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屠龍

    曾經有一部很火的印度電影叫《三傻大鬧寶萊塢》,影片裡印度帝國理工學院院長對著學生髮言:“你們能走到今天都是非常幸運的,首先你們是一顆精子,打敗無數顆精子,奪得生存的權利。而你們還能進入帝國理工學院,所以我相信,你們不僅是幸運者,還是無數精子中的成功者和幸運者。”

    事實上,印度沒有帝國理工學院,它的原型是【印度理工學院(IIT)】。這所學校在印度人眼裡是非常神聖的存在,三哥的江湖裡有一個傳說:一流學生進印度理工,二流學生才去哈佛、耶魯。

    可見印度人的自大,也可見印度理工學院的地位,但是絕非浪得虛名。比如美國矽谷的印度裔高管人數,遠遠超過其他族裔,在高科技企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幾乎全部出自印度理工學院,畢業後才去美國闖蕩。

    印度理工學院,印度第1任總理尼赫魯創辦,被稱為全世界最難考的大學,錄取率不到3%。為培養這幫學生,印度政府也是下夠血本,拿出全國高等教育預算的15%,用於佔全國大學生不到1%的印度理工學院學生。

    原來印度理工學院只有1個,後來擴大到6個分院,分佈在新德里、孟買、加爾各答等幾個大城市。模仿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模式,7個校區各自獨立運營,沒有隸屬關係,如今印度理工學院名聲大噪,被譽為“泰姬陵之後印度最大的品牌”。

    這一點,其實值得中國很多高校借鑑,真的不要太熱衷於各種排名,多多用心於教學質量。像那種為外國留學生配備幾名異性伴讀的奇葩政策,讓吃瓜群眾看了只搖頭,真的可以休了。

  • 2 # 沒好名字就亂寫

    印度帝國理工,在世界上的排名比北大清華高多了。教學質量和水平也超過北清中上浙復,但他的學生,基本都出國了。算印版是留美歐預科班。

  • 3 # 人在V旅途

    個人感覺是很牛的,他有七個校區,每個校區獨立排名,像在QS這些大學排名中,基本7所對應的位置與中國的華五西哈相當,所以可以近似的理解為這7所大學合併後的實力吧

  • 4 # 歷史轉身

    印度學圈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流的學生去印度理工,二流的學生去麻省理工”。美國《60分鐘》節目更是直言:“把哈佛、麻省理工和普利斯頓大學加在一起,就是印度理工學院在印度的地位。”

    印度理工學院,簡稱IIT,創建於1951年。印度理工學院的第一所校址建在了一座監獄之上。之所以建在這裡,就是希望學校能夠時刻銘記“人才是印度富強之本。”

    《三傻大鬧寶萊塢》

    發展至今,印度理工學院在印度全國一共開設了七所校區,分別是:德里理工學院、坎普爾理工學院、卡哈拉格普爾理工學院、馬德拉斯理工學院、孟買理工學院、瓜哈提理工學院和盧克里理工學院。

    華人熟知的一部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裡面的帝國理工學院,其原型就是印度理工學院。

    印度理工學院到底有多難考

    印度是一個種姓制度非常嚴格的國家,以種姓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社會階層等級鮮明,普通人想要透過正常途徑進入到上流社會,可能性為零。然而,如果你能夠獲得一封印度理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那麼你的階層、背景和社會關係都變得不再重要。

    印度兒童

    印度的一位低種姓父親,在得知自己兒子考上了印度理工學院之後大擺宴席,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請全村人吃飯,一連請了好幾天。在他看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短短几年之後,等到自己的兒子大學畢業,他的整個家庭都會跟著飛黃騰達。

    為了考上印度理工學院,印度學生僅僅依靠學校課堂裡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他們每天凌晨4點多就要起床去上校外補習班,白天學完學校裡的正常課程後,晚上還要繼續上補習班。補習班的教學內容是數理化,遠遠超過了學校的教學大綱。

    印度學校

    如果你以為透過參加校外補習班就可以確保考上印度理工學院的話,那就太低估印度理工學院的考試難度了。

    進入畢業季的印度學生,首先要參加各邦統一組織的畢業考試。如果你在這場考試中考取了前20%的名次,並且有意報考印度理工學院的話,那麼你接下來就可以參加印度理工學院單獨組織的考試了。

    印度理工學院入學考試

    印度理工學院的考試內容包括數學、物理和化學這三門課程,只有一張試卷,時間是三個小時。這張試卷出得很隨意,題量和分值變化莫測,每年都不一樣。自1951年建校以來,印度理工學院入學考試的題目從來沒有重複過。

    如果你僥倖通過了這場考試,先別得意,你接下來還要參加長達5天的面試。

    每年參加印度理工學院單獨考試的學生有幾十萬,錄取率不到2%。要注意,這裡面的2%,其分母是經過了前面的預選考試過濾的。

    印度理工學院分校馬德拉斯理工學院

    近幾年印度理工學院進行了擴招,錄取率也僅僅提高了一個百分點。原來參加印度理工學院單獨考試不限制次數,自然就出現了很多年年報考而考不上的考霸,後來IIT規定一名考生最多隻能參加兩次。

    如果你是印度總理的子女、印度理工學院院長的子女,想要進入印度理工學院鍍金,也必須擠進這2%,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印度理工學院到底有多牛

    印度理工學院在學術界蜚聲海內外,被稱為印度“科學CROWN上的瑰寶”,是印度最頂尖的工程教育與研究機構。

    每年12月份,世界500強企業就會蜂擁而至,在印度理工學院校園內安營紮寨,豎起招聘牌,搶購大約3000名新鮮出爐的IT小鮮肉。

    美國矽谷

    “在離開校園之前,IIT人一定會知道自己將到哪裡。”這是印度理工學院與生俱來的自信和實力。

    從印度理工學院走出來的畢業生也充滿了朝氣和自信,他們堅信:“只要能進IIT,去哪裡都會成功。”

    從IIT走出來的人才不計其數。美國加州大學曾對矽谷新移民企業家做過一項調查,在大約兩千個新起家的企業之中,有四成是由印度人開辦的。而這當中有一半是IIT培育出來的人才。

    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

    甲骨文創始人之一尤曼格·古普塔、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高盛合夥人阿維·馬努德、花旗集團高階副董事長維克特·梅內塞斯、美國航空公司前Quattroporte拉科什·甘格沃、麥肯錫前董事總經理拉雅·古普塔、貝爾前Quattroporte阿倫·納特瓦力……他們都是從印度理工學院走出去的。

    對於印度來說,印度理工學院是一所讓人又愛又恨的大學。愛的是它為印度帶來了巨大的聲譽和名望,極大地提高了印度人在國際社會上的形象;恨的是它的畢業生大都遠走海外,很少有留在印度國內的。自建校以來,大約有25000名IIT校友定居在了美國。

    寫在最後

    印度理工學院的成功並不是偶然。在這個文盲率高達25%的國家,印度理工學院為他們的學生提供了國內最頂尖的教育資源和物質資源,讓他們最大限度地免受社會階層等級的影響。

    矽谷精英

    更遠一點,印度人之所以能夠在全球500強跨國公司管理層中佔據一席之地,也跟他們與生俱來的語言天賦、辯論能力和社交能力密不可分。在美國、在矽谷,與印度留學生相比,中國留學生在英語聽說方面比較吃力,在辯論方面沉默謹慎、唯恐“禍從口出”,在社交場合不善於表達自己、也不擅長逢迎拍馬。

  • 5 # 徵兵35524056

    相當於國內2本大學的樣子,不要聽印度人吹噓,最好自己去看一下。想像他們的工業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就數學是好一點的。國際上也沒什麼重大科研成果出自印度科研院校

  • 6 # 小教育成就大未來

    印度人的天性是什麼?他們覺得孟買比肩紐約,超過上海;他們還覺得印度經濟五年能超中國;他們覺得印式英語才是標準英語;他們唯一謙虛的是認為印度軍隊只排世界第三,不然也不會在62中印戰爭後,內心流血到現在…看完這些,你還能相信印度理工超過美國名校嗎?

    還有很多公知一本正經地說印度理工真牛,扯蛋!!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才,培養大量國家需要的人才,讓自己國家得到蓬勃發展。所以一個大學牛不牛,不是靠吹,靠捧,而是要看這個大學培養出了多少人才!特別是那些能改變自己國家的人才。自印度建國以來,印度理工培養了什麼人才?他們只培養了大量的西方奴才,所以西方人願意說印度理工好~一個西方國家的奴才培訓機構,讓印度人如此自嗨。其實我也挺歡迎的…

    有人說印度理工好,難考,這不是印度理工的問題,而是印度教育體系的問題,如果印度能建設更多的優質大學,如果印度窮人能支撐留學費用,如果印度有能力讓有潛力的學生都進入大學,還需要千軍萬馬爭一個印度理工嗎?

    作為華人,我們應該慶幸一點:我們不只有清華和北大,我們還有中科大,西工大,國防科大等具有很好的愛國基因好大學。一個大學好不好,夠不夠優秀,重點看這學校的畢業生為這個國家作了什麼貢獻。

    大學的世界排名,不過是西方國家的套路和陽謀,過於在意,你就輸了。希望三哥永遠這麼自信。

  • 7 # 紫水晶9795

    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印度十四億人口中,每年選出一兩萬智商極高的精英並不奇怪。但也不要把它捧得多高,只不過是印度的清華而已。

  • 8 # 我行我素fxl

    印度除了自吹自擂厲害以外,其它真的看不到有什麼厲害之處。說印度理工學院厲害,印度這些年也沒搞出什麼重大科研成果,印度也沒有多少世界五百強企業,反而是為美國輸送了不少高階管理人才,僅此而已!

  • 9 # 湯姆與巧克力工廠

    種姓制度體系下,任何一個可以躍升階級的門徑都無比珍貴。你就看印度對奧運會金牌得住,享受民族英雄的待遇就知道了。多像那個積貧積弱的時候的我們啊!太需要國際關注度,國際話題性了。缺什麼?就無比渴望得到什麼。

  • 10 # 傅洛佑

    被吹為“神一般”大學的印度理工學院,其實真的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牛逼到不要不要,我們不妨看看真實的印度理工學院到底是怎樣的。

    1、印度理工學院被吹捧,是因為印度國內教育資源太稀缺了!

    關於“印度理工學院到底是不是很厲害”,這個問題要從兩個層面去解析,一是印度國內,二是世界範圍內。

    先說其國內的地位。

    印度理工學院,英文全稱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IIT,是由印度政府所建設和組成的七間自治工程與技術學院。其中,I、IT、IIT是印度的三個重要標識,I是指印度文化,IT指領先的印度IT產業。

    在印度,印度理工學院被稱之為印度最好的大學,沒有之一,這個觀點幾乎是共識。印度其它大學或理工學院,只能頒發工程學士,IIT卻可以單獨授予B.Tech.(科技學士)學位,凸顯了它在印度的特殊地位。

    在底層的印度家長心中,如果自己的孩子能夠考上印度理工學院,那就是家族的無上榮耀,是可以“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那種命運層次躍遷。

    許多印度人從小被灌輸的觀念便是,考上了這所學院,從此背景、社會關係以及階層都是浮雲,人生從此也就走向了巔峰,僅憑一張畢業證就能立足社會。

    為此,孩子們從10歲甚至更年少便開始為考學做準備,他們需要參加為期兩至三年的補習班,從早晨4點半開始上課,每天至少需要學習10個小時,這是他們的夢想,也似乎是他們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徑。

    在孩子們眼裡,除了學習備考,不需要考慮其他任何事情。而印度家長對孩子備考也可謂是傾其所有,一名印度學生曾經在鏡頭前說過:

    “我每天都要熬夜,我的媽媽就陪著我一起熬夜,為我準備宵夜(茶點)。考試的時候,我父母和哥哥都陪著我,等我踏出考場的時候,驚訝的發現他們還在,六個小時了,他們一直在考場外等著我。”

    就是這樣的資源匱乏和考學競爭下,印度理工學院作為被追捧的那個中心,自然地位越來越高。

    在美國留學生圈子裡,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一個印度小夥,被問及哪裡畢業時,總是遮遮掩掩,萬般推脫之後才極其羞澀地說:“麻省理工。”然後還要解釋:“小時候學習不用功,沒考上IIT(印度理工),只好去MIT(麻省理工)了。”

    想想,這是神馬道理?

    “想象一下,一個19歲的男生5年沒看過電影,沒讀過一本課外書,沒看過電視,甚至連女孩都沒追過,窮盡其能力去追求考入的學校,如果失敗了沒考上,是應該誇這個學校牛逼超神好呢,還是貶損它垃圾好呢?”

    當然是誇它!只有誇它牛逼,才能顯得自己不是無能垃圾呀!

    2、印度教育資源過度集中,貧富差距帶來的階層意識,間接推高了印度理工學院的地位

    有媒體曾比喻,把哈佛、麻省理工、普利斯頓大學加在一起,就是印度理工學院在印度的地位。這種說法聽著似乎很誇張,但實際上拋開這些學校的學術成就不提,單單其國內地位來說,確實如此。

    與美國大學集中了國內乃至世界多數富家子弟相似,能考上印度理工大學的學子家境一般不錯。

    作為世界上文盲最多的國家,印度教育資源本身就極為匱乏,加上印度本身是一個社會等級制度嚴重的國家,其國內女性的識字率不足一半,兒童入學率也僅到85%,越高年級的學生,為了打工養家,輟學率就越高。能留到最後還堅持報考印度理工學院的,基本都是家庭條件尚可的中產階層以上。

    當財富多數聚集在商人、學者、醫生、理工技術專家等人群時,這種因為印度的貧富差距巨大,而造成的嚮往和崇拜就會顯得十分突出。於是隨著時間推移,慢慢地在印度家長群體中就形成了這樣一個觀點:學文不如學商,學商不如學理工和醫學。

    偏偏,印度理工學院主要的學科領域就集中在應用工程、生物工程與生物技術、土木工程、化工、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管理研究、機械工程、物理、紡織技術等領域,尤其是IT領域。

    加上印度理工學集中著印度最強勢的教育資源,是受到以專門立法形式支援的理工科中的絕對巨頭,因此就更加受到印度學子和家長的景仰和崇拜。

    著名的勵志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改編自印度暢銷書作家《五點人:在印度理工學院不要做的事情》,影片中虛構的“皇家理工學院”有著極為濃烈的IIT的影子。

    很多人不知道,網路上流傳一句話,叫做“我就是因為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到麻省理工來的。”其實就是源自前面我提到過的那個段子。這句話我覺得要從內在去分析,不要簡單認為是因為考不上印度理工,就把麻省理工作為備選,覺得麻省理工不如印度理工。

    說這句話的人可能不會告訴你他的真實想法:如果有的選擇不用出國,印度理工就是我最好的選擇,即使哈佛、麻省比印度理工好;但如果考不上印度理工,那我就只能選擇出國,去考一考哈佛和麻省理工,因為我家裡有錢。

    3、印度人想要成功考入印度理工,難度太大了!

    在印度的高等院校中,印度理工學院處於絕對的霸主地位。根據2020年印度全國大學排名(NIRF),在前20名中,有15所學校是印度理工學院的校區,第1~10名全部屬於印度理工學院。

    印度理工學院並不是一個學校,而是由印度政府所建設和組成的七間自治工程與技術學院。在學術界具有世界聲譽,被稱為印度“科學CROWN上的瑰寶”,是印度最頂尖的工程教育與研究機構。每年超過30萬名學生報考,卻只招收4000人,錄取率非常低,被認為是世界最難考的大學之一。

    上至總理的兒子,下至校長、教授的小孩,不論是誰,要進IIT,考試成績一定要在前2%。連其巴隆迪院長的女兒卡梅婭,考IIT的研究生也歷經了四次失敗。

    而在印度理工考試改制後,從此前的能多次報考到如今每個學生只能最多報考兩次,又一次提升了印度理工考入門檻。這就跟中國高考完全不同了,中國是先考試再去選大學,而印度是隻能先報名再考試,目的性是什麼明確的,因此報考30萬,錄取僅僅四千,這比例自然就低了。

    每一名想要進入印度理工學院的學生都要參加聯合入學考試(JEE),它是專為印度理工學院設定的考試,只考理科,分別是數學、物理和化學。

    三科分別設定淘汰線,僅僅總分合格是不夠的,必須每科都同時高於各自的淘汰線。筆試通過了,還要參加長達五天的面試,並在此期間按筆試的排名順序選擇自己的專業。

    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萬卡特拉曼-萊馬克里斯南出生在印度,當年他沒能透過聯合入學考試,與印度理工擦肩而過。

    印孚瑟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墨希都說自己無法把兒子弄進印度理工,“印孚瑟斯”是印度第一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墨希被稱為“印度比爾-蓋茨”,他說:“印度理工沒有腐敗,這裡完全憑本事吃飯。”他的兒子沒考上印度理工,不得不遺憾地去唸了美國加州理工。

    2010年,報考印度理工的學生超過了45萬,招收名額只有不到一萬名,錄取率為2%。相比之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2010年秋季的錄取率是10%,美國哈佛大學的錄取率是7%。

    有媒體曾比喻稱,把哈佛、麻省理工、普利斯頓大學加在一起,就是印度理工學院在印度的地位。

    這句話吹牛皮是吹大了,但如果僅以考試透過率這一點來說,或許還真能給印度理工拿下一枚金牌!

    至於說在中國國內鼓吹印度理工牛逼的,多數都是留學中介,大家要審慎分辨。

    4、印度理工其國內地位厲害,是由其背景決定的

    印度理工之所以被不斷地捧上神壇,其國內的政治背景不容忽視。

    最初,印度理工的織夢人是一位名叫埃德舍-戴拉爾的印度貴族。印度獨立之前,他就意識到技術應用將會在獨立的印度扮演重要的角色。

    他提出了印度技術進步的戰略:培養世界一流的工程師群體,建立完善的研究基礎設施,開創獎學金體系,最終使學生能夠享受到世界上最好的研究生教育。

    1947年印度獨立後,尼赫魯預見到印度的現代化,科技將扮演重要角色,委派實業家薩卡爾(N.R.Sarkar)率領22人的委員會,研究成立一所以國際標準設定、按照MIT(麻省理工)為藍本的高科技學院,在印度東西南北各設分校,才得以形成今天的佈局。

    1961年,在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的安排下,印度國會通過了《理工學院法案》,正式開始組建印度理工學院。經過多年發展,印度理工學院如今已經設立了23個校區,分散在印度23個不同的城市。

    印度理工學院的校委會(IITCouncil),由印度教育部部長擔任主席。也就是說,印度理工是由印度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高階學府,單這點看,就足以顯示出印度理工學院在其國內的重要性。

    當然,在印度另一所著名學府德里大學的校園裡,也有學生經常在談論中抱怨,IIT就像是被供奉起的一尊神像,任憑人間眾生如何陷於水火,它的金身總是被擦拭得一塵不染。

    5、在世界範圍內,印度理工的真實排名其實並不高

    印度理工學院包括了印度這個國家二十幾所理工院校。這裡面有好的有差的,院校水平也是參次不齊。孟買理工世界排名150名,德里理工排名190名。這是最好的兩個理工學校。

    要是單獨拿出比,和清北壓根不是一個檔次。清華沒記錯應該是進前20了。前兩百的是南大在國內第七,世界排名122名,也比孟買學院要好的多。

    這麼說,按照南京市2所985,7所211,以及其他高校基本上就能和整個印度理工聯盟不相上下。

    加上印度理工學院並不是一個學校,而是有一大堆分校,且印度的高階高校幾乎全是印度理工系,因此就造成了一個印象:彷彿印度牛人都出自印度理工。

    然而世界上認可的高校排行榜主要有4個。其中上交大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和美國us news的排名中,印度理工學院都在500名開外。

    別說跟哈佛比了,放到中國,排名也只是跟我們的一些排名靠後的985高校差不多:

    印度理工學院,排名亞洲第36位,相當於中國華中科技大學。印度理工學院羅巴爾分校,排名亞洲第47位,相當於中國的武漢大學。印度理工學院印多爾分校,排名亞洲第55位,相當於中國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印度理工學院的克勒格布林分校,排名亞洲第59位,相當於中國的中南大學。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排名亞洲第67位,相當於中國的華南理工大學。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排名亞洲第69位,相當於中國的湖南大學。印度理工學院魯爾基分校,排名亞洲第83位,相當於中國的東南大學。6、印度理工培養人才厲害,但厲害的都成了校友,留在其國內的頂尖人才很少

    眾所周知,印度理工在IT領域出了很多尖端人才,像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甲骨文創始人之一尤曼格·古普塔、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高盛合夥人阿維·馬努德、花旗集團高階副董事長維克特·梅內塞斯、美國航空公司前Quattroporte拉科什·甘格沃、麥肯錫前董事總經理拉雅·古普塔、貝爾前Quattroporte阿倫·納特瓦力……他們都是從印度理工學院走出去的。

    然而,這並不足以就說明印度理工真的超神了。要知道,這些人才是從印度理工走出去的沒錯,但人家也多數是從印度理工出來後,又到美國的大學就讀過才出來工作,獲得成就的。這就很難說清楚,到底是誰的功勞,才培養出這樣的人才了。

    只不過,有點不能否認,最起碼印度理工在培養IT人才的基礎能力方面,確實有一套。

    不過,就是這個有一套的印度理工,如今卻面臨一個極大的窘境:多數精英畢業生最終都去了國外。

    要知道,從建立開始,這家學校就時刻銘記說“人才是印度富強之本。”其校內的教授也曾多次向媒體表示:“我們的畢業生是印度最寶貴的財富。”

    可如今,隨著人才的外流,這句“最寶貴的財富”的說法就成了笑話。

    據統計,自1953年建校以來,大約有兩萬五千名印度理工校友定居在了美國。尤其是在矽谷,印度人已經大量佔領了各大知名公司的中高層管理崗位,標準普爾曾經對美國標準普爾500強企業的做了一次權威調查發現,這些企業中的CEO美華人最多,其次就是印度人。

    對這樣的現象,美國《商業週刊》說的更直白,他們直接把IIT畢業生譽為“印度史上最熱門的出口產品”。

    甚至印度民間對此現象,還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諷刺,“進入印度理工,是一隻腳踩在印度土地,另外一隻腳踏進印度航空。”意思就是,印度理工每年有70%的畢業生會到全球科技與工程產業發展,其中大部分都落腳美國矽谷。

    至於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印度理工孟買校區的S.P.蘇克哈特姆教授在他1990年代出版的《真正的人才外流》一書中說,根據他的研究統計,美國吸引印度理工畢業生的最主要因素包括“舒適的生活”、“追求一流科學技術的使命”、“強烈的正義感和公平競爭的意識”。

    顯然,這一切是印度國內不能給予的,也是印度理工辛辛苦苦培養出了人才,可人才卻跑了的原因。

    從這點看,中國國內值得借鑑和反思,特別是當清華北大的許多學子也在畢業跑去美國留學、留在了美國的現象在日益增多,我們值得反思了。

    7、印度理工對其學生,確實有實踐動手的要求

    印度理工雖然在世界範圍內排名不算特別拔尖,但不可否認的是,印度理工的精英畢業生每年都會被世界各大公司一搶而空,歸根結底在於印度理工的學生不僅理論紮實,而且具備良好的動手能力。

    印度理工推崇學術自制,該校在行政部門的壓力下,成功創立了一種可以給予學生們發現自己能力並追求夢想的自由的體制,並透過《印度理工學院法》作為法律保障。

    印度理工十分重視培養和強調學生的實際能力,這既包括學習能力,也包括動手實踐的能力。印度理工學院曾經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借鑑了大量實習專案,但為了符合印度的特點,他們對這些實習專案進行了大量修改。

    至於說要求學生有三千個小時的實踐活動,我認為這一點就不太符合現實了。

    。總之,印度理工在其印度享有超神地位,在世界也屬一流,但要說真的牛逼到比哈佛、麻省還要厲害,就言過其實了。印度這個大鄰居的前車之鑑,正好當我們今日之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股市中怎麼辨別主力洗盤和出貨?有什麼明顯特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