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城—布衣

    1914年至1918年,世界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北洋政府於1917年加入協約國集團對德宣戰。一戰最終以協約國集團勝利而結束,中國成為一戰的戰勝國。

    為劃分戰後的利益,戰勝的協約國於法國首都巴黎的凡爾賽宮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史稱巴黎和會。但實際操縱會議的只是英、法、美三國。

    中國代表顧維鈞等人據理力爭,要求歸還德國佔據的山東等,維護中國權益。6月28日,各戰勝國在凡爾賽宮鏡廳簽訂了《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

    《凡爾賽和約》將戰前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利益。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引發了中國的五四運動。北洋政府最終決定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

  • 2 # 阿水視野

    因為中國在一戰中站在了協約國一邊,為一戰協約國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中國雖未受到戰火的攻擊,但當時的北洋軍閥為了得到英法等國的支援,在戰爭中先後派了12萬勞工到法國,幫助協約國軍隊搬運物資、修築戰壕等防禦工事,必要時還拿槍直接參與戰事~。(甄子丹的電影中就有一部描述該歷史事件的影片,大家感興趣可以去看看)

    中國在一戰中由於國家實力拍在那裡,沒有直接派遣軍隊去歐洲參戰;但中國力所能及地站在協約國一邊,同協約國一同打敗了三國同盟,但中國在戰後的巴黎協會上,卻沒有得到戰勝國應有的待遇。

    宛如戰敗國一般,中國原先想趁機收回青島,卻沒成想把德國在山東的權力又轉換給了日本。聽到這訊息,華人民群情激奮,迫於中國國內人民的壓力中國代表沒能在巴黎和會上簽字!

  • 3 # 月輪皎皎

    巴黎和會是弱國無外交的有力明證。巴黎和會上中國作為戰勝國不敗而敗,令人痛心疾首。

    一、山東淪陷

    1897年,德國政府以"鉅野教案"為藉口,派出四艘海軍巡洋艦駛入膠州灣,而此時軟弱無能的清政府早已被洋人的堅船利炮嚇破了膽,一再下令山東巡撫忍讓躲避,而山東巡撫也執行了這道命令,放棄了抵抗,讓德國軍隊兵不血刃佔領了青島,第二年,也就是1898年3月,清政府和德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膠澳租界條約>,條約規定德國租金青島99年,膠濟鐵路的建設權和沿線礦產的開採權都歸德國所有。

    從此,德國開始了在山東的殖民統治,而當地的清政府也淪為了帝國主義壓迫當地人民的工具,具體可參看莫言小說《沉香刑》,看看帝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

    二、巴黎和會上的屈辱

    時間到了1919年,一戰結束,德國戰敗,戰勝國集團召開會議,要建立戰後新秩序,而實質就是要瓜分德國的利益。而中國在一戰中也是為勝利的協約國集團出了力的,中國在戰爭中派遣了175000名勞工漂洋過海,擔任戰地後勤工作,而有2000人永遠地長眠在異國的土地上,可以說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所以也作為勝利國代表來參加了和會。

    然而日本強硬表示要接收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甚至以退出和會相威脅,一個是強權的日本,一個是滿目瘡痍的中國,列強的選擇很現實,支援日本。

    中國不敗而敗的訊息傳回國,群情激奮,北洋政府礙於國內輿論的強大力量,也不敢同意在合約上簽字,最終中國代表沒有在凡爾賽合約上簽字,而顧維鈞也沉痛地說,這是中國外交史上的最慘痛的一天。

    三、五四運動

    巴黎和會中國正當權益被無恥剝奪的訊息傳來,無異於一聲驚雷,砸醒了所有人對於國聯的希望。五四運動爆發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成為了人們的口號,北京學生罷課,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人們紛紛走上街頭,要用熱血捍衛這個已經千瘡百孔的國家。迫於華人的強大力量,北洋政府罷免了親日的曹汝霖,陸宗輿,張宗祥。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和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弱國無外交,只有你強大了才有說話的權力,才能有人願意坐下來聽聽你的訴求,才會認認真真地考慮你的意見。

    而現在,我只想說感謝偉大的祖國,感謝那些為國家獨立富強而犧牲的人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有義務為這個國家而奮鬥。

  • 4 # 一貳一橙

    所謂的巴黎和會,不過就是以英、法、美、意、日五強為代表的,關於帝國主義平分一戰戰敗國利益的會議。

    雖然中國在一戰早期保持著中立,但隨著袁世凱去世,民國政府及時改變了對一戰的戰略,下令對歐洲戰場運輸將近十八萬民工,負責後勤保障,從而分得了部分一戰勝果。

    巴黎和會上,中國因山東膠州灣地區的歸屬權而拒絕簽字

    1919年1月18號,27個一戰戰勝國代表齊聚巴黎凡爾賽宮,簽署戰後協約——《凡爾賽和約》,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自然也派出了外交官負責簽署《凡爾賽合約》。

    可在和會上,當中方代表要求合約上要有“歸還德國所佔領的山東膠州灣地區、撤出國內所有的外國駐軍、取消租界”等要求”時,以日方代表牧野伸顯為主的戰勝國勢力一直評擊中國,認為中國是在一戰晚期才宣佈對德宣戰,其抗戰力度和世界地位完全不能和日本相比,要求將德國在山東的所有利益全數過繼給日本,否則就退出和會,不談了。

    由於日本史當時所謂的世界五強之一,而且和英、法、美等國都有在華利益的捆綁,尤其是“取消租界”這一條,就牢牢地把五強捆綁在了一起,所以四大強國不斷對中方代表施壓,要求按照日本的建議來談,前後數十次,甚至已經內定了強制割讓山東給日本,並不需通知中方的決定。

    雖然中方代表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出賣國家主權而拒絕簽字同意,可當時主政的外交次長曹汝霖等人,明裡暗裡表示這談判的內容是外交官們的自作主張,不能代表民國政府,暗示可以以出賣國家利益來獻媚列強,也因此引發了極為轟動的“五四運動”,火燒趙家樓。

    對此,有著民國第一外交官之稱的顧維鈞,在前輩們大多因為壓力而拒絕出席和談時,勇於任事,出面和各國代表據理力爭,並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在顧維鈞的努力下,日本人的野心最終沒能實現

    顧維鈞,字少川,上海人,被譽為“民國第一外交家”,24歲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27歲成為駐美公使、年僅34歲就出任民國外交部長,甚至還代理過幾個月的國務總理,是中國外交史上標杆式的人物。英國報刊稱“沒有哪一位西方外交家能在沉著與和藹方面超過他(顧維鈞)”,其母校評價為“有史以來最有才華的學生”。

    在和會上,顧維鈞直陳山東問題的歷史原因和中國對此堅決不移的態度,並引經據典,從國際法的角度雄辯論證了山東應當歸還中國,而不是交接給日本的必然性,並評擊了日本與袁世凱所籤的不平等條約——《二十一條》,要求日本將其廢除。

    顧維鈞雄辯發言一結束,當時在場的美國總統威爾遜、國務卿藍辛、英國首相勞合、外務大臣貝爾福、法國總理孟梭等紛紛向其握手錶示祝賀,反觀那個一直以來頤指氣使的牧野男爵,那是像一棵打了霜的茄子一樣,笑也不是,哭也不行,蔫了,這是中國近代外交歷史上第一次在氣勢上勝了對方,而且還是當時的五大強國之一的日本。

    雖然這次和談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日本的要求絲毫沒減,中方代表離席抗議,不簽署合約),可也是第一次在世界上展示了華人的脊樑,向世界展現了一個不好欺負的中國巨人。巴黎和會雖然沒解決關於山東的事務,可這之後的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上,經過了36次的談判,中日簽署了《解決山東懸案條約》,日本一步步地吐出在山東的權益,完美地解決了山東事務。

    值得一提的是:華盛頓會議的中方代表依舊是顧維鈞。

    1924年,顧維鈞和蘇聯代表簽訂了《中蘇協定》,廢除了沙俄時期在中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歸還租界、撤軍以及贖回中東鐵路等;

    1926年,顧維鈞和比利時代表簽訂了《中比條約》,比利時歸還了天津租界;

    1942年簽訂《中英新約》,廢除了英國在中的治外法權;

    二戰勝利後,各國協約成立一個國際組織,以避免世界大戰這樣的世界級災禍的發生,也就是聯合國的由來,顧維鈞作為中方代表,第一個(請注意是第一個,排在英法美蘇之前)在《聯合國憲章》上籤上了“顧維鈞”三個漢字,中國正式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顧維鈞也成為聯合國第一屆大會的中方代表,也成為了中國外交史上的一道耀眼的光芒,但凡研究中國外交史的人,無一能避免“顧維鈞”這三個字。

  • 5 # 風陵流度

    巴黎和會是中國外交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是讓華人徹底認清“弱國無外交”這個道理的重大事件。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以戰勝國身份派出外交官陸徵祥、顧維鈞等組成中國代表團參加巴黎和談,商談一戰後的國際新秩序。

    然而以美英法日意為首的國家,為了攫取戰後世界霸權的利益,揹著其他國傢俬自制定了大會的議事規則,把戰勝國分為“普遍利益的交戰國”和“個別利益的交戰國”兩個類別。藉著對自己有利的議事規則,大肆瓜分戰後世界特權。

    當時中國代表團向和會提出七個符合中國國家利益的條件:

    一,廢棄勢力範圍;

    二,撤退外國軍隊、巡警;

    三,裁撤外國郵局及有線無線電報機關;

    四,撤銷領事裁判權;

    五,歸還租借地;

    六,歸還租界;

    七,關稅自由權。

    然而,日本卻完全不顧中國的合理要求,主張繼承德國在中國山東的非法權利。

    中國代表團代表顧維鈞在大會上對日本的無理要求進行了慷慨激昂的駁斥。但是,日本以退出巴黎和會為要挾,迫使美國為了維持東亞的平衡態勢,轉而支援日本的無理要求。

    最終的結果,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和談失敗,中國不但沒有收回各個列強在中國的非法權益,反而以戰勝國的身份將自己的合法權益全部喪失。

    自鴉片戰爭開始,中國的對外戰爭節節敗退,每逢對外戰敗,中國就要和外國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以戰勝國的身份參與巴黎和會,卻因為國家貧弱,國力不濟,依然被列強玩弄於股掌之中,依然被要求籤訂不平等條約,所以,中國代表團拒絕在這份喪權辱國的協議上簽字。

    不知大家還是否記得這張照片?敘利亞駐聯合國代表巴沙兒·賈法理。一個落寞的身影,寫盡了榮辱故事。

    唯有國家強大,這個國家才能被這個世界正視。唯有國家強大,這個國家才不會被強者肆意凌辱。

  • 6 # 看不見的角落

    因為中西方對於近代這段侵略史的看法完全不同,在認知上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

    中國的近代史只會突出三個字——受害者。其他部分,大多是一帶而過,草草了之。然後再義憤言辭的發表一下作者心中的不平,便是結束了,絲毫不考慮其中的前因後果、利害關係。

    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中國是以戰勝國的身份參加。可以說,這是在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第一次作為戰勝國和列強打交道。此前包括左宗棠收復新疆在內的一系列戰爭,都是以割地賠款收尾。

    但有一個問題,中國並不是主要的作戰國,且站隊太晚,一直到到1917年8月北洋政府才正式宣佈參戰就,比最後混進去湊數的泰國還要晚。而日本,在1914年就已經對德國宣戰並動武了。

    毋庸置疑,中國從一戰中獲取的好處非常的龐大。最直接的,欠幾個戰敗國的戰爭賠款不用賠了。戰時,英美又給予了中國經濟上和國際地位上的扶持。但是呢,和中國預想中的差距比較大。

    中國認為德國是戰敗國,他在中國內的殖民地理應交還。日本認為德國的殖民地是他用武力搶的,憑什麼白白還回去。鑑於中國和日本在一戰中出力的多少,列強選擇了日本。

    是中國方面過於理想了麼?實則不然!一戰能夠在未進入德國本土就結束的重要原因是美國總統威爾遜弄出了《十四條和平宣言》,提出了“民族平等、獨立”口號。大家都認為,全世界要迎來春天了,列強的壓迫要消失了。滿懷希望的去簽約,誰知道真的就只是個口號。弄到最後不了了之,依舊是強者通吃。

    其實非常容易理解,一戰後美英雖然在不停的打壓日本,但是他們對於殖民中國的立場是一樣的,無非是方式有所不同。他們會迫使日本做出讓步,卻絕不會趕盡殺絕令日本徹底放棄在華特權,因為這是他們在八國聯軍侵華時共同取得的成果。

    一時之間國內輿論紛紛,舉國上下都認為自己受到了政治欺騙,為此拒絕簽字。

    PS:後來在華盛頓協議上,北洋政府用門戶開放和4000萬債券才徹底換回了山東。

  • 7 # 瀟瀟

    1919年的巴黎和會完全是西方帝國主義為瓜分戰敗國利益的一場會議,當時中國作為戰勝國參加了這一場會議。但由於中國實力衰敗,西方列強並未給予中國應有的地位,並且在會議中把原本德國佔有的中國領土又劃分給了日本。

    他們完全罔顧事實,對於華人來說這樣一場會議完全是恥辱性的,所以中國拒絕在該合約上簽字。

  • 8 # 牽狗郎

    因為作為一戰的戰勝國,中國的權益被列強瓜分和交換,民意洶洶,所以當時的北洋政府不敢違逆民意而拒絕簽字,表示抗議。

  • 9 # 正史閒說

    1919年的巴黎和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以美、英等戰勝國的一場利益再分配。一戰結束後,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萬分,因為自1840年鴉片戰爭一來,中國被人打到家門口,屢戰屢敗,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喪權辱國,世界地位底下。1914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滿清政府已經倒臺,民國初建,但社會秩序並未出現根本改觀,人們對新政府也出現失望情緒。1917年,北洋政府正式對德宣戰,但是沒有派兵出征,而是派了30萬民工開赴歐洲戰場。一戰結束後,中國作為戰勝國,本該享受勝利成果,至少要講戰敗國德國在滿清獲取的不正當權益收回來,但在1919年由大國操縱的巴黎和會上,德國在中國的權益都轉交給了另一戰神國日本。這讓華人非常不滿,由此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北洋政府在當時的輿論壓力下,拒絕簽字。

  • 10 # 常棣tandy

    其實這件事要追溯到 1898 年,當時德國從清政府租借山東省的膠州灣作為海軍基地,租期為 99 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中國是中立國,而日本加入了協約國,並將德國驅逐出膠州灣; 隨後,日本佔領了山東的大部分地區。為了使佔領合法,日本將這一點包含在確認其山東地位的二十一條條款中。

    此外,為了進一步鞏固其要求,日本還與列強簽定了一系列條約。1917 年 2 月 20 日的日俄協定, 俄國承認了二十一條, 而日本則同意承認 1912-1915 年期間俄國在外蒙古所獲得的利益。翌日的英日協定, 英國承擔了這樣的義務:在即將到來的和平會議上,支援日本在山東的地位, 同意日本對太平洋赤道以北德國所竊取領土的權利;而日本則同意支援英國對太平洋赤道以南德國所佔島嶼的權利,作為回報。日本也和法國及義大利簽定了類似的秘密協定。 此後,1917 年 11 月藍辛_石井(Lansing-Ishii)協議簽定,美國承認『領土相近之國家間有特殊之關係』,即日本在中國有著特殊的地位,而日本則口頭支援門戶開放政策。

    對山東問題的致命一擊,是 1918 年 9 月北京與日本政府之間的秘密協議,日本給中國軍閥政府 2,000 萬日元的貸款,以獲取在山東修建兩條鐵路、在各要塞駐軍,及訓練指揮中國路警的權利。在北京的指示下,中國駐日公使章宗祥『欣然同意』這些條款。

    日本帶著這些秘密條約來到凡爾賽,自信能在山東問題上獲勝。毋庸贅言,日本如能保住山東,便是間接承認了『二十一條』 的有效性和與北京政權簽訂的秘密協議的可行性。這些條約使日本在滿洲和中國其它地區獲得了比在山東更多的特權。日本對待條約的行徑,顯示了它在國際關係的務實態度,這與華人信奉西方思想的天真態度,形成了鮮明對照。

    中國代表團來到了這個他們認為是忠實於民主、自決、保護弱者原則的公正法庭上。事實上,威爾遜的理想主義和十四點和平計劃已使華人著迷,許多人相信,久已期待的世界民主終 於到來了, 威爾遜要從破碎的舊世界中鍛造出一個新的世界。

    注:十四點和平計劃指的是1918年1月8日,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對國會所發表的著名演說中,提出十四點認為這是促進世界和平的「唯一可行」的計劃。隨後,這十四點被採用作為和平談判的基礎。主要內容如下:

    (1)公開訂立和平條約,無秘密外交。

    (2)無論戰時與和平時期,公海航行絕對自由;

    (3)取消國家間的經濟障礙並建立貿易平等條約;

    (4)充分互相保證,各國軍備必須減少至保證本國內部安全的最低水平;

    (5)調整對殖民地的要求,平等對待殖民地人民;

    (6)德國撤出俄國,調整俄國問題;

    (7)德軍撤出比利時,恢復比利時之獨立性;

    (8)德軍撤出法國,阿爾薩斯一洛林也還法國;

    (9)根據民族性原則,重新調整義大利邊界;

    (10)奧匈各族自治,允許獨立;

    (11)同盟國撤出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和黑山。

    (12)奧斯曼帝國的民族自決。

    (13)恢復波蘭之獨立性。

    (14)成立國際聯盟以維持世界和平。

    1918 年 11 月 17 日,六千名華人在北京遊行,慶祝西方民主在對抗德國專制和黷武主義上所取得的勝利。正是在懷抱這種高期望,中國代表團來到凡爾賽,發誓要尋求收復山東,徹底廢除不平等條約。但是,他們熱情澎湃的樂觀情緒迅速變成為沮喪,因 為他們被冷酷地告知,和會並不是為了調整昔日所有的國際間的恩怨而召開,而是為了解決戰爭結束後出現的問題而召開,因此, 只有山東問題被列入了議事日程。

    中國代表團申明,山東是孔孟的出生地,屬於中國的聖地, 而且自從 1917 年中國參戰和廢除所有對德條約時,日本所聲稱的繼承自德國的權利就不復存在了。還有,在 1898 年有關膠州灣的協議的第五款規定『德國應許永遠不轉租他國』。

    同樣,二十一條也是無效的,因為條款從來未得中國國會批准。再者,中國從 1917 年參戰後,地位有了很大變化(從中立國變為交戰國)這樣就有資格援引國際法中的『情勢不變』 的原則, 廢除二十一條。作為反駁,日本代表團平靜地公開了 1918 年與北京的秘密協議,指出中國參戰後已『欣然同意』山東問題。中國的爭論決不會改變這個事實,山東的命運木已成舟。

    協約國因為與日本有秘密協議,所以支援日本的立場,這使得威爾遜成了中國立場的唯一支持者。日本發出威脅,要提出種族平等的議題來討論,如果不滿足其要求,就退出和會。很明顯, 日本不可能在山東和種族兩個議題上都遭到否決。最終,威爾遜被協約國代表和他的顧問勸服, 首要的是先建立起包括日本在內的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以後再為中國爭取公正。 1919 年 4 月 28 日,和會支援日本的立場,裁決了山東問題。

    當巴黎決定的訊息到達北京時,中國對威爾遜及其理想主義信條的信任粉碎了。學生為威爾遜的背叛行為而激憤,發誓以血保衛山東。具影響的《申報》評論道:『巴黎和會之始,我們多聞所謂的『公正的勝利』、『支援弱小民族的權利』,但是我們得到了什麼?求助他人者是註定要失望的。讓華人今天知道,一勞永逸的是自力更生。如不是華人拋棄了自己的利益,誰能侵犯它 們?』

    這就是中國代表團為什麼在巴黎和會上拒絕在合約簽字的來龍去脈。這也成為接下來爆發的五四運動的導火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疫情嚴峻,現在封村封城封小區,沒錢還貸款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