一個例子,2016年我接手了一個普通文科班,班上有個學生叫彭延南,這位同學比較喜歡數學老師,在2018年的高考中也許是文科數學比較好考,也許是這位同學確實進步很快,最後他的高考成績是150分滿分!當年我校文科數學滿分的只有2人,來自於普通班的彭延南同學就是其中之一,你說他的成績變化大不大?
所以我的結論就是,高一的成績是高二學習的基礎,高二的成績都決定不了高考,高一成績就更不可能決定高考了。但是,無法否認的是,高一成績很好,對於高考成績好有很大的正相關。因為高一學習成績就很好,說明這位同學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有著積極的學習態度,有好的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品質,而這些在接下來的高中學習中至關重要!
-
9 # 為祖國健康工作30年
說說我的情況,中考滿分750分,我考了534分,上了區裡最差的一個高中,經過3年不懈努力,高考考了397分,當年的三本線是425分,最後選擇復讀,去了區裡排名第三的中學,復讀一年,期間也沒怎麼努力,早自習班上最後一個進教室,晚上很早就睡了,也不看書,最後考了522分,超過一本線。大四畢業沒事幹,又考了個研,現在研究生已經畢業了。從我的經驗來看,決定高考成績最主要的兩個因素是個人態度和學習環境,個人態度好了,成績肯定好,另外就是學校能給你的平臺,如果你周圍都是能上重本的同學,你就是天天睡覺,也能混個二本。所以想孩子成績好,儘可能把孩子送到好學校去讀書,其二就是給孩子從小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
10 # 臥雪眠雲A
作為一個已經高考結束的家長。我覺得決定因素很大。但不是絕對的,只要端正態度,不放棄,緊緊咬住排名。應該能決定。
女兒當年進校第一次綜合月考班級排名第七。後來分文理科之後,一下子掉到三十左右。因為她文科好。但她選了理科。整個高二都在追理科,高考排名班級第九。年級49。
不斷經歷失敗與挫折而不放棄。才能進步。而最後全班排名基本沒有變化,只有兩個男生因為玩遊戲在高二掉下去再也沒上來。
所以,高一的成績,基本上可以鎖定最後的成績。因為高一相對簡單,你如果都不能搞定,那麼高三全面複習,要學的千頭萬緒。你又怎麼能搞定。
高中學習真的智商占主導地位了。數學物理,沒點腦子的真的是對它束手無策。所以,有些人,即使認真學習,結果也提不了幾分。
回覆列表
凡事都有特例,基礎好肯定以後更有優勢。
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吧。
小學基本上排名在6/10左右。
初中基本8/10
初中後期在一個根本不學習的班級,能排到前面幾名。我們班一共就兩個考上高中了。不包括我。
我2002年花了1萬塊錢唸的高中。全市長春市基本算是墊底的高中了,叫長春市客車廠子弟二中。我是客車子弟所以學習不好也能上高中。
高一的時候排名基本墊底。貪玩包宿打遊戲是常態。高一下學期時,我身邊的幾個哥們家長都是長客的領導,我們一聊天基本都給他們安排好了。不是出國就是有地方了,我家是普通老百姓,我就感覺自己一夜之間長大了。不能再和他們混了。
我沒有啥基礎就管同學借初中的物理化學和數學書,自己的早賣了上網咖了。
自己看,一節課一節課看,看完了做課後習題。所有老師看見我看初中的書就都和我說不懂得就找他。做錯了就重新看一遍直到做對為止。初中的知識17歲的時候感覺學起來真的很容易,期中的時候就感覺能跟上高中的課了。期末考試理科綜合基本就能在全校排上名次了。後來理科綜合基本就在全校第一了,可能是沒有基礎,沒有以前習題考試的思維禁錮,所以更開放。
語文基本上學不學都能考一百多。東北普通話還算好。語文課那麼多燻也能燻出味來。沒事讀讀散文,尤其是魯迅的,作文基本就會寫了。分還不低。
生物沒什麼好學的,基本就那點玩意。感覺50多分很容易考。
數學我那年沒發揮出真實水平好像80多。
理科綜合也沒太發揮好。好像是260多吧,理科綜合不敢說能考滿分,但是敢說基本沒有不會的題沒做對是思路偏了。
英語就苦逼了,沒個學,
所以我高考英語才考了48分。
但是考上二本還是很容易的。我們全校也就一兩個一本,幾十個二本。我記得好像離一本線就差40幾分。
但是這個成績在山東河南什麼的估計就廢了。
取錄取通知書的時候還和我旁邊同學吹呢,早知道英語不去考了照樣上大學。感謝高中所有老師的努力。那時候所有老師都勸我,別學數理化了,提高不了多少分了,有時間多看看英語吧,稍微學學就能提高几十分。自己沒聽話。現在想想自己那時還真是有一本希望的。但是自己沒把握住,感謝高中所有老師的努力與付出。祝你們健康。
雖然上了大學並不代表以後在社會中就一定出色。但是會改變你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我不是想吹吹自己多牛逼,就是想告訴高中生們,想學什麼時候都不晚。
尤其是男生,後勁很足。智商和學習能力真的是碾壓女生。
女生後期發不上力我感覺有這麼幾點,
1,在這個年紀的男孩確實很容易發力,本來學習很不好的男生稍微發發力就超過自己,自己可能會有自卑情緒。
2,豆蔻年華的小心思浪費的精力太多。不是這個男生就是那個明星的。
3,每個月還得來月經。很影響心情和緊張。
4,女孩子的攀比心理傾向比男孩子要嚴重。有時候物極必反。
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二點。尤其是男家長多和孩子聊聊天帶出去做做運動之類的,如果你家孩子老和你聊天內容是這個男生那個男生的那就說明沒事,你家孩子處理的很好。如果不太願意和你聊你就該注意了,主動問問,你們學校哪個男生帥啊,哪個男生受歡迎啊,之類了。讓她感覺家長很開明,然後媽媽多和他聊聊大學裡的小夥子什麼學院的有朝氣。什麼專業的斯文之類的,這樣孩子自己壓力會降低很多。對於女孩子來講多和家裡人聊聊天或者做做運動在高三時期我感覺比上自習效果好。
營養問題就不用說了,現在伙食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