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清老師教數學
-
2 # 蘋果樹下的沉思
2000年之前大學生稀缺,那時候中專畢業當老師的很多,尤其是小學老師。當然那會城市高中老師還都是大專以上學歷,在那一代人也算是知識分子人才了。
以前當老師的有兩類人:一是很多農村考生,對老師可以吃皇糧這點還是很中意的;二是很多城市家庭條件優越的女生,找個老師這樣的穩定工作,不累又體面也是不錯的,還有時間可以自己支配。前一類人很多都是優秀老師,後一類人基本就是混日子居多,基本構成了過去的教師隊伍。
從兩千年以後,可以說教師隊伍變得大不一樣了:首先是學校分化,縣鄉鎮的師資水平越來越差,甚至不如二十年前,那會還是有一些優秀學子當老師,但現在水平高一點的基本都被挖走了。而城市學校的老師學歷越來越高,因為現在體制內工作競爭激烈,大學生也越來越多,所以考個老師真不是那麼容易。
如今考老師的人,基本還是兩類,一類是很多文科大學生,就業難,考個老師和公務員這類的工作還是相當有吸引力的。二是很多體制內官二代,富二代之類,給孩子安排到體制內 ,老師是一個很方便的工作。
當然從畢業生來說,現在很多碩士博士都去考老師,搞得師範生都沒機會了,所以現在千萬不要小瞧老師這個崗位,尤其是重點學校,想當老師就得早做準備。
-
3 # 塵封的貓
我是做培訓班的,對這些人大致有一些瞭解。
一、師範畢業生,這些人當然毋庸置疑,他們本身就是師範專業,選擇專業對口,那必然就是學校當老師,當然,一併不是所有師範生都會走這條路。
二、非師範生卻想找穩定工作的
教師也算是鐵飯碗了,和公務員差不多,一些畢業生在選擇職業時,也會考慮去學校當老師,特別是私立學校,工資也比較可觀。
三、誤入
還有一少部分人是因為不明確自己目標,找工作相對隨意,所以就有一部分無緣無故投入到了這個行業。
-
4 # 向山舉目
這個問題提的挺好的,在不同的地方,到小學初中高中,做老師的大學畢業生,是不一樣的。
我就簡單說一說,我們這個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現在經過扶貧攻堅以後摘掉了帽子的山區縣,相對來說富有潛力的正在發展的這麼一個教育強縣,都是哪一些人在做小學初中高中的老師。
首先做老師的,基本上都是我們當地的一些大學畢業的學生。這一類大學,絕大部分是二類本科的,有少一部分是一類本科。
其次,絕大部分是女大學生做了老師。這幾年來的老師絕大部分是女老師。好多男大學生畢業以後不願意做老師。據說在這樣的地方沒有多大的發展潛力,沒有多大的發展前途,對個人的成長也不是非常好,所以好多男孩子不願意來的。還有一個就是待遇比較低一些,好多男生接受不了的,認為待遇低了買房子不容易,娶媳婦不容易,生孩子養孩子都不容易,以後的生活質量要提升很不容易的,所以好多男大學生不願意做教師的。
第3個方面據好多人私下調查說,這些來做老師的大學生絕大部分是考公務員沒考上,在其他行業選擇落敗了以後才來做老師的。大家原來願意當官,原來願意去收入更高的行業。願意去大城市找機會發展。但是沒有成功。退而求其次,有點被動選擇做老師了。這個只是傳說,可能不太靠譜。我也放在這個地方提供給您參考。
第4個現象,我們看到的這些做老師的大學生,大都是從我們本地出去的大學生。我們當地的條件不是非常好,經濟不是非常發達。如果孩子們畢業以後,能做一個老師,能進入事業單位工作,也是令人羨慕的。外地來的非常非常少。
第5個方面,好多人說,我們這個地方的老師,絕大部分是本科的,但是絕大部分是農村的。他們都是大學畢業的,基本上沒有名校畢業的。名校畢業的好多都留在大城市了,到國外去了。不願意在我們這個地方教書育人。
當然個別地方的個別名校,比如深圳市的一所中學,吸引了清華北大的好多碩士博士。人家的學校辦得好啊,效益好啊,收入高呀,名師的收入可以達到百萬左右啊。這一種情況也存在。
現在的學校也是分為好多檔次的,學校的檔次不一樣,地位不一樣,老師們的收入不一樣,吸引來的大學生也是不一樣的。整體來說學校如果是名校,如果是重點學校,如果是國際學校,如果是精英學校,學校待遇就相當高,來這些學校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名校的也就多一些,高文憑的也就多一些。雖然說感情留人事業留人,但是待遇留人似乎體現的更加突出,更加現實。
-
5 # 教師說一說
現在網上有一種聲音,說選擇當老師的人,許多都是在學校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在20年前(具體來說是1999年全國大學擴招的學生畢業前),這種看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為在那個時候,大學生相對來說,崗位選擇面比較寬,大學生就業壓力比較小,有很多比教師崗位更好的職業,比如國家機關、國家大型企業、高校,科研部門等等,輪到中小學時,確實無法選擇最優秀的那一部分學生。
即便如此,考慮到1977年恢復高考,到1999年擴招前,高考升學率最高也沒有超過40%,最低只有5%(注意,在相當多的一段時間內,在正式高考前,各省還有一場選拔高考資格的預考,基本上會刷下一半的考生。)所以,那個時候去中小學校當老師,即使不是最優秀學校的大學生,即便是中專畢業的師範生,在同齡人中,仍然是佼佼者。
現在,大學畢業生的不斷增加,造成了大學生學歷的內卷嚴重,大學生扎堆大城市尋找職位,進一步助長了嚴峻的就業形勢。在考公務員無門,進大企業無路的情況下,教師穩定的職業和不低的收入,還是很吸引人的。
和進國家機關一樣,作為事業單位的教師,也是“逢進必考”的原則,原本師範院校畢業的大學生,因為教師資格證的開放,也失去了不少先天優勢,很多211、985大學的畢業生也不約而同地加入到考教師編制的大潮中。
教師招聘事業編大概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教師的社會招聘,很多地方教師入編考試競爭異常激烈:筆試1:4入圍,面試1:2入圍,有的地方還要附加試講和才藝展示環節。
還有一種是校園招聘教師,看起來校園招聘競爭沒有社會招聘教師激烈,但一加上苛刻的報名條件,估計很多人會望洋興嘆,在一些大城市,校園招聘有編制教師的報名的條件,起點就是碩士研究生。就是師範院校畢業的學生,如果沒有全國6所重點師範大學的牌子,恐怕用人單位連眼都不會抬一下。
當一名有編制的老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樣來看,目前當老師的人,你能說還是一般的人嗎?至少,在大中城市,當中小學老師的難度是相當大,沒有點真才實學,一般人還真進不去學校的大門。當然,在偏遠的小城市或鄉村,可能因為各種原因,還不能吸引到最優秀的人才來任教,但隨著國家對教育薄弱地區的財政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教師跨地區交流的政策持續推進,早早晚晚這些地區的教育現狀也會有一個本質的改變。
-
6 # 文史一家
30多年前,國家包分配,只要考上中專或者中師,就能農轉非,吃上商品糧,在農村成為人人羨慕的“公家人”。所以,我們初三畢業之後,大多數人都願意上中專或者中師。
我們學校是一個重點初中,就連縣城的、市裡的許多人也把孩子送到我們學校。我們班裡有七八十個人,班級的前幾名報考了省部屬中專或者地區中專。第二梯隊的,都報考了中師。
我記得當時一中的高中錄取分數線是380,而中師的錄取分數線是420,省部屬中專則要考到430.。由此可見,考取中等師範的,就算不是最頂尖的人才,那智商也絕對碾壓班裡80%的人。絕對不是你們想象的那樣,學習成績平平,資質平庸,才當了老師。
我們這些中等師範的畢業生,畢業之後,大多分到了農村中小學去任教。有的教初中,有的教小學。至於科目,更是全拿。學校缺什麼老師,我們就教什麼。
我畢業後,教過六年級語文、數學、思品,會教過一段時間音樂課,教孩子們唱歌,彈琴、吹口琴也是很拿手的,這都是我們在師範裡面必修的基本功。
10年之後,我遇到初中的同學,她在省城的大醫院裡面做主任,還出國到加拿大進修。那一刻,我酸了。想當初,她在班裡只能佔個中游,成績遠不如我。考中專中師複習了三年都沒有考上,不得已上了高中。誰知道,人家後來考上了醫學院,後來成了棟樑之才。
而我們,就像那些竄得最高的小樹苗,還沒有來得及成材,就被砍伐了下來。能成什麼用呢?成不了棟樑,最多就算一根椽子罷了。
悲哀,如果生命可以重來,我想很多人都可以成為棟樑的。
-
7 # 蠟燭的幸福生活
蠟燭老師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與網友們交流一下!
第一,不論是部屬公費師範生還是省屬公費師範生,他們畢業都去了小學、初中和高中做了教師,唯一的區別就是所任教的地區不一樣而已。他們選擇了公費師範生就意味著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
其次,在高中學習中等左右的學生選擇當老師的比較多,因為他們的高考成績,決定了他們要選擇與教師職業相關的專業。並且教師的入職門檻低,只要能夠取得教師資格證書就可以當老師了,哪怕你考不上編制,也可以到小學、初中和高中當代課教師!
第三,性格比較安逸,沒有多大野心的畢業生,在有教師資格證書的前提下,大多選擇去小學、初中和高中當教師。這些孩子沒有自主創業的野心,家庭不需要他們養家餬口,心理有小富濟貧的思想。
-
8 # 使用者星火燎原chgfc
各地實情不同,各畢業生實情也互異,不可一概而論。有些人的文憑普普通通,但知識功底深厚紮實,教育教學也有創造力。有些人文憑“過硬”,但即使知識功底較好,也僅是“考分機器”,實際能力低劣。複雜的社會環境和人際關係,使有的優秀教師被埋沒在低層一輩子,有的低劣師在城裡昏昏逍遙一輩子。在八零年及其以前的學生中,最優秀的前十名幾乎都進入師範和衛生學校。之後九年改變還不算大。兩千年起,師範類聚集下等生。八零年及其以前的教師是既紅又專,之後的教師多數只顧私利,成績只剩單薄得輕飄飄的學生考分。教改前工薪是按工齡和實績晉升;教改後進高職要論文,結果許多人就連自出版面費發表或出版的低劣論文都出錢買了晉職。八零年以來的人們是活在私利邪氣裡,不是活在公心正氣裡!
-
9 # 七郎書院
先說說我的小學、初中、高中老師吧,現在的孩子們聽起來肯定覺得不可思議。
我的小學老師基本都是民辦教師,但凡上過幾年高小的,經過簡單培訓,就能拿起教鞭敲我們的腦袋。高小是什麼?過去小學分“初小”和“高小”,一至四年級為初小,五、六年級為高小,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高中學歷。能上高小的,上衣口袋就可以赫然掛上一支鋼筆,將就著稱為“知識分子”。我的小學老師中,有三位高小畢業的,教得特別認真,字寫得尤其漂亮,那時候滿大街的標語和偉人語錄,都是他們的傑作,紅彤彤一片,顯得我們的事業欣欣向榮。還有三位初中畢業的,自恃比高小學歷高,有種居高臨下的感覺,把課都推給三位高小畢業的老師,不是忙自留地裡的茄子辣椒,就是到大集上收雞收鵝補貼家用,有點“不務正業”。沒辦法,那時候老師的工資實在太低了,正如那句俗話所說的:家有一斗糧,不當孩子王。
我的初中老師就狠狠地提了一個檔次,差不多都是師範學校畢業,也就是中專生,並且是初中中專,相當於高中學歷。濟南師範、章丘師範、長清師範、萊蕪師範、泰安師範,就這幾所老牌子師範,現在大多都取消或者合併了。老師範生可不得了!文科理科都拾得起放得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簡直是無所不能。就拿我們班主任張老師來說,除了教語文、化學、自然,還兼著音樂、美術,手風琴拉得好,二胡也很棒,素描一看就有功底,國畫是跟她爺爺學的,小寫意,清新雅緻。當然也有很多民辦老師,開始忙著轉正。我們英語老師就是部隊退役的,據說在部隊搞偵察,收聽敵臺,所以聽力和口語不錯,就是不懂語法。他那時候是每天聽了收音機裡的英語講座,再教給我們,現學現賣。我們那一幫師範的老師,現在大多都在家看孫子了。
我們上高中的時候,大部分老師仍然是中專畢業,個別的是師專畢業,兩年制專科。只有我們語文老師和歷史老師是本科畢業,前者是曲阜師範學院,後者是山東師範大學。我們語文老師是上海崇明人,在曲師上大學時,曲師周邊還是一片玉米地。他是全校唯一說普通話的老師,因為他的上海話沒人聽得懂。他因為找了我們山東的物件,就落戶在我們這兒了。而我們歷史老師,堂堂的山師大本科,本來是不可能分配到我們這種鄉村高中的,當年因為被劃成“右派”,下放到我們這裡的。他一生似乎鬱郁不得志,中午就到鎮子上大槐樹底下與一幫老頭下棋,下午的課常常遲到,等他氣喘吁吁地推門而入,第一句話肯定是:同學們,我又把他將死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農村學校的情況大概就是這樣。九十年代以後,師專和師範大學畢業生逐漸多起來,我們稱之為“科班出身”的老師,而以前中專學歷甚至民辦教師轉公辦的老師尚未完全退休,就出現了學歷五花八門、參差不齊的情況。後來學歷達標要求嚴了,大多數學歷不達標的老師透過各種途徑進修了學歷,有自學考試的、電大的、成人高考的、三溝通的,總之要千方百計弄個文憑,實際上,教學水平和文憑是兩碼事。
現在的情況大家都一目瞭然了。像我們這種區重點高中,必須是研究生學歷才可以報考,本科畢業只能應聘初中和小學,而專科,只能應聘幼兒園老師了。
學歷貶值的速度真是太快了!
-
10 # 物理佬75957
按1966年以前國家標準要求:小學教師:中師畢業;初中教師:大專畢業;高中教師:大學本科畢業!不足部分相當學歷也可!
回覆列表
在我們那個年代,八幾年到九幾年,報考師範的一般都是學校的尖子生。比如我,一直在那所學校的年級第一或第二名,連第三名都從沒得過。我們屬於農村鎮上的學校,學校每年最好的成績是共考上三四個中師或中專生,而差的成績便是一個考不上。能考上師範的必須是學校頂尖的學生,不僅成績好,思想好,習慣好,還特別能吃苦。所以那時候考上師範比現在考上大學還轟動。我們那時候就像現在的公費師範生吧?農村孩子考上不僅戶口變成農轉非,連伙食費都是國家補貼,每個月按時領糧票菜票,男生們每個月吃得幾乎不剩,我們女生飯量小,每個月都有結餘,放假回家時我會用糧票菜票去學校周圍的店裡換一些東西帶回家,或者買些蛋糕麵包到家送給奶奶吃。
而現在考師範院校的幾乎都是學校的中等生,考一類大學沒競爭力,只好就讀師範,這些學生基本功不紮實還不去刻苦訓練,這些年我參加過太多次教師資格證面試,教師編制的面試,現在學生的字實在是無法讓你欣賞。但現在因為學生自小接觸普通話,所以這些準老師們普通話還是非常標準的。
入編後依舊能讓你感受到這些年輕教師個性強,不努力。他們大部分不願意吃苦,不願意聽批評的話,不願意因為工作擠佔業餘時間,不想鑽研業務,所以教學成績不理想。
但也有一部分因為能聽進去意見,願意成長,那麼這部分年輕教師很快會成長起來,成為出類拔萃的教師。
基礎怎樣無所謂,只要願意學習願意提升,在學校還是很容易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