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工學腦洞

    神仙道教與靈異文化的歷史淵源

    以靈異志怪小說為例。

    研究志怪小說的起源和發展,不難發現它和宗教的密切關係,正如魯迅先生所言:

    “ 中國本信巫, 秦漢以來, 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而鬼道愈熾, 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 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 故自晉訖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

    漢魏晉南北朝時期, 神仙道教蓬勃發展,其宗教活動及仙道傳說盛傳於世,遂在民間社會產生了大量的仙道故事傳說。志怪小說載錄的這一類故事傳說, 表現了中古民間社會對仙道境界的觀念。中古社會正值新興的神仙道教發展時期,仙道故事傳說既是道教藝術的重要成就之一,同時更是志怪小說藝術成就的代表, 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志怪小說載錄的這一類故事傳說,題材廣泛, 最早流傳於民間社會, 後經由文人學士輯錄整理,分載入各類志怪小說中,諸如張華的《博物志》、幹寶的《搜神記》、劉敬叔的《異苑》、劉義慶的《幽明錄》、王嘉的《拾遺記》、任防的《述異記》以及題名陶淵明的《搜神後記》等等。

    參考文獻:神仙道教與志怪小說,和勇

    靈異小說中的一部分道具可以在博物館館藏及出土文物中找到原型。

    圖1 唐代龜自卜八卦鏡

    圖2 唐代日月星辰五嶽八卦鏡

    圖1為 唐代龜自卜八卦鏡,內區中心鏡鈕的位置為一頭足具全的龜形紋,龜四周留有一定的空白帶;外區是兩弦紋間的銘文帶,有12個道教符篆字,十分明顯突出。鑑圖旁列有鏡銘的篆字及其楷書釋文,作:“龜自卜,鏡自照,吉可貞,光不耀。” 不,即丕字的古寫。此種銅鏡稱為“上清含象鑑龜自卜鏡”,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面,定名為“龜自卜八卦鏡”。

    圖2為唐代日月星辰五嶽八卦鏡。鏡紋以圍成方形的八卦卦象為界,分成內外兩區。內區整體系正方狀,寓地方之意,方內在東、南、西、北、中的正位處,各置一連山紋代表五嶽,嶽間四角部位,各列4個篆書銘文,字序為轉角跳讀,作“天地含象,日月貞明,寫規萬物,洞鑑百靈”16字。外區整體與圓鏡3 弦紋吻合,呈正圓形,寓天圓之意,八卦與鏡緣之間為東西對稱的日月,日和月兩側有對稱的兩朵白雲相襯,其月甚為奇特,遠看似太陽,近看才出現一凸起的彎月。南北對稱處,以道教星圖構成星辰;鏡中方鈕的對角為四幅山形圖紋飾,與山鈕合稱喻意五嶽。

    圖3 唐代刻石

    圖3是在陝西西安唐墓中出土了一套五件完整的唐代刻石,是唐代道教符篆的重大發現。其墓主為唐代大道士曹用之,他是唐朝廷太清宮內供奉三教講論大德、左街道門威儀、葆光大師賜紫,諡號玄濟先生。墓內刻石五方,一為“東方真文”,上刻符篆八行,行八字,共六十四個符篆字;二為“南方真文”,刻符篆八行,行八字,共六十四個符篆字;三為“西方真文”,刻符篆八行,行八字,共六十四個符篆字;四為“北方真文”,刻符篆八行,行八字,共六十四個符篆字;五為“中央真文”,刻符篆四行,行四字,共十六個篆符字。五方鎮石共享二百七十二個符篆字,是目前所知唯一的一套完整的唐代道教符篆刻石實物。

    圖4 宋代墓葬墓石

    1957 年貴州省考古工作者在遵義地區發掘了一座宋代墓葬,據有關報道,該墓為宋代著名的楊家將後裔,援助北方地區,後調入黔中,死後埋葬於遵義。墓中出土大量石刻,其中有兩塊墓石,一石長約 47 釐米,寬約 17 釐米;另一石長約 47 釐米,寬約 16.7 釐米。兩石正面皆刻有道符,兩石分別為男女所用,一石符首為三星符號,符號下第一形為典型的楷書漢字“敕”,其下字形較為寬扁,猶如隸書,又有一定差別。第二為“太”字,第三形為“上”,第四形為“三”,第五形為“臺”,第六形為七星的符號,第七形為“皇”,第八形為“天”,第九形為“後”,第十形和第十一形同為“土”,第十二形為“永”,第十三為“保”,第十四形為“壽”,第十五形為“堂”。符中的漢字連讀為:太上三臺,皇天后土,土永保壽堂。第二石石刻符首譯為三星圖案,星下全是漢字,第一形為花體的“勑”字,第二形為“太”,第三形為“上”,第四形為“三”,第五形為“臺”,第六形為“皇”,第七形為“天”,第八形為“後”,第九形為“圭”即為兩個“土”字,第十形為“鎮”,第十一形為“墳”,第十二形為“大”,第十三形為“吉”。該符的漢字連讀為:太上三臺,皇天后圭,鎮墳大吉。

    留世古籍靈異小說中的另一部分道具可以在古籍中找到原型,其中以符篆為最。

    圖5 五帝解咒詛符

    例如,《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收錄一套五帝解咒詛符,或稱五方解咒詛符。這套詛符的第一通是東方青帝解咒詛符,該符由一文官的上半身,與敕、三臺、鬼等諸字合成;第二通是南方赤帝解咒詛符,該符由一赤發、三眼的力士,與鬼、滅及諸變形字組成;第三通西方白帝解咒詛符,該符是由一文官上半身之形,與車、鬼及諸變形字構成;第四通北方黑帝解咒詛符,其是由一圓眼、黑臉、豎發的力士形象,與鬼、星圖、雲氣紋構成;第五通中央黃帝解咒詛符,該符是由一帶九梁冠的文官上半身之形,與日、月、丁、鬼、土以及雲氣紋等構成。

    這種組符在道符活動中廣為使用,是道符的重要書寫形式之一。也是靈異小說電視電影中提到最常見的一種道具原型。

    參考文獻:

    含象鑑:司馬承禎所鑄銅鏡 張保民

    論漢字對中國古代道符的影響 王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過這次疫情影響,你最想去做的事情是什麼,做了讓自己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