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逸網

    1、適當限制是必要的

    沒有一個孩子不愛玩,電子遊戲很誘人,自然成為他們的首選。如果對他不限制,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可以對孩子合理要求,要求孩子把作業做完了才能去玩,並且規定一個合理的時間。有時孩子學習的效率高,還可以允許他多玩一會兒。這樣,孩子有張有弛,他也覺得家長很講道理。

    二、防範為主,注意引導

    如果孩子對遊戲還沒有完全上癮,可以在其他地方培養孩子的興趣,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應該利用業餘時間多和孩子交心,瞭解孩子的所見所聞,多傾聽孩子心聲,從孩子的話語中瞭解他的興趣所在,比如他喜歡羽毛球、網球,那麼就花些時間和孩子一起運動,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有利於孩子成長。

    三、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孩子到了初三,很多道理都會明白。這時候可以選擇跟他談心。

    有位家長是這麼做的:要孩子解釋“玩物喪志”的含義。孩子清楚得很,說:“玩物喪志”是指只顧玩賞所喜好的東西,容易消磨掉志氣。家長告訴他讀初三,面臨著人生的一次抉擇,如何合理分配時間應有所考慮。孩子認為:不玩遊戲是不現實的,遊戲不光是有趣,確實也能鍛鍊思維的敏捷性,會剋制自己。於是約法三章,只許星期天玩兩小時,如果超出時間,從下週的時間裡扣除。堅持每週都這樣。之後,孩子沒有失信,家長也沒有失信,孩子的遊戲癮漸漸克服了。

    事實證明,對聽話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如果一味地堵,聽話的孩子也可能產生逆反心理,反而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孩子適當時間遊戲是可以。戒掉長時間遊戲,一定要爸爸媽媽參與,不要打罵,一起制訂遊戲時間,其餘時間做什麼,鼓勵孩子與小朋友多在外面體育鍛煉,參加社會活動。家長也要抽出時間,陪孩子去看電影、圖書館、旅遊等,培養孩子除遊戲外其他業餘興趣

    多帶小孩子出去旅遊,這樣轉移他的注意力。可能會減少貪對遊戲的興趣,而是對旅遊有興趣。久而久之的話,可能會改掉。家長也不要玩手機。

  • 2 # 教育使命在召喚

    首先家長必須有決心有恆心,不給孩子手機的同時還要調節孩子的情緒,儘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包括給孩子做些好吃的,帶孩子鍛鍊身體參加體育運動,運動能夠放鬆心情,釋放壓力,讓孩子慢慢從遊戲中走出來,之後適當增加學習任務,從他感興趣的學科入手。

  • 3 # 二八宋老師

    你好,首先從你對孩子的細心觀察不難看出你是一個很負責任的家長。關於孩子上網成癮、遊戲成癮是十分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及時更正孩子的壞習慣是很有利於孩子成長的。

    關於遊戲成癮,我們首先要分析原因:在當前這一特殊條件下,網上學習成了孩子方便玩遊戲的客觀的條件,但又不能不上網課。所以適當的監督是必要的。平時上課在可能的條件下進行陪讀。(這時,孩子總會用信任做要挾,不要管,既然這麼說就是在為下一次犯錯做準備。)晚上定時沒收孩子可以玩遊戲的電子裝置,保證孩子睡眠。

    其實不在特殊情況下,也有很多孩子沉迷遊戲。原因大概一下幾點。

    第一:孩子的智力發育被延遲,才被低幼智力活動所吸引。

    第二:沒用外力把陷入低幼智力活動的孩子們解救出來。

    第三:社會家庭和學校三方的不作為造成問題嚴重化和擴大化。

    一顧的批評指責,沒收電子裝置是不科學的。社會家庭和學校要三方協作,消除溺水區,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智力發育環境,和良好的誘導和引導。很多家長,自己沉迷遊戲,卻不讓孩子玩,這是上樑不正下樑歪,說服不了孩子的。培養孩子更高雅的興趣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4 # 物理視覺化

    習慣很難消滅,但是能被替代。遊戲帶給孩子的“荷爾蒙”在青春期吸引力巨大。

    建議,推心置腹和孩子溝通,認識到遊戲太多不好。和孩子一起制定,替代方案,陪伴遠遠大於管教。

    祝你成功。

  • 5 # 圭圭桔桔

    要看看孩子沉迷於遊戲的動因。是貪玩、是逃避,還是交流的問題。每種情況處理方式不同。

    關於學習,家長最好和孩子達成共識,學習是孩子的事情,家長只是提供必要的條件,不做過多幹預,只是幫助和引導。

    對於初中生,愛玩遊戲可以,給出一定時間,安排他去玩,如果現在一天玩五個小時,那就先安排三個小時遊戲時間,2個小時學習時間。學習時間最好目標明確,像遊戲一樣設定必要的階段目標,孩子會有成就感。

    慢慢地調整學習和遊戲時間。不能強來,初中階段小朋友還是需要一定空間。

    如果不是貪玩,而是逃避或與現實生活有交流和溝通問題。家長就要重視。必要時要介入心理輔導。

    總的來說,學習是一件長久的事,要久久為功,不斷抵禦各類誘惑,才能形成學習能力。遊戲只是一個小的誘惑。但他同樣是孩子們的生活的一部分,完全消除不應該,而是去引導,加強孩子對於學習、遊戲、生活的理解,慢慢一步一步才能讓孩子明白在幹什麼。

  • 6 # 學生陪伴著者

    帶孩子體育鍛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讓孩子生活有節奏並且充實起來。

    遊戲給他帶來的成就感大於學習帶來的。

    體育鍛煉加生活自律加學習上有小成就多鼓勵,讓孩子每日分享學習勵志故事。

  • 7 # 企業教官

    一,找到比遊戲更好玩的內容,二,讓孩子自己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三,允許一定的時間玩遊戲。大人與孩子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因為打遊戲是內心價值感缺失導致的。

  • 8 # 敏敏6668655

    要引導孩子正確地對待遊戲,作為家長,我們先有必要了解一下游戲讓孩子痴迷的的原理是什麼:

    一、操作簡單,易學易上手。比起課本上的一些知識,玩遊戲的門檻確實很低。

    二、畫面豐富,能不斷刺激孩子的各種感官,讓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感官得到滿足。孩子看來這比書本有趣。

    三、最吸引他們的,是遊戲給的即時獎勵制度,過一關得金幣,打一局就晉級,離“超級英雄”的夢想指日可待。多數男孩子都期待自己成為超級英雄,在現實中不可能,然而在遊戲中可能。沒有人希望自己落後,遊戲能滿足孩子的一個大目標“個人價值感”。

    然而在現實中,可能鼓勵很少,或者基本沒有,遇到的都是指責和批評,人生充滿了沮喪和失落。哪個孩子願意過這樣的生活呢,虛擬的世界比現實更美好,情願一頭扎進去。

    四、在遊戲中允許不斷的犯錯,遊戲會不斷的提醒你“再來一次!加油”等等,這讓孩子感到很安全。人在成長中會犯各種各樣的錯,然而家長不允許,遊戲允許。錯誤不可怕,錯誤是孩子學習的機會。

    所以,如果家長能滿足孩子在遊戲中體現的這些“剛需”,在家長和遊戲的較量中,就有可能勝算。畢竟遊戲是人發明的,誰更智慧,不言自明。

  • 9 # Nbs南山悠悠

    家有初中生怎樣讓他戒了網癮,全身心投入學習初三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

    初中孩子正是精力旺盛,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很強的時候,成人意識增強,喜歡尋找自己的獨立,沉迷網路遊戲,虛擬世界遊戲正好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家長要分析孩子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的原因。一般情況下孩子沉迷遊戲注意有三種原因,一是缺少家長的關愛,許多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少關心孩子的精神需求,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歡與家長交流,遊戲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

    二是缺少同伴陪伴。家長高高在上的態度使得孩子很難與家長交流溝通,孩子要與人交流,遇到不喜歡學習的同伴,他們喜歡談論的話題大多數就是遊戲。三是,缺乏感興趣的事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家長過分追求卓越成績的情況下,有些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慢慢對學習失去興趣,他們總會尋找新的興趣愛好,網路遊戲正好滿足孩子的需求。

    孩子沉迷於網路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心理感到比較空虛造成的。關鍵在於轉移孩子的興趣和注意力,讓孩子覺得有事可做、願意去做,但不同的孩子需要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前提是你要了解你的孩子,知道孩子為什麼去、什麼時候去、和哪些人一起去、都在玩什麼、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興趣、從哪裡開始的等等內容。瞭解了這些情況後才能針對孩子的問題找出採取的策略,一定要進入孩子的心裡才能取得相應的效果。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戒掉網癮

    第一,家長要關愛孩子的精神需求。成長中孩子不僅僅是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要有健康的心裡,健康的心裡需要家長的關愛,家長與孩子一起多交流,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感受,不要過度評判孩子的表達,如果孩子有不正確的意識,家長要平等與孩子交流溝通,成為孩子的朋友。

    第二,家長要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在家裡多和孩子交流,增進父母與孩子的情感,家長給孩子做好榜樣,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自己必須做到,多關愛孩子的精神需求,人是精神類的感情動物,除了需要生命關懷之外,精神關愛不可或缺,缺乏心裡關愛的孩子在虛擬世界尋找慰藉,作為家長要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家長與孩子交流以情感交流為主。

    第三,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讓孩子學會選擇。堅決堵決孩子要玩手機,一時難以接受,可以給孩子提出明確要求。例如,一次只看10分鐘或半小時,時間一到,讓孩子自己放下手機,同時對孩子的行為給予表揚。

    第四,家長創造機會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鼓勵孩子參加社會活動。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只是我們沒有挖掘出來,家長和孩子一起透過實踐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家長帶孩子一起參加活動,體育鍛煉,爬山鍛鍊,勞動體驗,讀書互動,透過活動鍛鍊轉移注意力,發現孩子想的興趣愛好,培養孩子自己喜歡的事情做。@

  • 10 # 莎莎嘉嘉站起來

    這位家長你好,你提的這個問題,比較普遍,而且也是非常讓家長鬧心的問題。我作為初中生的媽媽,也面對過自己孩子的網路問題,也經常思考遊戲上癮的問題,所以我有很多的想法和您分享。

    先看第一個問題,如何戒掉遊戲癮?要戒掉一個東西,首要要看上癮程度,上癮程度越深,戒掉就越困難,畢竟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說實話,你要想快刀斬亂麻的解決問題,只會滋生更多的問題。

    所以第一步,您先別太著急,別急著解決問題。先看看為什麼孩子容易遊戲上癮。

    1、大腦發育特點

    心理專家從大腦發育方面分析了當下青少年沉溺遊戲、網劇追星等一系問題。為什麼男孩容易沉溺遊戲而女孩容易去追星追劇聊天?這是男女大腦發育的特點決定的。

    男孩的大腦,空間感強,需要有操縱性的消遣來做內在的表達。而遊戲的通關,所帶來的操縱感、技能感、成就感,能給他們帶來很大的滿足。尤其是在現實生活中受到了一些打壓或者挫折時。所以電子遊戲很好地滿足了這一需求,但是在一開始家長必須對遊戲有個警惕性,比如很多付費遊戲的精密設計就是為了讓你上癮的,從而讓遊戲者多付費達到自身盈利目的。所以在選擇遊戲,和遊戲之初,一定得注意甄別,付費遊戲儘量別碰。因為後續一但上癮,那麼就會容易失去理智,無限制的充值,買裝備。

    2、生活環境

    孩子容易對某一樣東西上癮,往往是因為沒有別的愛好,感到無聊,所以網路遊戲乘虛而入,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對於男孩子來講,培養正向的愛好,多樣的愛好,特別是體育方面的愛好,可以消耗過多的身體能量,並抵消部分對於遊戲的痴迷。同時,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學校裡,找不到一個良性的傾訴渠道,學校壓力大、回家也是高壓不被理解的環境,也容易在網路這個虛幻的世界去尋求安慰。所以親子關係,家庭氛圍也是需要家長注意的,這個時期,理解接納孩子的成長壓力和學習壓力。

    3、內在價值觀和責任感的缺失

    為什麼有些孩子容易沉溺遊戲和一些低俗的娛樂?而有些孩子始終能保持積極正向的行為?這也和內在的價值觀有關,因為對於那些遊戲上癮的孩子,他們在接觸這些的時候不會去多想這些行為於人於己可能存在危害的,因為內心沒有更深更正的一個根基,所以更容易被外在的東西, 被那些短暫的感官刺激牽著鼻子走。 而內在價值觀和責任感的培養被認為是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如果家庭教育缺失了這一塊,那麼就坦然面對吧,從此重視,也許不晚。

    說一千道一萬,究竟怎麼辦?

    1、 問題一個個解決,在孩子沒有徹底改善對網路遊戲的痴迷之前,不要過於奢望學業,否則親子關係將不堪重負。先把注意力放在解決逐步戒掉網癮、或者說有序使用網路上。

    2、 在自律沒有形成的情況下,他律是必須的。家長必須拿出該有的權威拿出底線原則,和孩子一起拿出相應的規則。不要奢求快速解決問題,而是階段性的減緩網路遊戲的沉溺。

    3、 規則制定好後,就加強電子產品的監管,嚴格執行。根據前面的網路成癮原因分析,逐步加強孩子的內在建設,只有內心有了改善,才能在外在行為有所上改善。

    最後不得不說:什麼東西上癮了要想戒掉,並不容易,首先得有這個思想準備。其次孩子需要規則,也需要幫助。最後,遊戲上癮這個問題的鬥爭對於家長和孩子都是長期的,要做好反反覆覆的思想準備。冷靜對待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到女生不敢看眼睛,怕讓人誤會喜歡她,在她旁邊也不自然,該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