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聰明的小龍女

    中國歷史上憑自身實力成為開國之君的皇帝有:秦始皇贏政、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五胡十六國劉裕、南北朝慕容垂、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遼國耶律阿保機、西遼耶律大石、金國完顏阿骨打、蒙古一代天驕鐵木真、明太祖朱元璋、後金努爾哈赤。

  • 2 # 酸儒胖老師

    “憑實力”這個問題,要看狹義的還是廣義的,按廣義來講,但凡開國君主都是有實力的,沒兩把刷子咋能建國稱尊,畢竟開國不是開玩笑。但要從狹義來講,這個實力就是完全靠著自己打拼而不借助前輩積攢下來的資源,這樣的就相對少了,就連千古一帝秦始皇也不能算在其中的畢竟他是“奮六世之餘烈”才一統寰宇的。第二種憑實力的優秀代表就莫過於劉邦和朱元璋了,他們都出身平凡甚至寒微,以個人非凡的能力和魅力(魅力很重要),最後成為一個強大王朝的開國之君,不得不說是真有實力啊!

  • 3 # 習品歷史輝煌人生

    成吉思汗

    滅花刺子模,出征西夏,1206年建立蒙古帝國,

    朱元璋

    1368年登基明朝開國皇帝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

    努爾哈赤

    二十五歲時起兵,最終統一各部。明神宗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稱汗,建立後金,割據,建元。後,遷都瀋陽。之後率軍席捲遼東,攻下在遼七十餘城。

  • 4 # 強哥雜談vlog

    開國皇帝,憑實力,這兩個點都有很多可聊之處。但凡是開國皇帝,大都實力不弱,不然也開不了國。但這個實力又值得商榷,正所謂,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啊。

    首先,開國皇帝,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如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晉武帝司馬炎,隋文帝楊堅,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爾哈赤等,這些都是開國皇帝的代表。

    其次,就要說說憑實力了。先來說說漢高祖劉邦,實力槓槓的。四十多歲開始,由一亭長(相當於當今的村長),東征西討,滅諸侯,戰項羽,鴻門宴示弱,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最終使得西楚霸王自刎於烏江,是有實力開國皇帝的典型代表。

    憑實力,接下來說說晉武帝司馬炎。可能有人對司馬炎不是很瞭解,但是他老子和爺爺,很多人都知道,他老子是司馬昭,他爺爺是司馬懿。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對,就是這個司馬昭。司馬懿,就是三國演義裡,最後和諸葛亮大戰幾百回合,但大難不死那老頭。三國後期,司馬懿家族設計擊敗了曹魏權貴,把持了曹魏大權,到司馬昭時期,幾乎沒曹魏什麼事了(這裡替魏武帝曹操惋惜下),直到司馬炎稱帝,才算是曹魏的最終結束。所以說,司馬炎的開國皇帝,是建立在其爺爺個父親前期幾十年的經營下的,說憑實力就有點牽強了。

    再來說說,明太祖朱元璋。其實朱元璋和劉邦相像,也是靠農民起義,最終建立了大一統。大明時期,上邦大國使得萬國來朝,朱元璋的真可以功不可沒。也是有實力開國皇帝的代表。

    最後說說,魏武帝曹孟德,曹操不是開國皇帝,但相當有實力。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一都門校尉。適時天下大亂,曹操以漢朝天子劉協的名義,挾天子以令諸侯,征討四方,對內消滅袁術、袁紹、呂布、劉表、馬騰、韓遂等割據勢力,並對戰劉備、孫權,三國鼎立。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所以說,曹操雖不是名義上的開國皇帝,但其憑實力,為其子孫建立曹魏政權奠定基礎。不是開國皇帝,勝是開國皇帝。只可惜,曹魏後代太不爭氣,國家被司馬氏竊取了。

  • 5 # 博仔說歷史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但凡每個朝代開國皇帝那個不是憑藉自己的真本事的,若真沒能力沒實力如何能做到改朝換代。

    不過大部分開國皇帝還是承祖上蒙陰,有一個好的底子,再加上個人能力出眾方可在亂世中建立一番事業,能成就開朝建國這等被人銘記的大事。但是要說憑自己個人能力無依無靠的要屬劉邦朱元璋兩位人選呢。

    下面我們說一下劉邦和朱元璋是如何憑藉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建立起霸業呢。

    一、先說劉邦,說起劉邦只此始皇帝嬴政小三歲,基本上就是同時代的人,秦始皇也是劉邦的偶像,曾經見過秦始皇出行車隊蔚為壯觀,說過大丈夫就應該像始皇帝這樣成就萬世霸業,名垂千古。

    劉邦出身農家,家境清苦。年少時期好吃懶惰不思進取,被鄉里人都稱其痞子不學無術,專幹偷雞摸狗之事。後長大初入仕途任泗水亭廳長,也就是管地十餘里。人到中年的劉邦終於有了機遇,恰逢呂家搬遷至沛縣,劉邦的魄力使其娶了大戶人家呂老爺女兒呂雉,為以後起兵有了一個很好的助力。又恰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劉邦審時度響應起義並利用輿論給自己造勢,慢慢培養建立自己的勢力,後不少能人志士慕名而來。慢慢的他周圍聚集了很多的有才之人,其中文有張良,武有韓信等王佐之才。劉邦知人善用,運籌帷幄,衝鋒陷陣,各司其職,他們圍繞著劉邦這個核心人物,之後打敗了最大的對頭項羽,建立起大漢王朝。

    劉邦從一個小混混逆襲成一代開國皇帝,可見個人能力很強,情商很高適合做領導。最終也確實憑自己實力成就大業。

    二、再說朱元璋。朱元璋比起劉邦就更慘了,劉邦好歹起家時候還是一個泗水亭的亭長,朱元璋啥都沒有還在寺廟裡混飯吃,哪有什麼理想,吃飽飯才是王道。

    朱元璋,出身就更窮苦了,年少時給地主放牛,後來因為發生天災蝗災爹媽都被餓死的估計是,自己也是被逼無奈出家為僧,混口飯吃。奈何元末天下大亂溫飽都成問題,為了不被餓死,被迫加入起義軍。

    朱元璋加入義軍後,作戰勇敢,機智靈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大帥郭子興的賞識,取了其義女也就是馬皇后,一步步進入核心統治區,仕途一帆風順郭死後繼承衣缽成了大帥,終於亂世之中有了自己的武裝。後來隨著屬於自己的勢力壯大跟追隨的兵將也日益增多,走到這步人人都會有不滿足的野心,朱元璋亦然。開啟爭奪天下的步伐,先後滅掉陳友諒,張士誠等,北上滅元,最後建立明朝。

    朱元璋作為從白手起家到草根逆襲開創大明的壯舉,真的是千古少有。跟當時的亂世給了時勢造英雄的機會,但其政治智慧與軍事謀略特別高確實。而且底層出身的他知道老百姓想要什麼,知道老百姓最缺什麼,知道老百姓最恨什麼。能憂民之所憂,能想民之所想。這是其能力的表現。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純種農民出生的皇帝,其憑藉一己能力坐上皇位,這是中國歷史所有皇帝都沒有的經歷。不可謂不強,亦可以作為現代人創業的榜樣。

  • 6 #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中國歷史上憑實力坐上皇位的有二人,分別是:

    1、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

    全無憑藉、白手起家的例子,只有漢高祖劉邦與明太祖朱元璋二人。李世民的表現也不惡,但是他有北國世家大族的身份,又有李淵在太原的資源,因此不能算是白手起家。至於失敗亡國之君,劉邦的對手項羽與明代的崇禎皇帝(思宗朱由檢)是可為領袖品質的逆證。漢高祖出身為農家,為諸子中的老麼,在年輕時無所作為,父親太公曾經指斥他不務正業。他曾擔任亭長,地方上的基層管理人員;在押送戍卒時,戍卒逃亡,他乾脆釋放所有戍卒,自己也逃亡大澤中,後來則據沛縣起兵,參加了推翻秦代政權的活動。天下各路人馬在項羽領導下,與秦軍作戰,劉邦偏師疾馳於關中,秦孺子嬰投降。項羽進入關中,據說違背了「先入關為王」的誓言,只封劉邦於漢中,劉邦在漢中休養生息,渡陳倉出谷據有關中。在這一戰劉項對決中,劉邦遣韓信取得齊地,北聯張耳、陳餘,南結彭越、英布,諸軍會合,大敗項羽於垓下。劉邦的開創漢朝,是一個辛苦的過程。史稱劉邦豁達大度,不拘小節,他是從江湖上混出來的人物。這種人物,善於結交朋友,對朋友也有一定的義氣,有時為了充闊氣,有時也由於自信,會大言不慚,更有孤注一擲的勇氣。劉邦以地方小混混,混到亭長職位,逐一結識了縣中的小吏(如蕭何、曹參),在學會招待故人呂公時,劉邦不名一文,卻敢於冒稱贈送厚禮,居上座狎侮賓客,居然虜獲呂公欣賞,將女兒下嫁劉邦。劉邦以武力據沛,則是由於獲得蕭何曹參諸人的支援。──凡此早年事蹟,足以說明劉邦敢於一搏勝負的勇氣,而他可以憑藉的資源,僅是自己的人脈,得到朋友的支援。當時秦人暴政,已到人民難以忍受的地步,劉邦並不是唯一站起來反抗的人物;因此,劉邦起兵是有膽,但未必是由於其見識過人。在反秦與對抗項羽的過程中,劉邦幾次關鍵性的決定卻不能說是憑血氣之勇。在不斷擴大自己的力量時,劉邦接納了不少人才:張良與韓信是其中最稱佼佼者。他聽取夥伴的建議,信任他們的能力。在諸軍忙於戰爭時,劉邦疾馳入關;又聽取蕭何建議,獲得當時全國的戶籍、賦稅檔案與輿圖。這一大批資料,使劉邦對全國形勢及資源,有了全面的資訊,為當時其他武裝集團所未有。劉邦從漢中潛出陳倉,掌握了秦國故地,關中表裡山河,易守難攻。毗鄰的巴蜀,隴右,屬北方邊郡,據有鹽、鐵、戰士與馬匹等重要資源,是其能取得天下的重要原因。天下既定,劉邦又聽取婁敬的建議,定都關中,也是為了繼續掌握這些資源,高屋建瓴,控御東方。──這些計算就不能說是偶然的幸運,而是由於他能接納他人的建議。劉邦也能處逆境,父親被項羽劫持,劉邦回答,烹了我的父親,願「分我一杯羹」。妻女失去聯絡,他也忍了。鴻門宴上,冒死赴宴,對項羽低聲下氣,他也忍了,韓信收齊地,自立為王,等於背叛,他生氣之餘,聽張良勸諫,忍住氣,封韓信為齊王。至於說第一個攻進關中的大功,卻被貶漢中,劉邦更是以此時機經營,捲土重來。綜合上面的敘述,劉邦的領袖氣質在於能與人相處,知人善用,更能接受別人的意見,以提升自己的識見。有膽子,卻又能忍受挫折。有了這些氣質,他在重要關口的決定,都是準確,而且及時。他緊守關中為基地,不僅在群雄之中能脫穎而出,而且漢家二百年的統治,也因中樞居形勝之地,帝業因此不墜。──以劉邦創業的經營言,一個領袖必須氣量寬宏,有膽有識,勝不驕,敗不餒,知人善任,聽信諫臣,收集資訊,集眾人的智慧,以成自己的智慧。一位企業的創業者,也是如此,方能成功。相對而言,項羽勇力過人,將門世家的訓練,楚人「三戶亡秦」的氣概,曾經統率群雄,固一世之雄也。但是,項羽終於自刎烏江!他的失敗,在於有了謀士而不能聽諫;勝利之後不願如衣錦夜行,只想回鄉炫耀鄉里,其志也淺;分封群雄,不夠慷慨大方,其氣量太狹窄;自負材勇,不能與人合作,則四面樹敵;失敗之後,只認為「天亡我也」,不能反省,更不想捲土重來,於是自刎身亡,則是能勝不能敗。項羽的氣質,恰是成大事業者最不應有者。

    2、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是另一個創業成功的開國皇帝。他是一無憑藉的貧苦孤兒,依附佛寺為僧,然後投入紅巾,以其勇力,由郭子興的衛士,逐漸獨當一面,逐鹿中原,蕩平群雄,高舉抗元民族主義的旗幟,驅逐蒙古政權,建立漢人的明皇朝。朱元璋能如此作為,當然有其雄鷙過人之處。論其用人,他以淮西功臣為將領,以浙東儒生為謀士,缺少宏大的氣魄。他的謀略「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是在厚植實力的階段,保持低姿態,這是穩札穩打的策略。先滅陳友諒,後打張士誠,是由於後者恃富自保,不足為患;也由於前者佔有的長江流域,腹地廣大,進可攻,退可守,而張士誠的江南,雖然殷富,卻偏居東南,不在要衝。削平群雄後,朱元璋才全力驅逐蒙元,一則當時蒙元已衰亂不堪一擊,二則還是採取穩札穩打的基本戰略。凡此都是從保守中求進取的策略。朱元璋的開創弘業,其作法,與劉邦「豁出去」的作風相比,當是謹慎有餘,進取不足。明皇朝統一了中國,朱元璋滿足於自保家當,沿北邊築長城守塞,既未如漢代邊郡有萬騎巡邊的機動,也未如唐代設都護駐防,甚至沒有建立中國與蒙元殘餘之間的宗主藩屬關係。他誅殺功臣,廣封皇子,全是「家天下」的作風,其氣度不如劉漢遠甚!終有明一代,中國始終是自保的格局,缺少了開張的氣魄。雖今日頗有人以永樂朝鄭和下西洋之事,以為這是華人對外開拓的盛事。其實鄭和在海上的大舉,並沒有在海外建立據點,正如明朝未在蒙古駐守,是同一保守的作風。明代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其所作所為,十足代表領袖特質的負面。崇禎自信太深,剛愎自用,以其輔政大臣而言,即更迭頻繁。他用人不專,自信而又猜忌,舉棋不定,以致不斷改易將帥,於平定內亂及防禦外敵兩方面,都不能成功。在全域性糜爛,自縊媒山時,還自以為不是亡國之君,責怪舉朝都是亡國之臣!他的一生作為,沒有一處不是違背了領袖應有的特質:既無見識,又不能用人,缺少自知之明,更不知反省,一味盲目自信,剛愎任性!上述是漢明兩朝開國君主的個性及行事風格,一個是開展型,一個是保守型,這兩種作風,也影響了漢明二代的組織,亦即管理的另一面相。本文的重點是領導者的特質,因此不擬在本文評述兩朝的典章制度,只在劉邦、朱元璋二人的行事風格,稍論其發展的趨向。劉邦開國以後,殺害了彭越、英布、韓信三人,因為這三人雖是他圍攻項羽的盟友,卻也是必須消滅的對手。對於功臣,劉邦卻是廣為封賞。在天下初定時,功臣們猜疑,劉邦聽取張良的建議,封雍齒為列侯。劉邦與雍齒一向不和,雍齒封侯,眾心始定。此後功臣們都得封爵,漢初天下,遂是劉氏子弟為諸侯王,功臣為列侯,這是一個家族與功臣安天下的局面。漢初經過呂氏及七國之亂兩次家族的內亂,都是功臣集團出力,保住了劉姓政權。功臣集團的實力,反映於丞相由列侯出任,中朝及郡國二千名大吏,歷高祖至武帝初,習慣上都由功臣集團掌握。漢初政權的實力,不在皇室子弟,而在那二三百家列侯的家族。武帝時,察舉發展為制度,方由儒生及地方勢力,構成專業文官的集團。是以漢代初,若用今日企業組織為比喻,那是一個創業董事長及其老夥計群結合的共同體。武帝以後,老夥計們逐漸隱去,才轉化為專業人員(文官)管理企業的形態。漢代丞相的權力極大,也儼然有企業CEO(總經理)抗衡董事會之勢。明初則不然。朱元璋規劃的結構是皇子們各自有封地,這些宗藩分佈邊境及內地的衝要地區,握有相當財富與武力,以捍衛皇室。明初盡殺功臣,於是內外都是文吏,從來沒有尺寸憑藉,都只能仰皇權的鼻息。是以明初格局是一個家族企業,由創業董事長的子弟分別掌握權力,專業管理人員不過是僱員而已。永樂以大藩奪位,將朱元璋原來的佈局打亂了,從永樂以後宗藩惟享厚祿,不再分享帝國的權力,方出現了文官系統「專業經理人」。但是,明代沒有決策的CEO,而是承命皇帝的秘書班子。這一朱姓家族企業集團,受制於其原來規劃的結構,遂始終不能發展為專業經理人掌權的經營方式。總結言之,不論是歷史上的皇朝,抑是今日市場經濟的企業組織,其領導人的行事風格,在開創階段,即不僅決定了企業能否成功,並且也會影響其日後發展的格局與形態。本文由劉邦與朱元璋二人的性格及其規劃為例,不過是借歷史引喻譬解而已。歷史並不全是過去的陳事,若是活學活用,歷史仍有可以作為借鑑的作用。不過,歷史到底是過去的事,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殊背景,歷史可以為參考,卻不能將歷史當作規律。如何從歷史汲取智慧,終究還是靠各人的體會。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千萬不能膠柱鼓瑟!

  • 7 # 洪水裡的魚

    在中國歷史上,每一個皇帝都是憑藉自己的實力當上的。當然,這個實力在各個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標準,選擇一個人當皇帝是因為他的特質符合當時的歷史需求,殘暴也好仁慈也罷,都是皇帝這個位置選擇了他,而不是他爭取到了這個位置,這就是所謂的時勢造英雄。

  • 8 # 人間螻蟻

    這個問題問得有些奇怪,可以說,但凡是開國皇帝沒有哪個是沒實力的,每一個都必然有其過人之處,不然也無法統御這麼多將領,號令三軍。漢高祖劉邦是開國皇帝,起於草莽,曾做過“亭長”,大概相當於現代的村長,與沛縣的大小官員地痞無賴都混得挺熟,黑白兩道通吃說明他做人還行,有獨特的人格魅力。等到舉事之後,樊噲、蕭何、曹參等都推舉他領頭,說明他得民心,而後任用張良、韓信等,說明他知人善用。鴻門宴上沉著冷靜 ,覆滅秦朝之後,面對項羽封官,他能屈能伸,忍辱負重。這麼多的優秀品質不算實力嗎?這一類的人還有明太祖朱元璋。至於唐高祖李淵,出生貴族,起事前就受封唐國公,世代顯貴,手握重兵,這一類開國帝王天生具備優勢不也算實力嗎?

  • 9 # 圓you圓

    在中國的歷史上,新建立的王朝有許多,而能稱為開國皇帝的無一不是憑實力上位的。但是最值得人津津樂道的無疑是劉邦與朱元璋。

    劉邦——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沛縣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

    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 秦時任沛縣泗水亭長,因釋放刑徒而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被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馬 。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鴻門宴後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 楚漢戰爭前期,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反敗為勝。擊敗項羽後,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劉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其成功在於“能鬥智時決不鬥力”且情商高的劉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馭人的領導能力即帝王權術。漢皇千古一英雄,休笑當年馬上功。試問後來為帝者,誰人曾出範圍中。楚強漢弱,可是戰爭的結局是楚敗漢勝。

    朱元璋——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乞丐皇帝

    朱元璋,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幼名重八,參加農民起義軍後改名元璋,字國瑞,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明朝開國皇帝,史稱明太祖。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8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結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統治,平定四川、廣西、甘肅、雲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朱元璋出身於一個貧苦家庭,從社會最底層的放牛娃、四處討飯的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奮鬥成了一個統一王朝的開國皇帝。這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事情。另外,朱元璋當上皇帝后,也沒有停止步伐,他在位三十多年,成功地建立一個強大統一的明帝國。

  • 10 # 軒轅逍遙

    中國歷史上朝代更迭頻繁,有統一的王朝也有分裂的國度,自秦開始到清結束,若要點評誰是憑實力作上皇位的,其實不難,可以用排除法。

    首先排除依靠祖上積累而作上開國皇位的,秦朝開過皇帝嬴政、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清朝開國皇帝福臨,之所以要排除這些皇帝,是因為祖上已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自己只是順水推舟而已,尤其是福臨,多爾袞把大部分的事做了,福臨只是坐享其成。

    其次、排除依靠已有的權位謀取江山的,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這些皇帝在登基之前已經是前朝的王侯將相,起步也僅次於第一條靠祖上基業的。

    再次、排除那些分裂的王朝、比如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亂世開國的皇帝除了實力還有很多運氣。

    最後剩下的也就只有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了,這兩位在前朝的出身都比較卑微,在起義的過程中也都是團隊的核心,劉邦面對的是強大的項羽,朱元璋面對的是蒙古大軍,時局不同也很難比較誰的難度更大。這兩位憑實力坐上皇位應該不會有太大爭議。

    或許有人會說劉秀也是憑實力坐上皇位的,但是有兩點,其一、劉秀的盛世稱為光武中興,所以劉秀更多是被看作中興之主而非開國皇帝,其二,劉秀在起義的前期並非核心領導。

    當然,我們在分析了這些後也不應忽視一點,那就是秦始皇嬴政,雖然有奮六十之餘烈的美傳,但是嬴政實現統一大業,開創帝制,成為第一個皇帝,也是完全憑實力達成的,他不僅是開國皇帝,更是開創了兩千多年封建王朝的皇帝,他的實力更多的是展現在稱帝之後而非稱帝之前。

    綜上所述,既然問題一開始沒有侷限唯一性,那麼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都是憑實力坐上皇位的典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裡的劉備是真心想恢復漢室,還是為自己想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