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的寶寶幾個月的時候會叫爸爸媽媽的,後來慢慢會多一些疊詞,奶奶,姐姐,狗狗,嘎嘎,噠噠,等。可是其他的他就不會表達了,很多時候都是咿呀呀指給我們看,有沒有什麼方法訓練他逐步表達自己呢。有點著急,請有經驗的爸爸媽媽幫忙出出主意。

8
回覆列表
  • 1 # 雪域魂

    一歲半寶寶不會說話,應該去大醫院看看。我家孩子一歲左右就開始說話。如果沒有別的反常現象 ,有些個孩子說話也是比較遲的。

    現在社會醫學發達,去大醫院看看,各方面檢查,然後醫生會幫助孩子做這方面的訓練。助力孩子說話,這一般與大腦發育有關係。

    作為家長,也不要太擔心,孩子其他方面健康,只是語言障礙,通過檢查,對症下藥,慢慢的就好多了。平時要給孩子多說話,刺激大腦發育。帶孩子是個苦差事,不是吃吃喝喝玩玩就好了。對孩子要關愛的同時,幫助其健康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 2 # 更是實話實說

    這位家長不用太著急,男孩比女孩說話晚點也屬於正常,你平時可以多和孩子交流,交流時要面對面,讓孩子看著你的嘴脣,放慢語速。家裡人說話也要統一,不能有的說普通話,有的說地方方言。

    要利用共情關注的理念,在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物時,及時地和孩子說話。

    如果實在不放心,我建議你帶寶寶去兒童保健科去看看,孩子發育過程中的一切問題都可以去這裡看,不僅有生長髮育評估,還有語言發育評估和語言訓練等治療方法。

  • 3 # 勤妃吧

    你們平時可以多帶寶寶出去玩,特別小孩多的地方,讓他多接觸小孩一起玩,或者大人多跟寶寶講話,讓他多聽;

    小孩子小的時候最可愛最聰明的,學習能力很強,也不用太擔心,到了時間自然就會說話交流。

  • 4 # 麗姐育兒A

    從題主的描述看,寶寶具備正常說話的能力,只是表達的語言沒有像題主期待的那樣很連貫的說出來而已,這不是一件著急的事情,小孩子說話晚受自身的詞語儲備多少、性格特點和家長撫養方式影響,為了讓孩子能如題主所願,早點連詞成句的表達,有三個小方法提供給您參考下。

    一是多和寶寶說話。從題主的描述看,寶寶八成是詞彙量積累的不夠豐富,還沒有完全的把握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這個時候他就會多注意聽旁人都在說什麼,不斷去積累語言的詞彙量,學習表達方式。因此,家長要多和寶寶說說話,哪怕是他表達需要的時候,比如他想要一杯水,用手指給大人並伴有咿咿呀呀的話語時,家長不是馬上把水遞給孩子,而是要邊詢問:“寶寶是想要喝一杯水嗎?哦,寶寶渴了,想要喝杯水。來,媽媽拿給你哦。”邊把水遞給孩子說:“寶寶,你看水來了,請喝吧,喝的時候小口小口喝,不要著急。”這樣帶的孩子,時間長了,關於喝水他就有很多相關語言的儲備了,到了想要喝水時,這些經常聽過的語言經驗就會在大腦裡閃現出來,他會在詞彙裡找到“水、喝水、寶寶喝水”等,然後在自己有發音的勇氣和機會時,慢慢地說出來。不要小看帶孩子每天碎碎叨叨的和孩子不停地說話,這些都是在將日常的生活內容講給孩子聽,是孩子儲備詞語的學習的時候,是在自然中一點一滴積累出來的,孩子在反覆的聽、看和需求滿足時,才記住了他需要的幾個詞語,然後才嘗試著說出來。小孩子學習語言是有用才學的,所以家長要多和孩子說話,不斷地讓他感受語言的內容和用途,慢慢地豐富詞彙量,為以後連貫說話打下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產褥期,即月子期應如何飲食?很多習俗有沒有其科學性或落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