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霖小姐慢半拍

    注重培養自己隨時能夠離開體制的能力 等待一個機會 但就我親身經歷而言 這需要極大的犧牲 包括但不限於:與周圍人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奉承等

  • 2 # 維尼老師解惑婚姻情感

    在體制內幹了八年,應該是目前的工作已經非常穩定了。

    如果繼續在體制內,或許你也能看到自己接下來的職業發展路程,這條路上也許有你不喜歡的部分,也許有巨大的可以預見的危機。

    是不是這一份可以預見的危機以及體制內道路上你不喜歡的部分一想起來,你就會感到焦慮。

    可能是因為目前你還沒有找到更好的應對的方式。

    或許你也想過離開體制,但是離開體制的不不確定性更大。

    由於這麼多的不確定性,造成了你極大的焦慮。

    職業生涯其實有一種柔性的過渡,不過,過渡期內你可能需要付出一些時間和精力。

    體制內的工作,大多數人還是比較羨慕的,尤其是穩定。

    穩定的工作帶來穩定的經濟收入,拿著這一份經濟收入的同時,可以去探索一下自己的人生職業生涯,還有什麼可能性。

    如果真的發現了自己興趣,能力,價值觀比較匹配的一些職業發展方向,並不見得一下子要走出體制內,直接跳到自己想要去的那個職業生涯範圍內。

    你可以一邊幹著體制內的工作,一邊學習新領域的知識,並且呢,要找一些兼職或者其他純屬幫忙類的工作,去你嚮往的那個領域裡面鑽一下。

    我曾經做過的一個案例,他被父母安排進了體制內,但自己呢非常想做一個歌手,後來也去做了歌手的嘗試,用業餘時間去各種場合駐唱,你。

    發現自己還是沒有天分做歌手,也心甘了。

    白天踏踏實實的在海關做報關,晚上,偶爾會去酒吧駐唱。

    這種生活呢大概已經過了五六年,偶爾聯絡,他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非常棒,既能有一份體面的收入,又能兼顧自己的愛好。

    也有其他朋友經過了柔性過度以後,真的就徹底離開了體制,進入的自己的嚮往的那個生涯領域裡面。

    建議你,目前梳理一下自己的嚮往的職業生涯,做一個柔性的過渡會比較適合。

  • 3 # 吉姆妮成長日記

    我現在就羨慕那些一點也不焦慮,整天一碰枕頭就一覺睡到大天亮的人,真心羨慕。我雖然作息習慣還可以但是經常半夜醒來就焦慮得無法再睡著,所以題主你應該知道,焦慮是現在大多數人的常態,只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說出來告訴你罷了。

    焦慮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氣質,也是這一代年輕人身上的時代烙印,你和我都無法避免。

    既然無法避免,索性就將它化作動力吧。

    很多事情你在沒做的時候,你不會知道它的意義是什麼。在我們現在所生活的世界,時間是線性的,他不是我們所希望的像一條寬闊的跑道,時間只是一條線,所謂的“取捨”,也只是說的好聽,其實,你選擇了一種可能,其實就是拋棄了其他的選項,而且沒有回頭路。從這個角度上說,【選擇什麼】比【不做選擇】需要更多的勇氣。

    題主覺得自己在體制內好像沒有上升的空間了,然而還只是在反覆焦慮,那麼你現在就是【不做選擇】的狀態。

    說到底你還是做了選擇,你選擇的是【保持現狀】這個暫時看上去沒有風險的選項。

    但其實你自己也知道,長遠來看,這個選項對今後的人生來說,風險還是有的。只是現在不明顯。

    所以呢,適當的焦慮,是前進的動力,而過度的焦慮,則是毫無意義。

    當你焦慮的無法靜下心做任何事的時候,時間還是會不停的往前跑,過去了就是過去了,你只是把時間浪費了而已,人生並沒有發生什麼改變。

    改變現狀,唯一正確且靠譜的做法就是:想好自己到底要什麼,然後坐下來好好規劃未來十年的工作和生活,接下來就是執行和堅持。

    說簡單也挺簡單的。但能做到的人,極少。

    更多的人還是在焦慮和觀望中,幾次三番錯過改變的節點,歲數大了之後就認命了。

    有些東西急不來,焦慮更是沒有用,可能唯一的答案就是:努力和等待吧。

  • 4 # 將落未落

    如果已經有可以離開體制的能力,那麼就順遂心意,大膽出去闖;如果能力尚不足,那麼就努力培養,同時培養更好的眼界,去獲得更多的機會,怎樣能更好。

  • 5 # 茉莉八寶茶

    看你的焦慮點在什麼地方。如果是工資薪酬的話,那麼,建議你儘早做適當的調整。在沒有結婚的情況下,你目前還有最多8年的戰略機遇期。謹記謹記。

  • 6 # 往事只能回味活在當下

    焦慮每個人有些時期多多少少都會有,如果是因為工作的原因,自己找出癥結,解鈴還須繫鈴人,找到一份體制內工作不容易,有些時候求穩,到了一定年齡是好事,如果你有能力,內心足夠強大,而且有經濟保障,你可以選擇去做你愛乾的事情。

  • 7 # 80後小公

    30歲的體制人出現焦慮,不外乎兩個因素,一是家庭方面的原因,比如婚姻不穩定,家庭出現矛盾等;二是工作方面的原因,沒有上升通道,提不上去,看不到未來,想辭職又不敢辭職。小公猜想,你可能是第二種。

    碰到這種情況,要解決,只有兩種途徑:

    一是辭職。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幹自己想幹的事,如果可以選擇,估計大多數體制人都會選擇這樣幹。但是,小公不得不來個轉折,但是又有多少人敢辭職?辭職了做什麼?沒有一技之長,沒有很強大的心理素質,沒有足夠的背景和能力,很少人會邁出這一步,特別是到了30歲以後這樣的年齡,更加不敢。小公工作十多年,見過從體制辭職的,但基本上都是被動辭職的,要麼犯了錯待不下去,要麼為了逃避什麼問題,主動辭職的幾乎沒見過。

    二是換種心態繼續幹。在體制內幹,如果你沒能力也沒人脈更無背景,那麼想要讓自己活得輕鬆點,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當成凡人一個,告訴自己,我就是個普通人,能夠幹到這份上已經不錯了。別老想著提拔, 否則就是自尋煩惱。體制是金字塔,能夠爬到高位的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人都必須沉積在基層,做個體制白丁幹一輩子。所以,有些事刻意為之,不僅不會帶來進步,相反還會造成苦惱。與其這樣,不如放平心態,有機會抓住,沒機會不勉強,也許過得會更加輕鬆。

    人都有茫然焦慮的時刻。20歲的時候,擔心30歲找不到好工作;30歲的時候,擔心40歲混不出人樣;40歲的時候,擔心50歲身體垮了;50歲的時候,擔心60歲退休了怎麼辦。人生在世,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想法,有想法是好事,但不能太認真,否則,累的只會是自己。

  • 8 # 滄瀾釣客401

    你的焦慮正是大多基層員工的焦慮,一是工作內容毫無成就感,按照目前的工作考核機制,大家都疲於應付檢查,真正腳踏實地辦實事的時間少。二是工作上升通道狹窄,腳踏實地幹事卻得不到進步,或者工資檔次也不能提高,幹多幹少一個樣。三是收入不高,雖然工資收入不算低,但是真的不高,面對家庭生活支出,房貸,養孩子,父母生病等等。焦慮的主要還是生活水平不高,面對一些突然的問題的擔心。

  • 9 #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我聽佛是這樣說的。當時,佛祖釋迦牟尼在舍衛國的祗樹給孤獨園,和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裡。那時,世尊到吃飯時身著法衣,捧著食缽,進入舍衛國都城化緣。在城內乞食,化緣完後,回到住處。吃完飯,收好法衣和食缽,洗完腳,鋪好座墊就開始打坐。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這時名叫須菩提的長老,從眾比丘中離座站起來,右肩袒露,右膝著地,合上手掌十分恭敬地對佛說:“舉世稀有的世尊啊,(佛)您要求各位菩薩好好守護住自己的心念,要求各位菩薩常常警示自己。世尊啊,那些善男善女如果也想修成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而成佛,那您說怎樣才能守住心念,才能排除邪念的干擾呢?”佛回答道:“好啊好啊,問得好!須菩提,就像你所說的,佛要求各位菩薩好好守護自己的心念,常常警示自己。現在你認真聽著,我來告訴你。善男善女想修成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而成佛,應該像這樣守護心念,像這樣排除邪念干擾。”須菩提說:“我正在認真聽著,世尊,我很願意聽您再講下去。”

    第三品 大乘上宗分

    佛告訴須菩提:“諸位菩薩,大菩薩,應該像這樣排除邪念的干擾。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溼之處腐爛而生的,其他物質幻化而成的,有形的,無形的,有思想的,無思想的,沒排除雜念的,排除了雜念的,我都使他們滅度而入無餘涅盤的境界。雖然我滅度了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而實質上眾生沒有被我滅度。”“這是什麼緣故呢?”“菩提,如果菩薩心中還有自我相狀,他人相狀,眾生相狀,長生不老者相狀,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薩。”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再說,須菩提,菩薩修行佛法,應該是無所執著,無所佈施。也就是說佈施而離開佈施相,不要執著於聲音、香氣、味道、觸控、意識的佈施。須菩提,菩薩應該這樣佈施,不要執著於表相的佈施。”“這是什麼緣故?”“如果菩薩不執著於表相作佈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須菩提,你意下覺得如何?單是東方的虛空有多大?你能思量得出來嗎?”“不可思量,世尊。”“須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虛空廣闊,你能思量出有多大嗎?”“不可思量,世尊。”“須菩提,菩薩不執著於表相作佈施,他的福德也像這樣大得不可思量。須菩提,初發菩提心的菩薩只能按我教你的方法來修行。”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須菩提,你認為可以憑佛的身相來見如來否?”“不可,世尊。不可以身相來見如來。”“為什麼呢?”“因為佛所說的身相,也就是非身相。”佛告訴須菩提:“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身相,都是虛妄不真的。如果能把各種身相都看成非身相,你就見到如來的法身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如眾生聽到佛剛才所講的道理,那他們還能信佛嗎?”佛告訴須菩提說:“不要這樣說。我寂滅後,過五百年將有修持佛法成正果的,對我剛才說的道理能理解,他們會認為此理真實可信。應當知道,這些人不是從一個佛、兩個佛、三四五個佛那兒來培植自己的善性的,而是從無數個佛那兒來修行種善根,他們聞說我剛才所講的道理,將在一念之間產生空靈潔淨的信念來。須菩提,我全都能知能見,這些眾生能修得不可估量的福德。”“為什麼呢?”“這些人不再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種錯誤想法,他們心中沒有佛法的表相,也沒有非佛法的表相,沒有任何惦念了。”“那又是什麼原因呢?”“這些人如心中存有相狀,那就會執著於自我的相狀,他人的相狀,眾生的相狀,長壽者的相狀;如心中有佛法的相狀,也就會執著於自我、他人、眾生、壽者的相狀。”“這又是為什麼呢?”“如果心中有沒有佛法的表相,就會執著於自我、他人、眾生、壽者。因此,我們既不應該執迷於佛法的表相,也不執迷於沒有佛法的表相,不要有任何惦念。因為這個原因,我常說你們這些比丘,應知道我所說的法,就如同渡河的木筏,過河上岸後就不用惦記它了。對佛法尚且都該這樣不要執著,何況對於非佛法呢!”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須菩提,我再問你,我已修得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而成佛了嗎?我說過法嗎?”須菩提說:“如按我對佛所說意思的理解,本來就沒有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之法,您也沒有給我們講過什麼固定的法。”“為何這樣說呢?”“您所說的法,都不能固持,不能用語言來表達,既不是法,又不是非法。”“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所有的聖賢都認為沒有固定的法,只有各人理解不同而存在差別的法。”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須菩提,你再想想!倘若有人將三個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佈施,此人所獲的福德是否很多?”須菩提回答道:“相當多,世尊。”“原因何在?”“因為這種福德是有相佈施,並不是自性的智慧福德。”“因此我說那人能獲得的福德多,但只是一個相,而非福德性。如還有人能理解我說的《金剛經》,用心修持,甚至反覆唸誦四句偈語等,給他人說法,那麼他所獲得的福德就會超過佈施七寶的人。”“這是什麼原因呢?”“須菩提,一切的佛,以及所有佛的至高無上、大徹大悟的智慧佛法,都是從我所講的經中產生出來的。須菩提,所謂佛法,也就是沒有佛法。”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須菩提,我再問你,初果須陀洹(須陀洹是佛教中最初的修行位階,為小乘初果。須陀洹梵語意譯即為入流,「入聖人之流」之意。)的聖人能認為自己已修得須陀洹果了嗎?”須菩提說:“不能的,世尊。”“為什麼?”“因為須陀洹這個果位叫入流,然而卻無所入,他不被色、聲、香、味、觸、法所惑,這是一個須陀洹的名字,而沒有須陀洹的實體。”

    “須菩提,你再想想,二果斯陀含(斯陀含是佛教的位階、果位名稱,意為一還果,是第二階成果成效,因此也稱為二果。)可作這樣的念頭:我已得到斯陀含的果位嗎?”須菩提說:“不可以,世尊。”“為什麼?”“斯陀含具名為‘一往來’,然而實無往來,因此這只是斯陀含的名字。”

    “須菩提,你再想想,阿那含(阿那含既三果、不還果。意譯為不還。佛教小乘的四果之三﹐為斷盡欲界煩惱﹑不再還到欲界來受生的聖者名。)能有這樣的念頭:我已獲得阿那含的正果而達到無來的境界嗎?”須菩提答道:“不能,世尊。”“為什麼?”“阿那含雖然名為不來,說是不需輪迴,而實際上佛法無來無不來,因此阿那含只是有個無來的空名。”

    “須菩提,我再問你,阿羅漢(為小乘佛教修證的最高果位。也叫“羅漢”。)能認為自己已經修行到達不再生死輪迴這種境界嗎?”須菩提說:“不能這樣認為,世尊。”“為什麼呢?”“實際上根本沒有什麼法是永恆不變的,因此阿羅漢也只是個名稱。世尊,阿羅漢認為自己已修成了阿羅漢道,那他就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世尊,您曾說我已達到沒有勝負心、鬥爭心的境界,這是人的最高境界,是超出欲界最高境界的阿羅漢。世尊,我倘若有這種心念:“我已修到了無爭的阿羅漢境界。”您就不會說我已是達到一切無爭境界的人了,因為我實際上什麼也沒修,只是得了個須菩提,是無爭之人的名義而已。”

    第十品 莊嚴淨土分

    佛對須菩提說:“你想想,我當初在然燈佛那裡,佛法上有所修得了沒有?”“沒有,您在然燈佛處並未修得什麼佛法。”“須菩提,我再問你,菩薩用其功德來莊嚴佛土嗎?”“沒有,世尊。”“為什麼呢?”“說是莊嚴佛土,就是不莊嚴,是叫做莊嚴。”“因此,須菩提,各位菩薩摩訶薩,應該像這樣修得清淨心,不應當固持聲、色、香、味、觸、法而生成心念。應該無所執著而生成空靈潔淨的心念。須菩提,比方說有個人,身體像須彌山那樣高大,你想想,這身體高大不高大?”須菩提答道:“很大,世尊。”“為什麼這樣說呢?”“佛說的非身就是法身,沒有邊際,那才是大身。”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

    “須菩提,就如恆河中有無數沙粒,每一粒沙再做一條恆河。你想想,恆河中所有的沙粒加起來多不多?”須菩提說:“很多,世尊。”“只算恆河,尚且多得無法計算,更何況河中的沙粒呢!須菩提,我現在實話告訴你:如果有善男善女用可填滿你所住的像恆河沙粒那樣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Bora佈施,他們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須菩提回答說:“很多,世尊。”佛告訴須菩提:“假如善男善女在這部《金剛經》裡,不要說講全部經文,甚至只領受執持四句偈語等,給他人解說,這樣所獲的福德,就比用那麼多的七Bora佈施所獲福德要多。”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接著,佛又說:“須菩提,如人們隨時隨地解說這部《金剛經》,甚而至於僅只唸誦四句偈語等,應當知道這個地方,所有一切的人和阿修羅,都應當像供養佛塔廟宇一樣供養這個地方。何況有人能誦讀並領受修持這部經!須菩提,應當知道,此人成就了最高的、第一的、最罕見的佛法。如果有這部經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的地方,就是有佛最尊貴的弟子的地方。”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此時,須菩提問佛道:“世尊,應當叫這部經一個什麼名字呢?我們這些人該如何供奉、修持此經呢?”佛告訴須菩提:“這部經名叫《金剛般若波羅蜜》。就憑這個名字,你們都應供奉、修持。”“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須菩提,佛說的般若波羅蜜,要按真諦來講,就不是般若波羅蜜,只是個假名而已。須菩提,我再問你,我講過法沒有?”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如來沒有說。”“須菩提,你想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塵,是多還是不多?”須菩提道:“很多,世尊。”“須菩提,各種微塵,我說不是微塵,只是假借個名稱;我說世界就是非世界,只是取個名叫世界。須菩提,你再想想,你能憑藉佛的三十二相來認識佛的本性嗎?”“不能,世尊。我不能憑佛的三十二相來認識佛的本性。”“為什麼呢?”“因為您說三十二相就是非法身相,是叫做三十二相。”“須菩提,倘若有善男善女用如恆河沙粒那樣多的身體、生命來佈施,又另有一人堅持修這部《金剛經》,甚至只念四句偈語之類,給別人講解經文,那麼他的福報功德就比前面的善男善女的功德還要多。”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這時,須菩提聽佛解說《金剛經》,深深解悟了佛法的義理和境界,淚流滿面十分悲傷地對佛說:“真是難得的經文啊!世尊,您解說像這樣深刻的經文,我自從修得慧眼以來,從來沒有聽說過如此經文。世尊,如再有人能聽到這經文,信仰此經並帶著潔淨的心念,就能認識本相,(因此)當知道這個人,成就了第一的、罕見的功德。世尊,這本相,就是非相,因此佛說它只是取名為本相。世尊,我現在有機會聽這部經典的講義,由信仰佛法,到解悟義理,再修行,最後印證得果也就不困難了。如有來世,五百年後,有眾生聽說此經,也會信仰、解悟、修持、得果,這人也就成為第一、罕見的。”

    “什麼道理呢?”“因為此人已沒有了自我的相狀,沒有了他人的相狀,沒有了眾生的相狀,沒有了長壽者的相狀。”“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我相就是非相、他人相、眾生相、長壽者相,就是非相。”“那又怎麼說呢?”“脫離了所有的相,就叫做佛。”佛告訴須菩提:“是這樣,是這樣!如再有人聽說此經,不驚奇,不恐怖,不害怕,應知此人,是相當稀罕的人。”“為什麼呢?”“須菩提,您說第一波羅蜜,就是非第一波羅蜜,只是名為第一波羅蜜。須菩提,那忍辱波羅蜜,佛說也就是非忍辱波羅蜜,只是名為忍辱波羅蜜。”“原因何在?”“須菩提,比如當初我被歌利王割截身體一事,就是因為我當時已沒有了我相,沒有了他人相,沒有了眾生相和長壽者相。”“這又怎麼說呢?”

    “我當時被歌利王一節節肢解時,倘若有自我的相狀、他人的相狀、眾生的相狀、長生不老者的相狀,那就必定會生憤恨之情。須菩提,再回想過去,在五百年前我當忍辱仙人時,那時,我就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因此,須菩提,菩薩應脫離所有的相,修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的大智慧,不應執著於一切外相而生成心念,應生成無所掛念的心念。如心中惦念著什麼,就為沒有守護好心念。因此佛說菩薩心中不應該執著於表相的佈施。須菩提,菩薩為有利於一切眾生而不那樣佈施。佛說所有的相也即非相,一切眾生也即非眾生。須菩提,我是說真話的人,說實話的人,愛打比方的人,不說謊話的人,不說怪話的人。須菩提,佛所得之法,是無實也無虛之法。須菩提,倘若菩薩心中執著於佛法而來佈施,就好比一個人走進了黑暗之處,就什麼也看不見。倘若菩薩的心中不執著於佛法而來佈施,就好比人有眼睛,明明亮亮像太陽朗照,能看清一切。須菩提,未來之時,若有善男善女,能受持、誦讀這部經,他就將是佛。我就能憑佛的智慧,完全瞭解此人的修行,完全能看到他將來一定會修得無邊無量的功德。”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須菩提,假如有修五戒十善的男女,在早晨用恆河沙這麼多的身命來作佈施,中午又用恆河沙那麼多的身體、性命來作佈施,下午也一樣,像這樣用百千萬億劫那樣長的時間,用身命來作佈施;如還有一人,聽見《金剛經》完全信奉不懷疑,那他的福德就超過前面那個佈施的人。何況此人還抄寫、受持、讀誦、為他人解說經文。須菩提,概括地說,這部經有不可思議、不可估量、無邊無際的功德。我是為立志修成大乘的人說這部經的。倘若有人能受持誦讀此經,或對人講說,我便能以天眼悉知此人、悉見此人能修成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的功德。像這樣的人,就可修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的大智慧。”

    “這是什麼原因呢?”“須菩提,假設是喜歡小乘法之人,他執著於自我之心、他人之心、眾人之心、壽者之心,那他就不能聽受、誦讀、為人解說此經。須菩提,無論在什麼地方,假如有這部經,那麼一切的天人、阿修羅全都應當供養此經。應該知道此處即是佛塔,都應該畢恭畢敬,環繞它頂禮膜拜,用種種香、種種花散在這個地方。”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

    “再說,須菩提,若有修五戒十善的善男善女,能夠受持誦讀此經,如還被別人輕視作賤,這就是由於前世做下了罪業,應該現世遭受惡報。因為現世被人輕視作賤,那麼前世的罪業就抵消了,就可修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須菩提,我回憶過去也曾受過無數的劫,在然燈佛之前,我得逢過無數的佛,我全都恭敬地奉養,侍候,沒有空過一佛。如果再有人在後世能夠受持、誦讀此經,所得功德,和我在前於三大阿僧祗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那麼多的佛的功德相比,還不及我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億分之一,甚至都不能用數字來譬喻。須菩提,倘若善男善女在後世能受持、讀誦此經,那他的功德,如我說出有多大。也許有人聽了,會心意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應當知道此《金剛經》的義理是不可思議的,受持、誦讀此經所得的善報也是不可思議的。”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

    此時,須菩提又問佛:“世尊,如有善男善女要想修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那麼他們應該如何守住自己的心念?如何遠離諸相的干擾而降伏其心呢”佛告訴須菩提:“善男善女發願欲修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他應當生這種菩薩心:要滅度一切眾生,即度脫一切眾生,令其共成佛道。度完眾生後,又認識實際上無一眾生是自己滅度的。”

    “為什麼要這樣呢?”“須菩提,如菩薩心中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那他就不是菩薩。”

    “這是為什麼呢?”“須菩提,本來就沒有什麼佛法能啟發人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心。須菩提,你意下如何?我在然燈佛處,我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嗎?”“沒有,世尊。按照我意來解釋佛所說的道理,佛在然燈佛處沒有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須菩提,實際上根本就沒有什麼佛法能使人開啟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的大門。須菩提,倘若我有得此法,那麼佛就不會授記我,對我說:我寂滅後你將成為佛,佛號為釋迦牟尼。”

    “這是什麼緣故呢?”“如來二字,就是一切諸法都無法可得的意思。假如有人說,如來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須菩提,其實沒有什麼法能使佛開啟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之門。須菩提,我所修成的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其中其實既無實又無虛。所以我才說,一切法都是佛法。須菩提,我說一切法也即是非一切法,只是名叫一切法。須菩提,就好比說人的身材高大。”須菩提說:“世尊,您說人的身材高大,就是非高大,是叫做大身。”“須菩提,菩薩也是這樣。如果菩薩這樣說:我應當滅度無量眾生,那他也就不是菩薩了。”

    “為什麼呢?”“須菩提,你要記住:實無有法,名為菩薩。因此佛說一切法都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須菩提,倘若菩薩說這樣的話:我應當莊嚴佛土,那他也就不叫菩薩。”

    “這又為什麼呢?”“我說莊嚴佛土,也就是非莊嚴,只是叫做莊嚴。須菩提,如菩薩能徹底解悟無自我相狀的佛法,那我才稱其為真菩薩。”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

    “須菩提,你想想,佛有肉眼嗎?”“是的,世尊,佛有肉眼。”

    “須菩提,你想想,佛有天眼嗎?”“是的,世尊,佛有天眼。”

    “須菩提,你想想,佛有慧眼嗎?”“是的,世尊,佛有慧眼。”

    “須菩提,你想想,佛有法眼嗎?”“是的,世尊,佛有法眼。”

    “須菩提,你想想,恆河中有許多沙粒,那我說這些沙粒是沙粒嗎?”“是的,世尊,你說的是沙粒。”

    “須菩提,你再想想,如果像恆河中的很多沙粒一樣,大千世界中有像恆河沙粒那樣多的恆河,如有像這多恆河中所有沙粒那樣多的佛世界,你認為這佛世界是多還是不多?”“很多,世尊。”佛告訴須菩提:“這麼多佛土中所有眾生的各種心念,我都知道。”

    “這是什麼原因呢?”“我所說的各種心念,都是非心念,只不過叫做心念。”

    “那您又是如何知道的呢?”“須菩提,過去了的心念已過去了,現在的又過去了,未來的還未來,也不可得。”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須菩提,我問你,倘若有人用裝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佈施,那麼此人因為佈施的因緣所修得的福德多不多?”“是很多,世尊。此人因佈施的因緣所得的福德是很多。”“須菩提,假如福德有一個實體的話,如來便不可以說福德多了。因它沒有實體,無可形容,如來才說他獲得的福德多。”

    第二十品 離色離相分

    “須菩提,你再想想,可以憑佛的圓滿肉身來見到佛嗎?”“不可以,世尊。不能以有相來見到如來。”

    “為什麼呢?”“因為如來所說的肉身,若依真諦來說即是非肉身,只是叫其肉身。”

    “須菩提,你再想想,如來可憑各種完美的身相來認識嗎?”“不可以,世尊。如來不應當憑各種完美身相來認識。”

    “什麼緣故?”“您所說的各種完美身相,即非具有各種完美身相,只不過是一個假名而已。”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須菩提,你不要以為佛有這樣的念頭:我應當有所說法。不要有這樣的想法。”“那為什麼呢?”“如有人說佛有所說法,那他就是在誹謗佛,就是不能理解佛法的緣故。須菩提,所謂說法,其實無法可說,只是說他在說法。”

    這時,長老慧命須菩提問佛道:“世尊,可有這樣的眾生,在您寂滅後,聽見此經,他還生不生信心呢?”佛說:“須菩提,那些眾生,並非真正的眾生,也非非眾生。”“這是什麼原因呢?”“須菩提,所謂眾生,他之所以成為眾生,也就是因為他們是非眾生,只是叫他們為眾生。”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須菩提問佛說:“世尊,佛所得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也就是什麼也沒得到嗎?”佛回答道:“正是這樣,正是這樣!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所得,(須菩提)一點法都沒得到,只是說我成就了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

    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分

    “再說,須菩提,佛法講平等,沒有高下之分,因此稱其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用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的心念,來修持一切善法,就能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們說的善法,也即非善法,只是稱其為善法。”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須菩提,假如三千大千世界中像所有的須彌山王這麼多的七寶聚在一起,有人拿它用做佈施。如有人對這部經,甚而至於只對四句偈說等,堅持接受,修持誦讀,給他人講解,那麼前面作佈施之人的福德,趕不上他的百分之一,百千萬億分之一,以至無法用數字來表達。”

    第二十五品 化天所化分

    “須菩提,你再想想,你們這些人不要說佛有這樣的心念:我應當滅度眾生。須菩提,不要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呢?”“實際上並沒有眾生需要佛來滅度的。如說有,那麼佛就有了自我、他人、眾生、長壽者的相狀。須菩提,佛說有我,即非有我,然而凡夫俗子卻以為確實有我。須菩提,凡人,就是佛所說的非凡人,只不過名叫凡人。”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須菩提,你再想想,能憑佛的三十二身相來認識佛的本性嗎?”須菩提答:“是的,是的,能夠憑佛的三十二身相來認識佛。”佛說:“須菩提,如果憑佛的三十二身相就能認識佛的本性,那麼轉輪聖王也就是佛了。”須菩提對佛說道:“世尊,按我對您所說的意思來理解,不應該透過三十二相來認識佛。”此時,釋迦牟尼佛說了四句偈語:

    “若是以色來見我,以聲音來求我,那些人是走了邪道,所以不能見如來。”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

    “須菩提,你如有這樣的念頭:佛不是因為具有圓滿身相的緣故,而修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不要有這樣的念頭:如來不是因具備了完美身相的緣故而修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的。須菩提,如你有此心念: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人,認為一切法都是空的,那麼須菩提,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

    “那又為什麼呢?”“因為生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的人,是不能保持空的相狀的。”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

    “須菩提,假如菩薩用裝滿恆河的沙粒那麼多的世界七寶用來佈施;假如又有人懂得一切法都是無自我相狀的,而得以生成無生法忍的境界。那麼後者所得的功德要比前者的多。”

    “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諸位菩薩都不接受福德。”須菩提對佛說:“世尊,為什麼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徳就是要無形相,不執著,當然不應貪戀福德,所以說菩薩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靜分

    “須菩提,假如有人說如來是時來時去,似坐似臥,那麼此人肯定沒有理解我所說的佛法的義理。”“為什麼呢?”“因為如來沒從哪個地方來,也沒有到哪裡去,所以名為如來。”

    第三十品 一會理相分

    “須菩提,假如有善男善女把三千大千世界粉碎為微塵,你想一想,這麼多的微塵,難道還不多嗎?”須菩提回答說:“很多,世尊。”

    “什麼原因?”“如果真有那麼多微塵,佛就不會說微塵多了。”

    “那是什麼道理呢?”“佛說微塵多,就是非微塵多,只是叫做微塵多,世尊。”“所以我說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非世界,是稱做世界。”

    “這是為什麼呢?”“如果真有世界的話,那麼世界就不過是一個物質的集合體。我說的一個物質集合體,也即一個非物質集合體,只是叫做一個物質集合體。須菩提,所謂一個物質集合體的意思,是無法用言語理解的,可是凡人卻硬要執著地去認識研究這個物質集合體。”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

    “須菩提,假如有人說佛說過自我、他人、眾生、壽者的道理。那麼你想一想,此人理解了我所說的佛的義理了沒有?”“沒有,世尊。此人沒有理解佛所說的義理。”

    “為什麼呢?”“因為世尊您所說的自我、他人、眾生、壽者的道理,也即非自我、他人、眾生、壽者的道理,所以叫做自我、他人、眾生、壽者的道理。”“須菩提,想要生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的人,對一切佛法,都應當如此去認識,去理解,即不執著於佛法的相狀。須菩提,我所講的佛法相狀,也即非佛法相狀,只是稱做佛法相狀。”

    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須菩提,假如有人拿能裝滿無數的世界那麼多的七Bora佈施;假如有善男善女生成菩提心,對這部經,甚而至於只對其中的四句偈語等,受持、讀誦、給人演說,後者所得的福德勝過前者。怎麼說給他人演說呢?即要不執著於這部經的相狀,就是觀照般若。”

    “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切有為法像什麼呢?如夢幻泡影,又如那露水亦如雷電,應作這樣看。”

    釋迦牟尼佛到此說完了這部《金剛經》。長老須菩提、比丘、比丘尼和所有的優婆塞、優婆夷以及世上所有的天人、阿修羅,聽罷此經,全都非常高興,並且從此信仰、受持、遵守、修行這部經!

  • 10 # 仁者最應自諒

    擺脫非我智慧,注重在我智慧,別用純粹意識吊著自己活,比如什麼厚德載物,上善若水,搞得自己好像大師天賦…凡人只有各自用心體會,灑脫於損益別陷入利弊權衡而自我困惑…命運算不清的,別試圖清算什麼。~莫博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有些農村兄弟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