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定律999
-
2 # baba159057331
疫情過後,農民打工工作很難找,農民由於資金困難,也不知道可不可以讓農民養豬,但是大型養豬場需要很多錢,農民拿不岀,小型養豬場比如五十至一百頭豬不知道可以不,如果准許,也許是農民工的一個小岀路。
-
3 # 天昊gg
大部分農民年前回家,打工帶回的工資,年前年後,吃穿用度,應該所剩不多。新年伊始,開春學生開學,春耕農忙,都需要資金,因而過完年,怎樣去為2020年的生活準備呢?怎麼樣去掙錢呢?是擺在千萬農民兄弟跟前的大事。
現在疫情防控,還沒有結束,具體時間應該不會多長。待在家中的農民,我認為在疫情沒有結束前,我們應該有個自己的規劃。農村的農民年後的出路不外乎以下兩點:
一、抓緊時間尋找其他工作。受海外疫情影響,對外貿公司的影響特別大,但是現在中國經濟已經重啟,對本地企業的影響並不大,很多內地企業還因為訂單累加找不到工人。雖然內地企業和外貿企業相比,工資要少很多,但是特殊時期特殊對待,現在有收入來源就已經不錯,就不要再挑三揀四。有些因年齡偏大,家庭各方面的原因,不能出外打工。可以在家附近的跟人打工,從事的大多是建築工,門衛,環衛,進企業打工,這部分工作,好在離家較近,便於照顧家庭。
二、回村搞種植或養殖。近幾年國家對農村建設越來越重視,尤其是今年中國將實現全面脫貧,所以農村發展會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沒有工作的農民工可以趁此回到家鄉,利用家鄉的優勢來搞種植或養殖,從而實現脫貧致富。
-
4 # 使用者農民工why
今天的疫情讓很多企業農民工各行各業都停了兩個多月,但是單單從農民工來講,我個人認為不是找活那麼難?就看你的胃口大了沒有?如果站這山忘那山高,你根本找不到活,甚至你以前的公司也不會要你,因為你沒有一個良好的工作心態,留你會影響團隊,新法律法規已經實行,每個老闆在薪資上都會在開工前和自己的工人有深入的探討,一棟樓從地基到安裝最快也得2年,如果你長期跟一個團隊幹哪有找活難的道理??你乾的好賴都看在眼裡,不用你說工資都會上調,就看你的技術行不,農民工分兩種,技工和力工,,技工人家有技術幹活肯定輕鬆一點,力工肯定累一點,在工地既然你來了,說句實話,你就得能吃那份苦,否則又想掙錢又吃不了苦,那你肯定是個混天的,走到哪也幹不長的,我身邊好多建築方在疫情間很多工人都在問什麼時候開工啊!如果開工了馬上回去。我真的個人認為農民工不是難找活,而是要知道自己適合幹什麼活,以上是我的親身體驗,只代表本人見諒。
-
5 # 無拘無束的2022年
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對外向型企業造成了致命性衝擊。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眾多企業的用工需求大幅降低,農民工進城務工的選擇面窄了。這就導致,一些出口加工行業的一線操作工人(其中較大比例為農村務工者)面臨“失業”。據說,我們這邊一些電子廠、車企及其上下游關聯企業,形勢已不樂觀。
從目前情形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不景氣,也給部分依附於人流生存的餐飲業、服務業,造成沉重打擊。我家小區外,緊鄰一條中等規模的商業街,有超市、菜店、理髮、水果店、快餐店、麵包房、修鞋店、肉店、豆腐加工店。疫前,人員流動性大,一派熱鬧興旺,現在呢,幾家關門歇業,其中一家出兌的,幾個月了,也沒轉租出去,小中見大,一葉知秋……
不過,當地政府的應對是積極給力的。我們這邊基建專案近來多有上馬,一批大型共用設施建設紛紛啟動,據瞭解,市裡不遺餘力推動九大片區建設,具體為芝罘仙境、海上世界、高鐵新區、夾河新城、牟平新城、八角灣中央創新區、金山灣區和空港新區,投資規模空前。如果你是建築行業農民工,大可投身到這一廣闊洪流中……
當然,如果有一技之長,又握有一定規模的資金,熟門熟路的專案,也可試著獨立或者合夥,拉一支隊伍,不離鄉不離土,在家鄉創業興業。因為從眼下情況理性分析,疫情常態化是必然的,疫情的影響還將持續,後疫情時代正在來臨,宜早安排精打算,危中尋機,危中擇機……
-
6 # 三農特約觀察員
一)不想務工的,應考慮藉此機會轉型,立足土地從事農業生產的,轉型方向應側重生態種養。
1.今後一個時期,國家將大力鼓勵和扶持生態種養,陸續會有相關政策推出。
2.生態種養是農村帶動城市的新動能。
為便於理解,解釋一下這句話後面的邏輯。在城市生活的人都知道,疫情之後,食品消費佔城市居民支出的比重有所增加,而消費的結構卻沒降級,為什麼大家願意花大價錢買進口食品、水果,買有機作物呢。說白了,是對大多數糧食品質有擔憂,農藥、化肥、除草劑的大量使用,弄得種地的都不吃自己的糧食,不吃自己養的豬和雞,又有什麼理由讓城市人吃?
城市人不買鄉下人的物產,這個就是僵局,要破這個局,就需要農民去生產品質更好的糧食和蔬果,而要種出高品質糧食蔬果,同時又能兼顧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環顧世界,只有發展生態種養。如此,就可以徹底撬動城市的需求,把原來分散的購買力轉向國內農村,形成城鄉互相拉動的良性經濟迴圈,龐大的內需市場就此啟動,我們的經濟將更快企穩向好。
3.生態種養是中國農業的必由之路,是農民增收的新臺階。需要說明的是,生態種養需要系統的理念和技術,有心的朋友,要多留意各種學習機會,掌握關鍵要點,誰先發展,誰先得利。
二)想繼續務工掙錢要重點關注新基建領域
具體來講有:
1.5G基站建設將加速。電信和聯通己經聯手推出實施方案,移動也有自己的方案。涉及到的工種將有電纜敷設、鐵塔搭建、基站安裝等。
2.農村居住環境改善
如廁所改造,安全飲水工程,道路改造等,可以結合自己實際,參與務工或提供構件等。
3.城市基礎設施升級
最近各地都加速落地一大批基建專案,主要集中公路延長線,連線線、城際鐵路等。
疫情雖是天災,帶來很多不確定性,但危機就是危中有機,藉此機會逼迫自己轉下型,也未可知是條光明大路。
-
7 # 生活收集錄
這次疫情,讓全國經濟按下了暫停鍵。餐飲業、建築業、旅遊業等行業遲遲無法復工,中小企業主們叫苦不迭,紛紛要求國家給政策、給支援。而對於將近3億的農民工們來說,疫情對他們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畢竟他們不工作就沒有收入,就等於無法還房貸車貸,長此以往其家庭也會面臨“破產”。好在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各地也已經進入全面復工狀態,就連重災區的湖北也陸續開始復工復產,農民工們也都開始外出打工,這意味著他們將會得到收入,逐步迴歸生活的正軌。而這次疫情到底對農民工群體產生了哪些影響?本文將一一盤點:
一、深陷重重困難的農民工們;
農民工是中中國產業工人的主體,總量2019年已達到2.9億人,其中有1.7億人外出務工,這包括7500萬的跨省務工。總體看,這次疫情對農民工的影響比較大,因為農民工的就業大多是一線的普工比較多,靈活就業比較多,所以受疫情的影響最為直接。
(一)企業倒閉收入斷絕,家庭難以為繼;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企業生存舉步維艱,下面的員工只會更加難以熬過這個春天。
家住廣州花都區的李廣亮(化名)這幾天在家整夜整夜地睡不著。原先公司發了好幾次延遲復工的通知,這一兩週卻再也沒了訊息,有知道內情的同事私下告訴他,公司大機率是要倒閉了,讓他早點另謀生路。
但疫情還沒結束,所有公司都在裁員縮招,工作又哪有那麼好找?
發小讓李廣亮先去自己的服裝廠裡做兼職,度過這段日子再說,這份工作的缺點就是不包吃住,吃的問題倒是好解決,但沒有安排住宿,李廣亮每天從廠裡回家至少要一個小時,他猶豫了。
但每天在家裡坐吃山空總不是個辦法,眼看著下個月又有3500元的房貸要還,孩子開學的學費也要繳,如果不是疫情,李廣亮從不會想到,自己原本以為知足安樂、衣食無憂的三口之家,竟然如此不堪一擊。
李廣亮告訴新週刊,作為一家之主、家裡的頂樑柱,他現在只能每晚焦慮地掉頭髮,內心不停地問“這場疫情何時才能過去”。
(二)面對失業,外賣騎手成為“疫情減震器”;
在“就業荒”下,也有許多失業的人選擇去做外賣小哥。據美團官方資料,自1月20日至2月23日這一個月以來,美團外賣配送平臺已新招聘7.5萬個外賣騎手,其中超過八成是製造業、服務業工人、小微創業者和農民。
在被問到成為美團騎手的原因時,他們之中,36.7%表示是由於“所在工廠/餐飲/商鋪沒開工,無收入”,24.2%表示“閒著也是閒著”。
從沒想到會有一天,我們的專屬Tony老師、健身教練全都有可能穿著那一抹亮麗的黃色,出現在我家小區門口,一通電話讓我出來取餐。
外賣騎手這一以前在公眾眼中略帶詼諧的職業角色,如今卻成為關鍵的“疫情減震器”,在疫情給中國經濟和人民工作生活造成劇烈震盪時,提供給大家一個緩衝地帶,減輕人們心中對於疫情的恐慌。
(三)務工者被困武漢,流落街頭成為流浪漢;
近日,一則武漢的外地人露宿街頭靠撿拾剩飯為生的影片在網路上流傳,看完之後讓人心酸落淚。
2月24日,有志願者在武漢協和醫院的外面發現一群流浪漢,上前詢問之後才得知,他們都是前來武漢務工的外地人,因為武漢封城之前沒有及時離開所以被困在這裡,這段時間一直逗留在協和醫院附近,露宿街頭。
志願者們問:你們睡哪裡啊?
務工人員:我現在睡隔壁啊,一直都在外面睡。
志願者又問:每天喝水怎麼喝啊?
務工人員:附近醫院有開水,他們可以過去接水喝。
說著,這位身穿紅上衣牛仔褲套著一件黑色馬甲的男子,還特意向志願者們展示了他隨身帶著的水杯,喝水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不過,從這位務工人員裝著水杯的幾個包裹來看,這條平時供行人休息的休閒座椅,應該就是他或他們晚上睡覺的床鋪了。
志願者們知道務工人員的情況之後,就連忙送來了一些盒飯和口罩,有人指著附近溜達的那些人們,問:這些人都是嗎?
有一位上了年紀的務工人員:嗯。我們都是靠撿剩飯吃,也沒有人管我們。
還有一位穿著很得體的中年男子,一手拿著志願們送來的盒飯,一手用筷子敲打著,大聲地說:拿著錢都買不到飯,到處關門。
(四)文化所限輔導不了孩子,經濟所限上不了網課;
大朕是安徽人,兒媳早年在南京打工,兒子因還不起高利貸自殺身亡,兒媳在孫女欣欣出生僅8個月便離她而去。老兩口想著在農村沒有出路,於是帶著欣欣在南京生活、求學。經鄰居介紹,奶奶得到一份保潔工作,大朕則靠收廢品掙點錢。
這些年為撫養孫女,大朕扛過不少困難,但在接受協作者社工採訪時,卻對欣欣的教育表示無可奈何。他表示,“欣欣的期末考語文考得還可以,但數學和英語不好。放假在家,“沒有人輔導,帶小孩我們老人也沒有辦法”。
無力輔導是諸多農民工家庭真實的困境,這和家長們所受的教育相關。據協作者調研,此次受訪物件的文化程度以小學(30.43%)和初中(30.43%)為主,佔比60.86%,只有不到10個人完成了高中以上學歷的學習。
家長不知道如何陪伴孩子學習,疫情期間長時間在家,教久了容易產生口角。
如果說無力輔導跟家長的文化程度有關,那家庭條件則直接關係到孩子接受教育資源的程度。
此次因疫情影響,教育部開通國家網路雲課堂,同時要求各級各地方提供網路課程教學資源,供各地學校組織學生開展網上學習。但對於很多困境農民工來說,條件並不允許。
他們用的可能還是老年機,都沒有辦法上網,也不能安裝智慧手機的一些軟體,由於大部分時間在外打工,困境農民工家裡很少會安裝寬頻,因此很難獲取網上學習資源。而很多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學校條件簡陋,更不具備網上授課、錄課的環境。
對此,教育部也安排了中國教育電視臺透過電影片道播出有關課程和資源。但對上述家長來說,除了上課條件,監督也是件麻煩事。單從寒假作業落實上,大朕就有點力不從心,對於困境農民工家庭,忙活生計已經夠累了,教育更顯得力不從心。
(五)基層人員有大愛,河南建築工隻身“逆行” 支援完“火神山”又去“雷神山”;
自身陷入困境的農民工群體,在這次疫情中也有著很多閃光的瞬間,而最出名的要數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當得知醫院建設急缺工人時,大量農民工志願者從全國各地向武漢彙集,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日夜奮戰,支撐他們的不是工資待遇,而是那一顆拳拳愛國心。比如此前報道的:河南省商丘市睢縣孫聚寨鄉的農民劉光亮,是一名建築工人,十多年來一直在鄭州幹工地。大年初三那天他在手機看見新聞上火神山醫院招工的訊息,就想立刻出發去武漢了,當時家裡人聽到這個訊息,還以為他在開玩笑都沒當真,加上他當天身體有些不適,所以出發的時間就一拖再拖。等到初六,他覺得實在等不了了,就偷偷的把這件事兒瞞了下來,帶著5000塊錢就出發了。
出發的時候怕家裡人感覺出來,他穿著睡衣就出門了。去火神山這一路關卡重重,在下湖北的高速路口被交警攔下了,他們一聽劉光亮是去支援火神山醫院建設,就趕緊為他量好體溫讓他通行。當時因為火神山醫院開建,整條知音湖大道都被封路了,他只能把麵包車停在離工地很遠的一個臨時停車場裡,當時步行走了很遠的路,才走到了火神山醫院。等到了武漢火神山,天都已經黑了。安頓下來後,他才和他媳婦兒子打了第一通電話。
在火神山這五天過的很快,來的時候工地上還在搭建板房,走的時候患者都已經住進來了。
火神山的活兒幹完之後他沒離開武漢,還想做點什麼,就在通往火神山的卡口之一——中法新城廣場的十字路口當起了志願者。因為火神山的建設,通往醫院的所有的路口都封了,在這個卡口他們幫助對來往的車輛進行檢查。
三天後,他和十幾位工友得到訊息:雷神山醫院也急缺工人,他們又組隊一起投入到雷神山的建設當中,所以等他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2月15日了。
從武漢回來後,他在孫聚寨朗信食品加工廠職工宿舍進行21天的自我隔離,衣物和生活用品都不缺。到家的那天他還向當地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前兩天他透過手機得知,鄉黨委還專門為他開了個會,按照特殊時期規定,批准他成為入黨積極分子,他覺得挺激動的。
此外,大冶市26名農民工乘坐專車趕赴武漢火神山醫院,馳援醫院機電安裝專案;利川31位農民工火速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崔家橋鎮5名水電安裝工人支援武漢,成為武漢雷神山醫院水電技術工。臨沭縣板房安裝工人文傑及其工友一行9人駕車支援武漢雷神山醫院;扶風縣板房安裝工人李孝平、高號亮、丁興平自駕車輛,日夜兼程支援武漢……
(六)身處底層卻有大義;
農民工們雖然自身條件並不寬裕,但在國難面前卻紛紛慷慨解囊,有的甚至捐出全部積蓄:
1、前文提到的農民工劉光亮,他離開火神山的那天,工地上通知讓去領工資,劉光亮跟他們說把他的工資捐給醫院吧,他們比他更需要。後來,工友把剩下的三千塊錢轉交給他。這些錢他也沒動,回家後直接捐給了縣裡的紅十字會。
2、常德澧縣城頭山鎮黃河村村民郝進,曾在一家口罩生產工廠務工,廠方效益不好,拿價值兩萬元的口罩抵工錢。隨後,他將共計18000只口罩全部捐了出去,並拒絕了政府出錢購買的意向。他的事蹟曝光後,他又拒絕了網友捐款“獎勵”的提議,以及縣領導看望郝進時提出的全縣通報表揚的好意。
3、在武漢雷神山醫院參與建設的河南省項城市的兩兄弟劉愛偉和劉強,把剛領到的1.8萬元生活補貼,全部捐給老家項城市的愛心團隊,用於家鄉購買防護用品抗擊疫情。在前往武漢雷神山醫院參加建設出發之前,劉愛偉和劉強已經花費1.5萬元在網上定製了2000個N90口罩,並委託項城市當地的愛心團隊捐贈給一線抗疫的工作人員。
此外,雷神山醫院工程結束後,劉愛偉、劉強兄弟倆利用業餘時間,在武漢當地街頭做起了義工,將河南人民的大愛書寫在武漢大地上。
4、廣安市農民工夏永生捐款1萬元,並表示:“我不能到一線,就把錢捐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早點結束疫情,我們的生活也能早點恢復正常。”
5、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九原區興勝鎮賀德勝,與妻子一起在海石灣打工。他從電視和手機裡看到全華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新聞後,毅然捐出自己的全部積蓄10088元現金助力戰“疫”。
這樣的事蹟還有很多,這些農民工們,他們不一定有很高的文化、見識,也沒有很多積蓄,但他們卻深曉什麼是大義。對比那些擁有高知識、高學歷,關鍵時刻卻想盡辦法鑽空子,發國難財的人來說,他們顯得尤其可歌可敬。
二、迥異於往年的農民工復工之路;
(一)農民工復工四難關;
在此之前,如果農民朋友要儘快回到城裡、回到工作崗位的話,恐怕也是關卡重重、難度頗大,很多人總結了農民工返城復工前的“4道關”,任何一個過不了,怕是返工無望。
第一道關是“出村的關”;
為了有效防止疫情擴散蔓延,不少村子採取了封村堵路的形式禁止外人隨意進出,這樣的“硬隔離”雖然起到了很大的效果,但也同時給農民的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很多村子留出了唯一的通道。很多農民工坦言,現在連村子的“第一道關”都過不了。
比如河南、湖南、四川、貴州、安徽等勞務輸出大省的工人跨區域流動。各省市地區對於人員流動的管控方式並不相同,甚至一個地區各個村落的要求也不盡相同。部分地區要求工人去醫院拍CT和血常規檢測,檢測體溫,或企業方開具用人證明,村一級方允許開具健康證明和出村證明。可這些並不容易實現,尤其對於大多住在農村的農民工這個群體。首先村鎮級的公共交通並沒有恢復,對於沒有私家車的人去醫院做這些檢測出入都成問題。而且很多村鎮是不給開健康證明的,只是讓你籤一個離鄉協議書。離鄉協議書是什麼呢,主要內容就是疫情沒有正式結束之前你走了就別回來。這樣的情況下,普通農民工很多都會選擇在家多待一段時間,晚些時間再出門。
第二道關是“出行的關”;
在很多農村地區,農民工出行首先要乘坐公共汽車到縣城裡的公共汽車站,然後選擇乘坐火車或高鐵,然而現在,不少地方的公共交通已經停止執行,要出行,只能自駕車。
而自駕車也並非易事,首先要有車,雖然汽車已經很普及,但是很多農民工家庭並沒有汽車;其次就算有汽車很多人又不會開,只能找個會開車的將其送至車站,但這又有問題,那就是限行,很多地方出臺規定,除警車、醫護車、消防車等特殊車輛外,其他機動車輛一律不準上路;最後就是送行人員回家難,好不容易克服困難將人送上車,送行人員卻回不去家,因為很多地方規定只要離開,就不能夠再返回或者返回後要集中隔離。
第三道關是“進城的關”;
很多地方管控措施比較嚴格,對於外地返工返崗人員,一般會進行勸返,要求是從哪裡來回哪裡去,等到正式復工通知,解除限制後才能返城,特別是重災區人員,一經發現不問緣由一律勸返。
就比如無錫此前就規定:
1、來自湖北、浙江、廣東、河南、湖南、安徽、江西7個省份的人員,一律勸返。
2、非上述7省人員中,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入錫:
①有本市身份證件或在本市有暫住登記,並被列入透過復工防控措施核查的企業名單的外來務工人員,在“返錫通”上申報成功,經驗證透過的;
②在錫自有住房的(提供房產證或查驗房產資訊)。
與上述兩類人員同車同行的直系親屬(配偶、父母、子女等)。
3、外華人、港澳臺居民持有效證件,並列入透過復工防控措施核查的企業名單的,且14天內未有上述7省旅居史、接觸史的,可入錫。
第四道關是“進社群關”;
進城了並不意味著能夠順利進入小區,現在很多小區管理的相當嚴格,出入要證明,進出有限制,很多人因為沒有當地的戶口,小區不讓進出,雖然進了城,但卻進不了小區。
就拿北京很多小區來說,返京人員一律不讓進,不論你是什麼戶籍,最後聯絡了戶主,又聯絡物業,勉強讓進,但是還要簽訂責任書,保證不外出,而且買菜交給物業去買,給你送進去,每天向物業上報體溫,自我隔離十幾天。
這還是比較人性化的小區,還有一些小區直接不讓進,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只能在外面住賓館。
有家不讓回,老家回不去,成了打工者的一大難題。
上面這4道關,是農民工返程必須要過的“4道關口”,任意一個過不了,都返不了城。
(二)企業急眼,各地上演搶人大戰;
疫情還沒結束,為了儘快復工復產,受疫情影響復工壓力最大的浙江最先動手,被稱為“包郵搶人”,包車包機包高鐵、免費接送員工花樣百出。隨後各地紛紛跟進,甚至有用工地的領導班子親赴民工所在地搶人。不過相較往年,這次的“搶人大戰”有所不同,首先,被掙搶的主要是農民工群體,其次,各地為使農民工順利到崗,花樣繁多的交通方式和力度巨大的交通補貼是一大亮點。
(三)勞務輸出地也在想辦法為農民工保駕護航;
不僅用工地著急,勞務輸出地也同樣著急,很多勞務輸出地都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家庭收入大多依靠外出務工,政府脫貧工作,就業也是重要一環。當地農民收入長期斷絕,很肯能會讓剛剛脫貧的家庭重新返貧,之前脫貧工作付諸東流,為此,很多勞務輸出地區也在積極推進農民工輸出工作。
以地處大別山革命老區的河南信陽為例:信陽下屬的7個縣都是剛剛摘除了貧困縣的帽子,全市農村80%以上的家庭、貧困家庭80%以上的收入都靠務工。春節前,信陽市返鄉過年的務工者有99.4萬之眾,其中有56191名從湖北省返鄉的人員(從武漢市返回47488人)。
面對新一輪大考,信陽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各縣(區)政府建立了“本地企業用工情況臺賬”“外地企業用工情況臺賬”和“農民工外出務工情況實名制臺賬”三本臺賬,及時掌握企業用工需求、農民工就業需求及返崗就業等情況,為全面做好農民工返崗復工提供依據。
同時,對所有外出務工人員進行務工前健康狀況監測,建立可追溯的勞務健康與流動安全資料平臺,並優先為貧困勞動力辦理“兩證一書一票”(工作單位或接收地蓋章的復工或務工證明、鄉鎮開具的外出務工證明、本人簽字的出行保證書和已購火車票資訊),解決外出務工“出行難”問題。
為了確保有意願返崗復工的農民工順利返崗,信陽市成立返鄉農民工返崗工作專班,專門負責與浙江省、廣東省等勞務用工集中地對接協調工作,同時充分發揮駐外辦事處、商(協)會、信陽籍成功人士的作用,加強與開展勞務協作的省市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本地企業溝通聯絡,全面掌握各類用工需求和用工地疫情防控形勢,開展面對面溝通、一對一服務,及時協調解決相關問題。
在每次的協調會上,信陽市都會積極爭取輸入地專門針對該市貧困勞動力進行崗位預留、食宿預留,確保更多家庭困難的農民工能夠外出找到活幹。
截至目前,透過深化異地協作,推行“點對點”外出務工人員專車、專列、包機服務,保證農民工“出家門進車門,下車門進廠門”,全市返鄉農民工已有序外出復工復崗80.7萬人,佔春節期間返鄉農民工的8成以上。
同時,信陽透過省人社部門,與主要的信陽籍農民工務工輸入地——浙江等地聯手建立了“健康碼”互認機制,積極與鐵路和民航部門協調溝通,嚴格落實體溫檢測、資訊登記等工作,隨車配備消毒液、消毒噴壺、一次性手套等防疫物資,降低勞務人員返崗途中引發交叉感染等風險,使得用工地和用人單位也安心、放心。
返鄉回來卻因疫情不能外出就業的,特別是針對56191名湖北省返鄉人員無法返崗、無崗可返的現實問題,信陽市增加保潔環衛、農業保險宣傳員等政府購買服務崗位的同時,透過“網際網路+招聘+培訓”,引導這一群體參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改善,在本地實現儘快就業、穩定收入。而當地也積極利用省裡的政策給予這一群體額外的關心,對吸納湖北等重點疫區返鄉農民工就業的企業按每人1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獎補。
在信陽各縣(區),為了讓更多農民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紛紛出臺招工激勵政策,凡報名在本地企業務工的,企業復工前按全省最低工資標準給予生活補貼,對開展以工代訓的企業則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同時用足用活金融扶貧政策,幫助龍頭企業、扶貧車間等及時恢復生產經營。
筆者認為
英雄每多屠狗輩,仗義源自草莽間。中國的農民工群體,這次疫情對他們的影響也是更為直接。他們家庭大多不富裕,被困在家中無法像往年那樣早早外出打工,完全進入坐吃山空的狀態,如果還有貸款要還更是雪上加霜。自身文化水平也不高,對子女的教育有心無力,只能心裡乾著急,要是受條件影響子女無法上網課的,他們內心更加煎熬。
他們也沒有很好的工作環境,工資待遇也比不上那些白領、金領們,他們擁有的和依靠的只是自己的一身力氣和技術掙些辛苦錢。當得知抗擊疫情需要他們時,建醫院缺工人,運送物資缺司機、缺搬運工……他們第一時間站裡出來,不畏危險、不為工資,只是為了抗疫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從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經濟並不寬裕的他們,卻恰恰是最善良的一群人,他們不單對經濟執行起決定性作用,身為普羅大眾的他們還代表著社會普遍的良知。
對於很多人來講,農民工平時的艱辛他們是沒有感覺的。直到這次疫情短時間沒有得到平息,全社會特別是發達地區的政府和企業以及普通百姓才感受到了他們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杭州首先包高鐵接農民工返崗後,全國各地開始透過包高鐵、包機、包大巴瘋狂搶農民工。那麼為什麼這次各地都在不惜成本的瘋搶農民工呢?
根據國家統計局釋出《2018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就可以看出:2018年,中國農民工總量為28836萬人,比上年增加184萬人,增長0.6%。農民工增量比上年減少297萬人,總量增速明顯比上年回落1.1個百分點。在農民工總量中,在鄉內就地就近就業的本地農民工11570萬人,比上年增加103萬人,增長0.9%;到鄉外就業的外出農民工17266萬人,比上年增加81萬人,增長0.5%。在外出農民工中,進城農民工13506萬人,比上年減少204萬人,下降1.5%。
在外出農民工中,到省外就業的農民工7594萬人,比上年減少81萬人,下降1.1%;在省內就業的農民工9672萬人,比上年增加162萬人,增長1.7%。省內就業農民工佔外出農民工的56%,所佔比重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由此可以看出,今年的疫情只是讓這一問題暴露的更早更明顯,為了加快復工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層次原因就在於,近年來,隨著各地工資水平不斷拉近,在家就業、就近就業也越來越受農民工的青睞。如此一來,還可以更好的照顧家庭,農忙時節還能回家打理農田。因此,“用工荒”已經是中國各大城市,尤其是東部城市多年存在的普遍難題。
為了防止在疫情下藍領們等不及而選擇在家務工、就近務工或者被其他城市搶走從而加劇本地用工難題,各大城市之間才不得不為了“搶人和留人”出臺的復工補貼政策花樣繁多,報銷、送錢、落戶加分層出不窮。一時間,農民工成為你爭我搶的香餑餑。
透過這次疫情,普通民眾應該更加深刻感覺到,這些背井離鄉辛苦打拼的農民工是整個社會執行的基礎,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未來,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或者普通白領和城市民眾,都應該給農民工們以更多的尊重。
本次疫情讓農民工們困守家中,使那些集中用工地區的政府和企業發現,農民工是不可替代的。那麼為了避免此類情況的再次發生,建議政府管理部門對農民工的政策進行大幅調整。針對那些有意向留在城市的技術骨幹、管理人才,政府和企業可以儘可能的為他們的落戶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創造條件,讓他們能夠融入城市。比如,此前浙江紹興很多企業就發生了因湖北籍中層領導、技術骨幹不能及時到崗,導致生產線不能順利執行的情況。最後不得不開通專列,接中低風險地區人員返崗。未來,如果紹興能夠想辦法,讓這些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幹在紹興紮根,將很大程度上避免類似情況的再次發生。
除了為他們創造融入城市的條件,我們還發現農民工普遍沒有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缺少抗擊風險的能力,一旦發生突發性社會事件,他們就沒有了謀生的條件。所以,建議政府人社部門和企業也需要為農民工提供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社會保障體系。讓他們能夠享受相對完善社會保障機制,也讓他們能夠在本職崗位中進行長期積澱,如此一來,才能培養出各產業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提升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
最後,由於此次疫情所呈現出來的用工緊缺的情況,對於農民工來講也未必是壞事,他們的地位將可能會因為本次疫情得到歷史性的提升。相信政府相關部門、企業和社會大眾也不會讓他們失望!
-
8 # 本溪谷月
不僅僅是農民工。新冠肺炎對全社會都有重大影響。
問的條件是疫情後,既然疫情都過去了,那就按部就班的工作和生活唄。
不知道是不是作者理解力的問題,個人感覺提問者其實在問這次疫情對農民工有何啟示。
1.如果你是新一代農民工那麼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
隨著社會的進步,純農民出身,以外出打工為生的人越來越少了。如果你還是農民工群體,那麼建議你學一門手藝,而且必須要精要專。這樣你才會成為不可缺少的人。不可在混日子了,必定你的同齡人都是大學生了。
建議新一代農民工不要好高騖遠,非要做什麼大老闆之類的。不讀書,出來混就可以成功的那個年代過去了。未來的創業對知識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了。不如好好投身製造業,農民工的動手能力強。好好學學緊缺人才專業,什麼鉗工啊之類的,掙的錢一點不比大學生少。現在的孩子嬌養慣了,很多孩子不願意去生產一線了。咱是農村出來的,千萬別學會嬌氣,沒好處。
2.如果你是60歲左右的農民工,建議你回家好好種地或者找一份閒職
誰的生命都只有一次,這個年齡也該為自己活活了,好好回家種田,吃點綠色蔬菜,好好養生,多活幾年才是最重要的。實在不願意回家就找份更夫之類的閒職,別再賣大力氣了。
3.如果你是中年農民工,建議你珍視自己的工作。
這個年齡的農民工,有的孩子在上學,有的父母身體不好,有的還要在城市買房,要還房貸,總之生活壓力大,中年不容易啊。我們禁不起折騰,也不敢去冒險了。提高收入才是王道。建議好好工作,好好提升自己的業務。與此同時也可以發展一個第二職業。既可以提高收入又可以更充實,多好啊。
-
9 # 果丫果
今年的疫情就等於一個暫停鍵,給國內改革開放那麼多年的高速發展,一個停頓的機會,就好比長跑,中途也需要喝喝水,做一個踹息。
同理,作為農民朋友,經歷了十幾二十年的高負荷積累,也需要就此停頓下來調整一下自己的狀態。回鄉或繼續城裡打拼?因人而異,但作為農民有先天的優勢。
即可進,城裡繼續打拼。即可退,家裡良田可耕可種可養。不像城裡,人與人之間非常的冷漠,虛偽,對待農民朋友也非常不友善,總感覺高人一等,總感覺“有人想害聯”,其中一部分人也不瞧瞧自己,若干年前下崗時連早餐都靠農村來的紅薯果腹,連出門早餐都捨不得。
城市工業經過若干年的長足發展,目前已陸續減緩增速,近幾年常聞某地做政策調整,深層次原因就是工業稅收停滯不前。而農民工不怕苦不怕苦打拼多年,也都有了一定的原始積累,出門打工的也陸續減少。
回鄉創業,這絕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作為一個農村人。每年均無數次的回鄉,可每次都發現不同變化,這說明政策在向農村開始傾斜,並增加農村的建設投入,基礎投入,逐漸重視,畢竟最多人的地方在農村,最大的市場也是農村。
-
10 # 騰騰
面對疫情沒有一點出路,只能咬緊牙關省著點花 老人要養 小孩要讀書 銀行催著你還房貸 回家種地 一家人才幾釐田能種啥?
回覆列表
受疫情的影響,中國的一些發達地區和第一產業的農民工,務工方向的企業,很多都已經關門兒或者轉向,這對社會最低層次的農民工群體確實是面臨一個嚴峻的挑戰。
那麼農民工的出路在哪裡呢?
一是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技能。所謂一招鮮吃遍天。沒有專業技能,僅僅依靠勞動力初級產品,未來的日子都比較困難。
二是回到鄉下。根據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和各地區的政府安排部署。結合自身的條件實際。開發一些農特優產品的種植業養殖業。
三是順應大勢。立足本地優勢,開發建設農特優產品的電商平臺。
四是可以合夥搞一些鄉村旅遊產品,譬如適應城市人生活的中等以上層次的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