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航行世界
-
2 # 見習實習生
中國古代浩如煙海的兵書中,最為著名的恐怕要算是“武經七書”了,即《六韜》、《孫子》、《吳子》、《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7部兵書。這7部兵書曾被中國古代兵家奉為聖典。歷代朝廷都把是否精通這7部兵書作為選拔將帥的重要準則。
在中國最早的兵書要追溯到,周時期的姜太公著作的的體現在《六韜》,這也是其本人的謀略思想。六韜也是其後人整理加工而成的一部軍事著作。
-
3 # 您的心裡話
讀史知未來,為您解答:
中國歷史上的兵書有《孫子兵法》、《太白陰經》、《虎鈐經》、《紀效新書》等等。
其中《孫子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
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該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
4 # 回溯史河
最早的兵書是西周時的《軍志》和《軍政》,已經失傳。可以說,兵書產生於西周,成熟於春秋,標誌是《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是中國同時也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一部兵書
兵家是中國古代對戰略家與軍事家的通稱,又特指先秦對戰略與戰爭研究的派別。兵家的代表人物有孫子、吳起、孫臏和尉繚子等。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孫子兵法》、《吳子》、《孫臏兵法》、《司馬法》、《六韜》、《三略》和《尉繚子》等。
兵家集大成者是孫子的《孫子兵法》。中國自古以來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視的,並且中國的兵家即戰略及兵法,在世界上也是獨佔鰲頭的。這是中國哲學方法的指導。因為對任何學科來說,只要把握了它的宏觀,那它就會經久不衰,經的起歷史的考驗。《孫子兵法》在世界上被各國所推崇,並且歷經2500年仍不失其指導意義,就是因為《孫子兵法》從宏觀上把握了戰爭的內涵,故歷久彌新。
兵書在中國的發展源遠流長,可以上朔到殷商的甲金文時期,至西周,便有了真正的兵書。最早的兵書是西周時的《軍志》和《軍政》,已經失傳。可以說,兵書產生於西周,成熟於春秋,標誌是《孫子兵法》。
如何從宏觀上把握戰爭,是兵法的關鍵。因為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所以,戰爭一般多與國家或民族有關,它關係到一國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如果不以國家或民族的存亡去把握戰爭認識戰爭,那是非常危險的事。
而兵法的宏觀就是要使本國或本民族在戰爭面前立於不敗之地:在戰爭到來之前,一是要有預見性;一是要設法避免或阻止。在戰爭發生後,一是要有全國上下一致的反對戰爭的意志;一是要有對戰爭全域性的清醒認識,組織軍隊進行作戰。
中國的兵法包羅了以上各個方面,並且均能從宏觀和核心上給以詳細的論述。所以,兵法也可以將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統治國家制定國家戰略的教科書,又是一部如何領兵打仗制定戰爭戰略與策略的教科書。
《孫子兵法》恰恰是這樣的一部教科書。孫子運用中國哲學方法,總結前人的經驗,成為兵法的集大成者,表現出了中華民族的大智慧。因為是要進行戰爭,故在運用中國哲學方法時,既有對戰爭宏觀的把握,又有對戰爭微觀即具體作戰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換句話說,既注重了形而上,又強調了形而下,是二者兼備的。並且篇篇相扣,句句相應,絕不是紙上談兵。
《孫子兵法》共計十三篇,篇篇均有一主宰即宏觀的內容,然後其下有多種具體的措施與方法,即先以宏觀概括,去照應以下的各個部分,一切均在宏觀的籠罩下得以發揮和運用。
《孫子兵法》的第一篇是最重要的,它不僅有對本篇的宏觀概括,也是對全書的宏觀概括。象《道德經》一樣,開篇第一句就將其宏觀點出。《孫子兵法》謂:“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者,國之大事也”既是指軍隊,又是指國家之大戰略;既要顧及本國,也要注意凡是有關的每一國家的動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即謂這是有關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是不可忽視和怠慢的。
不重視它是難以立國的,它對國家的存亡,百姓的安居樂業,社會經濟發展均會帶來發展或破壞。從宏觀上對戰爭的把握,就能在戰爭未發而先知,就能有充分的時間制定應付戰爭的戰略和謀略,盡一切可能想方設法將其化解掉,“上兵伐謀”(《謀攻篇》)就是此意。既然“兵者,國之大事也”,那麼,國之大事是不能隨便暴露的,“兵者,詭道也”即是此意,並且上下均適用。作為統治者,在把握了有關戰爭的宏觀後,已經先知了,那麼,就要用各種方法進行制止戰爭,防止戰爭的發生;或為了進行戰爭並取得勝利,也要制定戰略與謀略,歷史上許多有聲有色的戰爭故事,均是戰勝方對戰爭的宏觀把握,運用了各種詭道來矇騙敵方而獲得勝利的。
在具體作戰上,也同樣離不開詭道,可見“兵者,詭道也”是一既包括宏觀又包括微觀的雙關語。詭道,涵有莊子的“藏天下於天下”之義,孫子用了具體的方法給以說明:“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意即:能,即可以做或可以敵,但示之不能或不敵,將能藏在了天下;用,即某個人物或某一地點十分有用,但示之不用或沒用,將用藏在了天下;遠近也均是如此。這種“藏天下於天下”的方法,實際上從把握宏觀中認識到的,因為宏觀就是藏天下於天下的。
可見,從把握宏觀,進而將如何從天下將宏觀找出來的方法,反過來運用在兵法謀略上,是兵家對中國哲學方法的具體應用。制定戰略和謀略,是兵家的宏觀所在,但這是不能示之於敵或公開的,而必須將它們藏於天下,使敵方無法發現,這就是詭道。
孫子在《謀攻篇》中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名句,這是與“上兵伐謀”相對應的。其內涵仍然是首先要認清宏觀,及交戰雙方的情況,利用各種各樣的謀略達到不戰而勝的局面, 這樣不但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也避免了人員的傷亡和城市及經濟的破壞,故“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戰爭中最好的結局。
但不戰而勝不是任何情況下都可運用的,它是根據具體情勢的變化和條件才能得以實施的。把握了宏觀,就可以利用各種因素,不顯山露水地去造成敵方喪失對抗的信心而認輸。
對任何事物一旦把握了宏觀,就能對此事物有一透徹的理解和認識。《孫子兵法》正是如此,故在2500年後的今天,依然對戰略的制定和具有競爭內涵的事物有指導意義,仍不失其作用,其在中國哲學方法指導下的內涵及宏觀的穩定性,均不說自明瞭。把握了戰爭的宏觀,由此因為戰爭而發的每一個細節均成為兵法的內容,從戰略的制定,將才的使用,軍心的鼓動,糧草的準備,戰術的法則,外交策略的制訂以及作戰時地形地物的利用,兵力調配的虛實變化,進退速度等等,均能在宏觀的指導下得以正確的認識。
孫子對此提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兵貴勝,不貴久”;“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勝,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成勢,無恆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虛實篇),等等。可以說,孫子對中國哲學方法的運用是爐火純青的。
-
5 # 阿慶的理想國
古代看兵法是為了打仗,現在看兵法是為了管理。有道是商場如戰場,那些所謂的現代企業經營,團隊管理寶典很多都出自於《孫子兵法》,而且只是用了其中的很少部分。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下中國最著名的一些兵法鉅作。
中國最早的“兵書”是西周時期的《軍志》和《軍政》。不過這兩部書早已失傳,只是在《左傳》和《十一家注孫子》中引用了某些段落和詞句。
1
兵法中最著名的兵書當然是《孫子兵法》,它是歷代軍事家所推崇學習、運用、並影響至今的兵書,已成為一些國家軍人的必修課,軍事院校的重要教材。
《孫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分別是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勢篇,虛實篇,軍事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
很多人都以為《孫子兵法》講得是“以奇制勝”教你“以少勝多”,其實這是種誤解,《孫子兵法》裡的“計”是計算,不是計謀!這本書裡講了很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先講的一點就是“不戰”,這個展開比較長,我們以後再細說。
2
由於《孫子兵法》比較難懂,於是就有了《十一家注孫子》。就是歷史上11個人對《孫子兵法》的解讀,他們分別是曹操、梁孟氏、李筌、賈林、杜佑、杜牧、陳皞、梅堯臣、王皙、何氏與張預。
你沒看錯還有杜牧,他註解了很多,並有很大篇幅,杜牧的註解往往引用了很多戰例,所以不要以為他就是個詩人。杜牧是前面杜佑的孫子,杜佑曾是大唐的宰相,他用了三十六年時間撰成二百卷《通典》,開創典章制度專史的先河,《通典》中也收入了《孫子兵法》。
梅堯臣也是大詩人,是歐陽修的好友。
另外,我要不要告訴你白居易也寫本《策林》,其中包含了很多治軍御兵之術呢。
3
與《孫子兵法》齊名的是《吳子兵法》作者就是吳起,吳起有有多厲害不用我說了吧,這兩本兵法並稱為“孫吳兵法”。
《吳子兵法》是本語錄體兵書,一共六篇《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
《吳子兵法》主張“內修文德,外治武備”,把政治和軍事緊密結合起來,所謂“文德”,就是“道、義、禮、仁”,並以此治理軍隊和民眾。強調軍隊、國家要和睦。主張對戰爭要採取慎重的態度,反對窮兵黷武。
4
看到《孫子兵法》後你一定會想到《孫臏兵法》,為了與《孫子兵法》區別,孫臏兵法又叫又名《齊孫子》
《孫臏兵法》重視道家思想的“道”,這一點和《六韜》很相似。“道”在治國、治軍、治敵各個方面,孫臏都反覆強調其作用。
與前兩本兵法不同的是,孫臏不迷信賞罰的作用,他認為戰爭如果順應民性,就是合乎“道”,“用民得其性”才能做到“則令行如流”,如果違背民性而賞罰就沒有作用。
5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
《六韜》是戰國時期的道家兵書。全書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韜》的內容十分廣泛,對有關戰爭和各方面問題,幾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戰略論和戰術論。
大家熟悉的《戰國策》,《呂氏春秋》,《史記》,《漢書》等著作中也多次引用到。在《孟子》、《荀子》中也有提及。
《六韜》對後世有重大影響,張良、劉備、諸葛亮、孫權都重視《六韜》,《李衛公問對》中多次提到它,繼《通典》後,唐人著書論兵也有多次引用。
6
《司馬法》是重要的春秋時期軍事著作之一,有周之司馬法出自姜太公之說。而後世司馬穰苴所寫兵書名為《司馬穰苴書》,並非《司馬法》,其中的有些爭議我們不談。
司馬穰苴是誰先賣個關子,他有多厲害,請看我們之前《武廟裡祭祀的都有誰》這篇,我們以後在慢慢講這個人。
《司馬法》是現存最古老的軍事思想,比《孫子兵法》還要古老。流傳至今已兩千多年,亡佚很多,現僅殘存五篇。包括夏商周三代的出師禮儀、兵器、徽章、賞罰、警戒等方面的重要史料。此外,還有很豐富的哲理思想,對於人的因素、士氣的作用非常重視。
東漢曹操等人的著作,以及後世杜預、賈公彥、杜佑、杜牧等人,也多以《司馬法》為立說的根據。
7
《三略》又稱《黃石公三略》相傳作者為漢初道家隱士黃石公。最早提及此書的是司馬遷的《史記》。典故就是大家很熟悉的“黃石公授張亮兵書”出自《史記留侯世家》。同時黃石公還寫了《素書》不展開了。
《三略》分上略、中略、下略。與前代兵書不同,它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專講戰略的專著。尤其側重闡述政略,這是該書的一個顯著特點。《三略》的另一個特點,即是大量引用古代兵書《軍讖》chèn、《軍勢》中的內容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三略》成書的時間,可以定為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期間。
8
《尉繚子》是戰國晚期論述軍事、政治的一部著作,共五卷二十四篇,作者有可能是戰國魏國的隱士尉繚(秦國也有個叫尉繚)。
《尉繚子》從人性論的視角考察了人的心理,提出了不少精闢治國思想,它的主體思想大體上接近法家,主張用嚴刑峻法治國和治軍,某些思想顯得非常殘暴,全文處處可見“誅殺”這樣的詞彙,並且大力倡連坐保甲制度。但尉繚又推崇仁德、守義,比如“兵者,兇器也。爭者,逆德也。事必有本,故王者伐暴亂,本仁義焉”,兩者都比較極端。
9
《李衛公問對》中的幾大軍事思想如“致人而不致於人”“奇正相變”以及“攻守因情而動”都是《孫子兵法》中理念的深度解釋和強調。
10《武經七書》
《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這七部著名兵書在北宋時期一起彙編成《武經七書》。《武經七書》中的頭兩部兵書《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在歐、亞、美流傳更廣。據說可見宋代的《武經七書》刊本曾被日本買去,17世紀後出現了多個重刊本和翻譯本。
11 其他兵書
以上是中國最著名的兵法,當然還有其他很多兵書,我挑幾個給大家說說:
鬼谷子:《鬼谷子》
諸葛亮:《將苑》又稱《心書》,《武侯八陣兵法輯略》,《便宜十六策》
曹操:《孫子略解》,這本書開創整理註釋《孫子兵法》十三篇的先河
李筌:《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又稱《太白陰經》,中國古人認為太白星主殺伐,因此多用來比喻軍事。此書分人謀、雜儀、戰具、預備、陣圖、祭文、捷書、藥方、雜佔、遁甲、雜式等篇。(不過名字真的很漫畫小說感,他也是註解《孫子兵法》的11人之一哦)
蘇洵,沒錯也是大文人,撰寫了《權書》和《幾策》
辛棄疾:《美芹十論》《論阻江為險須藉兩淮疏》《九議》
《美芹十論》這個名字也很奇怪我給大家解釋下:
《列子· 揚朱》篇有個小故事說:有個窮人覺得芹菜很好吃,就向同鄉富豪獻上芹菜,結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腫鬧肚子。後人以“獻芹”謙稱贈人的禮品或建議鄙陋。
《美芹十論》陳述抗金救國、收復失地、統一中國的大計。辛棄疾謙稱此文不過是他自己覺得好,皇帝不一定就會喜歡,就像這則故事一樣,事實上,皇帝的確不喜歡。
自從辛棄疾獻了《美芹十論》之後,人們就把“獻芹”作為憂國憂民、悲國家之顛覆的代名詞了。從此“獻芹”有了特定深遠的含義了。
何去非:《何博士備論》,這個何去非就是在《孫子兵法》註解裡常冒出來的何氏(《十一家注孫子》)。
劉基就是劉伯溫:《百戰奇略》
戚繼光:《練兵實紀》
蔡鍔:《曾胡治兵語錄》
明朝時兵部還出了一本《火龍神器陣法》,至於《三十六計》是明清時期整理出來的書,沒有作者。當然歷代的兵書還有很多,遠不止這些我就不一一例舉了,不過真的沒有《武穆遺書》,該書只存在金庸老先生的小說中。
-
6 # 日日思君不見君
答案一、中國古代兵書著述不輟,根據《歷代兵書目錄》記載,中國古代兵書著作將近1300部,其中尚存於世的有300多部。尤其以闡述戰略戰術為主的兵書影響最大,諸多名著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廣泛流傳,如:《姜太公兵書》《吳起兵書》《孫臏兵法》《三十六計》《六韜》《太白陰經》《司馬法》《練兵實紀》等,不一一列舉。
答案二、中國古代兵書在世界軍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最為著名的當屬《孫子兵法》,1972年于山東銀雀山漢墓出土,也是中國目前發現存世最早的兵書。但這不是中國最早的兵書,據可考的資料推測中國最早的兵書或許是西周時期的“軍志”,但是沒有流傳下來。
重點說一下《孫子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又稱為《孫武兵法》,英文名《The Art War》,絕對是中國軍事遺產中的瑰寶。同時也是世界三大兵書之一(另外兩部是:戰爭論和五輪書),全書共十三篇,6000字左右。被譽為“兵學盛典”。
-
7 # 時光隧道2019
兵書,是中國古代對論述兵法的著作的稱謂,後成為軍事著作的通稱。
從西周到清末,3000餘年中。中國兵書浩如煙海,據《歷代兵書目錄》記載,中國古代兵書有1304部,尚存280多部。據華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統計,從先秦到清末,歷代著錄兵書3380部,23503卷。其中存世兵書2308部,18567卷,佚失兵書1072部,4936卷。
其中最為著名要算是“武經七書”,即《六韜》、《孫子》、《吳子》、《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7部兵書。這些兵書是中國古代兵家聖典。除武經七書”之外,《孫臏兵法》在中國古代兵法寶庫中也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孫子兵法》約成書於春秋戰國之交,作者為春秋末期齊華人、軍事家孫武。
《吳子》的作者為戰國初期衛華人,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吳起。
《六韜》相傳為周朝初年太公望呂尚(姜子牙)著,實際為後人撰寫,成書在戰國晚期至秦漢之間。
《三略》又稱《黃石公記》、《黃石公三略》,相傳為秦末漢初的著名軍事家黃石公所著。
《尉繚子》相傳為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尉繚所作。
《司馬法》又稱《司馬穰苴兵法》,為春秋末期齊華人田穰苴所著,因治軍有方被尊為大司馬,後人稱他為司馬穰苴。
現存最早的完整兵書是《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成書於專諸刺吳王僚之後至闔閭三年孫武見吳王之間,即前515至前512年,全書為十三篇,共有六千字左右,是孫武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司馬遷《史記》記載:“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吳王闔閭。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後世的兵書大多受到它的影響,對中國的軍事學發展影響深遠。它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
8 # 拍案再驚奇
中國古代人大兵書是部世界的兵學聖典,被譽為天下奇書,更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奇書聖典。中國古代八大兵書是中國曆代兵家計某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兵者,國之大事,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的無上利器,是流行於商界的商戰指南,更是公認的世界上偉大的軍事著作。中國古代八大兵書更是一部軍事哲學書,把人類生死場上喲智慧較量深刻展示出來,成為中華謀略的集大成者。
1.《姜太公兵書》(周朝)姜尚
中國完整統一的軍事哲學思想,是從姜太公開始。周公旦的“文治”與“武功”謀略,也是學自於太公而又加以發揮的,可以說,周朝的統一大業與太公的謀略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姜太公的謀略思想,主要體現在《六韜》之中。雖然《六韜》是後人之呂述的著作,但這是因為古人沒有著書的觀念,其學說多半是以傳說為基礎,經後人整理加工而成的,《六韜》的精闢內容則是以姜太公軍事思想為基礎。
2.《孫子兵書》(春秋)孫武
《孫子兵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璀璨文化中的瑰寶,是中國現存的最古老的哲理與實踐兼備的軍事鉅著,也是世界上流傳時間最長,傳播範圍最廣,歷史影響最大的兵學聖典,享有東方兵學鼻祖,世界古代第一兵書,兵經等美譽。《孫子兵書》,被譽為天下第一軍事奇書,自問世以來即被奉為兵經,它不僅對中國的軍事理論和實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在世界軍事史上也佔據著重要地位。在兵學史上,《孫子兵書》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軍事理論著作。作為一部軍事聖典,它一直被歷代政治家,軍事家,商人,學者奉為至寶。
3,《吳起兵書》(戰國)吳起
《吳子兵書》是中國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兵書,與《孫子兵書》齊名。根據《韓非子,五蠹篇》與《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的記載,《吳子兵書》在戰國末年和漢初曾廣泛流傳,尤為治軍領兵者所稱道,乃兵家必讀之書,影響極大。今本《吳子兵書》不一定是吳起原著,但其內容基本上反映了吳起的政治軍事思想。而吳起曾授業於曾子,因此書中之主思想較偏向於儒家,比如說吳子對兼顧名治武備與內修文德,以及推崇禮義等的主張。
4`《孫臏兵書》(戰國)孫臏
《孫臏兵書》是戰國中期傑出軍事家孫臏所著。全書反映了孫臏的軍事思想。認為戰爭有一定的規律,在戰略戰術上貴勢,即依據一定條件佔據主動和優勢,突破前人速戰速決的理論,提出了持久作戰的思想,適應戰國時期經濟的發展,強調攻城,認為只有覆軍殺將方為全勝,開創殲滅戰的理論,對野戰中車壘的運用,陣法的研究和將領的必備條件等均有闡述。
5.《尉繚子兵書》(戰國)尉繚
《尉繚子》是中國古代著名兵書《武經七書》之一,歷有著錄,但篇數不等,有《續古逸叢書》影宋本及明,清刊本第存世,全書計5卷,24篇,9000餘字。另唐魏徵《群書治要》輯存4篇,1972年,銀雀出漢初墓出土殘簡6篇,與其他版本相應之篇大同小異。《隋書,經籍志》注稱《尉繚子》,作者為尉僚,梁惠王時人,有疑為秦王政時尉繚所作,也有疑為後人偽託。據現有資料推斷,成書似在戰國中期。
《尉繚子》圍繞刑德可以百勝之說,廣泛論述用兵取勝之道。天官,兵談,制談,武議,治本等篇著重論述戰爭與政治,經濟的關係等,戰威,政權守權,戰權等篇,主要論述攻守權謀和戰法,將理,十二陵,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兵教,兵令等篇,著重論述治軍原則,要求及各種軍事律令。
6,《諸葛亮兵書》(三國)諸葛亮
流傳至今的《諸葛亮兵書》,雖然有人推測可能是後人託諸葛亮之名而作,但它們涉及的治國,治軍方面的理論,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是我們面臨新經濟時代的得力助手。《諸葛亮兵書》予人諸多啟示,包括善識人性,用人需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需從諫如流,廣聞博見,治國務立其本等。
7`《劉伯溫兵書》(明朝)劉基
《劉伯溫兵書》是中國古代八大兵書之一,全書共分100戰,主要對劉伯溫兵書中的戰略計謀作了介紹,具體人內容包括火戰,必戰,和戰,疑戰等。本書是一部別具特色的軍事理論著作。書中所選戰例故事性強,闡述生動活潑,堪稱一部軍事故事集。而作者文筆生動,更增加比求的可讀性。
8《曾國藩兵書》概括了作為清廷的忠言將領曾國藩在治理軍事方面的才能,整理出一些國藩巰奏,書信兵法思想,曾國藩治兵語錄,曾國藩與《曾國藩兵書》等語段,對原書文字做了較詳細,確切的註釋和翻譯,特別以評析的形式對原文所揭示的深刻智慧做了深入淺出又切合要旨的闡釋,以期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曾國藩的帶兵之道。
-
9 # 鳴智之瑄
大家好,我是長河泛舟,非常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1、最早的一部兵書是什麼?
據東漢班固《漢書》中的《藝文志》中有《神農兵法》1篇和《黃帝》16篇。近代的陸達節《歷代兵書目錄·自序》說:“中土兵學,肇自炎黃”附和這種觀點,但一直沒有相關的證據。史學家一致同意《軍志》、《軍政》為最早的一部具有軍事思想的兵書,但只能從其他著作中證實。
《軍志》曰:允當則歸。又曰:知難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敵。
2、中國歷史上的兵書都有哪些?
從歷史時期進行簡單扼要的說明,兵書發展經歷了三次高潮:
⑴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演變成“自諸侯出”,兵法思想也雨後春筍地發展起來。其中以孫武的《孫子兵法》、吳起的《吳子》、孫臏的《孫臏兵法》、司馬穰苴的《司馬法》、託名姜望的《六韜》最為有名。
⑵明朝
明代時期的兵書重點從一般兵法、謀略、戰法、陣法轉向火繩槍炮和新型戰車、戰船、軍事建設和作戰理論。其中以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練兵實紀》,俞大猷的《韜鈐續編》,唐順之的《武編》,鄭若曾《籌海圖編》、《海防圖論》、《江南經略》,孫承宗的《車營叩答合編》最為有名。
⑶清朝後期
清朝後期以魏源耗時10年編成100卷的《海國圖志》為代表,其他武器製造類、裝備使用類、軍事工程類書籍譯本更是不計其數。
-
10 # 樓外長江空自流
第一部,《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聖典,至今有2500年,春秋末孫武所作,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
值得一提的是,《孫子兵法》被世界各國廣為接受,在軍事界有著重要的地位。如今,孫子兵法更是被運用到商場,甚至人際交往之中,也滲透到了中華文化血液中了。
第二部,《孫臏兵法》
《孫臏兵法》是古代最著名的軍事著作之一,是總結了戰國時期的作戰經驗的代表作之一,共89篇,圖4卷。該部兵法,是齊國孫臏所作。臏,是去掉膝蓋骨的殘忍肉刑,孫臏受到臏刑,所以被稱為孫臏!
第三部,《吳子》
《吳子》是吳起(戰國四大兵法大家之一)和魏文侯、魏武侯的輯錄。這本書是吳起軍事思想的主要載體,共48篇,今存《吳子》共二卷六篇,依次為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
第四部,《六韜》
《六韜》又稱《太公兵法》,據說是姜子牙所著,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清朝認為是偽書。1972年考古發現西漢已有流傳,後認為此書成於戰國年間。現存6卷、即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
第五部,《尉繚子》
《尉繚子》古代重要兵書,由戰國尉繚子所作,共31篇,今存有5卷,共24篇。在過去一直被認為是偽書,但1972年銀雀山漢墓出土文獻證明 《尉繚子》並非偽書。
第六部,《司馬法》
《司馬法》是現存最古老的軍事思想,比孫子兵法還要早。所謂司馬,即掌握馬的人,和司令差不多,相當於國防部長。據說是姜太公所作,共150篇,今存本僅5篇,非常重視軍禮,有貴族範!
第七部,《太白陰經》
《太白陰經》,道家著作,中國古人認為太白星主殺伐,因此多用來比喻軍事,《太白陰經》的名稱由此而來。作者為唐朝的李筌,共10卷。
第八部,《虎鈐經》
中國宋代著名兵書,作者許洞,北宋江蘇吳縣人,凡20卷,210篇,共論210個問題。許洞曾任雄武軍推官、 均州參軍等職。該書現存明嘉靖刊本及清《四庫全書》等刊刻本。
第九部,《紀效新書》
《紀效新書》是明代戚繼光的軍事著作,在東南沿海平倭戰爭期間練兵和治軍經驗的總結,共18卷,是一本練兵和作戰經驗的總結。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有很多現代軍事思想雛形,清朝被禁燬!
第十部,《練兵實紀》
《練兵實紀》 是戚繼光在薊鎮練兵時撰寫。此書正集9卷,附雜集6卷。它和《紀效新書》稱為戚氏兵書姐妹篇,該書有很多古代軍事史上劃時代的創舉。可以說,戚繼光是被低估的軍事天才!
回覆列表
《中國古代兵書全集》裡收錄了30部中國古代兵書。
先秦時期:
《孫子兵法》 《吳子兵法》 《司馬法》 《尉繚子》 《六韜》 《商君書》 《黃帝陰符經》《太公陰謀》 《範子計然》 《鬼谷子兵法》 《孫臏兵法》
《墨子》
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
《黃石公三略》 《諸葛亮兵法》 《孫子略解》 《三十六計》
隋唐五代時期 :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神機制太白陰經》
宋遼金夏蒙元時期 :
《武經總要》 《守城錄》
明清:
《百戰奇略》 《火龍神器陣法》 《武編》 《練兵實紀》 《紀效新書》 《神器譜》 《武備志》 《兵經百言》 《讀史方輿紀要》 《曾胡治兵語錄》
《孫子兵法》應該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