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白熊二

    保險代理公司和保險經紀公司是未來保險代理人最好的去處,沒有嚴格的考勤要求,沒有考核淘汰機制,全靠代理人主觀能動性,發展團隊有很強的動力,能夠長久獲得收益,自然也就提高了從事保險行業的興趣。

  • 2 # 大熊保險經紀

    正如大家說的,保險業的確是朝陽行業。只是現在的代理人制度是毒瘤,一群自欺欺人的所謂高管不折手斷的增員以及強制要業務員開單(很多自剁自保件)不顧底層業務員死活

    我是一個從業快兩年的代理人,目前已經轉型做保險經紀人,產銷分離是大趨勢,站在客戶角度來考慮問題來選擇產品才是王道,保險走上市場化我們任重而道遠

  • 3 # 老胡說三農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先說說個人我的情況。

    我從2004年加盟這個行業,至今已有14個年頭了。

    14年來,我在不斷地觀察、總結這個行業,先後多次在《中國保險報》、《保險贏家》雜誌發文撰稿,據實說出我的所思所想,得到了廣大業內人員的肯定。

    這個行業是一個備受質疑的行業,儘管國家在一直大力支援這個行業的發展。

    為什麼會有人質疑這個行業呢?

    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保險行業自身有許多問題。

    (1)險種設計不盡合理。

    在險種設計上還與老百姓的需求有較大的脫節,不能真正意義上去滿足老百姓的需要,老百姓不滿意。

    (2)保險行業的功利性太過突出。

    商業保險儘管其本身就具有商業屬性,是以逐利為目的的。但這個行業與其他行業相比還應該把“社會性”放在更高的位置上,要切實做到“輕利重義”。然而,這個行業卻沒有做到這一點兒,無論哪家公司,無論廣告做的多好,無論口號喊的多響,其實,做的都是表面文章。譬如,它的內部機制考核,無論是對外勤(代理人)或是內勤(員工)都以其所完成的“任務”指標做唯一標準,它根本不去考慮代理人或員工曾經幫助過多少人或為社會做了多少貢獻!它把自身的功利性逐級傳遞並突出表現,從而使普通百姓對這個行業產生了許多反感。

    (3)銷售制度亟待改變。

    這個行業普遍採用的是代理人銷售制度。代理人不是公司員工,沒有基本工資,完全靠銷售佣金吃飯。在這種情況下,代理人為了將產品銷售出去難免會有“過度”包裝產品的現象出現,從而誤導了客戶。從而導致了客戶對行業的不滿。其實,這種現象已嚴重阻礙了行業的健康發展,也已經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並提出要改變這種銷售制度,譬如,將代理人分流,一少部分代理人留在專業公司,實行員工制;一大部分分流進保險代理公司仍然實行代理制。留在專業公司的人員由於有底薪的存在,減少了生存壓力,從而減少了誤導現象;分流進代理公司的代理人由於可以銷售多家公司的產品,可以給客戶做到“貨比三家”,從而也減少了銷售誤導現象。然而,因種種原因,這種原有的銷售制度仍然沒有改變。

    (二)傳媒的問題。

    儘管這個行業還有許多問題,但它對社會還是做出了巨大貢獻的,這是不可否認的,是從理賠資料上就能感知到的。然而,部分媒體從來不宣傳這個行業所做出的貢獻,而是“積極地”尋找這個行業的缺陷和不足大肆宣傳,從而“誤導”了群眾,並導致群眾對這個行業的質疑。

    說了這麼多,這個行業的前景究竟如何呢?

    依我看,這個行業的前景還是一片光明的。

    隨著群眾風險意識和保險意識的不斷提高,隨著營銷體制的不斷最佳化(保險代理公司的迅猛發展和網際網路保險的出現),這個行業會越來越讓群眾“待見”,所以,這個行業一定會穩定、健康地發展下去的。

  • 4 # 大貓財經

    從全球視角看,目前中國是增長最強勁的市場,從1982年到現在,實現了年均49%的增長,令人刮目相看。中國的壽險已經躋身世界第二名,佔全球市場份額的12%,而且仍在以較高的速度在發展。

    從國內看,人口結構變遷,老齡化的問題凸顯,養老問題也為保險市場打開了一個廣闊的空間。與此同時,健康醫療問題也成為人們關注的要點。國家最近幾年在政策上也都給了保險業傾斜,像稅延養老、稅優健康險等等,這些都為保險業站上騰飛的風口創造了契機。

    保險業行業的發展,仍可套用一句話,“信心往往比黃金更重要”,最近幾年,保險消費者對保險認知度有明顯的上升,尤其是在發達城市和地區,保險消費或者信心的提升,也必將帶來未來保險行業的高速發展。

    所以總體來看,中國保險業仍處在發展的黃金時期。從各財經院校的招生看,保險學已經從沒人願意選的冷門專業,變成了熱門。

  • 5 # 國際保財師

    總體來說,保險這個行業前景是不錯的,前段時間,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先生演講中講到,保險業還將面臨20年的黃金期,各項業務的發展依然高速成長。

    1.從國際上來看,金融行業的三架馬車,銀保,保險,證券基本三分天下;而中國,保險業在幾十年的發展中,每年49%的複利成長,依然在金融業這個大盤中,連銀行業的零頭都不到,這是保險業成長的巨大空間所在;

    2.從市場上來看,風險發生機率越來越多,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人的壽命越來越長,對保險意識越來越強,諸多需求表明,保險保障的需求在壽險、財產險等各領域不斷放大,中國機動車保有量世界第一,華人口世界第一,而同比中國的壽險深度,密度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因此保險業的市場空間非常之大;

    3.從中中中國產業結構來看,保險業正在成為資本巨頭關注,投資,進入的行業,隨著資本的注入,這個行業的發展將會出來越來越多的主體;隨著第三方中介市場的放開,網際網路保險的發展,保險科技,人工智慧的應用,保險業的發展將日新月異;

    4.從個體而言,國家產業結構轉型,金融業,服務業將是未來就業的主體,而在這個行業從業的人員會越來越多,因此需要越來越專業的人士進入到這個行業,帶來行業整體素質的提升和行業改觀,保險業未來的明天必將燦爛而輝煌!

  • 6 # 帥醒哥

    保險業目前屬於海嘯前的一點點波動,未來也是專業取勝、在進來保險業之前請做好心理準備,認真學習,以職業道德規範展業!想從事這份行業就認真嚴謹的堅持下去✊、一位專業的從事人員可以幫助一個家庭、反之也有可能毀了一個家庭,甚至毀了保險業的口碑和信譽!以前輩的身份給您一些建議,我們一起共勉

  • 7 # 暢談優險

    所有的保險公司都說保險業現在屬於朝陽行業。

    其實不是自誇,是真的這幾年發展的特別快,不說傳統型保險公司,單單最近很火的支付寶1分錢互保,京東互保就看得出來。

    這些大佬們都在準備進入保險業分一杯羹。

    但是保險業前景好就好做嗎?

    並不是!

    保險跟其他商品不一樣,它的標的是人,關係到人的健康和生存。

    生死麵前無大事,所以保險為什麼之前被罵那麼慘,那些沒有買對保險的人為什麼那麼痛恨?

    當一個家庭面臨重病或者意外時,如果額外有一筆錢的支援,來雪中送炭多麼重要。當他以為有希望,結果又失望的時候,那些負面的評價也就不奇怪了。

    現在雖然保險得到了正名,但是銷售誤導比比皆是,親戚單,人情單,誤導單都是一個個的雷。

    如果想要做好,首先得要專業,以後的保險市場絕對要求越來越高,隨便的忽悠是不行的。

    要對保險法,基礎醫學,法商,各家保險產品都瞭解才能做好,不是一個單純的銷售工作,我的理解是會慢慢偏向諮詢類,專業化程度提高。

    而且想要做好保險首先是認同,真的覺得保險是一份幫助他人,成就自己的事業,而不是僅僅一份銷售工作。

    我入行的初心就是我有興趣,我認同,我有能力並且我希望為身邊的人打破資訊不對等,不被坑,選擇到適合自己的保險。

    你才18歲,最多就是高中或者中專畢業,專業的保險經紀公司進不去,要求最低大專。只能去傳統保險公司。

    進去了,培訓,陌拜,無底薪,月度任務等等。前面的時間還是挺難熬的,然後單一公司的培訓又非常有偏向性和目的性。

    如果不是個人非常有要求好學,或者碰到一個專業度高又願意帶你的領導。很容易做不下去或者失去保險本心。

    所以你要仔細的考慮你的興趣,性格,是否願意長期發展等,如果都挺好的,可以選一個認同企業文化的公司先去試試,畢竟你這麼年輕,一切皆有可能!

    以上一些經驗和看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 8 # 一號梅花堂

    作為一名今年剛入行的保險經紀人,我來說說看法。首先,從大的行業來說,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和消費的升級等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80、90後逐漸成為主流的消費人群,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人們對於家庭理財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如何安排好家庭的資產,哪些錢用來應對當下的生活,哪些錢用來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哪些錢要保值增值,確保未來生活品質,是當前中產及以上家庭特別關注的話題,而保險是家庭理財的底層部分,就是確保你用最少的錢,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這就是保險“以小博大”的槓桿作用,可以這麼說,保險,對每個想保持品質生活的家庭來說,是剛需。因此,未來人們對於保險的需求會越來越明顯。因此,行業前景是光明的。

    但同時,對於保險行業從業人員來說,高素質、專業化將是唯一的趨勢。哪些靠拉人頭、賣人情來賣保單的代理人,不研究產品、不學習專業,只研究話術的銷售人員將會越來越難以立足。

    首先,普通消費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消費群體80、90後,普遍的文化水平比較高,又是在網際網路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因此,資訊獲取渠道便捷,知識面比較廣,不會輕易被忽悠,因此,市場需求倒逼從業者素質,沒有專業化背書,連跟這些人對話的基礎都不存在,更別想什麼從業發展了。

    另一方面,中國的富裕階層,2016年,個人可投資資產1千萬以上的高競爭人群規模約158萬人,2017年達到187萬人,這個人群還在快速的擴大。他們對於保險的需求更多的在於資產的安全保值、穩健增值和安全傳承。而對於這部分高淨值人群的服務,要求保險從業者必須具備較高的保險、法商、金融方面的專業知識,才能滿足對於他們的服務要求,專業化更是一個硬體基礎了。】

    目前,保險經紀行業作為一個新型的行業,正以其專業的服務基礎,客觀中立的立場,需求定製化的個性服務,得到越來越多高素質客戶的青睞,好多高素質的人才也進入到保險經紀行業中,我所在的團隊,不乏海歸、國內985、211大學畢業的碩士生,還有大學老師、醫生、律師行業轉行過來的高素質人才。在ta們身上,我看到了保險行業發展的未來和趨勢。保險經紀人是一個需要持續學習、終身學習的職業,因此,對於個人素質、個人學習能力、個人驅動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當然,只有高素質的客戶才能真正認識到經紀人的價值。

  • 9 # 我是易小保

    作為金融體系中的三大支柱行業(銀行,證券,保險)之一的保險,在中國,一直處於沒有另兩大支柱名氣大的地位。

    在加入WTO的談判中,為了保護和穩定銀行業、證券業,國家把最為弱小的保險業拋了出去。2001年末,整個中國保險業開始抖抖霍霍地迎接來自WTO的挑戰。可沒想到的是,作為典型舶來品的保險,並沒有像一般的外來物一樣在中國攻城略地、絞殺本地物種,就目前的中國保險業來看,反倒是內資保險迅速做大做強,中國也一不小心變成了全球第四保險大國。中國保險行業澎湃了十幾年,成績斐然,世界矚目。不過,就像有位保險業的大領導所說的那樣,“這個時期的中國保險業,市場不成熟、經營主體不成熟、消費者不成熟、監管者不成熟”,在這種四大不成熟的環境中,出現一些有點好玩、有點意思、甚至有點幽默的事就在情理之中了。出自《迷失的盛宴》

    但是在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保險意識的覺醒,保險作為社會穩定器,經濟減震器的作用的不可或缺,國家對於行業的重視,華人口基數的重大,以及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還和世界有很大差距的前提下,中國的保險市場還是有很大發展市場及潛力的。

    現在萬物互聯,任何一個行業都在追趕網際網路的快車,保險行業也不例外。所以,網際網路也會是保險公司銷售產品的一個渠道,但是這並不會取代保險代理人的位置。

    我認為未來保險行業發展趨勢:

    1,隨著保險公司之間競爭的加強,對外開放佈局的開展,保險產品將越來越與國際接軌,保險定價會越來越合理,但保險產品會趨向於同質化,所以會以服務質量,企業文化等一些附加的無形的服務進行競爭。

    2,既然更加註重服務質量,那麼保險代理人就是不可或缺的,雖然以後萬物互聯,但是人性不會變,人的溫度將是網際網路取代不了的。也就需要更多專業性強的複合型人士加入保險代理人的行列。

    3,線上線下融合,保險未來也會做o2o模式。

    所以,保險業會透過網際網路飛入尋常百姓家,但是保險代理人作為一種保險公司的代言人不會被取代,只是需要專業性以及打造個人IP。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

  • 10 # 養生之路365

    未來中國保險事業會做的越來越大,國內保險公司會強強聯手,進入到到3.0時代。國外先進的保險模式會進入到中國市場,人們再不需要偷偷摸摸的去香港,去臺灣,去美國購買國外的保險產品了,中外合作的保險公司產品就在中國就能買的到。

    據統計;目前中國大陸購買保險產品的人只有3億多人,平均每5~6個人才有1張保單,意味著還有10億人沒有商業保險,保障遠遠不夠!美華人均擁有3.5張保單,日本人均擁有6張保單,香港人均擁有8張保單,中國臺灣平均每人也有1.3張,所以中國保險前景是美好的,保險在中國會從反感期,不應期到適應期的質變。

    以後保險業的發展會有三個:

    1、網際網路上賣保險會流行,網際網路保險會佔據半壁江山,線上線下並舉。

    2、傳統人海戰術營銷保險模式會改變,外國保險公司進入中國保險市場後,數量龐大800萬保險代理人會慘遭淘汰很多,留下來的都是專業的保險精英。

    3、保險經紀公司會越來越多,人們手中不僅是隻購買一家保險公司的產品,會有多家保險公司保險產品,就像組裝電腦一樣,配置自己的保險產品,誰家的保險產品好,誰家的服務好理賠快將受到人們的青睞,線下保險銷售團隊會更加專業。

    一、網際網路保險會佔據半壁江山

    近兩年,網際網路保險發展迅猛。網際網路保障類健康保險表現為責任更簡單、價格更低廉、銷售更便捷,尤其是保費低保額大的保險產品贏得了龐大的客戶群,透過手機下載保險公司APP立刻完成網上訂購保險產品。

    對於消費者來說,網際網路保險最大的好處是便宜!省去了保險代理人銷售環節,保費價格大大降低,但隱藏的缺陷也凸顯出來,比如讀不懂條款、不做健康告知、買保險無規劃,最終導致理賠出問題,保障不到位。人們也開始認識保險,認知保險,瞭解保險,掌握保險的改變。人們購買保險產品會越來越理性化,保險行業將更透明更普及。

    未來,網際網路保險還會更加蓬勃發展,更深入人心,但對於網際網路保險銷售平臺來說,更專業的服務是急需的,這也給專業的第三方銷售員提供了機會。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會應運而生,透過各保險公司比對,只買對的,不買貴的。

    二、數百萬保險銷售員將優勝略太,不專業的保險代理人,投機保險代理人慘遭淘汰

    由於網際網路保險的迅猛發展,保險行業的資訊不透明急劇減少,民眾的保險基礎知識提高迅速,再靠以往的“話術、套路、感情牌、返傭、旅遊、酒會、送禮、忽悠”來銷售保單將越來越難,人們會理智的購買保險產品。

    未來的保險銷售,更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從基礎的保險理念、需求分析、方案規劃、理賠保全,到更專業的醫學核保核賠,完整的家庭風險管理,高淨值人士的資產配置、稅務籌劃、債務隔離等,保險從業門檻將越來越高。

    而目前,中國數百萬保險代理人是如何銷售的?是否具備更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未來他們將何去何從?將會得到嚴峻的考驗。

    外資的進入,不僅帶來了新的產品服務和經營理念,還“以外促內”,促進了中資保險機構在公司治理、業務經營、風險管理等多方面的顯著提升,帶來了中國保險行業整體的長足發展。

    三、保險行業將更透明更普及

    以往我們的保險口碑很差,諸如保險公司是騙人的,買了保險這也不賠那也不賠,保險等同於傳銷等負面情緒,這些最大的原因在於長久以來的不當銷售方式造成的惡劣影響。而在國家監管、網際網路普及、中介經紀人崛起的各方因素下,民眾的保險意識不斷增加,對保險相關了解將越來越多,行業將更透明更普及。

    保險姓保,是必然迎來新一輪開放。

    新一輪開放對中國保險業的影響大概有五方面:

    一是保戶數量增加,保費快速增加。

    二是競爭加劇,國內保險公司同行業競爭,國內保險公司和國外保險公司競爭。

    三是經營模式轉變;線上線下並舉。

    四是保險公司對人才的需求增加,專業畢業的大學生進入保險公司。

    五是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不親民的保險公司將會度日如年,如履薄冰,甚至會被整合。

    中國將繼續引領全球保險市場增長,未來10年中國保費規模將每年增長14%,市場競爭的空間將更大。

    因此,只要管控得當,進一步開放對中國保險業的益處遠遠大於風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年中國花大力氣引進的“野牛”船,為何只造了兩艘就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