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是海南人愛海南
-
2 # 旅客孔祥超
就算是養大的兒子,結婚了也一樣不會和父母親近啊……古語不是說麼“娶了媳婦忘了娘”麼……
沒分家前,原本住在一起,朝朝暮暮相見,父母寵愛孩子,家庭裡的人沒有界限,自然顯得很親近……
現在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做事要把自己的家庭放在第一位,才正常呀,分了家後,親兄弟還明算賬呢,一切利益算計,界限還是分清的比較好……這樣一來,自然父母感覺自己無私辛苦養大的孩子,怎麼這麼沒良心了,好心寒……
這年頭,都是小兩口一起住,過兩人世界,遠離父母自然不會親近了,孩子長大了遲早要飛的……
另外,中國古代講究男婚女嫁,傳統的觀念認為,女的通常要嫁到男方,成為男方家族的人……只有逢年過節才會走孃家,自然和父母不親了……所以古代人嫁女兒哭的一塌糊塗……
而這種父系文化影響下,很多女人嫁給男人後還會和婆婆一起住,起碼要讓爺爺奶奶來免費帶孫子孫女,這樣自然和姥爺姥姥就關係遠了點……
不過隨著現在社會的進步,已經無所謂了,男女都一樣,姥爺姥姥帶孩子的也多了去了,畢竟男女平等,很多人家就一個女兒呀……
-
3 # 雲海梓墨
父母給予了養育之恩,陪伴走過一生的人終究是丈夫。也有很多出嫁後女兒,特別孝順父母的。事情都不一定的,也要看人,看情況。
有可能小的時候,父母重男輕女,從小受影響。長大後,嫁了人,受到丈夫的關懷疼愛,感受到溫暖。等到父母老了,需要兒女照顧,映入腦海裡都是從前,沒有得到父母疼愛的景象。
-
4 # 孤舟正能量
答:通俗來說,女兒遲早是別人家的人,這是事實。所以有句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她有她的家庭,父母也要考慮這一點,孩子大了,就由著她們去。但是話又說回來,父母享福基本都是女兒的福,兒子的福基本享不到,因為操心!
-
5 # 勇者SunnyU
你把女兒當水潑,她就是水,世間先有因後有果,你區別對待後人,後人才區別對待你,假如父母把房產財產留給女兒,試想一下兒子能不能做到心平氣和對待你?
-
6 # 相依花兒
嫁出去的女兒已經另外組成了一個新家,生活重心全在這新家上。如果有了孩子,女人的全部精力都要來照顧孩子,還要努力賺錢養家,以後,會有房貸車貸,還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各種繁瑣事一大堆,精力上已經顧不上孃家了,而且孃家那邊有哥哥或弟弟也成家,也不能三天兩頭跑娘了,孃家一個家這邊一個家,很多事情已經分開了,嫁出去的女兒回孃家叫作客探親了,只有回自己的小窩才叫真正的家,時間久了自然會沒以前那麼親了。
-
7 # 端莊橘子l1
往年不要錢,只講親情!
現在要錢就等於賣女兒,女兒心理有說不出的氣,所以不親了!
-
8 # 自由七兒
父母辛苦把我們四兄妹養大,在我心中父母偉大又無私,我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孝敬父母,哪怕結婚了,他們也是我最親的人。沒想到,從結婚談彩禮開始,父母就把我當成別人家的人了。
父母生了三個女兒一個兒子,姐姐弟弟,最小的是妹妹。
我們家住在縣郊,每家每戶的農田都不多,種上稻穀蔬菜,也僅夠家裡的口糧。跟村裡的大部分人一樣,為了賺錢給我們讀書,為了在農閒時候,爸爸外出做泥水工,媽媽在縣城賣蔬菜和水果。
四兄妹陸續上小學以後,家裡的負擔更重了。父母每天早出晚歸,夏天頂著酷暑,冬天冒著嚴寒,兩人都身材消瘦,黑不溜秋的。
窮人家的女孩子總是特別早學會基本的生存技能,我和姐姐從小就會做飯掃地洗衣服,照顧弟弟妹妹。父母安心賺錢,我們也在家裡東拼西湊的情況下得繼續學業。
我們四兄妹在學校都全爭氣,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勞累了一天,媽媽總愛在昏暗的燈光下鼓勵我們好好學習,只能能讀書,不管男孩女孩,砸鍋賣鐵也要供我們讀。
年紀較小的弟弟妹妹只顧嘻嘻哈哈玩鬧,而我和姐姐則感動無比。村子裡好多人家不讓女兒讀很多書,特別是老大是女兒的,能讀完初中就非常不錯了,小小年紀就得幫家裡賺錢養家。過不了幾年,女兒就得結婚,掙一份嫁妝給弟弟。
媽媽的話讓我們知道自己的父母跟別人家的父母是不一樣的。我們把爸爸媽媽的話深深印在腦海腦海中,我們家裡窮,負擔四個孩子讀書父母已經窮盡所能,四兄妹一定要相互扶持,大的讀書出來一定要幫助小的完成學業。
姐姐讀初中的時候,厲害的人都考中專,選擇讀高中的人非常少。姐姐考上了外省的中專,學費很貴,加上我們三個的學雜費,父母借了很多外債。
為了省錢,姐姐讀中專三年沒有回家,一到寒暑假就勤工儉學。姐姐順利畢業後到了深圳工作,那時候我開始讀高中。
姐姐畢業工作後,爸媽的壓力明顯減少了。姐姐承擔了我高中三年的學雜費,並且努力把讀中專欠下的債還清了。
姐姐剛出來工作,工資也不高,靠著省吃儉用才存下的錢。儘管這樣,姐姐時常寫信給我,感激父母的付出,讓我在家裡多體諒父母,照顧好弟妹的學習,不讓他們操心。
高中畢業後,我考上了大學。大學期間,學費全部由姐姐負擔,父母只需要給我支付生活費。
家裡的經濟慢慢好起來,父母還答應讓讀高中的弟弟學習美術。那是一個極燒錢的專業,除了平時的培訓費,還得經常到大城市進修。
弟弟高中畢業考上了美術學院,學費是其它專業的兩倍多。妹妹後弟弟一年也考上了大學,幸運的是我已大學畢業開始工作,我和姐姐兩人除了留下生活費,其它的工資全部用於供弟弟妹妹讀書。
家裡的情況好了很多,父母手裡也有了積蓄。終於弟弟妹妹大學畢業了,全家都鬆了一口氣。
姐姐戀愛了好幾年,卸下身上的重擔,兩人結婚了。姐夫的外省的,父母不太同意兩人的婚事,雖然兩人同在深圳工作,總覺得是女兒是遠嫁。於是父母提出讓兩人在我們縣城買房才行。
兩人身上都沒有錢,姐姐知道父母有了存款,找媽媽借。媽媽哭窮,說家裡的錢都供弟弟妹妹讀大學了,姐姐提起弟妹大學都是我們出的錢,結果吵了起來。這件事是姐姐很久之後告訴我的。
姐姐最後還是湊齊了錢買房。買房欠下一大筆債,結婚的時候只拿了一萬元彩禮錢。因為彩禮的事,媽媽經常在我耳邊感嘆,白養了一個女兒,才一萬元彩禮,她都不好意思跟親戚開口說。我第一次覺得媽媽變了,跟我印象中的媽媽不太一樣。
姐姐結婚後,我長期在外邊工作,跟父母在一起的時候也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那時候不懂得存錢,沒有供弟妹上學的負擔,一下子感覺錢多了,除了自己消費,偶爾出去旅遊,剩下的錢都會在回家的時候給父母。
已經結婚的姐姐生了孩子,日子還是過得緊張。我也常常接濟一下。姐姐提醒我該為自己考慮,錢可以不用全部給父母,自己存一些。
姐姐告訴我她發現結婚後儘管跟婚前一樣離父母遠,但是爸媽對她的態度截然不同了,完全把她當外人,其實爸媽眼中兒子最重要。
我沒有把姐姐的話放在心上,還笑她想多了。父母讓我們讀那麼多書,媽媽也常常把女兒兒子都一樣掛在嘴邊,我在結婚前有能力的時候多給他們一些錢也是應該的。
過了幾年我結婚了,我才理解了姐姐的話。結婚的時候我身上沒有存款,老公家裡也是普通家庭。彩禮按照當地的水平兩三萬,老公拿了三萬,爸媽非常不滿意。
我懵了,完全理解不到爸媽不滿意的點在哪裡。彩禮按當地風俗給了,媽媽以前常跟我說自己是嫁女兒不是賣女兒,這下怎麼會不開心了。
妹妹偷偷告訴我,媽媽說她表姨的女兒嫁到江西,給了十五萬彩禮,堂兄的女兒嫁到上海,也有十萬的彩禮,自己嫁兩個女兒,還沒人家一個女兒的彩禮多,以後還怎麼娶媳婦。
我悄悄問姐姐,不然我們去借多三萬湊夠六萬給爸媽。姐姐立馬阻止了,現在就借錢,結婚以後壓力會很大。
姐姐試圖勸說媽媽,我工作時的錢都給了家裡,加起來了也不止這點彩禮錢了。媽媽就是咬牙不同意,說除了彩禮錢,以後我結婚了能給家裡的幫助就少了,怎麼也得替弟弟想想。
後來我們還是借了兩萬,湊夠了五萬彩禮錢。從結婚談彩禮開始,我就覺得自己跟父母沒那麼親了。父母就一副嫁出去的女兒,以後都是別人家的人了,再也靠不住了的態度。
我不想姐姐離得遠,就嫁在本縣。沒生孩子前,我也是隔三差五就回孃家。有時候買點時令水果,有時候空手回去。我從來沒把自己當外人,回爸媽家不就是回自己家嗎。再說經常過去,沒有一點兒要提著大包小包的想法。沒結婚前在外地工作,過年過節回家給父母錢,都是萬以上,結了婚有負擔,過節給爸媽的錢也將為千了。
直到妹妹打來電話,媽媽跟她抱怨,別人家的女兒回孃家都是兩手提滿禮物,只有自己的女兒經常空手回來。跟鄰居聊天,說起女兒帶回來的東西都臉紅。過節的錢也少得可憐。
聽了這話我有點震驚,我以為我是回家,原來爸媽已經把我排除在家人之外了。我結婚了有了小家庭,有了自己負擔,父母不體諒,還嫌棄給的錢少了,不是說陪伴遠比金錢重要的,怎麼到了我爸媽那就變了呢。慢慢地,我回孃家的次數也少了。
結婚三年的時候,我們準備買房,首付不夠。我向姐姐借了的錢,最後差了兩萬,猶豫了很久,還是回孃家跟爸媽開口。爸媽聽說我來借錢,爸爸抽口煙,彈了彈菸灰,告訴我他和媽媽這兩年身體不怎麼好,去了好幾次醫院,怕我們擔心沒說出來,家裡實在也拿不出錢來。
媽媽問了我們自己有多少錢,借了多少後,直接說:“你們連首付都湊不夠,以後每個月得還房貸,借的錢什麼時候才能夠還得起。還是別買房了吧,孩子還得過幾年才上小學,存多幾年的錢再買。你看我們家裡的樓房也舊了,弟弟不結婚不得翻新,也得花一大筆錢。”
我很沮喪地離開了孃家,沒有借到錢是小事,爸媽的態度讓我難以接受。哪怕說幾句支援的話,拿出一點錢表示心意,我內心也會好過得多。
第二年,弟弟準備買房。爸媽給我們三個女兒分別打了電話,讓我們每個人湊部分錢,媽媽是這麼說:“兄弟姐妹要相互扶持,一家人才能過得更好。弟弟買房了,你們都湊點錢,我們年紀大了,也操不上心。”
我們三姐妹湊了20萬,父母拿出30萬,這個金額讓我們驚呆了,怎麼也想不到父母能拿出那麼大筆錢。我和姐姐當時買房,爸媽是一毛不拔,怎麼到兒子買房就有錢了。
儘管媽媽口口聲聲說女兒兒子她都一樣對待,從結了婚的我和姐姐身上,妹妹還是看出了不同。
這期間,我生了二胎,因為要上班照顧不到孩子,婆婆身體只能照顧一個孩子。我到孃家,讓爸媽幫我照看兩歲的兒子半年。爸媽是異口同聲拒絕,他們的理由是外孫狗,是養不熟的,不管帶多久最後還是跟爺爺奶奶親。為了上班,我把兩歲的兒子送到幼兒園,由於年紀小,沒有辦法融入集體,每天早上兒子在校門口哭得撕心裂肺,我都是抹著眼淚離開。
我終於明白,嫁出去的女兒,在父母眼中就是別人家的人,回來就是走親戚的。
養大的女兒,為什麼嫁出去和父母就沒有以前親了。絕大部分的中國父母,都有著重男輕女的思想,養兒防老,等他們老了,只有兒子靠得住,只能跟兒子住在一起。
不管做父母的如何標榜女兒兒子都一樣,手心手背都是肉,從女兒出嫁那刻起,他們就把女兒當成了別人家的人了。
但是我們作為女兒,要明白,父母的這種思想也是受了環境和先人的影響,他們的思想被時代禁錮。我們沒有辦法改變時代,改變父母,只能給與他們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與父母和解,與自己和解,不要讓生活中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影響了親情。
-
9 # 13579753
華人關於子女要感恩父母的教育,已經很到位了。但是,父母也要感恩子女的意識,卻完全缺失。子女是獨立的人,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和養老工具。
-
10 # 金麗爾
這個問題提的比較武斷,並不是所有的女兒結婚後都不和父母親了,有些可能不結婚在家裡也沒有享受到父母溫暖,尤其是重男輕女封建思想嚴重的家庭。親還是親的,這個誰也放棄不下。但是有個古話語說,“娶了媳婦忘了娘”,說的是男人結了婚就沒有以前和父母親啦!所以養大的兒子不由娘呀!
回覆列表
有以下兩大原因造成了女兒嫁出去就沒有以前親了。
一是重男輕女思想所致。俗話說,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父母已經把女兒不當自家人了,女兒也不好意思把自己當孃家人了,逐漸疏遠是必然的。父母如果有幾個孩子,一般重視兒子,忽略女兒。在財產分配上,基本上都給兒子,尤其是農村,父母的財產基本上同女兒無關。
二是工作生活壓力和距離。現在的孩子為了工作,基本上都不在自己身邊,不在一個城市,甚至不在一個省或一個國家,工作生活壓力又大,女兒很少與父母聯絡,久而久之,形成不聯絡的習慣,節假日時間短,通常又會回到男方家裡去,客觀原因造成了女兒與父母的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