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鵬鵬vlog

    榮幸回答!對於教育事業的投入,我們國家從未間斷過,興建教室宿舍,購買大量的教育裝置,尤其是農村教育硬體設施可謂翻天覆地。隨著國家的重視,老師的待遇也在穩步提高,可是為什麼農村還是留不住老師呢?我認為原因是這樣的!!

    第一,工資待遇提高有限,有的年輕老師甚至無法維持生計!

    國家推出很多有利於鄉村教育的政策,每年都招聘大量的特崗教師,支援貧困地區和農村。很多大學生滿懷熱情投入到工作中,但是由於基層資源有限,工資低,條件惡劣,有的偏遠地區連教師的宿舍都沒有,吃飯都困難!所以很多人來了沒多久,或者辭職不幹,或者找關係調走。

    第二,工作壓力大,早晚自習,長期住宿,各種教案及課餘任務,身心俱疲!

    農村的小學,尤其是集中小學,都是寄宿制。每天都有早晚自習,老師還要負責查宿,每天各種教案,各種檢查數不勝數,又要上課又要準備課餘材料,每天披星戴月,工作繁重不堪。儘管有寒暑假,但是繁忙的工作,想想都可怕!

    第三,工作不靈活,家庭照顧不及時,矛盾加劇!

    由於教師的工作繁忙,有可能早上出門,晚上才能回家!孩子愛人老人照顧不及時,尤其遇到突發情況,請假都費勁,工作不自由,缺乏靈活性,造成家庭矛盾比較突出!

    第四,家長大多素質有限,溝通難度大,不理解不支援較多,心裡壓力大!

    由於農村的家長,素質有限,有的家長素質還比較低。教育本身就是家長與老師協同處理的工作,有的家長不理解,認為全是老師的責任,甚至來學校無理取鬧,溝通難度大!

  • 2 # 李增喜3

    看到關於農村學校的問題,不由我就想說道幾句。我們當地吧,大部分農村小學都關門了。就連一個鄉鎮中學,十幾名教師只有十幾名學生上學,還要分好多個年級。即使學校的裝置再好,教師的積極性如何提高,學生也盡招些次等生,再沒了前些年的繁榮。

    農村裡的小學、中學,其實教師資質也還可行。只是好一點的學生,全部選擇了進城,即使有那麼些相對差一點兒的,也千方百計搬人花錢走後門,想方設法到了城市學校讀書,留下幾個差等生,不是弱智的,就是有殘缺,只好在村混著成人。有些學校簡直就是託兒所。

    就說我們村,房子全是新蓋的,裝置樣樣都具全,教員是個公辦的,文化程度是本科。學校掛牌潤弟希望小學,可潤的不知什麼弟,希望又在何方?前些年還有幾個學生呢,近幾年一個教員教著一個弱智女學生,好幾年也沒升二年級,寒心。

    我有兩個女兒,她們的很多同學,都是在原來破舊的村小學讀完小學,又升學到鄉辦中學讀書,照樣能考上縣裡重點高中,後來有的考入大學,很多成了研究生和博土生。我就一個本科大學畢業的律師,一個醫學博士生,兩個女兒全部由鄉村學校成材的。

    教育的出路在那裡,尤其是農村小學,希望還能不能像過去那樣繁榮?真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振興三農,包括農村的教育水平以及教育場所和教育質量,否則談何振興農村,談何惠及農民。

    我拍了一下我村的希望小學,現時已成了村兩委辦公的場所。農村教育的希望就在這裡,你說潤的又是哪一方弟!

  • 3 # 當代師說

    農村學校建設再好,如果不把教師隊伍建設好,農村教育還是一地雞毛,只能走向式微。

    農村學生為何要進城?

    一是城鄉教育還是有不小差距的,這一點沒有人不承認。農村學校要說建設好,也只是房子蓋得比以前好了一些,但是辦學條件跟城裡學校還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二是城市化進城的大趨勢使然,不能都怪到農村教師身上。城市化過程中,學生流向城裡是必然的趨勢。家長都進城工作,在城裡買了房子,自然要一家人在一起,何況城市學校比農村學校教育質量高得多,家長能不把孩子帶進城裡去嗎?

    三是農村學校教師都飛走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年老體弱、家就在村裡的教師。這樣的教師隊伍,顯然是不能適應現代教育需要的。一些農村學校根本就沒有資訊科技老師,一些老教師自己連電腦都不會開,還能教學生嗎?這不是說這些老教師不行,是說教師配備嚴重不到位,這些老師可以勝任語文數學,但是英語呢,資訊科技呢?

    農村老師為何要進城?

    農村教師社會地位太低。我們只要注意一下,被毆打謾罵的教師,大多是農村教師,一些農村家長,現在有了倆錢,就認不得自己是誰了,覺得窮教師好欺負。一些在村小學工作的老師反映,學校跟村裡根本沒關係,但是有些村裡負責人都想領導老師,給老師安排額外工作。

    農村教師待遇不高。雖然說農村教師現在有了生活補助,但是,一些地方,工資根本就沒有按照教師法兌現,待遇明顯偏低。

    農村教師負擔更重。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但是我舉個例子就很清楚了。你聽說過城裡教師有扶貧任務嗎,需要進村入戶,甚至幫著貧困戶做家務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城裡的教師可能從來沒有聽說過巡河這種事,但是農村教師在暑假就被安排去巡河。這樣隨意剝奪老師休假權的行為,只能逼走教師,只能讓年輕的教師不敢去農村。

    對於學生進城,我們可能無法阻止,只能透過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留住還沒有走的,讓以後的農村孩子不再思走。對於老師進城,我們應該透過改善農村教師生活條件,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為他們減負,營造真正的尊師重教氛圍,讓農村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這樣何愁留不住教師,何愁年輕教師不來農村?優秀的教師來,還怕留不住學生嗎?

  • 4 # 贏在高三

    在我老家那邊,公辦小學已經成了“低保”的代名詞了,即便是普通的打工家庭,多數也會把孩子送到鄉鎮上一所私立學校,雖然這所學校並不好。而那些工廠老闆,都會在城裡買房,主張城裡,方便孩子上學。

    我一個朋友在鄉鎮中學,學校待遇真不錯,和城裡老師待遇持平,而且還有農村補貼,學校的硬體條件也不錯,但是他告訴我,他們學校裡的老師,以老教師為主,年輕老師工作,基本上沒有超過10年的,一般是5年以後,允許老師參加城裡教師招考了,就都陸續考走了。

    農村學校能招到年輕的老師,但是這些老師沒有多少是打算這裡長乾的,他們往往都是“曲線救國”,為了避開城裡教師招考的巨大競爭壓力,先去農村考個編制,然後帶著編制考到城裡去。

    農村學校為何留不住老師呢?

    一、傳統觀念的影響

    上大學的目的是什麼?在多數人看來,就是為了找份好工作,有個好未來。但是,農村教師,不屬於大家眼中的好工作。

    如果是一個城市裡的大學生,他們習慣了城裡的生活,所以接受不了在農村的生活條件;如果是一位農村大學生,他們的目標就是進城,如果再回到農村,不僅自己,連家裡人都覺著沒有面子。

    二、現實的困難

    大學生在城裡工作,找個和自己差不多收入、學歷、工作的物件,並不難,但是如果是農村老師呢?去城裡找個有正式單位的物件,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在農村找個物件,最佳的也就是從學校裡找個老師,總不能去村裡找個打工的物件吧?

    孩子的教育,也是一個問題!我認識很多農村老師,都會到城裡買房,主要考慮孩子的教育,農村連個像樣的幼兒園都沒有,更不要說各種特長班了,老師都是很重視孩子教育的,所以農村的教育現狀,他們是接受不了的。

    三、工作的幸福感

    老師的工作倖福感,來自“得天下英才而驕之”。在城裡的學校,家長對於教育都是非常重視的,對於老師的工作都是非常支援的,學生也非常好學,但是在農村,很多都是留守兒童,家長對於教育不管不問,學生死活不學,老師的工作沒有成就感,也就沒有幸福感。

    以上三個原因是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生活的質量、醫療條件等,也都影響著老師的選擇。

    至於學生選擇進城,這個就更好理解了,因為沒有優秀的老師,教學質量就會下降,好學生就會流失,剩下的生源越來越差,成績也越來越差,大家都不信任這些學校了。

  • 5 # 鄉村小老師的閒言碎語

    農村學校越建越漂亮,教師工資逐年提高,但是學生卻越來越少,教師也紛紛進入縣城以上的學校。這確實是實際情況。學校越建越好,鳥槍換炮,平房變成了教學樓,硬體比原來是天壤之別。

    原來學校的校舍都是平房,逢大雨,上邊大下,教室裡小下,地板上到處是小水汪。雨剛停下,就得找有經驗的老教師上到屋頂,看看哪個地方漏雨。

    漏雨的原因很多,有的的是瓦脫刺了。風吹日曬,屋上的瓦慢慢下移,瓦蓋不到的地方,雨水順著屋笆就流進屋裡了。有的是瓦風化了,瓦壞了出了裂縫,雨水就隨著縫隙流進屋裡。還有的是瓦槽太窄,雨下的太急,瓦槽淌不開,水就滲進屋裡了。只要找準了原因那就好辦了,該換瓦的換瓦,該倒壟的倒壟,該加瓦的加瓦。每年都是這樣修修補補。

    後來,隨著義務教育階段改薄工程的實施,一年改造一個學校,一座座教學樓建起來了。再也不用修這裡補那裡了。

    後來隨著省教育示範縣、國家教育均衡縣的爭創活動,配齊了學生教師電腦,圖書室實驗室儀器室配齊了圖書、器材。班班多媒體,班班通網路。

    現在,中心小學的操場又鋪設了塑膠跑道,辦公室等按照了空調,可以說經過近年來教育投入的增加,學校的硬體確實上了一個檔次。師生有了較好的工作學習環境。

    最近幾年,教師的工資待遇也在逐步提高。薪級工資年年調,2018年還普調了一次工資。

    薪級工資是每年都要調整的,一般是在當年的3、4月份進行調整。當然增幅是不同的,高階職稱調整的最高,中級職稱居於中間,初級職稱調整的最少了。薪級工資逐年調整,預示著教師工資是慢慢增長的。聚沙成塔,只要增長,薪級就會越來越高。

    2018年又大調了一次工資,收入是越來越高。

    學校越來越漂亮,工資連年增長,可是學生越來越少,年輕的教師紛紛考入縣城學校。農村教育還有希望嗎?學生減少的主客觀原因:

    教育不均衡導致大批學生紛紛轉走。師資是決定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沒有好的師資想提高教學質量確實很難。

    現在農村學校的師資呈現兩極分化的現象,50歲以上的多,年輕教師多,中級力量少。凡是30多歲至45歲以下的教師都紛紛招考到縣城學校,就形成了腰兒軟的情況。

    年齡大的教師精力已經跟不上了,眼花了,上課已經力不從心了。年輕的教師大都是最近幾年剛入職的新教師,無論從教學經驗還是管理班級顯得有點稚嫩。教學質量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有明顯效果的,它需要逐年的積累,在良性中提高的。

    城鎮化的程序,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紛紛進城買房。孩子入學,有房是前提條件。只要有了房子,孩子就可以轉到房子附近的學校就讀。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家長也就安心了。

    最近5年,我校每年要轉走近200名學生,大部分是轉入到縣城學校就讀。有極少的學生轉到私立學校讀書。

    學生紛紛轉走,表面上來看是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從根本上來說,是老百姓渴望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去上學,考取更好的學校,為以後的就業打好基礎。年輕教師為何紛紛考入縣城學校?

    隨著各種惠農政策的落地實施,農村教師待遇大幅度提高。農村教師有鄉鎮補貼,農村教師有專屬基層職稱,為農村教師長期紮根基層提供了更現實實惠的待遇。

    但是,鄉鎮補貼是按照教齡發放的。幾百塊錢的實惠,對偏遠鄉鎮的教師來說,上下班50、60公里,交通費都不夠。這些待遇還遠遠不能吸引年輕的教師。

    城裡學校能更好的發展自己。農村學校發展空間小,不利於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農村學校的教師參加講課比賽,能拿到一等獎的很少,大部分的一等獎都被城裡學校的教師獲得了。

    並不是農村教師不具備拿一等獎的能力,而是農村教研力量薄弱,沒有比較專業的團隊去運作。去磨課,去出謀劃策,去包裝,這就是現實。城裡學校的教師,只要突出去,就能被推薦到市一級去參加比賽。

    更多的照顧家庭。在農村工作,早上到校下午放學才能回家,中午是不能回家的,畢竟時間上不允許。很多青年教師孩子小需要照顧,他們是無暇顧及孩子的。

    另外,農村學校孩子很多是留守兒童,教育環境的惡化導致不敢管、不能管、非教學事務太多,挫傷了教師的底氣,都是影響很多教師調動的原因。

    如何改變這一困局?

    改變困局要綜合發力,內外聯動。切實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是關鍵,待遇是最現實的,也是最吸引人的物質刺激。物質待遇和精神待遇雙重提高才能留住人,比如表彰獎勵向農村傾斜,向最偏遠、最薄弱的學校傾斜,多給名額。偏遠鄉鎮再增加鄉鎮補貼,納入財政預算,保證按時足額髮放。

    切實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向課堂要效益要質量,是永恆的目標。

    農村學校需要加強內外部的管理。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質量。有的學校出現管理滑坡的現象,值得引起足夠的重視。

    學校最重要的兩個要素:人和物。人是第一位的,只要人有了積極性,將無往而不勝,所向披靡。

  • 6 # 陵南雲水謠

    一、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大大提升,人們不再僅僅滿足於現狀,對下一代的教育需求追求更高的目標。

    我們都知道,“再窮不能窮孩子。”每個家庭大多一個孩子甚至最多兩個孩子,這是目前的現實。每個家庭的孩子吃好穿好,這種生活標準也太低了。很多農村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孩子?為什麼人們都想進城打工?這些問題其實背後說明了,不是人們生活沒有溫飽的保障,也不單純為了多一點收入,最關鍵是為了下一代的教育問題。說白了,農民工累死累活外出務工,還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將來有一個好出路,有了錢,他們就可以像城裡的孩子一樣接受更好的教育,也能像城裡孩子一樣不用走十幾裡的山路上學,有了錢,他們也能徹底擺脫貧窮的困擾,像城裡人一樣過上舒心的日子。從某種意義上說,農村人雖然也有土地補助,也有很多生活保障金,但這些對於長年累月依靠“土裡刨食”的莊稼人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

    靠土地的收入遠遠不能獲取幸福生活的感覺,因為如果農民有一技之長靠打工掙得的收入比幾畝地的一年的收入也多得多。逃離土地,擺脫苦日子,讓下一代過上好日子這是農村人最樸素、最真實的夢想和願望。

    農村留不住教師,因為各種設施、各種配套、各種條件都不能與城裡人相提並論。談物件你的視野沒有那麼開闊,你的交際範圍受限,你的物質基礎較差,都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紮根基層的決心,動搖他們最初的本心,阻礙了年輕人發展的合理空間。所以,即便是近幾年農村教師工資待遇調整很高,但我們心裡的農村教育環境遠不是“世外桃源”,遠不是“一片淨土”,遠不是最理想的“廣闊天地”。機會不多,職稱晉升很難,享受不到和城裡人同等待遇,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沒有好的師資,學生能留得住嗎?即便是要跑很遠的路程,即便是在城裡上學比在農村的花銷和代價要付出很多,即便農村的教學樓蓋得很高,很漂亮,孩子們還是要走的。真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農村教師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因為他付出得再多,回報的卻很少;因為他們晉職稱不順利,畢竟一個小學,上級給你分配的指標很有限,你不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業績,估計很少有人知道你。因為“天高皇帝遠”,只要有人在崗,不缺課就行,這樣的學校教學質量能好到哪去?

    農村的現狀是越富有的地方,它的配套教育包括師資、生源、教學環境越好,師資隊伍相對穩定,學生也會慕名而來;越是經濟不發達的地區,農村教育越是不值一提,當地師生都留不住。

    當今為什麼國家要在農村設立“特崗教師”?還是因為想透過特殊政策的引領,優惠待遇的提升鼓勵有志青年紮根農村,穩定農村教師隊伍。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廣大偏遠的山區、交通、通訊不發達的邊疆、老區,還是存在很多教育劣勢,很多客觀上的不利條件,讓優秀青年對農村望而卻步。

    要從根上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徹底打破目前的僵化思想,破除舊框框,大膽革新現存的教育體制。農村和城市一體化,全員全體上下聯動,該保留的學校一定保留住,配套的師資該是多少一定配足,保證教師的工資待遇城下一樣,不出現偏頗。以縣城為為中心,設立職稱晉級的必要條件,在農村接力蹲點支教有一定的年數才有資格晉升,主動申請到農村的大學生可以考慮待遇優先,評先提幹優先等。解決後顧之憂,教師們無論在農村的哪個地方都要以極大的熱情保證每個教學點的成績。

    三、任何的空想和造假都是對農村教育的敷衍、扯皮和推諉。

    有些地方的領導或校長仗著手裡有點權,以勢壓人,以權欺人,認為自己所在的學校離城市較遠,損公肥私,自己的違法行為沒有人知道。但,正是他們有這些僥倖、對工作的敷衍和推諉的心理,產生很多不公平才讓很多好老師忍受不了,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忍痛離開。

    一個職稱晉升指標可以明碼標價,一個證書的獲得不知道有多少人送禮,一個好的工作崗位不知有多少人覬覦。工作的腐敗、工作上的不順心,文人相輕的本性都是易產生“貪慾”的溫床。越是這樣,越能出現教育的敗類,私下補課能賺取收益;不思進取,一門心思外調讓有些人不務正業,下課搞生意做買賣等等。讓家長和孩子怎麼忍心把孩子交到他們手裡?

    農村教育也是國家的教育強國戰略中很重要的一環。只有上下聯動,只要全體公民一條心,只有有強有力的政策支撐,一心一意將農村的孩子的公平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農村的孩子才有希望,農村的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才能得到切實的保障。

    很現實的問題解決不了,農村目前的教育就是一個頑疾。

    很現實的問題解決不了,農村目前的教育就是一個頑疾。

    很現實的問題解決不了,農村目前的教育就是一個頑疾。

  • 7 # 王營評教育

    為生活、事業發展所迫。

    按理說,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已經很高了,有鄉鎮補貼,同等情況下比城裡教師多好幾百甚至上千,但農村學校的教師還是愛進誠,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一是生活所迫。一些教師家住城裡,需要照顧家中老人和孩子;一些年輕教師到了談婚論嫁的年年齡,在農村中學找不到合適的物件;還有一些教師的物件在城裡工作,夫妻長期兩地分居……種種生活上的不便,是教師從農村中學調往城裡的主要原因。

    二是事業發展空間受限。一些農村學校位置偏僻,山高皇帝遠,很少開展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教研活動,學校沒有濃厚的教研氛圍,青年教師在業務上進步很慢,感覺沒有盼頭。而城裡學校則不然,周圍高手如林,如果教師有進取之心,很快就能在業務上取得成績。而且在城市學校工作,評優、晉級的機會也多,這些都對教師有吸引力。

    所以,農村學校要想留住教師,單靠提高工資待遇還不夠,還需在感情留人、事業留人方面多下功夫。

  • 8 # 周大炮老師

    近些農村學校年來,農村學校確實建設有了突飛猛進的改善。教學樓、科教樓、功能樓、宿舍樓、塑膠跑道等,變化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一點也為過。為什麼農村的學生和老師還愛進城呢?我想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先講教師為什麼愛進城?

    1、城裡生活環境好。除了自然環境比不上農村,城市基礎設施、文化娛樂、環境衛生、生活方便、出行方便等,是農村無法比的。

    2、城裡工作環境好。城裡學生見多識廣、腦子靈活,老師教起來比較輕鬆。城裡人對教育孩子重視,家長文化程度高,也尊重老師;農村家裡條件好一點的,學習成績好一點的,對子女教育重視的都進城了。留下來的大多數不怎樣,個別家長(主要是爺爺奶奶)對教師不夠尊重,什麼難聽的話張口就來。

    3、城裡教師待遇比農村高。農村教師名義上多了500元鄉鎮補貼,實際縣城學校照樣有,縣城叫城關鎮,學校掛牌是XX縣XX鎮小學(中學)的老師照樣有的,而城市學校還有課後服務,此項合法的收入是農村教師沒有的,而灰色收入就不說了,那是違法的。

    4、城裡老師提高機會多。城裡學校大,教師多而且水平高,教研活動、教學競賽參加機會多,聽優質課的機會也多,利於年輕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二、再說學生為什麼愛進城?

    1、城裡老師水平高。城裡學校教師一年一年從農村挑選而來的,教學水平自然比農村高。農村學校教師也有一些水平高的,但是有的教師就咋地,特別是個別的老師,不可能校長安排語數英好教師都來你的孩子,就算今年運氣好,明年呢?

    2、城裡學生成績好。好老師好學生都進城了,教學成績(考試分數)自然就好了。一所學校越是成績好,好學生越想往那裡走,差學生也想不去,人家要不要你很難說,形成了良性迴圈。

    3、城裡學生學的知識多。老師要照絕大多數學生,教學程序不一樣,農村學校老師一節課可以教2道數學題,而城裡老師也許可以教5道題,甚至更多。

    4、城裡學生學習時多。農村學校下午3點半就放了,不放學離校遠的趕不回,城裡不同,下午放學後,有課後服務,節假日有培訓機構,這些學習機會是農村所沒有。有一學生,一至三年級在我手下讀的,相當聰明,無論學文化,還學別的事情,一學就會,期期考試全年級(5個班)第一。她本人和家長都要求我給其補課,我不敢踩紅線,到四年級轉到縣城學校去了。

  • 9 # 李小汪老西

    教育學家梅貽琦在清華大學的就職典禮上,曾經講過這樣一句話,所謂大學之大,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

    這句話很多人都熟悉,但一遇到現實問題時,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一個學校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教育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教育學首先是關係學,而關係其實就是老師與老師的關係,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校長與老師的關係,校長與學生的關係。

    好校長和老師和學生之間是相互成就的,好老師喜歡好學生,好學生也喜歡好老師。

    如果沒有好的學生,沒有好的老師,學校建得再好,這只不過是一副“空架子”。

    我們經常說,最主要的生產力是人。

    教育就是圍繞著人展開的。我們在抱怨鄉村教育日漸衰微時,不能只看到教育問題,而要看到整個鄉村的變化,要看鄉村的人都到哪裡去了?要看鄉村的能人都到哪裡去了?

    現在的年輕人都想進城找工作,家庭條件稍微好的父母都會把孩子送到縣城,乃至市裡面去讀書,畢竟市裡面的教育資源更豐富,教學質量更好,升學率也更高。

    如果好學生都走了,重視教育的父母都把孩子送到縣城讀書,那麼,留在鄉村的學生普遍是一些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再或者家庭教育嚴重缺失的留守兒童。

    如果沒有好的學生,那麼,就很難留住好的老師,很難留住好的校長,因為同樣的付出,老師得不到同樣的回報。老師和校長每天獲得的不是成就感,而是挫敗感。

    去年暑假的時候,我曾到過西部的某個學校。這個學校所有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學校只有一到四年級,沒有五年級,因為五年級的學生,要麼輟學了,要麼跟著爸爸媽媽在外地讀書,留下來的學生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師每天的任務不是教學,而是給孩子做思想工作,做村子人的思想工作,讓他們重視教育,讓孩子們不失學。

    雖然說,現在農村學校建得都非常好,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也不錯,和十幾年前相比,農村老師的工資待遇有所提高。但實際上,和城裡比,特別是和大城市比,農村老師的工資待遇真的不算高。

    在中西部貧困地區,公立學校的老師,一年的綜合收入是在5萬元左右,有些老師的收入可能低於這個水平。如果當地重視教育,基層學校的老師一年的綜合收入可能有8~9萬。

    但是你再看一下城裡的老師,現在經濟發達地區的二線三線乃至四線城市,老師一年的綜合收入基本維持在10萬元以上,好一點的學校老師的綜合收入能達到20萬。

    同樣的學歷,同樣的能力,在農村地區,基層老師既沒有職業成就感,收入也沒有城裡老師高,那為什麼要留在農村呢?

    真正願意留在農村的老師,普遍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人,他們之前在農村生活,然後上了大學,後來由於各種原因回到家鄉當老師。比如說,有些是覺得離家近,有些覺得不能忘本。

    因此,在我看來,要想振興鄉村教育,除了要把學校修得漂亮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考慮老師的情感訴求和利益訴求。如果城裡的老師和農村的老師,收入不能拉平,那麼,就要給他們足夠多的情感支援。

    比如,願意留在農村的大學生,可以給他們父母或者是給他們的家人一些補貼,讓他們覺得這份工作是體面的。

    ---END---

  • 10 # 一不平2018

    這個為什麼很簡單一個理,當開個店沒有了顧客,沒有了貨源,這個店能開得下去嗎?

    所以說老師與學生不是嚮往進城,而是缺乏生源,在不足的生源條件下,不去城裡,還能去哪裡?總不能有老師不工作,有小數孩子不入學吧!因而,只有進城一條路可走,是條件所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體制內基層領導靠什麼管理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