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子發光lmx111

    農村古語“嫁出去的姑娘,就是潑出去的水”,意思是姑娘到了結婚的年齡,嫁到婆家了,就是婆家的人了,孃家不再是她的長居之地。老輩是家裡窮,盼著女兒趕快嫁出去,也了確了一樁心事。女兒嫁出去,活著是婆家的人,死了是婆家的鬼。特別是家裡有兄弟的話,女兒出嫁了,就不能再過多的參與孃家的事務了,主要由兄弟掌管。即使離了婚,也要趕快找個人嫁了,回孃家住 怕兄弟媳婦嫌棄。

    現如今,和以前不同了。時代變了,姑娘隨時 都可以回孃家住,離婚了,也不 丟人,有合適的再找,沒合適的把孃家當飯店了。姑娘兒子共同贍養父母,姑娘對父母的照顧勝過兒子,孃家的事務,不再由兒子單獨說了算,嫁出去的姑娘仍然可以是孃家人的主心骨。重男輕女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越來越不適用了,孃家沒有兒子的,女兒可以留在父母身邊,找一個上門女婿,來贍養父母。

  • 2 # 李中科

    我的回答:現在時代不同了,我不認同這種說法和想法。我覺得大多數養女兒的父母的言行也證明了不認同“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的說法。

    現在的女兒嫁出去後,孃家父母照樣的操不完的心。照樣是女兒女婿需幫助的就會盡力盡心的幫助。女兒沒讓幫助的也會時時關注,日日操心!

  • 3 # 老張16260

    這不是農村古語,就是古語,城市農村都一樣。可哪是過去,現在兩個孩子要養4個老人,有的家廷還多,就是潑出來的水又如何。所以這句古語有廢的可能。

  • 4 # 雲捲雲舒152754837

    陳年黃曆……

    誰還當真?當今,有多少獨生子女家庭……又有多少獨生子女家庭是獨女戶?父母還要指望女兒養老……

  • 5 # 杜家人

    這兩句話,是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現實經驗。

    現在還認同與否?

    在我看來,這句話還不能完全否認它,因為它仍然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家庭中,它仍然還有現實意義。

    那麼意義何在?如果在家庭中,有兄弟妯娌存在?它就是活生生的現實寫照。因為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一旦婆媳,妯娌之間有磨擦,有矛盾,首先要懷疑這個嫁出去的女兒,沒起什麼好作用,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因此,嫁人的女兒,不能勤去和久住孃家,否則,婆媳矛盾也許會升級,也許妯娌之間借題發揮,也許會導致妯娌們指桑罵槐。原本安靜的家庭,反而會起波瀾。更會引起老人生氣。做為女兒來說,回孃家多少要花錢,拿的東西好與否,多與少,成了背後說是非。花了錢還找氣生。我這話可不是憑空想象,因為我們家,有妯娌三人,有兩個姐姐和一個妹妹,這樣的事情經歷的太多了,家裡的事,妯娌們容不得,嫁出去的姑娘插嘴。她們認為自己是主人,應該是由她們說了算。嫁出去的女兒,總要以婆家為主,婆家才是自己的家,因為你可以寫入婆家的家譜,你可以進婆家的祖墳,孃家卻不行。這牽扯到家族問題,這就是所謂的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了。從古至今仍然在執行,沒有人能改變它,想改變它的人,是不懂規矩的人。如果強行改變它,那就不成體統,就亂套了。它和男到女家,是兩個概念。仍然還是女婿身份。因為沒有一個女婿願意改名換姓。(不得已除外)。結束語;

    “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在現實生活中,在某些地區,某些家庭,仍然在認同。若不認同?就不叫潑出去的水了。

  • 6 # 秋實

    我不認同。因為現在講究的是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樣,子女都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也都有繼承父母財產的權利,是不能因為女兒出嫁了,就沒有了這些權利和義務,她和兒子一樣,都是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這怎麼能說是: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

    而只有在以前的封建社會,人們是普遍的重男輕女,把傳宗接代養家餬口的希望,都寄託在了男子的身上,把女子看成是男子的附屬品,一旦女兒出嫁了,就等於把家裡的財產全部交給兒子來繼承了,是沒有出嫁的女兒的財產的,也正是因為如此,以前人們才會說出: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這樣的話,這就是一種典型的重男輕女思想的表現,是要不得的。

  • 7 # 麥初見

    這句古語,分分鐘認同,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有的女兒嫁到男方家後,有了自己的家,也有小孩,幾年都不回孃家一次,所以,大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人世間的父母都是非常疼愛自己的兒女的,希望她(他)們的一生,每天都過得幸福快樂。

  • 8 # 去春夏冬

    現在看你兄弟姐妹多不多,如果兄弟多嫁出去的女就是潑出去的水,父母有兒子贍養,家產就是兒子,如果獨生女,或全是女,父母贍養肯定是女,家產全是歸女,那就不是潑出去的水了,萬事都看家庭情況。

  • 9 # 醉美皖西大別山

    如果說我們農村的話,我很大程度上是認同這句話的。

    我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山裡人,對於我們農村還是十分了解的,遠的不說就說我們村吧,我姐姐嫁去淮南,逢年過節基本上不回來,家裡除非有大事才回來,要不然一年也來不了一趟。再說我鄰居家吧,他女兒嫁到蘇州,也是幾年才回來一次,家裡有事也很少回來,我大爺的女兒,嫁到山東濟南,也是幾年才回來一次,所以我們農村很多父母都不同意女兒嫁到外地,但是現如今婚姻自由,很多父母都是沒有辦法,只能讓女兒遠嫁。

    如果說很多農村的女孩子嫁到外地沒辦法回老家照顧父母,還能說的過去,那麼那些嫁的不遠的女孩子呢?她們對自己的父母會好點,能經常照顧自己的孃家嗎?也並非如此,還是說我自己吧,我爺爺奶奶當年身體不好的時候,我姑姑很少回來照顧,為什麼呢?因為我姑姑也有自己的家,家裡也有很多瑣事,所以很少回來照顧我爺爺奶奶。後來我爺爺奶奶去世以後,我姑姑她們就更少回來了,一年能回來一次就不錯了。

    其實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一個女孩子成家以後,就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公婆,因此她們就很少有精力能夠照顧自己的孃家,這是必然的。當然了並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是如此,有的女孩子雖然出嫁了,但是仍然和沒有出嫁前一樣,非常照顧自己的孃家,但是這樣的女孩子畢竟是少數。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其實並不是一種貶低出嫁的女孩子,這只是闡述一種現實,特別是在農村,這樣的現象是很正常的。

  • 10 # 趙廣州156130073

    “嫁出去的女兒 潑出去的水”,現在這句話你還認同嗎?個人認為時代不同了,在理解、解析這句自古延續的話語時也應該與時俱進,即在“取捨之間”應該拿捏得當、到位,所謂“取”是親情上的取,永遠把“嫁出去的女兒”視為與自己兒子同樣存續的親情,站在你的角度要有與女兒“有福同享”的境界,比如你老家有什麼拆遷、福利等好事了你應該儘量能兼顧著這個“嫁出去的女兒”,所謂“舍”就是儘量不去打擾、麻煩“嫁出去的女兒”,不對女兒作“困難轉嫁”,在“危難”面前你要有“嫁出去的女兒 潑出去的水”的胸襟。我想這才是我們做人的格局和高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試說自己沒考好的學生考得很好,認為自己考得好的學生反而不好,為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