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湘南伢子
-
2 # 獵奇動物社
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該工程從1993年啟動,到2009年完全竣工,歷時16年,建成後形成了一個全長2335米、蓄水高度175米、庫容393億立方米,總面積達1084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三峽水庫。從竣工到今天,已經過去了12年之久了,有一個問題許多小夥伴非常的感興趣,那就是蓄水如此之久的三峽水庫中有沒有大魚?最大的魚有多大了?今天我們就來解開許多小夥伴的這個疑惑。
三峽大壩位於長江上游,而長江是亞洲第一大河。長江是由幹流、支流、湖泊、溼地等多個生態系統共同組成的一個獨特的生命系統,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繁榮的河流之一。不過,在自然災害中,水災是典型的代表之一,三峽大壩的設立有效地控制了水災的形成,保護了附近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它的存在一方面減少了環境的汙染,一方面為人民提供了大量的能源。但是,凡事有利有弊,三峽大壩從開始籌建至今,水利工程專家與生態專家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這是因為三峽大壩確實會對原有的水生態造成破壞。而這個問題就跟我們今天要討論的“魚有多大”有很大的關係。
長江作為中國的母親河,其水域中有豐富的魚類資源。據統計,長江流域中魚的種類就多達400多種,其中純淡水魚約350種,特有魚類多達156種。在眾多的魚類中,最大的無疑就是有著“長江魚王”之稱的中華鱘了。中華鱘是一種古老的魚類,它們早在恐龍還沒有出現的三疊紀就已經出現在了地球上,而且在幾億年的演化中,中華鱘依然保留著古老的特徵(魚骨介於硬骨魚和軟骨魚之間),是活化石物種,被稱為“水中大熊貓”。
作為一種大型的魚類,中華鱘的壽命可達40年,在這40年內,中華鱘能夠長到5米長、500多公斤的體重,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
中華鱘是一種洄游型魚類,它們會在海洋中生活9-18年,達到性成熟後,從河口向長江流域洄游。中華鱘的繁殖地位於長江上游,已知的中華鱘的產卵點多達22個。但是從1981年,葛洲壩建立後,就阻斷了中華鱘的洄游通道,造成了海洋中的中華鱘只能在葛洲壩下游產卵,而原本在上游的中華鱘無法回到海里,只能在長江中生存。但是,對於洄游性魚類,它們是無法一生都生活在長江中的,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可能存在於三峽水庫中的中華鱘也消失了。
因此,最大的淡水魚中華鱘逐漸的走向了消亡,而三峽水庫所在位置中原本最大的魚類也更換了。
除了中華鱘外,原本體長可達3米,體重210公斤以上的白鱀豚也逐漸的消失了,雖然目前白鱀豚的保護級別為“極危”,但是從07年開始,在長江流域中就沒有發現過它們的身影了,基於這個前提,中國將白鱀豚定義為“功能性滅絕”。可能出現在三峽水庫中的另一員“大將”也消失了。(值得一提的是白鱀豚是哺乳動物,不是魚類,我們這裡簡單的提一下主要是說明目前長江流域的生態情況)
除了以上兩種動物外,大型的魚類就要從達氏鱘、胭脂魚中找了。首先達氏鱘是長江流域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大型魚類,再結合達氏鱘是一種偏底棲型魚類,而且還是一種定居性的魚類,所以在三峽水庫也是有存在的。從目前已知的捕撈資料看,最大的達氏鱘體長1米左右,體重11公斤左右。
其次是胭脂魚。胭脂魚同樣是長江流域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魚類,雖然尤其前些年的過度捕撈數量已經驟減,但是在中國科學家們的努力下,透過人工繁殖放養,它們已經恢復了一定的野生種群。與達氏鱘的習性相似,胭脂魚也是一種定居型魚類,它們在封閉的水域中也可以生存,最關鍵的是它們原本的棲息地就在長江的上游。
在今年的5月份,江西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在長江湖口水域科研監測時,發現了該水域有史以來最大的胭脂魚,該魚全長87釐米,體長70釐米,體重13.5斤。當然,這並非胭脂魚的最大資料。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胭脂魚是於2021年9月14日,在涪陵長江大橋由一位偷獵者捕獲到的,經過測量發現,這條胭脂魚體長達到了1.3米,體重為26.5公斤,並且是一條雌性待產的胭脂魚。
寫在最後
三峽水壩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不過這些水利工程都有一個弊端,那就是會將魚類的自然棲息地碎片化,甚至會阻斷一些魚類的洄游通道,從而影響魚類的生存。其中,中華鱘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沒有水壩的話,現在三峽水庫所在的位置中最大的魚類就是中華鱘。但是,如今最大的魚最有可能就是體長1.3米的胭脂魚了。
當然,為了重新的恢復長江的生態,中國已經開啟了10年的禁漁期,而且在水壩上通常也設有魚類洄游通道,這一點程度的給了魚類再次繁衍生息的時間和條件。因此,在禁漁期結束後,三峽水庫最大的魚可能就會被重新整理。
-
3 # 走進你的回憶
2014年,湖北武漢一對夫婦,在長江捕獲一條長達330cm,重大700斤的大魚,這是目前他們抓到過最大的魚。
2014年11月,張先生和他的妻子兩人正常的出去捕魚,在走到某一段水域以後,網上突然傳來了巨大的動靜,收網的時候漁網都被撞破了好幾個大洞,這魚的力氣還非常的大,是一個大傢伙,差一點還把他們夫婦拽到水裡去呢。
很快,那條魚就浮出了水面,能看清魚的模樣,張先生好像意識到了什麼,突然停止了收網的動作,原來這是一條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中華鱘。但是他們也不敢冒然的解開網,怕傷到了中華鱘,於是就打電話給了當地的漁政部門,讓專家過來鑑定和檢查。
最後經過鑑定,這是一條雌性的中華鱘,長3.3m,重700斤,而且處於壯年,這是目前基人們所見最大的存活的長江中華鱘了吧,應該是剛從海里面回來想要產卵,現在處於懷孕階段,好在報告及時,這條中華鱘並沒有受到太嚴重的傷害,在相關部門的救治下,很快就恢復了過來,但是由於長江環境的破壞,並沒有第一時間讓它回長江去,而是讓它在修養一段時間,最後等完全好了之後再把它放回長江。這應該算是長江流域目前最大的魚了,不過由於大壩的阻隔,應該只能在下游出現了,水庫裡面應該是沒有的。現在野生中華鱘也是出於非常瀕危的情況,如果長江環境一直沒有改善的話,長江中華鱘就會有滅絕的危險。
長江裡面曾經還有一種比長江中華鱘更加巨大的魚類,那就是中華白鱘。這是一種跟恐龍一個時期的魚類,最大可以長達750cm,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因為它的吻部跟大象的鼻子非常像,所以大家也叫它象魚。可惜的是,現在這種魚已經被宣佈滅絕了。在2019年12月23日正式宣佈滅絕,事實上外2013年之後,就沒有見到過中華白鱘多蹤跡了,以後還能不能見到就不知道了。隨著環境的改變,越來越多的魚類走向消失。
那現在長江三峽水庫裡面最大的魚應該能有多大呢?我覺得裡面是有上百斤的大魚存在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分析分析。長江的上游,曾經有人捕獲到200斤的巨型大鯉魚,也有人捕抓到300多斤多大青魚,這證明了在長江這條古老的大河裡面還是有許多巨大的“古老”生物的。同時,還有人見到一條3米多長的巨型生物,後來經過研究調查,發現這是一條巨型的鯰魚。種種現象都表明,長江裡面是有許多魚類能突破本身的限制,長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即便是我們常見的幾種家魚,也能長到上百斤重。
因此,我認為長江水庫裡面,即便沒有了白鱘,中華鱘這些大型的魚類,也會存在一些巨大的普通魚類。
為什麼裡面的魚可以長這麼大呢?我們那鯰魚為例。鯰魚多正常壽命是70年,而且是一種一直吃一直長的魚類,一般生活在水底層,這是一種無限制成長的魚類,曾經俄羅斯就有人捕獲到一條几米長,上百斤種的大型鯰魚,跟長江裡面的這種鯰魚是同一個品種,為六鬚鯰魚。所在在長江水庫這個資源豐富,水質也不算差的環境計較,完全有可能存在巨大的鯰魚存在的,你覺得呢?
寫在最後。長江大壩的修建,耗資巨大,經歷的時間也很長,修建了一個非常有象徵意義的巨型大壩,大壩的修建從長遠來看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對於防洪灌溉和生態環境的治理方面以及發電供電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績,大壩的功績毋容置疑。
然而,在對我們有利的同時,對長江裡面的魚類卻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特別是洄游類的魚類,影響更加嚴重,就拿中華鱘來說吧,它們平時是生活在長江入海口裡面的,這裡有非常豐富的食物,供它們生長髮育。但是到了繁殖的季節,它們會回到長江的上游金沙江一代產卵繁殖,但是由於大壩的修建,阻斷了它們回去的路,因此每年的產卵量大大減少了,這也是中華鱘越來越少的原因了。中華白鱘的滅亡跟這個也有很大的關係吧。
同時大型船隻的活動,以及無休止的捕魚活動,對魚類的生活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好在現如今出臺了長江禁止捕魚10年的計劃,希望這個能給長江的魚類有一個更加好的生活環境,能順利的生長髮育吧。大家也要好好愛護環境才行,不然的話會有許多珍惜的物種,因為我們的不懂,而一步步走向了滅亡之路。
最後總結一下,目前長江流域最大的魚類應該還是我們的“水中熊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中華鱘了,而三峽水庫裡面最大的魚的話,這個就比較難確定了,不過估計應該會有上百斤的大魚存在的,你覺得呢?
-
4 # 好好生話
目前長江流域最大的魚類應該還是我們的“水中熊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中華鱘了,而三峽水庫裡面最大的魚的話,這個就比較難確定了,不過估計應該會有上百斤的大魚存在的。
-
5 # 職男小井
不說長江,就拿我家後山的小水壩說事,5年前幾個外地老闆來投資養魚,專案黃了後水壩就荒廢了幾年無人打理。
前年夏天,村裡兩個去幹農活的年輕人,耐不住天氣炎熱下水游泳,但沒過半小時,其中有一個感覺猛的被拖拽了一下,小腿一陣劇痛,嗷嗷大叫游上岸後,才發現小腿流著血。
仔細一看,小腿上一拍密密麻麻的魚類牙齒咬痕,兩人驚魂未定跑回家,他們斷定是被水裡的大魚襲擊了。
後來這個事傳開了,有村民去那個水壩養鴨子,發現成年的鴨子過段時間就少好幾只,找遍了附近都沒有,彷彿“死無全屍”。之前還以為是有人半夜偷走了,知道有一天他親眼目睹了 一張血盆大口,把一隻成年的大鴨子直接吞下並潛入水中的場景,至於這條魚真面目是什麼?文末再給大家揭曉。
“潛水出蝦蟹,深海藏蛟龍”,這個道理一點都不假。長時間無人干預的水壩,都有能一口吞下鴨子、咬人皮開肉綻的巨大魚類,更何況蓄水20多年的長江三峽大壩?因而三峽蓄水20年,理論來說肯定存在大魚,這和以下3方面因素有關:
01:蓄水長達2多0年,水深不見底,是大型魚類的天然庇護所1994年三峽水電站工程動工,直到2006年才竣工,自此長江被攔腰截斷,三峽水電站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大壩建成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1084平方公里的水庫,最深的地方能達175米,庫存容量高達393億立方米!雖然這阻絕了很多魚類洄游繁衍,但另一方面它們也能在水庫中肆無忌憚的生長。
大壩的功能就是蓄水、防洪,另一種層面上也是給魚類攔截了一個無人干預的人工養殖大水庫。本身長江體量巨大,面積廣闊,河流長度排名世界前列,已經是魚類天堂了,再加上這20多年的蓄水下,長江水庫中的魚類就有了更大生長的資本。
02:即將實施的10年禁漁令,為長江大型魚類生長“保駕護航”長江裡有大魚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助力因素是:從2020年開始,長江開始實施禁漁令,未來十年內不得生產性捕撈,違法垂釣,否則都將違法入刑。
這幾十年來,長江流域的魚加速了消亡步伐,人們無限制毒魚、電魚、捕魚、炸魚、水域汙染摧殘下,很多稀有魚類已經滅絕了,如長江白鱘,就沒能邁過2020年,在我們的時代宣告滅絕。
可見,魚類加速滅亡的原因,來自於人類活動和環境汙染。所以,禁漁令落實下,長江的魚類將會得到很好的保護,水質也會改善,這會讓裡面的魚能夠安穩地生存十年,那麼沒有天敵、沒有人類干預下,魚就可能長得很大了。
就像是澳洲大陸與世隔絕、沒有天敵、環境適宜、人類干擾少,所以那邊的動物體型都很龐大的原理一樣,禁漁十多年後,長江的大魚體型一定會超乎人們想象。
03:魚類的體型上限由品種決定,長江流域魚類資源豐富,無數大魚深藏水底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有424中魚類,特有魚類就高達183中,除了常見的青魚、草魚、鯽魚等,還有很多中華鱘、江豚以及叫不上名字的淡水魚類。
或許是進化和基因的原因,不同的魚體型都是存在臨界點的,一般到達成年後很難再生長。但即便如此,也抵不住長江魚類眾多,裡邊很多稀有大型淡水魚, 體重就可以輕鬆突破一百公斤。因而,長江裡魚類資源如此豐富,必定存在大魚。
那麼,問題來了,在以上3種前提下,長江裡最大的魚能長到多大?
回答這個問題不難,只要知道長江裡的魚類,體型的上限大概是多少,再結合一些人們檢測觀察、捕撈到的資料,就可以得出模糊的答案了。
長江的魚類眾多,但很多體型上限就擺在了那裡,長到成年最大幾斤重的魚類佔比很多。目前顯示,長江最大的魚類為“鱘”類。它們是和恐龍同時代的“活化石”,原始生物這個標籤和它們最接近(眾所周知,原始生物體型都很龐大)。
之前,長江最大魚類是“長江白鱘”,資料記載最大的白鱘能長到7米長,體重最重有907公斤,但很遺憾它們已經宣告“滅絕”了,從2003年一個漁民誤捕了一條達3.52米、重160公斤的白鱘後,人類在之後的十幾年間,再也沒見過它們的身影。
長江白鱘在地球生活已經1.5億年了,但自2020年後,它們不再是長江最大的魚類。而中華鱘自然登上了這個“寶座”,因為這是目前長江已知體型上限最高的魚類。由於身上帶著同樣“原始”生物的加成,中華鱘的體型極限比很多淡水魚要大。
(中華鱘)
資料記載,中華鱘體重在50~300公斤左右,最大的中華鱘長5米,體重600公斤,這應該是目前長江流域現存最大的淡水魚了。只是它的身影,卻不是那麼輕易就捕捉到的,但深不可測的長江流域,是否還存在更大的鱘魚,就不得而知了。
04:另一種在世界聞名的淡水魚類,長江也有最大的淡水魚類名單裡,還有一種巨型鯰魚家喻戶曉。它們亞洲、歐洲都有分佈,在中國的水域也很常見。
襲擊我們村兩個小夥的,就是其中一種野生鯰魚。由於水壩荒廢太久,裡面的鯰魚肆無忌憚生長,最大的已經超過百斤,能輕鬆將雞鴨一口脫下,兩個小夥誤闖水壩,對活物敏感的鯰魚,就把他們當成獵物了。
這種魚類可怕之處在於它們體型能長很大,到了成年後體型不僅不受限制,還會繼續往上長,只要環境適宜、食物充足,它們就可能長到200~300斤。如果沒有天敵,生長不受干擾,那麼它們極限能長到多大,給人留下了十足的想象空間。
例如湄公河的鯰魚,最大能長到2.7米長,重586斤,雖然體長和鱘魚有較大的差距,但在體重上已經咬得很緊了。而長江流域是有鯰魚分佈,人們稱之為“長江大口鯰”,這種以腐肉為食,對環境不挑剔的魚類,在長江十年禁漁後能超越鱘魚,雖然機率不大,但還是存在可能的。
寫在最後長江目前最大的魚類,是中華鱘,它們的淡水魚之王,從2020年白鱘宣佈滅絕後“登基”,成為長江最大的淡水魚。
但淡水魚之王的寶座,很多魚類也垂涎,例如鯰魚就是中華鱘的競爭對手。雖然現在記錄的鯰魚沒有中華鱘大,但十年禁漁期後,生長規律違反常理的野生鯰魚,能否和中華鱘一較高下,成為長江最大的淡水魚類,還需要拭目以待呢!
所以這啟示我們響應10年禁漁號召,保護好長江母親河,讓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後代子孫同樣能目睹、感受自然界的震撼。
-
6 # 舊車廂裡藏著一個笨蛋
最大有多大這個不知道、但是我前幾年和老闆去釣魚的時候看見別人吊到過一條長1.4米的魚、說實話那是我現實中見到的最大的魚了
-
7 # 知農村事
來說說我們村後邊山上有個小水庫的事情吧。
八十年代以前,人們為了村裡種稻田方便用水,於是集合村裡所有人一起將2座山之間攔了起來,形成了一座小水庫,按其面積估摸著有10畝地。
工程量在當時是很大的,這個工程也造福了我們村裡和我們村下邊的人們,好幾次乾旱天我們村裡的水稻都能得到豐收,真的是造福後人的工程。
從2000年後起,村裡的人們時不時會放些魚苗到水庫中,由於是防旱救田的應急水庫,從來也是保持著有水在裡面的。
村裡喜歡釣魚的人都經常去水庫過把癮,阿強哥便是那個癮最大的一個,經常是去水庫一釣就是一天,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阿強哥在水庫中釣起了一條巨無霸,一條重達20斤的鯰魚,據阿強哥說,當時他差點都被這大魚給拖下水庫去了,好在一起釣魚的人幫忙才把這大魚怪給制服。
這魚全身長有1米多,張開嘴可以將成年人的2個拳頭吃下,確實讓人望而生畏,阿強哥因為這個也成了釣魚界紅人,在我們周邊幾個村都知道他的光榮事蹟。
這事之後村裡人都議論,水庫中應該有比這個還大的魚,水庫存在的年份已經有差不多40年了,其中只有1994年乾旱時見到了水庫不足1米深,這些年都保持著有3—4米深的水,所以很多人猜測說,應該會有超過40斤的大魚。
相比三峽水庫,我們村裡的這個只能算是芝麻般的小溝溝了,三峽水庫之大可以看看下面的資料:
三峽水庫,是三峽水電站建成後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總面積1084平方千米,範圍涉及湖北省和重慶市的21個縣市,串流2個城市、11個縣城、1711個村莊,其中有150多處國家級文物古蹟,庫區受淹沒影響人口共計84.62萬人,搬遷安置的人口有113萬。淹沒房屋總面積3479.47萬平方米。175米正常蓄水位高程,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形成總面積達1084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
再來看下三峽的水位情況2003年6月,三峽工程首次蓄水,壩前水位達到135米
2006年9月,三峽工程實行第二次蓄水,成功蓄至156米水位
2008年9月,三峽工程開始首次175米試驗性蓄水,當年水庫水位達到172.8米。
2009年8月,長江三峽三期樞紐工程最後一次驗收——正常蓄水175米水位驗收穫得透過。
2009年9月,三峽工程第二次啟動175米試驗性蓄水,當年水庫水位達到171.43米。
2021年9月,三峽水庫175米蓄水工作正式啟動,待蓄水量68億立方米
從上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如此龐大的水域生存,已經成為了魚類生活和繁殖的“天堂”了。
加之基於三峽水庫的重要性,國家對水庫的生態環境也是非常重視,進行一系列措施保護水庫生態環境,像:生活垃圾和汙水排放問題的監督,垂釣、捕魚的控制,禁漁期的設立等等,都保障了魚兒的生存繁衍。
水庫中的魚類雜多,各式各樣,不僅有常見的青魚、胖頭魚、草魚等,還有像白鱘、中華鱘和長江鱘等大型的珍稀魚類,據不完全統計水庫魚的種類大約有400多種。
曾有人在庫區捕到過400多斤的青魚,而這還不是最大的魚,淡水魚中最大型魚有白鱘、中華鱘,由於之前人類的過度捕殺白鱘已經在中國滅絕,它最大可達上萬斤,身長可到十幾米,猶如一部大貨車。這個是庫中目前真實存在的捕獲到的最大魚了。
現三峽水庫中能猜到最大的魚就只有中華鱘了,中華鱘如果十年間安全生長,是可以達到500公斤以上的。
所以推測,三峽水庫中最大的魚會超過500公斤,體長會超過6米。(以上純屬猜測)
-
8 # 歷史評說
長江流域最大的魚就是中華鱘了,體長可達5米,體重在500多千克,體型最大的可達到700千克左右。三峽水庫水位達180多米,總面積1084平方千米,又不允許隨意捕撈,所以三峽水庫堪稱是魚類的天堂了。
曾經有漁民在長江牧鵝洲主航道的北邊誤捕到一條成年中華鱘,經過測量,魚身長達3.3米,體重超過700斤,當時這條魚正好是要游回它的出生地去產卵。
當然,除了中華鱘,三峽水庫裡面還有很多其他的魚類。據說,常有漁民捕獲到300多斤的鱅魚;還有體長超過1米的大口鯰;甚至有超過200斤重的兇猛大型外來物鱷雀鱔等。據當地漁民介紹,水庫中300斤以上的鯰魚比比皆是。
除此外,三峽水庫中的青魚、草魚、鯽魚最大的應該也可以達到100多斤左右,2005年的時候,就有人曾經捕獲過一條重達218公斤的青魚。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只會更大。
中國已經實施了長江10年禁捕和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高質量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加上中國對一些珍稀魚類人工增殖放流的進行,我們有理由相信,10年後長江的魚類資源將會更多、更大。
-
9 # 夜貓淺析
2015年,一條400多斤的“青魚王”,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因為這條魚實在是太大了,據說這條魚在網裡掙扎時,差點把魚船都拽翻了。
不過,這可不是最大的魚,2007年上海市的一位漁民,曾經誤捕一條重達700多斤的野生中華鱘,跟人比起來可謂是龐然大物。最後這條中華鱘被送到當地水產研究所,保護了起來。
那麼,三峽大壩攔壩了將近20多年,蓄水池已經175米深了,裡邊最大的魚會有多大呢?我會在文章末尾給出答案。
關於三峽水庫三峽水庫,是三峽大壩建成後蓄水形成的一個“高峽平湖”,長約600公里、寬約1.8公里,涉及湖北、重慶的21個縣市。大壩蓄水到175米後,江水向西迴流到重慶境內,形成一個總庫容393億立方米的人工湖泊,據統計,如果要將三峽水庫中的水全部放完至少需要128.9萬秒才行,也就是兩週左右。
三峽水庫最大的功能就是防洪,它相當於一個巨型“堰塞湖”,連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能抵擋,在設計之初,還特意騰出了30米的水位,確保三峽水庫可以在雨季儲存221.5億立方米洪水(4個太湖的蓄水量)。
這樣就會把長江上游洪峰攔住,防止長江中下游洪水氾濫。2020年那場長達一個多月的強降雨,就是靠著三峽強大的防洪能力,才沒有形成洪水。
通常來說,大壩的壩口流水非常湍急,這讓魚類很難存活,不過三峽大壩在最初設計時也考慮到了這點。為了保證魚類的生存,三峽水庫可以透過人工調降水位,將魚聚集在固定的地點,然後抬升水位與上游保持平衡,開闢出一條魚道,確保長江上下游的魚類,可以自由的生長和繁殖。
那麼,如此龐大的蓄水池能裝下多大的魚呢?在瞭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三峽水庫中裡有多少魚類。
三峽水庫中的魚類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全長6387公里,水系十分發達,共流經11個省級行政區,是中國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而且魚類資源極其豐富,據統計,長江流域的魚類共有424種,其中特有魚類有183種,佔中國淡水魚總數的52%。
包括我們常見的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也生存著名貴的中華鱘、長江白鱘(2019年滅絕)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目錄的珍稀魚類,甚至還生存著白暨豚這種中國特有的小型淡水鯨。
不過因為三峽大壩的阻隔,許多魚類無法正常地透過三峽,再加上當地的水汙染,以及漁民過度的捕撈,使得許多珍貴的水生生物都面臨這滅絕的危險。
為了保證長江中魚類的生存,中國在2020年實行了10年的長江禁漁年,再加上三峽水庫蓄水量的增加。我想在未來,這裡必將是魚類生活的天堂,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也會進一步改善。
三峽水庫中的魚能有多大理論上來說,水庫越深越適合大魚生存,比如經常拿“水怪”當噱頭的英國尼斯湖,面積才39公里。與之相比,三峽水庫可謂巨無霸一樣的存在,那麼三峽水庫裡面的魚類能長到多大呢?
老漁民經常說,“千斤臘子萬斤象,黃排大得不像樣”,其中千斤臘子指的是中華鱘,萬斤象指的是長江白鱘,而黃排指的是胭脂魚。可見長江白鱘是長江中最大的魚,中華鱘次之。
長江白鱘是中國淡水魚之王,成年白鱘體長可達8米,而且速度飛快,別稱為“水中老虎”,然而受過度捕撈和大壩的修建的影響,人們已經很久沒發現長江白鱘的蹤跡了。上一次還是在20多年前,一位漁民誤捕了一條體長5米,重300斤的長江白鱘,這也是人們見過的最後一條白鱘。
在2019年12月23,長江白鱘正式宣佈滅絕,不過仍有科研人員認為,在偌大的長江流域中,依舊有人們未發現的白鱘生存著。長江白鱘被宣佈滅絕後,長江魚王的寶座就被中華鱘取代。
中華鱘是一種底棲型魚類,以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為食,成年的中華鱘體長可達5米,重達600多千克,壽命可達40歲,被稱為“水中大熊貓”。同時,中華鱘也是一種洄游魚類,它們從出生起就會順著長江遊入大海,在海洋生活10年後,到了產卵期的時候,才會重新游回到長江上游產卵。
中華鱘迴游的航道也恆古不變,這也是它瀕臨滅絕的原因,因為葛洲壩和三峽大壩的修建,阻斷了中華鱘的洄游之路。所以現在的中華鱘只能依靠人工繁殖,才能保證種族規模。不過,與長江白鱘不同,近年來經常有漁民誤捕中華鱘,從700多斤,到100多斤的都有。
除了這兩種巨型鱘魚外,三峽流域中的“四大家魚”也有成為大型魚類的潛質,比如雲陽龍缸景區曾發現一條體重300多斤的鱅魚(胖頭魚);重慶忠縣的漁民曾捕捉到一條400斤的青魚。
除此之外,三峽流域還生存這一種可以長大300多斤的鯰魚,因為這種魚類繁殖實在太快,還喜歡在河底生存,一度被不知情的人當做是長江“水怪”,為人們留下十分豐富的想象空間。
三峽水庫中的魚為何那麼大1.三峽水庫水深,大魚數量多
通常來說水庫越深魚越大,記得小時候,村子裡曾有座上世紀60年代修建的水庫,後來水庫拆除,在裡面就發現了一條200斤的青魚,而三峽水庫那麼大的面積,有大魚是理所當然的了。
而且水深對魚類的影響是有多種方面的,首先,水越深水溫就越低,而每個魚種對溫度的適應性是不同,比如青魚在水溫20度的時候,明顯要比水溫25度的時候更有活力。
而且隨著深度的增加,越到深水區溶氧量越低,一些體型小的魚類難以自由活動,影響覓食,因此只有體型身形大的魚類才能在深水區生存。此外,很多大型魚類的食物也只有在深水區才能找到,所以除去產卵期,大魚一般只會棲息在水相對深的地方。
2.三峽水質適合大型魚類生存
三峽流域的魚類根據水質不同,擁有不同的生長規律。比如體長12釐米銀魚,一般生活在長江的中層,那裡水質含氧量適中;而生命力強大的大型鯰魚,則生活在相對渾濁的深水區;像中國特有的鰣魚,通常長到15釐米,就會從淡水區進入到海洋裡生活。
而且三峽流域的水質非常好,水清魚肥,長江流經的區域也非常多,這就使得水中的營養豐富復且多樣,極其適合大型魚類的繁衍和生存,使三峽水庫中的魚類個個膀大腰圓、肉質肥美,體型大的不像話。
3.大型魚類的食物充足,而且天敵少
制約魚類生存的有兩大因素,一是食物來源;而是天敵威脅。而這兩項對三峽水庫中的魚類來說,都不是問題,因為三峽流域有數不清各種水生生物,貝類、甲殼類、軟體類應有盡有,它們都是大型魚類的食物來源,確保魚類可以正常發育生長。
而且,許多大型魚類除了漁民外,就沒有天敵了,目前長江中最大的食肉魚類就是中華鱘,而中華鱘的食物都是小型水生生物。因此,像青魚、鯰魚等魚類在沒有捕捉的情況下,可以任意生長,越長越大。
最後:其實,早在三峽水庫剛剛建立的時候,就增加了魚梯(魚類迴游的渠道)、繁衍中心等保護措施,以提高魚類種群數量。與此同時,還大力發展中華鱘等瀕危物種的人工繁殖工作,但收效甚微。
於是自從2020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正式施行長達10年的禁漁期,因此10年後三峽水庫的魚一定會比現在更大。
那麼,你覺得在禁漁期結束後,三峽水庫中的魚又會有多大的魚呢?
-
10 # 鄉愁問答君
三峽水庫2006年建成蓄水,至今已經15年。那麼15年的時間裡,正常的魚類也就50斤左右。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建立三峽大壩,工程師們絞盡腦汁,歷時15年,才建成了這座世紀工程。建立三峽大壩,可謂困難重重。它的修建難度在於,如何在急流的長江水中,修建一座座大壩。到底該如何施工,成了工程師們頭疼的問題。
後來工程師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在長流的旁邊挖了一個明渠,深度50米,然後在斷流的時候投入巨石,將急流的長流中,堵入明渠中,這樣才能修建大壩。看起來這樣一道小小的明渠,工程部門6年時間,可見工程的難度。
長江本來的魚類有多大?在長江中目前發現最大的魚類是中華鱘,體重達到1000公斤,但是在後來,再也沒有遇到如此大的中華鱘。因為人工的捕撈,河水的汙染,中華鱘是越來越少了。
而曾經有人也捕撈到400多斤的青魚,和300多斤的鯰魚,這麼大的魚類,曾被人稱為水中怪物。
長流水流最深的地方有103米,適合生長那些魚類?據瞭解長江目前有魚類品種424種,有中華鱘、達氏鱘、長江白鱘(已滅絕)等生物,還包含比較常見的草魚、鱅魚、鰱魚、鯽魚、鯉魚等。
可以說長江的魚類品種特別豐富,而流動的江水,也特別適合魚類生長,也讓長江的魚類,肉質更加的鮮美。
常年的捕撈,讓長江的魚類資源減少,魚民撈上來的魚越來越少。長江為何要實行10年禁漁期,就是因為魚類的品種越來越少,而且魚的個頭也越來越小。因為前期中華鱘越來越少,導致它的價位也越來越高,但是吃貨們,卻越來越愛吃,暴力導致了魚民們把個頭小的中華鱘也捕撈了,導致了中華鱘越來越少了。
雖然魚類資源減少,但是長江最深的地方有103米,在這下面有可能藏了體型巨大的魚類,是魚民捕捉不到了。看了以上的介紹,我們再來推測,三峽水庫的魚到底有多大?
01:三峽建成蓄水之時,那麼它的水,還是長江的水流進入的,長江的魚類跟著水流進入三峽大壩。如果是魚苗,那麼在大壩裡15年,自然長不了多大的魚。但是隨著水流進入大壩內的,有可能會有大魚,那麼它的體重自然要大的多。
02:10年禁漁期,也讓長流魚快速繁殖,不僅讓小魚快速長大,也讓原本的大魚躲過一劫,體重在10年內,得到幾何增長。
03:海拔高175米,佔地1084平方公里的水庫,加上魚類品種繁多,是魚類絕佳的生存之地。因為有了足夠深的水,足夠大的地方,足夠多的食物,也讓魚類生長迅速。
結語:
淺灘出蝦米,深海出蛟龍。雖然三峽時間不長,深度也不如大海,但是也足以容納幾百公斤的魚類。但是隨著近年來長江魚資源的減少,10年禁漁期是勢在必行的,不然多年以後,有可能的魚類品種,可能我們再也看不見。
-
11 # 普洱阿輝
三峽水庫蓄水20年有多大魚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們村子一個存在了幾十年的小水庫,有人網到過兩條大鯉魚,一條兩米多,還有一條一米多。
在百度上搜索鯉魚最大能長多大,只顯示1.5米,可我們這捕到的那兩條個頭都超了,因為水庫是在山裡,很少有人會去捕。
水深十幾米,大魚也肯定還有,但是沒人敢下水了,那幾年獵槍還有私藏的,人家去那水庫打到一條六米多長的蟒蛇,自此水庫就很少有人會去。
三峽水庫的話匯聚了很多地方的水,裡面就從不缺少大魚,再經過這十幾二十年的孕育,大魚肯定有三四米以上的吧。
-
12 # 命中註定81852963
2013年三峽大壩漁民捕獲一條巨型鰱魚,長5.6米,頭如學校食堂的大鍋,最後稱重1206公斤,據當地漁民說這肯定不是最大的,有漁民曾經看到一條魚估計最少有9米,當時魚尾翻的浪花差點把漁船掀翻。所以三峽大壩的魚最大2000公斤也不為過。
-
13 # 思念呼喚
2021年的5月份,江西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在長江湖口水域科研監測時,發現了該水域有史以來最大的胭脂魚,該魚全長87釐米,體長70釐米,體重13.5斤。當然,這並非胭脂魚的最大資料。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胭脂魚是於2021年9月14日,在涪陵長江大橋由一位偷獵者捕獲到的,經過測量發現,這條胭脂魚體長達到了1.3米,體重為26.5公斤,並且是一條雌性待產的胭脂魚。
回覆列表
我認為,三峽大壩攔起27年了,長江裡的魚都比較大了。但是,由於長期過度捕撈,長江的生態失衡,中央決定,今後10年,長江休漁,藉以修復長江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