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康運動中心馮春雷
-
2 # 中國藥聞
有些人嗜酒成癖,即使在服藥期間也不忌酒,結果不僅影響藥物的療效,還可引起多種新的併發症,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這是因為酒中的化學成分如乙醇等可與許多藥物產生相互不良或有害的作用所致。
酒的主要成份為乙醇,飲用後人體先是興奮,隨之對中樞神經出現抑制,並擴張血管,刺激或抑制肝藥酶代謝系統,以至於引起降低藥效和發生不良反應。另一方面,某些藥物也會干擾乙醇的正常代謝,造成乙醇蓄積中毒。例如解熱鎮痛藥包括阿司匹林、撲熱息痛、去痛片等和乙醇均對胃腸粘膜有刺激及損害作用,兩者合用等於是雪上加霜,極易引起急性胃粘膜病變或是潰瘍病復發,導致消化道出血。又如乙醇與某些安定類藥物同時服用可導致嚴重的中樞抑制。抗過敏藥與酒同服,也會產生類似的不良後果等。
雙硫侖是戒酒藥物,也稱雙硫醒、戒酒硫或厭酒硫。服用該藥後,即使飲用少量的酒,身體也會嚴重不適,出現面部潮紅、頭痛、眩暈、腹痛、噁心、嘔吐、氣急、心率加快、血壓降低、嗜睡、幻覺甚至休克等症狀,以使嗜好飲酒者不再思飲酒。上述在應用雙硫侖後飲酒而出現的症狀被稱為雙硫侖樣反應。
雙硫侖的作用機制在於——雙硫侖在與乙醇聯用時可抑制肝臟中的乙醛脫氫酶,使乙醇在體內氧化為乙醛後,不能繼續氧化成乙酸,導致體內乙醛蓄積而引起雙硫侖樣反應。
研究發現,某些抗菌藥物含有特殊的結構,可重排形成與雙硫侖分子中相似的結構而抑制乙醛代謝,便產生了與雙硫侖相似的反應。
可引起雙硫侖樣反應的抗菌藥物包括:頭孢哌酮、頭孢替安、頭孢美唑、頭孢甲肟、頭孢米諾、拉氧頭孢、頭孢孟多、頭孢曲松、頭孢噻肟、甲硝唑、替硝唑、奧硝唑、塞克硝唑、呋喃唑酮、灰黃黴素、氯黴素、酮康唑等。
為避免雙硫侖樣反應的發生,在使用上述藥物期間直至停藥後1周,應避免飲酒(包括含酒精飲料),或使用乙醇製劑,如乙醇擦拭面板、進食含乙醇食物、口服或靜滴含乙醇的藥物。
所以服藥期間及服藥前、後的一段時間內要嚴格禁酒。
-
3 # 骨科焦勇主任
酒後用藥、藥後飲酒都可能對某些藥物的藥效產生較大影響,甚至帶來嚴重傷害。
以下幾種藥物在飲酒的時候應謹慎:
解熱鎮痛藥酒精以及解熱鎮痛藥如阿斯匹林、對乙醯氨基酚等都可使血清胃泌素大量分泌。二者聯用可能導致胃酸大量分泌,破壞胃粘膜屏障,損傷粘膜下血管,極大的提高胃出血的危險性。
鎮靜助眠藥乙醇具有抑制中樞神經的作用,且抑制作用與飲酒量成正比。
酒後服用苯巴比妥,氯氨卓、水合氯醛等中樞神經抑制藥,可使中樞神經系統產生較深的抑制,輕者讓人昏睡,重者可能引起昏迷,最為嚴重的狀況甚至可因中樞神經麻痺而導致死亡。
抗過敏藥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去氯羥嗪,賽庚啶等。這些藥與酒同服其後果同鎮靜催眠藥相似。
抗菌藥物如頭孢類、甲硝唑等藥物,可抑制乙醇的代謝,引起一種“雙硫侖樣反應”,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心慌、胸悶、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一系列症狀。
降糖藥酒精可以抑制糖的吸收。
酒後服降糖藥格列本脲、二甲雙胍或注射胰島素,會引起血糖下降過快,出現頭暈、心慌、出冷汗、手發抖等低血糖反應,嚴重者可引起低血糖昏迷,對生命安全帶來危險。
值得警惕的是,這種低血糖症狀,常常被醉酒反應掩蓋。
抗癲癇藥如苯妥英鈉等,服藥期間如飲酒可降低療效,甚至誘使癲癇發作。
降壓藥酒精能夠擴張血管,如果酒後服用降壓藥,可導致小血管更進一步擴張,血壓驟降,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或昏厥。
止血藥和抗凝血藥酒精可以抑制凝血因子,對抗止血藥物,使止血藥作用大大減弱。
抗抑鬱藥若服藥期間飲酒,可產生鎮定作用,從而降低藥效,還可導致脂肪在肝臟的沉積,使小腸蠕動將弱,甚至發生腸麻痺。
抗結核藥酒精在體內的氧化過程可產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增多可損傷肝細胞。
異煙肼、利福平等抗結核藥會增加酒精的肝臟毒性,引起黃疸及肝臟功能減退。
回覆列表
馬先生因細菌性痢疾用抗菌藥頭孢曲松輸液,藥師提醒他不能喝酒。晚上,馬先生跟朋友外出,忍不住喝了一杯啤酒,馬上出現滿臉通紅、呼吸急促、眩暈、心慌、頭痛、噁心等症狀,朋友趕緊送他去醫院。醫生說這是由於頭孢類抗菌藥與酒發生的相互作用,引起了“雙硫侖樣反應”。
酒是一種含乙醇飲料,有抑制中樞、擴張血管等作用,甚至可以降低藥效或增加毒性,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需要特別提醒患者酒前酒後需慎重服藥,下列藥物不宜與酒服用:
一、解熱鎮痛藥 酒(包括含乙醇的中成藥如國公酒、參茸精、藿香正氣水、骨刺消痛液等)與阿司匹林和水楊酸類同服,可重誘發潰瘍後引起急性出血性胃炎,加重胃出血的危險性。酒能增加對乙醯氨基酚的肝毒性,抗感冒藥多含有此藥, 因此在服用含有解熱鎮痛藥的抗感冒藥時禁止飲酒。
二、鎮靜催眠藥和抗過敏藥 氯丙嗪、異丙嗪、奮乃靜、安定、硝西泮、利眠寧、三唑侖等精神安定藥,撲爾敏、賽庚啶、苯海拉明等抗過敏藥物,如與酒同服,輕則使人昏昏欲睡,重則使人血壓降低,呼吸抑制而死亡。這類藥物多用於抗過敏、止吐、鎮靜或感冒咳嗽,有些藥還屬於非處方藥,所以自己服用這些藥物時應謹慎。
三、抗菌藥物 如頭孢類抗菌藥、呋喃唑酮、呋喃妥因、氯黴素、酮康唑、甲硝唑、替硝唑等藥物,可抑制乙醇的代謝,引起 “雙硫侖樣反應”,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心慌、胸悶、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一系列症狀。由於乙醇在體內代謝又有一個過程,故喝酒的人應在服藥前2日禁酒,直到停藥7日後方可解禁。
四、降糖藥 乙醇具有抑制糖吸收的作用,而降血糖藥也主要作用於這些環節。酒後服降糖藥格列本脲、二甲雙胍或注射胰島素,會引起血糖下降過快,出現頭暈、心慌、出冷汗、手發抖等低血糖反應,嚴重者可發生低血糖昏迷,若搶救不及時,有生命危險。此外,酒後服用苯乙雙胍等雙胍類降血糖藥還可能引起乳酸中毒。
五、抗癲癇藥 長期小量飲酒時, 乙醇具有酶促作用, 使苯妥英鈉的代謝加快、半衰期縮短、藥效降低。嗜酒的癲癇患者在服用苯妥英鈉期間, 乙醇可使苯妥英鈉血藥濃度下降, 使該藥的抗癲癇作用大大降低, 而出現癲癇發作, 難以控制。丙戊酸、丙戊酸鈉與乙醇合用可加重鎮靜作用。因此,癲癇患者用藥期間應避免飲酒。
六、抗心絞痛藥 如硝酸異山梨酯、硝酸甘油及硝苯地平等血管擴張劑,服用時飲酒,可引起血管過度擴張,導致劇烈頭痛、血壓驟降甚至休克。
七、降壓藥 乙醇具有擴張血管、抑制交感神經及血管運動中樞和減弱心肌收縮力的作用。如酒後服用降血壓藥將使小血管更為擴張,血容量進一步減少,血壓驟降,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或昏厥。有報道稱,有患者服用胍乙啶等有較強降壓作用的降壓藥時飲酒,引發低血壓,突然摔倒,導致骨折和腦溢血。如果飲酒過多又服用較大量的降壓藥,常常會出現休克,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八、止血藥和抗凝血藥 酒可擴張末梢血管、抑制凝血因子,與止血藥維生素K、安絡血等相互對抗。乙醇可影響香豆素等抗凝血藥對肝臟酶類的競爭,從而使其抗凝血作用增強,導致藥品半衰期縮短,影響藥效。
九、利尿藥 如依他尼酸、呋塞米、雙氫氯噻嗪等。它們能透過排尿來降低血壓。服用利尿藥的同時如飲酒,酒類的擴張血管作用,會使人出現頭暈、直立性低血壓等症狀。
十一、抗抑鬱藥 如丙咪嗪和多噻平等。若服藥期間飲酒,可產生鎮定作用,從而降低藥效,還可導致脂肪在肝臟的沉積,使小腸蠕動減弱,甚至發生腸麻痺。
十二、抗結核藥 乙醇在體內的氧化過程可產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增多可損傷肝細胞。異煙肼、利福平等抗結核藥會增加乙醇的肝臟毒性,引起黃疸及肝功能減退。
十三、洋地黃類藥 如地高辛等,會增加機體對該類藥物的敏感性,導致洋地黃中毒。
十四、維生素類藥 飲酒會使維生素A、D、葉酸、煙酸、B族等維生素類藥吸收顯著減少,影響療效。
十五、雌激素類藥 婦女服用雌激素類藥後飲酒,其肝臟分解激素的速度延緩,從而使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在數小時內大幅度增加。經常飲酒,會使其他雌激素長期處於過高水平,使乳腺癌發病危險性增加。
十六、抗震顫麻痺藥 金剛烷胺與乙醇合用可加強中樞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 如頭昏、頭重腳輕、暈厥、精神混亂及迴圈障礙。乙醇與安坦合用可加強安坦的鎮靜作用。乙醇與溴隱停合用可增加溴隱停的吸收, 影響其在肝臟代謝, 出現溴隱停中毒症狀, 噁心、低血壓、腹部不適、昏厥甚至休克。
十七、平喘藥 乙醇可使平喘藥茶鹼的吸收率增加,及茶鹼緩釋片中的緩釋劑溶解,從而失去緩釋作用,使得緩釋體中的藥物迅速釋放而增強藥效。
十八、助消化藥 酒類的蛋白變性作用能使消化酶失活,可使一些藥物失效,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多酶片等。因此有服此藥的人應避免飲酒。
十九、別嘌呤、丙黃舒與乙醇合用,可使血中尿酸含量增加,降低藥效。苯溴馬隆與乙醇合用,可能會誘發或加重尿酸鹽結晶尿和急性尿酸性腎病。
二十、長期飲酒或過量飲酒,超過了人體肝臟的解毒能力,會導致飲用者肝功能損害,形成肝硬化或脂肪肝,使之對藥物代謝作用遲緩。如使用有肝毒性藥物利福平、紅黴素等,會使毒性增加,從而加重對肝臟的損害。對長期嗜酒者在用藥治療期間適當調整藥物劑量, 以利發揮藥物的正常作用。