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寧靜致遠2

    蒲松齡是一個吧,蒲松齡以鬼狐來喜笑怒罵,寫盡人間悲喜,寫盡官場醜態,但蒲松齡一生卻因得罪高官太多而仕途不順,科舉考試屢試不中,最後亦無考取功名,只落個布衣宰相的美名。

  • 2 # 秦一農夫

    說來也怪,蒲松齡一生除了十九歲中了秀才後,在接下來的"鄉試"中,連續五十年,前後經過十多次鄉考,

    均屢試不弟,直到七十一歲高齡時才成為貢生。

    不過蒲松齡並未因此而身心俱悔,他下定決心,筆耕不綴,把畢生的精力都用於《聊齋志異》的寫作。

    經過近四十二年的時間,蒲松齡終於完成了《聊齋志異》的寫作。全書共八卷,四百九十一篇,四十萬餘字。被譽為中國古代文言文短篇小說成就最高的作品集。蒲松齡也獲得中國古代"短篇小說之王"的讚譽。大文豪郭沫若曾這樣評價蒲松齡:"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 3 # 橫舟待故人

    唐代詩人孟郊,也就是與賈島並稱“郊寒島瘦”的孟郊有一首名詩《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

    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第三次進京科考的孟郊,終於登上進士第,留下這首膾炙人口的佳作,春風得意、走馬觀花流傳後世。

    似孟郊這樣還是幸運的,屢試不第的才子數不勝數。晚唐詩人羅隱才華出眾,卻前後參考十多次均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羅隱年輕時赴京趕考,認識一貌美歌女雲英,後來再無交集,然而造化弄人,12年後竟再次相遇,雲英依然未脫風塵,而羅隱依然未能登科,面對雲英的疑問,羅隱作詩一首《答雲英見誚》:

    鍾陵醉別十餘春,

    重見雲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

    可能俱是不如人。

    此詩與孟郊《登科後》對比,不由令人倍感心酸落魄。

    然而,若提到屢試不第卻又流芳千古,又怎能忘了宋代“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大詞人柳永,柳永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他本人雖才華橫溢卻命途多舛,參加科考屢試不中,到暮年才及第,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稱“露花倒影柳屯田”。

    柳永一生看似放蕩不羈風流瀟灑,實則懷才不遇鬱鬱而終,據傳去世之時,眾歌妓憐惜他的才華,湊錢安葬了他。“樂遊原上妓如雲,盡上風流柳七墳。可笑紛紛縉紳輩,憐才不及眾紅裙”,說的就是這段,實在令人唏噓!

  • 4 # 紅姿木哥

    詩聖杜甫首次參加科舉考試,奸臣李林甫為相,一句天下無遺賢,那年一個也沒錄取,後就爆發了長達八年安史之亂。杜甫再也沒有機會了。

  • 5 # 圖文繪歷史

    “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這句話道出了古代科舉殘酷的現實,應考人之多,錄取名額之少,考試難度之大,但為了博取功名,仍然成為了天下士子奮鬥一生的目標,但統治者的侷限錄取,也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做官,所以有相當一部分有才華之人屢試不中,他們儘管在科舉道路上遺憾,但在自己領域上大放異彩,下面列舉一些科舉屢試不第但成為流芳千古的大文豪們。

    孟浩然畫像。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園詩人代表,後人把他與王維並稱為“王孟”,膾炙人口的《春曉》、《過故人莊》等就出自他之手,但他赴長安幾次科舉都未中,45歲那年最後一次不中返回故居,與朋友們賦詩作會,隱居山水;黃巢,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領導的農民軍將大唐帝國推向了萬丈深淵,自己建立了大齊政權,成功當上皇帝,其實這樣一位梟雄是個知識分子,“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就出自於黃巢之手,悲劇的是黃巢年輕時曾4次科舉而不中,懷著憤恨離開了長安城,最後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武夷山柳永紀念館。

    張元,聽到這普通的名字很多人都很陌生,但如果說他是北宋時期人,估計有人會想起來,噢,他就是在北宋時期自視甚高又屢試不中,一氣之下叛宋投夏,被夏景宗李元昊看中,擔任西夏宰相,後在好水川之戰中輔助李元昊大敗宋軍;柳永,這人都很熟悉,宋朝著名的風流才子,屢試不中,靠在青樓裡填詞度日,成為專業通俗詞曲大家,婉約派代表人物。

    吳承恩畫像。

    李時珍,這不是明朝鼎鼎大名的醫學家,留下恢弘鉅著《本草綱目》的“藥聖”麼,對,就是他,而且李時珍出身醫藥世家,祖輩都是當地名醫,有的還進了太醫院,可是李時珍年輕時卻想著科舉入仕,結果3次赴武昌應試,均不第,後來才棄儒學醫,在中國醫藥史上成為一代大家;吳承恩,也是明代響噹噹的小說家,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可是吳承恩也有一段漫長辛酸的科舉經歷,他曾5次科舉而不中,最後才補了個貢生,其實是賞給他的,但官途真不適合他,於是辭官回鄉,閉門著書。

    蒲松齡畫像。

    蒲松齡,清朝傑出的文學家,後人評價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代表作《聊齋志異》,蒲松齡和廣大學子一樣,想走科舉這條路,悲劇的是考到了63歲,參加了6次科舉,全部落榜,於是成就了這本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的《聊齋志異》;左宗棠,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居正一品,軍機大臣,收復新疆的愛國將領,等等,如此多的榮譽,左中堂當年並不是進士嗎?是的,左中堂曾經3次科舉落榜,他是在給官老爺當幕府,也就是師爺,才躋身於晚清政治舞臺的,搞笑的是,當年左中堂在西北募集,大軍準備克復新疆時,左中堂還想“尥蹶子”回京參加科舉,這不是開玩笑麼,於是慈禧賞了左宗棠一個進士。

  • 6 # 青山居士說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是一種選拔人才的制度。起源於隋唐,發展於宋元明清,滅亡於清朝末年。這個制度具有上千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相對來說,在封建社會有它一定的存在意義。

    正因為科舉制度是普通老百姓想要進入仕途的主要途徑。因此才會吸引大批次的讀書人去考科舉。但是這種制度也有個弊端。因為讀書人還是比較多的,但是選錄的人才比較少。因此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但是有些讀書人非常不甘心,認為自己一生的功名富貴都在科舉仕途道路上。因此在落榜後,一次又一次的參加考試。浪費的時間和精力,浪費了才華。

    但是那些落榜的考生當中,卻也有些很有才華的文人。比如說我們所知道的,唐朝有一個詩人叫做張繼,曾經在落榜之後寫了一首《楓橋夜泊》,至今流傳千古。這首詩表現了張記,落榜之後孤單寂寞的心情也隱隱的表達了對科舉制度的批判和不滿,引起獨特的詩意,流芳千古,由此可見,張繼也算是一個很有才華的詩人了,只可惜被科舉耽誤了。

    再比如宋朝的一個大詞人柳永,曾經寫《雨霖鈴》等婉約詞作而蜚聲文壇。傳說柳永也是一個因為科舉而坎坷一生的典型例子。柳永是一個恃才傲物不把別人放在眼裡的人,曾經寫了一些詞作批判朝廷,表現自己的獨特個性,被當時的宋朝皇帝知道後,革去了功名。從此柳永在仕途上,異常坎坷,屢試不中。但是柳永卻因為他寫作婉約詞派而中國文學史上留下光輝燦爛的一筆。

    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朝的大文學家蒲松齡。據傳說蒲松齡曾在19歲考中了秀才,但是一直到70歲還沒有考中舉人,也就是說在長達將近60年的過程當中,蒲松齡曾經非常多次的參加科舉考試,但是就是與科舉功名無緣。也許是天意吧,蒲松齡雖然沒有考中科舉,但是他把自己的才華傾注在《聊齋志異》上面。他寫的這本書也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本白話文短篇志怪小說,文學價值極高,流芳千古。

    以上列舉的三個人,我認為都是被科舉耽誤的著名文學家。科舉制度從隋唐開端到清朝末年結束,一共經歷了1000多年的歷史,在這個1000多年曆史當中,雖然也有很多因科舉而獲取榮華富貴的人,但是也有很多因科舉而讓自己的人生變得坎坷奔波的人,總之有利有弊吧。後者並不是沒有才華,可能有時候僅僅只是缺少一種運氣。但是不幸當中的萬幸是他們透過文學創作給我們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還是很值得我們去尊重他們。

  • 7 # 北虢先生

    科舉制度是古代透過考試選拔官員的重要制度。主要分為童子試、鄉試、會試、殿試。童子試考過的成為秀才,鄉試考過的為舉人,會試是全國性考試每次錄取100人左右考中的稱為進士,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考中的前三名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科舉考試前後實行了約1300年,為歷代王朝貢獻了大約10萬名進士和649和狀元。

    科舉制度讓寒門子弟有了進入仕途的機會,為封建社會選拔了大量優秀人才,無疑是一項偉大和進步的制度。但是由於科舉考試拘泥於形式和教條,也有很多才華橫溢的名人屢試不第,按名氣大小選取五例:

    第五名:吳承恩

    說起吳承恩的著作《西遊記》,在中國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吳承恩是明朝小說家,江蘇淮安人,自幼聰敏,博覽群書。但是這位文學巨匠在科舉考試中卻是屢遭挫折,到底考了多少次舉人不知道,反正就是考不中。一直到50歲才補了個歲貢生(意思是保送生,相當於副舉人),到北京分配官職時又沒選上。吳承恩由於宦運不順,晚年閉門寫書,賣字餬口,在貧窮中去世。

    第四名:蒲松齡

    蒲松齡是清朝著名的文學家和小說家,一部《聊齋志異》讓蒲松齡名揚天下。《聊齋志異》文學界的地位和民間的影響力絕不次於四大名著。蒲松齡是山東人,19歲進行童子試,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但也只是個秀才。自從考中秀才後就屢試不第,始終沒有中舉,直到71歲時才成為歲貢生。蒲松齡在鄉村地主家做了42年私塾老師。

    第三名:柳永

    柳永又名柳七,號稱“白衣卿相”,福建人,北朝名揚天下的詞作家。柳永是宋詞的代表人物,在文學界地位崇高,但是科舉考試也是屢屢落榜。

    1009年柳永考試第一次落榜,憤慨寫下了《鶴沖天·黃金榜上》,發洩對科舉的不滿。1015年柳永參加禮部考試再次落榜,寫下了《徵部樂·雅歡幽會》,抒發仕途情場都不如意的苦悶心情。1018年柳永的哥哥柳三考中了進士,但是柳永卻第三次落榜。1024年,已經40歲的柳永第四次落榜,於是憤然離開了京城開封,與情人曉風殘月告別,寫出了著名的《雨霖鈴·寒蟬悽切》,從那以後眠花宿柳,為青樓女子填詞為生。

    第二名:孟浩然

    孟浩然是湖北人,唐朝著名的山水詩人,與王維齊名,作為中學語文課本中的經常出現的名字,絕對算得上大文豪。 孟浩然年輕的時候到京城長安,雖然詩文聞名京城,考試卻不理想,考了幾次進士都沒考中。孟浩然一生仕途困頓,遊歷山水,最終修道歸隱。

    第一名:杜甫

    杜甫是唐朝偉大的詩人,是中國的“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杜甫出身於唐朝計程車家大族,自幼好學,七歲就能寫詩。

    杜甫也是科舉考試的失敗者,24歲到洛陽參加進士考試落榜,35歲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再次落榜。杜甫在長安住了十年,朝廷不賞識,官場失意,鬱郁不得志,過著貧困的生活,“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科舉制度幫助了很多人,也害苦了很多人。

  • 8 # 遼陽郭同建

    在古代科舉中,屢試不中的大文豪可太多了。今天咱們重點說說明朝末年的一位小說家蒲松齡。蒲松齡字留先,又字劍臣。生於1640年。逝於1715年,享年76歲。其家雖稱累代書香門第,但在他祖父那輩,家道以見衰落。他攵親那輩只能棄書經商,但仍很貧困。要想翻身,只能寄稀望於科舉道路。他十五歲應童孑試。連中縣,府,道三個第一。得到當時山東學政施潤章的賞識,譽其(觀書如月,運筆如風)。一時文名籍籍於諸生間。但其後屢試不第,始終是個窮秀才。迫於生計他曾做過縣裡的幕賓,或在家做過教書先生。這樣持續了三四年依然窮困潦倒,這段時間他遊遍了山東,濟南,淄川的大街小巷,接觸了不少鄉紳官吏,知識分子及貧苦農民。這些閱歷使他對科舉腐敗,官場的黑暗,人民的痛苦,婦女所受的深重壓迫都有了較深的認識。養成了他(孤介耿直,尤不能與時相俯仰的性格)他曾說(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輸壁,不能自達於聖明,義憤填膺,慾望然笑向南山去)(感於民情,則愴惻欲泣,利與害非所計及也)。這種強烈的義憤,促使他命筆做書,(集腋成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聊齋自志》。

    據說蒲松齡做聊齋一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瓷罌。中貯苦茗,淡巴茹一包,置大道旁。下鋪蘆蓆坐於上,煙茗置人畔,見有行人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如是二十餘寒暑,此書方告完結。此書筆法超絕,他自巳在《聊齋自志》中大致講了本書的內容。(才非幹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這裡,幹寶指晉代小說家幹寶,其箸有《搜神記》三十卷。黃州指蘇東坡被貶黃州,常與客人談鬼。

    此書從思想內容來看,一是他尖銳的暴露了封建統制的黑暗腐敗,如《促織》這篇小說,就直接諷刺了封建社會的皇帝。小說講宣德年間,皇帝愛玩鬥蟋蟀又叫蛐蛐兒。地方官吏趁機媚上邀寵。叫百姓掏錢購買式捕捉,強健的蟋蟀上交官府,一時蟋蟀價格騰貴,百姓入不敷出有的傾家蕩產。其中有個叫成名的老實人因完不成任務,被官府幾番歐打。後變賣家產在一女巫指示下買了只上好的蟋蟀,不料被九歲的兒子因好奇給弄死了。這下全家大難臨頭,兒子害怕投井死了。夫妻放聲大哭不知所措,誰知,幾天後,兒子的靈魂化成一隻雄健的蟋蟀回來了,而且在比賽中百戰百勝。這才救活了全家。可憐成家失去了兒子,撫臣縣令卻因進奉有功,進級封賞。。

    其次本書還有很多揭露了那時科場制度的弊端和黑暗。《王子安》這篇小說就講了方面的故事。書中寫道這王子安,渴望功名心切,一次大醉後,恍忽以為自己舉進士,又被選為翰林,立刻擺起架子,使奴喚婢。沒想到剛進門就老婆一頓臭罵。說你覺的你是誰呀?家裡不就我伺候你嗎?那有那些長班伺候你這窮骨頭?實際上那會讀書人真是窮骨頭。蒲松齡說。秀才進考場,有七個相似。(入考場時,好似乞丐),(點名時官呵吏罵好似囚徒。(入號舍似秋末之冷蜂。),(出闈場似出籠之病鳥),(遠望極似被摯之猿猴),(傍上無名似沒吃飽的蒼蠅)。(來年再考則似破卵雞,只得銜木營巢)。以上可見蒲松齡對科舉制度的弊端還是認的很清楚的。

    再就是《聊齋志異》,還歌頌了許多可敬可愛的婦女。因時間問題,我就不展開細說了。

  • 9 # 小島知風

    這可比較多了,說幾個知名度比較高的文化大家吧。

    唐代大詩人孟浩然

    孟浩然是盛唐時代的著名大詩人,他寫的很多詩句都是流傳千古,最著名的當屬“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春曉》了,同時他的名作也是我們少年初高中時代語文課的必考作品。他的很多詩句都是非常膾炙人口,千古傳誦。

    就是這麼一位大詩人大文豪,偏偏他屢試不第,孟浩然在40歲時再次科舉不中,他放棄了科舉考試的想法,後來被當時的宰相張九齡看重,被聘為張九齡宰相府的幕僚,但是孟浩然的仕途理想和抱負始終沒有實現,最終孟浩然選擇效仿陶淵明歸隱田園寄情山水。

    《楓橋夜泊》的作者張繼

    在中學時代大家應該都學過《楓橋夜泊》,那一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被後世千古傳誦。

    而這首詩的作者張繼正是因為屢試不第,看著同窗好友個個都金榜題名,在心情極度鬱悶之下寫出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詩句。這首詩讓後世記住了懷才不遇的張繼。

    十年磨一劍的賈島

    賈島也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著名詩句就是“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這首《劍客》寫的豪氣干雲,可惜賈島雖然獲得韓愈賞識,但是科舉始終是屢試不第,最終賈島靠貴族推薦才步入官場,可惜始終都只是基層小吏,沒有實現自身的政治抱負,最終鬱鬱而終。

    明代大文豪唐伯虎

    唐寅字伯虎,以字傳世。唐伯虎少年時期便以才學名動於世,他在書法、文學、繪畫上都有深厚造詣,被後人稱為江南才子。可惜他早期捲入江南科場舞弊案,受到牽連,從此對科舉仕途心灰意冷。

    唐伯虎其實和世界著名畫家梵高很相似,梵高生前畫作不受重視,死後才成名,並且畫作價值千金,唐伯虎也是如此。

    晚年的唐伯虎窮困潦倒,全靠好友接濟度日,連妻子生病都沒錢看病,最終妻子撒手人寰離他而去。

    而唐伯虎臨死時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最能代表他這一生淒涼的心境,“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具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唐伯虎也如梵高一般,死後畫作價值連城。可惜唐伯虎生前卻窮困潦倒。

    寫鬼高手蒲松齡

    著名的鬼怪小說《聊齋志異》的作者就是蒲松齡,實際上蒲松齡一生熱衷於科舉考試,可惜的是蒲松齡一生屢試不第,最終在71歲的年紀才破例被補為貢生,因此蒲松齡對封建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觸。

    而蒲松齡也正因為科舉仕途的不順,才讓他寄情於文學創作之中,他以鬼怪暗諷社會時弊,傾畢生精力完成了《聊齋志異》,這也是他在文學上的一大鉅作。

    《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

    《儒林外史》是一部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古典小說,其中最著名的篇幅就是“范進中舉”,毫不留情的諷刺了封建科舉制。而它的作者就是屢試不第的吳敬梓。

    吳敬梓出身於官宦之家,自幼隨父親四處做官而獲得官場黑暗內幕,後來吳敬梓屢次參加科舉屢次落榜,他便開始對科舉制抱有懷疑態度,反對八股文,反對科舉制,從此不再願意參加科舉。

    他以諷刺的手法,對這些醜惡的事物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去創作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直到49歲時才完成。

    寫在最後

    這些就是文學上有很大成就,但是卻屢試不第的名人,當然還有很多,就不一一細寫了,還有很多名人比如《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他也是屢試不第,但是在醫學領域建樹很高;還比如清末民初的實業家盛懷宣,也是屢試不第,但是不耽誤他的成就。

    所以封建科舉制也好,現代的高考制度也好,考不好它們不代表對一個人全盤的否定,很多人都是這方面不行,其他方面會很優秀,考試不是唯一出路,只要有信心還有更廣闊的天地等著你。

  • 10 # 知一國學

    晚唐時期的這兩首詩你肯定聽過: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來明日愁。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

    為誰辛苦為誰甜?

    寫下這兩首詩的人,叫羅隱。

    唐代的才子眾多,如果要排名次,羅隱並不能名列前茅,但是在晚唐時期,羅隱絕對算得上是文壇一枝獨秀,也有人說“羅隱之後,再無唐詩”。他的作品其實很多,有詩集、散文、哲學名著,在當時都非常受推崇。

    當時有個將領叫王師範,這個將領非常欣賞羅隱,經常給他送信送財物求得贈詩,每每得到之後都愛不釋手。還有一個羅隱的朋友,在中了進士之後,羅隱給他寫了首賀詩,但是這位朋友的父親卻說,能得到羅公的詩,比兒子中舉還高興!

    然後,他的名氣雖大,但他科場卻十分困頓淹蹇,史上稱他“十上不第”,就是說他考了十多次科舉,但一次都沒有考中。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寫下一系列含有諷刺意味的詩文,來抒發自己一腔抱負,卻難以施展的不甘。

    比如,羅隱曾在《讒書》的序言中寫到:

    “我來到京城七年,飢寒交迫,幾乎不像一個正常人了。丁亥年的正月,拿過這本書(《讒書》)來自己罵自己:‘他人用書得榮譽,你卻拿它自取其辱;他人用書取富貴,你卻因此得貧困。’所以,我的書不過是自己讒媚自己罷了,就叫讒書吧。”

    後來,黃巢起義,他為躲避禍患,避居九華山,寄身佛學。八年之後,起義漸漸平息之際,他才離開池州,此時他已經50多歲了。直到晚年,他也沒有再走科舉之路,但是終因才華滿腹被人賞識,在此後20多年裡,累遷司勳郎中,鹽鐵發運使,諫議大夫等高職,也算終於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羅隱是塊金子,他總歸是會因自己的光芒而被人器重的。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20%暴跌到0.8%僅用五年,三星手機為何會在中國遇雪崩式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