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守望者

    我認為清朝統治中國兩百多年,確實導致了中國的倒退,這應該也是許多人的共識吧。現在人惋惜明朝的滅亡,不僅因為取代明朝的是異族人,更是因為清朝統治時期國家的發展倒退了。

    清朝在取代明朝後雖然又進一步開疆闢土,使得國家的領土面積超過明朝。但是到了清朝後期,由於政府腐敗無能,屢遭列強侵略,簽訂了好幾份恥辱的條約,也失去了好一些領土。

    清朝有很長時期都是處於閉關鎖國的狀態,當時有外國想與清朝建交,卻被清朝的皇帝拒絕了。閉關鎖國導致清朝幾乎是"與世隔絕",對當時世界的情勢缺乏瞭解,在其他國家高速發展的時候,大清依舊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這是可笑又可恨的一件事。

    等到鴉片戰爭後,清王朝終於領教到了外國的科技有多發達,但為時已晚了。因為工業革命給國外一些國家帶來的是實質性的飛躍發展,此時的清朝與它們之間的差距已經不小了,尤其是科技,教育,現代化等方面。雖然清末也開展了洋務運動等圖強運動,但是腐敗的清政府並沒有給圖強舉措很好的支援。所以到了清朝被推翻的時候,國家的實力其實比西方發達國家差了很多,這點比唐宋元明等朝代在國際上的地位差了很多。

  • 2 # 湟水河畔

    歷史不容假設,誰也不清楚如果不是清朝而是另外一個朝代中國會怎樣?就像有人說,沒有元朝,可能中國就從南宋直接進入資本主義了!還有人認為,如果沒有清朝,中國可能從明朝就走向資本主義了,等等。這都是一種主觀臆測,歷史不容假設,中國從宋走向元,從明走向清,正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清取代明,至少在三方面使中國獲得發展。

    首先,開疆拓土,極大地鞏固了東北,北方,西北,西南,東南沿海地區的邊疆形勢,使得中國中央政府透過多種手段,如設定行政機構,設定軍事機構,設定監管機構,利用宗教,冊封等途徑,將原來僅僅是形式上擁有的地區,開始直接管轄統治,有利於這些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如新疆地區,設定伊犁將軍府統轄天山南北。在西藏設定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治理西藏,監督活佛的轉世,官吏的任命等。在臺灣設定臺灣府隸屬福建省,鞏固了東南海防。這些活動,為我們今天的現代中國奠定了疆域基礎。

    其次,推動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在清朝之前,所謂中國,中華一般指中原地區,或是漢族居住地區,也指漢族建立的中央政權統治地區。所謂華夷之別,就是這個意思。中國居中央,四夷居周邊,就像眾星拱月那樣。清朝入關後,透過軍事,政治,宗教,行政等手段,將滿漢蒙回藏等各民族置於統一的中央政權管轄之下,完全打破了傳統的華夷之別!以漢族為主體,五十多個民族為整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在清朝初步形成。

    第三,推動人口增長。可能有人會認為這是弊病,不是成就,其實不然!一個大國,特別是地區和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大國,人口數量是一個基礎條件。特別是遇到大規模戰爭,或嚴重自然災害時,人口優勢就會體現出來。康雍乾一百多年長期和平,人頭稅的廢除,境外高產農作物的引進,如玉米,馬鈴薯,甘薯等使得華人口,從幾千萬到一億,一億到兩億,兩億到四億迅速增加,到十九世紀時,華人口占到世界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

    任何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構成要素不就是:疆域,民族,人口嗎?

    當然,任何一個朝代都不是盡善盡美的,清朝也有嚴重的不足。空前的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把一切新生事物,新思想,人民的創造力扼殺殆盡!文字獄與閉關政策就是體現。他們很強大呀,為何會這樣?其實根源還在於漢人知識分子中的華夷之別觀念!因此,他們時刻警惕漢人的反叛,擔心他們統治的不穩,所以想方設法地從肉體上到精神上壓制,改造漢族人,特別是漢人中的讀書人!

    這樣做的結果便是,幾億華人只知順從,去謀生,享受物質生活,而不會思考國家的未來,也不會去研究科學技術,或者把國外的新事物引進國內。當鴉片戰爭發生時,道光帝不知英國在哪裡?帶兵的將軍面對英國軍艦時,竟想用馬桶去抵禦!這些在當時的清朝就不足為奇了!

  • 3 # 北洋水兵

    我覺得題目很搞笑,而且一堆假裝正經的人更是搞笑。如果說清朝的統治導致中國倒退,那麼我問一下參考物件是誰,是什麼參考標準,有沒有統計資料。畢竟歷史是一門科學嘛,老子以前看過一篇歷史論文,裡面不僅系統的介紹了資料的收集以及分析、計算方法,甚至還有科學公式進行計算。只不過蛋白質不會在意這些,其實蛋白質也不懂科學,他們只需要上下嘴唇一碰就行了,讓他們進行科學統計、計算,哪好比讓母豬上樹。

    好了,言歸正傳。我們首先要明白中國傳統社會農業文明的基礎,脫離了這個基礎去評價古典王朝那都是脫離實際。

    以中國傳統農業文明來看,清朝無疑是唯一一個能夠穩固控制最廣袤的版圖的,即便是清末無法抵禦近代化浪潮的衝擊,其依然能穩定控制1100多萬平方公里的疆域。

    如果說清朝如何能做到如此成就?以滿洲得貴族共和的基礎肯定是不可能的,因為貴族共和就是蒙古帝國的玩法,結果蒙古帝國把自己玩死了。而且單純從農業文明的角度來看,能夠實現王朝穩定的政治基礎就是君主專制以及儒家思想,所以清朝無疑是向中國農業文明轉型,而且轉型成功了。這也是為什麼今天的歷史學者普遍認為在政治上是清承明制,因為以滿洲傳統別說玩轉一個龐大的帝國,連內地都消化不了。

    而且我們還可以從清朝廣袤的疆域入手,因為疆域是國力和武力的體現。畢竟,如果沒有強盛的武力也無法打下一個龐大的疆域,而如果沒有強大的國力作為支撐,更無法把穩固軍事征服的成果。這也是為什麼歷史上中原王朝長期與邊疆少數民族維持鬆散的封貢關係,因為國力不行。那麼為什麼清朝能做到穩固控制?主要原因在於清帝國的國力能夠允許把軍事征服的成果給最終落實。

    因為清朝對於邊疆區不賺錢甚至還要倒貼的特點也是心知肚明,但是清帝國的國力允許帝國對邊疆區進行直接統治。畢竟清帝國邊疆區的少數民族哪怕是因俗而治也要服從帝國制定的法典,服從帝國的軍令政令,接受帝國的編戶齊民以及按期向帝國繳納賦稅、提供兵役勞役。

    清帝國的國力如何呢?我們可以看一下內部材料《康乾盛世歷史報告》。

    清帝國鼎盛時期國庫存銀在六七千萬兩,全國每年的財政收入也就是四千多萬兩白銀的水平,這就是國力。但是這麼多的錢是哪來的?蛋白質肯定會說是橫徵暴斂,但是問題在於,清朝的田賦稅率只在2%到3%的水平,還夠不上橫徵暴斂,而且關於清朝輕賦的觀點又不是查不到。

    王慶雲,清中期:

    本朝丁田賦役素輕,二百餘年以來,未嘗增及銖黍,而詔書停放,動至數千百萬,斂從其薄,施從其厚,所以上培國本,下恤民依,豈唐、宋以來,所可同年而語?

    黃遵憲,清末:

    上稽百世以上。旁考四海以外,未有如我大清之輕賦者。

    民初,一位雲南老農:

    清代田賦,徵率極輕,名雖本諸古代什一之徵,實則不及百分之五。全國田賦徵率,在比較上,三江、兩湖較重,若西南各省,實只徵至二十分之一也。雲南田賦更輕而又輕,吾家有田十畝,年僅納一兩二三錢銀,尚是包括一切附徵款項及平色票費種種陋規在內。與今之徵實、徵購、徵借等項合併其數而相較,實有霄壤之殊。

    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清帝國的施政發展了生產力,對百姓讓利。因為學過政治和經濟的都知道,橫徵暴斂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只有對老百姓讓利,讓老百姓好好過日子,才能維護社會穩定。進而在此基礎上發展生產力,這樣國家才有穩定的財政收入。

    這也是為什麼馬嘎爾尼會在日記中記錄,行走在中國彷彿身處英格蘭。只不過市面上的馬嘎爾尼日記大多是地攤貨,還不如去看英文原版來的方便。

    文化方面就不說了,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稱讚清朝為中國的文藝復興時期,胡適先生也有類似的觀點。

    因為清朝對學術研究總體上是不干涉,只要你不反清、不故意去撞槍口,朝廷也懶得管你有什麼言論。要不然,思想“異端”的戴震也不會入四庫館編書,也不會被乾隆賞賜功名。

    關於清朝的忌諱,陳寅恪先生早就說得很明白了。

    然清室所忌諱者,不過東北一隅之地,晚明清初數十年間之記載爾,然其他歷代數千歲之史事,雖偶有忌諱,亦非甚違礙者。

    如此說來說,清朝又有什麼倒退可言,反而清朝是中國歷史一個巨大的進步。而且清朝也給今天的中國留下了巨大的紅利,要不然新中國如何摘掉“落後的農業國”這頂帽子?

    而清朝所謂的黑點,不過是傳統農業文明的弊端罷了。你拿歐洲近代文明的視角去審視清朝,自然土的掉渣,但是以傳統農業文明的角度來看,清朝無疑又十分完美。

    清朝在近代無法應對近代化浪潮的衝擊這一黑點,給人留下了屢戰屢敗、軟弱無能、割地賠款的印象,但是放眼世界,哪個老大帝國能夠在近代獨善其身?莫臥爾帝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奧斯曼帝國到最後四分五裂分崩離析,奧匈帝國徹底解體,牛逼哄哄的大英帝國最後僅剩一個英聯邦來維持老大帝國的顏面。相比之下,中國這個老大帝國的結局實在是少有。

    正如《清史鏡鑑——部級領導幹部的清史讀本》所說,若沒有清帝國鼎盛時期的一系列文治武功,中國到近代根本無法應對列強的衝擊。

    今日中國的版圖疆域和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人口基數奠定於清朝,即使當代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民族關係等諸多方面問題也大都是由清朝演化、延伸而來的。這還是新修清史的立意,清史權威戴逸說:如果沒有康雍乾盛世期間的統一大業,中國就沒有現在的版圖,更就談不上現在的統一。而且那時候不統一,中國將是一盤散沙,在近現代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後勢必分崩離析。

    所以這是倒退嗎?顯然不是!而且可以毋庸置疑的說,正是清帝國推動了中國歷史的進步,否則,中國到近代除了亡國滅種沒有其他的選項。

    清朝另一個不受待見的原因和清末的“革命志士”有關,因為它們的革命不是為了中國的近代化改造,而是單純的種族暴動,即透過製造謠言汙衊中傷清朝,進而煽動漢人的排滿、仇滿情緒,從而製造民族對立,最後達到他們建立漢族單一民族國家的目的。雖然這幫“革命志士”當初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謬論已經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但是遺毒還未被肅清,而這些遺毒也成了今天民族主義蛋白質抹黑清朝、抹黑滿族等少數民族的理論基礎。

    全文完

  • 4 # 安漢縣嘉陵江撿石人

    清朝的統治肯定導致了中國的倒退。現在有一幫人鼓吹清朝的統治,其論點無非就是有兩點。首先是說,清朝的版圖比明朝大。另外一個說法,就是說清朝把封建社會儒家思想的那一套繼承的很好,讓這種封建文化達到了極致。但是這兩點都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說領土問題,明朝的領土問題雖然少於清朝,但是控制的都是適於農業生產的土地。因為工業化還沒有開始發展,還沒有充分意識到礦產的重要性,因此對比較荒僻的土地不太重視。明朝的後期已經開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如果明朝不滅亡,再出現一些有為的皇帝。工商業開始發展,而明朝對外的交流也比較頻繁,國家絕不至於落後。要知道在明朝,就是一般的普通婦女,都能知道一些國外的情況。而清朝,遍地都是文盲和乞丐。這一點可以在西方傳教士的書籍中得到印證。當認識到礦產資源的重要性後來,明朝必然就會把大片的荒涼之地納入版圖。在那個時代,恰恰就是火器開始佔主要地位,也可以說是步兵和農耕文化在西方全面壓倒騎兵和遊牧文化的時代。朱棣的火器營,出征草原,就把蒙古人打的沒有脾氣。戚繼光出征草原,用火器加上車陣的戰術,打掉了蒙古人最後的還能夠稱霸的那一點元氣。只要工業得以發展,火器技術進一步發展。明朝要征服西藏、新疆、蒙古費不了多少事。至於說俄華人,就算他們能把腳伸到太平洋的邊上。明朝只要兵出新疆,就可以斬斷俄華人的交通線,把整個中亞和東亞收入囊中。英國不過是一個小國,只有那麼一點土地和人口。它都能夠憑藉火器征服那麼多的民族和土地。明朝如果順利發展,只會比它強得多。

    至於說文化問題,清朝確實把儒家文化的那一套繼承的很好,甚至發展到了頂峰。但是那是好事嗎?根本不是!清朝皇帝把封建獨裁也發展到了極致,這也肯定不是好事。明朝肯定不會搞那麼多的文字獄,人民的思想是比較開明的,而且跟國外也交流較多。明朝的各種書籍也遠多於清朝。清朝的文字獄和毀書行為是有目共睹的,導致的人們文化水平低和愚昧也是有目共睹的。明朝的時候,出現了王陽明的心學。已經開始在打破儒家思想和封建農耕文化的禁錮,再加上外來文化的影響,中國會逐漸向工業文明轉化。明朝皇帝的權利受到以內閣為首的文官系統的壓制。所以民間的自由度相對還是比較大的,絕對不會像清朝那樣變成一潭死水,一個從內部無法打破的黑屋子。這也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 5 # 戈壁灘駝鈴

    客觀一點說,導致中國發展倒退的不只是清朝統治者,是和明、清兩個朝代都有聯絡的。實際一點說,中國之所以發展倒退是頑固的封建勢力的嚴重阻礙造成的。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貧寒,體貼民間疾苦,所以朱元璋與民修養生息,賦稅非常低,明朝財政一直不足,加之尚儒崇文。文官集團勢力龐大,甚至皇權都受到文官集團抑制。這些透過八股取士的文官對朱熹理學和心學狂熱追捧,甚至覺得所有治國理政的道理都在儒家思想中可以找到解釋。

    他們鄙視非科舉出身人員,包括軍職人員,本身卻是五穀不分、一無用處的腐儒。這些腐儒們形成鐵板一塊,抑制皇權,只知空談國政,卻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這些人直接導致國家政策不能從實際出發、不能從全域性考慮問題。導致明朝中後期武備鬆弛、國庫空虛。“土木堡之變”不能說和這個沒有關係。

    明朝對商業的控制是歷代最森嚴的,士、農、工、商,商人是最沒有地位的。儒家思想重農抑商,其中就包括海禁。維持封閉式的國家穩定,始終原地踏步,不思進取。皇帝和腐儒們只知有中國,自以為是、唯我獨尊。哪知那時西方資本主義已經萌芽,工業革命已經出現,特別是造船工業飛速發展。海禁阻隔的只是自己的發展,卻阻隔不了西方國家的堅船厲炮。

    到了清朝時期,仍然延續著這種政策,封建專治制度一直壓制著商業經濟的發展。原始的小農經濟仍然維繫著龐大的帝國經濟,極力扼制資本主義的萌芽。軍事上還是維繫著原始軍隊,嚴重落後於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洋槍洋炮。

    清朝的文化和思想上仍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八股取士選上來的基本都是廢才和奴才。當西方哲學大力宣傳資產階級先進思想的時候,大清的文人們還在吟詩作對、歌功頌德、編纂《四庫全書》。閉關鎖國政策使大清統治者還在認為世界以自己為中心,關著門當老大。打擊阻礙對外貿易,導致華人看不到、學不到新思想、新技術,坐井觀天,一次次錯過生產技術革命的良機,使中西方差距越來越遠。

    直到有一天,大清的門戶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攻破,不得不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大清才出現一個改革家譚嗣同,他提出改革政府機構、任用維新人士、發展工商業、創辦新學、傳播新思想,廢除封建八股取士制度。

    這嚴重損害了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封建地主階級利益和守舊派士人的權力,慈禧太后於1898年9月發動了戊戌政變,光緒皇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逃亡法國和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君子被殺害。使中國的重大變革和希望被扼殺在搖籃中,使中國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半殖民地。

    所以說,中國的落後從明朝就開始,到清朝落後更加嚴重。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阻礙著社會的進步;是腐朽沒落的科舉制度限制了中國的發展;是傳統的小農經濟和故步自封害了中國。龔自珍的《已亥雜詩》道出有識之士的心聲: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 6 # 農人花千谷

    首先,清朝前期時,國富民強,以天朝自居,八方來朝進貢。清朝前期國土空前遼闊,包括新彊、西藏、臺灣、蒙古、香港、澳門及其它省、直轄市等。

    特別是康熙、雍正、乾坤三位清大帝在位時,治國有方,休養生息,大力發展商貿,商賈如雲,經濟非常繁榮,百姓安居樂業,並由此開創了“康雍乾盛世”的大好局面。康乾盛世時期,領土幾經擴張,至乾隆年間平定新彊,整個大清帝國版圖達到了空前擴張,僅次於元朝。北起外興安嶺以南,東北至北海,東含庫頁島,西至巴爾喀什湖以東,繼承1758年的準葛爾汗國的邊界。形成空前“大一統”的多民族國家,史稱“漢唐以來未之有也”

    其次,自乾隆後期,重用太貪官和坤後,清朝的政治開始日趨腐敗。買官賣官,苛捐雜稅多如牛毛,百姓苦不堪言。並由此爆發一系列反清運動,如太平天國運動。清後期社會是每況愈下。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英國首的老牌殖民國家用戰艦、鋼槍、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晚清政府腐敗無能,釆取妥協退讓,不抵抗的政策,被逼簽下了一糸列不平等的賣國條約。今日割讓香港島,明日割讓東三省,自此,中國大片河山淪為他們的殖民地。大量的黃金白銀被殖民國家巧取豪奪成為囊中之物。中國自此走向前所未有的衰退。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血淚史。

  • 7 # 胡老師說道

    每一個朝代都對社會的發展進步有推動作用、促進作用,同時也對社會的進步發展有制肘作用、阻礙作用,尤其是一個朝代到了它的後期,更是如此。兩相比較,可判優劣。

    我們判斷一個朝代的統治,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關鍵是看廣大的勞動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是否幸福?是否自由?

    清朝最讓人害怕的是“文字獄”。這“文字獄”,很多朝代都有,但以清朝為甚。有專門的言論檢查官,開始了中國的言論出版審查專制,這是歷史上的大倒退。清朝的文字獄起於順治四年,至乾隆發展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冤假錯案不可勝數。文人們要則心口不一,要則三緘其口,普通百姓也不敢隨便說話。你說話都沒有自由的朝代,絕對是歷史的退步!大大的退步!為什麼怕人說?說明統治著沒自信。只有廣開言路,讓言論自由,這是最起碼的要求嘛。

    僅此一點,就足以說明,清朝限制人言論自由,是歷史上最大的退步,直接導致外國侵略時,很多普通人不敢抵抗,因為怕了,動不動,就滅你九族。

  • 8 # 愛之育之

    抱殘守缺

    閉關鎖國

    止步不前

    不睜眼看世界

    逆世界發展潮流而動

    思想禁錮

    冷眼旁觀工業革命

    致使絕好的發展視窗期

    統統錯過

    僅管GDP看起來還不錯

    但是愚昧束縛手腳

    發展遲緩

    與西方發展迅猛相比

    就是一種倒退

    故,腐朽沒落的封建皇朝統治

    誤我大中華數百年

    #凌遠長著#

  • 9 # 北京汪再興

    歷史不容假設

    比如這個問題:清朝的統治是否導致了中國發展的倒退?沒有清朝,中國的發展會不會更好?我所知道的事實是,有清一朝,中國一直是發展的。做出的貢獻至少有:極大地穩定了實際控制版圖,極大地維持了中原地區的穩定,極大地促進了多民族的融合,極大地增殖了人口數量,並開啟了近代化的先河等等。此外,清朝還在中華文化的傳承上做了很大努力,不但使中華文化沒有因此而斷層,而且雜糅了各民族精髓文化,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文化,特別是在歷代建築和皇家園林的保護上下了一番功夫,許多遺蹟如今都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從皇帝個人來講,比起臭漢髒唐亂宋,特別是和明朝的遊戲王中王、二十五年不上朝、平生只喜做木匠等皇帝相比,可以說清朝的12個皇帝,沒有一個哪一個不是兢兢業業,勤奮理政的。只是在清中後期,由於世界發展的太快了,清朝未能跟上工業化發展的腳步,從而被工業化國家降維打擊(請注意,是降維打擊),並打的一蹶不振,以致亡國,甚至差點滅種。但這些教訓和恥辱,也正給了我們奮發圖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心和動力。

    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即使清朝有這樣或那樣的諸多不是,但是從整體上看,清朝的統治並沒有導致中國發展的倒退,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在各方面的發展。就是按題主所說,即使滿人不入關,讓病入膏肓的明朝繼續統治,或者讓李自成、洪秀全來統治,也未必比清朝做的更好。

    總之,雖然清朝沒有“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霸氣,沒有“不破Murano誓不還”的決心,沒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毅力,也沒有“改開發展再發展”的全球眼光和戰略魄力,更沒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的宇宙視野和探索能力,但是有清一朝,其對整個中國歷史的推動,其對中華民族整體的貢獻,還是有史可查,有目共睹的。

  • 10 # 翻開歷史書

    我認為沒有清朝,我們還是一樣會落後捱打的,這是整個文明的落後與清朝沒啥太大的關係!

    現在有一股思朝,一些人認為我們近代的落後捱打是清朝造成的。如果沒有清朝異族入關,我們不可能變成落後捱打的局面。

    我認為這完全是臆測、是自欺欺人的妄想。當西方發生文藝復興、開啟工業革命的那一刻,我們就註定會被捱揍了,大唐來了都不行。

    為什麼我這麼說呢?不是亂說、瞎說,我來仔細分析一下:

    大明朝就靠譜嗎?

    明朝的歷史大家都知道的,朱元璋一個貧民靠著能力、運氣、時局得到了皇帝大位。由於得來的不容易,外加上老朱這個人控制慾極強,導致明朝的統治收的非常緊。

    明朝對老百姓的管控和壓制和清朝也差不多,明清兩朝是歷史上我們最黑暗的時期。大明朝的文字獄、特務監控、閉關鎖國、思想奴役一個都不少。

    大明朝除了前面幾個皇帝靠點譜,後面都是一地雞毛。當俘虜的朱祈鎮、不上朝賭氣的萬曆、亂搞的正德、幹木匠的朱由校、煉丹的嘉靖,總之沒幾個好皇帝。最後大明朝被李闖王給KO了,崇禎本來想跑的,結果被底下人忽悠了,最後上了吊!

    大家說明朝有啥厲害的?和後面的清朝有啥不一樣呢?我感覺都是一路貨色而已。

    清朝和前面的朝代其實也差不多

    大家對清朝評價低,主要是這哥們抱殘守缺、不思進取,導致近代被徹底幹趴下了。

    我認為清朝和前面的朝代其實是一脈相承的,文字獄、閉關鎖國、不願改變、小農經濟,這些東西都是別人玩過的,清朝也就是個“邯鄲學步”而已。

    話說回來清朝將我們的版圖擴大了是不爭的事實,他們的皇帝基本還算靠譜,隨便一個皇帝放在明朝應該都算明君吧。

    清朝最後的失敗主要是碰到了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而已,西方文明突然崛起了,皇帝最大這一套玩不下去了,導致最後變成了人、財、地、物四空的結果。

    文明的碾壓是降維打擊,絕無還手之力

    清朝最後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一種先進的文明取代了一種落後的文明,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說白了也就是:皇帝最大這個模式以及農耕文明,被西方的現代制度和工業文明所取代了。有人會問清朝明明有機會改變自己,為啥不改變呢?

    我認為抱殘守缺這是皇帝最大這個模式的通病,不見棺材不掉淚,一觸動皇帝們的利益的時候他們會誓死頑抗的。不光清朝如此,歷朝歷代皆如此,王安石變法、張居正變法結果不也是一樣嗎?

    最後我想說,不改變自己、反思自己,老是覺得是別人不好、錯誤都是別人的,搞到最後結果都差不多,具體請參照唐宋元明清執行!

  • 11 # 絳珠999

    就一句話:在最危難的時刻,保住祖宗大部分基業,沒有分裂和嚴重內亂,維護了國家和民族的高度統一。這一點是此前所有朝代無法做到的。

    至於明吹漢吹們的所謂奴役被奴役的邏輯,那是另當別論。誰讓你漢族幾億人都願意當漢奸呢?漢族那麼多人被區區百萬女真統治,箇中原因自己分析去吧。腐朽的儒家思想害死了漢民族朝代,最後也害慘了清朝。

  • 12 # 不穀先生

    也要感謝清朝腐朽無能腐敗的封建統治,沒有它的腐朽黑暗軟弱無能,也就不會被人類社會和歷史潮流的進步發展所取代和代替,也就沒有現在更富強民主文明的新中國;

    反動的、落後的、腐朽的、腐敗的、欺壓剝削壓榨老百姓的、最終就一定會被人類社會發展所拋棄,被新的更高階更先進的人類民主和文明所取代和代替,人類歷史幾千年來都是這樣上演的~

  • 13 # 江山草原

    社會進步潮流,並不會因為誰統治而停滯不前,只是快和慢的問題,遮遮掩掩和徹徹底底的問題。滿人在統治後期 ,被迫融入國際交流之中,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態勢反而刺激了社會各界交流的渴望和效果。

    一、欲蓋彌彰,牛不喝水強壓頭,根本行不通!

    明朝長期施行海禁,一防倭亂,二則走私,只在明穆宗在位時候施行過“隆慶開關”,允許民間公開貿易,曾短暫出現資本主義貿易萌芽;清朝疆域面積更大,在明朝海禁基礎上進行了更大範圍的閉關鎖國之策,並且因為清朝統治者是滿人,忌憚漢族人思想的覺醒,對有益於反抗意識提高的行為大加限制,為此搞文字獄,打擊先進文化,禁錮華人思想、遲緩民間開化,以利統治!但這些行為收效甚微,反而更加刺激了文化傳輸和思想交流。

    二、天命難違,全球一體化的潮流無法阻擋!

    清道光年間,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清廷與其他國家簽訂了一系列的條約,國門被開啟,落後捱打、遲緩受制的現實迫使統治階級正視現實!於是,林則徐主持編譯《四洲志》,魏源編撰了《海國圖志》,接著清帝國進行了一場洋務運動的變革,公派留學生到法國、英國和西班牙等西方國家進行學習,都是清醒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學習的必要而做出的迴應,這些極大促進了社會進步和國家昌盛。

    三、晚晴時期,社會交流和融通步伐加劇!

    咸豐後期相繼有大規模“走西口”、”闖關東”、“下南洋”等人口遷徙轉移,晉商、徽商、贛商和粵商等民間商賈開始走遍大江南北、遠渡重洋,帶來了新鮮資訊和先進文化,睜眼看世界越來越受到華人的推崇,社會進步和國家興盛的有利因素得到了空前高漲。

    此三點,足以證明滿人入關統治對中國發展形不成倒退力量。

    資料

    清末辦學之軍校

    日本浪速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熱血傳奇》的天空之城都有什麼兇殘的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