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李今年十八歲
-
2 # 心揚一九八八
二戰中國的工業基礎十分有限,除了步兵用輕武器外重灌備很少有自己生產。這其中既有技術方面原因也有當時國民政府政策方面原因。比如軍用飛機,和軍用艦船,國民政府起初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產能力,但後來又逐漸荒廢。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的時候德國和中國的關係非常好,當時中國就用大批的資源去換取德國的裝備,當時德國製造坦克合金裝甲的錫土就是從中國進口的,而中國從德國那裡換回的就是裝備,去看看老電影裡面,國民革命軍很多部隊使用的鋼盔是不是和德軍使用的樣子差不多,當時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中的王牌“榮譽一師”使用的全是德械化裝備,在上海會戰的時候把小日本打的夠嗆,無奈因為裝備都是靠購買,打一發少一發,後勤保障跟不上,只能後來撤下來休整。到珍珠港事件後,因為美國參戰,中國和德國就斷絕武器交易。改使用美械化裝備。
-
3 # 浩漢防務論壇
我來說說二戰中中國有沒有研發過什麼擁有幾乎完全的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戰鬥機?
圖1:研驅一
有。民國雖然在失去擁有較為優秀的工業基礎的北方後,連火炮和其配套彈藥的生產能力都有些吃緊,但是依然在部分武器的研發上花了一定力氣。其中,戰鬥機作為空戰的主角,民國自然也對其進行了研發。不過,由於基礎工業過差,最終導致眼高手低,以失敗告終。
這款戰機便是“研驅一”。其於1942年開始設計任務。於1944年夏天,首架“研驅一”完成了組裝。第二架“研驅一”則在同年秋天完成組裝。1945年1月18日,“研驅一”首飛,並墜毀。試飛員譚壽不幸犧牲。此後,“研驅一”便停下了進度,不再繼續研發。
圖2:網路流傳的研驅一戰機模型
“研驅一”是款單座單發飛機,機長8.72米,翼展12.1米,最大起飛重量2930千克,最大理論速度為580千米每小時,最大理論航程1410千米。它使用了萊特旋風SGR-1820發動機,其功率為710匹馬力。由於第一架和第二架均為實驗機,因此均未裝備武器。
圖3:研驅一模型的俯檢視,其機翼翼形非常奪人眼球
“研驅一”的氣動非常地引人矚目。其極為大膽地採用了前掠翼和倒鷗翼型。尾翼則採用了罕見的高置十字尾。可以說,其氣動外形設計相當有特色的同時,也極為激進。“研驅一”的前機身、中機身及內翼均為使用4130 鉻鉬鋼的金屬結構。而後機身及機翼外翼,則為了減輕戰機重量,而使用了木質結構層板蒙皮和蒙布。不過,這些激進的設計配合無論是工業基礎還是理論基礎都很差的民國,最終導致了失敗。“研驅一”前機身的零件較多,但卻基本為金屬構件,而零件較少的後機身卻基本為木製構件。這就導致前重後輕的重心問題。雖然設計人員發現了這個問題,在後部增加了配平。但是,“研驅一”在這方面的問題依然嚴重,導致其在做具有一定難度的飛行時,有可能導致失穩並失速(事實上,其墜落的表現特徵就是如此)。其前掠翼會使氣流由外向內向翼根流動。在做大迎角飛行時,氣流會先從機翼根部分離。然而“研驅一”採用了倒海鷗翼。這導致氣流無法正常地順暢地經過翼根進行流動。這就使得其升力與穩定性有著非常大的損失。而再加上由於翼尖的升力偏大,配合倒海鷗翼本身的機翼上反以及內外翼的材料不一致(內金屬,外木質),這就導致機翼的形變會比普通的前掠翼要大。“研驅一”的試飛失速的很可能的另一大原因便是機翼的輕微形變導致氣流流向的變化,再加上較小的垂尾面積,最終導致穩定性的劣化,使飛機墜機,令人惋惜。
-
4 # 南黎23333
這個就太多了。當時中國的武器可謂是萬國造。那麼這裡我們來列舉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輕武器。
步槍步槍主要是早期仿製M1888委員會步槍的漢陽造,毛瑟血統的中正式,以及繳獲小鬼子的三八式
↑漢陽造
衝鋒槍想不到吧?其實中國當初也有裝備過沖鋒槍。這之中主要是德國一戰時期的MP18衝鋒槍,國內叫它“花機關”,現代的抗日劇很多都拿司登冒充它了。其次就是美國的湯姆森衝鋒槍了
↑MP18
機槍輕機槍方面少不了我們著名的捷克式ZB26輕機槍。
重機槍方面為馬克沁變種民24式重機槍。↑ZB26
今天就先水就先到這吧,休息ing
-
5 # 都市南鄉子
二戰時期對中國而言正好處於抗戰時期。以單個國家論,武器裝備相對最差就是我們。因為,一則工業化基礎薄弱,除了步兵輕武器,其餘全部空白無法制造。二是國窮民貧,缺錢且國際地位弱。即便二戰前也只能從多國進口重型武器,飛機等。但海軍就只能忽略,還有一旦二戰爆發,蘇德意等國軍火來源就完全斷絕。三是抗戰軍興,直到44年國軍都一路丟城失地,所有陸上外援通道,除了滇緬邊境全部失陷敵手。靠“駝峰航線”的運量怎能滿足抗日戰場的巨大消耗吖?所以,簡單說當年我們除了陸軍的步兵輕武器,海空軍及陸軍重武器等其他裝備一概沒有。
-
6 # 努力向上的Tu
地方軍閥的裝備很雜,看是哪個國家支援的,就裝備哪個國家的武器主要說中央軍的前期主要是德式裝備毛瑟手槍漢陽造(仿製德國1888式步槍)中正式步槍(仿製德國1924年式毛瑟步槍)
MG34ZB26(捷克式輕機槍)24式重機槍(仿製德國MG08式水冷馬克沁重機槍)後期加入了點30輕機槍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
春田M1903式步槍三零步槍三零二步槍四五手槍四五手提機槍三零三輕機槍三零重機槍五零高射機槍五五戰防步槍三七戰防炮
六零迫擊炮八一迫擊炮四二化學迫炮七五山炮七五榴炮一零五榴炮一五五榴炮九零高射炮火箭筒槍榴彈筒火焰噴射器M3A3輕戰車二磅戰防炮二五磅榴炮四零高射炮
回覆列表
抗戰初期中央軍
手槍:毛瑟1932型衝鋒手槍,是M1896的改進型。7.63mm口徑,初速420米每秒,最大射程2000米,可連發,裝備10或20發彈匣。“自來得”、盒子炮、駁殼槍、20響,都是中國對他的稱呼。大部分這種手槍流入中國,(德國因為嫌貴不肯裝備!)效能非常出色。
步槍:民二四式步槍,又名中正式步槍。仿自德國毛瑟M1924 式步槍(二戰中德軍制式裝備卡爾98K的鼻祖)鞏縣兵工廠育民國二十四年仿製成功。口徑7.92mm,初速810米每秒,表尺射程2000米,由5發彈倉供彈。全重4.08kg。
構造簡單,效能優良。
機槍:輕:捷克造ZB26,發射7.92毫米無底緣毛瑟步槍彈,彈匣裝彈30發
重:馬克沁水冷機槍
後期裝備英國布倫式輕機槍,全槍重10千克,長1.156米,口徑7.7毫米,理論射速500發每分,彈頭初速744米每秒。極受中國軍隊歡迎,英國為適應中國軍隊使用的7.92毫米無底緣毛瑟步槍彈,改制了一部分機槍,口徑7.92mm,理論射速600每分,彈頭初速830米每秒。實用、潑辣,發揮重要作用。
其實,國軍中央軍輕武器裝備,效能全面超過日本武器。日本輕武器以故障率高、效能差著稱。尤其是“三八大蓋”,可比不上我們的民二四式步槍。重機槍,除了我們的是水冷的,可靠性、效能遠超日本一大截。
而輕機槍,日本是在繳獲ZB26之後,仿造出日本輕武庫裡最說的過去的九六式、九九式輕機槍。
另外,中國未裝備德國MP系列衝鋒槍。(當時德國還沒裝備!)
後期裝備的美製湯姆遜衝鋒槍,在1944年緬北反攻中和1945年的芷江會戰中大顯神通。國軍評價說,在灌木林中近戰非常適合。但缺點是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