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揹著女兒去旅行

    1:千湖之省遍地魚。

    眾所周知,湖北號稱“千湖之省”,這裡有大大小小數千個湖泊,以及蜿蜒而過的萬里長江。獨特的地理環境,為湖北孕育了豐富的水產資源。根據統計:湖北省淡水水產品的產量位居全國第一位,堪稱“千湖之省遍地魚”。

  • 2 # 武漢壹周

    這個問題就是為壹周君提的,最會吃魚的,當然是大湖北了,每天都要吃跟“魚”有關的美食,並且百吃不厭,一度壹周君都懷疑自己是屬貓的。

    沒有什麼是一條魚解決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來兩條……這是湖北人內心最尋常的OS。

    都說鄂菜的特點就是“水產為本,魚鮮為主”,擁有數百種風味魚菜,幾十種風味魚席。

    但其實湖北的魚類品種並不多,無非也就是最尋常的那些。

    比如大名鼎鼎的武昌魚,大家吃這魚的時候,“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詩詞估。也是歷歷在目吧,但其實吃武昌魚,更多還是當地講究。

    在正式的酒桌上,魚頭要對著最尊貴的客人,由他最先舉杯,叫“魚頭酒”。對著魚尾的人,要向對魚頭的客人敬一杯酒,表示尊敬,叫“魚尾酒”。

    除此外,平時吃來吃去也就是那些種類:鯽魚、黑魚、黃骨魚、鱖魚……

    老武漢人喜歡把鯽魚叫做“喜頭”。因為在舊社會,老百姓大字認不得幾個,賣魚的不會寫“鯽”字,就寫成“吉魚”,久而久之,就管它叫“喜頭”,這樣,鯽魚就成了喜頭魚了。

    因為鯽魚的刺很多,無論清蒸還是紅燒,吃起來還是時刻提心吊膽的,所以湖北人主要將之用於煲湯,只要喝的是鯽魚燉爛後的濃郁的魚湯。

    黑魚,也叫財魚,在湖北也蠻有群眾基礎的,刺少,含肉率高,而且營養豐富,比雞肉、牛肉所含的蛋白質高。黑魚作為藥用具有去瘀生新,滋補調養等功效,外科手術後,食黑魚具有生肌補血,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於是湖北人產婦做月子,財魚湯也是必備的。

    鱖魚嘛,更是湖北的驕傲,張志和的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要知道,這個西塞山就是在湖北黃石,當然詩中誇張的鱖魚也是當地魚無疑了。

    除了這些尋常的魚類,湖北還有許多作為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魚類,比如宜昌長陽清江銀魚,比如丹江口翹嘴鮊等,都是國內數得上名號的好魚。

    另外,仙桃的黃鱔更是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近一半,“中國黃鱔之都”的名號也是時至名歸的。

    光會產魚還不是湖北人會吃魚的全部。

    湖北有句俗話,“無魚不成席”,可見湖北人對魚類的執念。不僅各種煎炸蒸煮來做一條魚,還能將魚進行深加工,做成魚丸就不提了,大家都懂的,還有魚糕這種技藝,幾乎已經是湖北人家家戶戶都具備的能力。

    壹周君可是超愛魚糕的,以魚含肉味,肉有魚香,潔白柔嫩,入口消溶,可以煎著吃,可以蒸著吃,可以涮火鍋……只要餐桌上有一碗魚糕,還要什麼腳踏車!

  • 3 # 農村一山貨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但,今天不是議論這些的時候。今天,咱們談談湖北的魚。

    丹江口水庫,位於漢江中上游,在湖北十堰丹江口市境內,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擁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等諸多光環。庫區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擁有20多種魚類,來吧,吃魚,淡水魚!

    會吃魚先要會養魚。趙老師說:“春天到了,又到了動物XX的季節”。是的,魚兒也不例外,選好健康的雌雄魚種,打下催情針,放入產卵池,水下動靜很大,等魚兒完事後收集好魚卵,再放入人工孵化池,魚卵經過人工迴圈水的推動,魚卵慢慢孵化,孵化出來的魚苗要餵食熟蛋黃,當魚苗長到針尖大小的時候,再投放到池塘,池塘裡的水要透過漚制艾草培肥,這時要餵食的是生豆漿;等魚苗長到像成人小拇指大小的時候,再根據池塘的面積投放魚苗,這時的魚苗餵食的是麩皮,這樣基本上到了冬季,大家可以拉網捕魚或放乾池塘逮魚,我們就有魚可吃了。我是伴隨著養魚、餵魚、捕魚長大的,知道陰天或下雨的天氣是不能餵魚的,因為即是你餵了魚兒也不吃,還汙染水質浪費飼料。

    會吃魚先要會認魚。“青草鰱鱅”是中國傳統的四大家魚,必須要認識,在美國“亞洲鯉魚”是外來物種入侵,在中國則有上千年的養殖歷史,由於這些魚類繁殖快,養殖成本較低,價格便宜,百姓也愛吃,因此是我們日常餐桌上最常見的魚類葷菜。鰱魚適合燒魚塊;鱅魚適合做魚頭;草魚適合製作臘魚、魚片;青魚則比較上品,也有很多吃法。鰱魚和鱅魚長的相近,但鱅魚頭大;草魚和青魚長的相近,但青魚顏色發青,只有認識它們才能做出合適的菜餚。

    會吃魚先要會殺魚。殺魚是技術活,也是辛苦活,有多少殺魚先殺手的,有多少為殺魚把魚膽搞破的,往往是受傷的手夾著發苦的魚,難以下嚥。要吃魚先殺魚,殺魚是摳腮、去鱗、剖肚、掏腸、洗淨、裝盤、醃製一條龍,一氣呵成。

    會吃魚先要會做魚。臘魚、醃的、新鮮的、清蒸、紅燒、做湯、油炸、魚頭、魚塊、魚片等等,再加魚皮、魚鱗凍、魚籽,全魚宴端上來。

    會吃魚還要不被魚刺卡到,這點最重要。

  • 4 # 亞洲食學論壇

    中國什麼地方的人最會吃魚?這個說實話,並不知道,但是愛吃魚的,上海要算一個。上海瀕海,又是江南水鄉,水產資源非常豐富,而且上海也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飯店林立,茶樓酒肆遍佈,只要夠條件,你可以在上海吃品嚐各地的魚類,當然,在上海本地居民裡,也是極會吃魚的。這裡就說說,上海當地人喜歡吃的幾種魚。

    鯽魚

    在上海人的家庭菜譜中,河鯽魚是最常見的魚之一,烹製的方法有很多,如加入醬油和適當的糖就可以做一道“紅燒鯽魚”;在“紅燒”的同時新增較大量的蔥,則可以做一道“蔥烤鯽魚”;將河鯽魚的剖膛洗淨,在魚肚子裡塞填肉糜,則可以做一道“河鯽魚塞肉”。總之,河鯽魚雖然形體不大,但是其味道可口,在上海還有一句諺語說:寧吃三拳頭,也要吃河鯽魚格顆郎頭。“顆郎頭”指的是“骷髏頭”,指的人或動物的頭。

    刀鱭

    刀鱭是海魚,長期生活在深海中,每年陽曆三月,刀鱭便開始叢集向陸地的內河中游,到那裡產卵,上海沿海的土話也叫作“刀鱭”,而上海市區的居民大多數是叫“刀魚”和“銬子魚”,清代光緒年間,南匯人倪繩在《南匯縣竹枝詞》中就有寫到“春三刀鱭燉鮮湯,不用煎熬異品嚐,一種作餅宜搗爛,拌和菜韭味鮮香。”這裡邊就記載了刀魚兩種比較常見的吃法,清燉和搗爛拌韭菜和攤餅吃,主要是因為刀魚身體很扁,肉也很少,而且很多極細的骨刺,吃起來十分不方便,於是大多數上海人用它來煮湯,可以免除剔除魚刺的麻煩。

    Cola

  • 5 # 一顆愛你的心

    在中國要說最會吃魚的地方,我覺得我就是最會吃魚的,我會把魚吃的一點不剩!其實我是想說我特別愛吃魚,從小就喜歡,不管魚怎麼個做法我都喜歡吃!我小時候挺喜歡釣魚的,不過釣來的魚都讓我自己吃了,油炸,魚湯,清蒸,紅燒,反正就是用各種方法做魚!不過在幾年都出差在外,我在外面見過最會吃魚的當屬湖北人了!

    湖北有句俗話,“無魚不成席”,可見湖北人對魚類的執念。不僅各種煎炸蒸煮來做一條魚,還能將魚進行深加工,做成魚丸就不提了,大家都懂的,還有魚糕這種技藝,幾乎已經是湖北人家家戶戶都具備的能力。

    還有就是魚面了,能把魚肉做成麵條子你說湖北人得多會吃魚肉!魚面以黃魚或馬鮫魚為主料。去鮮魚之刺皮,剁其肉至泥醬狀,加一定比例的澱粉、食鹽揉搓成面,將面分成團,用擀麵杖將麵糰擀成蒲扇大小之大而薄面餅,然後捲成卷。 放蒸籠猛火蒸 20~30分鐘,出蘢後攤開,待冷卻後用刀橫切成薄餅,於日光下曬乾即成。可單燉,加肉同燉,做火鍋主料,亦可油炸而食。燉熟為麵條狀,故稱魚面。其味鮮美,雖為之魚,然食無魚味,實乃一絕。

    蕭莉魚面系湖北省麻城市夫子河傳統特色美食,因孔子食用過而得名。相傳是春秋戰國末期孔子在夫子河講學時因食慾不振,弟子們為了讓孔夫子能多進食就地取材,用鮮魚肉和紅薯粉所製成的一道美食,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可見湖北人不僅愛吃魚,會吃魚,而且還擁有這很久的吃魚歷史!

  • 6 # 啞巴美食家

    說道會吃魚,最簡單的一個前提就是得盛產魚,然後就是要擅長烹飪美食。所以我能想到的一個省份就是“千湖之省”湖北省,還有就是一個地方,所謂“食在廣東,味在順德”的順德。

    從大到小來,先說說湖北吧。湖北省位於中國中部,長江的中游,天然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無數如同珍珠般散落的湖泊,與其同時也造就了中國淡水魚產量第一的大省。湖北的魚是非常多,湖北人也喜歡吃魚,具體喜歡到什麼程度呢?我老婆就是湖北人,她們家房子後頭就挖有小池塘養著魚,據她的描述她們村子裡的傳統就是這樣的,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池塘養魚。

    湖北人吃魚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其中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就是魚圓子和魚糕了,這兩種菜的原料其實都是魚茸,只不過一個是煮的一個是蒸的而已。刮細膩的魚茸拌入打發的蛋白,經過蒸煮之後如同雲朵一般潔白,口感比內酯豆腐還要軟嫩,都是純粹的魚味和清爽的鮮味,百吃不膩。

    再來說說同樣生產淡水魚,而且也很會吃魚的順德。據說順德人吃魚的花樣已經有不下於200種,魚肉、魚頭、魚尾、魚腩、魚皮、魚嘴、魚泡(魚鰾)、魚骨、魚腸、魚子都可以分別成菜,烹飪魚的技藝可以說是出神入化了。

    順德人吃魚專研的什麼程度,做一桌魚宴可能很多地方都可以做得到,但是順德人可以用鯪魚為主料,做出一桌20道菜左右的鯪魚宴,這就是技藝和熱愛了。而鯪魚鼻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當地有這樣的一句俗語:鯪魚鼻,鯿魚腹,鱅魚頭,草魚尾,總結的就是這幾種魚中最好吃的部位。

  • 7 # 廚子說菜

    不請自來了。

    在中國,最會吃魚的地方我感覺非重慶莫屬,這並不是因為廚子自己是重慶人而故意這樣說。或許廚子這個回答可能令很多朋友不開心了,認為全國最會吃魚的地方應該是湖北,而不是全國其它任何其它地方。下面廚子就講講自己的理由。

    重慶雖然地處長江邊上,水產也十分豐富,但實在是重慶太愛吃魚,導致本地魚產量跟不上,只好更多的是依賴湖北輸送,這也是廚子為何認為重慶人為最會吃魚的地方原因之一。

    我們再來說說八大菜系中,關於魚的菜名,能讓全國記住的有哪些?水煮魚、酸菜魚、豆瓣魚、來鳳魚、武昌魚、西湖醋魚、剁椒魚頭、紅燒魚塊、太安魚、冷鍋魚、香水魚、郵亭鯽魚、肥腸魚、香煎魚,清蒸魚等,這些魚類的菜餚中,有多少是重慶廚師所創,並走向全國的?

    湖北中國的魚米之鄉,千湖之省,是全國主要的產魚大戶。湖北人在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下,確實有很多關於魚類的經典烹飪方法,但對全國來說,影響稍遜一籌。其實在全國最會吃魚的省份中,大家不能忘了還有一個地方,那就是廣東。廣東無論是淡水還是海水,水產都相當豐富。並且廣東人吃魚可以說是吃出了境界,將魚當飯吃這是全國任何地方都做不到了,如果真要榜的話,廣東必可列前三。

  • 8 # 飯醉首席搬磚師

    全國去過幾個地方,廣東,河南,山西,上海。老家湖南,但在和湖北交界處。論吃魚,我認為湖北比上述幾省的人都要會吃。廣東清淡為主,打邊爐,清蒸,煮生滾粥等等講究原汁原味。河南山西因為水域分佈不多。加之水體環境沒有南方的好。一般吃鯉魚,和鯰魚的比較多。去飯店最常見的就是紅燒鯉魚,鯰魚再不就是裹了麵糊拿油炸。普通家庭吃魚的日子比較少。菜市場裡賣魚的攤位也比較少。上海做菜喜歡濃油赤醬,多漂亮的魚放多了醬油也顯得黑糊糊了。再一個愛甜口,不管做什麼魚都喜歡放糖。這種口味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了。老家洞庭湖邊上,魚自然不缺。一年365天至少有200天會吃魚。也是各種做法,香煎,清蒸,烤魚,平鍋,手撕,油炸,火鍋,乾鍋,鐵板,紅燒,爆炒……但論吃魚我覺得湖北人還是會吃些。

    前兩年去武漢白沙洲市場進貨,逛到一個魚擋,只見一群工人正在用鍘刀把草魚的嘴鍘下來。然後丟給下一個工位開膛清理,剁塊。覺得好奇便去問老闆,那鍘下來的草魚嘴是做什麼用的。老闆看了我一眼。問,現在最火的魚唇火鍋你還沒吃過麼?我搖頭,老闆道,這些魚唇都是供應給專門做魚唇火鍋的店的。現在這產品銷路特別好。那剩下的魚塊供應給食堂飯店做磁粑魚瓦塊魚。那魚泡,魚腸清理乾淨,供應給飯店做魚雜火鍋,爆炒魚鰾。就是這一條草魚,除了魚鱗其他都被做成了各種美食。就是魚鱗都有飯店開發出來了油炸撒椒鹽的椒鹽魚鱗。至於說魚骨頭,魚翅膀尾巴,早就有了休閒小吃上了市。

    老家吃黃顙,一般都是燉湯煮豆腐。有一年去湖北洪湖,在一位老鄉家吃過一次奇特的燉法。那滋味至今難忘。將十幾條三兩以上的黃顙魚,背上的大刺紮在大鍋的木鍋蓋上,蓋在鍋上面。底下放水,調味料,猛火燒。半蒸半煮。煮個半上午,那黃顙魚的刺還在鍋蓋上。肉卻全煮化在了湯中。一鍋乳白泛黃的魚湯就燉好了。舀上一碗,那鮮甜香醇的味道至今難忘。

    餈粑魚,也是湖北的特色菜。將草魚,青魚剁塊,用鹽,薑蓉,料酒等醃製幾個小時。油煎,放青紅椒,姜蒜片,蔥段,香菜,翻炒均勻。出鍋,魚鮮,肉嫩,比紅燒魚好吃多了。

    湖北人還愛吃魚糕,將草魚,花鰱等的肉取下來,去掉紅肉。加入豬肥膘一起剁成肉蓉。再下鹽,水,姜蒜汁,雞精一起攪打上勁。放蒸櫃裡蒸熟。既成鼎鼎有名的湖北魚糕。有魚味而無魚形,似豆腐而是葷,有魚味兼肉香,有魚鮮而無魚刺,老少皆宜,長幼皆喜。可蒸可煮,可煎可炸,可火鍋可熱炒。最主要是保留了魚肉的營養,卻免除了魚刺的煩惱。特別適合老人小孩食用。

    至於現在火爆全國的小龍蝦,最開始的發源地也是在湖北潛江。能在短短十來年的時間將一個小龍蝦做成全國幾百億的產業,帶動幾百萬人的就業。湖北人民功不可沒。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湖北人愛吃會吃魚,和湖北水網密集,湖泊眾多有莫大的關係。啥東西多了,華人自然會想辦法去研究怎麼做好吃。這也是華人的天性了。

  • 9 # 慵懶國王

    吃魚,看是淡水魚,還是深海魚,當然,我們一般來說都是按照淡水魚為基準。那麼,先天性的環境氣候條件是吃魚的必備前提。必須是河網密佈,環境優美,氣候溼潤之地。那麼,在我看來,一定是大河流域的人最會吃魚,以長江、珠江、黃河、松花江為最要代表。

    我曾走過中國很多地方,選出四個地方的人最會吃魚。它們是江浙、兩湖、川渝、廣東順德。當然,眾口難調,各有各的好,在這裡不必說誰比誰好,誰是天下第一。

    一、江浙吃魚—文雅

    江浙地區河網密佈,氣候溼潤。以江蘇來看,光流過的大江大河就有三條:長江、淮河、黃河(已廢),還有太湖、洪澤湖、高郵湖、駱馬湖等日進斗升的淡水湖。除了淡水魚,還有連雲港、南通等地的海魚。以浙江來看,有錢塘江,有千島湖,有富春江等江河湖泊,更有寧波至溫州一帶的海洋產區,其中舟山沈家門魚港是世界上三大漁港之一,寧波象山石浦鎮更是出海捕魚的重地。所以說,江浙的先天性資源決定了魚上桌的新鮮度和豐富度。

    江浙人一直秉承著稻飯魚羹的傳統生產方式和飲食習慣。早在春秋時期,吳國的魚宴就已經遠近聞名。

    在江蘇淮揚菜系中,魚也是一大主流菜餚。淮是以淮安為代表的淮河流域,揚是以揚州為代表的長江流域,當然,還有以蘇州、無錫為代表的太湖流域。比如江淮盛產,所以魚以黃鱔最為出名。淮安的軟兜長魚,是江蘇十大名菜之一,更有108道圈鱔宴之說,今天有簡化版的長魚面。江南人也愛吃黃鱔,以響油鱔糊最為出名,屬於蘇幫菜。其顏色偏深紅,油潤而不膩,新鮮可口。

    如南京、蘇州的松鼠鱖魚,也是江蘇十大名菜之一。炸好的鱖魚澆上滷汁,造型很像是松鼠,外脆裡嫩,酸甜可口。早在乾隆下江南時,蘇州已經有松鼠魚了。蘇州的鱸魚膾早在 魏晉時聞名,後世更把蓴菜鱸魚作為思鄉之情。吳郡的張季鷹丟棄官職,也要回鄉吃這道家鄉美味—松江鱸魚。蘇州的三絲魚卷,用青魚片將火腿、香菇、竹筍捲起來蒸制而成。

    蘇錫常都地處太湖邊,太湖三白成為三城重要代表性湖鮮,但各自做法有所不同。三白指的是白魚、白蝦、銀魚,做法大多是清蒸白灼,力求保持魚本身的新鮮。清蒸白魚、白蝦湯、銀魚炒蛋是常見的吃法。

    長江三鮮是江蘇境內揚子江所獨有的,分別是鰣魚、河豚、刀魚,自六朝以來就是士大夫階層眼中的山珍海味,有很多文章謳歌讚美,比如蘇東坡拼死吃河豚。刀魚是三鮮之首,肉質嫩滑,鮮美無比,但價格比較昂貴,可以燒烤油炸,但我比較喜歡吃刀魚餛飩。鰣魚是魚中之王,營養沒得話說,我個人比較喜歡吃清蒸和紅燒的。河豚是三者中最特別的,外表很醜,而且還有毒,但肉質和口感是獨一無二的,簡直是入口即化。不過,現在想要吃野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大多是養殖的。產量在銳減,至於原因在中上游。

    天目湖的砂鍋魚頭,也是魚中的高階貨。魚是水庫裡的鱅魚,在火上煮煨3小時以上,百里透紅,鮮嫩無比,國家主席鄧小平吃了都讚不絕口。爆魚又叫燻魚,流行於江南地區,蘇州有蘇式爆魚面。爆魚呈醬紅褐色,富有光澤。肉質細膩,鹹淡相宜。

    江蘇有那麼多湖泊,船菜也是很有講究的,其中以太湖船菜和洪澤湖船菜最為出名。無錫太湖裡的清蒸白魚、銀魚炒蛋、雲塊魚、糖醋桂魚、奶白鯽魚湯、梁溪脆鱔等等甚是美味。洪澤湖船菜主要是在今天的泗洪縣、洪澤縣,有紅燒甲魚、酸湯魚圓、針魚菌菇、閘口碗頭魚、昂刺魚燒豆腐等等。泰州姜堰的“溱潼八鮮”,是每年清明會船節的重頭,其中就有溱湖甲魚、溱湖銀魚等。

    相對於蘇南的清蒸白灼加糖,蘇北的魚更多了柴火味和醬香辣味。洪澤湖雜魚鍋貼,也是一道漁家經典美食。漁民將捕來的湖裡小雜魚,現殺後和作料一起下鍋猛火急煮,在鍋沿邊貼上手掌大小的生面餅子。烹煮的過程中,魚湯浸在餅上,鮮美可口。這道小吃,最好吃的其實是餅子。地鍋是徐州重要的飲食烹飪習慣,尤其以地鍋雞最為出名。當然,地鍋魚也是一道非常美味的做法,重油重辣,味道卻與川菜又不同。

    在浙菜系中,海洋魚佔據了不少篇章,尤其是以寧波菜為主,比如鹹菜大黃魚等。當然,在杭幫菜中,西湖醋魚、富春江鰣魚、宋嫂魚羹等最具有代表性。西湖醋魚可能絕大多數人不習慣,宋嫂魚羹是一道流傳千年的傳統美食,始於南宋高宗時期,將鱖魚去皮骨,加上竹筍、香菇、火腿絲、雞湯,味道十分鮮美,不過現在很少能吃到正宗又好吃的。

    二、兩湖吃魚—鮮美

    兩湖地區發達的水系孕育著魚米之鄉。湘菜中的剁椒魚頭,將湖鮮與湖南剁椒的辣相結合,終成一道名菜。這裡臘魚、火焙魚都很不錯。魚粉是湖南的地方名小吃,是衡陽人早餐的首選。

    千湖之省湖北也憑藉自然的饋贈,躋身湖鮮一道。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數十面前,毛主席打響了武昌魚的名頭。而真正的武昌魚只有梁子湖裡才有。武昌魚主要有清蒸和碳烤兩種,個人比較喜歡清蒸武昌魚。中國有三大蒸菜之鄉,湖北沔陽(仙桃)三蒸中的蒸水產已經打磨了600載,尤其是粉蒸魚系列,原汁原味,鮮嫩無比。荊州的魚糕早在楚國時期就已經錯存在了,是當地流行的特色美食。在鄂西南的土家族聚集區,醃魚酸魚是大山民族地特色美食。鄂東南的糊粑魚鹹辣可口。湖北在做魚的名頭上並沒有流行到全國去。

    三、川渝吃魚—香辣

    川渝的水系多處於山區,魚是新鮮的,是麻辣的,是美味的,也是流行於全國的。萬州烤魚、水煮魚、藤椒魚、泉水魚、酸菜魚……

    四、廣東吃魚—極致

    提起廣東,又是中國另一大美食之都,而精華卻是在順德。比如廣州的很多老字號美食都是來自順德。比如陳添記的魚皮,個人比較喜歡冰鎮,不大喜歡油炸。吃過順德魚宴,才知道廣東美食的可怕。一隻魚可以有200多種吃法,著名食神蔡瀾也歎為觀止。而到了順德,不得不吃鯪魚,尤其是鯪魚鼻,味道似田螺,清香四溢,回味無窮。魚腸煎蛋、紫蘇夾魚餅、魚腐、魚頭、拆魚羹等等,花樣不同,口味多變,真是美食的天堂!

    持續更新中……

  • 10 # 商丘身邊事兒

    在上海吃飯,點了一個魚頭,雖味道跟老家有差別,哪地方吃,哪地方扔,熟練麻利的大快朵頤,旁邊倆上海人問:師傅是湖北人吧?我吃驚問他:怎麼看出來的?說:湖北人愛吃魚頭會吃魚頭,又問:幹嘛把這塊肉(魚鰓根部的魚濾鰓)扔掉?

    我說除非這魚是我親手殺的,不然很難洗乾淨的,湖北人到別的地方吃魚好難吃,但是到回家來那魚太好吃了,魚是`又甜又鮮,今天的湖北人還是挺會吃魚的,湖北還有魚丸,魚糕,這些都是非常喜歡吃的特色菜,就淡水魚來說,除了吃,還有釣魚,湖北人說第二,其它地方就沒人敢說第一。

    的確,我兩年前從北京回到湖北老家買了套房,最吃驚的是在早市上常買到鮮活的草魚或鯉魚,而且價錢低得簡直讓我不敢相信:居然才二塊錢一斤!而當地買把青菜都是三塊一斤!現在我明白了:魚不象豬肉宰殺後賣,因湖北是千湖之省,遍地是湖、河、塘的,當地人只吃活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孩子透過報補習班學習後,考試依然不及格,是否還要繼續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