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塗大大的分享

    提到這個問題,我的建議是不要加入。每個公司都有在某些情況下需要站隊的問題,站隊必有對立面而執著於站隊會讓人際關係潛移默化中變得狹隘,甚至在日常工作中產生爭吵和對抗。不站隊不代表沒有自己的思維和判斷能力,同時也不代表沒有傾向,只是他們往往能夠從更加開放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思考問題最後顧全大局。這樣的人的情商較高,與站隊的每一方都能合群。不站隊的人需要在立場上保持完全中立,否則會被視為“牆頭草”被站隊的每一方都唾棄,所以不站隊的人並不是不合群,反而是他們更合群。所以,建議不要加入,謝謝!

  • 2 # 研發一條狗

    不要強行刻意去融入任何一個圈子。每個公司有每個公司不同的情況。在你不確定你完全瞭解局勢之前,不要輕舉妄動。

    有幾種情況:

    1,每個小圈子只是基於各人性格、愛好等形成。也就是這個圈子在一般情況下與工作無關。比如我們公司,有愛好打球的,有愛好打遊戲的,有愛好釣魚的,有愛好打麻將的等等,自然形成一個圈子,週末聚會啥的,不同圈子偶爾去參與一下別人也很歡迎。但是這與工作無關。這我比較喜歡。

    2,按各個專案組分圈子。這是以工作為紐帶。各組之間有競爭也有合作。基本上相互不干擾。

    3,有公司政治性的圈子。比如某些領導本身的站隊問題。這可能涉及到更高一層的事情。不要輕易參與。因為新人一般也沒話語權。有可能從你進公司那天起就身不由己了。我一哥們就遇見這種情況,大型國企,決定站隊的就是負責招你進來的那個人站在哪裡。這種情況下如果輕舉妄動會兩邊不討好。

    所以新人,不要動,完成本職工作先,高階局的玩法等等再說。

  • 3 # zero77298362

    為什麼在公司裡有人抱團取暖,我覺得是是在提高個體應對風險的能力。暢通訊息的流動,如果傳遞的是正能量,聊的是為公司如何發展的更好,則無可厚非啊。要不要抱團,如果作為新人來講,先分清是什麼樣的團再說報不報的問題吧。

  • 4 # 職場同步

    你根據實際情況可以考慮加入某一個圈子。

    作為職場新人在單位是弱勢群體,沒有老員工甚至領導的維護,單靠一個人是很難有發展的

    職場新人剛到一個新的單位,要先熟悉單位的人脈關係,哪些是純粹的抱團取暖,哪些是工作需要集中到一起。

    不是你認為在一起的就是小團體,再說單位也沒有你說的那樣到處都是小圈子,雖然單位人際關係複雜,也沒到小圈子割據的局面。

    一般而言,在職場中的小圈子都是圍繞著領導形成的,一般員工形成的小圈子都是烏合之眾。其特點:

    1.怨言集中地

    這些人因為不滿單位的晉職及獎懲制度會慢慢的臭味相投集中到一起,到一起後就是發發牢騷,說一些單位某某人怎麼不公的事情,也就是怨婦一堆。

    2.工作效率低下

    這些人在一起的目的不是研究怎樣幹好本職工作,甚至某些人看到別人工作還出言譏諷,更有甚者打擊報復,這樣的小圈子大幅度降低團隊工作效率。

    3.不利於團結

    這些人會不斷傳播有損單位的一些言語等,張家長李家短,不斷傳播不利於團結的事情,有時是添油加醋,有時會編造謊言,影響了單位良好風氣。

    小結:這些人帶壞了風氣,自身起到了不好的作用,是單位的毒瘤。這樣的小圈子將來的走向會是怎樣的呢?

    1.職場生涯發展不好

    這些人的心思不正,不能從自身查詢不足,把問題都歸結於別人。往往不會得到領導的認可,一般就是混的狀態。

    2.工作的不穩定性

    他們在單位起的不好作用會讓領導感覺到,為了維護團體的和諧與更好地開展工作,一般情況下,領導會對他們的工作進行相應的調整,也許有些人就會下派或離崗,情況不會太好。

    3.身體出現問題

    有些人會因為長期的壓抑或工作的不如意,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產生心理疾病的問題。

    小結:這些人無論職業發展,還是工作崗位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結果不會太好。職場新人應該怎樣處理人際關係呢?上面的小圈子不能進,但有些情況例外。

    1.工作圈子

    工作圈子是為了更好的工作組織起來的,一般以一個主管或部門牽頭,人們的目標是為了更好地協調工作,有這樣的機會一定要加入,在其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對你的職業生涯有很多的助力。

    2.領導圈子

    這是需要自己有心、用心去觀察,去學習,去體會的事情,這樣的圈子不是你想進入就進入,而且不會給你職場新人機會的,如果機緣巧合有幸進入,一定不能猶豫。有一句話“領導是你的捷徑。”好好把握機會,你的職業生涯會非常順暢。

    總結:把握好機會,避開那些陷阱,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學會觀察、學習、決斷,絕對不能讓自己成為局外人,邊緣人,發揮聰明才智謀求更好地未來。

  • 5 # 叨叨的哲思

    我是美瑾之年,為您解答:在職場,作為新人應當先享受一段時間的孤獨。以旁觀者的姿態觀望,留意公司的圈子是怎麼形成的,做到心裡有數。不需要刻意去融入哪一個圈子,畢竟人來人往是很正常的事情,再強大的圈子也有瓦解的一天。抱團取暖是常見的事情,你只需要做到了解局勢,不與團隊背道而馳,但也不要站隊。

    01

    獨善其身,兼愛天下

    很多人對職場抱有希望,想成為人見人愛的員工,和誰都相處得好。我加過這一型別的人,通常是被大家所需要,每天忙得咋呼咋呼的,沒什麼好稱讚。

    辦公室助理小周,剛畢業沒多長時間,處理公司的繁瑣事務。幾乎每個部門都需要她來協助整理檔案,她為了得到大家的認可,每天特別拼命。

    可是,她依然只是各部門需要的辦公室助理罷了,談不上老鐵的關係。反而讓自己特別累,成天想辭職,跑不久遠。

    ① 獨善其身,以旁觀者的姿態觀望,留意公司的圈子是怎麼形成的,做到心裡有數,能分辨局勢;

    ② 獨善其身,不必刻意去融入哪一個圈子,萬有引力法則告訴我們,當你強大起來的時候,你便能吸引某一群人,而利益關聯下,會有更多人前仆後繼而來;

    ④ 獨善其身,莫忘兼愛天下,不要做一個冷漠的路人,保持中立的態度,偶爾關心身邊的同事;

    ⑤ 獨善其身,專注在工作上,多一點作為,少一點參與複雜的人際關係問題。

    02

    如何融入他人的群體

    理解這一問題前,要先找到你要融入哪一個群體。不用刻意去融入,但要明白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力量。

    ① 融入上司的圈子,不宜太過張露本性,那是上司混出來的圈子,保持接觸和建立良好的溫度感,可不要太過親密,以免引起領導不適;

    ② 融入部門圈子,不宜鋒芒畢露,團隊裡都是競爭對手,包括領導,誰也不知道誰會被誰替代,都有一定的戒心,鋒芒畢露掛得快一些;

    ④ 融入客戶群體,客戶喜不喜歡你,不僅攸關在工作中的地位,甚至有可能是行業裡的一席之地;

    ⑤ 融入競爭者的群體,同行總有芥蒂,關係處理得好,如魚得水,機會則更多,但很考驗人的社交能力,往來過密,只會惹火上身。

    03

    如何看待抱團取暖的現象

    職場中被排擠的現象不少,抱團取暖的情況居多,實屬常態。看到抱團取暖的行為,更要理智看待,切勿盲目跟風,不宜見到那個群體好就擠進去。

    抱團取暖的前因,一定有某種利益上的矛盾關係,團體不會只有一個,聰明人要懂得保持中立。尤其是應屆畢業生,容易被影響,站隊,搞關係的結果,往往影響的是工作業績。

    ① 可以有自己的圈子,但一定是與自己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夥伴,不在一個位置上,就不要奢望能三觀相同(有,很少,很少);

    ② 見到抱團取暖的現象,一定要警惕,背後可能產生矛盾,或利益糾紛,甚至可能關聯到你;

    ④ 人最終還是得靠自己,有人幫扶是好事,得感恩,卻也不要過度感恩,對方為你好,或許認為你經驗尚淺,或者有利可圖,若真幫到你,心裡感謝即可。

  • 6 # 黃小語

    看見題主提到“在公司看到很多小圈子”這句話,可以知道題主進的是一家大公司!大公司較於小公司而言,人際關係更為複雜,若處理不當,會影響自身利益和前程。

    作為職場新人,千萬不要隨意站隊,否則一旦被打上標籤,站錯隊,想出來,重新融進其他圈子就困難了。

    但若是不站隊、不融進圈子,對你的工作也不利於開展。所以要想打造好人際關係,在職場遊刃有餘,你需要問自己幾個問題。

    一、你是來幹什麼的?

    從學校畢業,進入職場的第一件事,當然是“學習如何工作和實現人生目標”了。

    既然你來是為了學習東西的,就不能整天圍著圈子轉,你不要硬逼自己加入他們、迎合他們,可以選擇某一些值得你學習的人,向他們靠攏。

    二、這些圈子能為你提供什麼?

    加入圈子,無非是為了人脈和資源,選擇你目前最緊缺、最需要的東西,在不背離團隊的情況下,學習自己想要的。

    三、什麼樣的圈子適合自己?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圈子,努力的人一定是跟努力的人在一起,若想加入一個圈子,得先看看你是個什麼樣的人,再來選擇什麼樣的圈子。

    1.土豪圈,大多為本地人,有車有房,不愁吃喝,來上班只是圖個樂子。若你是外地人,還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想在本地有一個好的發展,可以與他們打好人際關係。

    2.努力圈,這個圈子的人,大多是外地來打拼,嚮往生活的人。你可以多些跟他們學習工作經驗、工作方法。

    3.屌絲圈,這個就不建議加入了,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屌絲是沒車沒房沒本事,還不肯努力工作,這樣的圈子還是少接觸為妙。

    四、自己形成一個圈子

    當你變得足夠強大、有能力,且能帶給他人價值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能吸引與你同頻的人,來跟你抱團成長。

  • 7 # 職場筆桿子創業

    “小圈子”就是職場的“老虎背”,上去容易下去難,所謂的“騎虎難下”,就是這個意思。作為“職場新人”,對於職場規則,一無所知,不要說背後看不見的,就是表面上能夠看得見的規矩也沒有掌握,怎麼敢輕易進入“小圈子”!

    毫不避諱地說,職場新人進入“小圈子”,往往“衰”得很快,職場還沒展開拳交,就結束了職場發展。輕易不敢加入,加入了就會陷入“左右為難”的處境,不必要的尷尬、矛盾時時處處都會存在。

    一、認知誤區:職場新人≠職場小白

    (1)職場新人,是對自己身份認知和定位比較準確的“概念”稱呼,意思是說我剛剛進入職場“江湖”中,不懂職場規矩、不知職場陷阱、不識職場紅線,希望職場老人能夠給予提攜和幫助。

    (2)職場小白,內心裡自認為自己有一定的職場經驗,職場小白不過是自己對外的一個謙稱,這種員工相信自己以後是職場專業人士,別人的意見對其都是一種參考,並不會在他這裡獲得落地和實踐。

    職場新人≠職場小白,前者就是“孺子可教”的員工,後者是“你說我聽”的員工。

    【小結】:以我11年的職場經驗,當“職場新人”向我詢問是否該加入“小圈子”時,我會很真誠地告訴他,“不要加入小圈子,有潛力的職場新人都栽到了這個跟頭”;假如是“職場小白”問我該不該加入圈子,我會很委婉地講,“小圈子就是一個小集體,工作中只要兢兢業業地幹好本職工作,我覺得就可以了”。二、特立獨行 VS 抱團取暖

    我們的職場觀念是:“槍打出頭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一定要“泯然於眾人”,和普通人並無二樣,大家都在一個相同的環境、水平狀態中,能夠融入大家的圈子當中,就是一個“正常”的職場人。

    好像只要“隨大流”,跟隨於眾人隊伍當中,自己就有種“安全感”,大家抱團在一起,確實也能抵禦寒風,能夠感覺到暖和。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虛大的胖子!

    一旦出現一個行為特立獨行,不喜歡浪費時間和同事下班後聚餐消磨時間,用這種時間來加班,提升自己的能力;領導佈置下工作,這類員工會更快、更優地完成工作,“表現”的意味比較濃。

    請問:這類員工會不會受到同事的“嫉妒”,會不會讓周邊的員工覺得“不順眼”?

    答案無疑是肯定的,這類“特立獨行”員工,背後被同事“使絆子”、“穿小鞋”的機率會很高。

    【小結】:以我11年的職場經驗,我認為“特立獨行”的員工,往往也就是“虎嘯山林”的員工,這類員工對那些“抱團取暖”的員工而言,就是眼中的“一根刺”,有種“去之而後快”的感覺。三、“抱團取暖”的利益在哪?

    【問】:公司或企業裡,為什麼會有很多“小圈子”?

    【答】:如果用兩個詞語來概括,那就是“利益”和“競爭”!

    企業裡那些組織“小圈子”的人,才是決定這個“小圈子”命運走向的關鍵力量。

    無論組織“小圈子”的職場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背後的本質就是:防止自己的利益被職場競爭對手拿去!

    企業中組織這種“小圈子”的人,往往只有一種人:職場能力比較強,經歷過職場風風雨雨,而且還能充分捍衛自己權益,能夠拼得過競爭對手的人。

    所以,作為職場新人,聽到這裡你就會明白,你加入的“小圈子”,表面上看來可以為你自己的一些“小利益”進行捍衛,但其實都是一些“表面”上、並不觸及本質利益的事情,一旦遇到涉及關鍵的利益時,“小圈子”的本來面目就會露出來。

    【小結】:“小圈子”的本質就是職場中的一個比較厲害的職場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建立起的一個小集體,表面上可以為自己圈子的小成員維護一些不痛不癢的利益,但是真正碰到本質關鍵問題時,小圈子的能量就會瞬間被弱化。四、遠離“小圈子”

    職場新人,對職場規矩、職場陷阱、職場紅線等一無所知,甚至連基本的職場利益、職場交際、職場溝通、職場處事等都比較陌生,如何加入關係錯綜複雜的小圈子。

    【問】:如果有職場新人問我:“哥,你能不能告訴我,職場都有哪些陷阱和紅線?”

    【答】: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圈子,小圈子就是紅線,不要碰,能力多遠就離多遠!”

    【職場案例】:

    我有一個比較難受的經歷,那時還是在出版社工作,原本想文化單位應該都是風清氣正的,孰知職場都是“烏鴉一般黑”,小圈子、小集體也在若隱若現地在自己身邊打轉,好在自己有了一定的職場經驗,能夠很好地拿捏好自己與小圈子的距離。記得當時有一個實習生,算是標準的文藝青年,夢想就是能夠從事文化工作,所以出版社就成為了他比較理想的職業。實習期間,他工作努力、文采飛揚、處事穩重、溝通坦誠,我十分看好他。當然不僅是我,領導也十分欣賞他。所謂“飛得越高,摔得越重”,正是因為他表現突出,小圈子的“橄欖枝”就慢慢向他伸過來。有時這些小圈子的人,經常叫他一起出去吃法、唱歌等,次數多了以後,感覺他的工作質量都下降了。但是,他畢竟是職場新人,還比較年青,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相反還沉浸其中。我本有心提醒,讓他能夠冷靜一下,不要忘了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但是,因為當初自己正好有一個關鍵專案,還沒來得及與他坐下來好好聊聊,他的實習期就結束了。三個月的時間過得很快,結果等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名單裡,卻沒有他。

    難道是他的能力不行嗎?當然不是,而是因為他的行為是在告訴周邊人:他有意加入那個“小圈子”。所以,他的競爭對手直接就Pass掉了他,沒給他一點機會。

    試想:誰會想給自己多樹立一個競爭對手!

    然而,這個實習生,連當上“職場新人”的資格都還沒開始就匆匆結束了。可憐的是,他或許連自己沒被錄用的原因是什麼都不清楚,就這樣渾渾噩噩地結束了這段職場歷程。

    是誰親手截斷了這位職場實習生的職場道路?我只能說,是職場“小圈子”!五、結語

    職場中,抱團取暖是一種“心理安慰”,“小圈子”就像是“騎虎難下”的虎背,一旦騎上去輕易就下不來,除非自己摔下來。如果看不清“小圈子”的本質就是某一個人為了維護自己的職場利益,借用小圈子成員的力量來和競爭對手進行抗衡,以防自己的職場利益被對手奪去。

    表面上看,“小圈子”可以為成員捍衛一些不痛不癢的小利益,但一旦遇到本質利益時,小圈子似乎就是一個“吹起來的虛胖子”,輕浮地沒有一點力量。

    從現實職場角度來講,“小圈子”就是職場新人快速“退場”的助推器,只會起反面作用,並不會起正面效應。而且,假如小圈子後,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左右為難的不利問題,會給自己出很多難題,左右不是,不知何去何從。

    職場新人的陷阱和紅線,如果要我推薦的話,我推薦的就是職場“小圈子”!所以,“小圈子”,能離多遠就離多遠!

    —END—

  • 8 # 沾沾閱讀筆記

    先別說職場新人了,就是連工作經驗豐富的職場老人,跳個槽步入一個新的環境,都會碰上“公司小圈子”的問題。

    我們無法承認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

    但是提起小圈子,為什麼一定要認為它是負面的呢?

    職場圈子,負面的意義就是拉幫結派,排斥異己;正面的意義則是興趣相投,共度艱難。

    我個人的經歷,認為職場小圈子要是利用得好,對於工作是有正面意義的。

    2017年,我入職一家老牌五百強企業。企業的福利待遇好,但也因為企業組織機構大,流程複雜,企業文化僵硬,同事之間的關係有些冷冰冰的,因此我一度有些情緒崩潰。

    這是進入一個陌生的職場環境必經的道路。

    公司給我配的mentor並沒有起到多大的幫助。他天天出差,我也不好意思在這樣的環境下去麻煩他。

    我只能在公司的通訊錄上一個個類似崗位的同事,尋求他們的幫助。

    後來我發現只問問題,不能給別人提供幫助,不太合適。我就連續加班三個晚上,寫個某個活動的舉辦流程和一些相關資源。誰有需要,我就直接把這個文件發給誰。

    我透過這樣的方式認識了三個剛進入公司不久的新同事,我們都被陌生的業務環境搞得焦頭爛額。我發現我們四個人脾氣性格蠻像的,我們自己就組建了一個小群,形成了一個自己的小圈子。

    我們每天在小圈子做些什麼?價值較高的內容就是碰到什麼新任務、什麼新難題,大家一起想辦法,分享工作上碰到的交流經驗。我們甚至形成了這樣的思維方式,一碰到什麼問題,先在群裡問問其他人有沒有碰到過類似的情況,是怎麼樣解決的?

    當然,除了分享工作經驗和頭腦風暴外,小圈子一起幹的事情,我們都有,比如私底下吐槽一下公司的流程,抱怨公司的政策不公平,八卦一下明星和辦公室戀情。

    我覺得這個小圈子的存在,令我這一年的跨行轉變更加容易一些。

    要不是它,我不知道能不能堅持下來艱難的2017年。

    我認為,只要是職場,就會存在小圈子。

    組織行為學認為,當公司人數超過12個人時,每個成員和其他夥伴一對一交流的可能性就會減少。加上辦公室的規劃形式,一個人每天至少要和同事一起相處八個小時,那麼我們就可以確定,無論自己喜歡與否,職場小圈子都是無法逃離的社交狀態。

    一個良性的工作小圈子卻能夠增加一個人與他人一對一交流的可能性,為我們提供必要的支援。

    從我個人的這段經歷來看,這種支援分為工具性的支援和情感性的支援。在我的工作碰到困難的時候,圈子成員能夠給我提供建議;在我的工作情緒陷入低谷的時候,會有一個安全可靠的傾訴渠道。

    那麼,該入什麼樣的圈子呢?

    1. 圈子成員的特質,最好符合自身特質和工作

    比如我們四個人組成的圈子都是崗位和經歷類似的。比較一致的特點是有感染力、平和而又積極,對於工作的事情,我們都會很努力。曾經有一個喜歡佔小便宜特別喜歡copy別人方案的同事,想要加入我們,我們很禮貌地拒絕了。對於公司工程師的團隊,我們基本上是單線聯絡,很少主動加入工程師自己的小群。

    因為大家工作性質和角度不一樣,強加的話,只會引起不適和尷尬。

    2. 有付出有所取,成員之間要有分享

    如果一個圈子裡只有一個人不停地在幫助大家,那麼這個圈子的生態是不可持續的。我們每一個人對於別人提出的問題,都出謀劃策過。我們自己發現的工作提升方法分享過後,都會對別人的工作產生幫助,提升效率。比如我有幾個活動策劃,都被大老闆點名在各個地區進行分享。但是在此之前,他們就已經收到了方法和流程。

    3. 相互尊重,價值觀接近

    4. 避免敏感話題,不要製造矛盾

    小圈子裡肯定有一些是不能講的話題,比如薪資、各自的老闆壞話、以及大吐苦水或者無辜說別人的壞話等。

    新人要找一個小圈子,是很正常的反應。在確定加入那個圈子之前,需要謹慎考慮加入什麼樣的圈子。

    同時,人是會成長的,除了找那些同一批加入公司和有著相同背景的同事圈子,還需要隨時接觸和更新自己的圈子,以免陷入圈子陷阱,在人際關係中固守不前。

  • 9 # 管理之門

    不能這麼簡單地回答是或否,對與錯。

    要看具體的環境。

    有時候,保持獨立比較好。有時候,加入比較好。

  • 10 # 老吳職場說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抱團取暖是每個人對安全感的心理需求,在群體中,個體都會去尋求彼此的共通點,從而組成一個又一個的圈子。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把這句話運用到職場中,也是一樣的道理。

    作為一個職場新人來說,如果你自命清高,非要表現的鶴立雞群,那麼,就不會融入到集體之中,自然也不會獲得大家的認可,從而會產生一種失落感,很多事情做起來也不會順利,你要知道公司是一個集體,需要彼此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工作,所以說需要去加入。

    那麼,應該如何加入,才能獲得大家的認可呢?

    我們先來講一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例子。俞敏洪老師在剛剛考入北京大學的時候,由於是農村來的,普通話講不好,人也顯得比較土,剛開始大家都不怎麼願意搭理他,那麼,他是怎麼做的而獲得大家的認可的呢?俞老師選擇了每天堅持幫大家打水;室友在看一些自己沒看過的書的時候,經常去請教並且自己也會去讀這些書,然後找共同的話題去和大家聊;還經常幫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這樣時間長了之後啊,大家覺得這個人還不錯,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他。

    所以說,作為一個新人,你想要加入到大家的圈子之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學會主動釋放善意。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當你主動去釋放善意的時候,通常別人也不會莫名其妙地討厭你的。比如,你可以主動幫大家做一些跑腿的這種小事,那個快遞,取個快餐,或者幫忙影印一些檔案什麼的,以此來加強與同事之間的溝通交流。

    2、主動了解一些共同的話題。

    當同事們在平時聊天的時候,關注一下他們都喜歡聊哪些話題,選擇一些你感興趣的去深入瞭解一下,然後下次再聊的時候,你可以加入進去與他們一起去溝通,表達出你也對這些話題有興趣,並且還有一些獨到的見解,與大家分享,這樣一來,時間長了之後也就接納你的加入了。

    3、先獲得其中某一個人的認可。

    圈子也是由每一個個體所組成的,你在獲得其中某一個人的認可之後,就可以藉此為突破點,從而進入一個圈子,因為由圈子裡的成員給大家引薦和介紹的人,比較容易獲得大家的認可。

    當然,如果在你看來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圈子,那麼,也就不用去加入了,要學會尋找與你有共同點,並且在工作中有一定幫助的圈子去加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去設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