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裸辭寶媽育兒記
-
2 # 楊春華禪嬋蟬蛻
小孩子學習理財只能從小,從點滴,循序漸進的培養他們認識什麼叫理財,讓他們知道什麼叫錢,什麼叫人民幣。帶他們去超市、菜市場買菜的時候,讓她知道錢可以買什麼,如何認識大幣小幣硬幣,可以逐漸讓他們參與選購物品、付款……。只要從小略知一二,這樣慢慢的就從小開始理小財了,逐步養成管理錢財物。當然不要從小大大的紅包,一直教唆他這些紅包是你的,使他長大了很自私,連父母的錢早早想入非非大手大腳,大把大把花。不知道掙錢的艱辛。總之可以從小培養引導他們。結合掙錢的艱辛,用錢要有計劃。錢為什麼要存銀行有什麼好處,錢可生錢的道理,沒有壞處。
-
3 # 桃鄉人518
我覺的有好處。我就是從小跟著母親跑銀行的。
我的母親是個不識字的老太太,她會把攢的零用錢存到銀行,另存整取。那時銀行為了攬儲,經常還有幸運有獎,這樣以少存多很有成就感。
我的父親對我們要求非常嚴格,每次去買東西回家要一分不差地報帳。他的桌子上有放著不少零用錢,但他記的很清,我們每用幾分錢都要申請。
經過長期訓練,我們都對錢有敬畏感,工作後每月工資都有準確計劃,記明細帳,不亂花一分錢。工資低時每月存五元,這樣以少積多,象小燕壘窩一樣建自己的小家。
後來開始理財,一直到得重病後才停止。
父母的理財理念使我受用終生,幫我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
-
4 # 薇若育兒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對財商的闡述是:
財商,是一個人與金錢打交道的能力,是理財的智慧。
其主要包括兩方面:正確認識金錢及其規律的能力,正確使用金錢的能力。
目前,財商已成為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質。可見孩子從小的理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財商教育讓孩子從小認識、理解、使用、管理和創造財富,幫助孩子建立一整套面對物質生活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股神巴菲特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財商教育。
他回答道:
越早越好。
比如讓他們知道玩具的價格,理解存錢的意義。既然孩子的生活離不開金錢,為什麼不盡早培養他們良好的理財習慣呢?
我很感激我的父親,我幼時從他身上學到如何擁有正確的金錢觀。存錢是他教我的非常重要的課程。
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培養孩子的財商。
1.從體驗出發學理財
要讓孩子從自身的經驗、感受出發,進一步懂得財富和理財的重要性。舉例而言,在消費上,應先教孩子如何用錢,再教孩子如何賺錢。而不是一味地讓孩子學會節儉、省錢,與其這樣,不如給孩子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其自己透過“練習”,體會出何為好的消費習慣。
此外,父母也不必過於計較孩子在體驗過程中的“失敗”。這時候,父母就要鼓勵孩子,告訴他們,一時難以堅持的“中斷”不代表“失敗”,只要重拾信心、繼續完成自己的目標,就仍然會成功。
2.父母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孩子的行為就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所以,平時父母在消費的過程中,就可以給孩子滲透正確的消費觀,如:不隨意浪費;不衝動消費;不是以價格高低來論物品的價值;不是越節儉就是越好的……
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孩子也能樹立起良好的消費觀。
所以,我覺得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和理財能力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
5 # 小鳳得生活
這個問題非常好,我個人觀點非常贊同孩子從小有理財觀念!
讓孩子懂得理財,並會善用這個觀念,不是說讓孩子多麼多麼的省,也不是咱們的家庭條件多麼多麼得差,而是讓她懂得金錢的關係以及花錢的限度!
-
6 # 彤麟媽育兒日常記錄
我認為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還是有必要的。
理財能力的高低與人的職位高低,掙錢多少都沒有關係,只是理財能力強的人比不會理財的人,生活質量可能會好一點。因為財能力好的人,即使收入一般,也能將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當然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並不是對他們大談連大人都弄不明白的金融類的知識,我們就只要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金錢規劃原理,培養孩子基本的財商就足夠了。
研究認為,5到12歲是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的關鍵期,同很多能力的培養一樣,理財教育也要循序漸進的進行,我們應該遵循孩子智力發展的規律,在不同年齡段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五歲之前讓孩子對金錢有個明確的概念
現在的孩子們都非常聰明,在很小的年紀,便知道那天去小賣部買好吃的,所以現在的孩子在很小的年紀的時候就會養成一些不良的消費習慣,而家長們往往不能夠堅決的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我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是在費盡口舌向孩子說盡了道理,但是孩子卻堅持想要某個東西,其實這對於五歲之前的孩子來說,這是很正常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讓孩子習慣聽到媽媽說:不!並能知道為什麼。
當三四歲的孩子在聽到大人談論有關錢的話題時,好奇心會促使他們詢問一些有關於錢的問題,這時候我們可以藉此機會向孩子講解這方面的內容。
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向孩子灌輸一些正確的金錢觀念,由於五歲之前孩子的年齡小,理解能力也差,所以我們只需要給孩子傳授一些簡單的金錢知識就可以,比如告訴他們錢和錢之間的數額上有大小之分,沒有辦法把商品買光,所以必須做出選擇,定期的把錢放在存錢罐裡,積攢到一定數量,可以實現一定的願望等等。
6到12歲,讓孩子學會理性消費
這一階段的孩子對金錢的處理能力有所提高,所以加強她們理智消費的觀念尤為重要。我們可以每週或每月給孩子固定的零花錢,但要告訴他們不可以預支,如果需要額外的話費,必須講出合理的理由,或用勞動換取。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我們就要幫助他們學會區分“需要”和“想要”。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並不是自己的所有需要都應該得到滿足,並應該學會控制自盲目消費的慾望。
讓孩子知道家裡的錢是怎麼來的
由於孩子年齡小以及缺乏社會生活經驗,所以很多孩子都不知道家裡的錢是從哪裡來的,而對家長給的錢,都覺得理所當然,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因此他們會覺得錢來的很容易,這樣在無形中孩子就會養成花錢大手大腳,不知道節約和珍惜的行為習慣。
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錢是家長辛辛苦苦賺回來的,而不是憑空而來的只有知道了金錢的獲取是需要付出勞動,辛勞的,孩子才會珍惜,只有只有清楚了,家長為家庭承擔了多大壓力,付出了多少汗水,孩子才會更加體諒父母,進而養成從小節約的好習慣。
幫助孩子樹立節約意識,讓孩子學會理智消費
現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衣食無憂的環境裡,即使家庭條件並不十分寬裕,也是家長承擔了一切的壓力,而孩子並不知道生活的艱辛,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花錢大手大腳,吃飯挑肥揀瘦,對於孩子這些消費行為,家長往往在抱怨過後就繼續遷就。所以很多孩子甚至成年人都存在著一種不良消費的傾向,對金錢沒有概念,身上有了錢就想花出去,看中了什麼就一定要買下來,買了沒多久又開始後悔。
所以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讓孩子學會理智消費非常必要的,我們可以從一些小事來培養孩子,比如吃飯時不剩飯,吃不了的飯菜,不隨意扔掉;面對孩子的無限索取,用苦惱發脾氣等方式向家長提出各種無理的要求時,我們一定要理智的對他們說:“不!”給他們講明道理。
孩子要花錢,讓他自己賺
我們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者其他事情來賺取自己的零花錢,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明白錢,不是平白無故就可以得到的,如果孩子伸手要錢,家長想也不想就給,錢來的比較容易,孩子也就不會珍惜。但如果是自己辛苦賺到的錢,用起來就大不一樣了,所以我們要對孩子灌輸,“要花錢自己賺”的思想,不僅能夠促使孩子經濟獨立,還會讓孩子的心裡更加早地成熟起來。
曾經在書上看到過在美國對兒童理財教育的要求是:三歲時能夠辨認硬幣和紙幣,四歲時能夠在購買商品時做出選擇,五歲時知道錢是怎麼來的,六歲時具有自己的錢的意識,13歲時開始打工賺錢,學習運用一些簡單的投資工具,這種教育方式非常值得中國的家長進行反思並學習。
-
7 # 家有七妹
孩子要不要從小學會理財?對待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當然要!因為一個人學會理財,在這一生中都很重要。我們縱觀那些已經過來的成功人士和不成功人士。因為在他們的大腦裡,雖然都有∴理財"這兩個字。但是,不同的人對理財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他們所做的事情和產生的後果,是不同的結局。雖然說我們大人,會感覺理財對我們非常重要,但是小孩兒其實從小學習理財也很重要!要知道在古時,就有富不過三代這個說法。當然了,現代的人肯定突破這個界線了。那麼為什麼原來的人就知道富不過三代?甚至一直以∴富不過三代"來教育自己的後代呢?因為這都是古代的人,以事實殘酷的例子,得出的教訓。得出的,富不過三代的名言!我們先說那些家業大,錢多的有錢人家。都是在老一代裡,非常艱難的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後,要麼第二代人把財敗了,要麼第三代人把財敗了。歸根到底這都是他們沒有把,理財,規劃教育好!就比如一個李員外家。他們是個大財主,良田金錢布批等等,成千上萬的家當!可是她生了個兒子,是個敗家子。從小嬌生慣養,好吃懶做,遊手好閒,揮金如糞土,,從不知珍惜,更不知幫大人打點生意,更更不知理財這個觀念!因為從小在他的心目中,他家有的是錢,有的是僕人。他總只感覺,自己的家大業大,吃不完用不盡。所以只知花錢如流水,盡情的享受!今日有酒今日醉!直到他把家當敗完了,他也沒想到會有那樣的一天!甚至於他的父親走了後,他嫖娼、賭博後,把良田、老婆都抵押上,到最後他把房子都抵上啦!直到最後他淪落成了流浪街頭的乞丐!雖然說這所有的所有的財產,都是他這個後輩敗光的,但是他的父親,也是有責任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的父親錢是掙的不少。但如果他的父親,從小就知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從小學會理財,還要學會養成理財習慣。那麼這個會理財的習慣,將會讓他的孩子終身受益!那麼他的家當,不但不會被敗光,甚至還會發揚光大!所以說孩子要從小學習理財,甚至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學會理財!如果家裡沒有多少錢,不會理財倒也沒有大的觸動!但是如果你家裡錢很多,你還不知道應該從小教育孩子理財,那麼有你好看的!好了!孩子要不要從小學習理財?現在我想大家心裡都應該跟明鏡兒似的知道!孩子應該從小學習理財!而且還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錯過了小時的教育,就錯過了, 養成理財的好習慣機會!
-
8 # 蒲柳人家
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大部分人家裡沒有富裕錢 ,連供孩子上學都很困難,更不用說理財了。所以我們也吃了不懂理財的虧。一方面在財務自由和花錢縮手縮腳之間糾結,一方面也因為慢慢摸索如何理財而吃了不少虧。
既然我們也因此吃了虧當然不能讓孩子再重蹈覆轍了。從小滲透學習理財觀念非誠重要。
一方面節約不亂花錢,一方面不因為花了錢買了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愧疚。用自己的能力掙錢,花起來心安理得;
除此學習如何理財,在生活中就滲透理財觀念,比如我家爸爸會和孩子一起研究看到的飯店、酒店等是如何運作的,需要哪些成本,賺多少錢才有利潤。這就是一種理財意識的建立。
除此,也可以把孩子的壓歲錢給孩子建立理財基金,帶著孩子一起慢慢學習財務的管理。
這些都不是什麼高大上的培訓,但是卻是生活中必備的常識,完全可以讓孩子學起來。
-
9 # 愛吐泡泡的阿布
我覺得要而且很有必要。
現在家庭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孩子在物質上大部分是不缺的,甚至有些父母長輩可以說對孩子是千依百順,只要提出要就會得到滿足,得來太過容易,長此以往,孩子越來越不知足。
另一方面,手機支付作為傳說中的“第五大發明”,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削弱了人們對於錢幣的概念。在孩子看來,大家買東西不用付出什麼,手機刷一下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完全不知道背後父母賺錢的不易。
拿我們家來說,從孩子有購買慾那刻開始,我就著重給他立規矩。每次出去玩看到想要的玩具可以向我們提出,但是每次只能選一個最想要的,其他的可以下次再買,而且不能買家裡已經有的。也因為從小的堅持,孩子學會了選擇和取捨,當然也避免了家裡玩具成堆的情況。
再大一點的時候,我開始教他認識紙幣,用他喜歡的東西來描述價值,比如五元可以買一份彩虹糖,十元可以買一個奇趣蛋,慢慢的他心裡對錢幣有了直觀的印象,出門買玩具也知道了看價格。
學會認識錢幣後,我開始引導他自己賺錢,和他約定出門想買玩具必須要自己給錢了,如果錢不夠就平時幫我們做力所能及的事來賺錢。為此我列印了一份專屬於他的賺錢指南,一項項列出做的事情及對應的工資,然後給他買了一個存錢罐,讓他自己管理好。
目前,我對孩子的引導就是這些,就算是打好基礎,讓他知道賺錢和花錢的概念,並且初步做到心裡有譜。再長大一些,我會繼續根據實際調整,總之,既能讓孩子的財商得到提升,又能教會他珍惜擁有,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了。
-
10 # 暖寶寶的spring
隨著社會發展,支付方式的多樣化,孩子對金錢的意識慢慢逐漸淡化。在和寶寶玩親子游戲的時候,會模擬去超市購物的場景。在付款環節,寶寶會拿一個玩具手機,說是要掃碼付款。錢幣的概念,孩子根本就不清楚。在春節的時候,孩子會領壓歲錢,但是呢,壓歲錢一般都是交給父母保管。對於金錢保管意識都是比較淺的。
之前看過一本書上寫著,一個人的理財觀念,在12歲之前就會建立起來,5—12歲是兒童理財教育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孩子的金錢價值觀和消費觀尚未形成穩定的習慣,這個階段進行理財教育最為合適了。國外的家庭孩子都是很小管理自己的錢,所以非常有必要的。
讓孩子透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去做,自己有自己的存錢罐,對於錢幣的認識。可以參與去自主買東西,體驗錢幣交換的過程體驗。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理財計劃,消費計劃。還可以參與一些有償勞動,獲得金錢的收入。為自己短期內想買的一件東西,做一個預算。兒童成長的關鍵期,給孩子怎樣的教育輸入,將來會在孩子的生活和工作中產出不一樣的結果。
-
11 # 邵毅麻麻
我認為孩子從小養成理財的習慣當然更好了,我兒子從6歲開始也沒有刻意去培養他理財,只是每年春節時把他的壓歲錢給他存起來,給他說讓他存錢到他上初中時給他買一輛賽車,然後他自己就非常積極,每次我買了東西剩下的零錢他都放到自己的存錢罐裡,而且他從來不亂花錢,需要花時他一定會給我們說,從來不會偷偷拿錢買東西,我覺得這是很好的習慣,有的家長說孩子要鍛鍊他的自理能力,讓他自己管控自己的零花錢,我覺得家長還是要引導一下孩子,養成一種從小知道節約,理財的好習慣,知道那些錢該花,那些錢不該花。
回覆列表
需要,作為一個財務工作者,我非常贊同給孩子從小灌輸理財理念。
第一,要理財,先有財 我計劃等寶寶大一點 ,可以讓她幫忙做家務,來獲得她的“第一桶金” 。
第二,至於壓歲錢什麼的,我本來就幫孩子開卡存著,但是我不會讓她覺得壓歲錢理所應當,只有付出了勞動才能獲得相應的報酬,不然孩子容易做事情的時候講條件。同理,她做自己份內的事,不給她報酬,比如學習,做作業,我發現很多家長都利誘孩子,但是這是不正確的,所以我不打算用獎懲來督促她。
第三,自己做著點小生意,我會等她能懂了,慢慢說給她聽 ,從資本的原始積累開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