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恬然滋味

    荷蘭家長敢讓學生坐帆船跨大西洋回家。換成中國家長,我們應該不敢。“勇於敢者死”,孔子也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有沒有更安全的方法回家?我們選擇更安全的方式。當然,也有“鋌而走險”之說,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也會不得不為之。

    一般來說,關於孩子的事,華人不考慮敢不敢。又不是和誰比膽子。我們總是會希望更周全。孩子成長是個漫長複雜的過程。若一傢伙掉海里了,海底撈都來不及。還培養什麼呢?

    荷蘭,還有西方,把個人越搞越少是有原因的。

    你不怕死不代表你不會死。容易作死。

    你現下死不代表你沒有可能避免當下死。

    “父母之愛子女當為之計長遠”。

    你敢涉死地可以誇耀,但不足效法。

    我們不玩這個。

  • 2 # 海之藍遊艇

    疫情期間,25名到古巴參加航海訓練的荷蘭高中生,由於航班不斷取消等不確定原因無法按計劃乘坐航班回國,改為乘坐雙桅大帆船“威爾德天鵝”號航行近7000公里從古巴回到荷蘭,完成了一次橫跨大西洋的航海活動。這樣的航海活動,在海洋文化發達的國家,或許僅僅是因為發生在疫情期間受到了更大的關注,換作平時,也許不過是一次簡單的航海活動。

    第一讚:Masterskip公司

    作為航海訓練的組織公司,在疫情影響下,為了讓這批14-17歲的孩子能夠回家,居然敢想出這個計劃。雖然說橫渡大西線航線對他們來說是很平常的事,但這是一群幾乎沒有什麼航海經驗的高中生,而且40人(另有12名船員和3名老師)要在船上狹小的空間,一起航行、生活35天,更重要的是如何保障孩子們的安全。這家公司居然敢提出來,不得不佩服。

    第二贊:船長和船員們

    有過航海經歷的人都知道,海上的天氣是變幻莫測的,何況是橫渡大西洋這樣的遠航行程。雖然船長及船員們經驗豐富,但在長達35天的航程中,如何讓這25名“熊”孩子乖乖待在船上,配合船員工作,遵守紀律保證安全,這才是對船長們的最大考驗,不得不佩服船長的勇氣和擔當。

    第三贊:帶隊老師

    可能老師們也沒有想到,這次的培訓會變成這樣的境況。但以我們通常的理解,帶隊老師可是要負責學生們的安全的,也就說他們身上必然壓力山大。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們居然也敢同意這樣的活動,出了事他們負責得起嗎?膽子真大。

    第四贊:家長們

    作為航海發達國家的公民,肯定更清楚航海的風險,這群荷蘭學生的家長們居然敢同意這樣的安排,心真是夠大,不得不說一聲佩服。其實,與其說家長們心大,筆者更佩服他們對於航海安全的自信,否則,如果換成是我們中國的家長,誰的心會這特麼的大啊。

    第五贊:孩子們

    這些孩子原本就是參與航海訓練的學生,對於航海應該是有簡單的認識,但透過媒體的採訪可以看到,對於這次橫跨大西洋的活動,孩子們並不擔心安全的事情,反而更關心“衣服如何洗”,“人這麼多有沒有隱私”,“好不好玩”等等在這些在這個年齡段“熊”孩子該有的興趣。當然也看到,在整個航程中,孩子們也參與瞭如瞭望、清潔等簡單的航海活動,相信經過這次航行,這群孩子對航海將有更深的認識。

    管中窺豹,透過這件事情可以感覺到,航海發達國家與我們對於航海活動的態度是絕對不同的。如果這群孩子是中國學生,學生的家長會同意這樣的活動嗎?如果這個學校是中國的學校,老師及學校敢承擔這樣的責任嗎?如果是中國的船長及船員們,敢保證孩子們在海上航行期間的安全嗎,敢承擔起可能帶來的後果嗎?其實,他們一定沒有想的這麼複雜,他們對於航海的理解也要遠遠強於我們,這就是航海文化的深厚與淺薄的明顯對比。筆者敢斗膽問,這樣的事情何時會出現在華人身上?

    海洋強國,海洋夢!

  • 3 # 歲月詩書

    如果是我家孩子,我不敢。我不敢讓我的孩子冒任何沒有必要的風險。不過,孩子大了,他要做什麼,我肯定阻止不了,我會很擔心

  • 4 # 青春小語

    不是敢不敢的問題,而且安全出行的問題。對方能這麼做是因為危險性不高。如果危險性高,國內外家長都不敢讓孩子冒險。

  • 5 # 雄鷹展翅長空

    換成是中國的家長是不會同意自己的孩子這樣做,華人的性格中庸缺乏歐洲白種人的勇敢冒險精神。

    在新航路開闢的時代,歐洲人在當時人類對地球地理不瞭解的情況下駕駛著風帆船向世界各地進行探索開拓,於是有了後來的地理大發現和歐洲白種人向亞非拉的殖民地擴張。即使是到了今天仍然有不少的歐洲白種人駕駛獨木舟橫渡大西洋與太平洋進行探索冒險。歐洲人駕駛木舟橫渡大西洋的人既有青壯年,也有老人:2007年67歲退休波蘭男子多巴(Aleksander Doba),聲稱完成6個月獨自劃獨木舟橫渡大西洋壯舉,由葡萄牙渡洋抵達美國佛羅里達州。至於用獨木舟橫渡太平洋方面:1972年4月22日,同樣來自英國的2名探險家:約翰-費爾法克斯(33歲)和西爾維亞庫克(31歲),一男一女,兩人共同划船橫渡了太平洋,線路是從美國舊金山到澳洲附近的海曼島,划船航程達到了1.48W公里,他們成為了划船橫渡太平洋的世界第一人。2010年法屬波利尼西亞人易立亞從巴黎的博物館裡找到了一張繪於1820年的獨木舟圖紙,然後按圖索驥,花錢找人造出了一艘重4噸,長15米,寬7米,桅高12-15米的獨木舟。他給自己的航行命名為尋根之路,他聯合了5個人,不帶任何現代工具,連麵包都不帶,就靠一隻小獨木船,漂洋過海4個月,成功到達了中國福建。在途中他們6個人坐上一條獨木船,沒有攜帶任何現代航海工具,只靠著太陽和星星來辨別方向,並充分利用風力和洋流,至於吃的食物,也全都是從海洋裡撈出來的。

    根據已知的訊息,目前還沒有聽說有華人僅依靠木舟不依賴現代化的工具橫渡太平洋或大西洋的個人冒險行為。

    這次荷蘭25名坐帆船回國的都是參加航海訓練的學生,航海對他們來說或許是輕車熟路;但是換成是我們華人未必敢這麼做。我覺得冒險精神是一種很可貴的品質,勇敢冒險精更利於人類探索自然與未知的世界,或許現代文明創新成果絕大多數都是歐洲白種人的創造其中原因之一是他們具有更多的冒險精神。我們要提倡勇敢冒險精神,這點或許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短板。

  • 6 # 飄散的補丁

    荷蘭有所中學 特色就是 中學課程全是航海課程 有兩年的課程就是在海上航海 接受教育 這個中學 申請的人很多 高中畢業後 申請常青藤的offer 特別容易

  • 7 # 閒來無事222

    成功上岸了皆大歡喜。請問翻船死絕了,大家會是什麼反應。作死應該是第一反應吧。別以成敗論,就單純這件事,我認為是欠考慮的行為,疫情還沒到那種地步,這反應也太誇張了。

  • 8 # home531

    原始人部落還敢讓他的小孩去吃人呢,換做你你敢嗎?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國情,不同的文化體系,你非要硬性去比較有意義嗎?

  • 9 # 小稻草10

    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歐洲和美國都“勇敢”到還不戴口罩呢!

    話題無非是引出那些不自信的崇洋的人出來說話,由此我覺得有必要說幾句:

    1.勇敢VS莽撞,你能說清楚區別嗎?

    為什麼這個就叫勇敢而不是莽撞呢?你確定與他們是白人沒有一點關係嗎?印度還有個父親帶小孩子長跑,結果被大家說不該這麼教育孩子……

    2.華人從來都不缺冒險精神!

    例子比比皆是,自行百度或者小影片啥的都行,我也不必費功夫打字…。問題是,從什麼時候起人們開始認為華人沒有冒險精神呢?仔細想來,是各種大V、公知們推出的軟文、雞湯文影響了話語氛圍,各種網紅也是拙劣的推波助瀾,自己以為自己有病,那麼就沒得治了。舉個例子,90年代的青年文摘還記得嗎?後來才知道那些聖經般的雞湯文都是編出來的!那個時候西方比我們富足的多,於是那時候就種下了崇洋的種子!長大了見過世面了,才發現根本就不是那個樣子的!

    3.自信是一種氣概也是生產力!

    自信是屬於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的,怎樣能有獨立思考能力呢?首先是要去見識、誠實,並且去探究事情的背後邏輯,人云亦云、說書式的聽故事可以,但不能妄自菲薄、武斷結論。當華人都自信起來,勇於面對一切不平事情!支援國內自主行業!不盲目引進外中中國產品(此處例子很多)!自主研發(好多技術證明了華人可以做到的)!到時候你再看!

  • 10 # 胡言又亂語

    敢啊,學航海的自駕船回來和學車自駕車回來一樣的,何況還有老師和正規的船員,和旅遊差不多,大家認為不敢,是一聽說帆船蒙圈了,我們對帆船和航海的瞭解,想來大概和加勒比海盜裡的木船一樣,水手們生活條件惡劣,喝的蘭姆酒,一口的髒話,幹不好被鞭子抽,被大海一個浪打翻了船,餵了鯊魚。但是現在的帆船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加裝了動力系統和現代化導航裝置,實際上,就國內而言,青島就有帆船之都的美譽,每年有上萬人參加帆船訓練和比賽,我們認為不敢,很多時候,實際上是我們自己看輕了我們的孩子,也看輕了我們自己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非洲豬瘟的影響下,現在你們當地的豬價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