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生喜悅9
-
2 # 培有木兮
那就看是什麼樣的私立學校了。把娃送到哪個學校能放心,公立還是私立,說到這裡,既然是做比較,那無非比教學質量。
身邊的例子,在這裡說一說,前年有一個親戚說孩子想轉學到我們學校,以前在縣城私立學校,中考的時候,打算回來上初三。家長來說,孩子在學校怎麼怎麼學習好,期末考試很多科目的分數人家老師發過來都是百十分,打算讓我跟校長說一下。原本鎮上的學校對於所屬轄區內的學生無條件接收,這倒沒什麼。
後來和校長打招呼,看分到哪個班,我們這兒都是平行班不分老賴,這時候呢,就多說了兩句,關於孩子程度不錯之類的,那個孩子我見過,本身也特別穩當。
結果入學測試的時候就尷尬了,全縣統一的卷子,一張數學卷子大題幾乎都不會,前面也是差三落四,一百二十分,就差不多得了個零頭。教導主任說話也很直,你看看這做的可不好啊,不可能一個暑假知識全忘完了吧?他媽媽當時也在,看著卷子也傻眼了。
後來,一個月後月考,我又看了他的成績,班裡倒數。
說到底,家長對孩子真正的程度一無所知,手機上拿出來的成績單,甚至還有期末考試答題的試卷,上面跟標準答案一模一樣,從何解釋,讓人不知道怎麼說。但凡知道孩子學習的真實情況,最起碼她不會在我那誇耀太多。不真實的成績單,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事後那個親戚也恨恨地說,一定去找那個學校的老師,問清楚到底咋回事。實際上,答案沒有太多意義,孩子初一初二都是在那上,可以說初中階段已經是耽誤了。小學階段是在市裡公辦學校上的,孩子從小也挺聰明。
當然,不一定這個孩子落後的原因完全是人家學校的責任。相比之下,公辦學校就成績這一塊,家長隨時瞭解都是清楚透明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所以,這個孩子成績出現的情況,讓我很是詫異。
不過好的私立學校,那是相當優秀的,多次外出培訓,什麼名校長、名班主任,出自私立學校的很多,教育專著方面人家的老師也非常厲害,師資條件明擺著。有的地方,私立學校招生是專門掐尖兒的。所以對待這個問題,就要看看是什麼樣的私立學校了。
-
3 # 程輝老師
如果從教育的角度看,弊大於利!
童年時光,父母的陪伴,家庭的溫暖是最好的教育。即使是農村人,即使父母並不會教育,但做好父母的角色,讓孩子從小不要缺失父母的愛,對孩子人格、品行、修養的發展至關重要。
-
4 # 小麗你好
不贊成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送到私立學校全託。我覺得孩子在小學畢業之前最好留在父母身邊,走讀。
人都需要親情,孩子從小就感受到濃濃的親情,他會有安全感,自信,他的心理品質往往比住校孩子好。朝夕相處,大人孩子在一起,大人享受天倫之樂,陪伴孩子成長,孩子在充滿親情的氛圍中長大,這是在學校學不到的,以後也補不回來的。
如果有條件,初中的時候我也建議孩子走讀。如果必須住校,父母應當經常和小孩見面,跟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感受到親情一直都在,感受到家是溫馨的港灣。
高中以後送到全託的私立學校學習,可以理解。因為這時候孩子大了,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學習知識,家長要認識到孩子就是要漸漸遠離父母的。
至於農村人覺得自己不會教育孩子,我想說,所有的父母都會教育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好人,成人成才。目的明確了,怎麼做呢?首先從自身做起。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自己做一個好人,自己有好習慣,孩子也會跟你一樣。至於知識水平有限,這個有老師教,跟父母關係不是很大。如果家長做事認真,孩子也會有認真的學習品質。農村人教育出的有才德的人可多了。
所以,請農村人不要妄自菲薄,有條件的話,
孩子很小的時候還是留在身邊好。
-
5 # 人生學堂
上全託私立學校可以說有利也有弊,我就說說,它的優缺點吧,再談談怎麼解決問題。
一、全託私立學校優點
1、有利於鍛鍊孩子的自主能力
孩子在家中家長過分溺愛和保護,增加了孩子的依賴性,容易使孩子變得更加嬌氣,在學校,老師適當地安排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並且耐心地教給他們完成這些勞動的技能技巧,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力能及的事情,培養他們的自立能力。
2、有利於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形成集體意識,瞭解如何與人相處,不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在全託學校和同伴的交往,學會如何在平等的基礎上協調各種關係,逐漸學會尊重他人,形成集體意識,瞭解如何與人相處,不以自我為中心,這對孩子今後走向社會將十分有益。
3、孩子生活有規律,食品透過專門調配。
在全託私立學校可以受到良好的照顧,每餐膳食都經過合理搭配,品種繁多,一日生活都按作息時間嚴格執行。這樣孩子能得到足夠的營養和休息。晚間還特別為學生安排豐富的課後興趣活動,如英語視聽練習、舞蹈練習、書畫培訓、陶藝活動、棋類訓練等精彩的活動,使他們在快樂中增長知識,在知識中得到快樂。
二、全託私立學校的缺點
1、造成孩子與其父母的感情隔閡。
全託就必須和父母分離,這會給他們帶來心靈上的傷害,有時這種傷害是無法彌補的。
2、可能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全託,可能對孩子將來性格的形成和情感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長時間在集體環境中生活的孩子,由於無法經常對父母傾訴,感情往往比較壓抑,對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來說,容易造成心理陰影。
三、怎麼解決全託私立學校存在的問題
1、父母應尊重孩子的意願,而非強迫性將孩子送去全託私立學校。
2、家庭溫暖注重的是相處時間的“質”,而不是量,只要父母和孩子都珍惜在一起的時間,和諧相處,溝通感情,即使相處時間少一些,彼此的心仍會緊緊地聯絡在一起,培養出親密的親子關係。
四、學校的選擇
如果沒辦法,因為家長不會教育才選擇全託私立學校,那就還去全託私立學校吧,還得解決孩子的教育不是。 最後那就要選擇好的學校才能放心,我們相信好的學校也會針對全託碰到的問題做出問題解決,所以一定要看學校口碑,還要看學校的師資,選擇好點的學校。
全託私立學校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我們應該認識到全託私立學校的優缺點,在發揮其優勢的同時,認真克服種種負面影響,對那些自己無法教育孩子的家長,未償不是個好的選擇。
-
6 # 教育上那點事
這樣的家庭多為留守兒童家庭。孩子的父母外出務工,爺奶文化程度不高,又愛慣著孩子,於是就一狠心把孩孑全託,交給私立學校管理。
從表面看這樣做省了家長的心,不再操心接送孩子,免去了許多麻煩,一切由老師代管,只管付錢就行了。
事實上在私立學校上學的孩子並不快樂,他們雖不愁吃穿,也不愁有零食享用,但老師什麼時候都不可能替代父母,那種愛不能劃等號。
孩子可以在父母面前撒撒嬌,說點知心話,有了困惑求助於父母解決,這些老師能替代嗎?久之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老師的教育大多是教條式的,命令式的,不可能適合每個孩子,孩子們雖有不同意見,也都悶在心裡,長此下去,師生間的距離越拉越長,怎能利於孩子的成長?
孩子的成長少不了父母的陪伴,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孩子。那種寄望私立學校能把孩子塑造完美的家長們真的太天真了。
-
7 # 夜蘭遊舞
我覺得單純的指望學校教育代替家庭教育的想法不可取。
不管是什麼樣的家庭,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講是不能缺失不可替代的。孩子在學校更多學習的是科學文化知識,家庭教育要給孩子溫暖,讓孩子懂得怎麼去愛自己,愛別人,怎樣樹立遠大志向和正確價值觀的。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所以學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
不然,學校開家長會做什麼,教育一定不能脫離開家庭教育。
-
8 # 徐老師英語樂園
農村父母們感覺自己不會教育孩子,把孩子送到全託學校去學習,我認為不適合。
現在,家庭中孩子只有一個,或兩個,家庭孩子少了,就都特別注重孩子的學習教育問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越來越強烈,孩子們的學習無疑是家長們最關心。
把孩子送進全託學校上學,對父母很忙,沒時間照顧自己的孩子的,這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是情況所迫,而農村父母把孩子送進全託學校就認為孩子能學習好,教育好,這是不太合適的。
1、農村是一個很好的天地,對薰陶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天然的資源環境,環境優美,讓人單純善良。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孩子的教育成長,離不開父母的管教,關係愛護,教育好一個孩子,不是單純的用嘴說教,言傳身教,父母的榜樣,待人接物,生活的態度,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孩子的很多方面都要靠父母幫孩子養成。
3、孩子進入全託學校後,孩子的情況父母瞭解嗎?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父母如何幫忙糾正,學生如果不按時完成學習任務,不按時優質有量的完成作業怎麼辦?這些光靠老師是不夠的,光靠老師是解決不了的!
4、特別是有的全託學校,為了吸收更多的學生,故意把學生成績提高,弄虛作假,平時家長感覺自己的孩子很不錯,成績很好,等到畢業升學的沒有過關,後悔晚矣,在我們身邊就有例子。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父母們絞盡腦汁,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孩子有個好的學習成績,如個別輔導,上網課,夏令營,培訓班等等,心急亂投醫,關鍵是找對路子,不是把孩子推出去就萬事大吉了。
有些家長對學習老師說:孩子就交給你們了,我們就不管了。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教育好一個孩子,是要靠各個方面的相互配合,家長,學校,社會,國家,政策,學校的管理,老師的素養,學習的環境等。
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勁頭,吃苦耐勞的毅力和恆心等方面,很多情況下要靠父母去從小培養!
有一些家長說:該教的我也教了,該補的課都補了,罵也罵了,脾氣不好的家長甚至大打一頓,怎麼這學習就是不見好呢?
成功的孩子最大的秘訣就是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堅強的毅力和持之以恆的品質,有了這些東西孩子才有學習的動力和主動性。
-
9 # 多多隨筆
現在很多人都這麼做。從一年級就開始,其實娃太小了。適應性不好,和父母情感連結不緊密的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學校只能教育科學知識和道德品質。生活中的性格培養還是要從小就在生活中鍛鍊的。
-
10 # 遇見淨心
家長對孩子的學業太關心,想把孩子送到城裡的私立學校去全託,我能感受到家長對孩子深深的愛。
但往往愛得越深,反而會傷害得越痛。
如果你的孩子是上小學的話,我強烈建議家長: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以人為本。
如果孩子已經上初中的話,還免強可以考慮。
一、分享親身體會我所在的學校,以前就是一所寄宿寄宿制學校,學生由住校生和走讀生兩類組成。
住校生週一到週五吃住都在學校裡,每天晚上,還有老師專門輔導他們完成作業。
這一類住校的孩子,基本就來自於農村。都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比較高,想盡辦法,擠破額頭,花著高價地把孩子從農村送到城裡的學校寄宿。
這類家長美其名曰為孩子的教育著想,又當了甩手掌櫃,把孩子丟給學校,過得輕閒得,白天安安心心地上班做事,晚上舒舒服服地看看電視玩玩手機,少了輔導孩子作業的煩惱,真是一舉兩得。
另一半是走讀學生,家就住在縣城,在校吃中午飯和學習吃,下午放學後由家長接回家裡。
這一類家長,早晚要接送孩子,每天晚上要輔導孩子做作業,肯定就比較辛苦。
兩類孩子的學習情況怎麼樣呢?
每次期末考試,我進行分析,驚奇地發現:班級前15名的孩子,幾乎都是走讀的孩子,這些孩子都是品學兼優。
班級後15名的孩子,清一色是寄宿孩子。更令人擔心的是,這些孩子不僅學習成績不好,行為習慣也較差,道德品質也不夠好,基本就是老師盯著幫教的孩子。
二、尋找問題原因相同的學校環境,相同的老師進行教育,為什麼三四年之後,會有這麼明顯的差異呢?
產生差異的原因,既不是學校,也不是老師,就是父母的陪伴。
我們來看一個心理實驗。
美國心理學家曾用獼猴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心理學家把一些幼小的獼猴和母親隔離開來,在籠子裡安裝了兩個“假媽媽”。其中一個用硬邦邦的鋼絲做成,但胸口上有奶瓶,另一個媽媽用綿軟的絨布包裹,但沒有奶瓶。按照“有奶就是娘”的常理推斷,小猴子應該和有奶的“鋼絲媽媽”更親近。但小猴子只有餓了才靠近鋼絲媽媽,一吃完奶,就回到絨布媽媽身邊玩耍。這些獼猴成年後,大多數性情冷漠,不會交配或拒絕交配,不能正常融入集體生活中,走路也蹣跚不穩,甚至連叫聲都不正常,永遠處在猴子社會階層的最下端。即使透過人工辦法讓一些母猴懷孕,它們也對小猴冷漠無情,殘忍虐待甚至咬死自己的孩子。心理學認為:如果一個人從小得不到或很少得到“精神營養素”,長期處於孤單、寂寞、失望的境地,就會形成“孤獨心理”,有這種心理的孩子稱為“心理孤兒”。
所以,人的健康成長除了必要“物質營養”外,同樣也離不開“精神營養”成分,而父母,就是“精神營養”成分重要的提供者。
三、陪伴孩子最重要一個在學習方面有所成就的孩子,首先要擁有的是安全感。孩子只有感受到所在的環境是安全的,才能靜下心來學習做事。
這種安全感,肯定就來自於父母的陪伴。白天在學校學習,晚上有父母的陪伴,孩子沒事安全的。才六歲的孩子,正是需要家長呵護陪伴的年齡,卻被送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自己獨立的生活學習,孩子的內心是充滿了不安,擔憂,害怕,恐懼的,孩子是不安全的。一個心神不安寧的孩子,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怎麼能靜得下心來學習呢?
在孩子最需要陪伴和呵護的年紀,讓孩子離開自己,孩子缺失的,不僅僅是家庭,還有健全的人格基礎。
要培養一個出色的孩子,父母必須有這樣的意識和自信:父母是最好的老師,親情是最好的營養品,餐桌是最好的課桌,家是最出色的學校。
所以,家長,強烈建議你:找一個離家最近的學校,確保每晚能把孩子接回家,陪伴孩子,這就是家長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回覆列表
個人覺得這種想法在農村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人家比較常見,想把教育委託給學校。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教育是個長時間潛移默化的事情,涉及因素很多,越是依賴學校越是不可取,家長的位置是任何學校替代不了的。
影響一個人最大的環境其實是家庭環境。以前很多父輩的人沒讀過書,也沒有能力送孩子上私立學校,但出了許多大師、名家,究其原因大多數是因為家庭的和諧、家人的品質榜樣力量。家庭成員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是固定不變的,而老師同學變動的可能性較大,在上學前孩子已經養成了許多生活習慣,品質修養,入學後會逐漸遷移到學習上,父母家人為人處世的風格也極大地影響著學生。
教育不是僅僅指知識,更多的是品質。比如農村人的勤勞、樸實、節約、誠信、親近大自然……這些功夫上身,都是極好的學習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