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下645
-
2 # 日常刷下線
不要把人都想的很壞!王朝中期農業稅已經無以為繼。人口增長人均土地面積減少,家庭實際支配收入在農業口已經僅存溫飽,稅收怎麼收,再加就要揭竿而起了。當然崇禎真玩了玩試了試果然上了吊了!
-
3 # 滄海拾遺錄
自古以來,中國各朝代都是以農耕為主的國家,除了兩宋時期比較重視發展工商業商業稅佔比較高外,國庫收入還是以農業稅為主。即使國家財政比較困難,要開源節流並舉,《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皇帝之所以不採取提高農業稅來彌補國庫虧空,是因為此舉不但不治標,而且還會損害大明立國的根基。
農業稅早已居高不下,已無潛力可挖在土地既定的前提下,農業稅徵收有其上限,存在經濟學意義上的“拉弗曲線”,當稅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時,提高稅率能增加政府稅收收入,但超過這一限度時,再提高稅率反而導致政府稅收收入減少。因為較高的稅率將抑制經濟的增長,使稅基減小,稅收收入下降。而大明財政長期以農業稅為主,比例已經很高,已沒有什麼潛力可挖。隆慶四年(1570年),明朝每年的財政收入約為3078萬兩,而其中農業稅佔比高達81%,工商雜稅只佔總收入的12%。
提高農業稅的途徑要在於增量即清理全國土地,此法難以實行到了嘉靖年間,大明民間的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許多宗室和官僚名下土地劇增,由於這些土地可以透過各種手段避稅,著名的首輔徐階名下曾有多達24萬畝土地,導致大明可被徵稅的土地日益減少。在歷史上,海瑞在南直隸巡撫任上,曾推行重新丈量土地,並迫使退休首輔徐階退出清查少報的土地,但由於這一舉措嚴重觸及了江南士大夫的利益,最終此事以海瑞被調職了事。
再度提高農業稅,會引發民亂,動搖帝國根基前面已經提到,到了嘉靖年間,農民財政負擔已經很重,遇到天災年頭,都難以維繫生存,在這種情況下,朝廷再度提高農業稅無疑會進一步加重農民負擔,激化官民之間矛盾,這種類似情況在歷史上屢見不鮮,往往會形成農民造反,進而動搖帝國根基。因此,再度提高農業稅,此舉不可行。
恰恰相反,朝廷要維繫統治,反而要減化徵稅程式,減輕農民負擔。事實上,在嘉靖皇帝的孫子萬曆皇帝即位後,首輔張居正推行了著名的“一條鞭法”,以銀兩代替實物繳納,變相地減輕了農民負擔,並對江南富庶地區開徵礦稅和工商稅,開創了“萬曆新政”,使得國庫太倉銀大幅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帝國根基。
回覆列表
因為收不上來啊。高收入人群官商勾結把持朝政,皇帝無力推行高收入人群的高稅收。朝廷只能壓榨中低收入的大眾,反而破壞了執政根基。總之就是蠹蟲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