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汶水才子

    我來回答日本字裡有中國漢字的問題,回答如下:

    一是日本在早沒有文字的,光有語言,和蒙古語、北韓語一樣,同屬於阿爾泰語系。但是日語的發展和變革,中國的語言和漢字對其影響最大。

    二是日本最早發現有文字記載的,大約在公元5世紀,用漢字記載的。在公園10世紀時,日本借中國草書字發明出來日本式的字母叫平假名,又利用漢字的偏旁發明出來片假名,慢慢的發展為漢字與假名一起作為書寫方式,至今沿用。特別是在隋唐時期,因咱國強大,日本當時派來好多人專門學習,同時也把中國文字帶了過去。作為音符使用,標註音的,好長時間都作為官方文字使用。

  • 2 # 微微螢火

    這要說到語源,日語本身源於中文,除了發音用的五十音,這些音字形都是取自漢字的一部分,自然語言中也大量使用了漢字。

    而且日語發音分為音讀,訓讀,而音讀的“音”即是中文的發音。

    在漢語圈,中國是歷史最深厚的一個國家,不論是日文還是韓文,語源都是來自中文。檢視歷史就可知道,中國對於周邊小國的文化輸出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日本除了現代對於美國的崇拜以外,就是對於千年前的中國唐朝文化有著無限的尊崇。不論是語言,文化,服裝,佛學,料理,茶學等等都與唐朝文化有著千絲萬萬縷的聯絡。眾人所熟知的京都即是仿造洛陽而建,而京都的分佈也是分為,洛東,洛西,洛南,洛北,洛中。

    比如:あ 取自“安”字下面的女字,發音為“a”,中文發音“啊~~”長音,日語發短音“啊”

    五十音中的其它音,也基本上都是如此類似的來由。

    あいうえお

    かきくけこ

    たちつてと

    なにぬねの

    らりるれろ

    まみむめも

    はひふへほ

    やいゆえよ

    要了解日語的由來,日本文化的由來,及其與中國文化的關聯,大約從中國的唐朝的文化輸出開始瞭解,就能得到許多資訊。也可以對於中國唐朝的盛世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 3 # bjsenior

    如實的講,這些已經不叫中文了,他已經是進行了改造的,它是一種表象吧,他是在這個語言的發展過程中,透過他的語言改造,或者利用現有的這種象形文字作為它的記錄音符表象,日文它除了有假名,就是有型字標記,還有的字母標記。

  • 4 # 蒼巖吹雪

    日本古代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到了中國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才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但日本最初是把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的,就是日語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

    日本奈良時期的《日本書紀》《古事記》用的是漢式和文,平安時期連朝廷的公文和官方檔案,都是用漢式和文寫的。

    後來這些漢字後來逐漸演變成假名,“假”即“借”,“名”即“字”。只借用漢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義,所以叫“假名” ;而那些直接沿用其音、形義的漢字,叫真名。

    就說這些吧!

  • 5 # 睿為法律工作室

    中國和日本兩國文化是相互影響,毫無疑問的是中國當了日本1800年的老師,對於最近的100多年,對於現在的中國,不管語言,思想還是歷史記憶,不管好與壞,都有直接影響日本這個國家。它們國家的文字就是我們漢字的偏旁、部首拆分而成的,因為古代日本沒有文字,他們最開始直接用漢字作記載,但是因為日語跟漢語完全不同,表達起來不方便,後來根據漢字發明了假名,就用假名跟漢字夾雜在一起表達日本民族的語言,這就是日文。

  • 6 # 拾一抹書香

    三國時代,漢字傳入日本,唐代時日本人發明了通行於女性之間的假名,官文為文言文,因此現代日本語受古代漢語影響極大。在唐朝的時候,由於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大量的古代漢語詞彙隨著漢字由中國東北的渤海國和北韓等地被傳入日本。

  • 7 # 帝君的糖醋魚

    泱泱華夏,地大物博,在中國還很厲害的時候,日本就很擅長學習,中國的皮影戲,被日本學習模仿,不是所謂的全部照抄,而是加入了自己文化內涵,並逐漸產生自己的一套體系,可想而知,中國漢字為什麼能在日本看到了。

  • 8 # 雲薇的故事小宅

    因為日語文字是藉助中國漢字改造而成的,日本現行的標準書寫形式,稱為“漢字假名混合文”,這是歷經一千多年的漫長演變而逐漸形成的。

    漢字由中國傳入日本後,不斷融入日本的文化之中,早已徹底成為日本化的產物。漢字出現在日本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世紀(彌生時代中期後半)。考古學家在當時的墓葬中發掘出西漢時製造的直徑為7.4釐米的連弧文鏡,上有銘文“久不相見,長毋相忘”;同是還發現了王莽新政時傳入的“貨泉”、“貨布”等刻有漢字的貨幣。

  • 9 # colorchina

    因為日本文字是漢字傳入於日本的。

    歷史:

    漢字傳入於日本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世紀(彌生時代中期後半)。考古學家在當時的墓葬中發掘出西漢時製造的直徑為7.4釐米的連弧文鏡,上有銘文“久不相見,長毋相忘”,同時還發現了王莽新政時傳入的“貨泉”、“貨布”等刻有漢字的貨幣。

    當時的日本並沒有自己的文字,《隋書》中記載倭國“無文字,唯刻木結繩。敬佛法,於百濟求得佛經,始有文字。”日方的史料也確認了這一觀點。漢字是隨佛教經北韓半島正式傳入日本的。雖然具體傳入的年代如今已不可考,但是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漢籍最早在五世紀初流入日本。

    漢字並非由中國本土直接進入日本的,而是透過日本所謂渡來人或稱歸化人(即北韓與中國來到日本的僑民)帶入的。應神十五年(404年)百濟國(北韓半島一國家)派阿直岐赴倭教太子菟道稚郎子漢文,次年王仁來日本,成為太子師傅。這說明當時社會上層已注重漢字、漢文的學習。

    擴充套件資料

    日本文字的演變:

    漢字傳入日本後,不僅成為公家用以記錄史實,且為一般學者用以著作寫書,而成為當時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不過漢字在日本的讀法有訓讀及音讀兩種。前者即日本原來的語言,而後者則系外來傳入之音。然音讀又因傳入的時地之異而復分為漢音、唐音、吳音。漢字傳入日本後,不僅促進了日本古代文化的進步,同時亦因而促成了所謂片、平假名的日本文字的出現。

    日本自海禁開放與歐美交通往來後,日本語言中復混有許多外來語(日人稱為「舶來語」),早在公元1866年則有前島密(日本郵政制度創始人),其人發表所謂「廢止漢字意見書」,倡導全部用假名而不用漢字,其後彼自由民權論大師福澤諭吉亦在1873年發表「文字之教」一文,主張不用生僻的漢字把常用漢字限制為兩三千字,為政府當局所採用。

    迨及昭和五年(1930年)前後時,富有急進的教育家高唱「禁用漢文,廢止漢字」,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更有主張「廢止漢字,改用羅馬字」,如盟軍總司令部(CHQ )所聘請的教育使節團亦曾建議日本政府限制漢字之使用,俾能使有更多時間以學習其它分野的事物,以提升教育效果。日本政府接受此建議,規定在國民義務教育期間的教育漢字為八百五十字。

    現有狀況:

    自前島密逾1866年提倡廢止漢字到今年將近130 年,百餘年來漢字仍未在日文中廢掉,後來鑑於 850字的教育漢字無法用以表達日常的文章,日本政府遂發表「常用漢字表」,規定常用漢字1850字,但日本的國語審議會後來又建議改為常用漢字1945字,由此可見漢字目前在日本還有其根深蒂固的力量。

  • 10 # 行者TAVELER

    從語言學角度而言,所有語言的母音從“a”開始。日文的字型上多少受中文的影響,起初造字的時候一定參考於中文,但畢竟日文是拼音文字,字母排列方面於藏文字母排列很相似併發音上有一定的相似之處。藏文從“a”音開始,“a,i,u,e,o”原音字母和“ga,gi、gu,ge,go”這樣排列,同樣日文52字母也是這樣排列。日文起初有54個字母,後兩個字母沒有太多的用處,故去掉兩個之後就成52個字母。其實都只用日文可以表達,但由於為了便捷,借用了很多中文。

  • 11 # 香山紅雀

    日本的文字最早是從中國引進的,後來經過簡化發展形成了現在的日本文字。是漢字與日本的讀音結合的。同一個字,讀音不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6歲了,高階會計師,不想上班,想開一家會計服務公司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