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於是4299

    這個提問有點誇大其詞,只能說沒有以前隨便。

    我有個二十多年的農村朋友,在我們單位做民工。這人會來事,有時會給我們送只雞送點新米。作為回報每個月我會給他多打幾個工時。我們每次去家玩沒有菜他都會炒盤雞蛋炒盤黃豆給我們下酒,有時喝醉了就住他那裡。後來發生了一件讓我感動的事。那次我母親去單位看我,我出差了。他就照顧我母親在他家吃住,第二天親自送上車。這麼多年我一直忘不了這事。後來我因故離開了單位就失去了聯絡。但一直都想去看望他。

    今年我回原單位辦事正好碰見他,就去了他們村,整個村莊變化太大差點認不出來了。幾個兒子的房子都是幾層的樓房。經濟收入比我還高。他很熱情留我吃飯喝酒。但我感覺有些變化,找不出當年在一起的那種感覺。

    在農村一個人的經濟條件好了,看法和想法都會隨之改變,熱情程度肯定沒有以前高了。但走親戚留吃飯留住宿還是會的,沒你說的這麼嚴重。在農村人親來往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以後可能會被城市同化。

  • 2 # 手機使用者真話裡說

    我和妻子昨天正巧走一趟遠親戚。現在的人都很忙,所以早上打電話問他們在家才去。由於路遠,又是偏遠山村,而且不熟悉路況。只好打的去。我自己本身也很忙,所以不打算在那邊吃飯。一去一返,和司機談好價錢80元,說好到那邊等我們2O分鐘左右。我們買些禮物,坐了20多分鐘路程,趕到了親戚那邊。他們很熱情客氣,知道我們要來,早就做好一桌豐盛的菜,還叫一些親戚,我們不吃飯都不行。我只好叫司機多等一會兒,多加點餞。我們吃完飯就回來,知道我們忙,他們也不留宿.。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快,人流量大,親戚們在一起的時間變得很短,甚至連在一起吃頓飯的時間都沒有,但親戚間的純樸情誼是難割捨的,他們難得在春節期間擠出時間來走親戚,彼此珍惜情意!是情真意切的,真心交淡,而決不像在"演戲"走過場!

  • 3 # 米貝夢

    這種現象確實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現在人事情都比較多,生活節奏快,加之修了村路,家家戶戶普遍都有三輪機車或小車,交通方便,走親戚說走就走,事一辦就返程了。

    過去交通工具欠缺,走親戚全憑"11號汽車“步行,途中行走就需很長時間,待到親戚家把半晌時間都躭擱了,形勢所迫,不吃飯就不行,倒不是誰都想吃飯。

    二是有些親戚巳經"老化",本早應吐故納新,但因一些傳統的習俗之緣故,遲遲藕斷絲連,放舍不了。

    在我們那兒有一個講究,成年男子死了之後,要吃外婆家的飯,所以外婆家那邊人,在葬埋行禮來時,必須拿有用碗盛的飯食之類禮品,也堪稱祭食吧。拿來之後,主人將其擺在靈堂的恭桌上,以表對逝者的敬意。

    而成年女子死了之後,要吃孃家人帶來的祭食,下葬時,也同樣將其擺放於墳墓前,寄託哀思。

    鑑於上邊幾種情況,所以有些老人還在世時,一些老親戚還不得不走。

    就象我家,我年事已高,還提什麼外婆,連舅父母早都下世了,就這,每年還得去舅父家拜年。孩子們和那邊的人很少接觸,近乎於陌生人,甚至去時對方連人認都認不得,還得做自我介紹,所以,孩子們只得硬著頭皮去。去了難免東西一放,停不下幾分鐘,就回來了。這不叫走過程叫啥?但不去又使不得,斷不起,關鍵是孩子想給咱吃外婆家那碗飯的!

    同理,老伴也老了,跑不動了,幾乎也不去孃家,孩子們為了保這碗飯,還得走動,只是"湊合"罷了。

    但是不盡然,有些親戚照樣走得特近,也很熱火!至於吃飯過夜,那是家常便飯,習以為常。

    就象新女婿相跟媳婦走岳父母家,岀嫁的女子回孃家探望老父母……類似這種情況,不管路途遠近,正常情況下吃飯是必不可少,住幾天也是常有的事。

    親戚也要"吐故納新",這很正常,全在情理之中。絕非什麼現在人情意淡了等等。試問,若不這樣,難道那些老親戚,晚輩人彼此都互不認識,還能子子孫孫老走下去嗎?

  • 4 # 竹林婆婆

    過去物質匱乏,一般走親戚有時候可能什麼都沒有,有時候可能帶一點家裡面種的花生或者拿一點蘿蔔,甚至於可以提著兩個玉米就能去走親戚了,但是現在的家庭條件已經越來越好了,如果說你一般去走親戚,如果兩家的家庭條件都是相當對等的,但如果你們家的家庭條件稍微要差一些,那麼去到對方的家裡,你提的太貴重了,你自己有負擔,你提的相對要差一些,別人還看不上。

    所以在農村走親戚上面,現在是比較為難的,比如像今年我家兒媳婦多妹,第1年嫁到我們家來,那麼今年就要去他家那邊去進行各種的拜年和走親戚,比如像舅舅家了,伯父家了,叔叔他們家這些都是需要去走的,但是每個家庭的感受不一樣,比如你走叔叔,伯父家,如果你拿的東西不一樣,別人會覺得你偏心或怎麼樣的,所以我建議他拿的都是一樣的東西去。

    今年也會在我們家這邊拜年,走什麼,姨媽,小姨他們家,那麼這種親戚的話,我們一般就會送什麼米呀,或者大一點,飲料啊這種,基本上就能走下來,因為每一家都非常瞭解,而且的話,平時走,走的更親,如果說非要等到過年的時候才走的話,這樣的親戚不僅不親切,還會給人家落下話柄說只有過年才會來一趟。

    經常看到東北那些走親戚,花費的時間成本也是非常的大。

    不僅是時間成本,還需要人力成本,你走親戚的,這個車馬費用,肯定也是在你自己頭上的,但是親戚之間是你來我往的,你來我家玩兩天,我也會去你家玩兩天,這樣的親戚才會越走越親切,往往有的親戚是,你可能給他拜年拜了半輩子,但是人家從來不會走到你家的門口來,所以這樣的親戚建議還是少來往為好。

    記得我小時候有一個舅舅就是這樣子的

    我的母親每年都會帶著我們小朋友去他家拜年,一辦就辦了十幾年,但是他們家從來沒有來過我們家拜年就算了,記得有一年母親帶著我去拜年時,在樓下叫門。

    沒有人開門後面走上樓去的時候,他們家的孫子在外面,說大人在家嗎?他說在,走進去時一家人在裡面說說笑笑的,正在吃飯,這個時候我的母親連馬上一黑放下東西就回來了,我告訴他,以後可能都不會再去了,有時候親戚就是這樣子,其實本身是特別親的親人,但是,因為不親切,因為只是單方面的付出,這樣的日子怎麼可能能夠長久的了,這樣的親戚怎麼可能長久的了呢?

    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呀?

  • 5 # IAM甄探

    不管在哪個地方的農村走親拜友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以前的農村每年從正月開始,每個家庭都會開始帶著禮品走親訪友,增進相互之間的感情。現在,雖然走親戚的習俗還在,不過現在走親戚就像是在完成任務好比在演戲,走親戚更像是一種面子活,每個人都像是在走流程辦事一樣,送上禮,說幾句話就走,願意留下吃飯的人也越來越少

    當然,流芳不是說不留下來吃飯、不留下來住就沒有情分在。個人認為是隨著我們現在的社會發展各個地方的農村情況與各地農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多變化,這些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時間不夠,親戚太多

    ㈠、在農村,我們每個家庭都有幾個親戚要走,為了趕時間,早些走完親戚忙自己的事情,就需要在兩三天之內多去幾家;因此,去親戚家顧不上吃飯也是沒辦法的事,這樣是為了接下來還有很多家親戚需要拜訪。

    ㈡、部分朋友走親戚也是趁著假期擠時間走的,假期一般都是7天,有些農民在外上班,為了不耽誤工作,又不耽誤走親戚,只能選擇趕場子的模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把需要走的親戚走完。

    {2}、常年不聯絡、感情淡漠

    ㈠、我們有很多的朋友都是常年在外,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在家幾天,平時工作很忙和親戚聯絡也非常的少,有的好幾年都沒見過面,親戚之間難免有所疏遠;因此,有些不太親近的親戚為了避免尷尬,會選擇性說上幾句話、送點禮,就離開到下一家。

    ㈡、農村走親戚,大部分也是看在老人的面子,若老人身體健康,每年都會去彼此間也會親一點。老人如果不在了,一般我們還是會走,畢竟農村禮儀約束還是相對比較多的地方,老人就算不在了,也不能不去,這樣會被人家在背後指指點點的挑理。不過走歸走,但家庭的孫子輩可能彼此間並不認識。為了避免彼此間都尷尬,只能表面上走個過場,這種應付的場景也是非常的多見的。

    {3}、交通方便、不習慣住在親戚家中

    ㈠、在以前的農村走親戚大多都是步行或坐車,很少有人能買得起小車。其次,農村道路坑窪不平,行走不便,在親戚家吃上一頓飯,幾乎就趕不回去了。如今隨著農村的發展,道路的修建,我們農民也買了車,走親戚吃過飯也能說走就走。

    ㈡、回想以前農村的生活條件不好,只有等到過年的時候才會相對的有所提升,過年期間走親戚肯定吃的不會差,也都很樂意去走親戚。而現在我們農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有所好轉,每家平常都會準備酒肉,另外就是現在每個人對口味需求不同,走完親戚開車回家吃飯,這樣吃的也會香一些。

    流芳認為在農村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在走親戚的同時部分農民為了多收錢,會把能帶的小孩都帶上,這樣小孩收的壓歲錢會多一些;那些不帶孩子的人,會覺得心裡有些不舒服,這也讓不少農民逐漸反感走親戚。

    其次,有不少的農民朋友覺得走親戚就是一個飯局而已。親戚之間互相攀比,虛榮心在作怪,在這種形式上的走親戚必然造成親戚之間的實際關係越來越淡。

    現在的農村貧富差距逐漸形成後,攀比之心、嫉妒之心也增加了,出現了很多所謂面子上的問題,一不小心就讓人有所不悅。如今的農村在人情冷暖之下,不少農民朋友也對走親戚串門感到精疲力竭。

  • 6 # 悟空悟空2020

    親情是一種最神聖的東西,不光值得特別推崇,而且值得永遠讚揚。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富強,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的思想發生著巨大變化,從而農村走親老傳統也隨之發生著變化,主要原因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生活節奏加快。農村人很少有長時間進行常談、溝通和了解。

    二、交通便捷。走親看望問候後可隨時方便告別離去,不影響坐車。

    三、生活水平提高。不像過去農村生活困難,走親必須吃頓好飯,改善一下生活。

    四、怕打擾親戚。現在農村人相對忙,拜訪親戚目的達到後,怕長時間談話影響親戚辦事。

    五、住宿不習慣。由於農村生活質量提高,人們對衛生習慣開始有了講究要求。

    六、關糸遠近。農村走親雖然都是親戚,但還有親近關糸的存在,有些近親可以吃頓飯喝場酒,遠親就不一定了。

    七、共同語言。農村走親還有人能不能說在一起,有共同語言、性格相同可能多待會時間。

    八、感情淡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大部分人下海創業,很少走親,長時間不交流,淡薄了親戚之間的感情。

    走親訪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有責任讓它發揚光大、經久不衰,紀承好、傳承好,讓它永不變色、永放光芒。親情能滋潤人的心田,使生命之舟灑滿Sunny;它是一種隱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一種深厚的情感,它可以衝破時間的阻礙,讓兩顆心緊緊相擁。

  • 7 # 韓友剛1952

    農村人樸實厚道.誠實守信.熱情好客.善待朋友,對客人一片真情所在。老古語"沒有走不了的客人,沒有留不下的朋友",一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再也沒有象六.七十年代步行走親串朋的了,開小車已不再希罕;二是時間觀念強了,再者就是怕麻煩,不知吃點不,人家得準備一桌菜。很少地方.極少數人感覺象"演戲.走過場"。謝邀

  • 8 # 宜爾文化

    《宜爾雜談》:小時候過年,最激動的是走親戚,從正月初一走親戚走到正月十五,家家走到吃到住到,因為基本一年才走動一次。最痛苦的也是走親戚,交通不發達,就靠兩條腿走路,還是小路翻山越嶺的,記得一個堂姑嫁的很遠,每次去都要一面山樑一面山樑的數著走,整整九面梁,早上起個大早出發,到了就下午三點多了,吃完飯就趕不回去,堂姑可開心,可以留一晚,一年四季都沒有孃家人去,終於去一次還住下,可高興了,十幾個人住不下就打地鋪!那時候的親戚感覺特別親,因為見面實在太少,基本有婚喪嫁娶的事才走動,再就是過年。

    隨著社會不斷髮展,交通也越來越發達,農村村村通公路,來往方便,機車小汽車已經成為日常代步工具,親戚走動也頻繁了,再加上農村基本留守老人兒童多,親戚一般都是去看看老人看看孩子,不願讓麻煩,所以就坐一下喝口水不吃飯,更不要說留宿了。

    此時的走親戚不像以前是為了聯絡感情,現在更多的是禮節性的探望和問候。

  • 9 # 文書001

    這種情況我沒有真實遇到過,但是,根據當今社會的現實,可以猜想為啥,我想可能性有以下幾點。

    一是農村現在有私家車的很多,走親時不吃飯、不留住,和眼下的疫情是否有關?今年春節期間,拜年活動幾乎在全國都是象徵性的意思一下,很多長輩宣告不用拜年。

    二是親戚間相距太近,所以出現不吃飯、不留住的現象。

    四、如果這種風俗能變成習俗,我個人感覺是好事。既聯絡了感悟,又省下許多麻煩。

    五、如果真的有這種情況發生,只能說明農村人透過到城市打工,增長了文明素養,在保留了傳統的鄉情鄉風情況下,知道了時間就是金錢的道理;不浪費別人的時間,又可自由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對雙方都有好處。所以無可厚非。

    以上只是我個人猜想,不一定對,供參考用。

  • 10 # 楚天東財

    時代變了,走親戚的方式也在改變。不僅僅是農村,城市走親戚也是一樣。

    時代不同,走親戚的方式也不同。小時候生活條件艱苦,特別盼望著走親戚,只要說去親戚家,會興奮好幾天,能穿上平時不穿的新衣服,在親戚家可以吃上雞鴨魚肉等高檔菜,那時候,走親戚是真的用步行,小孩走不動,大人揹著走幾十里路,到了親戚家都是留夜住宿,大人論家長理短,小孩撒腳丫子瘋玩的不亦樂乎。

    長大了,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走親戚成了一種禮尚往來,親戚家婚喪嫁娶辦事情,逢年過節拜訪親戚長輩,農村騎著腳踏車一路前行,吃飽喝足,晚上一般也會住親戚家,人多了床不夠,就用稻草在客廳打地鋪,到隔壁左右借上被子,好多人在統鋪上席地而臥,走親戚是一種美好的回憶。

    當今社會,時代巨大變遷。衣食住行生活條件明顯好了,通訊交通發達,電話微信適時聯絡,私家車隨處可見,時代變了,親戚之間日常交流方便,走親戚也就是另一種方式了。平時透過電話微信都能及時方便溝通訊息,確實有事需要到現場的,開著車來去自如,不吃飯,不留住,辦完事就走。

    時代變了,現在農村走親戚,不吃飯,不留住,是正常現象,不是演戲,也不是走過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軍迷戲稱中國海軍“過氣網紅”的052D驅逐艦整體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