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夢得
-
2 # 孫興傑
嚴格說來是在八十年代中後期,也就是在廣場協議之後,日元大幅度升值,而日本一時風頭無量兩,這時候很多關於日本為什麼成功的書籍,而且引起了美國非常大的恐懼。日本開始購買全世界,尤其是一些具有地標意義的建築,包括美國的帝國大廈。這裡面有日本爆棚的心態,一往無前地購買力,包括一些藝術品,只要日本人出手,就要漲價。買買買,讓日本一下子變成了最具有購買力的買家。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這些資產是沒有生產力的,但是為什麼日本還會去購買呢?因為一些核心的資產,尤其是技術專利或者高技術企業是買不到。日本的崛起還是在美元體系之下,賺了大量的美元外匯儲備,不能買美國的核心資產,美國為了抵擋大量的美元迴流美國,把美國有價值的資產都買斷了,量身定做了外國投資審查的規則,動不動就是涉及到國家安全。所以,日本以及其產油國只能買美國的國債或者類似帝國大廈一樣的資產。說白了,這也是貿易型國家或者產油國面臨的原罪, 沒有對資產的定價權,辛辛苦苦賺的錢,還是要被美元的金融市場體系給迴圈進去。對日本這樣在安全上不能自立的夥伴來說,美國可以非常成功地薅羊毛,資產價格漲跌之間,就把日本給廢掉了。就像美國學者拉塞爾·米德說的,英美的長老們有個爭霸世界的規則,而建立一個英美主導的金融市場體系就是其中之一,外加上美國主導的全球海權系統,財富不需要槍炮打劫,就可以隱秘迴流,這也是市場經濟體時代,大國不需要戰爭即可實現財富重新分配的新方法。
謝謝邀請。 準確地說,不應該是70年代,而應該是80年代。主要是因為日元大幅度升值所致。 70年代,日本經濟穩定地高速增長。但同時,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經濟卻由於石油危機多種原因而陷入停滯。在世界範圍內,當時的日本經濟可以說是一枝獨秀。 經濟高速發展,國民富有了,其購買力就大大增強了。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非常願意看到日元的升值,這樣將會減弱日本出口工業品的競爭力。於是,1985年,美日英德法簽訂了著名的"廣場協議",規定美元實現貶值,這樣也就是提升了日元的幣值。"廣場協議"簽訂以後的幾年,日元幣值差不多上升了三倍。 日元升值以後,日本的工業出口能力雖然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但是日本人也因此變得空前富裕了。他們手裡的日元可以換來更多的美元了。這種局勢帶來的結果就是,美國的資產在日本人看來一下子便宜多了。於是,手裡有著大把美元的日本人開始在美國大肆購買。到了80年代末,日本人購買美國資產達到了頂峰,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哥倫比亞影片公司被索尼公司、美國國家象徵--洛克菲勒中心被三菱公司,在洛杉磯,日本人掌握了鬧市區幾乎一半的房地產;在夏威夷,96%以上的外國投資來自日本,並且主要集中在飯店、高階住宅等不動產方面。從1985年到1990年,日本企業總共進行了21起500億日元以上的巨型海外併購案,其中有18起的併購物件是美國公司。到80年代末,全美國10%的不動產已成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