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文情感故事

    北魏是鮮卑人建立的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這鮮卑人來自大興安嶺,有遠見,有智慧,自稱黃帝之後,與漢人同宗。他們金戈鐵馬,以無所畏懼的精神,消滅盤據在中原大地上的割據勢力,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國土面積東至東海,西跨西域,南至長江,北至貝加爾湖,與南方劉宋王朝對峙,統稱南北朝。他們又以氣吞山河的氣概進行改革:離散部落,改牧從農,推行漢制,尊儒崇孔,均分田地,建立三長等等,政治、經濟、文化大為發展,使國家上升為鼎盛時期,為中國歷史做出貢獻。那具體來講,他們有些什麼貢獻?

    鮮卑人建立的王朝

    第一、是統一北方。當時社會正是16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後,北方大批少數民族擁進中原,建立了十六個國家和一些政權,相互攻戰爭奪領土,打得一昏地暗,百姓無法生活,到處逃難,史稱村莊土地荒蕪,十室九空,是中國歷史上最血醒,最黑暗的時期。鮮卑人建立北魏後,將這些國家和政權全部消滅,統一了北方,百姓安居樂業,否則中國便會四分五裂,長期陷於戰爭,後果不堪設想。這是北魏的第一貢獻。

    第一貢獻

    第二、是均田改賦。十六國之亂後,一些富人逃到南方,一些寸土南離,築牆築堡,依靠他們佔有大量的土地,招募武裝流民,亦耕亦戰以自保。這些大地主經營的堡壘,被稱做無塢壁。如此一來,中原大地上出現了無以數計的塢壁。大量躲避戰亂無家可歸的農民,便進入塢壁做佃戶和奴隸。塢壁與塢壁相聯絡,在中原大地上形成種巨大勢力。北魏統一中原後,因其數量太大,既不能將遷散,又不能將其消滅,只好給那些塢壁主封官,稱宗祖督戶,令他們給徵收租賦,維護地方治安。那知這塢壁內是千人其籍,百戶一家。塢壁主是向下收得多,向上繳得少,欺騙國家,坑害百姓,不高興時還稿武裝暴動。針對這種情況,馮太后執政期間,便將土地收歸國有,登記戶口實行均田。男子每人分農田40畝,桑田20畝;女子分農田20畝。桑田10畝,奴隸被解放,與常人上樣分田;牛一頭分30畝,戶以四頭為限。租賦收為一夫一妻徵谷2石、帛一匹、絲一斤。這 一舉措使國家由亂到治,由動盪變為安定,經濟大為發展,實現中有九年之糧,民有三年之備。這均田是中國耕者有其田,實行最早最合理的土地制度。不只使北魏上升為鼎盛時期,也為陏唐盛世奠定基礎,對後也產生深遠影響。

    均田改賦。

    第三、是推動佛教的發展。東漢佛教傳入中國後,儘管漢明帝極為重視,但佛教教義有不拜父母、不拜皇帝內容。這簡直是六情不認,與中國傳統格格不入,因而一直髮展不起來。十六國戰亂不息,民不聊生,百姓便拜到佛教救苦救難旗下,好多人都加入佛教。太武帝入主中原後順應民心,下令部隊保護僧尼,對寺廟不得打擾。接著他拜訪高僧法果,法果便跪下向他一拜。道武帝奇怪地說:佛教不拜父母不拜皇帝,你怎麼給我跪下?法果說:我不是拜皇帝,能弘道者即佛,我是拜佛。道武帝聽後大受啟發:這樣豈不佛即帝,帝即佛。於是奉佛教為國教,封法果為道人統,總管佛教,在國內大興土木,建設寺廟。並給寺廟劃分土地,免除僧尼役賦,發展寺廟經濟,很快佛教發展在全國形成盛勢。期間雖經太武滅佛,但文成帝復佛後發展更勝一籌,不只寺廟建設,石窯也大量出現,朝野上下幾乎都信佛。不只將佛教發展推向頂峰,且使其中國化,與儒道二教一樣,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三教合一的懸空寺和昊天寺,建設起來。

    昊天寺

    第四、是推動雕塑藝術發展高潮和魏碑書體的誕生。雕塑產生於石器時期,其後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發展,範圍都很有限。到北魏因佛教發展開窟建寺,使其發展到高潮。當時北魏都城平城集中了大量的雕塑工匠,來自全國各地、西域及印度。他們有的是被遷來,有的是被請來,有的是慕名而來,都成了開雲岡石窟和建寺廟的工匠。政府對此極其重視,配有專人管理,從上到下有一套編制。其中有研究,有設計,有加工,還組織觀摩機構。並規定雕塑工匠子繼父業,不得改行。就這樣一代代地傳著,在全國建成雲岡、鹿野苑、方山、須糜山、敦煌、龍門等數十處,寺廟近萬所,將雕塑藝術推響高峰。魏碑刀刻斧鑿源於雕刻藝術,成為北魏的一種書體。中國文字發展經甲骨文、金文、籀篆,到漢代變為隸書。魏碑承前啟後為唐楷奠定基礎,在中國書法史上成為一種獨特的書體,與雕塑一起為中國藝術做出貢獻。

    雕塑藝術發展高潮和魏碑書體的誕生。

    第五、是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各朝各代都有,但都是自然融合,唯北魏卻是政令性融合,幹予性融合,不管你願不願意都得融合,毫無選擇餘地。因而融合非常迅速,非常徹底。北魏前期,許多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建立政權相互惡鬥,史稱十六國之亂。鮮卑族建立北魏統一中原,尊儒崇孔,大量啟用漢人,推行漢化政策,廢除少數民族父死子妻其繼母,兄死弟妻其嫂,一家為婚,同姓為婚習俗。號召結他族之婚,行二族之好。並以指婚、賜婚等形式,使少數民族與漢人通婚。他們採取多種措施,從生產方式融合,到生活方式融合,從文化上的融合,到血統的融合。使民族界線消失,形成偉大的中華民族。北魏與歐洲的古羅馬同期,版圖大致相同。因北魏實現民族融合,儘管中國曆代王朝更迭,版圖卻始終不變。古羅馬未實行民族融合,其解體後便分裂為許多個國家。這是北魏民族融合的貢獻。

    古羅馬未實行民族融合,

    北魏上承魏晉,下啟隋唐,雖未統一全國,卻是中國歷史上的結點,推動了中國轉型發展。沒有北魏,就沒有隋唐盛世,更不會有偉大的中華民族,和偉大中華文化。北魏對中國歷史貢獻是巨大的,也是不可抹煞的。但由於尊王攘夷傳統的影響,史料對其記載很少,以至有貶損,我們今天應該為其正名,還原其真實的歷史面貌。

  • 2 # 邇冬TL

    北魏

    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

    北魏(386年—534年)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權,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同年四月,改稱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國號為“魏”,史稱“北魏”。

    北魏的功績

    一:統一北方

    北魏統一北方的戰爭,是在五胡十六國之時諸侯紛爭條件下進行的。它雖然面臨諸多對手,情況複雜多變,但能審勢度勢,確定先後打擊的目標,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直至一統北方。

    二:漢化改革

    拓跋燾死後,文成帝拓跋濬、獻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相繼登基,逐步實施了改革,使社會經濟由遊牧經濟轉變為農業經濟。孝文帝即位後,為了緩和階級矛盾,限制地方豪強勢力,在馮太后的輔佐下進行了大範圍的改革。諸如實行俸祿制、均田制、三長制、遷都、漢化政策等,極大地促進了北魏經濟社會的發展,促進了民族大融合,也為隋唐統一全國創造了條件。

  • 3 # 月輪

    北魏對中國歷史的貢獻,相當於劉邦建立的漢朝。

    我們來縷一縷各個歷史朝代的交替順序就一目瞭然,簡單做了兩個傳承圖:

    可以看到,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是自然界自發生產出來的政權,與此前的任何一個朝代都沒有直接關係。所以說沒有北魏,就沒有隋唐盛世,以至於沒有再後來的兩宋繁華,這是直接依據。

    劉邦建立的漢朝,傳到南北朝時期就偏居一隅,到陳朝時已經完全覆滅。這也能解釋一個小問題,同樣的三國時期,為什麼此前的朝代都奉曹魏為正朔,而到了唐朝風向就開始變了,到了宋朝已經徹底是以劉備為正統的言論,敢說曹魏正統的皆是天理不容之輩。

    上面是從大的方面來談的。小的方面,首先北魏就統一了北方,結束了西晉以來的五胡亂華的分裂局面,促進了民族大融合,一大批混血兒的誕生優化了中華民族的基因,同時統一的社會環境為人民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條件。

    其次,北魏以前底層的上升通道已經被堵死,所以才有了魏晉時期的門閥政治。而在北魏,雖然還沒誕生科舉制,但是北魏以軍功封爵論賞已經開始流行,給了無數底層平民上升到希望,例如著名的北魏六鎮,後來的爾朱榮、高歡、侯景等等皆出於此。

    接著,政治上有了出路,經濟上也改革了賦稅制度,雖然還不到均田免糧的地步,但是對登記戶口實行均田,招撫了大量無家可歸的流民,並嚴重打擊了前朝遺毒大地主(塢壁),大量的奴隸被解放,解放了社會生產力,使得經濟大為發展,為盛世的到來奠定基礎,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最後,在文化上,推動藝術和宗教的發展和繁榮,個人覺得不以為然。

  • 4 # 風雨滿天飛

    政治結束了北方混戰局,統一北方,有利於修生養息,恢復生產,也為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北魏採用漢人制度管理北魏加速了少數民族的發展,

  • 5 # 史徒生

    北魏給中國歷史發展的最大貢獻就是留下了府兵制,以及府兵制對社會的長期影響。

    在晉朝以前,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一般都採取全民皆兵的耕戰模式,像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時期,漢人政權都是全民皆兵,老百姓上馬為兵、下馬為農,極具尚武精神。

    而到了五胡十六國時期,北魏執政時為了維護其統治,當兵成了鮮卑人的專利,鮮卑人在當兵時可以免除賦役,而漢人百姓卻不能當兵,徹底成為老老實實耕種的農民。

    這種兵源的政策帶有一定的民族隔離色彩,但同時由於其強調軍隊士兵自行屯田,可以實現自給自足,減少百姓的賦稅壓力,因此在北魏滅亡後,府兵制仍然得到唐、元、明各朝執政者的青睞,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影響了中國的軍事發展。

    同時,這種制度畢竟改變了傳統全民皆兵的方式,讓很多漢人成為純農民,失去了以往秦漢時期的尚武精神。比如甲午戰爭時期,前線的將士浴血奮戰,後方的老百姓卻異常麻木,而且無論是精神上還是體質上,都已經與日本、歐美國家國民拉開了很大的差距。

  • 6 # 孤庸書生

    北魏是由鮮卑族在北方建立的政權,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第一個王朝,同時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它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接下來書生將從政治、經濟、文化和民族關係等方面講講北魏王朝的貢獻。

    政治:統一北方,維護北方穩定

    當時的中國北方歷經八王之亂和五胡入華,各少數民族相繼建立政權,為爭奪地盤相互之間戰爭不斷,導致百姓流離失所,民生凋敝。後北魏的拓跋珪橫空出世,消滅北方的其餘少數民族政權,統一了北方,結束了長期的動盪,維護了北方的穩定。

    經濟: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促進北方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北魏建立後,吸取教訓,政治較為清明,與民休息。在此期間,北魏統治者推行均田改賦,實行租庸調製。這兩種制度的實施,沉重打擊了塢壁主的勢力,使大量的百姓分得土地,有力的推動了農業的恢復與發展。這一舉措是國家由亂到治,經濟大為發展,使北魏國力大幅上升,同時也為後來的隋唐奠定了制度基礎。

    文化:統治者崇佛,推動佛教的發展

    佛教由東漢傳入中國後,其發展緩慢。但是歷經八王之亂和五胡入華後,民不聊生,百姓紛紛轉信佛教。北魏統治者為順應民心,便支援佛教的發展。特別是到道武帝時期,奉佛教為國教,大力支援佛教的發展,免除僧尼賦稅,發展寺廟經濟。由此,佛教在北魏統治範圍內形成盛勢,開鑿大量石窟。

    民族關係:漢化改革促進民族融合

    到北魏孝文帝即位時,由於孝文帝從小受儒家文化的薰陶,使其自小便仰慕漢族文化。因此,他即位後進行漢化改革。禁止穿胡服,改穿漢服;禁止說鮮卑族,改說漢語;改鮮卑姓為漢姓;積極提倡鮮卑貴族與漢人通婚等措施促使北魏統治下的少數民族接受漢文化,推動他們與漢族的融合,極大的推動了民族融合程序。

    北魏王朝上承魏晉,下啟隋唐,雖然未能統一全國,但是北魏在分裂走向統一的轉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甚至可以說,沒有北魏奠定的制度基礎,就沒有後來的隋唐盛世。因此,北魏對中國歷史的貢獻是巨大的,不可磨滅的!

  • 7 # 心向青山

    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一脈相承。如果我們將之視為一體,那麼從北魏建國至隋朝一統天下,便猶如秦國曆五百年終滅六國。

    1,北魏的歷程

    公元383年,前秦苻堅敗於淝水。

    三年後,公元386年,鮮卑拓跋珪復國成功,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呼和浩特)。

    至公元398年,拓跋珪正式改國號為“魏”,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史稱北魏、後魏、拓跋魏。

    公元439年,魏太武帝拓跋燾一統北方,從此中國北方進入北朝時代。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開始了漢化改革,穿漢服,說漢語,改漢姓,行漢禮,也就是在洛陽重建華夏正統。

    這並非虛言,後來南朝名將陳慶之過洛陽便曾感嘆:

    自晉宋以來,號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並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富,目所不識,口不能傳。

    鮮卑與華夏的融合,終結了晉末北方的亂世,為後來的天下一統奠定了民族基礎。

    2,北魏相當於歐洲的查理曼帝國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成為日耳曼人的天下,最終統一西部歐洲的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查理曼。

    查理曼便相當於北魏的拓跋燾,不過北魏比查理曼帝國走的更遠。

    北魏後來分化的西魏~北周一系最終滅南朝,重新一統天下。

    這,相當於查理曼帝國滅了東羅馬帝國,重建羅馬帝國。

    也就是說,北魏這一支最終重建了“漢帝國”,即隋唐帝國。而歐洲之父――查理曼顯然比不上拓跋燾,因為他的後人顯然並無能力再造羅馬,只留下一個不倫不類的神聖羅馬帝國。

    3,北魏對後世的影響確實很大,因為我們可以從北魏的制度上找到隋唐制度的淵源。

    不過,我覺得北魏最大的作用就是推動鮮卑漢化,或者說文明化,並在北方重建華夏正統。

    而正是這一點,當隋文帝楊堅在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基礎上一統天下之時,我們其實是站在北朝這一邊的,這與後世的南宋和南明的滅亡並不完全相同。

    如果說秦漢~魏晉~宋齊梁陳,是華夏第一帝國的話;那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兩宋,便是華夏第二帝國。

    羅馬之後再無羅馬,但秦漢之後卻有隋唐,其關鍵便在北魏。

  • 8 # 崤函四月風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元宏),認為自己的王朝起於北方,習慣騎馬舞劍,民風剽悍,以武建國可以,以文治國就不太合適。作為北方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想要長期鞏固下來,必須改變北方遊牧民族生活習慣,整體接受中原漢文化教育。

    遷都城:孝文帝出師征討南齊,中途決定遷都洛陽,避免了王權與臣權的對立。

    做改革:遷都之後,孝文帝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大刀闊斧開始改革。

    改風俗:從自身做起,王公貴族改漢姓、穿漢服、說漢話、通漢婚。

    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掀起一場歷史上最為宏大的民族融合帷幕,魏晉南北朝和隋唐兩朝皇族和朝中大臣不乏北方少數民族,戰爭貿易使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快。

  • 9 # 大漠文哥

    大概有三大貢獻:

    1.鮮卑是新生遊牧民族,在壯大過程中不斷融合匈奴、丁零、敕勒、漢人等,導致鮮卑是多民族多血緣人類集團,所以他的文化是開放和進取的並善於吸納不同種族文化的精華,這個是第一大貢獻。

    2.鮮卑北魏帶來鐵甲重騎兵技術,過去中原漢軍以步兵車兵輕騎兵為主,戰法戰術落後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而鮮卑重甲騎兵如坦克一般的戰力技術迅速被中原吸納,促進中原軍事技術發展

    3.北魏原來定都塞外平城後遷都洛陽,重新使中原成為文明和政治的中心,並從西域引入佛教由此進一步最佳化改良中原文化。

  • 10 # 附庸風雅罷

    1.孝文帝的漢化措施:改漢姓,禁胡語,遷洛陽;促進了以鮮卑族為中心的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大融合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民族矛盾。

    2.推行均田制;實行按人口分配土地,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唐朝前期,有利於招徠流民、開墾荒地,農民有了一定數量的可耕土地。

    3.統一北方,結束了北方長期戰亂的局面,有利於北方社會秩序的安定。

    4.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佛教文化的盛行,也促進了現在兩地旅遊文化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司有位關係不錯的同事,因工作問題將被辭退,我如果幫他說話會不會得罪領導,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