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樂魚
-
2 # 道遠說車
寫在前面:都2019年了經濟早已全球化,沒有哪個車所有零件都是自己生產的,也沒有哪個車企閉門造車,不看競爭對手的。就連波音飛機好多零件是中國造的呢~
前某自主品牌研發工程師一枚前來回答。
看到題主的問題,莫名興奮了一下,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目前自主品牌研發方面的思考。
首先要說明一下汽車是怎麼造出來的。眾所周知,汽車是由一個個零部件組裝起來的。
那麼所有的零件都是汽車廠家自己設計製造的嗎?如果是買別人現成的零件算是東拼西湊嗎?
目前主流的車企只有少部分汽車零件是自己製造的,主要是車身零部件選擇自己製造,像大梁、側圍、頂蓋、地板等這些大型的鈑金件。主要原因是這些鈑金件製造難度較大,對整車效能、質量、外觀影響較大。其他一些小的車身鈑金件難度不大,就直接外包給零部件製造廠家進行生產,這樣可以減少零部件管理成本、裝置成本等;不同車身鈑金零部件廠家將零部件都送到汽車工廠,然後再由汽車廠家在焊接車間將其焊接成一個完整的白車身。
但是汽車上的絕大部分零件都是汽車廠家自己設計的,原因是每個汽車廠家開發的車輛外形、尺寸、配置、重量都不是完全一樣,而且不同廠家的車輛各零部件的安裝位置可能也有所差別。這就造成了各個廠家車輛的很多零部件的安裝結構,位置都有所不同,所以汽車上絕大部分零部件都需要汽車廠家自己設計,這樣才能使整車的效能做到更好,各零部件的之間更加協調。除了零部件外形結構的設計,還有一些外購的零件只是改其軟體。像一些難度極高的零件,譬如說汽車的自適應巡航雷達(ACC雷達),此雷達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國際供應商能提供,如德國博世、德國大陸集團等。由於這些零件是全球通用的零件,所以其外形基本一致,然後各個汽車廠家根據各自定義的通訊協議,對雷達進行重新標定匹配,以滿足自身車輛的效能目標。
除此之外也有些零件是完全買回來的,不用設計,這些零件一般都是標準件(簡稱標件),例如螺母、螺釘等。
綜上所述,汽車的零件是絕大多數是汽車廠家自己設計(包括軟硬體的設計),少部分是自己又設計又生產。
中國車企有幾家是自主研發的?假如按照自己設計的佔90%以上視作是自主研發,那麼我至少中國的幾家主流車企都是算自主研發,譬如說吉利、比亞迪、長安等。雖然有人說某某品牌像哪家外國車企,這隻能說明其外形像,而外形上能抄的東西很少,況且外形這個東西真不是工程師說了算,是領導說了算,而你真正能感受到的效能反而是工程師給與的。所以說抄造型這個做法還遠遠沒達到真正的抄襲,要做到真正的抄襲很難的,除非在對方那裡派有臥底,如果僅僅靠買幾輛車拆開看,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真正的高手是能抄到內在的,如果內在的也能做到一樣,那才是真正的厲害。
有哪些車企是東拼西湊的“組裝車企”?按照常規的理解,估計99.99%的車企都是“組裝車企”。但是基於上面所說的“車是如何造出來的”來看的話,"組裝"其實是大家公開的秘密。
但是............ 敲黑板了!!!
國內有一家車企堅持所有的零件都自己生產,雖然目前仍然無法做到100%自產,但是神奇的是竟然可以將自己生產的零件賣給競爭對手。
你猜到是哪家車企了嗎?
答案是 BYD。多麼激盪心靈的三個字母!
BYD=be your dady,哈哈哈~~
不好意思,跑題了。
傳說BYD有20萬員工,十幾個事業部,幾乎可以生產汽車上所有的零部件。可以說是一個汽車帝國了。BYD一直堅持正向開發新能源汽車,多年的技術積累是的BYD成為了全球第二大電池供應商,其電動車更是遠銷海外。逐漸壯大的比亞迪也引起了,世界汽車巨頭大眾集團的關注,去年有爆料,大眾集團Quattroporte穆勒開著比亞迪唐混動在上海超速被罰。
除此之外,今年上海車展上的“豐田皮尺部”偷看比亞迪新能源車裙底,也讓比亞迪火了一把。
總之,對於自主品牌,我認為自主研發程度最高的當屬比亞迪。
-
3 # 焦點非關注
我簡單說說我的觀點:汽車工業雖說不是什麼高精科技,但是也是非常的複雜,現在是全球化時代,誰也離不開誰,比如說吉利,沃爾沃,大眾都採購愛信的變速箱,博世的電氣化模組,當然採購別人的也不是因為自己造不了,這裡牽扯到研發成本,成熟度,穩定性,目前中中國產汽車包括汽車配件供應商基本上全品類都有,只是沒有國外的先進而已,人家上百年的技術積累,和工藝積累不是那麼簡單學的。
關於中中國產廠商哪一些是組裝車不思進取呢?
累如:一汽奔騰,北汽紳寶,東風系列,力帆,海馬等。像一汽東風北汽這些央企,共和國長子至今做的車像山寨一樣,我們的汽車工業起步早於南韓,但是現在呢?看看現代起亞的技術積累和在全球的銷量?
我覺得比較爭氣的企業:上汽,吉利,廣汽,長城,比亞迪等,並不是所有的國企都不爭氣,上汽和廣汽是個優等生,這裡還有很多努力研發的民企,其實購買發達國家的技術並不可恥,因為時間等不了我們,我們需要彎道超車。
我的評價可能有爭議,大家可以自己試駕一下這些中中國產車,感受一下我說的有沒有錯,外觀好看,空間大,配置高沒有什麼用,一個車的精髓是開。
附圖兩張大家看看有多少中中國產車沒有見過?有多少倒閉的?
-
4 # 南卡羅來納1
比亞迪, 比亞迪前期有模仿雷克斯Rx的痕跡,發動機也是根據本日發動機逆向研發的,到中後期積累了一定資本就開始走自主創新自主研發的道路了,比如比亞迪秦、唐、宋 特別是新能源號稱中中國產汽車中的華為
-
5 # E速快車
在談到汽車行業的自主研發,嚴格意義上可以說中國車企沒有自主研發的,均為“組裝車企”!甚至整個汽車行業來說大多都為“組裝廠”!自主研發的意義
依靠自己的科技知識,研究發明, “自主研發”含自力更生的意思。
而實際上對於汽車行業用“自主研發”不如用“自主開發”來得貼切。
汽車行業的自主開發:汽車企業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在全球範圍內,結合自己可控制和可利用的資源,依靠科學的流程、先進的手段來進行的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產品研發活力。
車企成為“組裝廠”是必然的這裡面強調的是“全球範圍內,自己可控制和可利用的資源”,也的確如此,汽車本就由上萬個零部件組成。在構成汽車的部件中,很多都有技術壁壘、專利以及生產的成本因素,導致了汽車廠商不可能去生產自己汽車所要的全部零部件,這也使得現代汽車零部件的採購必然是全球化的。自然而然的車企也就成了“組裝廠”。
其實道理很簡單,比如街邊賣油條的大爺。他是負責油條生產的,但並不意味著他就得同時把做油條的油和麵也靠自己種田、種地加工出來。
所謂的“東拼西湊”這裡題主提出的“東拼西湊”,其實很大程度上說的是汽車三大件吧,至少我理解的是。就全球知名品牌的汽車來講,“三大件”確實是各個車企賴以生存的根本,實際上我說的這“三大件”也並非我們平常所說的“三大件”:發動機、底盤、變速箱,而是“設計、發動機、底盤架構”,因為“變速箱”來講除了雙離合這種並不是很被世人接受的一類,其他的基本都由世界少數企業掌控著,比如:ZF,愛信等,懂的人自然懂。
一、設計。不用多說,國內企業近年把的新車設計可以看出,已經逐漸從模仿走向自主創新的階段。各種顏值並不比什麼大眾、豐田合資車差。
二、底盤架構。這對於中中國產車企算是個難點,目前可以算完全自主研發的可能只有奇瑞的T1X平臺,有人要說還有領克的CMA平臺,CMA完全意義上並不為吉利獨有,所以雖然算先進的但不算完全自主的。其他諸如吉利、長城等中中國產領頭羊的底盤大部分都來源於逆向日系、或者為日系改造平臺。比如:吉利博越的逆向RAV4平臺,H6的CRV改造平臺。
三、發動機。目前倒是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感覺”,中中國產各大車企均開始有了自己自主的發動機,這其中最為有名的算長安的“藍鯨”及奇瑞的發動機。
就我說的“三大件”,目前中中國產車企做的最全的算是奇瑞吧(吐槽下奇瑞的設計,中中國產裡真的算醜的了)。
所以,在我所說的“三大件”條件下的自主研發,唯有奇瑞;撇開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說哪個車企是“組裝廠”,那全球的車企無一例外都是“組裝廠”。 -
6 # 行之御風
首先要明確做到怎樣的程度才能稱為自主研發?一款汽車從市場調研,立項開始到批次生產,一般週期24-30個月。需要做研發的範圍一般有以下幾項:1、造型;2、全新整車技術;3、關鍵零部件技術;4、匹配驗證技術;5、製造工藝技術;
國內汽車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產銷第一的大國。但比較遺憾的是能在上述領域中全部自主完成的一個也沒有,絕大部分只能做到1-2個,而且都不是核心項!歐美、日本等各大汽車品牌由於更加細化的專業分工,雖然也不是全部都親自出馬,但是自主覆蓋面更寬,普遍的情況至少3項以上,日本各大公司能力最強,豐田、日產、本田為代表全部5項全能。
國內各個合資汽車公司就是裝配工廠,談不上是獨立的汽車公司,這裡暫且不談。就說自主品牌,沒有一家公司掌握了最核心的3項,匹配驗證只能說有了一定基礎,距離自主還有差距。
-
7 # 汽車知因
中國車企有幾家是自主研發的?有哪些車企是東拼西湊的“組裝車企”?
作為一名汽車領域的工程師,首先小編想說中國車企基本都是東拼西湊的,勉強說得上自主研發的有:奇瑞、比亞迪、長城、吉利、長安,其中奇瑞的技術是公認比較強的。奇瑞有自己的工程師文化,有自己研發的底盤。
汽車研發
一款車型的正向研發通常需要5-10年,並且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國內很多車企都是逆向研發,原因如下:
1、正向研發時間太長,你車型還沒研發出來可能企業就沒了;
2、正向研發需要的資金太多,車型研發出來了也不一定被市場認可,企業都是以利益為主,所以很多車企放棄正向研發;
3、逆向研發時間週期短,投入相對較少,且很多車企採用,於是大家都紛紛採用逆向研發,不然人家車型上市了你還在研發;
車型逆向研發基本都是找一款賣得火的車型作為對標,說得好聽叫對標,你們要說抄那也可以。有些車企抄得少,有些車企則抄得過分了,哈哈哈,比如某泰。
車企造車模式
一輛汽車有上萬個零部件,主機廠作為最上游端,一萬多個零件,任何主機廠都不可能自己生產,頂多就是生產一些關鍵零部件,其它都靠跟零部件供應商購買。就是國外的大型車企比如:通用、賓士、寶馬也是要採購很多零部件的。由於歐美對零部件的壟斷,造成中國目前關鍵零部件還是依賴進口,比如;發動機、變速箱。
中國車企的困難
中國的車企目前雖然在快速發展,但是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在汽車技術上,國內車企從零發展到現在不可否認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面對國外車企的打擊國內有些車企的發展可以是說是舉步維艱。由於國內汽車發展時間較短,汽車產業鏈還不夠成熟,汽車製造工藝經驗薄弱,這也是國內車企的的一大困難。
知音說: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造車也是一樣,從無到有,再從有到好,希望中中國產汽車能夠越做越強。
-
8 # 天和Auto
「中國車企·自主研發」的品牌越來越多-東拼西湊的車企已經在大浪淘沙
三大陣營:
民營車企-代表品牌國營車企-代表品牌新勢力車企-東拼西湊首先需要說明一點:自主研發指機型具備智慧財產權或各類專利技術,完全做到「每顆螺絲釘」都是自主製造的車企是不存在的;比如奇瑞就曾經被稱讚過螺絲都是自己製造,然而這是絕對的門外漢的刻意吹捧而已。
因為整車廠沒有必要扮演齒輪廠、玻璃廠、輪胎廠等等角色,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則毫無意義,採購的零件成本低於自主製造才是最重要的,這就是為什麼存在供應商這種角色的原因。
民營車企1:長城汽車是燃油動力車輛的研發型車企。雖然早期的長城汽車就像是“組裝廠”,採購三菱的發動機與愛信的變速箱,逆向德系與日系汽車的設計;但是除了全球第一家車企以外,剩餘的數百家車企都是這麼成長起來的,所以沒有必要因為早期的借鑑而否定積極向上的企業。
參考機型有目前正在使用的4B15B-1.5T,4C20B-2.0T,4D20M-2.0T柴油機,以及DCT450型七檔溼式雙離合。這些汽車隨便挑出一臺都是業內的優秀產品,比如小排量的1.5T發動機也有124kw/285N·m(1400~3000rpm)的動力儲備;看似增壓器效率偏低,但是氣門升程連續可變技術有效降低了高轉區間的進氣損失,實際在3000-4500rpm的範圍內仍舊超越很多1.5T。
目前長城汽車應當進入了3.0階段,發動機已經有高效率的4N20-2.0T的儲備,同時有3.0T-L6發動機;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變速箱的突破,僅討論雙離合變速箱也已經挺難得,早期使用的格特拉克溼式六檔問題頻發,同時使用同品牌的福特與沃爾沃也受到很大影響,而長城汽車率先轉型自主研發DCT,現有七檔機型已經有不錯的水平,9擋機型只待產品規劃完成應當也可裝車。
同時長城汽車打造了中中國產首臺「9AT手自一體變速箱」,這臺機器有可能改變行業格局;這家車企的機器已經供應給其他車企,在有些善於“內訌”的中中國產汽車陣營中,這是相當難得的結果了。
2:比亞迪汽車是新能源陣營中的佼佼者。這家車企曾經的問題與長城汽車相同,起步階段是採購過發動機和變速箱總成的,而且設計也存在逆向問題,比如F3/S6/M6。但是在工業4.0的時代,以先進的電驅技術作為儲備,比亞迪在全新的領域中必然可達到非常高的高度。
混合動力汽車F3DM在2008年就已經上市銷售,採用的整合雙電機變速箱與目前豐田本田福特通用等品牌的車輛,仍舊在使用的ECVT技術;然而比亞迪早期淘汰掉首代DM,升級至今已經為並聯式三擎四驅插電混動平臺。一臺車裝三臺發動機(涵蓋兩臺電動機),從燃油動力驅動系統到電驅系統均為自主研發,僅此一點就沒有第二家車企能夠做到,能做到相同超高效能與穩定性的混動汽車當然更沒有了。
「E平臺」時比亞迪的電動汽車平臺,永磁同步電機最高效率達到97%,這是行業標杆;電控系統中的IGBT功率半導體,是國內唯一一傢俱備自主研發能力的車企。
動力電池有和CATL水平相當的鎳鈷錳酸三元鋰,同時還有打破行業格局,在安全性、穩定性以及體積能量密度等方面都超越NCM的刀片型磷酸鐵鋰電池。這就是比亞迪電車總有高效能和低功耗的原因,同時也是能轉型作為其他車企供應商的基礎;與其合作的車企有戴姆勒、豐田、奧迪、長安、長城、北汽等等,這家車企的未來不可限量。
國營車企長安汽車廣汽集團等等真正進行自主研發且有優秀成果的國營車企很少,一汽主要依靠德系與日系的技術,二汽渾渾噩噩只能接觸菲亞特PSA甚至日產,上汽完全就是依靠通用汽車的“洋落”;江淮與奇瑞等地方國企有一定研發成果,然而相比長安廣汽以及民營車企而言還是遜色太多,剩下的福汽之流已經不值一提了。
長安汽車的亮點可以參考「NE·OEM平臺」,該平臺不僅能做到自主研發出一些優秀的發動機,比如NE-473ZQ5型號的1.5T,132kw/300N·m(1250~3500rpm)的動力儲備還是挺不錯的。更重要的是NE還能夠為前提車企代工生產發動機,這是第一家能夠提供“貼牌”業務的中國車企。
在變速箱方面長安也有自主研發的七檔溼式雙離合,綜合表現良好;至於長安東安旗下的6AT倒是比較一般,實際穩定性表現偏差,所以也只有極少數品牌(參考海馬汽車)有使用過。
不過主品牌的長安汽車綜合表現良好,撇開期間出現過問題的JL476ZQCF發動機以外,其他機型的質量、動力與油耗都還在中等偏上的標準。對於國營車企而言真的是很難得了,參考風神或奔騰等品牌再回頭看看長安吧。
【廣汽集團·傳祺汽車】在自主品牌中也是有一席之地的,雖然主力車型的緊湊級SUV銷量不夠理想,但是輕奢級的GM/GS/GA-8系汽車都有很高的水平。不過不能否認的是廣汽目前仍沒有能匹配高標準發動機的變速箱,自主研發的七檔溼式雙離合只能匹配1.5T-4A15J1。
然而這對於傳祺汽車也已經是很大的提升了,因為早期依靠的是菲亞特供應的乾式七檔機型,穩定性表現差的一塌糊塗。所以能升級溼式就是進步,而且國營車企中具備研發DCT的企業仍舊不多。
重點:廣汽4B20J1-2.0T以及四代儲備機型水平很高,三代機已經有40.23%的最佳熱效率,同時以高壓直噴與渦流控制技術實現了185kw/390N·m(1750~4000rpm)的高效能;目前這是中中國產發動機的最強汽油2.0T,綜合其穩定的質量表現而言,水平不輸賓士寶馬與通用福特。而四代機一旦量產則會有更高的標準,廣汽集團近兩年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
新勢力品牌「東拼西湊」用於形容網際網路造車的新勢力品牌還是比較合適的,這些年輕車企基本都是在模仿美系新勢力-特斯拉的營銷模式,說白了就是產品不指望賺錢,能不斷把股票做強做大也就算達到目的了。
在各類新勢力品牌中似乎只有珠海銀隆研究過電池,也就是收購美國奧鈦的【鈦酸鋰】;這種電池有非常高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但是超級高的製造成本決定了不會有市場。所以即使董小姐(董明珠)的炒作下,銀隆汽車最終也是一地雞毛收場,結結果還造成了董小姐詆譭所有中中國產汽車的案例出現。
蔚來與小鵬等品牌主要依靠寧德時代電池,少有幾個具備電池組PACK或者控制系統開發,依靠的是以聯合電子為主的供應商;電機以精進、大洋、電驅等品牌為主,其次如轉向系、行駛系與基礎結構也都依靠採購。
重點是有些車企還不具備自主生產汽車的能力,依靠江淮、海馬、力帆等車企代工,但是這些車企自身在新能源陣營中也都沒有什麼建樹。所以這些新勢力品牌的存在,至少在現階段而言還沒有什麼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的價值,但對於拉昇自主品牌的整體定位還有些意義;中中國產汽車還是要依靠比亞迪長城這種企業才能加速進步,廣汽長安也許會是未來國營車企聯盟的領軍企業吧。
(僅為乘用車型領域評價)
天和MCN授權釋出
-
9 # 色彩車圈
這個還是非常容易區分,車企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時間,尤其是自主研發創新開發的車企,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兒,包括外觀設計都需要大量的技術和經驗,需要大量的時間研發,所以紅旗,吉利,長安,奇瑞,長城這樣的老牌中中國產車企自主研發能力比較強,而蔚來,小鵬汽車,哪吒汽車這樣的新興車企,基本都是東拼西湊的組裝車企,原因也是比較簡單的。
蔚來,小鵬汽車和哪吒汽車
這幾個品牌汽車成立的時間非常短,並沒有時間經驗和原創技術支援整體的車型製造,雖然目前的科技非常領先,但是發動機,變速箱,電機,鋰電池等自主研發都是非常困難的,需要前期大量的鋪墊,才能掌握成熟的技術,所以這幾款車型的鋰電池等核心部件都是來自不同的品牌。
紅旗,長城,比亞迪,吉利,長安,奇瑞等
這些老牌兒的車企,也不能達到原創度百分之百,有些車型使用的是自主研發發動機,有些車型選擇的是購買發動機,而變速箱更是如此,但是從技術角度來說,也有原創度非常突出的車型,奇瑞瑞虎8的1.6T渦輪增壓發動機就是源自於自主創新研發,所以這幾個品牌車型還是有比較強的實力。
總結:汽車研發是非常有技術含量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短時間內成立的車企,大多數都是以東拼西湊為主。
-
10 # 覺主老刀
完全自主研發不可能
現代工業都是全球範圍內的分工合作,蘋果手機有80%以上的零件都是國內生產組裝的,波音飛機也有不少零件是咱中中國產的。汽車領域更是如此,你看賓士寶馬,大眾奧迪,誰自己生產輪胎?都是固特異、馬牌、普利司通、米其林什麼的。
很多東西不是做不到,而是沒必要。人家專門做輪胎的,做了百十來年了,怎麼更結實耐用,怎樣剎車距離更短,怎樣設計花紋,怎樣控制成本,你肯定沒人專業。與其自己再投產一個輪胎廠,倒不如直接買現成的。或者別的一些部件,把標準列出來,人家報價,到時候按照標準來驗收,只要能符合產品設計標準,外購反而比自己研發成本更低。
那我們怎麼界定如何才算東拼西湊?我覺得至少是兩個標準,第一,看車企是否有自己的平臺架構,第二看是不是用自己的發動機。
其實看那些車企在東拼西湊也簡單,看看誰還在用三菱的發動機。
組裝車企:1、還在用三菱發動機的車企:東南汽車、眾泰汽車、東風汽車(啟辰)、獵豹汽車。
中中國產造車行業起步較晚,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依賴三菱發動機造車。比亞迪、吉利、長城、中華、海馬……好多車企都用過三菱的發動機。其實新款的三菱發動機並不算差,熱效率也有37%,哪怕是現在也是主流一線的水平。用三菱發動機造車當然不能算錯,可是至少從側面說明這些車企缺乏進取心,缺少研發能力,自然也沒有什麼核心競爭力。現在的市場表現也能說明問題。
2、北京汽車:BJ40,2.0T買的是哈弗H9的GW4C20系列發動機。BJ80,3.0T用的是無錫五菱的,BJ90用的是賓士上一代的發動機,就是個換個殼的賓士GL。北汽不是沒有自己研發的發動機,不過是真上不了檯面。
3、造車新勢力:小鵬、蔚來、理想這些半路出家的車企都只能算組裝車企,純電汽車沒有自己的電池,要靠寧德時代,理想One的1.2T發動機是長安全資子公司東安動力生產的。其實組裝的活他們也沒自己幹,小鵬找海馬,蔚來找江淮,理想用的是力帆。不見得代工就一定不好,但是至少說明這些新勢力車企還缺少底蘊。
自主研發三大件汽車三大件,相對而言,發動機是最簡單的。近幾年中中國產發動機迅猛發展,一線品牌接二連三取得突破,即便是一些二線品牌也都透過聯合研發,或者請人研發,獲得了核心技術。像是奇瑞的中國芯、長安的藍鯨、榮威的藍芯,廣汽傳祺的動力芯,比亞迪的驍雲。都達到甚至超越了國際主流水平。
而底盤說難不難,都是最簡單的機械結構。可是說易不易,要想調校得當,卻難如登天!底盤好壞,直接決定一輛車的行駛質感和動態表現。這方面中中國產一線品牌和二線品牌的距離還是比較大的,真正底盤做得好的,也就是比亞迪、長城、奇瑞、吉利、紅旗、長安等少數幾個品牌。
變速箱一直是自主品牌的弱項。尤其是AT變速箱,還真是和國際一線品牌有著不小的差距。像是紅旗,發動機V12都搞出來了,可是8AT的表現仍舊不盡如人意,無奈只能選擇愛信的AT變速箱。不過溼式雙離合國內生產調校的已經都不錯了,最起碼比大眾的要強。長城、吉利的7速溼式雙離合絕對拿得出手。比亞迪的穩定性還可以,但是低俗頓挫仍舊很明顯,好在可以用在插混車上,插電式混動因為低速用電,所以很好的解決了雙離合低俗頓挫的問題。而高速行駛時,雙離合的傳動效率高,換擋迅速的優點可以得到更好的體現。
另外,在CVT領域,中中國產的奇瑞萬里揚也表現不錯。
沒有車企能夠做到完全自主研發,像是紅旗,用了愛信的變速箱就只能算組裝車企嗎?這顯然是不公平的,個人覺得是不是組裝車企,除了發動機以外,還要看有沒有自己的平臺。
哪些車企有自己的平臺?平臺是啥?其實也沒有多高深,說白了就是模組化造車,弄個流水線而已。我們拿攢電腦舉例子,同樣一塊主機板,你可以搭載不同型號的CPU,裝4.0TV8發動機,你這車動力效能就強,裝個2.0L自吸,那說動力孱弱也不算黑他。除此之外,主機板上還有記憶體插槽,你插8AT,那當然動力平順,質量穩定。你配個雙離合,動力油耗都不錯,但是低俗頓挫難以避免。CVT要看發動機支不支援了,畢竟CVT無法承受過大的扭矩。
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同平臺,你拉長一點就是B級車,縮小一點就是緊湊級。升高底盤就是跨界SUV,溜背式改一改就是SUV。有的MPV也一樣可以弄出來,不變的一半是發動機的位置和方向,還有就是輪間距。
中中國產一線二線車企,基本上都已經實現了模組化造車,比較知名的有比亞迪的BNA架構,可以融合不同的車型平臺和動力系統,比如說BLP平臺+DM3.0系統,就是漢唐等中大旗艦車型的插混版,比如說BMP平臺+E平臺,就是中型車的純電版。非常靈活。
紅旗的L平臺、H平臺,長安的P3、P4平臺,長城的檸檬平臺,奇瑞的M1X、M3X和T1X平臺,吉利的CMA、BMA平臺,都已經非常成熟了。
國內車企,自主度最高的應該是比亞迪。國內是比亞迪,國外是豐田,這都是不給合作伙伴留活路的車企。
比亞迪從發動機、電機、電池、變速箱,到車載晶片,全都自己設計生產,堪稱造車界的李榮浩,根本就不給別人留飯。我有一個朋友是做車載空調的,看我買了比亞迪的車破口大罵,說他和比亞迪有不共戴天之仇。這事說起來比亞迪是有點不地道,找他們公司做車內空調方案,他們幹了一個多月,把方案拿出來了,結果比亞迪一腳給他們踢開,拿著方案參考,自己做了。
用我朋友的話講,比亞迪的“罪行”是罄竹難書,不過也側面反應了它的研發能力和製造能力。
現在比亞迪的很多零部件都對外供貨,像是刀片電池、晶片,都是供不應求。別看這個名字土,但比亞迪真的已經不容小覷了。現在市值超過了賓士,僅次於特斯拉、豐田大眾,排世界第四。
原來外觀不行,現在請來了奧迪的設計師,新款的唐、漢、秦、宋,都是家族化設計,奧迪的設計師親自操刀。說底盤不行,把賓士的底盤專家瓊斯給挖來了,補上了最後一塊短板。
寫在最後。比亞迪的可能是自主率最高的,像是紅旗、奇瑞、長城中中國產化的程度也都不差。不過我並不認為中中國產率越高車就越好。當然,這可以反映一家車企的技術實力和底蘊,但是汽車畢竟是一個涉及眾多零部件的綜合工業產物,比亞迪能把三電系統做得很好,但是不太可能把各方面全都做到極致。用其他國家,其他廠商生產的零部件也無傷大雅。
回覆列表
說實話,這10來年中中國產汽車發展非常的迅速,快速崛起,對於合資汽車起到了非常大的挑戰作用,對汽車價格的垃圾起到了非常強的推進作用,為華人實現汽車夢,立下了悍馬功勞,如果沒有中中國產汽車的發展,就不可能有現在騎車的繁榮,同時現在汽車的質量也非常的不錯,中中國產主流品牌,都有了自主技術,比如說,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哈弗汽車,奇瑞汽車等等,都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都有自己的發動機技術.
當然了中中國產汽車有很多品牌從梯隊來算,有一梯隊,二梯隊,三梯隊甚至四梯隊,那些37裡的車基本上都是組裝汽車的產品, 這裡說一下那個東南汽車,在中中國產汽車剛發展的初期沒有發動機技術,更沒有發動機產品可使用,是東南汽車與三菱汽車合作,生產出來的三菱發動機,為中中國產汽車提供了動力,但是現在的東南汽車依然是34線梯隊的車企, 也比較有少的主流產品,面試,目前來說銷售比較好的也就是東南的dx3和dx7咱可以馬馬虎虎。但是他依然沒有自己核心技術。
當然了,除了東南汽車,還有很多汽車上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還主要組裝汽車為主, 這裡面還包過,國內還非常主流的,大型國有車企。他們都沒有自己的發動機技術,主要靠代工,來賺一些勞動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