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葉163807785

    因為績效工資和職稱工資都是跟著職務走,沒有一個能體現多勞多得,又實行的是密薪制,所以體現的是官本位,官大多得,和官關係好多得!用華麗的辭藻,掩飾中飽私囊的罪惡目的。

  • 2 # 雲追月418

    哪個都不能體現。績效工資,本是工廠刺激工人提高生產效率的一種方法,並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對於教育教學工作來說,教育教學的成果是很長一段期才能顯現,所以才有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俗語。而職稱工資最初是為教師的進步提升提供的一個平臺和空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名額的限制,出現了這樣和那樣的問題。這兩個工資系列確實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

  • 3 # 中小學英語精修

    兩種工資都存在問題,只要合理分配就沒問題,但這種分配的權力在行政校長,他們會刻意讓自己領更多的錢。

    職稱工資是毒瘤那是公認的了,我們這裡最多和最少工資相差五六千,這差距就足是落後地區一名老師的工資,你說公平嗎?別說人家不做事,人家評不上的都是一線工作的最六辛苦的,夠了條件還要找不到理由的情況下幾年都評不上,就因為評審委員會要多掙人家幾年的評審費。

    績效工資也不公平,看看現在的行政,一天一節課,職務工資1300-1800,績效還可以比更多,你說績效工資有用嗎?教育就是讓這兩種工資給整跨的。

  • 4 # 盧銳軍

    員工工資結構一般是分成兩大類:固定部分和變動部分。前者包括基本工資、崗位工資、職稱工資、職級工資、工齡工資等。後者包括績效工資、提成、年終獎等。從雙因素理論上分析,固定部分屬於保健因素,具有保障性質。變動部分屬於激勵因素,鼓勵乾的多,幹得好。

    這裡所述職稱工資在很多事業單位,如高校、研究院所、醫院等,用得很多,一些國有企業也有用的,但是在慢慢淡化。職稱工資反映的是這個人過往的一種能力和專業資格。並不能完全證明現在和未來的業績產出。現實很多單位因為職稱評定流程的瑕疵,導致有些人高職低能。更要命的是一些企事業單位制度僵化,職稱上去了,下不來,這樣對於一些能力強、職稱不高、幹活很多的員工很不公平,組織也感覺投入產出不合理。所以績效工資變得很重要啦。

    績效工資就是要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得!所以被很多企事業單位紛紛採用,根據崗位不同,績效工資差異化分配有目標薪酬分配(年薪制、對賭協議)和量化薪酬分配(計時、計件、提成、專案制)兩種主流方式。

    那是否要降低或取消職稱工資,增加績效工資呢?我並不建議,尤其是在知識分子扎堆地方。我們參與的很多國有企事業單位諮詢案例,一般採用”固浮分離”的方法效果很好。一方面承認員工的過往貢獻和能力(當然評定辦法需要最佳化),另一方面更要體現當期業績變化。當然組織有薪酬增量了,一般也會逐步加大績效工資佔比。供參考!

  • 5 # 遠方的遠方不在原點

    假設在私利學校,計算工資收入。大家怎麼看呢?是不是教師應該多勞多得?是不是教學能力強教學效果又好要多得?是不是應該有人計算考核?是不是自己想要多少就多少?是不是應該有規矩制度要規範管理?最終是不是要解決付工資的問題?

    所以說嘛!不能一己之見,偏激蓋全,全盤否定,埋怨多多……讓誰解決問題都不能不全面考慮,只有對別人有意見,沒有對自己有意見的。

  • 6 # 中小學教育者

    怎樣更能體現多勞多得的薪酬分配原則?同時畢業、同時參加工作、同樣學歷、同樣的教師,職稱工資和績效工資一樣嗎?

    我的同學**海和我同時畢業、同時工作、同樣學歷、同為教師,2012年已經是8崗,而我2018年才是8崗,工資肯定不同,退休後工資也就不同。到底怎麼回事呢?我們慢慢地來看看吧。

    一、教師工資的結構。

    (一)基本工資。包括:崗位工資及其10%+薪級工資及其10%+教齡工資三部分。從2014年10月1日起,全國標準一致。從2018年7月1日起,不再增加10%,因為各崗位工資及薪級工資標準已經增加了10%以上。可以從下面的調資表中可以看出來:(表一)

    (表二)

    表二比表一明顯是多了10%以上。

    (二)績效工資。其中70%的部分按月發放,30%的部分獎勵性績效工資,學期或學年結束經考核後發放。

    (三)各種補貼。包括:1.農村教師有鄉鎮工作補貼和生活補貼。2.我們這裡從2016年開始發放年終一次性工作獎勵。(各地名稱不一樣,有的為精神文明獎。)

    職稱工資基本工資和教齡工資組成,全國一致;績效工資各地根據自己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自行確定,標準不一。

    二、職稱和績效工資的初衷。

    1.職稱工資體現了事業單位專技人員(包含教師)的專業水平,技術能力及歷史貢獻。它反映了同工同酬,按勞分配的分配原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積極性、工作效率和質量。

    2.績效工資是按照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作業績及效果確定的。一心撲在工作上的人其業績和成效必然好,理應獲得高的績效工資。從而突出地反映了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二者的側重點不同。

    三、變味的職稱與績效評定。由於按照一定的比例判定職稱,名額數量有限,很多的符合標準的教師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排除在外。績效評定也存在暗箱操作,不公平不公正不透明的現象,一些有能力有水平,工作效果好質量高的同志沒有取得應有的報酬。

    我的同學**海就是因為他當時是校長,才能得到8級崗位的。我不是領導,也沒有熟人,也不走動,所以吃了好多年的虧。

    “近水樓臺先得月”在教育領域職稱績效評定上成為貶義詞。

    四、怎麼辦?具體辦法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只是苦了像我這樣的老實人。

    踏踏實實地工作,老老實實地做人,總有一天會“剝開雲霧見青天”的機會。

    看到這兒,知道哪個更能反映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了嗎?

  • 7 # Lance課堂

    關於"多勞多得"的解釋:"多勞多得"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多勞動多受益,不勞動不得食。現在的職稱工資是這樣的嗎?太搞笑了!

    按照這個解釋,職稱工資顯然不能體現多勞多得。就以教師為例,教師的職稱工資是導致教師之間工資差距大的主要原因,就以相同學歷相同參工時間的兩位教師為例,教師甲評了高階職稱,教師乙未評上,假設教師乙在中級的最高檔位,專業八級,即使你幹到退休,也就是專業八級,而教師甲可以晉升到專業五級。專業八級和專業五級,每個月相差的錢錢都是四位數以上,一年相差多少自己可以算。

    況且在中級崗位上的教師,為了評上高階職稱,還得拼命幹,只要有一線希望,都要盡最大努力去爭取。這不但是身體累,更重要的是心累。教師甲由於是高階職稱,吃的不再是"鐵飯碗",而是"金飯碗",在教育教學上,偷奸耍滑,想辦法儘量少上課或不上課,反正"金飯碗"中裝的是"錢多多"。

    如果教師甲和戰鬥在一線的年輕教師比,教師甲看著工資表,嘴巴都要笑成豌豆瓣。因為教師甲的工資是年輕教師工資的兩倍,重要提醒:教師甲這種型別的人,千萬不能笑個不停,因為你的職稱工資可能不夠治療你的麵攤費用。

    再看看工作量,教師甲這種型別人,上課節次很少,甚至不上課。而一線的年輕教師,不但做了自己的那部分工作,而且還把教師甲的工作完成了,美其名曰:工作安排!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多勞多得嗎?

    不好意思,上課時間到了,關於績效工資,我不想多談!

  • 8 # 鷹眼看教育

    我認為,不管是績效工資,還是職稱工資,都能體現教師的多勞多得,而且它們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共同承擔起按勞分配的重任。

    績效工資是以工作量為主的業績和效率的報酬體現,不同於職稱的縱向、長期、過程貢獻,績效更著眼於橫向、短期內的集中貢獻。所以,績效工資體現了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原則。

    職稱工資由職稱而來,是職稱與工資掛鉤的結果。而教師職稱又是學歷、教齡、資歷、水平能力和教學成績貢獻的綜合體現。因此,職稱工資是教師長期的、綜合性的勞動技能和付出的報酬。職稱高低不同,工資多少不一樣,同樣體現了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原則。

    題主的本意可能是說,只有績效工資能體現多勞多得,而職稱工資是不能體現多勞多得的,當在廢除之列。這種認識是偏面的、錯誤的。

  • 9 # 良心老師

    多勞多得和優質優酬應該是最公平的,而績效工資和職稱工資給人的感覺好像並沒體現出這一原則,其實我想說,我們有些人只願意片面地以自己利益角度看問題。我認為績效工資和職稱工資都能體現多勞多得。

    一、績效工資能體現多勞多得。我們知道,對教師來說,績效工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基礎性績效工資佔70%,另一部分是獎勵性績效工資30%。基礎性績效工資根據職稱高低而有差異,而獎勵性績效工資則是按照多勞多得,優質優酬的分配原則來進行分配的。往往以班主任費、課時津貼、優質課獎勵,比賽或其他教科研成果獎勵等形式發放。就算你是高階教師,如果上課課時不多,上課質量不高,那你這部分的收入是遠遠不如年輕的職稱低的教師的。也有老教師抱怨,自己扣的30%績效工資拿不回來,其實你想想你是否夠了滿工作量,你的教學效果是不是比年輕教師更好。如果這些做不到,年輕教師多幹了活,有點收入也是應該的。

    二、職稱工資照樣也體現了多勞多得。有些人肯定不服氣,說高職稱的教師每天工作量比我少,而工資比我多1000多元。我想說的是,這1000多元,不完全是職稱造成的,也有高工齡的因素。另外,別人評上高階職稱,也是曾經付出很多勞動的,如果他沒有教學業績,沒有相應的論文、課題,沒有比賽或帶學生比賽的成績,沒有當班主任的經歷,又怎麼能評上高階職稱呢?當然除了個別人造假以外,大部分人在過去也是付出了很多的,現在的高職稱不就是對他曾經的付出而給的收穫,不就是多勞多得嗎?而現在的年輕老師,你們現在高工作量,獲是比較好的業績,也可以幫你晉升職稱,將來也會有高報酬的,只不過這個報酬會延期支付罷了。

    其實咱們也應該想得通,能獲得高職稱的,難道不需要多年的求學嗎?這個成本不應該計算嗎?別人上學時多努力,不也是多勞嗎?而你上學時天天玩,也不上大學,你憑什麼要跟這些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比收入呢?職稱工資本身體現了知識的價值,體現了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

  • 10 # 佩玉者

    看到工資問題,看到職稱問題,第1個感覺就是頭皮發麻。現在的環境下,對於績效工資對於職稱工資已經鬧得沸沸揚揚,在整個學校無論是管理層還是普通老師。都是感覺到非常不滿意,都是感覺到壓力很大。

    讓我們看一下績效工資的問題,所謂的績效工資其實就是把原來發到老師手中的一部分工資,無論外觀上怎麼看,現在拿出來一部分,透過學校指定的某一種方案進行再次分配,美其名曰打破大鍋飯,但其實所有的人都知道人類在發展的最初階段,平均主義是最大的公平,這就是人類原始社會中,能夠繼續存在的一個理由。

    績效工資的問題肯定會引發老師們的不平衡,他們會感覺到自己工作多付出了,沒有拿到相應的報酬,從而造成了更多的放棄,不信的話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職稱工資的話,其實就是全中國老師都在關注的問題,因為職稱工資對於老師工資之間的差距影響太明顯了,1000塊錢以上的差距,對於只有三四千元的工資水平,幾乎達到了20%甚至更高的影響力,這樣的一個影響力的確讓人觸目驚心。

    當然職稱工資評比的背後,這才是引起廣大老師進行關注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職稱工資評審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問題以及名額,引起的問題更多,總而言之,就是我們在數字藝術中所見到的,不患貧而患不均,然後後面還有一句,禍起蕭牆之內也。

    傻子都明白了這句話,為什麼對於我們整個社會金融體系就不能夠明白呢?實在是讓人們感覺有一點不可思議,如果說企業按照經濟利潤進行工資分配的話,每個人都可以理解,但是對於教育這個行業來講,都明知有一句話,10年樹木,百年樹人,100年才能夠看到結果,才能夠有評價標準的事情,為什麼要在1~2年內就要非得拿出一個評判結果呢?

    如果你是一名老師,我要奉勸你,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如果覺得心裡不平衡,那就根據自己應當做多少來做,不要因為工資問題而影響了自己的正常心態,真的對工作不滿意,社會不滿意,對自己不滿意的狀態。

    還是正確看待這個問題吧,身體還是最要緊的,不要因此而抑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疫情下,請問開個口罩廠還來得急嗎?需要投資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