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褚伯林11布衣
當然有軍力、資源、兵源和敵強(曹魏)等諸多因素,但最主要是後主劉禪無所作為,胸無大志,樂不思蜀!因此造成君臣離心離德、勾心鬥角,能者不得發揮其才智,軍心、民心渙散,至使天府之國據險而不能守。
-
3 # 流動的現在
突然集中戰死的頂級武將文官太多,尤其是龐統,導致戰略上有缺陷,而且問題很嚴重,
期間戰死的還有關羽,張飛,法正,黃忠,
夷陵之戰武將之一黃權,沒辦法投降了,還有還有一個是馬良,戰死了。尤其是這兩個人,可以改變劉備失敗的命運。先說黃權,他怕直接過去不安全,他想先試探試探,結果被劉備否決。再說馬良,他覺得有問題,又被否決,結果劉備中計失敗了。
戰略上荊州的側重點錯誤,北伐和荊州一樣重要,但諸葛亮只有一個,荊州應該以防守為主,畢竟是四戰之地。就像有的人說的,諸葛亮離開荊州,就知道他無能為力了。
戰略和用人上起衝突,荊州是四戰之地,因為龐統早死,缺了一塊,所以關羽註定是守不住的,其他人也各有各的問題,如果諸葛亮在,則完全沒有問題。如果龐統在荊州,必死,畢竟性格上有缺陷,而且太嫩,太沖動,太出風頭,搶功勞,如果成熟,則沒事。
諸葛亮在戰略上沒問題,打仗上沒問題,但看人不準,所以馬謖死,六出祁山失敗,覺得諸葛亮死的太早了。
-
4 # 青雲笑談客
巴蜀易守難攻,但也難以打出來。要想以巴蜀染指天下,必須要有外出通道。
在諸葛亮的隆中對版本里,他為劉備集團策劃了兩個進攻點:漢中和荊襄。
在他的計劃裡,一旦天下,也就是曹魏有變,一路從漢中沿高祖舊路取關中與雍涼,一路從江陵北上直奔襄陽乃至宛洛。
可惜的是,在後續執行中,這兩路進攻的根基都遇到挫折,再加上夷陵兵敗,一仗打光了劉備集團的精銳兵團,折了好多良將謀士,蜀漢終於失去了問鼎天下的希望。
荊襄那一路,關羽戰敗失去了可能自不必說。漢中這裡,雖然歷經苦戰,擊退曹操,拿下了漢中,也使劉備集團打到了其歷史頂峰。但是曹操強行遷走了漢中百姓來充實關中。導致了劉備只得其地,未得其民,漢中完全失去了可以獨立作為進攻基地的可能。
蜀漢由此進攻,原本大可以以當地為糧草基地,卻最終只能從成都平原運糧,這其中需要大量的時間併產生巨量耗損,相差不可以道理計。後面諸葛亮北伐,多少次栽在了後勤補給之上,若是漢中還有基本的供給能力,諸葛亮的容錯率要高很多。可以說這一路,只能算半路了。
沒有良好的進攻基地,又失去了荊州,加上夷陵打敗。蜀漢再想成功,恐怕真的要像穿越小說裡一樣,開掛還得開無敵掛才能贏了。
-
5 # 張永科38
①過去曾有人問過蜀有五虎上將,諸葛亮又勵精圖治,為什麼最終沒能一統天下?在回答這一題問時,就涉及到關羽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敗,蜀弱魏強等多種因素!
②今天題主所問的是<蜀國為什麼走向衰敗滅亡>的主要原因?我的回答是: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也就是蜀國的上層建築→國君腐敗無能是造成蜀國走向衰敗的根本原因!!!
③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姜維九伐中原時雖然都抓住某些有利時機,但終因蜀弱魏強→特別是魏國的君臣上下一心政通人和,因而使諸葛亮和姜維都收效甚微!而魏國伐蜀時,首先了解到蜀主劉禪聽信宦官黃皓之言迷於酒色不思進取,姜維屯兵在外只為避禍!蜀國君臣不和!因此命鄧艾鍾會兩路發兵攻蜀一舉成功!
④蜀國雖先丟荊州後有劉備夷陵之敗,孔明伐魏未果命殞五丈原。但若後主阿斗能勵精圖治招賢納士,君臣團結,有姜維等能人治軍,在這種形勢下,雖然蜀小魏大,但魏國敢輕易發兵嗎?魏國代吳時,也是首先了解到吳主孫皓殘暴不仁,亂殺無辜君臣不和,因而發兵東吳→降孫皓三分歸一統!一舉成功!以上這些足以證明堡壘是從內部攻破的!!在古代的封建皇帝制時期,一國之君的腐敗無能,是造成國破家亡的根本原因!
-
6 # 內蒙農夫生活小影片
蜀漢後期,特別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後,丞相歸天,姜維等步入蜀漢的歷史舞臺,九伐中原雖是繼承了諸葛遺志,但兵力耗損嚴重,五虎上將皆無,將者無多,再加上劉禪軟弱無能,難有劉備十分之一之智,搞的君帥等離心離德,讓鄧艾等鑽了空子,以區區二千兵力使劉禪降,綜合其結局必亡也。
-
7 # 趣史說新語
歷代王朝,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封建王朝都沒能逃脫週期律。蜀國鼎盛時期文有臥龍鳳雛運籌帷幄,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萬夫不當之勇,再加上劉備劉玄德禮賢納士仁政愛民,所以能跟曹吳三分天下成鼎立之勢。
到了後期,鳳雛早亡,諸葛鞠躬盡瘁而死,五虎大將先後仙逝,又趕上個樂不思蜀的安樂公劉禪執政。劉禪的治國理念跟先主完全不同,喜歡偏安一隅不愛稱雄天下。文不能治國,武不能安邦,劉禪也沒有可用之人,單憑個姜維姜伯約只能是蕭規曹隨撐不起大場面。所以最終走向衰敗是歷史的必然!
-
8 # 夏雨風
三國真正走向衰敗的內因是漢王無所作為,貪圖享受,坐享其成;兵臨城下,俯首稱臣。外因是姜維忽視陰平關防守,讓鄧艾冒險成功,一舉直下成都。
蜀漢本就地少人寡,是三國最弱小國家。諸葛亮在世,透過精兵簡政,以攻為守,主動出擊,將敵拒國門於千里之外。保證蜀漢安居無虞。
諸葛亮之後,蔣琬丶費瑋等治理蜀政,享受著諸葛生前紅利。同時魏吳雙雙內訌不斷,三國暫時相安無事。
劉禪在安樂窩呆久了,越來越放縱,喜和太監遊玩。費瑋在宴席上被魏國降將郭某刺殺(是否是諜報人員,存疑)。姜維開始展露頭角,他繼承諸葛遺志一生更是九伐中原。
但他還是受到宮中流言,被劉禪多次責言。為了避禍,他要求"墾荒"養兵(屯田自保)。這樣,姜維北伐得不到全力支援,缺兵少糧。在危局中,他忽視了陰平關防衛,將主力撤出,留下老弱病殘,虛以防守。
他應當知會漢王,至少讓諸葛亮兒子駙馬諸葛瞻父子,從劍閣前移之陰平關。這樣鄧艾很有可能在防備穩固的陰平險關前全軍覆沒。
陰平不失,成都無憂。漢皇不降,姜維前線雙虎折了一虎,是可以和鍾會大幹一場。如果取勝,蜀漢威望空前大漲,決不是成都揖城迎盜般一落千丈。司馬昭失雙虎,也是對魏政權的一大打擊。說不定,姜維乘勝追擊,十伐中原,改寫三國曆史啊!
-
9 # 野草的沉思
魏、蜀、吳三國,在赤壁之戰後,形成鼎足之勢。這三個國家的君主,曹操、孫權、劉備,都想以自己的勢力統一天下。當此時,實際上已無正統非正統之分。誰能奪取天下,誰就是正統。
劉備集團是最後崛起的。但它堪稱是後起之秀。赤壁之戰前,它還連一塊立足之地都沒有。赤壁之戰後,在諸葛亮輔佐下,它先佔有荊州五郡,而後一舉拿下益州,建立蜀漢政權。最重要的是,在漢中之戰中,它竟能擊敗勢力最強盛的曹操集團。當此之時,劉備集團文有諸葛亮,武有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勢如長虹,直欲貫日。
如果照此勢發展下去,劉備集團是有可能統一天下的。
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當時可說獨步天下,除曹操以外,無人能及。蜀漢五虎上將,論武力值,亦可謂獨步天下,無人能及。因此,可以說,如不發生重大錯誤,蜀漢是有希望完成統一大業的。
但錯誤還是發生了,而且是斷崖式的大錯誤。
關羽失荊州。劉備夷陵慘敗。
如果說曹操經赤壁之敗,猶能反盤的話,那麼,劉備經此二敗,已經再也無力迴天了。
曹操當時已經擁有中國一半以上的領土和人口,雖經赤壁之敗,仍有廣大的迴旋餘地。而劉備僅有荊、益二州之地,失荊州,等於國削一半,再兼夷陵之敗,精銳盡失,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真有神仙下界,也改變不了蜀漢滅亡的命運了。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武兼備的人才,但他畢竟不是神仙。在劉備和五虎將都逝去的情況下,在蜀漢瀕危大廈將傾之際,他象巨大的柱石撐起了蜀漢的天空,在他以及他的同志和學生的不懈努力下,使蜀漢的命運又延續了四十餘年。
以上是蜀漢政權執行的大略情況。下面依次簡略分析一下蜀吳關係、關羽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諸葛亮和姜維北伐等關係蜀漢興亡的重大事件。
聯吳抗曹,是諸葛亮《隆中策》中為劉備規劃的全部戰略的基點。蜀吳聯合,始終是關係蜀漢命運的基石。如果沒有蜀吳聯合,便沒有赤壁之戰對曹操的勝利,劉備集團很可能那個時候就被曹操殲滅於長江北岸了。劉備佔領益州取得漢中之戰勝利後有了發展的大好條件,但他要發展,仍然首先需要吳蜀聯合。破壞吳蜀聯合,蜀漢等於自殺。
正是在這個最基本最重大的關乎蜀漢命運的事情上,關羽和劉備犯了無法挽回的錯誤。
關羽無論個人武力還是帶兵能力,在三國中都是出類拔萃的。以他的能力,單對曹軍,即使不能全勝,也決不至於全敗。他之所以失荊州,全軍覆沒,自己也丟了性命,最主要的是他破壞了吳蜀聯盟的關係,自己把自己推入了腹背受敵的無藥可解的境界。
關羽當時假節鉞,在荊州握有全部權力。所以他的失誤,只能由他自己負責,與劉備和諸葛亮沒有關係。
荊州扼長江中游,地接中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蜀漢要發展,第一靠荊州。荊州失,蜀漢東大門被關死,其再要發展,就困難重重了。
儘管如此,如果劉備不義氣用事,冷靜總結教訓,接受諸葛亮和趙雲等人的意見,忍辱負重,勵精圖治,富國強兵,那麼,仍有希望修復吳蜀關係,收復荊州,蜀國仍有進取中原的希望。夷陵之戰後,劉備和五虎將逝去,蜀國的這個希望基本上沒有了。此後諸葛亮和姜維等人的努力,都只能是維護蜀漢政權不至過早滅亡罷了。
有人把蜀漢衰亡歸之於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是沒有道理的。
當時的形勢,三國絕不可能和平共處。曹魏一直沒有停止南征的步伐。魏的實力比蜀大四、五倍。如果蜀不北伐,魏必伐蜀,則戰場在蜀,區區蜀漢必將國土日削,民無安定之日。諸葛亮在,或尚能維持不滅。諸葛亮死則國亦必隨之而亡。
諸葛亮和姜維北伐,將戰場推至魏境,使魏不得安,無瑕南征,而蜀境得保四十餘年平安無事。北伐之功,功不可沒。而北伐之志,真可歌可泣。
所以,蜀的衰亡的根本原因,在於關羽和劉備在關鍵時期所犯的重大的戰略錯誤,這個錯誤的嚴重性在於,它是無法挽回的。
-
10 # 94310417小云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國中以魏國最為強大。人傑地靈,政治文化經濟人口軍事更是獨步天下,無語倫比。次之為吳國,亦是風條雨順兵馬雄起。吳國有長江天塹為城,令曹賊貪妄小喬美色而不得垮江河湖海之洶。最弱小的乃是蜀國,劉備在日,五虎上將雄糾天下,氣壯山河,白劉備報仇雪恨未果反死於白帝城,諸葛亮受先帝託孤之恩,終其一生五閥中原未見撼世偉業。蜀國山路堅險,重山峻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五閥中原多為糧草食物而畔,加上用人不當,更是耗費了民心所向,連年戰爭不斷,民生福祉不在,諸葛亮第五次北掃中原時,朝中大臣多有微詞,國陏大好戰必亡,忘戰必危,諸葛亮之失在於自示甚高,不惜天下民力和人民望太平之意,實乃不自量力,做無用之工。~~~其繼任者姜維姜伯約,陏為文武雙全之大將,然到了他這會子,蜀國以成了川耗子,泥和尚過河自身難保,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姜維有逆天時而六徵魏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加之後主劉禪荒淫無度,吃喝玩樂不思進取,重奸臣遠賢者,故才有了姜維避禍之累。司馬炎所以拿蜀國開刀,乃柿子拿軟的拈。魏國將才人才濟濟不下千員,而鄧艾鍾會,更是其中的傑出代表。縱使天神下凡亦難挽蜀國之滅的危局,若是鄧艾偷襲陽平關,有一隻五千人的部隊守於險道上,鄧艾之謀必敗。而守在劍閣的姜維大軍也必敗鍾會大軍,可惜天公作美成全了鄧艾父子。
回覆列表
第一,失去荊州,戰略發展方向被限制
第二,人才匱乏,但浪費了
第三,資源緊張,內卷嚴重
失去荊州後,蜀漢只有一個向北拼命進攻雍涼的可能,而秦嶺難以翻越,曹魏根本不需要與蜀漢決戰,只需守備幾個關隘就能笑看蜀漢糧食消耗。
蜀漢是外來戶,所有外來戶大團結是劉焉劉璋劉備劉禪的一貫政策,但依舊還是不能佔據完全優勢,必須不斷北伐,控制軍隊與財政支出,掌握話語權,避免本地世家豪強反抗。
失去荊州前,益州還有一個與荊州交換出仕的地方,失去荊州之後,蜀漢外來戶只能全面控制職務,資源本就不多,內卷導致本地世家的人才無法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