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經任自在

    瀉藥,近年以來我們會發現中國很多牛X的上市公司都去了國外上市,比如阿里巴巴、京東、百度等去了美國,騰訊去過中國香港,還有昨日搜狗正式登美國紐交所,王小川也去敲鐘了。那麼接下來問題來了,為什麼這些國家要去境外上市呢,而且還特別熱衷於美國。

    ----------以上是閒扯部分,這是正題分界線--------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做個假定,如果你是一家擬上市公司的老闆,現在準備上市,你會考慮哪些因素?

    簡單吧,簡單了,按照正常人的思維,首先會考慮以下幾點?

    第一:上市的難易程度,也就是上市的准入門檻,這是你應該考慮的第一個問題,不管在哪上首先你得能上對吧?那麼我們接下來看一下,各主流市場的上市准入門檻。

    看到沒有,很顯然在A股上市的條件高,中國的監管層對於廣大股民“關係備至”“疼愛有加”,生怕一些不良的公司上市來坑股民的錢,所以設定了很多門檻,很多硬性條件,幫我們把關。但是在在香港和每過就不一樣了,條件要寬鬆很多。

    舉個栗子:拿阿里巴巴來說,當時之所以考慮到美國上市,首先因為它的註冊地在海外,而要在我們A股上市你的註冊地就必須在我們境內。這一點它就不滿足,其次,在我們A股上市你的股東人數必須控制在200人以下,很顯然阿里巴巴有上市之前有大量的員工持股,你就必須得對員工人數那麼需要大量清理職工持股,這也是阿里不希望做到的。那麼其他公司為什麼不在A股上市呢,因為關於A股對於公司的盈利有明確的財務指標的要求,很多無法滿足A股上市的要求,比如在A股主機板上市你連續三年的淨利潤不得少於3000萬,這很多公司就做不到。

    所以綜合來看,我們A股上市門檻比較高。相對來說香港和美國門檻要低很多,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你在美國上市甚至都沒盈利要求。

    第二、上市時間長短,門檻你瞭解了,現在你是不是得考慮以下上市時間的問題了,如果一個地方最短需要4個月就能上,一個地方至少需要三五年才能上市,請問你怎麼選?很顯然上市時為了融(quan)資(qian),因為你要融資說明你缺錢,對於商人來說時間就是金錢,肯定是時間越短越好,你說對不?目前我們A股實行的是核准制,以前通常情況下得5-6年,現在IPO提速了你也得個2-3年,很顯然急性子的人受不了,但是在境外上市就不一樣了,他們實行的是註冊制,所以上市時間比較短,一般最快4個月就搞定,所以這樣一來就即使去每個地方上市的條件都夠,那麼你肯定會選時間最短的。

    第三、能融到多少錢。你上市就是為了融(quan)資(qian),當然融的越多越好,從融資量多少這一點來看,我大A股有優勢,境內上市一般來講它的估值、市盈率都會比境外的高,所以在境內上你融到的錢會多一些。

    對了還有一個問題,有些人可能會問阿里為什麼不在香港上市,而要去美國,這個問題再解釋一下,以防部分朋友心有疑惑,這主要是因為港股市場是同股同權,也就是一股一票,這樣一來你持有股份少的話就有可能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而老馬的,人爽氣,講究有錢一起賺,所以股權比價分散。所以它選擇去美國,因為美國它支援“AB股模式”,啥事AB股模式呢,簡單來說就是把股票分為A、B兩種型別,其中普通人持有的普通股票每1股有1票投票權,而管理層持有的B系列股票每股則有N票(通常為10票)投票權,這樣一來老馬就可以用較少的股份實現對公司的控制權。

    好了,就這麼多,肯定還有不全面的,大家可以繼續補充

    宣告:以上觀點純屬相互切磋交流之用,所涉及觀點,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以上觀點純屬相互切磋交流之用,所涉及觀點,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以上觀點純屬相互切磋交流之用,所涉及觀點,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重要的話要說三遍

  • 2 # 符瀾刻

    一方面跟上市制度有關,另一方面是上市主體的體制有關。目前,去國外上市的中國企業,多數是IT或者高新技術企業。

    以阿里巴巴公司以及國內A股、港股、美股為例來講。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阿里巴巴集團是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但是最初阿里巴巴的上市地是中國香港。是什麼原因呢?

    這裡首先要講的是阿里巴巴集團的VIE結構。VIE模式(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直譯為“可變利益實體”),即VIE結構,在國內被稱為“協議控制”,是指境外註冊的上市實體與境內的業務運營實體相分離,境外的上市實體透過協議的方式控制境內的業務實體,業務實體就是上市實體的VIEs(可變利益實體)。

    阿里巴巴的實際控股股東是日本的軟銀集團和美國的雅虎公司。阿里巴巴先是再開曼群島註冊了一家離岸公司作為母公司,日本的軟銀集團和美國的雅虎公司投資這家離岸公司,然後這家離岸公司再協議控股的阿里巴巴國內公司(內資),實現了境外與境內公司的分離,也就是所謂的“VIE結構”。同樣的結構還存在於百度、新浪等眾多國內網際網路和IT企業。

    中國企業的VIE結構在香港和美國納斯達克是被認可的,但是在國內證監會認為這種結構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所以不接受這類公司再A股上市後。

    再回過頭解釋阿里巴巴之前在香港上市,香港退市後現在為何去美國上市?

    以前阿里巴巴集團規模還沒那麼大的時候(早期阿里主要做的是1688平臺和alibaba國際站業務)為了融資,先選擇了香港上市。為什麼選擇香港而不是美國納斯達克呢?因為還是阿里巴巴主要市場在國內,也就是使用者基本都黃面板的人,選擇香港上市更容易得到投資者的認同。

    後來阿里巴巴越做越大,有了淘寶、天貓、支付寶、阿里雲等等,再加上阿里出現了股權的一系列問題,所以阿里選擇從香港退市,解決好各種問題之後,尋求合適的機會再打包資產重新上市。

    新的阿里巴巴集團原本計劃依舊選擇香港上市的,但是最終沒能成行,主要原因是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

    阿里合夥人制度,不同於傳統的合夥企業法中的合夥制,也不等同於雙重股權架構。在“合夥人”制度中,由合夥人提名董事會的大多數董事人選,而非根據股份的多少分配董事席位。合夥人制度完全打破了以前企業中誰持股多,誰投票權多,誰就控制公司的企業制度。阿里合夥人制度想在香港上市缺乏制度的支援,阿里巴巴就此與香港證券交易所以及金管局談判了很久,但是最終香港沒有為阿里上市之路亮綠燈,而阿里因為與控股股東雅虎公司存在上市時間的限制性協議,所以最終阿里只能不得已選擇包容性更強的美國納斯達克進行上市。

    所以,那麼多公司選擇國外上市,最主要是因為每個國家地區證券交易市場上市門檻不一樣導致的。最新訊息是,中國證券市場正在改革,未來包容性會更大,很多前往國外上市的中國公司都已經明確表示,只要國內市場開放上市門檻,他們會選擇合適的機會迴歸。比如360就已經回到了A股市場。

  • 3 # 白刃行走

    1 國內上不了

    這一類的佔據大多數,比方說阿里巴巴,騰訊等。

    國內上市不僅對盈利有所要求,還對企業所在地,股權結構等等都有諸多限制。比方說阿里巴巴去香港上市,也沒上成,就是因為股權結構的問題,結果錯過了阿里巴巴。

    畢竟大多數企業都是在國內經營業務的,在國內上市當然能夠在企業形象等方面會有重要影響。

    2 不願意上

    畢竟國內的上市成本比較高一點,也有企業不願意在國內上市,不過這得和企業自身的情況相符合。還有的企業主要業務在國外,那麼也很有可能會在國外上市。還有一小部分是為了規避風險,也會選擇在國外上市。

    3 兩邊上

    這種企業也有不少,比方說中國移動,這類企業在不同市場上同時上市,主要還是為了多元化融資途徑,以及擴大國際影響。

  • 4 # 毒舌財經

    為什麼很多公司選擇在美國上市,而不是在自己的國家?難道是他們不愛國嗎?

    當然不是,很多企業之所以選擇在美國上市,是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上市門檻

    目前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本市場,對於企業上市的門檻要求相對比較低,只要符合一定的條件,就可以上市交易。

    而相反,有些國家的上市門檻就比較高,比如目前中國A股上市門檻都比較高,對上市條件要求比較高,比如要求企業持續盈利,擁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光是這一個條件就有很多企業不符合,像京東這種連續多年持續虧損,在A股是不可能上市的。

    第二個原因是上市效率問題

    在美國上市,實行的是註冊制,從企業提交上市申請到最終稽核透過,這個過程快的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就可以;

    和美國上市相比,如果在A股上市的話,稽核時間就比較慢,目前A股實行的是稽核制,很多企業從提交上市申請,到最終審批透過,長的可能需要兩三年時間。

    而很多企業上市,目的就是為了融資跑專案,目前中國很多跑到美國上市的企業,基本上都是一些網際網路和科技公司,這些行業市場瞬息萬變,市場機會稍縱即逝,如果稽核時間過長,黃花菜都涼了。

    第三個原因是出於拓展國際市場的考慮。

    有很多企業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就要走向國際,而要進軍國際市場,在美國上市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

    美國目前仍然是全球資本市場的中心,全球各地的資本彙集於此,所以在美國上市,可以提高企業的曝光量和知名度。

    第四個原因是股權控制問題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都比較複雜,很多上市公司及創始人佔股比例很少,如果選擇在A股上市,就有可能喪失公司的控制權,甚至最終看著自己辛辛苦苦拼出的天下,拱手讓人。這裡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萬科的創始人王石被踢出局,汽車之家的創始人李想被踢出局。

    而在美國上市,實行的是A, B股,也就是股權跟投票前不對等,比如京東在美國上市,重點考慮的就是A,B股這種優勢,劉強東在京東的股權只佔15.8%,但是投票權卻達到80.2%,這種股權結構讓劉強東可以牢牢的掌控京東在自己的手上。

    第五個原因就是上市資質問題。

    像中國A股目前是不能接受境外公司上市申請,而我們所熟悉的很多企業,其實都是在外資公司,比如阿里巴巴,百度,騰訊,這些實際上都是在境外註冊的公司,所以他們是不能在A股上市的,而美國對於境外公司在美國境內上市的要求就比較寬鬆,比如在開曼群島註冊的公司,是可以直接申請在美國上市,所以目前有很多中國的公司都把企業註冊地放在開曼群島。

    當然,在美國上市也並非是什麼善事。

    在美國上市雖然有些優勢,但同時也要面臨不少挑戰,最大的挑戰就是來自於做空機構的做空,比如最近京東股價暴跌,這裡面就跟美國做空勢力分不開,很多中國企業都被香櫞,渾水等做空機構搞的雞犬不寧。

    所以目前有很多企業都在借殼迴歸A股,比如360。

  • 5 # 熊貓投資

    財務指標達不到A股的上市標準,只好去美國上市。

    A股的上市財務指標堪稱各股市最嚴標準。我們舉個例子:百度2003年才宣佈盈利,至上市時盈利的記錄只有兩年。而直到上市當年前一個季度,百度的淨利潤才只有30萬美元,相當於240萬元人民幣,這根本達不到A股中小板的上市條件:“最近3個會計年度淨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性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或最近3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累計超過人民幣3億元”。

    上市時間短

    中國IPO實行的是稽核制,從提交到上市可能要經過較長的時間,而海外實行的是註冊制,上市時間大大縮短。在中國,算上上市前的“整改期”和證監局“輔導期”,從申請到正式掛牌平均需要1-2年時間。相反,在美國,只要嚴格遵守正確步驟,上市準備過程非常短,比如在最受中國企業青睞的納斯達克上市最快半年,甚至4個月就可以搞定。

    財務指標要求相對寬鬆加上上市時間較短,這是吸引高科技企業到美股上市最重要的原因,畢竟網際網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競爭極其激烈,而早期往往是高投入時期,這時候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量是最大的。

    同股不同權

    除了上述兩個因素外,還有一個因素也極其重要,就是同股不同權,在中國股市要求同股同權(你持有多少股份,就享有多少投票權,這也是很多達到上市條件的企業不想上市的原因,害怕創始人出局。現實中是有這類案例的,比如萬科的王石就被寶能弄出局了),而美股則允許同股不同權,這就得到了那些創始人佔股份很少,但是想控制企業的公司的青睞,比如劉強東在京東的股權只佔15.8%,但是投票權卻達到80.2%。

    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三大重要因素外,還有其他次要的因素,比如美股上市費用較低,美股市盈率較高,還有可以提升企業本身在海外的形像等等。總之,存在即合理,所以的現象都有其合理的因素。

  • 6 # 財到到

    有些公司選擇美國上市是出於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對於越是龐大的企業,比如阿里巴巴京東等,在美國上市有利於募集到全球的資本或者資本帶來的關注。

    品牌樹立之後,代表著形象,對於發展有利

    品牌樹立之後,對於公司來說就有了更多的背書,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更加有利,募集資金可以得到更多的錢,使用者也給更加喜歡大的品牌啊 所以對於公司日後的發展極其有利。

    美股上市可以充分讓市場看到公司的價值

    美股相對來說很成熟,投資者也是更加理智,在美國上市就可以讓公司的價值保持在合理合適的水平,不會讓公司的價值得到太高或者太低的損傷,對於公司來說更加有利啊。

  • 7 # 大貓財經

    首先最重要的差別,就是上市的條件。要知道,有一些公司雖然影響很大,但是在自己的國家不一定能上市。

    比如阿里巴巴,比如京東等美股的上市公司,在A股上市基本上不可能,而在美國就能相對容易地透過上市門檻,得到上市融資的機會。

    比如主機板市場對上市公司發行人的營業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標準較高,上市企業不僅多為大型成熟企業,而且要具有較大的資本規模以及穩定的盈利能力。

    那麼意味著即便大如京東,只要是還在虧損中,即便市場前景開闊,也沒有機會在A股上市。但是一般這樣的公司又有很高的資金需求,還有投資人的退出壓力,那麼只能到能夠上市融資的地方來進行上市。

    還有阿里巴巴這類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也被排除在了A股的上市範圍之內,甚至在其上市時,港股市場也不能接受。現在港股市場為這些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修改了上市規則,小米公司能夠得以在港股上市。

    還有就是A股現在上市IPO需要排隊,不是想上就能上的,萬達從香港退市想要回A股上市,目前仍然在排隊中。

    還有政策原因,雖然沒有明示,但是在可見的範圍內,一些房地產公司、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想要上市還很艱難,政策不開放,要麼等,要麼去美國,所以宜人貸、信而富、和信貸等網貸平臺都去了美國。

    當然也有公司的選擇問題,不想在國內上市轉而國際化,也是可以的。

  • 8 # 正商參閱

    其實這些企業之所以要選擇去國外上市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來”的。例如說阿里,實際上最早阿里上市的時候,先考慮的是國內的A股和港股的,但奈何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都無法接受阿里這種同股不同權的股權架構模式,最終被拒。無奈之下,馬雲只能赴美上市。

    其次,很多企業之所以選擇去國外上市是因為國內的上市流程很繁瑣,效率很低,排隊就要排好幾年,但網際網路講究是抓住風口和時間,這樣一來很多網際網路企業是等不及國內上市的流程的,只能出國上市。

    除了流程外,資質和門檻也是很多企業出國上市的主要原因。國內上市對資質的要求很高,而美國等地相對於要寬鬆一些,所以企業更願意去美國上市。

    其實,歸根結底,這些企業之所以都出國上市還是因為中國股市的建設還不夠完善,與國際化不接軌導致的。

  • 9 # 小溪解局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明星公司選擇去美股或者港股上市,比如小米,再比如在美股上市的拼多多。然而選擇在A股上市的公司卻不多,明星企業更罕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首先,這是由於A股上市監管更強,在A股上市難的原因。要在A股上市,首先上市前的審計等的準備期就比較長,條條框框也更多,對想要籌集資金的公司來說,週期太長,框限更多,難度太大。以及上市後,必須要遵循A股的IPO的限制,IPO不能超過一定數量。簡單來說,就是A股上市難操作,條件多。

    其次,國內資本流動性減弱。隨著經濟平穩滑落,國內資本流動性也越來越低。對於想要透過上市融資的公司來說,在國內上市很難籌集不到想要的目標數額的資金。所以A股也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最後,相對比,美股和港股的要求低,融資更容易,國外資本市場更廣闊,流動性強,限制少。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司願意去美股和港股上市。

    我想呢,去國外割外華人的韭菜多好,聽起來也更洋氣,何樂而不為。何必為難我們這些韭菜對吧。

  • 10 # 老金財經

    有些公司選擇美國上市肯定是有很多原因的,不在自家股市上市而跑別人家股市上市,有些公司處於各種方面的考慮還是選擇了美股上市比較好;我個人認為去美國上市的有以下幾種原因:

    (1)美國上市時間快

    美股上市其實走的IPO時間很短,可以省去類似在A股上市排隊的時間,前幾年在A股上市排隊都是要二三年時間,由於IPO排隊家數多,等到自己排隊審批要二三年時間,等個兩三年在A股還未必會能一次性成功上市,所以未了避免途中的風險,直接選擇美國上市比較迅速。

    (2)美股上市門檻低

    美股已經是國際成熟市場的標準,美股上市的標準是有針對性的要求,比較簡單化,主要是抓到上市公司的主要資訊量,達到美股上市標準就可以上市了;並不會類似A股各種標準,非常的複雜化;財務要連續盈利多少年,淨利潤要達到多少才能在A股上市等等的標準才能在A股上市。其實最為重點就是美股是註冊制,只要符合上市規定的都可以申請上市,而A股目前還是審批制,審批制不排除人為因素。

    (3)公司大股東股權問題

    中國企業其實很多大股東都是外資控股的,也就是雖然是中國企業,但是大股東是國外的,比如某公司的大股東是美股的,這些大股東肯定是想要自己控股的公司在自己本國股市上市,因為大股東更加了解自家股市的情況,也不願意去其他國家冒風險的上市;所以有些中國企業是美股控股的,肯定是選擇美國上市好啊。

    (4)中國企業但控股股東移民的

    創立公司的時候初期是在中國成立的,但是由於做大做強,或者有些企業覺得在其他國家發展的更加有聲有色的,為了解除國內的各種監督,只能選擇自己移民出去;這樣的話一旦中國企業控股股東移民出去了,他長久居住在那邊肯定是比較屬於那邊的法律,所以控股股東只能選擇那邊股市上市,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

    (5)美國股市注重高科技的公司上市

    美國股市其實就是非常注重一些高科技的公司,也是支援高科技的公司在美股上市;類似有些高科技企業達不到A股的上市標準,只能透過美股上市融資;而恰恰美股也是為這些高科技公司打開了大門,這樣順水推舟的就成功在美股上市。

    總之不管中國企業在哪個國家上市,每個企業都是有自己的選擇權,並非所有企業都是必須在自家股市上市,也沒有這個規定;最後企業在哪裡上市,肯定是有企業的大股東來決定的,不管選擇哪個國家的股市上市都是各有利弊之處,沒有十全十美的。

  • 11 # LG看世界

    因為我們的股市上市標準適合財務作假,只想圈錢然後套現跑路的公司。把那些有前途的科技公司關在大門外。歸根結底就是一點,違法成本太低,甚至可以說是沒有違法成本。大家都玩假的,就算被查了也就罰個幾萬幾十萬,灑灑水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除了頭條等少數平臺,多數都在批評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