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甘肅劉老三
-
2 # 港劇研究所
如果你曾瞭解過南韓電影史,你就會知道,南韓電影的真正崛起其實就是最近這十多年的事情。從殺人回憶,母親,熔爐到Sunny姐妹淘,追擊者,黃海,相比亞洲電影,尤其是對比性比較強的日本電影近些年的衰落,南韓電影一直在進步。
當然,將南韓電影同其他電影大國相比,可以值得吐槽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沒有自己的原創型別片,缺乏世界級的大導演,在好萊塢折戟沉沙,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大獎項……但本篇文章不是為了吐槽而來的,掩耳盜鈴不能解決問題,只有明白了別人的長處,才有學習超越的可能。
著名知友,羅登說:等我回過神來,我發現,南韓電影到了這份程度,人家早就不帶中國電影玩,已經遠走高飛,確實不僅僅是亞洲級別的翹楚,其製作質量和理念,已經登堂入室,足可在世界電影史佔據重要位置了。
不誇張的說,當下南韓部分電影的思想性、展示出的話題性及對社會良知、人性的省思和拷問,已經不是電影流水線化作業日趨嚴重的好萊塢願意包容和挖掘的。 我也確實無法在近三四年來的好萊塢電影裡看到接近於南韓電影那樣的整體發展態勢、那股一鼓作氣的拼勁、那樣精雕細刻的嚴謹、那種努力將生活的點滴啟示融入每一部小成本生活電影的誠意和不止步的創新意識,所以哪怕是一部題材不起眼的愛情片、喜劇片,你也能感受到南韓電影工作者給予它的溫度和份量——一種完全不同於同類型好萊塢爛俗爆米花商業電影的樸素、真實和東方生活氣質。
也許好萊塢正在攀登電影技術的一座又一座高峰,但在最基礎的電影內容上近乎乏善可陳,毫無誠意。除了一部接一部的製造感官刺激的漫畫改編爆米花電影,就是各種“大片”的續集。就連頒獎季的參選影片都透著偏頗、保守甚至不可理喻的迂腐爛俗氣質,離觀眾、尤其是正在產生審美疲勞的亞洲觀眾越來越遠……
要說南韓電影在國際上有什麼地位,在以前,那是真沒什麼地位。然而就在去年,金知雲拍了《背水一戰》,樸贊鬱拍了《斯托克》,奉昊俊拍了《雪國列車》,十年多的積累和醞釀,去年是南韓導演在好萊塢、歐洲的集體爆發,南韓電影開始在世界舞臺上嶄露頭角,引起了相當大的關注;
而在亞洲,去年與中國的合拍片有《筆仙2》《分手合約》《大明猩》,也讓華人見識了一把南韓電影人紮實的功底。
雖然這些都是零星狀的,還未達到大面積的現象,據目前的發展態勢看,南韓電影遲早會稱雄亞洲,立足世界,鑑於南南韓內市場容量有限,所以他們是絕不會忽略中國市場的,可以預見,未來兩國電影人的合作將會越來越多。
面對鄰國電影的崛起,我們需要做的,應該不僅僅是驚歎……
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南韓目前是世界公認的全球五大文化產業強國。但前四者,作為傳統的資本主義西方強國,其文化產業發展歷史悠久,投入巨大,經歷了一個長期的、系統的發展過程。唯有南韓,作為中國的近鄰,也是中華文化圈中的一員,其文化產業發展近二十年來異軍突起,“韓流”旋風一時間舉世矚目,客觀上來講是中國謀求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最佳的學習物件。
1997 年席捲東亞的金融危機使南韓經濟受到重挫。為了擺脫經濟困境, 尋求新的產業增長點, 南韓根據國內外市場發展的變化, 積極主動地調整產業結構, 開始大規模向文化產業進軍。1998 年南韓 正式提出文化立國戰略, 金大中總統上任之後 就宣佈:21 世紀南韓的立國之本, 是高新技術和文化產業。把文化產業和生物技術列為 21 世紀重要的產業。這種化被動為主動的戰略調整給南韓文化產業的騰飛創造了條件。文化產業作為立國之本,這是南韓電影何以在過去10多年迅速崛起的根源!
2005年聯合國貿發會議發表新聞公報宣佈,有8個國家又加入發達國家名單。其中,南韓成為繼日本和新加坡之後的第三個亞洲發達國家。在這之前的10年,是南韓文化產業發展的高峰期。發達的經濟基礎是南韓文化產業能夠快速發展的沃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消費人群外加政策扶持,廢除內容稽核加上分級制度,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最終促成了南韓電影產業的崛起。
-
3 # 綠林萌主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資料:南韓年度進口片引進多達600餘部,南韓本土電影拿下市場總額60%,而中國每年進口片引進不足60部,創下的年度市場總額也是50%—60%,中國電影與南韓電影的差距一目瞭然。
1999年後,南韓發生了三件大事,也正是由於這三件事情,掀起了南韓走上電影強國的風潮。第一件事是1999年南韓電影人發起的“光頭運動”。這一運動可以說是南韓電影的分水嶺。第二件事是於1999年上映的《生死諜變》,轟動全南韓,觀影人次達到史無前例的579萬,上映57天一舉打破《泰坦尼克號》保持的票房紀錄。第三件事是在2000年在北京舉辦的南韓電影周暨學術談論會,也正是由於這個研討會讓南韓電影開始進入華人的視野,之後一大波南韓電影開始引進國內,包括那部家喻戶曉的由全智賢、車太賢主演的《我的野蠻女友》。
除了這一年發生的一系列大事件外,“天時地利人和”等客觀因素都站在了南韓這邊,讓南韓電影變得越來越厲害。
第一、南韓有著寬鬆的審查制度,讓南韓電影百花齊放。
第二、極高的從業門檻。要想在南韓從事影視導演一職,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甚至不亞於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第三、全行業都具備務實精神。在南韓,導演們也被稱為“世界盃導演”,意思是南韓的導演都很低產,一般是四五年才會出一部作品,不是說他們效率低下,而是他們真的很務實,他們需要很多的時間對劇本進行推敲和打磨。
第四、觀眾支援本土電影。南韓觀眾確實支援本土電影,就拿2015年上映的《星球大戰7》就能看出端倪,《星球大戰7》在全球其他地區瘋狂收割票房的時候,在南韓卻吃了閉門羹,反而是與它同天上映的《喜馬拉雅》拿到了同期的票房冠軍。而在中國,如果某一部中中國產片與好萊塢大片同天上映,中國觀眾會不假思索的選擇看好萊塢大片。
對於中國電影而言,能夠做到以上四點,相信也能飛速發展。
-
4 # 我的嶺嶺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資料:南韓年度進口片引進多達600餘部,南韓本土電影拿下市場總額60%,而中國每年進口片引進不足60部,創下的年度市場總額也是50%—60%,中國電影與南韓電影的差距一目瞭然。
1999年後,南韓發生了三件大事,也正是由於這三件事情,掀起了南韓走上電影強國的風潮。第一件事是1999年南韓電影人發起的“光頭運動”。這一運動可以說是南韓電影的分水嶺。第二件事是於1999年上映的《生死諜變》,轟動全南韓,觀影人次達到史無前例的579萬,上映57天一舉打破《泰坦尼克號》保持的票房紀錄。第三件事是在2000年在北京舉辦的南韓電影周暨學術談論會,也正是由於這個研討會讓南韓電影開始進入華人的視野,之後一大波南韓電影開始引進國內,包括那部家喻戶曉的由全智賢、車太賢主演的《我的野蠻女友》。
除了這一年發生的一系列大事件外,“天時地利人和”等客觀因素都站在了南韓這邊,讓南韓電影變得越來越厲害。
第一、南韓有著寬鬆的審查制度,讓南韓電影百花齊放。
第二、極高的從業門檻。要想在南韓從事影視導演一職,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甚至不亞於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第三、全行業都具備務實精神。在南韓,導演們也被稱為“世界盃導演”,意思是南韓的導演都很低產,一般是四五年才會出一部作品,不是說他們效率低下,而是他們真的很務實,他們需要很多的時間對劇本進行推敲和打磨。
第四、觀眾支援本土電影。南韓觀眾確實支援本土電影,就拿2015年上映的《星球大戰7》就能看出端倪,《星球大戰7》在全球其他地區瘋狂收割票房的時候,在南韓卻吃了閉門羹,反而是與它同天上映的《喜馬拉雅》拿到了同期的票房冠軍。而在中國,如果某一部中中國產片與好萊塢大片同天上映,中國觀眾會不假思索的選擇看好萊塢大片。
對於中國電影而言,能夠做到以上四點,相信也能飛速發展。
-
5 # 石馬娛樂工坊
南韓電影現在的發展確實會比中國的好。原因有很多。
1是發展的早,跟國際接軌的早。
2體質原因,我們國家電影題材限制的太多,當然這有好有壞,看怎麼權衡利弊。不過這幾年的電影題材也在慢慢放開限制。
3目前國內電影工業還是以導演跟跟資本方為核心,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電影產業鏈條。
那想要在影視行業迅速發展起來有幾個要點:
a.培養幾家頭部的文化產業公司,
b.提升電影品質,跟導演的審美水平。
c.建設電影周邊產業鏈條
-
6 # 灰色軌跡濁浪
不可否認,這幾年,不止南韓,中國的電影也有質的飛躍,但以現在為止,實際來看,南韓的電影要比中中國產的電影暫時走的更遠些。
中中國產電影到現在為止最輝煌的時候在90年代後,那時候香港電影代表著亞洲電影的最高水平,當時香港電影輸出到南韓、日本甚至整個亞州,傳播到世界。但近些年,日本電影和南韓電影已把中中國產電影遠遠的甩在最後,我這樣說出來,肯定會有朋友噴我,我們也有好電影,也賣出好票房,但你不得不承認,在國際公認電影上,中中國產電影已落後太多了,中中國產電影遮遮掩掩,反覆的打擦邊球,電影劇情的真實性也是浮在水面的冰山。更多的現實被隱藏、被美化、被刪減。雖然我們對這一點點的真實已經垂涎三尺,可在真實性上,中中國產電影機幾乎是沒有反映出來任何東西,引不起影者的共鳴。
電影本身是展現故事發展劇情的呈現,可中中國產電影只能觸及其皮毛,展現不出電影的現實、真實、諷刺,甚至說嚴重點,根本就不敢去觸碰,因為觸碰的結果是禁拍,或者是禁演,畢竟導演和演員等一切幕後都要吃飯,這樣的前提,能拍好電影嘛?
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兩年,中中國產動漫和電影陸續上映,我不是藥神,大聖歸來,魔童降世,戰狼系列,中中國產電影也開始向製作精良,完美化的向前奔跑,我相信,中中國產電影會迎來真正的高峰。
-
7 # 花野電影
南韓電影生於夾縫,在上個世紀的侵略和戰爭中挫傷、受阻,直到70年代,南韓電影才逐漸興盛起來,發展形成獨樹一幟的影壇風格。
一個國家的電影產業興衰,與政府的態度有直接關聯,南韓對電影創作持有的開放政策,使得導演們有足夠的創作空間,鼓勵民眾進影院觀影,加之數月的放映時間,電影擁有了票房保證,南韓電影即便在激烈的競爭中,也有生存空間和表達舞臺。
相較於政府的支援,南韓電影發展更重要的依託是電影作品的品質。其中最核心的兩點為電影的創新故事模式,以及歷史事件或真實事件的借鑑。
跳脫出固有的敘事模式,人物刻畫手法,在虛虛實實中牽引觀眾情緒,以獨特的視角展開故事,也給觀眾強烈的心理感受。
真實事件及歷史事件的改編,則是大部分南韓型別電影的一個標籤。《軍艦島》、《大將金昌洙》、《熔爐》、《殺人回憶》《素媛》、《梨泰院殺人事件》等一系列真實事件,題材大膽,引發爭議,反諷腐敗,拷問人性,將社會的黑暗面都掀翻,將和平時代下的美好撕個粉碎。
南韓電影有其強烈的民族風格,對於世界而言,尤其好萊塢和歐洲部分,基於意識形態上的偏差,南韓電影很難進入亞洲區之外的市場。其固化的“借鑑”創作,缺乏創新,並不能給世界電影做出太多的貢獻,這也是部分觀眾對南韓電影不買賬的原因之一。
當然,即便如此,南韓電影的發展對於中國電影來說還是有很多可學習之處的。
1.國家開放意識,電影有更多創作空間
在政策的嚴控下,很多題材在中國電影圈是禁區,如果擁有相對明確的分級制度及管控法則,也許中國電影會更加大放異彩。
2.民眾支援,票房不僅僅為明星買單
過去的好萊塢明星制度限制了演員的角色塑造,但實現了電影產業的崛起,但今天的明星票房卻引發了電影行業之殤。天價片酬,摳圖後期,划水軋戲,只關注數量不計質量必然會拉低電影行業水準。
在體質的管控下,明星片酬雖然有所調整,但提高整個產業標準還是頗有難度。
3.精進演技,提高行業標準
眾所周知,南韓是個造星工廠,所有藝人都需要歷經艱難才有出道之日,演員也同樣如此。業務能力是衡量一個演員最基本的標準之一。
票房不會一直是電影的追求目標,也不會是一個優質電影人的追求目標,電影,永遠要靠品質說話!期待中國電影!
-
8 # 夜絮輕沾之龍徹傲天
既然要比誰的電影好,那就拿最好的比,下面的榜單就是結果。
中日韓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戰績整理(截止2019年5月26日)
獲獎次數
華語電影12次(大陸8次臺灣4次)
日本電影10次
南韓電影2次
近年裡南韓電影《聖殤》首次摘金獅於2012年,其後中國電影《白日焰火》在2014年獲金熊,日本電影《小偷家族》和南韓電影《寄生蟲》近兩年雙獲金葉子
1950 《羅生門》 金獅 日本
1953 《地獄門》金棕櫚 日本
1958 《無法松的一生》 金獅 日本
1963 《武士道殘酷物語》金熊 日本
1980 《影武者》 金棕櫚 日本
1983 《楢山節考》 金棕櫚 日本
1988 《紅高粱》金熊 中國大陸
1989 《悲情城市》金獅 臺灣
1992 《秋菊打官司》 金獅 中國大陸
1993 《香魂女》金熊 中國大陸
1993 《喜宴》 金熊 臺灣
1993 《霸王別姬》 金棕櫚 中國大陸
1994 《愛情萬歲》金獅 臺灣
1997 《鰻魚》金棕櫚 日本
1997 《花火》 金獅 日本
1999 《一個都不能少》 金獅 中國大陸
2001 《千與千尋》金熊 日本
2006 《三峽好人》金獅 中國大陸
2006 《圖雅的婚事》金熊 中國大陸
2007 《色戒》 金獅 臺灣
2012 《聖殤》 金獅 南韓
2014 《白日焰火》 金熊 中國大陸
2018 《小偷家族》 金棕櫚 日本
2019 《寄生蟲》 金棕櫚 南韓
請韓吹注意,亞洲電影一直是中日在領銜,印度伊朗也很不錯,南韓還要再靠後。
有些人一提起中中國產電影就《小時代》,提起南韓電影就《辯護人》,田忌賽馬可真有意思。能被華人瞭解的外國電影,都是公認(至少本國市場公認)的好電影,看多了就容易產生“外國電影都是好電影”的錯覺。你不百度能列舉十部中中國產爛片,那麼能列舉哪怕五部南韓爛片嗎?難道南韓沒有爛片?
順便提醒一下,在任何國家,好電影、神作都是極少數,都是踩著海量的平庸電影和爛電影的屍骨確立的地位。只是在這個口碑的時代,它們容易被忽略。而我們身在中國,所以才能夠看到這些中中國產爛片,南韓的爛片,除非爛出了話題,否則誰會去翻譯引進?
-
9 # 娛樂頻道影視
中國電影還是針對一個保守的看法。中中國產電影能讓國民接受.場景劇情尺度有要求.真實。南韓電影初度偏大但是很大開眼界。希望中中國產電影還是希望有亮點吸引人心
-
10 # 澳龍和波龍
首先得承認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不論大陸香港還是臺灣,都是在走下坡路的。相反,南韓電影蓬勃向上,欣欣向榮。目前的中韓電影可以一句話概括,中國電影下限比南韓電影低。
但要意識到,討論中國電影這個宏大的命題,並不能侷限於近二十年。有人可能會說好漢不提當年勇,但事實是,已經歷盡一個世紀多的中國電影,作為世界影壇重要的一個分支,依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所以雖然中國電影下限比南韓電影低,但同時上限也比南韓電影高,因而並不能用中國電影的下限(《純潔心靈》之流)去比南韓電影的上限(《殺人回憶》等片)。
其次討論影響力,並不是一定要看獎項,而是看為世界影壇貢獻了多少力量,有多少開創性的東西。換句話說,就是有多少人學你。日本電影為何偉大?是因為日本電影貢獻了黑澤明、小津安二郎等大師,他們在前人的經驗基礎之上總結出一套理論體系供後人學習。中國電影雖然成就上比不上日本電影,但也出了萬籟鳴、李翰祥、謝晉等人。
每個電影工作者上視聽語言課,一定會學習黑澤明、小津安二郎的拍攝手法,一定會分析張藝謀《紅高粱》的色彩,李安《臥虎藏龍》的構圖。(僅舉例而已,實際上要學的比這多)
比如藝術表現手法。遠的不說,就拿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來說,攝影和排程上就借鑑了王家衛的風格。更別說賈樟柯、侯孝賢、楊德昌等等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電影人。再如上個月看了1932年的《奮鬥》,85年前的電影,運鏡、排程和剪輯都非常成熟,可以說是同時代的先驅。
再說商業電影拍攝手法。在這裡,我僅舉一例,1997年銀河映像的《一個字頭的誕生》。這部電影是雙結構雙結局,即同樣的故事講兩遍但結局不同,這種結構就我知道的,應該是世界首創(感謝 @賈木狗 補充,最早的應該是1987年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機遇之歌》,這裡原文就不改了,但《一個字頭的誕生》也蠻早的),比1998年德國導演湯姆·提克威同樣結構的《羅拉快跑》還要早一年。從此之後,這樣結構的電影就遍地開花了。
鑑於上述表述不嚴謹,我就再舉一例吧。《無間道》,被馬丁·斯科塞斯翻拍,還拿了奧斯卡最佳影片。
這就是所謂電影的影響力,你創造了一種東西,然後大家都學你。
不可否認,現在的南韓電影的確質量很高,但真正有開創性的東西還很少。比如商業電影拍攝技法很多都是曾經香港電影玩剩下的。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去翻翻中外的電影史論書籍,有多少章講日本電影和中國電影,又有幾頁講南韓電影。
就拿目前南韓成就最高的金基德、奉俊昊、樸贊鬱等人而言,影響力應該還抵不上一個賈樟柯。
最後,還想說,雖然中國電影影響力很大,但就近幾年來看,在坐吃山空。南韓電影目前影響力還有限,卻如蹣跚學步的孩童,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在發展。
南韓電影好不好?好。南韓電影值不值得中國電影學習?值得。南韓電影和中國電影誰的國際地位高?中國。南韓電影的國際地位能不能短期內追上中國電影?很難。
希望中韓電影都越來越好吧!
-
11 # 娛樂酒館不打烊
1、首先第一個問題,如果別人平時問你,你平時喜歡看什麼劇,回答韓劇的話,會給人留下花痴沒有大腦的印象,但是你回答,只看南韓電影,會給人留下高大上的印象。
因為觀看影視圈也會有一條鄙視鏈,美劇-日劇-韓劇-中中國產-泰劇
2、實際看什麼沒有那麼多框架,不必拘泥於此,南韓電影優質有名的有《素媛》、《漢江怪物》、《殺人回憶》、《隱秘而偉大》、《釜山行》、《Sunny姐妹淘》、《熔爐》等等。
我們認為南韓電影發展的好,是因為他們的導演敢於在電影中揭露政府,揭露社會現實,另外有很多演員演技精湛,南韓即使是偶像劇也要求演技不出戲。所以整體質量都還可以,他們已經像好萊塢那些有一套完整工業化的流程。
但也正因為這樣,總是揭露深刻現實的東西,以此為噱頭,實際得不到改變,南韓電影發展會疲軟。
畢竟大家都不想看雷同的臉。
3、中國電影想好起來,很簡單,不靠流量明星,不被資本裹挾,扶持一些好的青年導演,讓導演層不從張藝謀導演那代斷層缺人,踏實的拍電影,反而會出一些意向不到的好結果。
4、群眾眼睛雪亮,好的電影群眾會是自來水,良性迴圈起來,自然中國電影就發展起來了。
回覆列表
我發現,一涉及到中國電影和外國電影的比較,往往最後都會把矛頭指向審查。導演不敢拍啦,題材受限制啦,沒人說真話啦。聽起來好像中國電影就需要有人站出來揭傷疤,說實話。
可是你再去看看中國真的在拍這些現實題材、歷史題材的導演,比如賈樟柯、王小帥他們,再加上早期的張藝謀、陳凱歌,評價這些導演的時候又會有一大堆人跳出來,說這是“落後守舊”,是“舔外華人騙獎”,是“辱華”。
人民內部矛盾已經發展到如此魔幻的程度真是讓人意外。
回到題目,“總體來說”哪個比較強,那我只能認為這是一個電影史維度的比較。在這個層面,南韓電影無論是影史地位,國際影響,藝術高度均落後於中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