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悠然見東山
-
2 # 指尖三農
明日立夏,農村農諺俗語說“立夏不下,高掛犁耙”是真的嗎?
立夏不下,旱到麥罷!立夏不下,無水洗耙!立夏不下,高掛犁耙!
明日就是立夏,既作為二十四節氣,又作為季節更替,過了這天就真的到夏天。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今年夏天雖然還沒有到,但是夏天的高溫已經來了,而且勢頭還比較兇猛,很多地方都有三十四五度。不過高溫之後,今日指尖這裡颳大風,溫度下降了不少,看樣子預報明天有雨,可能下的機率較大。農村對於立夏有雨沒雨,也是有說法的,“立夏不下,高掛犁耙”是何意思?
先給大家看一張實拍圖↓,農村已經開始耙田,準備種植水稻。當然,看各位好友發的圖,不少地方已經插秧,指尖這裡由於沒有種冬小麥,耙田插秧還算是早了些。以前農村耙田,都沒有現在的機械,都是老黃牛拉著犁耙,如果缺少雨水,那會是很難操作。
所以說,對於夏種作物而言,無論是前期耙田,還是後期秧苗生根,都需要充足的雨水滋潤。節氣指導農事活動,俗語告知如何進行,更能提前預測!因為,我們都知道,24節氣活動,實際上是古人探索宇宙,搞清楚日月更替,準確知道時節變化,這樣就可以知道什麼時候,該種什麼該做什麼,不至於最終影響收成。
為了更加準備地安排農事,預測未來的氣候和收成,勤勞和智慧的老農們,長期以來不斷摸索、總結、檢驗,編制了朗朗上口的農村諺語。立夏不下,高掛犁耙,就是說如果立夏的時候不下雨,那麼就沒有辦法耙田了。也就是說,立夏不下雨,後續乾旱多。
-
3 # 龍百曉生
明天是5月5日,也是今年立夏節氣開始時間,至於民間關於立夏的農業生產和氣象等方面的民諺說法,在過去靠天吃飯、傳統農業生產的歲月裡似乎很常見,例如我們這邊種植小麥,會有說法“立夏前後連陰天,又生蜜蟲又生疸”,其中蜜蟲就是小麥蚜蟲,而“疸”則指黃疸,即小麥鏽病。另外也有說法“立夏前後天干燥,火龍往往少不了”,這裡“火龍”是指紅蜘蛛,也是一類常見農業蟲害!而至於題主這裡所說農諺,其實與過去立夏前後下不下雨而預測今年收成好壞有一定關聯,因長期生活經驗總結,或許會有一定合理性,下面結合所瞭解情況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立夏不下,高掛犁耙”。這句農諺意思是說:如果立夏節氣不下雨的話,可能預示今年雨水少而比較乾旱,則不利於農作物生長,自然容易歉收或絕收,因而農戶也就沒必要再下地從事犁地、耙地等農業生產活動了!事實上,這句老話並非所指農戶已完全放棄農業生產活動,而是農戶不看好今年的年景或糧食收成的一種自我調侃之話,但過去畝產糧食低,一家人口數量又多,若沒有足夠糧食是吃不飽飯的,因而農戶往往不得不搶種、搶生產、搶收穫!
說到“犁耙”,這是傳統農業生產中常見的農具,其中犁是用來把地翻開的,而耙會有很多釘齒,可以把土塊弄碎,並起到平整土地作用,也可以用於聚攏、散開柴草、秸稈或小麥等穀物糧食。事實上,犁耙在以前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都比較常見,例如北方旱田會透過犁耙耱來完成耕作活動,而南方水田則透過犁耙耖完成耕作,但隨著現代農業發展,使得農業生產活動越來越簡單化、機械化,而對於靠天吃飯的依賴性也越來越低。
而話說回來,關於立夏節氣是否下雨,其實農戶這會兒打心理還是希望下雨的,但陰雨天也不要太頻繁,例如我們這邊到了四月底至5月初都會忙碌澆灌小麥二水和打藥防治病蟲害,畢竟這時天氣越來越熱,麥田墒情容易不足,而小麥生長已處於孕穗期前後,對於水分需求量大,不過,此時雨水過多容易造成光照不足,病蟲害影響加重,所以說,雨水多少的確可以影響農作物生長和農業生產成本!不過,在往年立夏節氣前後,我們並不寄託於老天是否下雨,還是多以人工澆灌方式進行,這樣更利於穩產保收!
總而言之,這句農諺對於現代農業生產已經意義不大,但還是可以作為過去人的一種經驗常識借鑑,以此預判今年農業生產的年景好壞和雨水是多是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農戶預判氣象變化後適當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
4 # 農友君
時間過的還真快,一轉眼就進入5月份了,今天是5月4日,也是五四青年節,明天是5月5日,也就是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節氣,過了立夏節氣後,也就開始進入夏季了,這時天氣也就開始慢慢的變熱了,像我們這邊這幾天的天氣就開始轉熱,白天的氣溫都有30幾度了。在農村裡,一般有節氣時,老人就會說一些有關節氣的農諺,就如立夏節氣到了,這時就會有人說"立夏不下,高掛犁耙",那麼這句農諺是什麼意思呢?
立夏節氣時,農諺"立夏不下,高掛犁耕",說的意思大概是這樣的,也就是說在立夏節氣前後的這幾天時間裡,如果沒有下雨,田間的土壤比較幹,如果這時要進行翻地、犁地來播種,如土壤較幹,沒有雨水,那麼,一般是會影響到種子的生長和發育。
比如我們這邊的農村,春季時基本上都是在挖春筍,特別是清明至穀雨的這段時間是春筍生長最快最多的時候,這時我們基本上都是在忙著挖春季,那麼,種植那些瓜果蔬菜和水稻的時間一般就會往後推遲一點,一般也是到立夏前後的這段時間裡再來種各種瓜果蔬菜和育水稻秧苗,所以,立夏節氣這幾天如有下雨,那麼,是有利於地裡農作物的生長和發育的。
我們這兒的老人說,如果立夏下雨,那麼後面的雨水一般是比較充足的,一般是不會出現乾旱的現象,這樣就有利於瓜果蔬菜和其它農作物的生長,我們這兒今天還是大太陽,氣溫也高了,今天有33度,看了下天氣預報,明天是有雨的,希望明天的雨給我們帶來好收成。
-
5 # 怡庭農業
時間過的飛快,轉眼瞬間就快該立夏了。立夏是24節氣的第7個節氣,立夏,立夏,顧名思義就是夏天來到,春天終結的意思。每年的立夏時間點在公立的5月5日~7日之間。今年的立夏是在5月5日這一天,也就是說過了明天,2020年的夏天就正式來到了。
立夏過後隨著氣溫的升高,雨水天氣也會逐漸增多,農作物也到了生長旺盛的關鍵時期,因此在農村流傳著許多關於夏至的俗語,來提醒農民要根據天氣的變化,合理安排生產計劃。例如我們今天要說的俗語“立夏不下,犁耙高掛”,你知道什麼意思嗎?立夏下雨對於農業收成有啥影響?到底好不好呢?
立夏不下,犁耙高掛,從字面的意思來看,是說立夏這天如果不下雨的話,那麼立夏過後就會容易出現乾旱天氣。天氣旱的犁耙都用不上了,不利於接下來的插秧播種工作。因為立夏的來到,正是中國一年一季種植區,東北平原插秧播種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土地墒情乾旱,是不利於農作物的正常生長。
因此,老輩人根據多年的生產經驗,總結出來了這句俗語,提醒莊稼人,如果立夏沒有下雨的話,要及時保墒灌溉,切莫耽誤了農作物的播種時機。那麼這句老話說的有道理嗎?
我認為還是很有道理的,不過還是要分割槽域的。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的氣候環境不同,農作物種植的時間也是大不相同。例如現在東北忙著耕地播種,而華北平原的小麥已經到了結穗揚花的時候。
立夏下雨,意味著進入雨季,雨量和下雨的次數會明顯增多。連綿的陰雨天氣,不但不利於小麥的揚花結穗,還容易導致農作物病害的發生。因此,在我們農村也有“立夏十天旱,農民吃飽飯”,“立夏晴,好收成”,“立夏落,炒破鍋”的說法。從這些俗語可以看出,對於立夏這天,老農們並不希望下雨的,他們認為立夏晴天,更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總的來說,對於靠天吃飯的老農民來說,風調雨順,糧食豐收一直是我們較為期盼的願景。因此,根據不同作物的生長特點,結合多年的種植經驗,每個地區都總結出來了許多俗語。這些俗語不僅語簡意賅,易於流傳,而且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中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的氣候不同,種植的農作物也不同,因此立夏下雨好不好?還是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來說,不能一言蔽之的!
-
6 # 小希時間
明日立夏,農村農諺俗語說 “立夏不下,高掛犁耙” 是真的嗎?
還有一個類似的農諺俗語:“立夏不下,小滿不忙,芒種不管”!
今日5月4日,明日就是 “立夏” 節氣,可以說一年中炎熱酷暑的時期來臨。立夏後還有小滿、芒種節氣,有所說“立夏也意味著一年中忙碌的季節到來,需要根據節氣、氣候等條件適當進行農業生產活動。
正是密切關心農業生產活動,才有了“立夏不下,高掛犁耙 ”的民間諺語。此類的民間諺語來自於農民朋友種植生產實際總結的經驗,是純粹的農業勞動中提取的農業經驗,在現如今雖說沒有不能完全照搬參考,但確實民間生產者多年農業生產總結的經驗,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 立夏不下,高掛犁耙” 其大意是:在立夏節氣這一天,如果天氣晴朗不是下雨的日子,那麼不能進行莊稼播種,因為沒有降雨土壤乾硬、蒸發量大,所以用犁耙高掛來形容。在北方,因為自然天氣條件所致,農作物一年一茬或者兩年三岔;東北地區農作物一年一茬,每年的四、五月份進入了基本處於春耕時期,立夏意味著在5月份,預示著忙碌的季節到來;而華北地區五月份小麥還未成熟收穫,立夏後緊接著小滿節氣、芒種節氣,這是一年中最忙碌的一段時間---農作物豐收的季節。立夏節氣意味著農業生產的忙碌開始的一個代表啟始作用。
-
7 # 樹德漢碩
明天就交立夏了,農諺中真有這麼一句:立夏不下,犁耙高掛。這話在古時,在一些地方真是靈驗的。但在今日的現代,未必會靈驗了,現代農業進入機械化,網路化,不但水利化,有的還滴灌了,所以,時過境遷,過去的俗語農諺,用於今天未必靈了。凡事是會變,要與時俱進,學會變通,不可如外甥打燈籠照舅(舊),全守舊照舊不變。
立夏不下,犁耙高掛。其意是說,立夏時節不下雨,就會有一陣旱情,會影響到正常的農作,田地旱無水,耕作不得,就要將犁耙高高掛起。這是會影響農業生產的。過去以農業為主,又要看天作事,對節氣天時是有要求有講究的。立夏代表夏天到來,氣溫升高,利於作物生長,耕種要及早莫誤農時,所以要有雨潤為好,無雨就會誤農時了。
有關立夏熱不熱,有雨無雨對農業的影響,有許多俗諺之說:
立夏不熱,五穀不結。
立夏不下,犁耙高掛。
立夏不下,桑老麥罷。
立夏落雨,穀米如雨。
立夏日晴,必有旱情。
立夏不下,無水洗耙。
立夏不落,無水洗腳。
………..
-
8 # 鄂東三農
明天立夏,農村農諺俗語說“立夏不下,高掛犂耙”是真的嗎?
農諺與俗語有非常大的區別的。農諺是農村關於農業農村農民有關的具有非常現實意義的並能指導實際實踐活動的精煉語言。它源於農業實際生產實踐中,透過無數次具體實踐證明了的,來源於農業生產過程中,迴歸服務於農業生產活動。農村農諺是千百年來,古代農民透過長期的摸索出來的經驗之談,“立夏不下,高掛犂耙”就是其中之一。~~
立夏是水稻育秧插秧的重要季節,水稻生長髮育是需要充足的水分的,沒有雨水,水稻難於種植,並且不能夠正常生長髮育,不能取得水稻產量。立夏期間下雨非常關鍵,關係到水稻的種植和產量的高低。立夏期間,正是夏季的開始,是北方冷空氣與南方乾熱風頻頻交鋒的時候,因此時的太Sunny直射點北移,乾熱風自然北移,北方冷空氣南下的機會大大減少,如倒春寒和降雨的機會逐漸減少,晴朗高溫天氣逐漸增多,雨水相對逐漸減少。因此,農民最耽心在立夏到芒種期間,水稻育秧插秧的重要時期天不下雨,水稻田無水灌溉,插秧無法進行。一旦立夏節氣沒有下雨,水稻田無法翻犂耕耙,農家掛在牆壁上的犂和耙,仍然無法拿下來使用,說明天氣乾燥,水稻田處於乾旱之時。因此,一到立夏節的時候,農民開始盼望下雨,好犂田插秧;當立夏期間沒有下雨時,農民就只有盼望小滿節下大雨。~~
立夏的雨水主要受太陽直射點北移時產生的乾熱風影響,導致這個階段雨水稀少,晴朗乾旱炎熱的時間偏多,造成①水稻育秧缺水而產生困難,秧苗生長不良;②是水稻田因缺少雨水無法翻耕犂耙,難於做到水稻田精耕細作;③是小麥正處於灌漿期,需要充足的土壤墒情,滿足小麥灌漿生長髮育的生理需要;④是春玉米和其它夏種作物的播種、發芽、生長都需要充足的水分。所以,立夏節日期間不下雨,天氣乾旱,土壤缺水,有許許多多的夏季作物無法播種發芽生長。~~
總之,立夏節期間正是需要充足的雨水的時候,若是下雨,才能保障水稻的育秧順利進行,水稻田順利地犂耙翻耕,能做到精耕細作,奪得水稻高產,若是沒有下雨。導致乾旱,夏種無法進行,將會影響農業生產的程序。
-
9 # 小司馬說
中國古人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根據一年氣溫、降水的變化和不同,在農業生產中,根據實際經驗總結出了24個節氣。並以此作為參照,順應天時,更好的安排生活和農業生產。後來這些節氣逐步被熟悉和掌握。有些節氣甚至約定俗成的留下了一些習慣,如立春吃春餅、冬至吃餃子等。
除了這些舊有的風俗,在24節氣中,有些節氣還帶有一種或者幾種農諺。
如本題中的提到的立夏,就有“立夏蚯蚓出,又是好收成”、“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立夏蛇出洞,準備快防洪”等。
這些節氣對應的俗語都是中國古人在長達幾千年的生產實踐中得出的。當然,這些俗語所預測的事情未必會一一應驗,但是多少還是有一定道理。
立夏,意味炎熱的夏季即將開始。
而“立夏不下,高掛犁耙”,意思是:若立夏這天不下雨,則今年將會是一個缺雨的年景,農業收成也將一般。
與立夏對應的是“立夏蚯蚓出,又是好收成。”
即若在立夏之日,見到蚯蚓從泥土中爬出,則說明立夏當日肯定雨水充足,因為只有雨水充足,土壤才能溼軟,蚯蚓才能爬出。也預示著本年度雨水肯定充沛,農作物生產就會有保證,就會又是一個豐收之年。
以北方種植最廣泛的小麥為例。
立夏之時,對於北方大部分地區(如河南、山東等地)來說,小麥揚花期已過,正是小麥灌漿增加粒重、形成產量的關鍵時期,需要大量水分。若在此時乾旱少雨,土壤就會失墒嚴重,不僅會影響穗粒數目,還會影響穗粒重量,進而直接影響小麥產量。
所以在立夏時節能夠有一場豐沛的降雨,會對小麥的產量起決定性作用。反之灌漿這段時間缺了水,即便過後再補上,效果也不是很明顯。
現在立夏時節不下雨,可以用機器灌溉,放在古代社會,農民則只能乾等,犁耙自然也沒有用武之地,只能是束之屋簷下。
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幅員廣闊,南北氣溫相差較大,同樣的節氣會在不同的地域產生千差萬別的效果。
24節氣起源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它是以黃河流域的氣候為背景,以自然季節現象與農業生產活動相結合。也就是說,在北方,立夏這天下雨預示接下來會有好收成,而到了南方或其他地區則未必。
-
10 # 膠東鄉村
明日為立夏,標誌著夏天的來臨。立夏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節氣,作為四時八節之一,在生活中的意義還是很大的。隨著立夏到來,我們不僅要注重季節轉換帶來的不適,而且還要在農事上採取適時的措施。農村有許多指導農事的諺語,“立夏不下,高掛犁耙”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句,可是您知道它的含義嗎?
進入夏天之後,氣溫升高,雨水也逐漸充沛,但是季節的變化是緩慢發展的程序,初夏時分並不充分具有夏天的特徵,甚至還保留春季乾旱多風的天氣特徵,此時,對貴如油的雨的盼望就特別急切。
因為這個時節,對於生長的小麥來說,正是灌漿時分,需要充足的水分。在農村,家家戶戶忙著給麥子澆灌漿水,如果天降甘霖,那是農民的幸事和樂事,省了勞作的辛苦。同時,不降雨,有的地方就缺少水源,面對著嗷嗷待哺的小麥,農民只能望天興嘆。
同時,在這個時節,春耕之後的春種依然在繼續,花生、玉米、紅薯,土地整畦,肥料備好,就等著一次提供種子落土發芽的降雨呢。以上的兩種需求都表達了立夏下雨的重要性。
“立夏不下,高掛犁耙”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來說的,需要雨的時候沒有雨,該下雨的時候不下雨,那對生產活動的損傷是極大的,年景的好賴也能看出十有八九。沒有好的農事,農民只有將犁耙收起,面對秋收無產的局面。
不過,立夏並不是一個降雨的指標,立夏下雨也僅僅是農民對於這個季節雨水的渴望,在靠天吃飯的年代裡,這是一種無奈的膜拜。而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節水灌溉技術的普及,農業中對天氣的依賴程度減輕了不少。
疫情之後,今年的天氣出現了極端現象,先是倒春寒的一場接著一場,伴著寒潮與春雪,昨天,在某些地方又發生了雹災,如今氣溫升高,真心希望老天能降一場及時雨,撫慰農民艱難不安的心,給予一個豐收的希望。
朋友,您對這句俗語是如何看的呢?
回覆列表
今年立夏要是再不下雨的話,那可真就應了:立夏不下,高掛犁耙這句老話了。
2020年立夏是5月5日,也就是明天,今天天氣又冷了,也沒有昨天熱辣的太陽強照射,但不知道明天會不會下雨,此時我們農民的心情啊,那是殷切、熱切、急切的期盼天降甘霖,我們好把花生和春玉米種上。
立夏不下倒也不是單純的指立夏這一天下雨不下雨,而是指立夏前後各一週左右的時間,如果從現在開始,再過七八天時間還不下雨的話,花生和春玉米就種不上了,去年秋天小麥沒能種上。
於是很多土地空著等今年春天種花生或者春玉米,此時地已經犁好,種子和肥料也買回來了,萬事俱備只欠春雨,假如立夏還不下雨的話,趁早就把犁耙掛起來吧,今年的花生反正是和去年小麥差不多了,夠嗆能種上。
春雨若是多的話,立夏也盼著下雨,假如這之前,也就是穀雨那時如果有充足的雨水,若還不是今年這麼多的倒春寒,那麼花生和春玉米已經播種完畢,但農民們還是會盼著立夏下雨,因為立夏前後的雨關係著播種的種子生根發芽,如果缺了這場關鍵的促生根發芽的雨水,種子不發芽還長個錘子啊。
再就是立夏這天下雨,根據節氣俗語來分析,它預示著整個夏季雨水是否充足或者緊缺,按照過去老農民們總結積累的經驗來看,立夏如果沒有雨水的話,那麼今年又將是一個乾旱之年,用高掛犁耙來形容今年的收成,高掛犁耙是指農民們把幹活的傢什都放起來了,不需要擺弄土地種莊稼了,而有收成的年頭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那種勞作,所以說立夏不下,高掛犁耙是指沒有收成的意思。
在等下雨的農民們,只等雨水下足夠,趕緊把準備好的種子播種到田地裡去,不然的話今年真的沒有莊稼可收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