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寒江三也

    無論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還是毛澤東的共產主義,其文化核心都是代表人民群眾利益的統一文化,為中華民族每個人承認。而歐洲的宗教分岐,文化分岐,語言文字分岐,加上許多都是強盜出身,水賊過河,還用使狗刨嗎?還是分鍋吃飯,在山大王老美的撮合下,組成一個鬆散的山寨聯盟,就是歐盟。北約。

  • 2 # 雲淡風輕2123119

    因為都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無論怎樣割據,都想成為中華帝國的首腦,所以怎麼混亂,到最後還是迴歸在中華文明的統一之下!

  • 3 # 人性的規範

    記住,中國一向來都是要讓人從心裡誠服,而不是靠野蠻武力殺戮和壓制,你能壓倒人,你卻壓不到心!

    中國是教育眾生明理友善智慧,以和為貴,眾生平等,求同存異的!而不是靠用虛假的謊言去欺騙反智眾生,從而搞人格壓迫,達到剝削目的!

    雖然中國也由於私有制而產生剝削壓迫,但是人們的思想是開放的,民主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裡是平權思想,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那時候才去的是暴力民主,你不行就把你推倒,誰不能做皇帝,誰不能做貴族?不是該你某些人的,這在西方是不可能的!他們貴族都是世襲,而且不隨著政權變動繼續世襲,就如同今天的美國,總統再換,那些資本家是不換的!西方這樣的文化理念,一旦分開誰也不想讓步!

  • 4 # 星魂141022483

    看似複雜,實際簡單

    這個問題就是神權和王權哪個主導的問題。

    中國一直統一最大的功勞是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秦以前是同種的概念,秦以後才樹立同文同種的概念。再加上郡縣制建立,分封制的取消(後期即使封王也基本沒有異姓王),極大的加強了中央的權力。。還有就是中國的道教不給力,只顧著自己昇仙,很少干涉現實,或者和朝廷爭權。因為中央足夠集權,各種教派必須迎合朝廷才有發展空間

    歐洲因為很早就是神權時代,基督教統治歐洲上千年,神權和王權一直鬥爭。神權想維持統治,統治區域碎片化是最好的處理方式,因為碎片化導致各個區域有各自的利益,很難一致,不能形成合力就很難推翻神權。。羅馬帝國時期的相對統一,後期居然十幾個國家,幾十種語言。。。

    實際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中外沒有差別。因為不管是朝廷集權還是教派集權,採取的措施都是強幹弱枝的策略。。。不過從發展潛力來說,我們的集權能更好的凝聚各個區域,神權反而是更加的分裂各個區域。。。11.30

    今天補充一些個人的新的想法。也許,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但是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神權必然衰落。因為早期的神學因為神權的原因,有很多落後的地方。早期的神學開始於矇昧,是人為了解釋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自行腦補的,在發展的過程中必然被推翻,比如地心說日心說,這都是對神的權威性造成打擊。還有就是王權的競爭,王權如果想打敗神權,必然會發展科技科技必然否定一部分神學(或者不是神學,是神說)。。。2020.12.5

  • 5 # 塵有泥

    追求中國的統一是深入中華民族骨髓的精神理念,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勇於反抗侵略的精神結果。這也與不同時期出現了的雄才大略的領袖有關。最有說服力的是被外來民族侵略殺戮而剝削到民不聊生的痛苦中,終於悟出國家統一才能強大的道理,強大才能避免外族欺負的真諦。本來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和平的民族,是個善良忍讓的民族,即使春秋戰國時期華夏民族內部內鬥不斷,歷史造就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嬴政橫掃六國開始了中華一統,也沒有考慮去侵略周邊的弱小國家,倒是經常被西來北下的遊牧民族騷擾,為了過好自己和平安穩的生活,這個千古一帝卻用舉國之力去修築一個防別人打上門的萬里長城,還被詬病上千年。到了名噪一時的漢武帝,他也是忍辱負重地祈求和平安穩,用多次外嫁公主來避免匈奴的入侵,古曲《眧君怨》就讓人聽得悲傷落淚,所以求出來的和平不長久,遊牧民族還是時不時來騷擾漢朝,多虧出了衛青,霍去病等猛將把匈奴打到歐洲漢民族才真正安穩許多年。歷史謳歌的盛唐也是一樣,唐高宗李世民為了避免吐蕃的騷擾,也是靠嫁文成公主給松贊干布換得民族團結。大明王朝的朱棣皇帝雖然也算有雄才大略,當時的海軍已經是威震四海了,派幾十萬七次下西洋,只高興聽到外華人高呼萬歲就滿意了,卻沒有半點要侵佔別國的一寸土地的心思。實事求是地講,中國的統一是精神理念的作用,是中國文化的功勞,領土擴大確實許多是被別人打大的,許多攻打中國的遊牧民族如鮮卑,契丹,匈奴最後都融合在中華民族之中,不可否認的他們不但變成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也帶來了不少面積的領土,如元朝和清朝,所以世界都公認中華民族的文明是最偉大的文明,世界四大古文明被消滅了三個,只有中華文明仍然大放光芒。在這裡我順便警告世界那些總想侵略中國的所謂列強們,中華民族的強大不在於物質,而是在於文化,誰打中國的主意,最終將會把自己變成華人。一個最奇怪的現象你們注意了嗎?猶太人幾千年來受盡迫害逼迫,流落世界各地,不管是流落在哪一個國家,他們都一直對外宣告自己是猶太人,但是從宋朝移民中國開封的大量猶太人,近代移民到中國哈爾濱,上海等地的成千上萬猶太人,只要在中國居住才過三四代的猶太人,對外都宣告自己是華人,這個現象誰能解釋呢?

  • 6 # 子劍緣

    說好多次了,東西方價值觀,道德觀不同導致的。西方價值觀和道德觀說白了就是弱肉強食,就是掠奪,所以他們之間也是彼此爭奪不會彼此包容。我們的文明是以包容兼顧為主,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鑑,西方不同的文化就是消滅!所以表現出來就是西方不斷割裂,我們不斷融合。其次就是西方基本都是資本主義國家,資本的特性和本質我也說很多次了,掠奪剩餘價值的特性和壟斷的本質,驅使他們不斷擴張導致彼此殘殺也是必然。

  • 7 # 俚言

    因為東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導致中歐,以及美國,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對於整個人類來說,分裂、結盟、聯合乃至大一統,這幾個選項,各有各的吸引力。當然,無論選擇哪一種,也都不是單憑硬來就可以順利實現的。常言道,強扭的瓜不甜嘛。

    (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全世界的人都懂)

    因勢利導,才能成事。古人云,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比如,為了預防疫情的擴散,號召大家統一戴口罩,在中國,在歐洲,在美國,哪裡的現實情況最為棘手?換句話說,深入進骨子裡的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是很難轉變的,它們也是相生相伴的一對兒矛盾。

    歷來,但凡強人,都有一統天下的野心。馬其頓帝國的亞歷山大,古羅馬的凱撒,法蘭西的拿破崙,甚至現代的希特勒,都進行過一統天下(至少在歐洲範圍內)的大膽嘗試。不過,他們都一一失敗了。可以說,那些試圖把歐洲捏在一起的努力,一刻也沒有停息。

    (古羅馬的凱撒大帝,與秦始皇是同時代的人)

    秦始皇的最大的歷史功業,就是統一中華。在2000多年前,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的氣魄,實在不一般。當然,如果,沒有春秋戰國時代的諸侯兼併,秦始皇就算是具有洪荒之力,也是難以有所作為的。在歐洲,類似的例子,是德國的統一。

    200年前的德國,儼然就像一個小小的分裂的歐洲。其中,最強大的勢力是普魯士。為了增強與東(沙俄)西(法蘭西)強鄰相對抗的能力,把一盤散沙一般的德意志民族組合到一起,顯然是當務之急。

    (鐵血首相俾斯麥為德國的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俾斯麥的橫空出世,是德意志民族的福分。俾斯麥是容克貴族出身的文人,對外,他在歐洲列強的夾縫中,縱橫捭闔;對內,他對總數達幾百上千的封建領主威脅利誘,恩威並施。統一後的德國,改變了歐洲乃至全世界的格局。

    無獨有偶,地處北美的美國,在擺脫英國統治之後,也走向了聯合。1783年,英法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放棄了其對於北美13塊殖民地的統治。這也標誌著,美國獨立建國,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不過,打跑了英華人之後,在美國,錯綜複雜的內部矛盾就凸顯出來了。

    (喬治·華盛頓,是美國的國父之一)

    為什麼要組成一個統一的聯邦政府?我們死傷慘重,趕走了大英帝國,不就是為了擺脫太上皇這個勞什子嗎?可是,華盛頓等人敏銳地覺察到,如果,不組成一個統一的聯邦,北美大陸就會淪為另一個紛亂不安的歐洲。

    與現在的美國的民意對立的情形相類似,在200多年前,在美國,各州自治與組成聯邦,兩種觀點激烈對抗。請問,貌似反智的特朗普總統,為什麼能夠贏得7000多萬選民的支援?因為,在統一的美利堅合眾國內部,一直以來,都存在著勢均力敵的兩股勢力(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形式)的對抗。

    (特朗普總統的橫空出世,是美國精神的另類迴歸)

    在不遠的將來,美國會走向分裂嗎?估計不會,因為前車之鑑擺在那裡。我們大家必須瞭解,就算在美國建國前夕,雖然各方爭吵不斷,不過,幾乎所有的美華人也都認識到,相互聯合的好處多多。只不過,對於如何聯合,或者說聯合的緊密程度為多少,大家的意見相左罷了。

    為了與中美分庭抗禮,歐洲勢必會走向進一步的聯合。將來,統一的歐洲會出現嗎?你看英國,不是還忙著脫歐嗎?還有,現在的鬆散的歐盟,能堪當大任嗎?

  • 8 # 清水空流

    歐洲自羅馬帝國之後始終是分裂的,雖然後來拿破崙和其他歐洲霸主都希望統一歐洲,但都已失敗告終。二戰以後,歐洲也透過多種方式形式進行整合,最終希望成為歐洲合眾國,但目前來看,依舊是遙遙無期。而中國秦朝以後就是大一統王朝,雖然也數次大分裂,但大一統始終是封建時代普遍意識。歷代王朝也以天下一統為己任。普通百姓也認為分裂是暫時的,統一是永遠的。

    首先就是價值觀不同,西方國家統治者認為,誰獨立誰是皇帝雄主,中國封建時代統治者認為,國家誰統一誰是雄主,誰是千古一帝。這裡不得不提一個人就是秦始皇,春秋戰國戰國時代,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獨立的政治體系,像極了後來的歐洲。正式因為有了秦始皇,秦始皇的不僅統一了這國家,而且統一了政治和文化,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文化體系,併為後世歷代王朝所效仿。歐洲之所以越來越分裂,中國始終統一最關鍵的一個原因就是文化上的,更具體來是就是漢字,雖然語言各有不同,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但文字始終貫徹與華夏文化,這種文化上傳承是無形的,卻是浸入靈魂而歐洲是字母文化,一旦分裂字母完全可以轉化成為另外一種文字,而文化傳承一旦中斷就再也無法繼承了,分裂就是必然。

    漢族文化有了統一的標準,有認同感。更是文化上的一統。歐洲統一更是軍事和土地,缺乏認同感。還有就民族意識,雖然封建時代中國沒有民族意識,但漢族始終是國家土體民族。而異族必然融化於漢族文化當中,也就是說,漢文化具有很強的同化能力和包容性。對比而言,歐洲沒有主體民族,民族就十分複雜,拉丁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就三分天下了而且意識,文化各有不同,再加上凱爾特人、希臘人、馬札爾人、保加爾人等等,分散在整個歐洲大陸的各個角落。前三個歐洲的主體民族,始終處於一種微妙平衡的角力之中,缺乏主體凝聚力和包容性。一旦分裂就很難再次統一。在地理上,歐洲的山脈將陸地分割,沒有形成大的平原區域,各個平原地區的資源相對均衡,沒有產生雄主的土壤。

    從意識形態和文化角度來說,歐洲人只會為自己的民族而戰,為自己信仰的宗教而戰,為個人利益經濟而戰,絕不會為某個國王統一天下而戰。分裂的離心力特別強,他們堅信分裂了才能過好日子。一個領主佔領一個地方就當國王(皇帝)。而中國起義者想的都是一統天下當皇帝。還有一點就是政治制度,自秦始皇以後中國的貴族逐步消失,直到宋朝徹底消失,科舉制度讓中國走上平民政治。而歐洲國家一直的貴族政治,宗教制度也成為歐洲統一的巨大障礙。歐洲文明宗教文明,沒有政治歸屬感。現在歐洲有歐盟,希望達成統一,但註定這是一個妄想。

    總之,歐洲的分裂和中國統一會涉及到政治、宗教、文化、地理、種族等多方面的原因。從古至今數千年,中國是唯一一個傳承至今,還閃耀著光輝的文明。因為中國實際上是一個文明,所以才沒有斷絕。

  • 9 # 黔人東子

    我們對封建二字的理解完全是錯誤的!

    所謂封建就是分封制。

    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封建時期,周天子把天下分封給有功之臣,給你一塊地盤,你就是諸侯了,這個地盤就是你的諸侯國。

    後來這些諸侯國的自治權越來越大,就逐漸形成了比較獨立的國家。

    直到秦始皇一統天下,封建制到此結束。

  • 10 # 河東節度使賢民

    文化上,中國從西周開始,到秦漢最終徹底完成大一統。以周公封建七十二國,姬姓獨居四十一開始,周以前,各地文化是不一樣的,而且各地以都城為中心,還有邑,都為國,其餘為野,“野的民族成分是複雜的,”周公制禮作樂,而這些諸侯國的人都是帶著周公的“禮樂”去的,社會規則、文化都是以此為核心,而再往下的卿、大夫、士都是諸侯的子孫,也就說這是一種整個版圖內的文化擴張,傳播;同時在整個周朝實行井田制,這可不光是經濟制度,而且同時也是軍事制度,因為井田的佈局和周圍新羅棋佈的遊牧部落的騎兵的進攻方式是對立的,這種區域內因為人為的地理因素騎兵的機動、衝鋒都會大幅受阻。也就說周公以文化上取攻勢、軍事上取守勢為核心的一整套制度,以諸侯國的國、邑為起點,步步為營,一代一代的、持續不斷的擴張,典型的秦國,西有戎狄、北有義渠,等等,秦國剛獲得封地的時候就連續好幾代國君都戰死於與戎狄的戰爭中。齊國有萊人這些,典型的有齊桓公為救燕國北伐山戎,齊桓公去世後齊國又連續數代與鄭國合作對付戎狄。晉國也不例外,有戎、翟這些遊牧部落,晉文公的母親就是翟人。總之,王室只是翦滅了商王朝和遊牧部落核心軍事力量,給予一定的人口、軍隊、劃定版圖讓諸侯國世代開拓,即使是楚國這樣的蠻夷國家,在楚文王、楚武王這幾代也遷都江漢,學習“周文”。到了春秋後期,以黃河為中心的核心區基本上就沒有遊牧部落的存在了,只有外圍的義渠、中山這些,楚國在與晉國的對抗中也逐步被同化,到了戰國初期就沒有諸侯繼續認為楚國是蠻夷了。到了戰國末年以黃河為中心的核心區,北起秦國、趙國、燕國的長城,西起隴山,東至蓬萊,南至江漢、會稽,這一整片區域,都不存在外族,最後秦始皇滅六國,書同文、車同軌、一法律、度量衡。

    現在大家一談大一統,都首先想到秦始皇,我卻認為中國的大一統是從周公正式開始、秦始皇完成收官之作。看看歐洲就知道了,拿破崙、希特勒,即使軍事成就如何輝煌,但治下有高盧人、拉丁人、日耳曼人、維京人等等,希特勒直接提出德意志人要拓展生存空間、屠殺猶太人等等,那盎格魯-撒克遜人、拉丁人、斯拉夫人這些自然也就是外族人了,而七國則不然,秦人、齊人、趙人這些,是政治身份,而不是文化身份、民族身份,七國爭奪的,是由哪一個諸侯國(政治集團)來完成統一,而不是對外族的兼併戰爭,所以後來即使六國復立,復國者是韓氏、魏氏、田氏、項氏,而不是韓族、魏族、楚族,因為根本不存在這樣的民族,拿破崙封弟弟為荷蘭國王、哥哥為西班牙國王,明顯國王和他們帶來的法軍和荷蘭人、西班牙人不是一個民族,拿破崙帝國面臨的分裂勢力是與高盧人不同種族的普魯士人、荷蘭人、西班牙人,秦始皇面臨的分裂勢力是項氏、田氏這些六國貴族。劉邦在與項羽爭天下的時候,立韓信為齊王、彭越為梁王、英布為淮南王,韓信是楚人,彭越也不是魏人,英布的淮南國原先更是不存在,卻沒聽說齊人說韓信非我族類,淮南人說漢王分裂楚族這樣的話。所以說,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已經在西周到春秋、戰國的這一段時間上完成了,秦始皇解決的是政治、軍事的分裂,而不是民族、文化的不同,要不然六國復立,漢高帝劉邦也就不會再次統一中國了,因為他擊敗的是舊貴族,而不是其他民族。現在的印度的民族、文化就和夏商時期的中國,還有一直以來的歐洲差不多,所以個人認為印度將長時間沒面臨內部民族、土邦問題,沒法短時間內崛起,中國要重視他是必要的,但擔心他像中國那樣崛起是完全不必要的,印度尼西亞也一樣,美國現在也因為種族問題內部問題重重,雖然不見得會解體,但將來長時間內不得不應對種族問題的同時沒法徹底解決種族問題,像是沒法治癒的潰爛,時間長,沒法治,而且可能越來越爛,歐洲也沒法統一,內部矛盾太多了,德國現在就在賣軍火給土耳其,而土耳其和希臘矛盾重重,歐盟內部尚且如此,何況英華人和俄華人,歐洲必然有相當長的時間是內鬥消耗很大的,雖然他們一定程度上一致對外,至少我們這幾代人的時間都這樣,而這恰恰是中國的成為全球大國的核心根基之一,與我們相當體量的歐洲、美國、印度內部民族矛盾太多、太糟糕,至於日本這種體量的國家,只要我們不犯重大錯誤,他們是沒資格做棋手的。

    地理上,中國的核心區是連貫的,而且有相當大的區域。以黃河、長江為中心的區域,不存在阻礙人類來往溝通的地理障礙,華北平原連著淮河一帶,再到長江,山西和華北平原中間有太行山,可南部又與陝西河南由黃河水系的河谷、平原相連,四川盆地也一樣,雖然天險四環,可北有漢中的漢水匯長江,東面直接就連著長江,東北和華北之間有遼西走廊,西部由河西走廊溝通新疆、內蒙、青海和西藏,南部西起雲貴高原、難道華南、江浙的山地丘陵,也是連貫一體的,長城南北不是地理隔絕,而是地理差異,也是連貫的。再外部東、南都是大海,北面是茫茫無際西伯利亞、西部有蔥嶺,然後是沙漠,西南有熱帶雨林、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與外界相對隔絕,所以清朝的版圖擴張到海棠葉就結束了,因為這已經是農業社會的極限。總的來講,中國的版圖內部是一塊連貫且有相當大的體量的區域、再到邊疆地形相對複雜,外圍有四面自然險阻,由此形成一個連貫、體量巨大且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再看歐洲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比利牛斯山脈,和義大利之間的阿爾卑斯山脈、和英國之間的英吉利海峽,斯堪地維亞山脈、波羅的海把歐洲北部一分為三,中間有橫貫東西的多瑙河、喀爾巴阡山脈,概言之,歐洲地理被山脈、河流、海洋分裂為許多相對獨立的區域。再看歐洲的平原,難起法國的平原、波河平原、多瑙河平原、波德平原、東歐平原,每一塊相對來說不大不小,沒有絕對優勢,東歐平原很大,但因為氣候原因,經濟體量也就和其它平原相當了。再看中國,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關中平原、汾河谷地、淮河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再到高原、山地丘陵,再到天險,多連貫、多完整,而且體量巨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地球上的物質,兩顆原子之間“縫隙”大致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