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笑一好
-
2 # 棒奔霸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我們的農村關於家庭、親戚關係之間的俗語老話是頗為豐富的,其實很多是在過去的特定環境之下,所產生的一些老話,在當時的年代是具有很深的含義的,只不過有一些老話擱到現在,已然有很大的改變,現在的家庭人口和過去已然大不一樣,家庭人口的減少、親戚之間的關係自然就感覺彌足珍稀,有些親情是很難割捨的,雖然也有在某一個人過世之後,出現“斷親”的現象,只不過現在也是很少數的事情了。
哥走侄不親:這句話說的是哥哥去世之後,侄子對於自己的伯母關係就會慢慢淡薄,其實這句老話也是反映過去的一些例項,在過去勞動力的天下,都是依靠莊稼地裡刨食養家餬口,而男性自然是家裡的頂樑柱,男人去世之後,留下的妻子和侄子之間的感情那是自然沒有原來那麼融洽,有的還會出現改嫁的現象,改嫁之後自然更是和侄子一點關係也不會在有,也有的會在家中守到老,因為沒有改嫁,家裡的一切房產、地產以及一切名下的事物,還是屬於自己的,侄子是無權干涉的,這樣那樣的利益牽扯,關係很難真正的和原來一樣,也有丈夫去世之後,小叔子、侄子依然會全心全意幫襯的,這些現象其實非常普遍,現在的農村這類事情更是屢見不鮮,不論是哥哥還是弟弟,都會在對方離世之後,擔當起兩個家庭的重擔,道理其實很簡單,在我們的農村,最怕的就是別人笑話,自己的親哥哥或者親弟弟不在了,家裡的孤兒寡母自己不去管,哪讓誰去照顧呢?別人會戳脊梁骨的,這句老話現在已然不適用,除非是嫂子改嫁。
姐去門檻斷: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親是指的自己的本家同姓之人,而戚則是指的出嫁閨女和一些外姓親戚,在所有親戚之中,最親的莫過於姑舅親了,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公,孃親舅大是我們農村最親近的關係了,這句老話說的是沒有什麼根據的,姑舅親是不會在姐姐或者妹妹離世之後就斷親的,老表之間的感情還可以在延續1-2代是毫無壓力的,按照農村的說法是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就了了,如果自己的姑姑不在了,確實會少了很多的走動,但姑舅親的下一代親情是不會斷的。
兄死叔就嫂:這個更是過去的一種老話,也是過去非常多見的一種現象,就是哥哥不幸離世之後,而自己的兄弟還未成家,在徵得嫂嫂的同意之後,小叔子就可以娶嫂子為妻,嫂子還是自家人,這種現象在過去還真的經常聽到,也是等於把這種關係又給續上,嫂子也就不用在改嫁,還是可以繼續留下來一起生活。
打春的蘿蔔、立秋的瓜、死了媳婦的老丈人家,這也是被稱為三大最沒味的事情,很多時候一個人確實能夠改變兩個家庭之間的關係,會隨著人的不在,感情、親情就會慢慢的變得淡薄,這也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對於這些老話俗語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
3 # 西門白甫話三農
西門觀點:哥哥去世了,侄子也不那麼親了,姐姐去世了,女婿與岳父母之間來往就少了,哥哥去世小叔子可能會娶了嫂子。人走茶涼,有一定道理。
先說第一句:哥走侄不親。
哥哥如果去世了,嫂子與小叔子以及侄子之間也就沒有原來那麼親了。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哥哥與弟弟以及弟弟的孩子之間是有血緣關係的,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連著筋。而嫂子與小叔子以及小叔子的孩子之間沒有血緣關係,所以,哥哥在世,之所以親,是因為哥哥的面子,如果哥哥去世了,血緣斷了,自然也沒有那麼親了,如果嫂子改嫁,關係更加淡薄。至於二代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之間,有老人在和沒老人在,關係也自然有變化。
再說第二句:姐去門檻斷。
姐姐在世時,女婿與岳父母之間的關係還比較近,至少春節會與妻子一起會妻子孃家看望岳父岳母,還能幫岳父母幹這幹那,但如果姐姐去世,女婿基本上就不在登岳父母的門了,如果再娶了妻子,去的就新岳父母的家了。
姐姐去世了,姐夫與大舅子小舅子大姨子小姨子之間以及他們的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會逐漸淡了,來往也就少了。其實,還是有沒有血緣關係的問題。
最後說第三句:兄死叔就嫂。
哥哥死了,嫂子不願改嫁,就嫁給小叔子。這種現象雖然不多,但還是有。而且,很多時候,嫂子在小叔子眼裡本來就是偶像,現在,哥哥去世了,小叔子看到嫂子孤兒寡母很是可憐,所以,就娶了嫂子。
這三句農村俗語,有一定道理,但在現實生活中,親戚之間關係的疏密,除了血緣關係外,更多是之間的厲害關係,利益關係,是否經常走動的關係。相互之間有利害關係,經常走動,關係就近一些,反之,關係就遠一些。
-
4 # 春日之虎
“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這句話說了三層意思,但每層意思指的都是過去農村婚姻上的事。
中國過去是農耕社會,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主,小農經濟靠的人力的勞作,只有家族人丁興旺以及親戚間的幫襯,才能生生不息,家族興旺。因而過去的農村人,非常重視家族內的團結和親戚間的往來。如果一旦出現人災,對一個家族的興旺的打擊是非常重的。
“哥走侄不親”。如果一家有兄弟幾個,哥哥不幸早早去世,留下嫂子和侄子,這時的嫂子尚年輕,一般都會再嫁,再嫁時大都也會將侄子帶走,人都走了,到了別人家裡,這自然與原來的叔叔們難以再親。即便是嫂子不再嫁,寡婦門前是非多,當叔叔也會忌諱往哥哥家裡走,長久以往,叔侄也就不親了。
“姐去門檻斷”。姐姐出嫁了,有了一門好親戚,但如果姐姐早早地就去世了,沒留下一兒半女,或即便是有孩子,但孩子尚小還不懂事,姐夫再娶後,有了新人,原來的孃家人就不好去了,家裡有什麼事,姐夫也不會來幫忙了,也不來踏門檻了,親戚就斷了。
“兄死叔就嫂”。這在舊事的社會是常有的事,前面說了,過去是農耕社會,非常重視家族香火的延續,而且過去兄弟多,舊時的農村娶個媳婦不易。如果哥哥早早去世,留下嫂子和侄子,嫁給別人,會把家族的產業帶去一部分,流水肥了他人田,再加上說個媳婦不容易,為了家族的興旺,有的家庭就採取了嫂嫁叔的辦法,這樣即丟失不了家產,當弟弟的也娶到了媳婦,嫂子也有了依靠。
“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哥死叔就嫂”。這與過去的社會環境和經濟狀況有關,也是舊時社會某些現象的真實寫照。
人們都說婚姻因以愛為基礎,但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許多人不得不屈服於現實。
-
5 # 農人解說
這句俗語真的是沒有一點人情味,但又偏偏是農村的一種真實情況,哥走、姐去、兄死親情就變了,我們不應該傳承這樣的做法,更應該向一個又一個“感動中國”的例子學習,例如在親情面前,全票當選“感動中國礦工”的謝延信,替亡妻照顧多病的岳母、呆傻的內弟、癱瘓的岳父,這不是一天,而是32年,這樣的事蹟才值得我們去學習,但對於一些老話和俗語,只有真正的瞭解它,當人生中遇上時,才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哥走侄不親在農村,上一代人五六個兄弟姐妹是很平常的,一個村子總會有人面對哥走、弟走的哀事,侄親不親得看侄的大小,侄兒大了,懂事了,就不會出現侄不親,但如果侄還很小,這時候親不親全看嫂嫂和弟媳的做法。
很簡單的道理,嫂嫂和弟媳還年輕,有選擇幸福的權力,帶上侄子選擇再嫁一次,這時候的侄子就成了侄不親了,農村這樣的例子太多,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但改嫁後完全斷絕了侄子和家族的關係,對家裡的老人來說,還是很沒有人情味的,失去了兒子,連孫子孫女也失去了。
姐去門檻斷農村傳統觀念還是比較強的,姐走了,姐夫本就是外姓,不像嫂嫂和弟媳,可能還會考慮孩子的大小要不要再嫁,再嫁還有被農村人嚼舌根的可能,而姐夫再娶就沒有這種可能,兩種不同的認知體現了農村大男子主義的傳統觀念。
所以,很多時候,姐去,這姐夫就完完全全斷了親,這就是為什麼文章開頭的謝延信如此值得人尊敬的地方所在,做人就應該向他這樣的精神學習。
兄死叔就嫂這句話的意思是兄弟走了,嫂子或者弟媳就隨了弟弟或者哥哥,就是咱們常說的叔,當然前提是叔還是單身,這樣做便於家裡一些財產的分配,說句不是很好聽的話,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可終究這樣的現象是遭人口舌的,所以現實生活中,有這樣的情況雖然存在,但並非主流,絕大部分人還是互相尊敬的,沒有那麼隨意。
總結:這句俗語大概的解析就是這樣,從農村的現狀來說,確實俗語有一定的道理,符合一定的實際情況,但從做人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做法,顯得非常沒有人情,個人覺得不應該被提倡。
-
6 # 老胡說三農
先說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哥哥過世之後,侄子與叔叔之間就沒有了親情關係;姐姐一旦過世,外甥就不會再登舅舅的門檻;如果兄長死了,弟弟就會娶了嫂子。
接下來再說說這句俗語究竟對不對。
依照我的體會,這句俗語非常片面,不完全正確。
就說說我們家自己的事情吧!
我兩個姑姑、一個叔叔都過世多年了。前幾天我回家上墳我父親還給我說呢!我大表哥(大姑的兒子)去上墳買了諸多禮品不說,還硬給我父親了500元錢!我一個表妹(我二姑的一個姑娘)路過我們老家門口特意下車看看我父親在不在老家,結果我父親在,於是硬塞給了我父親1000元錢。就憑這件事情,就否定了“姐去門檻斷”這一條。
我叔叔有兩個兒子。我們雖然是堂兄弟,但我們感覺與親兄弟沒太大的區別。在城裡雖然住的比較遠,但隔一段會互相打電話詢問彼此的情況,有時候也聚一聚。另外,逢年過節我會給我嬸嬸買禮品;我兩個堂弟也會給我父親買禮品。總之,還是很親的。就憑我家裡的情況就否定了“哥走侄不親”。
至於“兄死叔就嫂”在社會上的確存在,我們村就有一個弟弟死了、哥哥未婚,哥哥娶了弟媳的。不過,這種現象也不是太常見。
當然,人是複雜的動物,一個人一個樣子,一個人一種心思。別說侄子與叔(伯)、外甥與舅舅之間的關係了。就是親弟兄姊妹之間鬧矛盾的也非常多,甚至會大打出手,老死不相往來呢!我們村就有好幾個弟兄之間互不搭腔的,還有幾個弟兄之間互相鬥毆的。
所以說,這句俗語非常片面,是一種“失敗的總結”,不具有普遍性。
綜上所述,這句俗語僅僅是對個別現象的描述,不能代表整個社會現象,是非常片面的,應該說不足為信。
-
7 # 金色Sunny溫暖
我的二哥去世了,基本上是哥死侄不親。連侄女也不親了。也許,他們不想再多走動,我父母還在世,怕贍養爺爺奶奶吧。除了過年過節,我們去看看二嫂,給她買點年貨,有時還給她個三頭二百的。平時電話也很少打。
姐死門檻斷就更是了。父親有個二姑,已世十幾年了,父親和兄長們也都去隨禮祭拜了。可是,十幾年了,四個外甥兩個外甥女全部不給父親拜年來了,都忘記了孃親舅大了。去年正月十八,我媽過世了,給了幾個外甥打了電話,竟然一個也不來了。
幾個外甥都是在姥姥家長大的,那時家裡僅有的一點糧食都可著他們吃。海邊有小蛤撈了,連表兄的兒子,他們的叔伯兄弟都在我家住了一個多月,管吃管住,他們掙錢自己攢著。媽媽把我們的鋪蓋全部給他們使用!
大姑過世了,茶就涼了,再也不認識大舅大妗子了!
村子的小王死了,他的大哥大王是個光棍子,就娶了弟媳婦。倒沒有議論什麼,因為怕侄子受氣,他就視為自個親生的,拿著當親兒子對待!弟媳婦也不樂意嫁給大伯子,可為了兒子,小兒子才三歲,就再家裡人的勸說下,咬牙跺腳嫁給了大伯子,開始了搭夥過日子!後來,兒子長大成人了,也有了妻子兒女,一家人生活的也挺好的!
人活著很不容易啊!左右不了別人,就強大自己吧!親情比金錢重要。為了生活,有時吞下委屈,牢記責任,也許,日子會更好一點!
-
8 # 有書共讀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有書君就來詳細地一一解釋一下。
一、“哥走侄不親”字面意思是如果哥哥走了,侄子就會和伯父一家的關係疏遠。
伯父去世,侄子和伯父一家就是隔輩親了,這樣在情感方面就會發生微妙的變化。如果伯母改嫁,那走動就會更少、更不親了。
如果伯母不改嫁,來往也不會像之前那麼親密,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感情就會變淡。
二、“姐去門檻斷”這句和上面那句意思差不多,其意思是說如果姐姐過世了,那麼姐姐這邊和姐姐的姐妹親戚來往就會少了,甚至根本不會再來往了。
在農村裡還有“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姨娘親不算親,死了姨娘斷了親”這樣的說法。
這也可以看出,古人對於親戚的劃分是比較明確的,親戚之間親不親主要是看血緣關係,認為姑舅關係是最親的。
之所以說姨娘不親,那是因為姨娘是母親那邊的親戚,而在古代女人的社會地位不高,在家中是沒有話語權的。一旦姨娘去世了,那姨父可能還會再娶,這樣自然關係就斷了。
三、“兄死叔就嫂”意思是說,如果哥哥去世了,而弟弟又正好還沒有成家,那嫂子就會嫁給小叔子。
現如今,這種事情很少了,但在過去農村,家庭比較窮,哥哥去世後,嫂子就會嫁給小叔子,這樣嫂子就不用守寡了,哥哥的孩子和財產也不用流落到別人家,弟弟成家也不必花錢了,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過去農村以勞動力為主,人們忙於在田間勞作,很多時候一個人確實能夠改變兩個家庭之間的關係,會隨著一個人的去世,在親戚間的感情、親情就會慢慢的變得淡薄,這也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
從科學的角度去分析,這三句話體現了,直系親屬身上佔有50%的相同基因,對人際關係維護的重要性。同一個血脈,要是50%的相同基因的消失了,粘合度自然就減小。
人生在世,任何事物都逃不了更替迭代的命運。親緣的疏離,從理論上講是不可避免的,從情感上講是令人惋惜的。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9 # 秉燭讀春秋
“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說的是一種農村現象。
“哥走侄不親”說的是,哥哥死了,和侄子也就生分了,沒有從前親近了,好像心中有了隔閡。
這種現象在農村很普遍,甚至有的哥哥死了,叔叔和侄子動刀了。為什麼這樣呢?原來是為贍養老人的問題。
哥哥死了,但父母還健在,大哥之前繼承了家業,雖然他死了,作為侄子繼承了大哥的家業,從倫理道德來說侄子應該替死去的老爸承擔點義務吧?
但是侄子表示一點也不承擔,說盡義務是我老爸的事,你找他去吧。叔叔很氣憤,說,你不贍養爺爺和奶奶,那你把繼承的家產交出來吧。
侄子說“憑什麼呢?你算老幾?”侄子不同意。
叔叔說:“不交你就給你爺爺奶奶拿贍養費吧”。為這事叔侄二人反目成仇,差點鬧出人命。
這是我村發生的真事,我也不知道叔叔和侄子誰有理?反正哥哥死後,侄子和叔叔一家劈戶了。
“姐去門檻斷”的意思有兩種意思。如果是姐妹關係,即姐姐對妹妹來言,這句話沒毛病。
姐姐死了,做妹妹的就不登姐夫家的門檻了,否則會引起流言蜚語,人們可能會說姐夫和小姨子有一腿,要不三天兩頭往人家跑幹嘛呢?農村有句俗語:“姨表親,不叫親,死了姨娘斷門親”。其實都是一樣的道理。
假如姐姐對弟弟來說,這句話有待商榷。
姐姐死了還有外甥和外甥女,一般情況來說,孃親舅大,不管姐姐在不在世,當舅舅的說話還是管用的。農村也有一句俗語:“姑表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
“兄死叔就嫂”意思是說哥哥死了,小叔子和嫂子在一起過。在古代有這種情況,比如清朝的攝政王多爾袞娶了嫂子孝莊了。
現在貧窮的地方還有這種風俗,一方面小叔子沒老婆,一方面嫂子拉扯著孩子也不好過,嫂子嫁外人又怕孩子受氣,如果嫁給小叔子孩子肯定不受氣,畢竟是自己的親侄子。
現在富裕的農村這種情況很少了,男人寧可娶個遠來的媳婦也不願意娶嫂子,也許是心理有陰影的關係吧。
現在家族親情關係淡薄,侄子大了也不感恩,與其以後反目成仇,還不如兩來無事呢?再說又不是娶不上媳婦,嫂子想嫁人不愁沒人要,你見過哪家小叔子對嫂子有好感呢?
哥哥活著沒好感,哥哥死了,沒把嫂子當仇人就不錯了,更別提娶嫂子了。
-
10 # 鄉辣梅子
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尤其是關於家庭和親戚關係的,比如“遠親不如近鄰”、“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等,後面這句給人一種悲涼的感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哥走侄不親在農村很多人都有一種思想叫多子多福,因此一個家庭有多個兒子是非常正常和普遍的。一個家庭兄弟姐妹多了,免不了哪個要先離世,如果是哥或弟走了,侄子親不親就要看侄子本人和家庭環境了,如果嫂子帶著侄子再嫁,那麼這種日後一般都是不怎麼親的,如果哥走侄子已經長大懂事了,那麼有可能還會親,但一般的情況哥走後侄子都不怎麼親,除非叔侄關係處得特好的。
姐去門檻斷姐去門檻斷,我們村就有一個真例項子,有個大爺的女兒嫁到隔壁村,之前他女兒幾乎每個月都會帶老公小孩回來,但就在前兩年他女兒突然生病走了,她女兒剛走時,他女婿還會回來看望下老人家,但時間一久從一個月變成了半年,又從半年變成了一年,現在幾乎是沒有來往了,這就是姐去門檻斷的真實寫照。
兄死叔就嫂兄死叔就嫂的意思是,兄弟死了其老婆就隨了家裡的弟弟或是哥哥,前提條件是哥哥或弟弟還是單身。雖然這種關係會招來村民異樣的目光,但還是比較普遍的。而目前這種現象已經比較少了,因為現在的人思想變了,也不會那麼將就,女性也不會那麼悲哀,畢竟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總結:從事實中表明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但這種做法感覺很悲涼,就像我開頭說的,沒有人情味,我覺得不能提倡這種不好的思想,人還是要講感情、親情,您覺得呢?
-
11 # 明清(德剛)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姐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說的是一種社會現象,其實存在很大的片面性。
“哥走侄不親”的意思是哥哥死了侄子不與叔叔親近了,這種現象是有的,由於哥哥生前與弟弟有諸多矛盾,比如祖產分配不均,或病危時困難時沒有及時幫助等,造成侄子生恨而不與叔叔往來。如果沒有任何矛盾則此現象並不存在。甚至叔叔會更加愛護,比如撫養成人、教導做人等等。
再說“姐死門檻斷”其實跟“哥走侄不親”是同一道理,同樣存在片面性,但又略有不同。畢竟姐姐嫁人後是為親戚,姐夫與孃家兄弟沒有血緣關係,一旦配偶死後與岳家淡博要大於兄弟間的淡博。外甥與侄子也不能等同,因為外甥也有自己的叔伯兄弟。所以“姐死門檻斷”的可能性要大於“兄走侄不親”
最後說說“兄死叔就嫂”同樣存片面性,叔就嫂其實也不錯,一來雙方性情比較瞭解,二來又不耽心兒女受到虧待,雖不是親生但有血緣關係,總比帶到別家當拖油瓶強。嫂改嫁也有不少,嫂子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力。
-
12 # 惠農圈
在農村中我們經常能夠聽到很多特別的俗語,這些老話對人們的生活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很多人都會從中學習很多新的知識,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會將其實踐開來,這樣就可以提前懂得人生的真諦,避開很多的挫折,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含義呢?
哥走侄不親
這句話我並不認同,理解上則是哥哥走了,侄子和叔叔就不是太親近了。實際上在農村中也有“一堂五百年,一表三千里”的說法,其意思很明顯,堂兄弟的後代也會很親近,但表兄弟的後代聯絡就很少了。 在農村中不管是紅白喜事還是什麼,堂兄弟都會在一起幫忙,通常5代之內的關係都比較好。像我們家,我和幾個叔叔的感情都很好,其他家庭也都如此,畢竟侄子和叔叔都是本村人,每天都會見面,感情自然是親上加親。
姐去門檻斷
如果姐姐離開的話,那和外甥一家的聯絡就比較少了,其實這種現象是十分普遍的,我的3個姑奶,她們在離世後,對應的姑姥爺和我們之間的走動就不是太多了,只有白事時才會走到一起,其他的都沒有聯絡。 畢竟沒有了姑奶,親情也就少了很多,再聯絡也就沒有當初的意義,而下面的小輩,他們有新的孃家親戚,自然不會再和遠親交流。當然也有一些保持聯絡的,但比較少。
兄死叔就嫂
這種現象其實已經很難看到了,生活中只有少部分地區才會出現,聽到的事例不是太多。這句話意思很簡單,在哥哥死了後,小叔子就會迎娶嫂子為妻,這樣既可以照顧侄子,也不會讓家財外流,同時在過去年間,娶媳婦並不容易,直接嫁給嫂子,也能節省費用。 這句俗語目前來說有很多並不符合今天的社會主流觀,說到底俗語是應對時代而變化的,大家怎麼看?
回覆列表
我本人也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所以對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都有例項見證,先說"哥走侄不親″中的"走″是"死”的意思,也就是說,如果哥不幸去世,又沒留下男孩,對嫂嫂來說,將來侄子是指望不上了,也就是侄不親。姐去門檻斷,是指出嫁的姐姐如果不幸去世,姑爺就不再簦岳父家門了,即是斷親了。兄死叔就嫂的意思是,如果哥不幸去世,撇下有子女,嫂子又不願改嫁,這時沒有結婚的弟弟(小叔子,已到婚令)為了照顧哥哥撇下的子女,經得嫂子的同意,就與嫂子結婚。這些我都聽說過和見過。很正常的,同時人們都能認可和接受,並不是什麼傷風敗俗,見不得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