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番仔2謝
-
2 # james716
中國製造業最根本的問題是我們沒有自主的核心技術!事實證明了 依賴合資、外資,是沒有出路的,中等收入陷阱 就是講的這個!
-
3 # 藍色多瑙
去年去了泰國,高棉看了看,在泰國的華人在去年3n月到九月一共開了2000個工廠左右,是什麼工廠,生產什麼,你們可能想不到就是華人一直深惡痛絕的廢塑膠加工廠,由於中國決定從2019年1月份開始不再也許廢塑膠,廢紙,廢金屬進口。所以國內的一些廠家只能改道轉移到東南亞,包括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寮國,高棉,。
在我看來,一個是中國為了國民的健康,肯定要損失一些經濟(GDP)。還有就是國內的經濟要轉型。最客觀的一點是現在中國的工人工資水平的上漲,也是一些中國工廠考慮轉移的考慮之一。還有就是越南現在和歐洲簽訂的零關稅協議。使一些工廠有所動心的原因之一。
-
4 # 王平987
國外工廠撤離中國,也要看什麼情況。獨資的可能走的多一些,合資的基本未走,據說還有增資的。如德國大眾,美國可口可樂。
獨資撤離中國,一是因為中美貿易戰以及WT0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源自中國原產地的商品出口受到限制;二是獨資企業不擁有中國市場準入份額。這後一條,基本上是"國際慣例"。
獨資撤離也是很無奈的決擇。
近期,國家好像正式下文,鼓勵出口企業開展"出口轉內銷"業務。相信配套的政策也會盡快相繼出臺。
假如有一些相關於獨資和合資企業的市場準入的放開,可能情況會好很多。只是牽扯麵比較大,後續如何發展,不好說。
撒離中國,主要是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發生了較大變化。其它因素都是次要的。
-
5 # 依稀57
國外的工J為什麼相繼搬離中國?
答:美國在中國的工廠搬出,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口號,凡是美國的工廠必須搬離中國,他的目的是為了扼制中國的經濟發展,打壓中國,曾多次的發動了貿易戰,絞殺華為領先世界技術,甩鍋中國。特朗普是唯利是圖、出爾反爾的“小人”,他敵視中國,爭奪美國第一,用不策手段造謠、打壓中傷中國,對世界各國間挑撥離間。
中國製造使中國的經濟不斷的向前發展。美國的打響的貿易戰,制約華為等不策手段,其加深加大中國製造技術邁向世界的步伐!
-
6 # 湘江源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的看法,言語之間如有不當,敬請見諒!
首先,我不同意您提出來的相繼搬離中國這一說法,給人容易造成中國的投資環境變壞的印象,其實從這此年來,國家公佈的全球吸引外資的排行榜單中,我們國家吸引外資是有增無減,逐年提高!
二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企業來華投資興業。從最初外資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主要投資勞動密集型,技術和科技含量不高的企業。經過四十多年來的發展,我們國家的經濟取得了高速發展,GDP位列全球第二位,由於經濟的發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勞動密集型企業,企望在中國利用廉價勞動力來獲取豐厚利潤的時代,己經一去不返。同時,經過這些年來的發展,國內也建立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民族工業逐步發展壯大,取代和淘汰了一些國外落後的企業,因而一些勞動密集型的企業,搬遷到勞動力成本更為低廉的東南亞及南亞的印度和孟加拉國,這並不奇怪,畢竟企業是以逐利為目的的,是正常現象,大可不必大驚小怪!
三是隨著國家和企業的實力增強,由簡單的勞動密集型,升級為科技和高技術含量的資金密集型的轉型,這是每一個工業化國家發展過程中的必由之路,這也正是說明了一個國家發展和進步的標誌,從簡單粗放,環境汙染到高科技,資金密集型的過渡,這是企業轉型和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
四是資本和企業是以趨利為目的,有出有進,有新辦,有倒閉破產。過去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例子,美國每天有一萬家企業倒閉,但是每天有一萬一千家新企業開業,這就是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所謂大浪淘沙,適者生存!
五是美國在全球挑起貿易戰,動用國家權力打壓中國的知名企業,雖然未必能達到其目的,但是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抑制中國發展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六是今年來的新冠狀病毒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了非常嚴重的衝擊,其衝擊和殺傷力不亞於當年世界經濟大蕭條,雖說中國政府採取了強有力的防疫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的漫延和擴散,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了最低,成為了全球抗疫的典範。但是,當今世界,經濟聯絡緊密,全球化的趨勢勢不可擋,世界經濟受到了嚴重衝擊,中國也難以獨善其身,一些企業為了減少虧損和倒閉,搬遷、關閉、裁員、甚至於破產,這是由價值規律所決定的,是一種正常不過的現象,希望不要去過份地猜測或解讀!
總之,改革開放以來,不論世界格局怎樣變化,不論世界形勢風雲變幻,中國政府和人民,堅定發展經濟,走和平發展,自強不息的決心和意志沒有變,所謂咬定青山不放鬆,初心不改,國外一些反華勢力,利用一些個別現象,大做文章,唱衰中國的陰謀是一定不會得逞的。
中國政府,全體華人民決心發展和壯大自己國家的堅強意志和理想一定會實現的!
-
7 # 李建秋的世界
你們只關注到搬離中國的工廠,但是沒有關注到搬入中國的工廠。
外資來來去去都是正常的,比如說日本在騰飛之後,大量的低端製造業的外資外移,是正常現象,還是反常現象?
過去在華的工廠做來料加工。
後來的在華工廠做服裝,做鞋子。
2000年後的在華工廠做電子
到今天的在華工廠是做什麼的?
美華人在上海投資了汽車產業
美國空氣產品公司在嘉興海鹽投資了氫能源基地
全球化工巨頭英力士在寧波投資聚苯乙烯
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在華投資一體式石化專案
至於各國在中國投資的傳統類,例如汽車之類的,不計其數。
在外賣平臺的帶動下,大批的送貨的小哥產業也崛起了,這類的職業更自由,收入也比電子廠好得多。
問題是,現在已經找不到足夠的工人了,富士康的廠子一路往內陸搬遷,現在在鄭州就有足夠的工人來上班嗎?去年富士康偷偷招聘學生工,被發現了,媒體上罵聲一片。
那麼過去在中國還在從事紡織業,製鞋業,電子業,以及其他低端產業的工廠,由於中國的人力成本上升,無法招聘到足夠多的工人,他們總不能選擇破產吧,他們會選擇怎麼辦?
去越南,去印度。這是很正常的。
-
8 # 不執著財經
國外的工廠要搬離中國的情況近年來時有媒體報道,這種進進出出的情況也較普遍,主要還是獨資的企業,合資企業搬離中國的比較少,有的外資非但沒撤離中國,還對國內增加了投資。而像富士康、福耀玻璃等內資企業,到國外去拿地建廠,這些現象也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實際上,國外工廠搬離中國也是有各種原因的:第一,由於國內的高房價的原因,如今的人工和土地成本都在不斷上升。而同樣,在東南亞一些國家,人工和土地成本卻很低廉。現在國內辦廠招聘工人,不僅三四千元工資水平,還要包吃包住,否則肯定沒有報名的。而在越南、寮國等東南亞地區,人工成本低廉,土地價格便宜,那些地方又離中國內地又很近,肯定是一些外資理想的辦廠之地了。
第二,像美國、印度等國家近年來一直在倡導製造業迴歸,這樣會有一部分投資企業,響應號召,迴歸本土,這也是難以避免的。美國在低端製造領域肯定是回不去了,因為人工成本過高。不過,將部分中端製造業迴歸還是有可能的。當時,一些國家叫嚷著製造業迴歸本意是,可以增加本國的就業崗位,降低失業率。但實際上是低端製造肯定是回不去了,也只能轉移到東南亞地區建廠。
第三,中國在加入WTO之後,一些國外企業不懷好意,主動把造紙、印染、化工等重汙染企業搬到中國來,導致這些年國內環境受到嚴重汙染,這種先汙染後治理,給自然環境帶來不可逆的傷害,教訓實在太深刻。於是,中國政府就主動要求這些國外的工廠限期搬離。而像越南、高棉等國,經濟正處於剛剛發展階段,就像中國剛剛經濟開放一樣,對一些國外汙染較大的企業比較寬容。而這些對國內各地環境汙染比較嚴重的外資工廠,只能跑到那些對環境保護要求不太嚴格的國家去。
第四,現在很多人一看到國外工廠要搬離中國,就覺得很緊張。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因為中國在加入WTO之後,便成為了世界加工廠,做的是低端製造、勞動密集型產業。而現如今,中國的確也應該拋掉一些低端 製造業,逐步向高科技、高階製造方面發展,目前中國製造正由原來的中低端製造,向高科技、高階製造業轉型。就算外資企業把工廠開到東南亞,那些經濟、技術比我們還要落後的國家中去,我們也不必擔心,中國製造由原來的追求數量,而逐步向追求質量方向邁進。
第五,在經過這次疫情過後,發達國家發現,雖然自己的高科技領域一枝獨秀,但卻在基礎生產工業方面的生產能力還是很有限。比如,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家,在疫情爆發之後,發現自己在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關鍵醫療防護領域的生產能力太弱,遠不及中國。於是,他們也想把一些關乎自己國家命脈的商品,還是有自己來生產為好,這樣更加安心。所以,目前發達國家在關鍵領域使自己減少對外界的依賴。要達到自給自足的程度,這樣可以不再受制於人。
一些國外的工廠搬離中國,這種現象近年來時有發生。主要是國內地價、人工價格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同時,一些外資響應本國政府的號召,把製造業搬遷回國。當然,也有些外資企業來中國辦廠,是因為汙染較為嚴重,本國政府要求嚴格的原因。事實上,中國應該允許部分製造業流出,讓低端製造業、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東南亞貧窮國家,而我們現在應該向中高階製造業進軍。所以,從某種角度上來說,讓部分低端製造企業離開,也未必不是好事情,這樣中國製造才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向高階製造業轉型發展。
-
9 # 財經宋建文
國外的工廠為什麼相繼搬離中國?對於這個問題,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第一,目前並未出現大量企業撤離中國
雖然很多外媒都在炒作製造業撤出中國,在前兩個月,美國貿易顧問納瓦羅稱將出臺相關政策,支援在中國的美國企業撤出中國,日本政府也鼓勵日本企業撤出中國。然後說歸說,事實上並未出現大量企業撤出中國的情況,很多外國企業依然在中國活得好好的。
中國依然在以充滿活力的市場吸引著更多外資流向中國,投資中國。在全球疫情愈發嚴重的情況下,中國成為最先控制住疫情的國家,各行業全面復工復產,製造業也在加速恢復,比任何國家都能為企業創造更為穩定的經營和生產環境,吸引外商來華投資。
第二,國外工廠會不會搬離中國?美國與日本的工廠會不會撤離中國呢?其實不可能美日政府號召一下,這些企業就會搬離中國,企業到中國來是為了賺錢,中國可以提供給他們更大的優勢,那些這些企業他是不可能搬離中國的,企業是為股東服務,利益服務。
很多國外國公司之所以到中國來辦廠,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國有全產業鏈支撐,在其他國家設廠,則需要透過無數個國家進口原材料或零部件才能完成,效率會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中國有14億人口,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且消費潛力正在不斷啟用,華人將成為這些國外企業的直接客戶,在中國辦廠可以減少出口環節,更直接面向客戶,加速企業發展。
第三,有部分工廠搬離中國很正常當然,實事求是的說,肯定會有些工廠搬離中國,有些美日公司迫於政府的壓力,選擇順從搬離中國。還有一些,本身經營不善,在中國辦廠不代表就能賺錢,那麼這些工廠也會搬離中國,即便不是在現在,在幾年前,同樣有很多國外工廠經營不善倒閉的,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有工廠搬出去,又有工廠進來,進出自由,這是企業的選擇。
比如說特斯拉為什麼要在中國開設超級工廠?因為中國的效率更高,在中國開設工廠可以讓特斯拉儘快滿足產能,實現全球化擴張,不但讓特斯拉發展步伐加快,讓特斯拉的股票連續大漲不斷新高,對特斯拉來說這難道不是好事?對於其他國外企業來說,他們同樣會看到這樣的機會。第四,中國依然是“全球工廠”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全球經濟萎縮,各國的貿易往來也會受影響,不要說國外的工廠,就算是國內的工廠,也有受疫情影響,有些關廠,有些裁員。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外有些工廠關門也再正常不過。
但這並不會改變中國當前“全球工廠”的地位,中國通過幾十年的發展,打造了強大的工業基礎設施,構建了完善的產業鏈,現在開始佈局“新基建”,在未來製造業升級大潮中必然將會率先具備競爭力,有些人鼓吹的製造業向越南等國家遷徙論,有一定的道理,但這些國家目前的優勢僅僅是勞動力供應和成本,而未來製造業的競爭更多的是產業鏈和技術的競爭,妄言第二個全球工廠出現有些言之過早。
-
10 # 浮雲財經觀
近幾年的確有部分外國知名的工廠相繼搬離或者撤資。浮雲君所在的蘇州工業園區,這幾年搬走的大企業就有:日東電工、希捷、歐姆龍...
下一個搬走的企業會是哪一家?誰心裡都沒有底。
很多大企業即使還沒有搬走,發展的重心也已經向越南、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轉移。浮雲君有個朋友在蘇州名碩,名碩輝煌的時候曾經有 10 幾萬員工,上下班人流就像趕集一樣令人震撼。即便是這樣的製造業大公司,部分產能和產線也已經在逐步轉移...
不少在蘇州製造業公司上班的同學也都有同樣的感受:公司的投資重心已經變了,戰略側重和資源都在朝著東南亞國家傾斜。
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為什麼不再吸引製造業企業了?(1)人力成本的不斷上升
曾經,“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的標籤打在了各大品牌的產品上,耐克、阿迪的球鞋大都是在中國生產,但是到了今天,印度製造、越南製造的比重開始不斷提升。我們製造業大國的地位正在被後起之秀所奮力追趕。
歸根結底,還是成本高了,企業利潤減少了,在投資回報預期減少的前提下,大部分企業主就不願意追加投資了!
2008 年的時候,我們一個工人的工資才 600 - 800 元,到了 2020 年的今天,一個產線普工的月薪(加上加班費)都已經達到 5000 元人民幣了,10 年時間,薪資水平接近翻了 7 - 8 倍!
相比之下東南亞國家的人工薪酬卻要低很多!
根據 JETRO 機構的統計,在 2014 年,中國的平均工資是越南、菲律賓的接近一倍,是高棉的 4.3 倍,是緬甸的 3.98 倍!
假如你是企業主,會選擇在哪裡開辦企業?—— 當然選擇平均工資更低的東南亞國家了!
(2)東南亞國家更多的優惠政策傾斜
怎樣把企業拉攏過來?除了人工費低,政府還可以提供一定的稅收減免、土地使用優惠、進出口關稅降低等等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拉攏企業。
對於我們來說,給外資企業的政策優惠在逐年降低,不再一味地追求企業的數量更在於追求企業的質量,希望更多的高新技術公司入駐,而不是一家家高汙染、勞動力密集的“血汗工廠”。
以前“不管黑貓、白貓”能進來創造效益和提供就業機會的就是“好貓”,但是在現在我們對於進來的企業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比如說汙水排放、重金屬汙染、有害氣體排放等等都需要達到我們設定的指標。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更多的外資製造業企業,當然會更傾向於選擇政策優惠更多、綜合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
(3)年輕人變了,不再願意進車間了!
一個工廠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去維持運轉,甚至需要白夜班不斷去顛倒,但是新生代的年輕人又有幾個吃的下苦,願意走進“暗無天日”的車間,開啟他們三班倒、上六休一的生活呢?
反正浮雲君是不願意,即便給我一萬的月薪,我也不想去。
以前的老一代人,能夠有一份餬口的工作,管他三班倒,上幾休一呢,能有穩定的收入就願意幹,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完全不一樣了!公司咬咬牙願意給高薪,也未必會有人甘願去吃苦,即便奔著高薪去了,往往也幹不了多久...
很多製造業公司人員流動性巨大,招募新人成本高昂,甚至需要花錢找中介幫忙拉攏,一旦人員無法及時得到補充,正常的生產都會陷入僵局...
反觀東南亞的國家,和幾十年前我們老一輩的父母一樣肯吃苦,三班倒也不嫌棄,能夠找到工作就很滿意,工廠人員穩定,軍心穩住了,發展也會更快速地邁入正軌。
相比於動不動就甩手不幹,把老闆炒魷魚的年輕人,外資工廠當然還是會更傾向於選擇不怕吃苦、更聽話的東南亞人。
總結最近幾年的確有不少外資工廠搬走,但是與此同時也有像特斯拉這樣的現代化工廠加入。對於外資工廠的撤離,我們也不要過度解讀,每個國家發展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
相比於外資工廠的撤離,我們更需要關心高科技公司的留存狀況,這些企業才是未來我們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
11 # 龍七維度
2020年的新冠疫情使那些過去幾十年去工業化的國家感到了危機,所以現在從中國撤離也屬正常。
外國企業來華投資,無非是看中我們的大市場和廉價的勞動力。現在廉價的勞動力已經沒有了,所以外企才跑到東南亞和南亞開廠。
再是外國政府感受到新冠疫情下,其國內企業沒有生產防疫物資的能力,這也是外企被迫撤離中國的一個原因。
最後則是美國及其西方國家從制約和阻斷中國發展的私利出發,迫使一部分企業撤離中國。
回覆列表
國外工廠搬離.......?
個人認為,一,有可能美國在世界各國散佈謠言,說中國對世界有危險論,抹黑,無證據,胡說八道,顛倒是非......等,引起企業商人恐懼造成不良影響。明明是美國自己對世界有危害性,用當自己是“好”人!
二,有可能美國對中國引發各種“戰爭”訊號,用挑撥離間各種下流手段,鼓動西方某些國政客.聯合對抗中國,變本加厲,使世界大亂,有些國家包括弱國,怕了,中國不安全感,企業紛紛搬離,對美國有好處。美國慣用二百年前手段,只怕世界不亂,趁著機會,再來爭奪世界霸權地位。對美國防不勝防,做好一切各方面思想準備,該出手就出手,反戈一擊,以毒攻毒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