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弘道

    所謂的問題少年越來越多是表象,問題的根源是家長和整個社會造成的,大人們應該認真地反思,並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家長不能只注重孩子的學習問題,而要從培養健全的人為目標。

  • 2 # 董老師談育兒

    根據我這些年的調查研究與觀察發現,任何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一定有個問題家庭,當初我自己的家庭也是如此!

    我的孩子小學階段就出現了這個問題,因為我從單位離職出來自主創業,除了出差就是加班,在家庭教育中父親的角色嚴重缺失,愛人管教孩子過於嚴苛,導致了孩子在四年級就提前出現了叛逆跡象,後來沉迷手機遊戲,出現了嚴重的厭學情緒。

    直至初中一年級,學習成績始終倒數,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愛人因擔憂孩子的前程,精神狀態也出現問題,三天兩頭與我吵架,家庭近乎破碎。

    我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後,毅然決定放下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都無濟於事,於是我在暑假帶著孩子走長征路,從貴州到四川,我們一路窮遊,一邊玩一邊與孩子聊,就像朋友一樣。

    在我的精心陪伴下,孩子從初二開始一舉摘掉“差生”的帽子,至今已是省一級重點高中的一名三好學生,不僅學習進步顯著,與其他大多數重高的孩子相比,身心更加健康。至今我和孩子的相處仍像兄弟一樣,平時孩子住校,他忙他的學業,我忙我的工作,但週末我會盡量呆在家裡,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一般不出門,等他作業做完了,就和孩子一起做做運動,聊聊各種社會話題,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預防學業過於繁重導致死讀書。

  • 3 # 平淡是真oymlq

    中國青少年犯罪佔中國整個犯罪的70%,而留守家庭和單親家庭子女犯罪又佔青少年犯罪的87%。

    和諧的家庭孩子會感到幸福,身心健康。

    一個和諧的家庭,長幼有序,互敬互愛,孩子在這種家庭,一方面感受到幸福,孩子也學會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了有愛心有孝心。

    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孩子感到恐懼、沒有安全感,沒有幸福感。這類孩子往往自卑,心理陰影多,逆反心理重,“熊孩子”就產生了。

    隔代教育問題多多。

    隔代教育容易溺愛,往往是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沒有原則,稍微大一點,家長滿足不了他的要求,他就成了“太子”“公主”。那個時候孩子變成了“爺爺”。

    和諧的家庭+家長的陪伴+有原則的愛=孩子快樂健康成長!祝每個家的孩子都身心健康,長大以後,成長為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 4 # 聞風知語

    這是一讓很多家庭都頭疼的問題。而之所以想在這裡和大家交流一下,事因上星期六帶女兒坐公交去上班。

    記得車到汽配城站時,上來了一位重身子孕婦。當時看她站得吃力卻無人讓座,就讓不滿六歲的女兒從座位上起來緊抱著我大腿同我站在了一起。後來到站下了車,女兒忽然問我:“爸爸,你是不是不愛我”?心下一緊,問她為什麼會這樣想,她說,“那你為什麼要我給那個阿姨讓座”?原來是為這事,鬆了口氣後跟她講,你看那個阿姨是不是懷有個快出生了的寶寶?車在路上隨時都會因突發狀況急剎車,一旦出現那種情況,阿姨肚子裡的寶寶可能就保不住了。女兒聽到這兒急插話說:“要是那樣我不是也會受傷嗎”?我笑著繼續跟她解釋:你就不一樣了,你在爸爸身邊時刻都受保護。就算爸爸沒保護好你,最壞的情況也就是受點傷。可那個阿姨的情況就不同了,她要是受了傷,肚子裡那個還沒見過這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寶寶很可能就沒了。打個比方,你受了傷就像平時玩耍不小心弄破了手指頭,過幾天就好了。而那位阿姨肚裡的寶寶要是沒了,就像被人砍掉了一隻手,你自己比較一下,是不是該給她讓個座?女兒想也沒想連點了幾下頭,接著就要和我比賽跑步。

    本來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因為女兒的突發聯想,卻成了我心中一道深深的印痕。現在的孩子聰明又敏感,很多時候真的有些應付不來。就拿這件事來講,現在也不能肯定自己當時的做法是否正確。

  • 5 # 給棒棒一個蘋果

    家庭因素很重要 家庭環境好的孩子 成為問題少年的不多 也就是父母感情好共同承擔家庭!!還有一個理解孩子瞭解孩子的父母 孩子有事 第一時間就能看出來 幫孩子疏通心理 正確引導 !我身邊的同學 成為問題少年的大部分都是父母離異 或者母親去世的早!

  • 6 # 君子蘭185392978

    孩了是祖國的未來,也是父母的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是每個好家長的期盼。

    教育好一個孩子確實是門學問。以我一點浮淺的認為,同樣一個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環境,會有不同的結果。

    一個人的成長曆程和環境與正確的引導有很大的關係。成長一個和睦的家庭,不論窮富生活環境是幸福快樂的,幹什麼都是在正常的情況下生存,心裡是平靜安定,沒有浮躁自悲,是有自信安全感的,有了安全感和自信,人自然會樂觀向上。

    既然你要當這個父母,必須對你的孩子負責任,為什麼現在有好多青少年出現犯罪行為,都和家庭有關係。家庭的不和教育的不當,給他在犯罪行為鋪平了路。作為父母得給你的孩子做榜樣,你得多關心他,多瞭解他,以平等的身份與他多溝通,如果你的孩子有什麼願望,只要是正確的必須支援,給他鼓勵。

    現實生活確實有些家長,自己吃好,喝好,玩好,剩下孩子放任自流,不聞不問,這樣的孩子得不到關心教育,迷失方向很可能走向犯罪。為了你的孩子,請你做一個合格的家長。

  • 7 # 嚴化萍

    我認為我們現在孩子,每家每戶都看為寶貝,由其是現在做爸爸媽媽的,更是疼愛自己的寶貝,現在的孩子,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一家人,一個孩子全家都看著.姥姥.姥爺.爺爺.奶奶,都在看著這麼一個寶貝,所以老的小的,都在充這個寶貝,所以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看,而且孩子還很任性,為什麼孩子那麼多人看,還那麼任性呢,主要就是咱們覺得大家一起看這個寶貝,就是很心疼他,也讓孩子自己特別耍嬌,那怎麼才真正愛孩子,還有現在青少年,我覺的我們做父母的,應該給孩子從小養成一個,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從懂事開始,就跟他說,你看外面的很多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們為了掙口飯吃,都在外打工掙錢養家活口,他們多麼辛苦,多麼累呀,你要是不好好聽話,好好上學,努力奮發的學,將來你長大了,比這些叔叔.阿姨.哥哥.姐姐還要辛苦.還要累,這樣的引導告訴孩子,孩子很快就會懂事的,我的孩子就這麼引導,現在我的孩子特別懂事可愛,還特別孝順我們,我覺的只有這樣引導,才能真正的愛孩子,使孩子在以後路程當中,使他成長的很快,也很懂事,學習還好,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

  • 8 # 智慧時代老大媽

    縱觀周圍,在孩子需要父母監管和關愛的童年,有的父母卻堂而皇之地去選擇掙錢,而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又有多少父母為了所謂的真愛,爭先恐後地讓孩子成了離異的犧牲品,加上網路遊戲的監管缺失,問題孩子越來越多也就不足為奇了。

    嘴上說愛孩子而疏於陪伴,待到發現問題時往往為時己晚,超過了教育的有效期,彌補就會難上加難。

  • 9 # 快樂庭院

    要解決如何愛孩子的問題,首先要找到問題的癥結。現在青少年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這多種因素疊加混合的作用,但歸咎到一個點,還是人的問題。

    在《大學》中有一句: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國是無數個家庭組成的一個更大家庭。每一個小家庭的成員又都是社會的一個分子。

    人的問題是怎麼形成的呢?

    1,家庭裡面:

    孩子受家庭主要成員的影響非常大,如果家長個人的認識和做法有問題,那麼對孩子的潛在影響指定不好,也就給孩子未來發生的問題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一般青春期所謂的叛逆和家長的教育觀和方式方法又不可分割的關係)

    2,社會因素:

    每個家庭成員走出家庭,走入社會,人和人的交往有一個事實的原則: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而人和人的碰撞會產生更多更大的火花,這就有了一個效應;而人的心理很奇怪,好事情的影響一般沒有壞事情的影響更為強烈,所以這就形成了一個社會現象對孩子的反面影響。

    3,本身青春期是一個孩子身體和心理急劇發育的時期,這個年齡的孩子個性化成長非常明顯,自小受到的教育中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在此時開始像種子一樣發芽突變,再加上每個孩子的成長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十幾歲又是一個對同齡人的認可非常在意的時段,他們身處其中,眼界受到很大的限制,看不到自己成長的全域性,所以一些孩子心中積累的情緒會逐漸地發酵膨脹,一旦有了一個點火索就會爆發,表現出來,這才被父母、老師和更多人關注到。

    基本上青春期的問題就是如此產生的,我們分析其中根本問題就是一個情緒的問題,而情緒的產生就來自於人的影響,影響最大的人就是其家庭主要養育者和其學習環境中比較重要的人。而我們每一個成人都有可能是一個孩子或者多個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人物,所以解決青春期孩子的問題的關鍵是做好我們自自己,愛孩子、教孩子的關鍵也是做好我們自己。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值得孩子學習,那麼再好的方法和理念也無法對孩子產生影響。

  • 10 # 張繼暄

    在現在的社會 ,青少年越來越多家庭教育至關重要 ,做家長的要重視起來,青少年走向光明大道還是和不法分子誤入歧途與家長有很大聯絡,青少年心裡和思想還不成熟 ,我們做家長要正確教育,多關心他開導他,使他思想步入正軌,能正確分析事情的對與錯 ,快速地做出判斷。

    再者就是青少年都會有叛逆期,做家長的不要吵他煩他,孩子都會經歷這個時期,就會像女性都會有更年期一樣,做家長的要正確對待,多溝通多關心,面對面談話,把孩子內心的想法摸透才能對症下藥,近一步瞭解他,才能看清問題的關鍵做出正確的方法,讓孩子感覺你是愛他的 ,而不是厭惡他,多開導多教育,家長們要重視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能通俗地解釋下,低價老年旅行團盛行,旅行社究竟靠什麼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